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合集下载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研究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研究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研究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阻断钙调磷酸酶的信号通路,抑制T细胞的活化,以往主要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器官移植后的免疫调节治疗。

近年的研究发现其对一些炎症性皮肤病,如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等同样有效,外用疗效接近糖皮质激素却不会导致皮肤萎缩,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有望成为外用糖皮质激素在银屑病治疗中的替代药物。

下面以他克莫司及吡美莫司为例概述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以及其不良反应。

标签: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寻常型银屑病;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是许多炎症性皮肤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长期应用可能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近年来出现了一类可以替代糖皮质激素的大环内酯类免疫调节剂,是子囊霉素衍生物,属于皮肤外用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目前国内上市的有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

他克莫司是从日本发现的链霉菌中提取的,分子量为822kd,外用制剂包括0.03%和0.1%的软膏。

吡美莫司是由链霉菌产生的子囊霉素的半合成品,分子量为810 kd,制剂为1%的乳膏。

这两种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透皮性好,目前趋向于发展外用制剂。

吡美莫司的亲脂性大于他克莫司,与皮肤亲和力更强。

1局部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外用制剂与传统的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相比,作用方式更具有选择性,不会引起系统萎缩切系统吸收很少。

他克莫司相对分子量小并有很好的表皮渗透性,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明显。

吡美莫司的亲脂性大于他克莫司,与皮肤的亲和力更强。

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对皮肤薄嫩部位的银屑病治疗最有效。

他克莫司对面部难治性斑块性银屑病治疗同样有效(有作者报告1例应用0.1%他克莫司软膏2次/w,1个月后面部斑块状银屑病明显好转,5个月后完全痊愈[1]。

Ortonne等[2]在一项为期12w的随机、开放标签、观察者单盲的研究中,对124例患者进行0.3%塔克莫斯凝胶,0.5%他克莫司乳膏与卡泊三醇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他克莫司凝胶的疗效和卡泊三醇相当,他克莫司乳膏稍逊,他克莫司组局部皮肤烧灼感较多,但通常较轻且治疗1w后可明显减轻。

钙调磷酸酶类免疫抑制剂大鼠模型尿液中尿酸、肌酐及葡萄糖的变化

钙调磷酸酶类免疫抑制剂大鼠模型尿液中尿酸、肌酐及葡萄糖的变化

钙 调 磷 酸 酶 类免 疫 抑 制剂 大 鼠模 型 尿 液 中 尿酸、 肌 酐及 葡 萄 糖 的变 化
何绿茵 , 陈林强 , 陈业辉 , 仉 智 , 林华欣 , 李淼沅 , 徐邦牢
( 1 .广州 市第 一人 民 医院检验 科 广东省 临床 分子 医学及 分子 诊断 重点 实验室 , 广东 广州 5 1 0 1 8 0 ,
2 0 0 9 , 3 2 ( 6 ) : 6 0 9 - 6 1 1 .
价值 的尿有形成分分析仪 , 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
显 微镜观 察 , 但 仍 不 能完 全 替 代人 工 镜 检 。应 将 沉渣 法结 果 、 化 学 法 检 测 结 果 联 合 应 用 J , 并 结
王延 群 , 公衍文. U F 一 1 0 0 0 i 尿液有 形成分分析仪 、 干
2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 广东 广州 5 1 0 1 8 0 )
摘要 : 目的 观察尿量及尿液尿酸( U A) 、 肌酐 ( C r ) 、 葡萄糖 ( G l u ) 含量在 肾移植术后 首剂治疗 剂量钙调磷 将s D大 鼠 2 4只随机分 为对照组 、 环孢素 A( C s A) 组、 他克 莫司

2 4 0・
检验 医学 2 0 1 3年 3月第 2 8卷第 3期
L a b o r a t o r yM e d i c i n e , Ma r c h 2 0 1 3, V o l 2 8 .N o 3
非 晶型盐 类 、 细菌 和类 细菌微 粒 附着 在 黏液丝 、 菌 丝等 物质 上 时 , 仪 器 易 误 判 为病 理 性 管 型 。 由 于 仪器无 法 辨 别 病 理 管 型 类 型 , 所以必须对 U F 一 5 0 0 i 提 示有 病理 管型 的标本 做镜 检确认 。 U F 一 5 0 0 i 在 检测 尿 液 中酵 母 样 菌 和结 晶 的特 异 性较 高 , 分别 为 9 7 . 4 %和 9 6 . 5 % , 但 假 阴性 率 也较高 ( 2 5 . 4 %、 2 0 . 6 %) , 提示存 在 漏诊 现象。

两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联合常用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体外药敏的研究

两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联合常用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体外药敏的研究

两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联合常用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体外药敏的研究李强国;李昕;曹存巍【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联合常用抗真菌药物,对20株马尔尼菲青霉(PM)酵母相体外药敏的作用.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M27-A3方案并做适当修改,采用棋盘格微量稀释法对20株PM酵母相进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CsA)、他克莫司(FK506)与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联合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CsA与两性霉素B(AmB)、伊曲康唑(ITC)、氟康唑(FLC)联合时,各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均比单用时明显降低(均P<0.05).CsA与AmB、ITC、FLC联合,分别有17株(85%)、13株(65%)、6株(30%)的菌株显示协同作用;而CsA与米卡芬净(MCFG)、卡泊芬净(CPFG)联合所有菌株均表现为无关联作用.FK506与以上5种抗真菌药联合时,各药物的MIC值较单用时无明显变化,联合时呈无关联作用.在所有受试PM酵母相中,CsA及FK506与以上5种抗真菌药物联合均未出现拮抗作用.结论:体外药敏研究显示,CsA与FK506在体外联合药敏中作用不同,CsA可增强AmB、ITC、FLC对PM酵母相的抗真菌活性;但FK506则无此作用.【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2)002【总页数】4页(P169-172)【关键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体外联合药敏试验;马尔尼菲青霉;抗真菌药物【作者】李强国;李昕;曹存巍【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双相真菌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感染所致的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一种系统、播散性的深部真菌病,好发于东南亚及我国广西、广东地区[1]。

西罗莫司替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肾毒性和慢性移植肾肾病

西罗莫司替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肾毒性和慢性移植肾肾病

西罗莫司替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肾毒性和慢性移植肾肾病王志刚;丰贵文;李金锋;尚文俊;庞新路;崔芝利;刘磊;谢红昌;丰水花【摘要】背景:西罗莫司替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肾移植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和慢性移植肾肾病,转换对象的选择和时机至关重要.目的:观察不同血肌酐水平下应用西罗莫司替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肾移植患者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和慢性移植肾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肾移植后确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慢性肾毒性和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根据转换前血肌酐≤220 pmol/L和血肌酐> 220 pmol/L,各分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组、慢性移植肾肾病组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维持组;前两组将原有免疫抑制方案中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转换为西罗莫司,转换组共53例,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维持患者为对照组共28例,随访3年.动态观察各组在不同随访时间点的血肌酐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在随访终点共行移植肾穿刺活检9例.结果与结论:转换前血肌酐≤220 pmol/L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组、慢性移植肾肾病组血肌酐值,在随访第24、36个月血肌酐较转换前明显降低(P<0.05),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维持组血肌酐呈缓慢爬行上升高于前两组(P<0.05).血肌酐> 220μmol/L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组血肌酐转换后显著下降(P<0.05);后两组转换后血肌酐呈爬行上升(P<0.05).转换后主要不良事件有轻度贫血(30.2%)、高脂血症(35.8%)、白细胞低下(22.6%)等.肾移植后血肌酐爬行升高转换西罗莫司方案疗效显著,转换前穿刺活检确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中毒还是慢性移植肾肾病,并结合血肌酐水平综合判断是否行西罗莫司转换治疗,注意监测血脂水平;转换应在移植肾功能发生严重损害前进行,早期转换,患者将获益更大.【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3(017)053【总页数】8页(P9164-9171)【关键词】器官移植;肾移植;西罗莫司;转换治疗;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慢性移植肾肾病;穿刺活检;边缘转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者】王志刚;丰贵文;李金锋;尚文俊;庞新路;崔芝利;刘磊;谢红昌;丰水花【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河南省郑州市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河南省郑州市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河南省郑州市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河南省郑州市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河南省郑州市45005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河南省郑州市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河南省郑州市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河南省郑州市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河南省郑州市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 引言 Introduction自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应用于临床以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1-2],但移植肾的长期存活问题仍未解决,几乎所有应用该类免疫抑制剂患者都可见到不同程度肾脏毒性[3]。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多器官/组织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干燥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病肾上腺细胞
脑/脊髓 眼 胃肠道
胃 小肠 大肠
心脏
肾/肺 肝脏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萎缩 (Addson病)
多发性硬化 葡萄膜炎
恶性贫血 麦胶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 心肌炎 风湿性心脏病 肾炎肺出血综合症 自身免疫性肝炎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在移植免疫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目前临床上应用 最多的是子囊霉素衍生物 环孢素A(cyclosporine A, CsA) 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 匹美莫司(pimecrolimus) 它们具有相似的理化 性质,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免疫功能
免疫防护 免疫自稳
3.狼疮肾炎 lupus nephritis ,LN
肾脏系统疾病
CsA Ⅳ型LN的疗效较好,有效率达90%
首剂量 : 5mg/(kg·d) 分2次口服, 维持3个月后每月减 量1 mg/(kg·d)至每天3mg/(kg·d)口服维持。
监测血药浓度: 开始200~400µg/L 维持治疗时100~200µg/L
初始量: 3-3.5mg·kg-1 ·d – 1 最大剂量: 5mg·kg-1 ·d - 1
一旦临床缓解, 应下调至最低有效量。单用 疗效不充分者可联用小剂量皮质激素。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因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性破 坏所致. CsA可引起胰岛细胞抗体的消失, 似乎仅对胰 岛的损害起部分保护作用, 以减慢破坏过程, 但不能 防止破坏的发生.
给药方案: CsA+波尼松
CsA+波尼松+CTX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在特应性皮炎外的皮肤科应用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在特应性皮炎外的皮肤科应用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在特应性皮炎外的皮肤科应用杨赛琳;许爱娥【摘要】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大面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肤病可能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CIS)是皮肤科相对较新的一类药物,由于其疗效好、安全性高,可长期使用,已经被提出作为一种长期外用的糖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方案,在皮肤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8(017)001【总页数】4页(P91-94)【关键词】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作者】杨赛琳;许爱娥【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第三医院,浙江杭州310009;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第三医院,浙江杭州3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3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TCIS)是用于皮肤病学的相对较新的一类药物,包括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

他克莫司(Tacrolimus),原名FK506,是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tsukubaensis培养液中分离出的发酵产物,其外用制剂为0.03%或0.1%软膏。

吡美莫司(Pimecrolimus)是由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 ascomycetes产生的子囊霉素巨内酰胺的衍生物,其外用制剂为1%乳膏。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合成起作用。

他克莫司软膏的抗炎效力类似于具有中等活性的皮质类固醇,而吡美莫司乳膏活性比皮质类固醇更弱。

外用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分别于2000年年底和2001年上市。

两者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和分子量(约800 Da)。

其分子结构允许有效的皮肤渗透,但渗透性能又不如外用糖皮质激素,因此可以避免较多的全身药物吸收[1]。

长期使用不会有外用糖皮质激素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引起皮肤萎缩,并且由于通过皮肤吸收至全身的药物很少,也没有全身免疫抑制的不良反应,疗效好,安全性高。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PPT课件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PPT课件
在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前,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包括 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排除禁忌症
确保患者无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禁忌症,如严重感染、活动性 结核等。
告知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的目的、方法、可能的风险和预期效果,征得 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常见副作用识别与处理措施
部位的疾病。
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 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
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具有病程长、反 复发作、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作用机制及种类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是一类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活性而发挥 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
钙调磷酸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的酶,参与细胞 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的调控,对免疫反应具有重要调节作 用。
THANKS
感谢观看
04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 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有效性评价指标及方法介绍
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疾病活动度、生活质量、关 节功能、影像学改变等。
评价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如 ACR20、ACR50、ACR70等,同时结 合患者自身感受和医生评估。
不同类型风湿免疫性疾病效果比较
类风湿关节炎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 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汇报人:xxx 2024-01-02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
的应用 •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策略及方案选择
contents
目录
•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 的临床效果评价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血液系统疾病
4.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CsA治疗AA有三种方案 ①递增方案由3.5-5 mg· (kg· d)-1逐渐增加到 10mg· (kg· d)-1 ②负荷剂量10-12 mg· (kg· d)-1开始至疗效稳定后改为维持 剂量2-5mg· (kg· d)-1 ③常规剂量5mg· (kg· d)-1,以上方案都同时服用雄激素 控制血浓度在300-500ng/ml(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 CsA治疗纯红细胞再障(PRCA)和重型再障(SAA)的一线药 物,血药浓度在200-300ng/ml为宜, 疗程不应少于3个月
CsA初始剂量:5~6mg/(kg· d) 血药浓度:100~300µg/L ,平均3个月显 效。
血液系统疾病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应用CsA治疗ITP,可使血小板数目上升,出血症 状得到改善。 剂量: 4~10 mg/(kg· d),每日2~3次口服 疗程: 3周~3个月,有效率75%~81.4%
报道FK506
成功地治疗皮质激素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慢
活肝, 使肝酶恢复正常, 儿童生长发育恢复, 疲
乏减轻, 对肝病组织学也有改善。
但对病毒性慢活肝的疗效报道不一, 一般认为疗 效甚微。
消化系统疾病
2.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
CsA治疗有效 口服剂量: 8mg·kg-1 ·d – 1 静脉注射: 4mg· kg-1 · d -1 灌肠法剂量:CsA 250-300mg/ 100ml, 每晚1 疗效: 治疗轻、中型UC患者, 临床改善率40-70%, 口服和静脉注射给药平均有效率80%。 推荐作为对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又不愿手术的重型 uc患者的短期治疗首选药。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作用机制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作用机制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作用机制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是一类药物,通过干扰钙调磷酸酶的活性,从而对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产生影响。

钙调磷酸酶是一类酶,它参与了细胞内钙离子的调节和信号传导。

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的信号传导,从而对多种生理过程产生调节作用。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发挥作用。

第一种机制是直接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

钙调磷酸酶是一种依赖于钙离子的酶,它通过结合钙离子来催化底物的磷酸化反应。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以竞争性地结合到钙调磷酸酶的活性位点上,从而阻断钙离子与酶的结合,进而抑制酶的活性。

这种机制使得钙调磷酸酶无法催化底物的磷酸化反应,从而影响细胞内的信号传导。

第二种机制是通过干扰钙调磷酸酶与底物的结合来发挥作用。

钙调磷酸酶通常与底物结合后才能催化底物的磷酸化反应。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以与钙调磷酸酶结合,阻止钙调磷酸酶与底物的结合,从而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

这种机制使得酶无法与底物发生有效的反应,从而影响细胞内的信号传导。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可以对多种生理过程产生调节作用。

例如,钙调磷酸酶在神经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神经细胞通过钙离子的浓度变化来传递信号,而钙调磷酸酶则参与了这一过程。

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可以干扰神经细胞内钙离子的调节,从而影响神经传导的过程。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还可以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

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受到钙离子的调控,而钙调磷酸酶则参与了这一过程。

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可以干扰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还可以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过程受到钙离子的调控,而钙调磷酸酶则参与了这一过程。

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可以干扰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总结起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通过干扰钙调磷酸酶的活性,从而对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产生影响。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直接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或干扰钙调磷酸酶与底物的结合来发挥作用。

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吗替麦考酚酯三联用药治疗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

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吗替麦考酚酯三联用药治疗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单位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㊀北京,100034通讯作者㊀张宏文,email:zhanghongwen@126.com㊃论著㊃DOI:10.3969/j.issn.1673⁃5501.2021.01.004激素㊁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吗替麦考酚酯三联用药治疗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苏白鸽㊀张宏文㊀刘晓宇㊀肖慧捷㊀姚㊀勇㊀㊀摘要㊀背景㊀少数病初即表现为激素耐药型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较困难,对于无明确遗传因素证据患儿,临床多采用激素联合一种或多种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药物添加原则或规范的治疗方案㊂目的㊀观察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㊁吗替麦考酚酯对初治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㊂设计㊀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㊂方法㊀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初治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除外遗传因素后,分为A组(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三联治疗,三种药按先后顺序依次添加)㊁B组(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三联治疗,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改为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3个月以上仍无效,最后三者联用)㊁C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因类固醇性糖尿病或青光眼停用激素)和D组(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美罗华),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㊂主要观察指标㊀尿蛋白转阴时间㊁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㊁平均复发次数㊂结果㊀39例患儿纳入分析,A㊁B㊁C㊁D组分别为16㊁8㊁3㊁12例㊂A㊁B㊁C㊁D组尿蛋白转阴率分别为75.0%(12/16)㊁75.0%(6/8)㊁100%(3/3)和75.0%(9/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A㊁D组平均尿蛋白转阴时间低于B㊁C组,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高于B㊁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A和D组间平均尿蛋白转阴时间和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各组患儿用药期间未报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㊂结论㊀对于少数原发性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㊁吗替麦考酚酯三联治疗有较好的效果㊂关键词㊀肾病综合征;㊀激素耐药型;㊀钙调磷酸酶抑制剂;㊀吗替麦考酚酯Theeffectsofsteroidcombinedwithcalcineurininhibitorsandmycophenolatemofetilonpediatriccasesof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SUBaige,ZHANGHongwen,LIUXiaoyu,XIAOHuijie,YAOYong(DepartmentofPediatrics,PekingUniversityFirstHospital,Beijing100034,China)CorrespondingAuthor:ZHANGHongwen,email:zhanghongwen@126.comAbstractBackgroundAfewcasesofchildhoodprimarynephroticsyndromeshowed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SRNS)whichwasdifficulttotreat.ForthesecasesofSRNS,afterexcludinggeneticfactorsotheragentswereaddedsuchascalcineurininhibitorandmycophenolatemofetil.However,therewerenoregularprinciplesorunifiedtherapeuticschedules.ObjectiveToobservethetherapeuticeffectsandsafetyofsteroidcombinedwithcalcineurininhibitorsandmycophenolatemofetilonpediatriccasesof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DesignRetrospectivenon⁃randomizedcontrolledstudy.MethodsDatawerecollectedfromchildrenwith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treatedinthedepartmentofpediatricsofPekingUniversityFirstHospitalfromJanuary2014toDecember2020.Afterexcludinggeneticfactors,theyweredividedintofourgroupsasA(steroid+calcineurininhibitor+mycophenolatemofetil,addedsequentially),B(ifsteroidcombinedcalcineurininhibitorforover3monthsisineffective,itwillbereplacedbysteroidcombinedwithmycophenolatemofetilforover3months.Ifthereisstillnoeffect,thetripletherapyofsteroid,calcineurininhibitorandmycophenolatemofetilwillbeused.),C(calcineurininhibitor+mycophenolatemofetil,withdrawalofsteroidbecauseofglucocorticoiddiabetesorglaucoma)andD(steroid+calcineurininhibitor+rituximab).MainobservationparametersThetimeofurineproteinchangednegative,thetimepercentageofurineproteinremainednegativeandaveragenumbersofrelapse.ResultsTherewere39pediatriccasesof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inthisstudy,including16,8,3and12casesingroupA,B,CandD,respectively.TheurineproteinnegativeratesofgroupA,B,CandDwere75.0%(12/16),75.0%(6/8),100%(3/3)and75.0%(9/12),respectively.Therewasnodifferenceonurineproteinnegativeratebetweenfourgroups(P>0.05).However,theaveragetimeofurineproteinconversedtonegativewasmuchlesswhilethepercentageofurineproteinconversedtonegativewasmuchhigheringroupsAandDascomparedtogroupBandC(P<0.05).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averagetimeofurineproteinconversedtonegativeandthepercentageofurineproteinconversedtonegativebetweengroupAandgroupD(P>0.05).ConclusionSteroidcombinedwithcalcineurininhibitorsandmycophenolatemofetilshowedbettereffectsonsomeidiopathic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inchildren.Keywords㊀Nephroticsyndrome;㊀Steroid⁃resistant;㊀Calcineurininhibitors;㊀Mycophenolatemofetil㊀㊀肾病综合征是儿科最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 三高一低 ,即水肿㊁大量蛋白尿㊁低白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1,2],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㊁继发性和遗传性,其中原发性80%以上,多为激素敏感型,而遗传性多为激素耐药型[2 4]㊂对于少数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由于某些原因,如自身病理改变㊁合并感染㊁高凝状态等,病初即表现为激素耐药型,临床治疗较困难,但又无明确遗传因素证据,此时临床多采用激素联合1种或多种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5]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吗替麦考酚酯对初治激素耐药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某些特殊类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提供经验㊂1㊀方法1.1㊀伦理㊀本研究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㊂1.2㊀诊断标准㊀肾病综合征及激素治疗效应的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2016年指南[6]㊂1.3㊀纳入标准㊀同时满足:①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儿科肾脏专业住院的初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②初始激素耐药型;③激素耐药后加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二联治疗(血药浓度在理想范围)尿蛋白仍不能转阴但下降>50%;④病程中应用激素㊁钙调磷酸酶抑制剂㊁吗替麦考酚酯,或激素㊁钙调磷酸酶抑制剂㊁利妥昔单抗(美罗华)3种药物治疗㊂1.4㊀排除标准㊀满足以下任意1项者排除:①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GS)进行遗传性肾病综合征Panel相关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有阳性发现,提示遗传性肾病综合征;②肾脏病理非微小病变(MCD)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③随访过程中出现不可逆性或进展性肾功能不全;④失访㊂1.5㊀分组㊀根据用药方案,将患儿分为4组㊂A组: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三联治疗者(3种药按先后顺序依次添加);B组: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三联治疗者(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改为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3个月以上仍无效,最后三者联用);C组:因类固醇性糖尿病或青光眼停用激素,仅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治疗;D组: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美罗华㊂1.6㊀治疗方案及减药原则㊀联合用药时各药物剂量及减药原则见表1㊂MMF20 30mg㊃kg250mg/2 4个月,与Pre和CNIs交替优先减停Tac0.1 0.15mg㊃kg-1㊃d-10.5mg/2 4个月,与Pre和MMF交替次于MMF,尽可能减停CsA3 5mg㊃kg-1㊃d-110mg/1 2个月,与Pre和MMF交替次于MMF,尽可能减停注㊀Pre:醋酸泼尼松;CNIs:钙调磷酸酶抑制剂;MMF:吗替麦考酚酯;Tac:他克莫司;CsA:环孢素A;RTX:利妥昔单抗1.7㊀观察指标㊀①尿蛋白转阴时间:以患儿加用第2种免疫抑制剂开始算起,至尿蛋白转阴所需时间㊂②平均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随访期间每例患儿尿蛋白维持阴性的时间与随访总时间比值㊂③平均复发次数:随访期间转阴患儿复发总次数与转阴人数比例㊂④平均感染次数:即每组所有观察对象感染次数与总观察人数的比例㊂感染包括皮肤软组织㊁呼吸道㊁消化道和泌尿道感染,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㊁体格检查和血㊁尿㊁便等常规检测㊂⑤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㊁呕吐㊁腹泻㊁腹痛㊁皮疹等㊂1.8㊀随访㊀以患儿加用第2种免疫抑制剂(不包括激素)的时间点作为随访起始时间,随访期间定期监测肾病综合征不同时期(未缓解和缓解后)患儿24h尿蛋白定量㊁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㊁平均复发次数等,以及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血药浓度,血常规㊁肝肾功能㊁血糖㊁尿α1微球蛋白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酶)等㊂1.9㊀统计学方法㊀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表示,不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不同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㊂阴转率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列联表卡方检验㊂尿蛋白转阴时间㊁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㊁平均复发次数仅统计每组尿蛋白能转阴的患儿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㊀一般资料㊀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患儿共56例,其中基因突变分析结果阳性提示遗传性肾病综合征12例㊁肾脏病理为IgA肾病3例㊁随访期内出现不可逆性或进展性肾功能异常1例㊁失访1例,39例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进入本文分析㊂A组16例,B组8例,C组3例(1例糖尿病㊁2例青光眼),D组12例㊂4组患儿性别㊁发病年龄㊁病程㊁肾脏病理,以及病初血清白蛋白㊁血清胆固醇和24h尿蛋白定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㊂2.2㊀疗效比较㊀表2显示,A㊁B㊁C㊁D组尿蛋白转阴率分别为75.0%(12/16)㊁75.0%(6/8)㊁100%(3/3)和75.0%(9/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A㊁D组尿蛋白平均转阴时间明显低于B㊁C组,且A㊁D组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B㊁C组(P<0.05)㊂A㊁D组间尿蛋白平均转阴时间和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4组间未复发人数㊁停药人数和平均复发次数因样本量小未行统计学分析㊂2.3㊀随访㊀与病初比较,随访末次患儿平均WBC㊁Hb㊁PLT㊁发病年龄(岁)2.3ʃ0.72.5ʃ0.92.0ʃ0.82.4ʃ0.9t1.6580.110病程(月)9.2ʃ3.19.7ʃ3.78.9ʃ3.69.6ʃ3.5t=0.0870.181肾脏病理(MCD/FSGS)10/65/32/18/4χ2=3.5250.06血清白蛋白(g㊃L-1)16.2ʃ6.117.8ʃ7.616.3ʃ6.918.1ʃ6.8t=0.4630.158血清胆固醇(mmol㊃L-1)9.2ʃ3.110.3ʃ4.810.0ʃ3.610.6ʃ4.3t=-0.1820.067尿蛋白定量(mg㊃kg-1㊃d-1)69.2ʃ13.163.6ʃ10.368.4ʃ12.663.2ʃ10.5t=1.4700.155用药方案Pre+Tac+MMF9例Pre+CsA+MMF7例Pre+Tac+MMF5例Pre+CsA+MMF3例Tac+MMF1例CsA+MMF2例Pre+Tac+RTX7例Pre+CsA+RTX5例χ2=1.9133)0.1673)中位随访时间(月)32(5 65)35(15 61)26(13 49)28(10 57)Η=1.9010.168中位维持阴性时间(月)30(5 60)18(6 52)15(8 36)32(6 49)Η=2.0650.048尿蛋白转阴/未转阴12/46/23/09/3χ2=1.6280.159平均转阴时间(月)5.3ʃ0.81,2)10.6ʃ2.29.8ʃ2.36.0ʃ1.01)t=2.1090.026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91.5ʃ8.01,2)59.4ʃ5.648.7ʃ6.488.6ʃ7.21)t=2.1180.029未复发人数(人)3102//停药人数(人)2002//注㊀MCD:微小病变;FSGS: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Pre:醋酸泼尼松;Tac:他克莫司;MMF:吗替麦考酚酯;CsA:环孢素A;RTX:利妥昔单抗;1):与B㊁C组比较,P<0.05;2):与D组比较,P>0.05;3):对应用Tac和CsA的人数进行组间比较肝肾功能㊁空腹血糖㊁尿微量白蛋白和α1微球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㊂平均感染次数4组因样本量小未行统计学分析(表2)㊂Hb/g㊃L135ʃ16138ʃ15-0.1560.897PLT/ˑ1012㊃L-1286ʃ47249ʃ380.1080.923Cr/μmol㊃L-136.8ʃ8.638.1ʃ7.5-0.0980.745BUN/mmol㊃L-14.6ʃ1.54.2ʃ1.3-0.9060.271ALT/IU㊃L-132ʃ929ʃ80.8790.416空腹血糖/mmol㊃L-14.8ʃ1.24.3ʃ1.60.7260.501尿α1微球蛋白-18.5ʃ6.211.2ʃ3.8-0.9460.3902.4㊀安全性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㊀4各组患儿用药期间未记录到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如恶心㊁呕吐㊁腹泻㊁腹痛㊁皮疹等㊂亦无患儿停用免疫抑制剂㊂3㊀讨论㊀㊀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大多对激素治疗敏感,仅10%20%为激素耐药型㊂对于激素耐药型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措施较有限,多在激素基础上联合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㊁吗替麦考酚酯㊁环磷酰胺和美罗华[7 11]㊂但对于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先后顺序或者如何联合应用,目前尚缺少统一标准㊂对于初始激素耐药型的儿童肾病综合征,在添加其他免疫抑制剂之前,必须要除外遗传因素㊂本研究中初始纳入的56例患儿,单次二代测序技术基因检测阳性12例(21.4%),与文献结果相似[12,13]㊂需要警惕的是,由于检测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单次基因检测阴性并不能完全除外遗传因素的可能性,需结合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及肾功能进展综合判断,如果多种药物联用尿蛋白水平仍不能阴转或较早出现肾功能衰竭者仍提示遗传性肾病综合征可能㊂本研究纳入分析的39例患儿,经多药联合治疗,仍有9例尿蛋白始终未转阴,对于这9例患儿,遗传因素仍不能完全除外㊂除非是特殊病理类型如弥漫性系膜硬化等,肾脏病理对遗传性肾病综合征鉴别价值有限,但可以除外其他原发性肾脏疾病特别是IgA肾病㊂对于除外遗传因素可能的初始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建议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㊂有学者认为,既然已经激素耐药,说明激素无效,单用免疫抑制剂即可,不必联合激素㊂国内外相关指南虽然均没有明确提出这一观点,但还是建议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原则[5,14,15]㊂其理由如下㊂从理论上来看,综合两类药物不同作用靶点联合治疗可能提高疗效㊂在临床实践中,①部分患儿在足量激素4周时虽尿蛋白未完全阴转被判定为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但尿蛋白定量已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尿蛋白定性降至+ ++,呈现出部分激素治疗反应;②还可见到有些病初激素耐药的肾病综合征患儿,经激素㊁免疫抑制剂治疗完全缓解并停药者,再次复发后单用激素治疗有效,也说明激素的有效性㊂本研究中因类固醇糖尿病或青光眼停用激素㊁仅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吗替麦考酚酯的3例患儿(C组),尿蛋白转阴时间明显长于A组㊁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明显低于A组,说明激素在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必要性㊂此外,根据目前国内外指南定义[5,14,15],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只根据用药时间判定,未考虑相关可能影响激素疗效的多种因素,如机体免疫功能紊乱㊁隐性感染㊁高凝状态等㊂因此,肾病综合征患儿病初临床表现为激素耐药者,不能除外假性耐药可能,不代表激素完全无效,所以仍应坚持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原则,但建议此时激素的剂量应递减至0.5 1mg㊃kg-1㊃qd或qod顿服以减少相关不良反应㊂对于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添加原则,目前临床仍无统一意见㊂目前可供选择的常见免疫抑制剂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㊁他克莫司)㊁吗替麦考酚酯㊁环磷酰胺和美罗华,其中环孢素A㊁他克莫司为二线药物(激素为一线药物),吗替麦考酚酯和环磷酰胺为三线药物,美罗华为四线药物[5,15]㊂需要注意的是,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为同一类药,二者不能联用,对于年龄小的患儿,优先建议环孢素A,无效或应用时间长替代治疗时可改为他克莫司,也符合免疫作用由弱到强的原则㊂吗替麦考酚酯和环磷酰胺二者作用相仿,不建议联用㊂本研究中B组8例患儿,在激素耐药后,添加二线药物无效后再换用1种三线药物,仍无效后才考虑联用3种药物,虽然最终疗效与A组无明显差别,但尿蛋白转阴时间明显长于A组㊁尿蛋白阴性时间百分比明显低于A组,增加了治疗时间和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可能㊂对于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如果一㊁二线药物均无效,建议在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三线药物,而不是换用其他二线或三线药物[16]㊂目前,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吗替麦考酚酯被认为是 黄金组合 ,在多种儿童和成人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均显示了较好的效果[17 27]㊂对于四线药物美罗华,因其价格昂贵㊁远期不良反应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用于激素敏感频复发或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28]㊂本研究结果显示,A㊁D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除外遗传因素的初始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及美罗化也有和 黄金组合 相似的治疗效果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和吗替麦考酚酯,对于一些除外遗传因素的初治即激素耐药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为MCD或FSGS)患儿,可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能机制在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吗替麦考酚酯在作用机制方面有互补作用㊂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需大样本研究评估该组合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㊂当然,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临床仍然应该遵循激素首选㊁激素耐药者除外遗传因素后联合1种再至2种免疫抑制剂的原则,避免免疫抑制剂的滥用[29]㊂参考文献1 LarkinsN KimS CraigJ etal.Steroid⁃sensitivenephroticsyndrome anevidence⁃basedupdateofimmunosuppressivetreatmentinchildren.ArchDisChild 2016 101 4 404⁃408.2 InabaA HamasakiY IshikuraK etal.Long⁃termoutcomeofidiopathic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inchildrenresponsetocomments.PediatrNephrol 2016 31 3 511⁃512.3 HinkesBG MuchaB VlangosCN etal.Nephroticsyndromeinthefirstyearoflife twothirdsofcasesarecausedbymutationsin4genesNPHS1 NPHS2 WT1 andLAMB2 .Pediatrics 2007 119 4 e907⁃919.4 DincelN YilmazE KaplanBulutI etal.Thelong⁃termoutlooktofinaloutcomeandsteroidtreatmentresultsinchildrenwithidiopathicnephroticsyndrome.RenFail 2015 1⁃6.5 KakuY OhtsukaY KomatsuY eta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forpediatricidiopathicnephroticsyndrome2013generaltherapy.ClinExpNephrol 2015 19 1 34⁃53.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儿童激素敏感㊁复发/依赖肾病综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2016 .中华儿科杂志201755 10 729⁃734.7 葛雯雯丁桂霞.他克莫司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37 5 193⁃195.8 GargahTT LakhouaMR.Mycophenolatemofetilintreatmentofchildhood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JNephrol2011 24 2 203⁃207.9 WangW XiaY MaoJ etal.TreatmentoftacrolimusorcyclosporineAinchildrenwithidiopathicnephroticsyndrome.PediatrNephrol 2012 27 11 2073⁃2079.10 Keijzer⁃VeenMG HebertD ParekhRS etal.Rituximabforpatientswithnephroticsyndrome.Lancet 2015 385 9964225.11 廖欣高岩杨华彬等.他克莫司在婴幼儿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 322 124⁃129.12 OginoD HashimotoT HattoriM etal.Analysisofthegenesresponsiblefor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and/orfocalsegmentalglomerulosclerosisinJapanesepatientsbywhole⁃exomesequencinganalysis.JHumGenet 2016 61 2 137⁃141.13 FengDN YangYH WangDJ etal.Mutationalanalysisofpodocytegenesinchildrenwithsporadic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GenetMolRes 2014 13 4 9514⁃9522.1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2016 .中华儿科杂志2017 55 11 805⁃809.15 LombelRM HodsonEM GipsonDS etal.Treatmentof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inchildren newguidelinesfromKDIGO.PediatrNephrol 2013 28 3 409⁃414.16 AhmedHM.Tacrolimuscaninduceremissionincyclosporineandmycophenolatemofetilresistantpediatriconsetnephroticsyndrome.IranJKidneyDis 2019 13 5 322⁃327.17 SenftJD GotthardtDN FrischbierL etal.Aretrospectivecomparisonofmycophenolatemofetilwithlow⁃exposurecyclosporineversusstandardcyclosporinetherapyindenovolivertransplantpatients.AnnTransplant 2015 20 539⁃543.18 Vacher⁃CoponatH MoalV IndreiesM etal.Arandomizedtrialwithsteroidsandantithymocyteglobulinscomparingcyclosporine/azathioprineversustacrolimus/mycophenolatemofetilCATM2 inrenal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 2012 93 4 437⁃443.19 MiyamotoT TakashimaS KatoK etal.Comparisonofcyclosporineandtacrolimuscombinedwithmycophenolatemofetilinprophylaxisforgraft⁃versus⁃hostdiseaseafterreduced⁃intensityumbilicalcordbloodtransplantation.IntJHematol 2017 105 1 92⁃99.20 ZengQ YuanXY LiW etal.EffectsoftacrolimusFK506 andmycophenolatemofetilMMF onregulatoryTcellsandco⁃inhibitoryreceptorsintheperipheralbloodofhumanliverallograftpatients.ImmunopharmacolImmunotoxicol 2019 41 3 380⁃385.21 谢冰孙会静熊礼佳.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研究.中国药业2019 28 7 50⁃53.22 邓薇王利民黄远莲等.霉酚酸酯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激素抵抗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分析.世界临床医学2019 131 64⁃65.23 MaoY YinL HuangH etal.Additionofcyclosporine/tacrolimusforpediatricrelapsedlupusnephritisduringmycophenolatemofetilmaintenancetherapy.JIntMedRes 2019 47 1 105⁃113.24 JesusD RodriguesM daSilvaJAP etal.MultitargettherapyofmycophenolatemofetilandcyclosporineAforinductiontreatmentofrefractorylupusnephritis.Lupus 2018 27 8 1358⁃1362.25 ParkDJ KangJH LeeKE etal.Efficacyandsafetyofmycophenolatemofetilandtacrolimuscombinationtherapyinpatientswithlupusnephritis anationwidemulticentrestudy.ClinExpRheumatol 2019 37 1 89⁃96.26 NikolopoulouA CondonM Turner⁃StokesT etal.Mycophenolatemofetilandtacrolimusversustacrolimusaloneforthetreatmentofidiopathicmembranousglomerulonephritis 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BMCnephrology 2019 20 1 352.27 AlmutairiA AlkathiriZ Al⁃MayoufSM.Combinationoftacrolimusandmycophenolatemofetilinpersistentproteinuriaduetorefractorychildhoodlupusnephritis.IntJPediatrAdolescMed 2018 5 3 99⁃102.28 KameiK IshikuraK.Rituximabtreatmentforrefractory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PediatrNephrol 2016 31 2 337⁃338.29 张宏文.关于儿童肾病综合征的见解.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20 14 3 163⁃165.(收稿日期:2020⁃09⁃17㊀修回日期:2020⁃11⁃11)(本文编辑:张萍)。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研究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研究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研究黄凯;张学军【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4(000)009【摘要】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阻断钙调磷酸酶的信号通路,抑制T细胞的活化,以往主要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器官移植后的免疫调节治疗。

近年的研究发现其对一些炎症性皮肤病,如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等同样有效,外用疗效接近糖皮质激素却不会导致皮肤萎缩,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有望成为外用糖皮质激素在银屑病治疗中的替代药物。

下面以他克莫司及吡美莫司为例概述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以及其不良反应。

%Calcineurin inhibitors can block calcineurin signaling pathway, thereby suppress Tcellactivation.In the past,itwas used as an immunosuppressant for immunoregulation after organ transplantation. Recen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y are also ef 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some inflammatoryskin diseases such as psoriasis and atopic dermatitis.Their ef icacyis close to that of corticosteroids but they do notinduce skin atrophy. Tacrolimus ointment and pimecrolimus cream are expected to be an alternative to topical corticoster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clinical ef icacy,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side ef ects of sever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 in the psoriasis vulgaris.【总页数】1页(P568-568)【作者】黄凯;张学军【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 23003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 23003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活化T细胞核因子调控基因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药效学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J], 袁梅;闫美玲;张弋2.灰色预测模型GM(1,1)在寻常型银屑病证候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J], 杨雪松;叶建州;罗光云;王丽波;李柏橙3.基质金属蛋白酶-8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损中的表达研究 [J], 林路洋;田歆;张三泉;陈晓吟;梁艳华;毕超;谭剑萍;张锡宝4.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与卡泊三醇软膏在退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维持治疗中疗效及安全性的自身对照研究 [J], 于秋月;张胡莲;张芬;陈玉平;穰真;崔凡5.蛋白激酶在寻常型银屑病表皮增殖中的作用研究 [J], 杨旭芳;王晓彦;张晓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爱宁达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爱宁达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中强效外用激素和/或TCI
第2阶段
弱中效外用激素和/或TCI
基础治疗(保湿润肤剂, 寻找和避免刺激因素)
2006年EAACI和AAAAI联合推出的成人和儿童特应性皮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保湿润肤剂,TCS,TCIs在AD病程中的搭配使用
AD病程图
(急性发作期-中重度)
(急性发作期-中轻度)
(超强效TCS)
穿透皮肤
8.0 7.0 0.40 0.35
经皮吸收
皮肤浓度 (g/cm2)b
血液浓度 (g/ml/h)
6.0 5.0 4.0 3.0 2.0 1.0
0.30 0.25
0.20
0.15
0.10
0.05 0.00
0.0
吡美莫司
他克莫司
吡美莫司
他克莫司
吡美莫司透皮渗透性较他克莫司低9-10倍,提示吡美莫司的系统吸收率低
治疗AD:新突破?
安全篇
治疗前
治疗后
Flash File
比较糖皮质激素与吡美莫司诱导郎格汉斯细胞凋亡
对照组 吡美莫司 氢化可的松 氯氟美松
mean rel. int. MHC II
2.2%
2.7%
10.6%
22.3%
mean rel. int. TUNEL Hoetzenecker, Elbe, Stingl et al. J Invest Dermatol 2004;122:673–84
Eichenfield L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02;46:495–504 Patients aged 1–17 years; mild to severe AD
特应性皮炎 爱宁达®乳膏 2次 / 天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使用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使用

免疫抑制方案器官移植组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可以分为四大类•诱导治疗•预防排斥反应方案•抗排斥方案•维持治疗方案•诱导治疗•时机•移植术后2-4周•CNI毒性考虑•使用抗体制剂降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巴利昔单抗或ALG/ATG预防排斥方案•以CNI为主•CNI+MMF+Pred—标准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西罗莫司的使用•激素撤除目录CNI的免疫机制1环孢素的使用2他克莫司的使用3CsA vs FK5064免疫抑制剂抗代谢药糖皮质激素抗体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移植术常用免疫抑制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有:环孢素A(Cyclosporin A, CsA)他克莫司(tacroclimus, FK506)钙调磷酸酶(Calcienuirn,CaN)CaN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受Ca2+和钙调素调节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质磷酸酶。

在细胞信号传递的过程中,CaN被Ca2+和钙调素(CaM)激活后,通过对靶蛋白NFAT的脱磷酸化而实现对生理活动的调节。

是能够参与多种细胞功能调节的多功能信号酶,它在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CNI作用机制:抑制IL-2等细胞因子的释放,实现免疫抑制作用。

目录CNI的免疫机制1环孢素的使用2他克莫司的使用3CsA vs FK5064环孢素来源:真菌(白僵菌属)培养液性质:几乎不溶于水,溶于无水乙醇储存:不应贮存于PVC容器内ADR环孢素最主要的不良反应,约有1/3的患者有肾毒性。

可出现血清肌酐和尿素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减低等损害。

肾毒性常见ADR高血压、胃肠道紊乱、肝毒性、多毛症、齿龈增生、震颤、头痛、高脂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高尿酸血症、感觉异常以及肌肉痉挛和肌痛等。

少见ADR贫血症、血小板减少症、皮疹、体重增加、水肿、胰腺炎、肌病、神经病和高血糖症,抽搐、谵妄、视物不清、运动障碍或精神障碍环孢素警惕高血压和电解质紊乱(K 、Mg )加强监护,降低感染的可能性避免接种活疫苗,以免发生全身感染如发生ADR ,立即减量或停药,并对症治疗常规监测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注意事项环孢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环孢素在肝脏中广泛代谢。

【2019年整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2019年整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一)器官移植排斥反应1、移植排斥反应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各种致病因子有着非常完善的防御机制,能够对细菌、病毒、异物、异体组织、人造材料等“异己成分”进行攻击、破坏、清除,这种复杂的免疫学反应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保护机制。

受者进行同种异体组织或器官移植后,外来的组织或器官等移植物作为一种“异己成分”被受者免疫系统识别,后者发起针对移植物的攻击、破坏和清除,这种免疫学反应就是移植排斥反应(transplant rejection)。

移植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物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

移植排斥反应是非常复杂的免疫学现象,涉及细胞和抗体介导的多种免疫损伤机制,发生原因主要是受体和移植物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human leucocyte antigen)不同。

因此,供者与受者HLA的差异程度决定了排异反应的轻或重。

除同卵双生外,二个个体具有完全相同的HLA 系统的组织配型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在供受者进行配型时,选择HLA配型尽可能地接近的供者,是减少异体组织、器官移植后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2、发病机制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

临床最常见的急性排斥反应主要由细胞免疫介导,而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主要由体液免疫介导。

(1)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细胞免疫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移植物中供体的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具有丰富的HLA-Ⅰ和Ⅱ类抗原,是诱发排斥反应的主要致敏原。

在移植物植入受体后,随着移植物的血液循环重建,供者的HLA-Ⅰ和Ⅱ类抗原不可避免的暴露于受者的免疫系统,受者的免疫细胞识别外来抗原后,即可引发下述一系列免疫反应:CD8+细胞毒性T细胞前体细胞与供者HLA-Ⅰ类抗原结合后活化增殖为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对移植物产生攻击效应;CD4+T辅助细胞识别供体HLA-Ⅱ类抗原,促使抗原递呈细胞释放IL-I,后者可促进T辅助细胞增殖和释放IL-2,IL-2可进一步促进T辅助细胞增殖并为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化提供辅助信号;除了IL-2之外,TH 细胞还能产生IL-4、IL-5、促进B 细胞分化并产生抗移植物的抗体,参与移植排斥;此外与迟发变态反应相伴随的血管损害、组织缺血以及巨噬细胞介导的破坏作用,也是移植物毁损的重要机制。

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

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
scaling
an
删0
and pruritus with


predilection for
alias
rich in sebaceous

extent.Since il is
chronic
and
recurrent
disease。tIlere is
strong need for
glands.It affects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to safe alternatives for its long-
万方数据
凰际鏖腿佳痘堂塞志2Q!Q生』旦筮堑卷箍3翅!咝』旦£婴垦丝y塑£!趔,
丛塑垫!Q:y丛:堑,盥Q:3
141
和皮脂成分异常,因为脂溢性皮炎在皮脂产出活跃
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研究表明,吡美莫司还可通
过抑制IL一2受体的表达直接抑制IL一2的释放。
期更易发生,如新生儿阶段、青少年以及年轻人,且
term
management.In the past,antifungals,topical corticosteroids and keratolytics were the mainstay of its therapy.Now topical caleineurin inhibitors provide a safe allernative treatment for it.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such calcineurin inhibitors as pimecrolimus and tacrolimus are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钒ial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一)器官移植排斥反应1、移植排斥反应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各种致病因子有着非常完善的防御机制,能够对细菌、病毒、异物、异体组织、人造材料等“异己成分”进行攻击、破坏、清除,这种复杂的免疫学反应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保护机制。

受者进行同种异体组织或器官移植后,外来的组织或器官等移植物作为一种“异己成分”被受者免疫系统识别,后者发起针对移植物的攻击、破坏和清除,这种免疫学反应就是移植排斥反应(transplantrejection)。

移植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物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

移植排斥反应是非常复杂的免疫学现象,涉及细胞和抗体介导的多种免疫损伤机制,发生原因主要是受体和移植物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human leucocyte antigen)不同。

因此,供者与受者HLA的差异程度决定了排异反应的轻或重。

除同卵双生外,二个个体具有完全相同的HLA 系统的组织配型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在供受者进行配型时,选择HLA配型尽可能地接近的供者,是减少异体组织、器官移植后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2、发病机制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

临床最常见的急性排斥反应主要由细胞免疫介导,而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主要由体液免疫介导。

(1)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细胞免疫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移植物中供体的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具有丰富的HLA-Ⅰ和Ⅱ类抗原,是诱发排斥反应的主要致敏原。

在移植物植入受体后,随着移植物的血液循环重建,供者的HLA-Ⅰ和Ⅱ类抗原不可避免的暴露于受者的免疫系统,受者的免疫细胞识别外来抗原后,即可引发下述一系列免疫反应:CD8+细胞毒性T细胞前体细胞与供者HLA-Ⅰ类抗原结合后活化增殖为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对移植物产生攻击效应;CD4+T辅助细胞识别供体HLA-Ⅱ类抗原,促使抗原递呈细胞释放IL-I,后者可促进T辅助细胞增殖和释放IL-2,IL-2可进一步促进T辅助细胞增殖并为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化提供辅助信号;除了IL-2之外,TH细胞还能产生IL-4、IL-5、促进B 细胞分化并产生抗移植物的抗体,参与移植排斥;此外与迟发变态反应相伴随的血管损害、组织缺血以及巨噬细胞介导的破坏作用,也是移植物毁损的重要机制。

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肾毒性

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肾毒性

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肾毒性引言—接受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 CNI)的患者发生肾损伤的风险较高[1]。

CNI肾毒性表现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或慢性进展性肾病,AKI可在降低剂量后基本逆转,而慢性进展性肾病通常不可逆[2-5]。

CNI的其他肾脏作用包括肾小管功能障碍,极少数情况下出现可导致急性移植肾丢失的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TMA)[2]。

CNI 肾毒性的相关数据大多来自环孢素,因为该药应用史长得多。

但他克莫司引起的肾损伤与环孢素相似,说明属于药物类效应。

肾移植受者发生CNI毒性的几率最高,但据报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6]和非肾脏实体器官移植患者[7-10]等其他人群也会发生CNI毒性。

●(参见“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肾脏疾病”,关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毒性’一节)●(参见“肾功能与非肾脏实体器官移植”,关于‘非肾脏器官移植后的慢性肾病’一节)本专题将总结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急慢性肾毒性,以及预防慢性CNI肾毒性的策略。

而CNI的药理学,包括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非肾性副作用见其他专题。

(参见“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药理学”) 发病率—在使用环孢素的最早期肾移植临床试验中,少尿型AKI 和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即急性CNI肾毒性)的发生率较高,移植前供体肾缺血时间延长时风险最高[11]。

随后的试验使用了较低剂量的环孢素,发现这些问题都是剂量相关的,但不同中心间AKI的发生率有相当大的差异。

对于慢性CNI肾毒性假说,最直接的支持证据来自非肾移植患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因为对于这些患者,可在没有同时发生急慢性移植肾排斥反应的情况下评估CNI肾毒性。

与未经环孢素治疗的患者相比,这些患者的GFR降低了35%-45%,详见其他专题。

(参见“肾功能与非肾脏实体器官移植”)关于CNI所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总体发病率,最佳数据来自美国一项针对非肾移植受者(主要为肝脏、心脏和肺移植受者)的队列研究[12]。

吡美莫司乳膏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吡美莫司乳膏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吡美莫司乳膏在皮肤科中的应用邢有兰;赵艳霞【摘要】吡美莫司是一种新型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T细胞激活以及细胞因子合成而起作用.其外用制剂亲脂性较好,目前临床可以用于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白癜风、脂溢性皮炎、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等,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文献也有不少报道,文中综述最近国外吡美莫司乳膏在临床的应用进展,以供临床参考.【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1(010)002【总页数】3页(P134-136)【关键词】吡美莫司乳膏;外用;临床应用【作者】邢有兰;赵艳霞【作者单位】天津市长征医院,天津,300120;天津市长征医院,天津,3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1.051 吡美莫司的药理作用吡美莫司(pimecrolimus,商品名:爱宁达)是由链霉菌产生的子囊霉素的半合成品,其外用制剂为1%乳膏(以下简称吡美莫司)。

吡美莫司的亲脂性大于他克莫司,与皮肤有着更强的亲和力,被用来治疗多种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扁平苔藓、线状苔藓、坏疽性脓皮病等。

吡美莫司是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和释放的细胞选择性抑制剂,可与macrophilin 12(FKBP-12)结合,抑制钙依赖性钙调神经磷酸酶,通过阻断T细胞的早期细胞因子转录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特别是毫微克水平的吡美莫司即可抑制T细胞的白介素(IL)-2和干扰素(IFN)-γ (Thl细胞来源)合成,还可抑制 IL -4 和 IL-10(Th2细胞来源)的合成。

此外,在体外实验中,吡美莫司还可抑制抗原或IgE刺激的肥大细胞释放炎症性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1]。

2 临床应用的疗效2.1 寻常型天疱疮 Iraji等[2]对11例确诊的寻常型天疱疮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患者系统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咪唑硫嘌呤进行治疗,在外用药方面,对称、皮损大小接近的部位采用吡美莫司乳膏和安慰剂随机双盲进行观察,每15d测量1次皮损大小,30d左右发现吡美莫司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且副作用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一)器官移植排斥反应1、移植排斥反应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各种致病因子有着非常完善的防御机制,能够对细菌、病毒、异物、异体组织、人造材料等“异己成分”进行攻击、破坏、清除,这种复杂的免疫学反应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保护机制。

受者进行同种异体组织或器官移植后,外来的组织或器官等移植物作为一种“异己成分”被受者免疫系统识别,后者发起针对移植物的攻击、破坏和清除,这种免疫学反应就是移植排斥反应(transplant rejection)。

移植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物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

移植排斥反应是非常复杂的免疫学现象,涉及细胞和抗体介导的多种免疫损伤机制,发生原因主要是受体和移植物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human leucocyte antigen)不同。

因此,供者与受者HLA的差异程度决定了排异反应的轻或重。

除同卵双生外,二个个体具有完全相同的HLA 系统的组织配型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在供受者进行配型时,选择HLA配型尽可能地接近的供者,是减少异体组织、器官移植后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2、发病机制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

临床最常见的急性排斥反应主要由细胞免疫介导,而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主要由体液免疫介导。

(1)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细胞免疫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移植物中供体的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具有丰富的HLA-Ⅰ和Ⅱ类抗原,是诱发排斥反应的主要致敏原。

在移植物植入受体后,随着移植物的血液循环重建,供者的HLA-Ⅰ和Ⅱ类抗原不可避免的暴露于受者的免疫系统,受者的免疫细胞识别外来抗原后,即可引发下述一系列免疫反应:CD8+细胞毒性T细胞前体细胞与供者HLA-Ⅰ类抗原结合后活化增殖为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对移植物产生攻击效应;CD4+T辅助细胞识别供体HLA-Ⅱ类抗原,促使抗原递呈细胞释放IL-I,后者可促进T辅助细胞增殖和释放IL-2,IL-2可进一步促进T辅助细胞增殖并为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化提供辅助信号;除了IL-2之外,TH细胞还能产生IL-4、IL-5、促进B 细胞分化并产生抗移植物的抗体,参与移植排斥;此外与迟发变态反应相伴随的血管损害、组织缺血以及巨噬细胞介导的破坏作用,也是移植物毁损的重要机制。

(2)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体液免疫也在移植排斥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在移植前循环中已有HLA抗体存在的受者,接受器官移植手术后,循环抗体与移植物血管内皮表达的HLA分子结合,诱发Ⅱ型变态反应,引起血管内皮受损,导致导致血管壁的炎症、血栓形成和组织坏死。

这种情况多见于多次妊娠、多次输血、人工透析或感染过某些与供者HLA有交叉反应的细菌或病毒的患者。

在原先并无致敏的个体中,随着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的形成,可同时有抗HLA 抗体形成,此抗体在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中对激发晚期急性排斥反应颇为重要。

另外,免疫抑制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细胞反应,但抗体仍在继续形成,并能过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效应、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效应和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形成等方式,引起移植物损害。

此外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而补体在序列活化过程中所释放出的一些递质及水解片段可直接破坏移植物,而这些有一定大小体积的可溶性抗原一抗体复合物沉积在移植肾的肾小球基底膜上,与补体结合可造成移植肾损伤,这些过程都有补体的生成与消耗参与。

在同种器官移植中,补体与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亦非常密切。

3、发病类型同种异体移植中,排斥反应有两种基本类型: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在实体器官移植中,主要为宿主抗移植物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虽偶有报道,但总体发病率很低;在骨髓移植中,则以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常见。

(1)宿主抗移植物反应受者对供者组织器官产生的排斥反应称为宿主抗移植物反应,根据移植物与宿主的组织相容程度,以及受者的免疫状态,移植排斥反应主要表现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超急性排斥反应:较为罕见,一般发生在移植后24小时内,出现坏死性血管炎表现,移植物功能丧失,受者常伴有全身症状。

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受者循环内存在针对供者HLA的抗体,常见于下列情况:ABO血型不符、由于多次妊娠或反复输血或既往曾做过某种同种移植等使受者体内存在抗HLA抗体、移植物保存或处理不当等其他原因。

超急性排斥反应多见于肾移植,在肝移植非常罕见。

在肾移植中,循环中的抗体可结合到移植肾的血管内皮细胞上,通过激活补体直接破坏靶细胞,或通过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多种补体裂解片段,导致血小板聚集,中性粒细胞浸润并使凝血系统激活,最终导致严重的局部缺血及移植物坏死。

超急性排斥反应一旦发生,无有效方法治疗,终将导致移植失败。

因此,通过移植前ABO血型及HLA配型可筛除不合适的器官供体,以预防超急排斥的发生。

急性排斥反应:临床最常见的移植排斥反应类型,多见于移植后一周到几个月内,但移植多年以后亦可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典型的急性排斥反应表现为发热、移植部位胀痛和移植器官功能减退等。

病理特点是移植物实质和小血管壁上有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间质水肿与血管损害,后期在大动脉壁上有急性纤维素样炎症。

急性排斥反应出现的早晚和反应的轻重与供受者HLA相容程度有直接关系,相容性高则反应发生晚、症状轻。

大多数急性排斥反应可通过增加免疫抑制剂的用量而得到缓解。

慢性排斥反应:一般在器官移植后数月至数年发生,表现为进行性移植器官的功能减退直至丧失,主要病理特征是移植器官的毛细血管床内皮细胞增生,使动脉腔狭窄,并逐渐纤维化。

慢性免疫性炎症是导致组织病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目前对于慢性排斥反应仍是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则缺乏理想的治疗措施。

(2)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如果免疫攻击方向是由移植物针对宿主,即移植物中的免疫细胞对宿主的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并引起组织损伤称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主要见于骨髓移植术后,以及脾、胸腺移植时,以发热、皮疹、腹泻和肝损害为主要表现。

根据病程不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分为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

急性型多见,多发生于移植后3个月以内,患者出现肝脾肿大、高热、皮疹和腹泻等症状。

虽是可逆性变化,但死亡率较高;慢性型由急性型转来,患者呈现严重的免疫失调,表现为全身消瘦,多个器官损害,以皮肤和粘膜变化最突出,病人往往因严重感染或恶液质而死亡。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非常少见,文献报道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发生条件包括:宿主与移植物之间的组织相容性不合、移植物中必须含有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宿主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功能严重缺损状态。

(二)分子式及化学结构1、环孢素分子式:C62H111N11O122、他克莫司分子式:C44H69NO12(三)种类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

(四)药理作用抑制T细胞中所产生钙离子依赖型讯息传导路径作用(五)作用机制Cain是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的多功能抑制剂,是1个为240000的蛋白质,其c一末端有一段由38个氨基酸组成的CaN结合区域,这-d,部分氨基酸序列称为PxlxlT(x代表任意氨基酸)。

PxIxIT已在作为CaN底物的活化T细胞核因子蛋白质家族的不同成员中发现,该序列的去磷酸化是NFAT蛋白质和CaN之间进行反应的关键。

已经有人应用竞争抑制实验研究证实,由于Cain结构中存在PxlxlT序列,使其可以竞争性的与CaN结合,从而抑制CaN与NFAT蛋白质的结合,阻断T细胞受体信号转导通路。

另外,Sun等在哺乳动物双杂交系统中发现,Cain和CaN之间的反应依赖于Ca2+和PKC的信号传导作用。

Cain只与由Ca2+活化了的CaN反应。

PKC可通过激活其他激酶而导致Cain的过磷酸化,从而提高Cain与CaN的亲和性,导致CaN无法与其它底物结合,阻断其正常发挥脱磷酸化的能力。

个外源性抑制剂的作用机理非常相近,都是先与细胞内各自相应的免疫亲和蛋白质结合,使得BBH向免疫亲和蛋白质一方有所偏移,从而提高了免疫亲和蛋白质一抑制剂复合物结合CaN的能力,以抑制CaN的酶活力。

免疫亲和蛋白质与CaN的结合在整体上并没有改变CaN的蛋白质构象。

CsA、FK506和匹美莫司各自的免疫亲和蛋白质分别是亲环素(cyclophilins,CyPA)、FK506结合蛋白(FKBPs)_5 和巨菲蛋白一12(macrophilin-12)。

例如,FKS06一FKBP12复合物结合到CaN的BBH—CnB表面距CaN的活性部位很近,由此产生的空间位阻使得CaN的蛋白质底物无法接近CaN的磷酸酶活性区域,从而阻止了CaN对底物的脱磷酸化作用。

然而,CaN在与小分子底物对硝基苯酚磷酸酯反应时,其磷酸酶活性增长了2~3倍,说明免疫亲和蛋白质一抑制剂复合物对CaN活性的调节机制决不仅仅是空间位阻这么简单。

CaN—CyPA—CsA 的结构表明CaN上的催化残基Arg122和CyPA上的Arg148之间只有一个氢键的距离,因此CyPA很有可能限制着Arg122的构象,说明CyPA—CsA可以直接调节CaN的活性。

此外,“CaN一免疫亲和蛋白质一抑制剂”复合物结构展示出了CaN的自身抑制区可以与CyPA和FKBP12进行反应,表明免疫亲和蛋白质一抑制剂复合物可能影响CaN 自身抑制区的构象。

(六)体内过程口服给药的体内过程:口腔→咽→食道→胃(→小肠)→毛细小静脉→胃肠静脉→肝门静脉→肝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肾动脉→叶间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管→集合管→膀胱→尿道(七)临床应用1、适应症【环孢素】适用于预防同种异体肾、肝、心、骨髓等器官或组织移植所发生的排斥反应;预防及治疗骨髓移植时发生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他克莫司】肝脏.心脏.肾脏及骨髓移植患者的首选免疫抑制药物,移植后排斥反应对传统免疫抑制方案耐药者,也可选用该药物。

2、用法用量【环孢素】口服:剂量依病人情况而定,一般器官移植前的首次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4~17.5mg,于术前4~12小时1次口服,按此剂量维持到术后1~2周,然后根据肌酐和山地明血药浓度,每周减少5%,直到维持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5~10mg止。

同时给激素辅助治疗。

口服液在服用前一定要用所附的吸管,以牛奶、巧克力或桔子汁等稀释,温度最好为25℃。

打开保护盖后,用吸管从容器内吸出所需山地明量(一定要准确),然后放入盛有牛奶、巧克力或桔子汁的玻璃杯中(不可用塑胶杯)。

药液稀释搅拌后,立即饮用,并再用牛奶等清洗玻璃杯后饮用,确保剂量准确。

用过的吸管放回原处前,一定要用清洁干毛巾擦干,不可用水或其他溶液清洗,以免造成山地明药液混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