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的生命科学教学设计..doc
2023最新-生命科学教案【优秀5篇】
生命科学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生命科学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生命科学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教师应利用好教材并适当补充,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让学生了解生物,了解生物给予人类的启迪,了解生命科学最新成果及其应用、了解生命现象中的许多未解之谜……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概述生物学,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其生物学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图文分析,能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平时通过杂志、电视等途径所了解的知识,分析总结生命科学以及在人类生活、生产、医疗卫生、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关注生活、生产、社会中生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生活、生产、社会各领域中的生命科学。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六、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分组:选定小组长(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2.导入:欢迎同学们跨进生物学知识的宝库3.生物与生活: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原有的知识水平谈谈所了解的生物常识:(小组活动)a.我曾种过什么植物,管理上要注意什么?b.我曾养过什么动物,管理上要注意什么?4.引入生物学的概念5.生物与科学研究;a.启发学生去思考在科学研究领域中所了解的生物知识b.讨论书本上的彩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生命科学(初中第二册)教学参考资料(含练习部分答案)
生命科学教学参考资料(初中第二册)上海教育出版社第4章生物的类群第1节植物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植物”与后面的“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的三大类群。
本节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后面教学的开展。
通过对生物类群的介绍将为本章第4节“生物的分类”、第5章“生态系统”、第6章“城市生态”等内容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在自然界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植物只是其中的一员。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18世纪提出动物和植物两界系统,建立得最早,沿用得最广。
以后出现了三界系统,即动物和植物两界之外,另立了原生生物界。
后来又有了四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或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
五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
根据两界学说,植物界是生物界中相对动物界的一大类生物,包含藻类植物、菌类植物、苔藓植物、地衣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六大类群。
本节把植物类群中营自养生活方式和具有从低等至高等进化关系的四大类群放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进化的思想。
但教师在教学中切不要让学生造成这样的误解:体形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高大的乔木等因为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就归入植物界;而细菌、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也就归在微生物中了,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提到生物分界中,三界、四界和五界学说的概念,避免学生产生误解。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讲述植物学的基础知识,为力求它的教学性,在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在“信息库”栏目适当增加了拓展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拓展的知识可根据具体情况选讲。
整节内容按照本教材的体例,分四个部分的内容安排如下:“你知道吗”模块选择了“我国有哪些珍稀植物”这样一个带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作为学生第二册教材首先学习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了解祖国丰富的珍稀植物资源的学习兴趣,进而引起对学习植物学的兴趣,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1. 引言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而制定的。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他们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探索。
2.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巧-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感3.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涵盖以下内容:-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与进化-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 生物的生长与发育-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科技与社会发展4.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推荐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探究式研究: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增强学生的研究体验和信息获取能力。
5. 评估方式评估方式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新课程标准推荐以下评估方式:- 知识考核:通过考试或作业评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行评估。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 个人项目: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研究项目,评估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
6. 师资培训为了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方法也需要相应提升。
相关的师资培训和培训资源将提供给教师们,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教授生物课程。
7. 总结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为他们的未来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综合的评估方式,我们相信学生们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命科学的知识。
以上是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帮助您了解该标准的核心内容。
如有需要进一步了解或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阅读!。
生物教学要重视生命科学史的教育
生物教学要重视生命科学史的教育内容新课程高中生物教材十分注重生命科学史的教育,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第七专题“注重生命科学史的学习”中举实例专门强调了“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学习生命科学史能够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并且特别说明对于《标准》中没有列出的其他生物科学史也应注意应用。
标签:生命科学史. 教育价值新课程高中生物教材生命科学史的教育蕴涵的教育价值是非常丰富的,对于实施新课改的目标具有独特的作用。
细想起来,生命科学史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粗浅的认识。
一、生命科学史是一部思想史话,处处闪烁着人类高尚精神的光芒。
生命科学史,它揭示了人们思考和解决生命科学的思想历程,它或多或少地打上时代的思想,时代的烙印。
例如,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位用显微镜观察和描述细胞结构的学者,他不但将观察到的软木每个中空的“小室”称为细胞(cell),而且描述了植物活细胞中的物质。
罗伯特.胡克在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传奇性,也给予科学家们一定的启发。
在细胞概念的教学中以罗伯特.胡克的事迹导入教学过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列文.胡克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充满活力的一生及其研究成果令人钦佩和赞叹,人们称道他的事迹之余,也在学习科学家的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精神。
施旺和施莱登是细胞学说的首创者,他们不仅初步阐明细胞的概念,而且开创了细胞学说的新纪元,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进程。
通过这些生命科学史的学习,学生一定会惊叹于人类高尚的精神,有助于学生认识科学理论的形成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又对科学发展进程产生深远而又有决定性的影响。
微耳是19 世纪的一位才艺俱佳的学者,文艺界和社会活动的杰出人物,他创立了细胞病理学并提出”细胞来自于细胞”的观点,从而修正和完善了细胞学说。
微耳和他的事迹有助于学生领悟科学家们的博学多才、严瑾求实和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以“细胞的生命历程”为例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以“细胞的生命历程”为例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
它能够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连接,通过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探索者和思考者。
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启发者,更多地关注学生思维的开展和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索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尤其是围绕“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主题的教学方法和实践,不仅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更是对生物学教育理念的深刻反思。
这不仅关系到生物学知识的有效传授,更关系到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生命尊重的态度培养。
情境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公民。
一、引发问题探索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情境教学法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教学革新的重要工具。
它强调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教学,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在生物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法,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现象和原理。
以“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单元中“细胞的增殖”的课堂教学为例。
(问题导向见表1)师:“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们能够缩小到细胞的尺寸,进入一个人体细胞内部,你们认为会看到什么?”生:“我想我会看到很多复杂的结构,就像一个小型工厂。
”师:“非常好的比喻!细胞确实像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微型工厂。
那么,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这个‘工厂’会经历哪些变化呢?”生:“细胞分裂时,它的DNA要复制,然后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师:“正确!这就是有丝分裂的基本过程。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细胞是如何确保每个新细胞都得到完整的遗传信息的呢?”生:“这涉及染色体的正确分配和细胞周期的调控。
新课标生物教学方法6篇
新课标生物教学方法6篇时间一晃而过,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这段时间以来的教学,收获了不少成绩,制定一份教学方法吧。
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课标生物教学方法6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课标生物教学方法1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26“有备而来%26”,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新课标生物教学方法2一、学情分析:我担任初二(95、97、99、101)班的生物教学任务,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想学生已适应了课改的新教法,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可以,成绩较好。
95班是全年级的第一名。
97班相对来说差一些,有一部分学生的而成绩较差。
要想提高成绩也不是件容易事,这需要加强学生的纪律性,严格要求学生,尤其是那些差生。
这个学期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考试的成绩有所提高。
浅谈生命科学教学设计策略
价值观的统一 。本文 以设计策略方面谈谈体会 。
1 根据三维 目标 。 精心选择教学 内容
高中生命科学 教学设计 中三维 目标 主要 体现在 以
下几 个方面 : 明确 学科 知识 与技 能 目标 。即对 学科 ①
知识 的学 习和 掌握 。② 注 重 学生 情感 态 度 和 价值 观。③注重过程与方法 。运 用相关 的知识策 略在达到 知识 、 技能 、 情感态 度与 价值 观各教学 目标水平 的过程 中获得能力 , 括经历 、 包 发现、 考察 、 探索 、 解决 问题 等。 相关的认 知策略 应达 到应 用的水平 , 但对 于不 同 阶段 的学习的水平要 求应 有所不 同 , 在将 各 目标 按 照新课 程标 准确定 其学 习领域 和学 习水平 , 选择相 应 的行为 动词把教学 目标转化为 相应水平上的行为表现 。
3 1 小组讨论 .
小 组讨 论 的 目的在 于个人 能力 的锻
炼 和思维 品质 的培养 , 师 可 以帮助 学生 明确讨 论 目 教
标、 激发学生学 习的动机 , 学生在讨 论 中掌握 学 习方 让 法, 获得 自主发展 。
2 有的放矢设疑 。 激发学生参与愿望
2 1 认知 .
学 生对 教学 内容 的认知 是他们 学 习 的基
概念 、 定义 为主 , 经过一段时 间的学 习后再逐 步通过 习 题、 问题等 引导学生适 当提高学 习 的挑 战性 , 让学生学
体 。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基 于教师对 教材 内
容理解的基 础上 , 据所教 学生 的实 际情况 精心 设计 根
教案 , 才能实 现知识 与技 能、 程与 方法 、 感态 度与 过 情
具体体现在 以下几 方 面 : 挖 掘情 感。通过 科学 史 的 ①
第1节遗传信息
第1节遗传信息第1节遗传信息教学设计思想本教案是新课程标准中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生命科学》第6章第1节《遗传信息》内容。
本节共3课时完成,这是第1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本节课教材涉及的内容包括:糖的有氧分解。
第二课时则探讨糖的无氧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比较等。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为:“知识解构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
“知识解构法”参与构建的“知识解构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由四阶段组成,它们依次为提出问题项目阶段、运用专家型思维模式阶段、解构知识点阶段和完成问题项目阶段。
这种模式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课标中与问题项目相关知识的需求;使组块知识的运用有目标对象;提供培养学生形成和运用专家型思维模式的机会。
大量事实表明,专家进行思维时先从全局考虑该问题或项目涉及到的知识有哪些,而不是先着手解决问题。
而非专家进行思维时,先选取某个知识便着手解决问题,但往往难以凑效。
运用专家型思维模式的过程是:1)疏理出与问题项目有关的知识点。
2)审视自己对疏理出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如果对知识点的掌握有缺漏,则完善对知识点的掌握。
4)运用知识点或由几个知识点构成的组块知识解决问题项目。
解构知识点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能有序、有效地理解知识;使学生学会一种有序、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主动运用一种有序、有效的方法进行学习。
解构知识点的过程是:1)判定该知识点属结构类知识还是过程类知识。
2)按知识类别进行相关方面的解构。
结构类知识可从结构类型、来源或存在部位、作用、作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有序、有效的解构;过程类知识可从过程、起因、结果、条件等方面进行有序、有效的解构。
完成问题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运用知识点或组块知识解决问题项目;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利用投影刘翔奥运夺冠照片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源,并回忆学过的知识,如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ATP与ADP相互转变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初中生命科学《扁形动物和线性动物》教学设计
第4章扁形动物和线性动物一、设计思路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寄生生活的动物”。
猪肉绦虫与自由生活的动物在形态、结构及生理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只有通过学习懂得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才能更好地预防、控制、消灭它。
从猪肉绦虫的发育看:由受精卵→成体,它需要更换两个宿主。
这对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和生活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对“米猪肉”的这一说法完全是陌生的。
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应尽量增加一些感性知识,如准备猪肉绦虫图片或标本,“米猪肉”图片。
让学生在观察、学习、了解的基础上,体会预防猪肉绦虫对人类的感染所造成危害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有标本、图片,学生对浸制标本有恐惧、厌恶心理,教师应及时疏导学生心理感受,正确对待科学知识,取消对猪肉绦虫和蛔虫标本的恶心感。
关于线形动物门主要特征的教学,以蛔虫为代表,可以在教师讲课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不同于扁形动物门的特征,最后,让学生知道线形动物在进化上的地位,有哪些比扁形动物高等,有哪些属于低等的特点。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们的进化观点。
通过学习猪肉绦虫的形态和结构知识,学生们初步了解营寄生生活的生物结构和生理特点。
通过比较绦虫、蛔虫两类生物,在结构上、生理上共同特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能更好地懂得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各自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进而明白,不同的动物都有其特殊的适应环境的本领,是符合“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规律的。
即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性。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猪肉绦虫一组图片,学习猪肉绦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征,理解猪肉绦虫对人和猪的危害。
2.观察蛔虫浸制标本和图片,学会正确区分雌雄蛔虫;在比较蛔虫的形态特点与猪肉绦虫的区别中,理解扁形动物与线形动物在进化中的地位。
3.通过学习猪肉绦虫和蛔虫对人体的危害,懂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4.通过学习猪肉绦虫和蛔虫,明白寄生生活与自由生活动物形态结构的特点,知道生物体形态结构与功能对生活环境的相适应性。
初中生命科学《激素调节》4课时教学设计
激素调节(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人体内分泌腺的位置、形态及激素的特点。
(2)知道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多媒体展示,知道各种内分泌腺的形态、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常生活中有关激素问题的学习和讨论,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人体内分泌腺的形态、位置及激素的特点2、激素的作用特点难点:激素的作用特点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PPT的制作,人体粘贴图附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激素调节(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人体激素分泌失常的后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知道激素分泌失常的后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常生活中有关激素疾病的学习和讨论,增强健康意识;通过设计探究实验,提高生命科学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失调后引起的后果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PPT的制作学生准备:设计探究实验——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四、教学过程附表格:激素失调后引起的疾病激素调节(3)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知道胰岛素的作用;通过运动员的实例,知道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作用且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关注糖尿病,增强健康意识;通过了解“胰岛素的发现”过程,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勤于实践、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作用难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作用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课前指导学生调查亲人中患糖尿病的情况2、视频截取,PPT制作激素调节(4)一、教学目标2、知识与技能:知道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知道内环境的稳定与激素调节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知道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通过观看视频,知道肾上腺素在紧急或危险的作用。
新高中生物教案设计思路
新高中生物教案设计思路
主题: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等;
2. 掌握细胞的特点和生命活动;
3. 能够描述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过程。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4. 细胞的生命周期。
教学手段:
1. 教师讲解:通过PPT、实物模型等教学工具,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教学: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细胞结构的认识;
3. 讨论互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问答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理解。
教学流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分别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细胞膜、细胞器等内容;
3. 实验:进行细胞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
4. 讨论:整理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5. 练习: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细胞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评估方式:
1. 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问题解答进行评分;
2.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生命科学”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生命科学”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者:植肖梅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2年第10期【关键词】生命科学教学策略科学素养【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28-02生命科学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小培养学生对生命世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科学的关注尤为重要。
在整个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中,“生命科学”这部分内容占了约三分之一的比例。
“生命科学”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建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能引导他们关注生命、关注环境,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关注与人类生存有关的重大问题,并能参与相关社会问题的讨论。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方法。
一、紧扣课标,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新课程标准对“生命科学”部分的内容编写,采用核心概念螺旋建构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分级设计,即将每一个核心概念分解成若干具体概念,并对具体概念进行分级。
课程目标分三级,对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的要求逐级递进;对科学探究这一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标准都有详细具体的要求;对生命世界的每课内容都有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
教师要紧扣课标,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一)经常学习课程标准教师要经常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整个科学课有关生命科学的内容有哪些,每个学年、学期的内容是什么,每个单元、每节课的要求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把课标落实到教学上。
(二)关于“生命科学”的教学环节设计的策略1.把握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前概念。
所谓的前概念,就是小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知识已有的认识和了解。
小学生的前概念有的与科学概念相似,有的与科学概念相悖。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小学生的前概念,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幼儿园光合作用教案:生命科学教学设计
幼儿园光合作用教案:生命科学教学设计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的生命科学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光合作用作为生命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不仅能够拓展幼儿的科学视野,还能够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为了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提出了一份幼儿园光合作用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设计生命科学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等。
2. 帮助幼儿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和发现能力,引导幼儿认识一些植物,并了解它们是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生长的。
3.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和游戏的方式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并将其生命活动与自身联系起来。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简单易懂的图片、动画或实物植物,向幼儿介绍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光合作用的概念。
2. 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或实验,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3. 带好相关的教学器材,例如显微镜、小型植物模型等,以便让幼儿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自然观察与发现(2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植物园或者校园里,让他们观察一些植物,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植物,并让他们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植物是如何生长的?”“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阳光对植物有什么作用?”这样能够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光合作用的兴趣。
2. 知识传递与学习(3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动画或实物向幼儿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让幼儿初步了解植物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歌曲,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3. 实验和游戏(40分钟)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用一块透明的塑料袋把一片叶子遮光,再用碘酒滴在叶子上观察颜色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实验,幼儿能够直观地看到光合作用的过程。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LiberalArtsGuidance2020年02月(总第365期)文理导航No.02,2020Serial No.365■理科讲堂/生物《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教师围绕生物大概念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教师来说,实现这样的教学任务是一个新的挑战,它不仅要求教师对生物学核心素养和大概念有清晰的认识,更应该在教学设计时能超越传统的课例设计,开发以重要概念为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遗传的分子基础》是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3章的内容,围绕“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 分子上”这一重要概念组织学习。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DNA 的分子结构和特点;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向信息的表达是它的次位概念。
本文即以“遗传的分子基础”为主题尝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借助科学史情境探究科学问题,通过模型建构进行多样化思维训练,并挖掘社会热点在细节处体现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
一、凸显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学生分析噬菌体、肺炎双球菌和烟草花叶病毒三个经典实验,并基于对相关资料的查阅,设计并实施探究实验方案,运用多种方法如实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对真理追求不懈的科学精神。
2.科学思维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和信息,参与制作DNA 双螺旋模型;结合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DNA 分子作为遗传物质所具有的特征;通过对DNA 双螺旋模型建立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提高观察、探索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3.生命观念学生利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能从分子与细胞水平认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能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思考DNA 复制方式的生物学意义;还通过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过程的相关计算,归纳并概括出其规律。
4.体会责任学生关注并参与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议题的讨论,基于对遗传信息有序性、准确性和独特性的理解,初步形成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主动运用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保护自身健康,具有通过科学实践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新课程的生命科学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安排阅读一份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作用及新课程的要求二、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分组活动:设计教学目标分组活动:确立教学策略三、观摩一堂生命科学课(录象)四、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我的健康我做主”,内容选自于八年级上海版《生命科学》教材第3章第一节,由上海浦光中学的瞿萍老师提供。
瞿老师将教学设计分为六个部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后记。
从以上的设计中可以看出,瞿老师对本堂课“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系统的把握,并将课程理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转化为教学的行为。
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课堂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课堂,也是一个生命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去激活。
而激活的关键则在于教师要有全面严密的预设,也就是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课前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把握课堂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教学设计的作用及新课程的要求1、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程。
”目的性、组织性和计划性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
所谓设计,就是指为解决某问题,在开发某事物或实施某方案前所采取的系统化计划的过程,注重的是规划和组织。
为达到预期目标、获得理想效果,在进行任何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前,必须对其进行设计。
从教学和设计的角度看,教学设计就是为了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而预先对教学进行的决策活动。
教学设计以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用系统思想和方法来分析教学过程各个要素,用最优化的思想和观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给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2、教学设计的作用教学设计是在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解释。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落实课程标准,符合课改需要教师要走进新课改,首先,要把课标的理念融会在教学设计之中,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课标精神。
教师只有把课标精神落实到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活动组织的各个方面,新课程才有可能得以有效实施。
课改以后,许多老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路,与其说课堂没有突破,不如说是教学设计没有突破。
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从浅层次的编写教案进入深层次的教学设计,这是课改的必然要求。
2)使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关注学生的发展是生命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是在对学习者进行全面及时的了解和分析之后进行的设计活动。
它以学习者的学习为出发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
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教学设计。
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3)使教学工作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生命科学课程改革对生命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提出了新要求,在倡导教师角色转化的同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教学设计从教学的科学规律出发,对教学问题的确定、分析,对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设计、试行以及评价和修改策略都采用了系统的观点和方法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从而摆脱了教学活动设计中的纯经验主义,使教学工作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
4)使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教学设计首先要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进行分析,这是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在教学设计前端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明确教学目标,这样就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内容或活动。
另外,在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科学的制定教学策略,合理的使用教学媒体,科学的拟定教学进度,准确的测定教学结果。
使教学活动在最低消耗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效益。
5)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教学设计通过对学习者的分析能充分了解学习者的特点,这样就可以针对学习者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灵活地应用教学媒体。
在这种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者乐学、会学,大大减轻了学习者的负担,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新课程理念对教学设计提出的新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对生命科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命科学教学设计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
所谓“生成”是指师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
生命科学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尤其是实验的内容,结果的不确定性更高,所以生成性的内容在生命科学课堂中是很常见的。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流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
2)生命科学教学设计要体现尊重个性差异的理念生命科学的领域很多,每个同学的兴趣和特长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对植物很感兴趣,而有的学生可能更喜欢探究人体的奥秘。
生命科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只有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当作一种资源去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活动,各尽其长、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才是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
因而在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所体现的特点也可以各有不同。
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
3)生命科学教学设计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那些具有生命价值的生活资源都应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对于生命科学来说,可以说自然状态的生命体和生活中的现象是我们最生动的教材。
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就能够拥有大量“为我所用”的资料。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所收集的资料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力争做到:学生活(创设生活情境)、用生活(应用生活知识解决问题)、服务生活(将源于生活的知识服务于生活)、创造生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大胆创新)。
4)生命科学教学设计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有许多实验是非常微观的,不容易观察,也有许多实验耗时比较长,很难在课堂上将整个过程展现出来,而整合一些新兴的教学媒体与资源,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广阔的空间,也是生命科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之一。
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拓展,既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效地进行资源重组,合理运用多媒体整合课程资源,能够较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切实做到课程资源的目标整合、内容整合、形式整合和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5)生命科学教学设计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课程标准根据生命科学学科的特点提出了新课程的课程理念:1、提高生命科学素养,关注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2、强化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3、实施科学、技术与社会相结合的教育;4、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以开放代替封闭,让每一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从以显性教案为主转向以隐性教案为主,要从以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为设计中心。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主要特征。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换句话说,就是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二、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1、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多年来,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和教师广泛开展了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许多理论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
究竟如何来进行教学设计呢?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初中生命科学的具体案例来了解一下教学设计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本案例来自上海浦光中学的瞿萍老师,内容选自于八年级上海版《生命科学》教材第3章第一节。
1)教材分析首先要对知识的系统进行梳理,主要分析本章节在课程和单元中所处的位置,即本章节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本章节与前后章节内容的关系,以及课程标准对本章节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
“认识健康”是八年级上海版《生命科学》教材第3章第一节。
本节内容建立在前两章内容的基础上,属于综合运用的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新的健康观”,认同了评价健康的三个维度,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并将该理念落实到行动上。
“我的健康我做主”即教材中的生命自我管理,本节课主要从身体健康角度来探讨影响身体健康的一些因素,如饮食、运动、生活规律等。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树立“我是健康生活的主人”这一观念,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的健身计划,实现从“知”到“行”的跨越。
2)教学对象以谁为中心进行教学系统的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根本问题。
也是在教学设计之前,必须认真考虑和回答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下,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过分强调教师教的结果导致无论是理论研究过程,忽视学生学的过程。
还是教学实践活动,总是从教师角度出发,以教师为中心展开。
但实际上,教学系统的服务对象是学习者。
为了作好教学工作,必须认真分析、了解学习者的情况,掌握他们的一般特征,评定他们的初始状态,预测他们可能的发展空间,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展开教学设计。
在“我的健康我做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对象分析的:在七年级《科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均衡营养的知识,关于运动和健康的关系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认识。
但是调查显示,现在学生的健康状态和健康意识都令人堪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量减少,学生肥胖超重体质差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期,可塑性强,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也是学生习惯养成期。
此时学生若能树立“我是健康生活的主人”这一观念,并付诸实施,会受益终生。
3)教学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要使学习者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智力获得怎样的发展,培养什么样的能力,达到什么水平,培养什么样的态度等有关学习者发展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都必须用具有可观察、可测定性的术语精确地加以表述。
即在分析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编写行为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系统设计的一项基本要求。
一旦教学目标确定,其他方面的设计便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教学目标设计的明确性原则(一)要表明教师可观察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二)要能体现“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要明确教学目标描述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不采用:“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应采用:“能认出……”“能描述……”“能……设计”行为动词要明确描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指出其原因;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