科学精神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精神与方法作业
姓名:高博学号:1010110034 导师:王俊
严谨的科学精神
科学研究是否严谨与一个人的心态息息相关,浮躁的心态必然导致科学的不严谨、甚至浮夸。个人浮躁的心态其实源自全社会的浮躁心态,也许这是大时代的悲剧。在一切都在飞速发展的中国,一夜暴富,一夕成名成了新的“中国梦”。人人都想着一步登天,这种浮躁的风气,正影响这社会里的每一个人,包括科学研究人员。或许,这正是我国一直没有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已经没有人愿意踏踏实实的坐下来做研究了。
在现在的研究方向上,我做了一些资料的整理,收集了一些国内和国外的文献。从总体来看,国外的相关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详细和严谨而且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但是国内的研究就欠缺严谨。
伽利略提出过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可归纳为:
(a) 精确实验,总结实验规律;
(b) 提出假说,定量解释实验规律;
(c) 根据假说,利用数学和逻辑推理,获得推论或预言;
(d) 对推论进行客观、可重复、精确定量的实验检验;
(e) 修改理论及假说;
(f) 实验检验假说和理论;
………
上述方法是一种实验和理论循环重复验证的严谨方法。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始终是运动着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人所认识的。这是人们公认的一般哲学原理。自然规律是可重复的,而且是可精确、定量、客观可重复的。伽利略首先倡导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精确、定量、客观可重复的实验和理论的循环检验,逐渐提炼出物质运动的主要因素,逐渐逼近可重复的客观规律,从而使理论无限逼近客观真理!
伽利略所倡导的理论和实验相互精确定量客观可重复的映证方法,被认为是现代精确科学研究的最佳方法,用这种严谨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是建立在强有力的实验规律基础之上的,因此是可靠的。
采用伽利略倡导的科学研究方法来进行科学研究,其结果才是可靠的。由于这个原因,直至今日,伽利略科学研究方法仍然是一切自然科学所必须遵循的研
究方法;也由于这个原因,长期以来,“科学”一词在人们心中与“真理”一样神圣,一样崇高。
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 目前社会上很多人十分喜爱将“科学”这一名词用作形容词,诸如“科学数据”,“科学成果”,“科学理论”,“科学产品”,“科学方法”,“科学工艺”,. . . ,等等。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意识到: 这样做法的前提是必须采用伽利略倡导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否则,“科学”以及所有被她修饰的名词将变得毫无意义。
由科学创新而获得的“科学理论”之所以能与“真理”齐名是因为获取它的方法的严谨性,即采用了伽利略倡导的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实验和理论相互映证的方法,而且这种映证是精确、定量、客观可重复的。
如果在实验和理论之间发生矛盾,首先应该承认精确、定量、客观可重复的实验事实为第一判据。因此在自然科学的学术性论文中,经常可以看到诸如“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bove,we suggest tha t . . .”,“Figure 2 shows that the calculating result fits the experimental data very well and therefore . . .”,“This simulation result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shown in Fig.2,indicating . . .”,“This conclusion is also supported by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 table(I) . . .” 之类的语句,而很少看到如“孔子曰: . . .”,“周书有云: . . .”,“中国有句古语,. . .”,“柏拉图指出: . . .”,“牛顿认为: . .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 . .”,“人们相信. . .”那样的话,因为若要证明某个理论的真伪性,谁怎么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实怎么说,真理怎么说!我们不能要求任何一位伟大人物在他的一生中必须“句句是真理”,这未免太苛刻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用他们的话来作为推理的证据是不逻辑的,名人的语录与事情的真伪应该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另外,在学术性的科学论文中也不太会出现类似“I promise you . . . . . ”,“I am very sure that . . . . . ”,“We strongly believe that . . . . . . ”,“It is said that . . . . . ” 等主观性很强的语句,因为在科学研究中,主观必须服从客观,“某人的保证”,“许多人的坚信不移”,甚至“权威杂志报纸的转载”等丝毫推导不出此事件的真伪性。
我们曾千遍万遍地听到“要尊重科学”的口号声,但要真正做到尊重科学,
遵循现代科学的基本准则并不容易。震惊全国的“水变油”骗局就是一个例子。事实上,刚“发明”水变油时,其“成果”并没有得到“精确、定量、客观可重复”的科学实验准则的检验。有这么多人相信这个“中国第五大发明”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说”、“很多人相信”、“都已登报了”、“好多杂志已转载了”等几句毫无因果关系的“听说”,真是令人痛心。但愿此类悲剧在我们国家永远不会重演。
现代科学呼唤创新,呼唤在严谨方法论指导下的锐意创新,它要求以精确、定量、客观且可重复的实验事实归纳理论,又以统一、简洁、逻辑、精确的理论演绎和预言尚未发现的实验现象,并要被进一步的科学实验一次又一次地精确、定量、客观可重复的证明。所有这些均已成为现代科学创新活动的基本准则,它和社会上的那些浮夸、急功近利、伪科学和反科学的言论和行为是格格不入的,而与诚信、踏实、实事求是、百折不挠的作风是一脉相承的。
对于不同的学科,“严谨性”的含义应该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一般来说,对于经管类学科以及人文科学,“严谨性”更多的是偏重于它的逻辑性和因果关系;而对于理工学科,“严谨性”则主要应体现在它的“精确、定量、客观可重复”性。
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应当客服浮夸、急功近利等浮躁心态,竭力做好自己的本职研究工作,本着严谨的科学精神,进行精确、客观的研究,才能得到一番成就。纵观历史,无论是哪位大师,都是悉心钻研,方能有卓越贡献。因此,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对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