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血小板聚集功能》课件

《血小板聚集功能》课件

血小板聚集的诱导剂
如ADP、凝血酶、胶原蛋白等,可激 活血小板表面的受体,触发聚集反应 。
参与血小板聚集的受体包括糖蛋白( GP)Ⅱb/Ⅲa、GPⅠb、GPⅥ等。
血小板聚集的生理意义
止血与血栓形成
血小板聚集是止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形成止血栓,阻止血液流失。同 时,在某些情况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会导致血栓形成,影响血液 循环。
心肌梗死
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 塞冠状动脉,引发心肌梗 死。
脑卒中
血小板聚集导致脑血管内 血栓形成,引发脑卒中。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常出现异常 ,表现为血小板聚集增强,这可能与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小板膜糖蛋 白表达异常,进一步影响血小板功能 。
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对聚集诱导刺激 的反应性增强,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 险。
血小板聚集功能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
01
研究血小板聚集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关
系,探索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脑血管疾病
02
探讨血小板聚集与脑血栓、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为预
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肿瘤
03
研究血小板聚集与肿瘤转移和发展的关系,寻找肿瘤治疗的新
血流状态
血流状态对血小板聚集也有影响。 在高速血流状态下,血小板易与血 管壁发生碰撞,增加聚集风险。
02
血小板聚集的检测方 法
常规检测方法
光学比浊法
利用血小板聚集时散射光的变化 来测量血小板聚集程度。该方法 操作简便,但易受血液中其他颗 粒物干扰。
电阻抗法
通过测量因血小板聚集引起的电 阻变化来评估血小板聚集功能。 该方法准确度高,但需要特殊仪 器。

血小板检验PPT课件

血小板检验PPT课件

参考值
(100~300) ×109/L
质量控制
❖ 1. 器材 仪器标准化 ❖ 2. 计数时间 充池10~15min后再计数,并在采
血后1h内计数完毕
❖ 3. 镜下观察 区分鉴别 ❖ 4. 血涂片观察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PLT低于60×109/L时, 应观察血小板在血涂片中的分布情况,如果PLT有3~5 个成群分布,则PLT一般不会减少。
❖ B.复方尿素 ❖ 优点:PLT胀大易辨认 ❖ 缺点:不能完全溶解RBC,计数困难。且尿
素不易保存,易分解
(3)血细胞分析仪法
❖ 优点:测定PLT、MPV及PDW,快速,适用 临床应用。
❖ 缺点:不能完全区分PLT与其它类似大小物 质,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
❖ *当既往无PLT数量异常的病例,出现意外的 低值时,必须以显微镜计数法重新计数。
于脾切除术后、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异常血小板形态
❖ 2. 形态异常
❖ ①幼稚型②老年型③病理幼 稚型④病理刺激型⑤退化型
❖ 正常人为成熟型,可见少量 异常形态的血小板,但少于 2%。异常血小板超过10% 时才具有临床意义。
❖ 3. 分布异常
❖ ①血小板不聚集。②血小 板过度聚集
一、血小板计数
❖ 血小板计数(PLT): ❖ 血小板的生成 ❖ 原巨核细胞 颗粒巨细胞
产板巨细胞
1/3滞留于脾窦和脾髓的细胞间 2/3位于循环池
血小板

7-14天
血小板生理
✓ 血小板来自骨髓内巨核细胞 ✓ 血小板的寿命为7-14天 ✓ 全身约1/3的血小板贮存在脾脏
血小板计数
❖ 血小板生成图
教 学目标
❖ 1、掌握血小板显微镜计数 ❖ 2、掌握血小板计数参考值、临床

血小板的检测PPT课件

血小板的检测PPT课件
7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C) 是计数单位容积(L) 外周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可以采用镜下目视法,目 前多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参考值:(100-300)X 109/L
8
临床意义
(一). 血小板减少
PC < 100x109/L 称为血小板减少。
1. 血小板生成减少或障碍:见于再障、巨幼贫、急性白 血病、放射性损伤、骨髓纤维化晚期等.
34
用EDTA抗凝血测定
35
用EDTA抗凝血(双通道)
36
用肝素抗凝的
37
用枸橼酸钠抗凝
38
用Na2-EDTA抗凝血所制的涂片
39
用枸橼酸钠抗凝血所制的血涂片
40
用肝素抗凝血所制血涂片
41
感谢下 载
23
血小板减少伴小血小板病例
Wiskott-Aldrich 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伴小血小板(约
1μm)。X性联隐性遗传。T细胞免疫缺陷、感染、湿疹、出血。
24
血片中血小板的观察
通过与红细胞比较判断是否正常,是否增加或 减少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15-20个有1个 血小板)
大小、形态的变化(是否有畸形小板的存在) 聚集性观察(抗凝剂诱导血小板聚集,导致
15
血小板的体积
1.正常血小板胞体直径2~4 μm 2.小血小板指直径<2μm 3.大血小板指直径5~7μm 4.巨大血小板指直径>8μm 5.超巨大血小板指直径>20μm
16
小血小板、正常血小板、大血小板
17
异常血小板形态
1.畸形血小板胞体形态怪异的血小板,其胞体往往巨大或超巨大。 2.少或无颗粒血小板指颗粒无或减少的血小板 3.血小板卫星现象也被称为“玫瑰花形血小板”。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血小板凝集功能试验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血小板凝集功能试验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 血小板验·各论:血小板凝集功能试验 >>>
简介:
生理情况下,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具 有黏附成血小板粒或块的功能称血小板聚 集功能,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方法称血 小板聚集试验(PAgT),常用比浊法。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凝集功能试验 >>>
临床意义:
(1)血小板聚集率减低:血小板无力 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贮藏池病、MayHegglin异常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尿毒症、肝硬化、维生素B12缺乏症、血 小板抑制药等。 (2)血小板聚集率增高: 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 栓形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凝集功能试验 >>>
临床意义: 成、先天性紫癜性心脏病、高β脂蛋白血 症、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人工瓣膜、 口服避孕药、吸烟等。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凝集功能试验 >>>
正常值: 见下表(表1)。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凝集功能试验 >>>
相关检查:
抗血小板抗体(APA)、血小板第Ⅲ因子 有效性试验、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活 化因子、血小板比积、血小板电泳时间测 定。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凝集功能试验 >>>
相关症状: 反复出血、血液改变、体肺循环栓塞、皮 肤青紫色改变、血小板增多、出血倾向。
医学检验·各论:血小板凝集功能试验 >>>
相关疾病: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海绵状血管瘤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α-贮存池病、新生 儿出血症、血栓形成、同种免疫性新生儿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老年人免疫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妊娠合并血栓性疾病、新生 儿肾静脉血栓、小儿糖原贮积病Ⅰ型、中 毒性紫癜、痛性青紫综合征、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新生儿紫癜、维斯科特-奥尔德 里奇综合征。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检测的临床意义一、概述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附,聚集成团的特性。

血小板黏附于胶原纤维后,就启动了血小板聚集反应。

参与血小板聚集的物质主要有血小板膜表面受体GPIIb/IIIa(为Fg受体)Fg和Ca2+,同时vWF、Fn 也可与GPIIb/IIIa和Ca2+或其他二价离子发生聚集反应。

能够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的物质称血小板聚集诱导剂。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进一步活化和参与二期止血、促进血液凝固的基础。

二、检测方法血小板聚集试验 (PAgT) 的测定方法较多,包括 PRP 透射比浊法、全血电阻抗法、剪切诱导法、光散射比浊法、微量反应板法和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试验等。

PRP 透射比浊法最常用,对鉴别和诊断血小板功能缺陷最有价值,但其不足是制备 PRP 时可因离心作用激活血小板,对小的血小板聚集块不敏感,高脂血症可影响 PRP的透光度。

三、临床意义1. 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有出血倾向,或抗血小板药物服用过量。

常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贮藏池病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尿毒症、肝硬化、Wilson病、维生素 B12缺乏症、服用血小板抑制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等)。

2. 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常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疾病等,或抗血小板药物对其效果不明显。

常见于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高β-脂蛋白血症、抗原-抗体复合物、人工瓣膜、口服避孕药等。

四、临床应用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三点:预测血栓风险,预测出血风险以及指导个体化治疗。

1. 急诊:怀疑血栓(心梗、脑梗)患者应立即实施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测。

有助于筛查出症状或病灶不明显早期血栓患者,提早血栓诊断时间。

2. 心内科:对一些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等)的高血压病人,进行检测,及时的发现“药物抵抗”的患者,针对这些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调整用药方案,将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血小板聚集的测定ppt课件

血小板聚集的测定ppt课件
• 静息血小板的寿命平均为7~14 天。
• 循环血小板的寿命平均是5~9天。
2020/3/28
8
血小板聚集的病理 生理
2020/3/28
9
2020/3/28
10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
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
• 血小板的表面糖衣能吸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Ⅲ,血小板颗粒内含有与凝血有 关的物质。
• 血小板颗粒物质的释放,则进一步促进止血和凝血。当血管受损害或破裂时, 血小板受刺激,由静止相变为机能相,迅即发生变形,表面粘度增大,凝聚成 团。
2020/3/28
27
血小板聚集的临床 应用
2020/3/28
28
常规检测
2020/3/28
29
血小板聚集与相关疾病
2020/3/28
30
2020/3/28
31
亚健康 血栓前状态 未病防 治
• 对于目前没有这类疾病的血小板 聚集率增高者(血栓前状态)来 说,这一指标可作为预测这些疾 病发生的重要参考指标,如果根 据指标的提示采取合理的治疗措 施,则有预防这类疾病发生的可 能。
• 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计数为(100~300)×109/L
• 三分之一的血小板平时贮存在脾脏中。
2020/3/28
5
血小板形态
2020/3/28
6
血小板功能
2020/3/28
7
• 血液中的血小板数低于10万 /μ1(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低于5万 /μL(50×109/L)则有出血危险。
• 1.样品制备 • (1)抗凝剂采用3.28%的枸橼酸钠,抽血量与抗凝剂应为9:1。 • (2)PRP(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抗凝血800转/分,10min。

血小板聚集与临床应用PPT精选课件

血小板聚集与临床应用PPT精选课件

2024/7/10
10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
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
• 血小板的表面糖衣能吸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Ⅲ,血小 板颗粒内含有与凝血有关的物质。
• 血小板颗粒物质的释放,则进一步促进止血和凝血。
2024/7/10
11
• 当血管受损害或破裂时,血小板受刺激,由静止相变为 机能相,迅即发生变形,表面粘度增大,凝聚成团。
2024/7/10
33
ACS患者介入术后血小板聚集比较
2024/7/10
34
• 血小板聚集率是血小板功能的一个检测指标。血小板聚 集率升高时,血小板容易聚集形成血栓,其数值越高,
形成血栓的可能越大。在形成血栓的同时,TXA2(血栓 素2),还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使心机微循环发生障碍。
2024/7/10
2024/7/10
《氯吡格雷相关中国专家共识推荐》《中华内科杂志》2009,9(48):793798。
45
2024/7/10
46
2024/7/10
47
中药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研究
• 活血类药物:川芎、蒲黄、红花、刘寄奴、五灵脂、郁 金、三七、穿山甲、姜黄、益母草、泽兰、牛膝、延胡 索、鬼见羽。
• 破血类药物:大黄、水蛭、虻虫、三棱、莪术、乳香、 没药、血竭、桃仁。
• 复方丹参滴丸、血府逐瘀胶囊、复方芪丹液等中药复方。
2024/7/10
48


二00七年七月二十日
2024/7/10
49
感谢阅读
2024/7/10
《氯吡格雷相关中国专家共识推荐》《中华内科杂志》2009,9(48):793798。
44
• 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 1.4%)、胃肠道不适、皮疹、头痛、眩晕、头昏和 感觉异常,少数患者有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 瘙痒。

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及临床意义PPT.

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及临床意义PPT.
➢ 监测:以ADP作为诱导剂,以最大聚集率降至正常 的20% ~30%为宜。
➢ 血小板ADP受体有P2Y12和P2Y1两个位点 氯吡格雷可以抑制P2Y12,而P2Y1可以和ADP结合
氯毗格雷抵抗
与阿司匹林抵抗类似,用于描述氯毗格雷治疗后 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或血小板对氯毗格雷低反 应或无反应。
中药
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及临床意义
前言
➢ 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监测 ➢ 出血性疾病的鉴别和诊断 ➢ 血栓性疾病的监测
➢ Born于1962年首先应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
➢ 阻抗法,剪切法,流式细胞术法、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功能
➢ 粘附:血小板附着在某物体的表面 ➢ 聚集:血小板相互间的粘附 ➢ 变形:血小板形态变化,白色血栓形成 ➢ 释放:释放血小板内容物,诱导强化
➢ 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 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
➢ 二陈汤加减方、益气养阴方、脉络宁复方丹参方 、冠心II号、通心络、心脑宁
➢ 川芎、当归、赤芍、丹参、三七、桃仁、红花等 活血化瘀药
➢ 枳实、青皮、陈皮作用强于或与阿司匹林相当
➢ 黄芪、人参等补气药有较好的抗血小板作用
阿司匹林
➢ 其作用机制是使血小板的 环氧酶(PG合成酶)乙 酰化,抑制血栓素A2(TXA2)的合成,还可使血小板 膜蛋白乙酰化,并抑制血小板膜酶。
➢ 监测:以花生四烯酸作为诱导剂,以最大聚集率 降至正常的20% ~30%为宜。
➢ 服用ASA后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力迅速 下降,甚至到零。
ASA抵抗
➢ 服用ASA患者未能产生对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预 期的抑制作用:
① 10μM ADP时聚集率>70% ② 0.5mg/ml AA 时聚集率>20%

血小板聚集试临床应用PPT文档共66页

血小板聚集试临床应用PPT文档共66页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血小板聚集试临床应用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谢谢你的阅读

血小板聚集试验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临床意义概念:血小板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PAg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显示活化的血小板相互作用聚集成团的特征;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或全血WB中,加入致聚剂亦称诱导剂连续搅拌能诱发这种现象;血小板聚集试验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参考范围:时最大聚集率MAR±,μm时±比浊法;2.肾上腺素μg/±比浊法;3.胶原±比浊法;4.瑞斯托霉素±比浊法;玻片定性法大多数在++~+++;5.玻片法30s不出现凝集为异常;影响因素:1.最好采用硅化或塑料注射器,玻璃试管等须涂硅处理或使用塑料制品;因为玻璃可以激活凝血反应;2.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时间最好不超过5min,强调采血顺利,以防激活凝血反应;3.必须在采血后3h内检测完毕;4.必须避免用EDTA作抗凝剂,防止血浆中Ca2+的过度被螯合;首选枸橼酸钠抗凝;5.由于是比浊法,故避免溶血、红细胞混杂及牛奶、豆浆等脂类物质对检测的干扰;6.阿司匹林、双嘧达莫、肝素、双香豆素类药物在检测前1周内不能应用;7.血小板聚集试验受当日的环境和试剂影响颇大,最好每次以正常人血小板作对照;8.血小板聚集作用随血浆中枸橼酸钠浓度的降低而增高,因此在贫血患者中应加入较正常者为多的抗凝剂;9.采血后的标本以放在15~25℃的室温下为宜,低温会使血小板激活,聚集能力增加;临床意义:1PAgT增高: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高凝状态和或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口服避孕药、晚期妊娠、高脂血症、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人工心脏和瓣膜移植术等;2PAgT减低: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减低如:尿毒症、肝硬化、MDS、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还见于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不同的血小板功能缺陷病对各种诱导剂的反应不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血小板无力症: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和不聚集;巨大血小板综合征: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正常,但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不凝集;贮存池病:致密颗粒缺陷时,ADP诱导的聚集常减低,无二相聚集;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正常;α颗粒缺陷时,血小板凝集和聚集均正常;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缺陷:ADP诱导的聚集常减低,无二相聚集,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低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川芎、当归、赤芍、丹参、三七、桃仁、红花等 活血化瘀药
➢ 枳实、青皮、陈皮作用强于或与阿司匹林相当
➢ 黄芪、人参等补气药有较好的抗血小板作用
3/11/2021
22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
二磷酸腺苷ADP(10UMOL/L) 69--88% 花生四烯酸AA ( 0.5mmol/l) 74--99%
➢ 监测:以花生四烯酸作为诱导剂,以最大聚集率 降至正常的20% ~30%为宜。
➢ 服用ASA后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力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3/11/2021
15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ASA抵抗
➢ 服用ASA患者未能产生对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预 期的抑制作用:
➢ 这种相互作用通过膜的传递而激活血小板,使其 膜表面另一个糖蛋白IIb/IIIa受体活化
➢ 再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结合,介导血小板聚集
3/11/2021
4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三条途径:
➢ ADP途径: ADP、胶原、凝血酶、肾上腺素等 均可诱导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后者可引起 血小板聚集。
前言
➢ 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监测 ➢ 出血性疾病的鉴别和诊断 ➢ 血栓性疾病的监测
➢ Born于1962年首先应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
➢ 阻抗法,剪切法,流式细胞术法、血栓弹力图
3/11/2021
1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
➢ 粘附:血小板附着在某物体的表面 ➢ 聚集:血小板相互间的粘附 ➢ 变形:血小板形态变化,白色血栓形成 ➢ 释放:释放血小板内容物,诱导强化
➢诱导剂与血小板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使血小板 活化并导致血小板聚集。
➢不同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是针对血小板膜 上不同的受体而设计的,因此选择相应的诱导 剂,才具有临床意义。
3/11/2021
6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3/11/2021
7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3/11/2021
8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3/11/2021
23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解读化验单
ADP血小板聚集率(60): ADP血小板聚集率(180): ADP血小板聚集率(300): ADP血小板聚集率(max): ADP血小板聚集率( maxtime):
3/11/2021
24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因素
血浆的PH 变化
① 10μM ADP时聚集率>70% ② 0.5mg/ml AA 时聚集率>20%
两条都符合为完全抵抗,符合一条为半抵抗。 缺血事件发生率增高
3/11/2021
16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氯吡格雷
➢ ADP受体拮抗剂,抑制ADP激活的血小板聚集及ADP介 导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的活性受阻。
3.增加血小板cAMP药物 前列环素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E、潘生丁等
3/11/2021
10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3/11/2021
11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3/11/2021
12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 死、静脉血栓形成、高β脂蛋白血症、抗体-抗 原复合物反应、人工瓣膜、口服避孕药、高脂饮 食或吸烟等。
➢ 监测:以ADP作为诱导剂,以最大聚集率降至正常 的20% ~30%为宜。
➢ 血小板ADP受体有P2Y12和P2Y1两个位点
氯吡格雷可以抑制P2Y12,而P2Y1可以和ADP结合
3/11/2021
17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氯毗格雷抵抗
与阿司匹林抵抗类似,用于描述氯毗格雷治疗后 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或血小板对氯毗格雷低反 应或无反应。
3/11/2021
18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3/11/2021
19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3/11/2021
20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3/11/2021
21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中药
➢ 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 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
➢ 二陈汤加减方、益气养阴方、脉络宁复方丹参方 、冠心II号、通心络、心脑宁
常用诱导剂
➢二磷酸腺苷(ADP):ADP直接引起血小板释放颗粒 内容物ADP,加速血小板聚集。
➢花生四烯酸(AA):花生四烯酸在环氧化酶作用下 形成环内过氧化物PGG2和PGH2,随后在血栓烷合成 酶的作用下生成TXA2,然后跟血小板上TXA2受体结 合,促进血小板聚集。临床上使用阿司匹林时,应 选用AA 做诱导剂。
血小板聚集
3/11/2021
2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原理
Ⅱb
Ⅲa
诱导剂受体
纤维蛋白原受 体(Ⅱb/Ⅲa)
诱导剂 (ADP或
AA)
血小板血栓
3/11/2021
血小板变形
FiB
3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原理
➢ 血小板的聚集是由各种诱导剂与血小板膜受体 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诱发的
3/11/2021
9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
1.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 磷脂酶抑制剂:阿托品、氢化可的松 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
2.血小板膜受体抑制剂 纤维蛋白原受体(GPⅡb-Ⅲa):蛇毒、噻氯匹定 ADP受体:氯吡格雷 噻氯匹定 腺苷 胶原受体(GPⅠa-Ⅱb):GKWEWGGPK九肽 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剂:酚妥拉明、心得安
➢ TXA2途径:PGG2、PGH2及TXA2可诱导血小板 发生聚集反应,但不依赖ADP途径。
➢ PAF途径:PAF通过与血小板膜上的PAF受体 结合而发挥作用,引起血小板聚集。
3/11/2021
5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比浊法)
➢在特定的连续搅拌条件下,在富血小板血浆中 加入诱导剂。
➢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 血小板综合征、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硬化 、尿毒症、细菌性心内膜炎、抗血小板抗体及服 用血小板抑制药物等。
3/11/2021
13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和临床意义
阿司匹林
➢ 其作用机制是使血小板的 环氧酶(PG合成酶)乙 酰化,抑制血栓素A2(TXA2)的合成,还可使血小板 膜蛋白乙酰化,并抑制血小板膜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