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章
《道德经》注音版第八章原文及译文
【导语】《道德经》是中国历最伟⼤的名著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了深刻影响。
下⾯是分享的《道德经》注⾳版第⼋章原⽂及译⽂。
欢迎阅读参考! 【原⽂】 上善若⽔。
⽔善利万物⽽不争,处众⼈所恶,故⼏於道矣。
居善地;⼼善渊,与善仁,⾔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惟不争,故⽆尤。
【注⾳版】 上(shàng)善(shàn)若(ruò)⽔(shuǐ). ⽔(shuǐ)善(shàn)利(lì)万(wàn)物(wù)⽽(ér)不(bù)争(zhēng), 处(chǔ)众(zhòng)⼈(rén)所(suǒ)恶(è),故(gù)⼏(jǐ)於(yū)道(dào)矣(yǐ). 居(jū)善(shàn)地(dì),⼼(xīn)善(shàn)渊(yuān),与(yǔ)善(shàn)仁(rén), ⾔(yán)善(shàn)信(xìn),政(zhèng)善(shàn)治(zhì), 事(shì)善(shàn)能(néng),动(dòng)善(shàn)时(shí). 夫(fū)惟(wéi)不(bù)争(zhēng),故(gù)⽆(wú)尤(yóu). 【译⽂】 “上善若⽔。
⽔善利万物⽽不争,处众⼈之所恶,故⼏于道。
” 的⾏善事像⽔那样,⽔润万物却从来不与万物相争。
它总是从⾼处往低处流,所以⽔总是按照⾃然规律⾏事,⽔是万物之灵,⽔能从⾼处流往低处,也在表述⼀个做⼈的道理,这⾥让我想到了⼀⾸诗,“⼿把青秧插满⽥,低头便见⽔中天,⼼地清静⽅为道,退后原来是向前”多好的⼀⾸诗,它不就是在表述做⼈么?为什么要说退⼀步海阔天空?这是有⼀定的道理,做⼈应该有进有退。
上善若水,止於至善的意思
上善若水,止於至善的意思“上善若水,止於至善”,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是指最高尚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柔软而无形,能够温润万物,滋养大地。
“止於至善”则是指善行的最高境界应该达到至善的层次。
这句话传达了一种哲学观点,意思是人们应该尽力去做好事,以至于达到无私无我、造福众生的至善境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上善若水”的内涵。
水一方面具有柔软性,能够自然地适应并滋润万物。
无论是降雨滋润土地,还是大江大海润物无声,水都以其柔软的力量在默默地付出。
因此,“上善若水”中的“水”的特点也给我们上了课,告诉我们应以柔软的态度对待他人。
对待他人时,我们应该包容并滋润他们的成长,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而不是争斗和竞争。
这样才能缔造和谐与善良的人际关系,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其次,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止於至善”的意义。
至善是善行的最高境界,指人们应该以无私无我之心去行善。
善行不应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和欲望,而应该是为了造福他人、回报社会、奉献社会。
只有在这种无私的行善中,我们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意义。
止於至善,就意味着我们要在做好一件事后,不停留在善的层次,而要继续提升自己的善行,达到更高境界。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品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对至善的追求。
总结起来,“上善若水,止於至善”告诉我们,要像水一样温润万物,滋润大地,对待他人要以柔软态度,传递爱和关怀。
同时,在做善事时,要以无私无我之心,造福他人、回报社会,追求至善的境界。
这不仅是道德修养的追求,同时也是定义我们人类最高尚品质的追求。
只有将这种理念贯彻于生活中,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善良的社会。
道德经第八章感悟分享
道德经第八章感悟分享第一篇嗨,朋友们!今天想跟你们聊聊《道德经》第八章。
这一章里说“上善若水”,水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你看哈,水总是往低处流,从来不会争强好胜,哪里低它就往哪里去。
这让我想到我们做人,有时候别太逞强,该低头时就低头,可能会发现新的风景。
水还特别有包容心。
不管什么脏东西扔进去,它都能容纳。
咱们也得学学水的这种包容,别因为一点小事就跟人计较,心宽了,日子才能过得舒坦。
而且水的力量也不可小觑哟!水滴石穿,那是日积月累的功夫。
这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耐心,别想着一下子就成功,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
就像我之前减肥,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一斤没瘦。
后来明白了水的坚持,每天坚持运动一点点,现在终于有点成果啦!还有啊,水给万物带来生机,却不居功自傲。
咱们要是能帮了别人也不炫耀,那得多高尚啊!从这一章里我学到了好多,希望大家也能跟水学学,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来唠唠《道德经》第八章。
一说起“上善若水”,我这心里就有好多想法。
水多温柔啊,静静地流淌,从不喧闹。
咱们要是能像水一样温柔待人,那身边的人得多喜欢和咱相处呀。
水又特别灵活,遇到阻碍就绕过去。
咱们生活中也会碰到难题,别一根筋,换个思路说不定就解决啦。
水还无私地滋养着万物,却从不求回报。
这让我反思自己,是不是有时候帮了别人一点小忙,就心心念念等着人家感谢。
真得改改这个毛病,多学学水的无私。
再想想,水不管处于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咱也得有这种适应能力,顺境不骄傲,逆境不气馁。
就拿我找工作来说,一开始到处碰壁,心里特别难受。
后来想想水的精神,不断调整自己,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还有哦,水的那种平静和淡定也值得我们拥有。
不管外界怎么乱,心都能保持平静,这得多厉害呀!所以呀,这第八章真的给了我很多启发,希望咱们都能成为像水一样的人,把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道德经第八章的感悟分享
道德经第八章的感悟分享
道德经第八章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其中提出了很多深刻的思想和原则。
以下是我对这篇文章的感悟分享:
1. “上善若水”:这句话强调了水的特性,即无为而治、温柔平和、适应一切环境。
这种思想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像水一样,顺应自然,不要强行干涉,而是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2. “大成若缺”:这句话强调了完美并不存在,完美只是表面的幻觉。
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接受缺陷和不完美的存在,而不是试图去追求完美。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3. “无名之名”:这句话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思想,即名称只是人为的定义,并不是事物本身的真实属性。
因此,我们不应该过于重视名称和表面的东西,而应该更深入地探索事物的本质。
4.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句话强调了两种不同的勇气,一种是勇往直前的勇气,另一种是面对现实的勇气。
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更多地采取后一种勇气,而不是盲目地冒险和勇往直前。
5. “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句话强调了天地的虚无和无限,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保持虚无的心态,超越自我,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无限的创造力,积极地探索和创造,从而创造出更好的生活。
道德经第八章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启示的文章,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思考和探索。
任法融道长注解《道德经》之第八章
任法融道长注解《道德经》之第八章*导读: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善的事物莫过于水。
无水,则不能产生芸芸丛生的生命世界;无水,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
水生育万物,滋润群生而与物无争,不求后报。
它柔弱温顺,总是处于为人们所鄙弃的最低下的地方。
所以,水最相似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常言道:人向高处走,水向低处流。
人总是喜欢奉上欺下,攀高附贵,青云直上,而水则总是流向低凹的、最安全的地方,无倾覆之患。
人心总是有私心杂念、七情六欲之烦扰,而水静则清澈湛然,无色透明,无混无浊,可鉴万物。
若心灵之善渊。
水善养万物,施恩不求报。
植物皆沾滋润之恩,动物咸获饮食之惠,此乃仁慈也。
水利万物,诚实和顺,无假无妄,表里如一,是谓:言善信。
水之为治,若大匠取法,以平中准定上下,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对万物一视同仁,最为公平。
是谓政善治。
水理万物,能力非凡。
去污洗浊,攻坚克固,行船渡筏,兴云致雨,生物育人,功用不可估量。
此乃事善能。
春夏温热,万物繁衍,最需要水。
此时,水则蒸云降雨,滋润群生,降温祛暑。
秋冬渐寒,万物成藏,水则结为坚冰,凝为霜雪,覆盖大地,恰若天被,保护生灵,遮风御寒。
此乃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之体性,虽有以上七善,但皆出于自然,与物无争。
所以,水才没有过失。
此章以水喻道,也说明进道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
道德经第八章的感悟
道德经第八章的感悟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咱就说这水啊,那可真是厉害得很呢!它滋养着万物,却从来不跟万物争什么。
你看那些大家都不喜欢的地方,水也不嫌弃,就那么安安静静地待着,这多像那至高无上的道啊!水可真是我们的好榜样。
想想我们平时生活中,总有些人爱争这争那,为了一点小利益就争得头破血流,多累啊!要是都能学学水的品性,那该多好。
水往低处流,它知道哪里是适合自己的地方,我们也得找准自己的位置呀,别一天到晚瞎折腾。
心善渊,这说得太对啦!我们的心也要像深深的潭水一样,沉稳而有内涵。
别老是心浮气躁的,遇到点事就咋咋呼呼。
与人交往呢,要像水一样善良、仁慈,别老是斤斤计较,这样才能交到真心的朋友。
说话得算数,就像水一样言而有信。
答应别人的事,就得做到,不然以后谁还信你呀!做事呢,要像水一样有能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找到办法解决。
而且啊,行动还得看时机,不能瞎莽撞,这就跟水的流动一样,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
水就是因为不争,所以才没什么烦恼。
我们要是也能做到不争,那不是也能少很多烦心事嘛!大家都和和气气的,多好呀!这世界不就变得更美好了嘛!你看那自然界里的水,不管遇到什么阻碍,它都能绕过去,继续流淌。
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得学学水的这种韧性呢?别一遇到点挫折就打退堂鼓,得想办法克服呀!还有啊,水可以变成各种形态,液态、气态、固态,多神奇呀!我们也得学会灵活应变,不能太死板了。
在不同的环境下,要学会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变化。
咱再想想,水那么柔,却能水滴石穿,这是多大的力量啊!我们平时做事,也别小看了自己的力量,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成果的。
总之呢,道德经第八章给我们的启示太多啦!我们要好好领悟水的智慧,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让我们都变得像水一样,善良、有智慧、有韧性,不争不抢,却能拥有一切美好的东西。
道德经第八章意译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经文试译
——闻道甘农黄牛
上善若水。
至高无上的德行就像天性至善至美的上善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水利益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利,甘居众人厌恶的低洼地,所以她接近了道。
(注:上善水之三德——利物,不争,处下。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住聚能凹地(水性一:水向低处流),心灵渊静纯洁(水性二:水深渊静),友善对待他人(水性三:水是生命之源),言语和善诚信(水性四:水味清纯润物),公正公平处世(水性五:水平天然准绳),办事能力高超(水性六:水力无所不能),行动随机应变(水性七:水形自然流淌——在方则方,在圆则圆……)。
水性七善,可用“三才天地人”加以归纳,即:天时——动善时;地利——居善地;人和——一是“为人”(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二是处世(正善治、事善能)。
夫唯不争,故无尤。
正因为她不与万物争利,所以没有怨尤。
本章要点:1、上善若水之三德:利物、不争、处下;
2、水性七善之三才:天时、地利、人和。
2012年9月18日。
(完整版)上善若水赏析
(完整版)上善若水赏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赏析“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出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意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
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是老子对“水德”进一步展开了,而且把它与“人德”相比较了。
“居善地”。
水的特性是向下。
因此,水一般都是一刻不停地、毫不犹豫的奔向那些低洼之处——世俗的人们最厌恶的地方,这是“水往低处流”,但人是要“人往高处走”的。
如果在人际交往中,大家都要往“高处”走,那就势必要“争”,轻则拳脚相加,头破血流,重则你死我活。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解读原文: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解:“利”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
获利(有利),根据句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滋润、施惠”的意思。
译文:最完善、最完美、最崇高的人就是象平凡的水一样的人。
水的特性是善于滋润惠泽天下万物,默默地养育万物生灵,却从不与天下万物生灵竞争利益;她善于留处在众人厌恶不愿意居住的潮湿低洼的地方,沉静悠然地荡漾流淌,因此,水的这种美德,是最接近于大道的。
水有七种美德特性:留处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心胸空灵博大善于包容天下万物而不拒,就像深广无边的渊薮那样,与万物相处、与人交往应时而动、应时而至,说到做到,坚定不移且恪守信用而不违约违时;在对待政治上,能够秉承水柔志刚、方圆融通之德,遵循水滴石穿的以柔克刚精神,恰当和谐地解决治理好国家政务;在处理一般事务上,善于依照自然之道,顺势而为,尽职尽能,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采取行动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借时而为,取得成功。
正是因为始终时刻坚守水的这种不与众人竞利的谦逊虚下的美德,动静行止都无怨无悔,自觉遵循自然大道和万事万物的自身发展规律,所以世间的万物众生,谁还会怨恨她(具有崇高美德的水)呢?解读:在这一章里,老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探寻大道的途径和方法。
本章的核心是老子以水喻道说道、借水体道释道、借水性水德水道昭示人性人事和人道,借水德水道而对天下芸芸。
教化人们与自然相处,或者治国理政、处理日众生行“不言之教”常事务工作,都要善于像臻善臻美的水那样,始终持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性和人格,默默地帮助施惠与他人而不求回报,众人众生不愿意去的地方,自己可以去,众生众人不愿意去做去干的脏差累活或危险的事情,自己可以去做去干,始终谦逊虚下,虚怀若谷,功成弗居,别人不怨恨自己,自己也无烦无恼,,无痛无苦,逍遥自在。
(完整版)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解读原文: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解:利”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
获利(有利),根据句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滋润、施惠”的意思。
译文:最完善、最完美、最崇高的人就是象平凡的水一样的人。
水的特性是善于滋润惠泽天下万物,默默地养育万物生灵,却从不与天下万物生灵竞争利益;她善于留处在众人厌恶不愿意居住的潮湿低洼的地方,沉静悠然地荡漾流淌,因此,水的这种美德,是最接近于大道的。
水有七种美德特性:留处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心胸空灵博大善于包容天下万物而不拒,就像深广无边的渊薮那样,与万物相处、与人交往应时而动、应时而至,说到做到,坚定不移且恪守信用而不违约违时;在对待政治上,能够秉承水柔志刚、方圆融通之德,遵循水滴石穿的以柔克刚精神,恰当和谐地解决治理好国家政务;在处理一般事务上,善于依照自然之道,顺势而为,尽职尽能,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采取行动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借时而为,取得成功。
正是因为始终时刻坚守水的这种不与众人竞利的谦逊虚下的美德,动静行止都无怨无悔,自觉遵循自然大道和万事万物的自身发展规律,所以世间的万物众生,谁还会怨恨她(具有崇高美德的水)呢?解读:在这一章里,老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探寻大道的途径和方法。
本章的核心是老子以水喻道说道、借水体道释道、借水性水德水道昭示人性人事和人道,借水德水道而对天下芸芸。
教化人们与自然相处,或者治国理政、处理日众生行不言之教”常事务工作,都要善于像臻善臻美的水那样,始终持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性和人格,默默地帮助施惠与他人而不求回报,众人众生不愿意去的地方,自己可以去,众生众人不愿意去做去干的脏差累活或危险的事情,自己可以去做去干,始终谦逊虚下,虚怀若谷,功成弗居,别人不怨恨自己,自己也无烦无恼,,无痛无苦,逍遥自在。
《道德经》注音版第八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八章原文及译文【原文】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惟不争,故无尤。
【注音版】上(shàng)善(shàn)若(ruò)水(shuǐ).水(shuǐ)善(shàn)利(lì)万(wàn)物(wù)而(ér)不(bù)争(zh ēng),处(chǔ)众(zhòng)人(rén)所(suǒ)恶(è),故(gù)几(jǐ)於(y ū)道(dào)矣(yǐ).居(jū)善(shàn)地(dì),心(xīn)善(shàn)渊(yuān),与(yǔ)善(shàn)仁(rén),言(yán)善(shàn)信(xìn),政(zhèng)善(shàn)治(zhì),事(shì)善(shàn)能(néng),动(dòng)善(shàn)时(shí).夫(fū)惟(wéi)不(bù)争(zhēng),故(gù)无(wú)尤(yóu).【译文】“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的行善事像水那样,水润万物却从来不与万物相争。
它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所以水总是按照自然规律行事,水是万物之灵,水能从高处流往低处,也在表述一个做人的道理,这里让我想到了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静方为道,退后原来是向前”多好的一首诗,它不就是在表述做人么?为什么要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有一定的道理,做人应该有进有退。
才能更长远有的时候表面上是吃亏了,实践中咱们是占了一个便宜。
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浅析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天道酬勤“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的关键词“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
“几”是“非常接近、达到、符合”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达到、符合自然法则”“几于道”与“上善”(美好品德)前后呼应,因此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
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
为什么老子说水是“上善”,由此而将水作为最受尊崇的美好品格的示范,倡导人们效仿呢?为此,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将水被崇尚为“上善”的原由,从功德、特征、性格、行为、操守等多方面做了深层次的诠释。
孔子说:水有多种完美的品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滋养万物,视为有德;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长,遵循自然规律,视为有义;浩大无尽,视为有道;流向几百丈山涧毫无畏惧,视为有勇;发源必自西向东,视为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视为仁爱。
水有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会感悟、效仿。
“厚德载物”一语出自《易经》,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两句话前后呼应,阐述了才能与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苍天高高在上,以强有力不可抗拒的运行法则影响世界,有才能的人应该不断追求、进取、强壮自己。
”这句话告诉我们:强者应该通过不断的努力具备超凡的济世才能。
当我们理解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不得不叹服华厦周文王被关在牢笼七年里,居然能在所著的《易经》中喊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千古回荡的豪言壮语。
秉承父辈宏志,气势豪迈的大英雄周武王率领几万锐不可挡的军队,在“牧野之战”高喊“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举起你的戈、排好你的盾、竖起你的矛),将纣王的几十万商军打得落花流水。
明白了这些,现在我们对“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更容易理解了,易辞云“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万物无所不包容。
道德经第八章学习心得体会
道德经第八章学习心得体会道德经第八章主要讲述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道理,通过对这一章的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水的道德智慧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首先,上善若水。
水是自然界中最柔软的物质,但它却具有无比的力量。
水可以顺应自然规律,无论是顺流而下还是充满力量地击石破坚,水都能以其柔软而不失刚劲的特性克服障碍,继续前行。
学习道德经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应该像水一样保持柔软的心态,不争不抢,通过调整自己来适应环境,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和智慧。
这个道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启示,比如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不应该过分争强好胜、攀比虚荣,而是要保持谦和有礼的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
其次,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是生命之源,能够给予万物滋润、生机。
水不争不抢地为万物服务,它没有占有心理,不贪图回报,只是默默地为大地上的花草树木、动物和人类提供生命的养分。
与水一样,我们也应该学会无私奉献、关心他人的需要。
只有秉持着这样的精神,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和亲情,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再者,处众人之所恶。
水常住于下,它容纳众多的杂质,却不受其污染。
与之类似的是,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自己良好的品质和道德,不被周围的恶势力所困扰。
身处职场、社交圈或者家庭,我们都可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扰,但只有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才能抵挡住外界的诱惑,起到引领和影响他人的积极作用。
最后,几于道。
水之于道,几近完美。
道德经告诉我们,通过模仿水的品质和精神,我们能更好地感悟到道的真谛和深刻。
水的无私奉献、顺应自然规律,表现出了道的真实面貌。
只有在修炼个人道德的同时,我们才能更加贴近道,与道相融合。
通过学习道德经第八章,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水的道德智慧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保持柔软的心态、学会无私奉献、坚守道德底线,我们才能接近道、融入道。
道德经第八章的学习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道德修养,与水一样,用我们自己的行动去诠释道的精髓,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上善若水原文和译文
上善若水原文和译文第1篇:上善若水原文和译文《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读:几与道矣的“几”,接近、靠近之意。
善,重点字,美好的,吉祥的,有良心的等意思。
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指“居、心、与、言、政、事、动”都应如水“善”一般——上善若水。
“居善地”不是居住在美好的地方之意,下同。
“居善地”正确理解应是:居住要随遇而安,要像水利万物而不争一般。
动善时,若理解为“行动要善于选择时间”——择时而动,那么就与“夫唯不争故无尤”唱反调了。
老子的这几个“善”用的太精炼、太滑头、太想象、太意会。
还真不容易直译。
译文:上等的、最好的义举、义行(善)就应该像水一样,水,滋养、有利万物而不争功不争名,处于大众所不屑之地,所以接近”道“的本来意义了。
(所以人就应该像不争的水一样)随遇而安而居,心灵如平静之渊,给与行善也要随机而为,非刻意为之,如水般利万物而不争,(像滴水穿石一样)言而有信,为政为而无为,为事如能(能者熊属也,忍也),行动随机为善、无意不择。
(凡事)只有不争,就没有过错、灾难。
老子的“上善若水”说其实是一种养生之道,是一种处世哲学。
告诫人们人生在世,无处不以“水”为榜样。
水何德何能?老子如此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上善若水的原文与翻译上善若水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上善若水原文翻译对照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道德经第八章读后感
道德经第八章读后感在我翻开《道德经》第八章的时候,一开始并没有觉得会有什么特别大的触动。
但随着深入地阅读和思考,竟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
这一章里讲“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读完这一章,让我想起了之前的一次旅行经历。
那是去年夏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一个比较偏远的小山村避暑。
村子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景色美得就像一幅画。
我们住在一家农家乐里,老板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特别热情好客。
刚到的那天,天气特别热,大叔给我们准备了冰凉的井水镇过的西瓜。
那西瓜一入口,瞬间就把我们身上的暑气消去了大半。
大叔家有一个小池塘,里面养了不少鱼。
有一天,我看到大叔在池塘边忙活。
好奇地走过去一看,原来他在给池塘换水。
只见他熟练地摆弄着水管,把池塘里的旧水一点点排出去,又把清澈的新水引进来。
我就问大叔:“这么麻烦,为啥不一次性多换点水呢?”大叔笑着说:“这可不能急,水就像人一样,也得慢慢适应新环境。
一下子换太多,鱼受不了。
” 当时我没太在意,只觉得大叔做事认真。
后来有一天,下了一场暴雨。
山上的泥水都冲了下来,流进了池塘里。
池塘的水变得浑浊不堪。
大叔着急了,赶紧想办法清理。
他没有抱怨天气,只是默默地忙碌着。
我又凑过去问:“大叔,这得多费劲啊。
”大叔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说:“这池塘里的水啊,就跟咱们过日子一样,得精心打理。
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不管了。
”那一刻,我突然就想到了《道德经》里说的“上善若水”。
大叔对待池塘里的水,就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样。
他没有因为换水麻烦就偷懒,也没有因为池塘被泥水弄脏了就放弃。
他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就像水默默地滋养着万物。
大叔在村子里的人缘特别好。
邻里之间有什么事,他总是第一个帮忙。
他的心就像深渊一样宽广,能包容别人的过错,也能理解别人的难处。
他说话算数,答应的事一定会做到。
道德经8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八章
【作者】老子【朝代】春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道德经心得与感悟怎么写(优秀10篇)
道德经心得与感悟怎么写(优秀10篇)道德经心得与感悟怎么写篇1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用此刻的话来翻译一下,那就是:具备最好的人的禀性好象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
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坚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
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歌咏的对象是具备像水那样品格的圣人。
它以“上善若水”为提纲,指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谦退守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行,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
可是,它却永远不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的人世间,宁愿自居下流,藏污纳垢而包容一切。
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
所以古人又拿水构成的海洋和土构成的高山写了一幅对联,作为人生修为的格言:“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水,与物无争,谦下自处。
所以老子讲,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像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时机能做到像水一样及时而动,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动善时”;再配合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就永远没有过失了。
帛书版《道德经》揭秘第八章上善治水
帛书版《道德经》揭秘第八章上善治水“上善治(似)水①。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②,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静,故无尤。
”完整的翻译:真正的至善就好像水一样。
水的善在于滋润万物而有自己的原则。
处于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水往低处流,人弃我取),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段要正确的理解,要先把句式弄清楚。
很多人理解为“居,善地”,居住要住在好地方。
这样勉强能解释得通,但是感觉象句废话一样,谁不想住好地方,但是什么是好地方呢?。
其实这话的句式是“居“以”地“为善的意思。
居住以住在地上为好,这好像也是一句废话,不住地上,难道居住到天上去啊?我们要弄清楚”地”的隐含意思,“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幼学琼林·卷一·天文》),古人认为,轻清的无形物质为天,重浊而有形的物质凝结成地。
所以居善地的意思是:居住要以形态稳定的地方为好。
比如住在一个半山腰,前面是悬崖,或者后面是高山,或者住在河岸边,或者住在水上,这些都不是稳固的地方,容易发生自然灾害。
所以不适合居住。
“心善渊”,心以象深渊一样为贵。
之前说过,作为领导者不能心无城府,内心的想法都让人看透,这样很容易被人欺骗和蒙蔽,心要像深渊一样深不可测。
“予善信”,给予(奖励)以守信为贵,有些管理者喜欢随口许愿,当下属达到目标以后,却又反悔,如果经常这样,下属也不会再信任他,做事也就糊弄他,甚至暗地反对他。
如果每次都能兑现承诺,那么下属会很信任他拥戴他,自然会积极的为他建功立业,商鞅的“徙木赏金”就是很好的例子。
“政善治”,为政以把事物安排的井井有条为贵,民众该怎么做都有据可依,而不是总是突发奇想。
“事善能”,做事以有能力为贵,这里的能是指有执行力,目标确定了,执行的时候碰到问题,总能想到办法妥善解决。
“动善时”,有大的举措以知时为贵。
知时知机,是古代士人的基本素养,士农工商,士人之所以排在最前面,不是因为他们会寻章摘句辞藻华丽,而是他们知“道”,能把治下的老百姓管好。
《道德经》 第八章
《道德经》第八章道生之,德畜①之,物形之,势②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③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不复命④而常⑤自然。
道生之,恤⑥之,长之,育⑦之,亭⑧之,毒⑨之,养⑩之,覆⑪之。
生而不有,为⑫而不恃⑬,长⑭而不宰⑮,是谓玄德⑯。
译文道生万物,德畜万物,万物形态各异,环境塑造事物,是以万物莫不尊崇道而贵重德。
道之尊崇,德之贵重,万物莫不履行使命而法则大道。
道生之,道畜之,道长之,道育之,道亭之,道毒之,道养之,道覆之。
生养万物而道有,佑助万物而道恃,统治万物而循道循理循法统治,是为玄德。
注释①畜:(1)养育。
天下谁畜之。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孟子·梁惠王上》又如:畜爱(养育爱护) 。
(2)化育。
化育:滋养;养育;教化培育。
滋养:犹养育,培养;供给养分,补养;养分,养料。
(3)培养;培植。
培养: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教育训练;蓄养,蓄积;修葺,养护。
培植:栽培;栽种培育;栽种并细心管理(植物);培养,扶植;培养人才,扶植势力。
栽培:种植培养;比喻培养、造就人才;官场中比喻照拂、提拔。
(4)顺从;驯服。
孝者畜也。
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为畜。
——《礼记·祭统》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
——《书·盘庚中》(5)通“慉”;喜欢,喜爱。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诗·小雅·蓼莪》(6)积,聚,积聚;后作“蓄”。
如:畜聚(积储;积累;积储的财物);畜德(修积德行);畜锐(积蓄锐气)。
(7)收容。
身边畜得一婢,小名金杏。
——《警世通言》获罪于两君,天下谁畜之?——《左传》又如:畜妾(娶小老婆);畜之(容纳之意) 。
(8)保存;收藏。
如:畜藏(积蓄储藏)。
(9)恤。
恤:忧,忧虑;体恤;怜悯;周济;安置;顾及,顾念;抚养;葬仪。
如:恤矜(怜悯);恤邻(救济近邻);恤贫(救济贫民);恤嫠(救济);恤病(救援有危难的人);恤患(济人于患难);恤孤(抚养孤儿);恤典(丧葬礼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知库大学的同学们好?大家在相互砥砺前行中渡过十二天,大家的表现都非常好,今天的学习节点是道德经第八章,大家已经完成道德经学习十分之一,恭喜大家开启一个全新人生历程。
最上等的善如同水,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卑下地方,所以最接近道的作为。
无论居住在什么地方,都能随处而安,贞静自守。
善德渊深沉静,能和合万物。
与人为善施予万物,都出于仁爱的心。
法天无言以为教,四时有常以为则,所以能万方归心。
滋润万物,好比处理政治一样能无为而自治,化育万物而自然,所以能安和百姓而无名。
在行事方面,能尽其所长,无所不能。
在举动方面,合乎自然的天时,待机而动。
水不与万物相争,涵养和气,才不犯过失。
“上善若水”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水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具有强烈的环境适应能力!你把它倒进方形的杯子,它是方的!你把它倒进圆形的杯子,它马上变成圆的;水同时有着很明确的目标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它的终极目标是大海,只要它锁定了这个目标,它就从来不曾放弃而最终“万川归海”;水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拼搏精神和包容力量,为了达成它追求的真理,它可以奔走在为
别人所不齿的山间小涧,它洗涤了世界却从不抱怨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的最高道德修养标准就是象水一样!企业家的最高目标其实是回报社会!因此他“善利万物而不争”,并且能身体力行地做到以下七点。
这样的企业家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接下来我为大家一一分解如下:
1,居善地
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善于选择合适自己的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
同样的道理,一个企业家想要成功,决不是天天出没于花天酒地的场所!哪怕“居众人之所恶”,也“几于道”。
即使处在险恶困窘的环境里,他的意志品质和道德情操依然接近于最高的道德修养标准。
2,心善渊
成功的人士总是具有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以及深厚的底蕴!《易经》中所谓的“潜龙在渊”,在渊的不仅仅是它的“身”,更在于它的“心”!他的心是宽广的,是有目标和理想的!企业家没有了运筹帷幄的能力,便不可能决胜于千里之外;没有了揽容天下英雄豪杰的胸怀,就不可能奢望能够唯马首是瞻!
3,与善仁
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他善于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成功之道,并且身体力行地践行一生!同时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永远都不忘记回馈社会!
我曾经在给企业家讲课时说:企业家成功有三个层次。
一是
“身心健康;阿弥佗佛”;第二是“累积财富,心灵平和”;第三是“兼济天下,天地人和”!
4,言善信
企业家是要讲究诚信的!生意人、商人、企业家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生意人是惟利是图的;而商人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企业家呢?是要讲求诚信和责任的!因此,我们很难相信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会成为真正的企业家,他永远最多只能算是个商人!
5,政善治
所谓“政善治”,说白了就是企业家要具有执行力!培训界管理界天天在呼吁执行力的重要,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并不见得能有多少。
什么是执行力?在我看来,无非三步:一是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二是找到执行这个战略战术的正确的人;三是这个正确的人正确地执行了这个正确的战略战术!
6,事善能
我们管理界经常在讲一个概念,就是:企业家不是能人没关系,只要他能用能人就可以了!可是我们不要忘了:“能用能人”本身就不是一种简单的领导艺术和教练技术!我们还经常讲另外一句话:专家才能成为赢家!所以,企业家不要认为自己手下有一帮厉害的骨干便万事大吉了!反而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及管理水平!这也是我大力提倡“学习型”领导的出发点。
7,动善时
所谓“动善时”,讲的是企业家对机遇的把握能力。
我们常
说:商场如战场。
战机的延误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既要有山的霸气和沉稳,也不可缺少水的柔韧与内蕴!以上七点便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深地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