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第八章有感

合集下载

读上善若水有感

读上善若水有感

读上善若水有感篇一:读上善若水有感读上善若水有感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说的是,最善的人如水一般。

水能够滋润万物却又不与万物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这篇文章虽然表面上是对水的颂歌,但实际歌咏的对象却是具备像水性那样高尚品德者的人。

文中七个“善”字并列排比句,都是受到水的启发,对有关水德的进一步写状,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

为什么老子把最好品格的人要比作水呢?这是因为水具有其它万物所没有的独特的几种禀性。

其一、水能滋养万物生命。

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

其二、水自居下流。

尽管它是生命之源、滋养万物,但却从不居功自傲,更不会占据高位,把持要津,而总是默默无闻的处于众人不愿处的低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的就是水的这种品质。

其三、水能以柔克刚。

水性尽管温柔,柔弱,但这种温柔会聚集巨大的能量,变得异常刚烈。

俗话说:水滴石穿。

此非力使然,恒也。

正是它不舍昼夜,持之以恒,才能把石一样坚硬的物品击穿。

其四、水能因势而变。

水能至静——水平如镜,至洁——晶莹剔透,但也能至动——奔腾不止,至浊——混浊不清,总是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

所以苏轼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

正是水这种变动不居的性情,才使它能滋润万物,并且一路流过冲走许多污垢,荡涤人世间一切污泥浮尘。

老子在《道德经》的五千言中多次提到水,他把水作为人格的最高标准:人与人交往接触,很像水与水交融,嫉妒心猜疑心贪心都会搅浑了清水,所以老子谆谆教诲:我们言谈要像水那样,循循善诱,平和清静,以诚待人;施政要像水那样,甘居低下,走到人心的深处,从而得人心。

上善若水--读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

上善若水--读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

上善若水--读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第一篇:上善若水--读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近期以来,我抽空读了老子《道德经》一书,受益匪浅。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能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忧”。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应当像水那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正因为上善的人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老子是我国先秦道家学说的创立者,他十分推崇“上善若水”。

老子以水为喻,择其善者,利者而论之,体现了老子的道德理念,更深刻地反映了老子的处世哲学。

因为这“七善”蕴含了立身处世的方方面面,老子把他理解的天人关系、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处世谋略,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等一系列思想融合到一种理念当中,归结到“上善若水”这一“水德”上。

老子从水的品德出发,阐述圣人的高贵品质和处世原则,最后总结归纳为“夫唯不争,故无忧”。

这句话是老子论述“上善若水”的根本主旨,他认为,唯有做到不争名、不争功、不争利,才不会有任何过失和过错,也不会有任何忧患。

水的特性近于道的特性,而圣人的特性就是水的特性,圣人与世无争不主观妄为,其结果是能获得别人得不到的东西,这是不争的好处。

要做到不争,就要顺应自然法则,只有效法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才不会有过适和忧患。

老子用水性来比喻上德者的人格,有道德的人,就应当效法水的柔性,温良谦让,无私奉献。

那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园丁,我觉得确应如此。

“上善若水”启迪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做一个清纯如水的人,洁身自好,纤尘不染,永远保持健康的肌体;启迪我们即使是处于艰苦的环境,也要安贫乐道,恪尽职守,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启迪我们不盲从、不盲争、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在默默奉献的三尺讲台中。

老子第八章感悟心得

老子第八章感悟心得

老子第八章感悟心得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这第八章真是充满了智慧呀!水,那可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了,可它却蕴含着这么深的道理。

水总是默默地滋润着万物,却从来不跟万物去争抢什么,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质啊!它还专门往大家都不喜欢的低处流,这可不就跟那至高无上的“道”很接近了嘛。

咱们想想看啊,在生活中,要是咱都能有水的这种品质,那该多好啊!比如说,咱居住吧,就得找个适合自己的好地方,就像水会选择合适的地方流淌一样。

咱的心呢,也得像深深的潭水一样,沉静而有内涵。

跟人交往的时候,得怀着一颗善良仁慈的心,要真诚守信,不能满嘴跑火车呀。

再看看那些会治理国家的人,他们不就像水一样,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吗?做事的时候,咱也得像水一样有能力,该柔的时候柔,该刚的时候刚。

还有啊,行动也要看准时机,不能瞎来。

水就是因为不去争抢,所以才没什么烦恼和过错呀。

咱要是也能做到不争不抢,那生活得多自在呀!你说是不是?在这个世界上,好多人都争来争去的,为了一点利益就闹得不可开交,何必呢?就像水一样,静静地流淌,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争也争不来呀。

咱可以观察观察身边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他们往往都是很低调很谦逊的,不张扬不炫耀,这不就是水的品质吗?那些成天咋咋呼呼、争强好胜的人,往往最后也落不着什么好。

想想咱自己,有时候是不是也会为了一些小事去争去抢呢?其实真没必要呀!就学学水,安安静静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把自己该照顾好的照顾好,多好呀!这样咱的内心也会变得平静安宁,不会被那些无谓的争斗扰乱了心情。

而且呀,水的这种品质还能让我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更加融洽。

大家都不喜欢跟一个老是争来争去的人在一起吧?那咱就做那个像水一样让人感觉舒服的人。

总之呢,老子这第八章给我们的启示实在是太多了。

我们要好好去体会,去学习水的智慧,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道德经第八章的感悟与精髓

道德经第八章的感悟与精髓

道德经第八章的感悟与精髓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咱先来说说这“上善若水”。

水啊,那可真是厉害得很呐!它滋养着万物,却从来不跟万物争啥。

你看那植物啊、动物啊,哪个能离得开水?可水从来不会说:“嘿,我这么重要,你们都得听我的!”它就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儿。

这就好像咱生活中的那些好心人,总是默默地帮助别人,从不求回报。

这不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善嘛!再看看“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总是往低处流,流到那些大家都不喜欢的地方,什么臭水沟啊、泥巴坑啊。

但正是因为这样,它才能滋润那些最需要滋润的地方。

这多像那些甘愿吃苦受累,去最艰苦的地方奉献的人啊!他们不争名不争利,就为了能让别人过得好一点。

“居善地”,水知道自己该待在什么地方。

该是河流的时候就好好地流,该是海洋的时候就安安静静地待着。

咱们人也得这样啊,得知道自己适合待在什么地方,找对自己的位置。

别老想着去不适合自己的地方瞎折腾,那不就跟水非要往山顶上跑一样可笑嘛!“心善渊”,水的内心那叫一个深沉啊!它包容万物,不管你扔进去啥脏东西,它都能包容。

咱的心也得像水一样宽广,别为了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

别人说你两句坏话,你就气得不行,那多没出息呀!“与善仁”,水对待万物都是那么仁慈。

它滋润着大地,让万物生长。

咱对人也得友善一点,别老是凶巴巴的。

你对别人好,别人自然也会对你好,这道理多简单呀!“言善信”,水从来都是说到做到。

该下雨的时候就下雨,该流淌的时候就流淌。

咱说话也得算数呀,别老是放空炮。

答应了别人的事儿就得做到,不然以后谁还信你呀!“政善治”,这水啊,还能让大自然保持平衡。

咱在社会上也得做好自己的本分,该干啥干啥,让一切都有条有理的。

“事善能”,水的本事可大了去了。

它能变成水蒸气,能变成冰,啥样都能变。

咱也得不断学习,让自己变得有本事,啥事儿都能应付得来。

“动善时”,水知道什么时候该动,什么时候该安静。

老子三章第八章读后感

老子三章第八章读后感

老子三章第八章读后感读后感一嗨,朋友们!今天我读了老子三章第八章,哎呀呀,真的是感触颇多呢!这一章里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啥意思呢?就是说啊,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你想想,水多牛啊!它默默地流淌,不管是给大树小草提供水分,还是给动物们解渴,它都毫无怨言。

而且它从来不争功,不抢风头,就是那么低调。

不像咱们人,有时候为了一点点小功劳就争得面红耳赤的。

再看看水待的地方,都是些大家不喜欢的低处。

咱们都喜欢往高处走,觉得那才有面子。

可水不这么想,它就愿意在低处,安安静静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这让我想到我们做人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别总是想着出风头,抢高位,有时候低调一点,踏实做事,反而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还有啊,水的那种适应性也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它遇到石头就绕过去,遇到坑洼就填满,不管环境怎么变,它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式去应对。

咱们在生活中要是也能有这样的灵活性,遇到困难不抱怨,积极想办法,那得多好啊!这一章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以后我可得向水学习,做一个善利万物、不争不抢的人!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跟你们聊聊老子三章第八章的读后感啦!一开始读到“上善若水”这四个字,我就觉得特别有韵味。

水,这普普通通的东西,在老子眼里居然有着这么深的含义。

水能够利益万物,却从来不去争什么。

它灌溉农田,滋养生命,没有一丝索取的心思。

咱们人呢,有时候帮了别人一点小忙,就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等着人家回报。

和水一比,真是惭愧啊!而且水还愿意处在众人讨厌的地方。

比如说那些又脏又臭的水沟,水也不嫌弃,照样流进去,发挥它的作用。

这让我想到,我们是不是总是挑肥拣瘦,只愿意做那些看起来风光的事情,而对一些艰苦的工作避而远之?还有哦,水的力量其实很大。

水滴石穿,靠的就是坚持不懈。

我们做事要是能有水的这种韧性,还有什么做不成的呢?另外,水总是那么平静,那么柔和。

道德经第八章读后感

道德经第八章读后感

道德经第八章读后感读了《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一章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和感悟。

水,这一自然界中再平常不过的物质,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哲理。

老子将“上善”比作水,实在是精妙至极。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经历让我对水的这种“善”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那是一次和家人一起去爬山的旅行。

那座山不算特别高,但山路崎岖,对于平时缺乏锻炼的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一路上,大家都兴致勃勃,充满了期待。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还顺利,我们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但随着路程的推进,太阳越来越烈,我们的脚步也越来越沉重。

当我们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大家都感到口干舌燥,带的水也快喝完了。

就在这时,我们发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

那溪水潺潺地流着,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仿佛在向我们招手。

我们迫不及待地跑到溪边,用手捧起水,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

那水清凉、甘甜,瞬间滋润了我们干渴的喉咙和疲惫的身心。

看着那不断流淌的溪水,我不禁想到了老子所说的水的品质。

这溪水,默默地从山上流下,它不在乎自己身处何处,不管是在高山还是低谷,它都平静地流淌着,滋养着沿途的花草树木,为它们提供生命的源泉。

它不与万物争高低,只是默默地奉献着自己。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争名逐利,为了一些所谓的荣誉和利益,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我们总是想着要比别人强,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却忽略了身边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而水,它“居善地”,总是流向低处,处在众人所不愿意待的地方。

但正是这种谦逊和低调,让它能够汇聚成江河湖海,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

水的“心善渊”也让我感触颇深。

那深深的溪水,平静而深沉,无论外界如何喧嚣,它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它包容着一切,沙石、落叶,甚至是一些垃圾,但它从不抱怨,只是默默地净化着自己。

老子八章上善若水读后感

老子八章上善若水读后感

老子八章上善若水读后感老子在第八章中提到“上善若水”,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深意。

读完之后,我感触颇深,仿佛心中被注入了一股清泉,让我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都有了新的转变。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这一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物质,却拥有着最为高尚的品质。

它默默地滋养着万物,却从不争功邀赏。

它愿意流向人们所厌恶的低处,安于卑下的环境,这种品性与“道”是如此的接近。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村子里还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都靠着村里的一口老井过日子。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就能听到有人挑着水桶去井边打水的声音。

那口井就在村子的中央,井口是用大块的青石砌成的,周围长满了青苔。

井水清澈见底,能看到井底的沙石和偶尔游过的小鱼。

打水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需要用一根长长的绳子把水桶系下去,然后左右晃动绳子,让水桶倾斜着装满水,再用尽力气把水桶提上来。

我记得有一次,跟着爷爷去打水。

爷爷熟练地把水桶放下去,装满水后,他开始往上提。

可是,那桶水太沉了,爷爷提得很吃力。

就在这时,路过的一位大叔赶紧跑过来帮忙。

大叔和爷爷一起,喊着号子,终于把水桶提了上来。

大叔的脸上挂满了汗珠,但他却笑着说:“没啥,顺手的事儿!”水就这样,在人们的手中传递,滋养着每一户人家。

没有人会因为多打了一桶水而炫耀,也没有人会因为帮了别人的忙而要求回报。

就像水一样,默默地付出,默默地流淌。

夏天的时候,那口井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我们会围着井口,用清凉的井水洗脸、洗手,感受着那一丝丝的凉意。

大人们干完农活回来,也会先到井边打一桶水,痛痛快快地喝上几口,然后长长地舒一口气,说:“真解渴啊!”到了冬天,井口会冒出腾腾的热气。

那时候,我们会好奇地把手伸到热气里,感受着那种温暖。

井水不会因为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品性,始终如一,默默地为人们服务。

回想起来,那口井就像是“上善若水”的一个缩影。

它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响亮的名声,但却实实在在地给人们带来了生命的源泉。

道德经第八章感悟分享

道德经第八章感悟分享

道德经第八章感悟分享第一篇嗨,朋友们!今天想跟你们聊聊《道德经》第八章。

这一章里说“上善若水”,水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你看哈,水总是往低处流,从来不会争强好胜,哪里低它就往哪里去。

这让我想到我们做人,有时候别太逞强,该低头时就低头,可能会发现新的风景。

水还特别有包容心。

不管什么脏东西扔进去,它都能容纳。

咱们也得学学水的这种包容,别因为一点小事就跟人计较,心宽了,日子才能过得舒坦。

而且水的力量也不可小觑哟!水滴石穿,那是日积月累的功夫。

这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耐心,别想着一下子就成功,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

就像我之前减肥,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一斤没瘦。

后来明白了水的坚持,每天坚持运动一点点,现在终于有点成果啦!还有啊,水给万物带来生机,却不居功自傲。

咱们要是能帮了别人也不炫耀,那得多高尚啊!从这一章里我学到了好多,希望大家也能跟水学学,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来唠唠《道德经》第八章。

一说起“上善若水”,我这心里就有好多想法。

水多温柔啊,静静地流淌,从不喧闹。

咱们要是能像水一样温柔待人,那身边的人得多喜欢和咱相处呀。

水又特别灵活,遇到阻碍就绕过去。

咱们生活中也会碰到难题,别一根筋,换个思路说不定就解决啦。

水还无私地滋养着万物,却从不求回报。

这让我反思自己,是不是有时候帮了别人一点小忙,就心心念念等着人家感谢。

真得改改这个毛病,多学学水的无私。

再想想,水不管处于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咱也得有这种适应能力,顺境不骄傲,逆境不气馁。

就拿我找工作来说,一开始到处碰壁,心里特别难受。

后来想想水的精神,不断调整自己,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还有哦,水的那种平静和淡定也值得我们拥有。

不管外界怎么乱,心都能保持平静,这得多厉害呀!所以呀,这第八章真的给了我很多启发,希望咱们都能成为像水一样的人,把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道德经第八章的感悟

道德经第八章的感悟

道德经第八章的感悟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咱就说这水啊,那可真是厉害得很呢!它滋养着万物,却从来不跟万物争什么。

你看那些大家都不喜欢的地方,水也不嫌弃,就那么安安静静地待着,这多像那至高无上的道啊!水可真是我们的好榜样。

想想我们平时生活中,总有些人爱争这争那,为了一点小利益就争得头破血流,多累啊!要是都能学学水的品性,那该多好。

水往低处流,它知道哪里是适合自己的地方,我们也得找准自己的位置呀,别一天到晚瞎折腾。

心善渊,这说得太对啦!我们的心也要像深深的潭水一样,沉稳而有内涵。

别老是心浮气躁的,遇到点事就咋咋呼呼。

与人交往呢,要像水一样善良、仁慈,别老是斤斤计较,这样才能交到真心的朋友。

说话得算数,就像水一样言而有信。

答应别人的事,就得做到,不然以后谁还信你呀!做事呢,要像水一样有能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找到办法解决。

而且啊,行动还得看时机,不能瞎莽撞,这就跟水的流动一样,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

水就是因为不争,所以才没什么烦恼。

我们要是也能做到不争,那不是也能少很多烦心事嘛!大家都和和气气的,多好呀!这世界不就变得更美好了嘛!你看那自然界里的水,不管遇到什么阻碍,它都能绕过去,继续流淌。

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得学学水的这种韧性呢?别一遇到点挫折就打退堂鼓,得想办法克服呀!还有啊,水可以变成各种形态,液态、气态、固态,多神奇呀!我们也得学会灵活应变,不能太死板了。

在不同的环境下,要学会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变化。

咱再想想,水那么柔,却能水滴石穿,这是多大的力量啊!我们平时做事,也别小看了自己的力量,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成果的。

总之呢,道德经第八章给我们的启示太多啦!我们要好好领悟水的智慧,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让我们都变得像水一样,善良、有智慧、有韧性,不争不抢,却能拥有一切美好的东西。

道德经第8章原文及译文感悟

道德经第8章原文及译文感悟

《道德经》的第八章是一个相对较短的章节,以下是原文和我的简要译文:原文: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崇高的善好像水。

水能利万物而不与其争,它宁愿处在人们不喜欢的地方,因此几乎等同于道。

住房处应该选在有利的地方,心思应该深邃善良,与人为善,言行诚信,统治应该廉正有为,事物应该能力适当,行动应该选择适时。

只有不争斗,就不会遭受责难。

这一章中,在表达善的性质时,引用了水的比喻。

水是柔软而无形的,却能包容万物并滋润生命。

它不与其他事物争斗,逆流而动,净化一切。

这里强调的是以柔克刚,用柔善治理世界。

同时,该章节还提到了几种和善有关的品质,如善地、善心、善仁、善信、善治、善能和善时。

对于这一章的感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 柔弱胜刚强:以柔克刚的思想表达了一种非对抗的力量。

柔软而善良的品质可以在世界中创造和平与和谐。

2. 善与自然的关系:水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展示了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

人们可以从水的优点中学习如何与自然相互融合。

3. 善与道的关系:强调通过追求善良的品质,与道相联系。

道是一个更大的概念,善的行为可以让人接近道。

4. 善为无争:不争斗的意味是不执着于个人利益,而是以整体和共同利益为出发点。

只有不争斗,才能避免过多的争执和冲突。

《道德经》的每一章都可以引发深思,希望以上的译文和感悟能给您一些启发和思考的方向。

请随心所欲地理解并运用这些智慧。

道德经第八章读后感

道德经第八章读后感

道德经第八章读后感读了《道德经》第八章,心里就像被春风吹过的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

这一章,真的让我有了好多好多的想法。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瞧瞧这水,多妙啊!它总是那么无私,默默地滋养着万物,却从不跟谁争个高低。

水往低处流,去的都是大家不喜欢的地方,这境界,跟“道”都差不多啦。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去乡下奶奶家的经历。

奶奶家附近有一条小溪,它就那么静静地流淌着,不声不响。

那时候正是夏天,天气热得让人发慌。

我和几个小伙伴跑到溪边,想凉快凉快。

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小虾。

我们迫不及待地把脚伸进水里,那一瞬间,清凉从脚底传遍全身,感觉整个人都被治愈了。

水温柔地抚摸着我们的脚丫子,就像一个贴心的小伙伴。

我们在水里嬉戏打闹,互相泼水,笑声在溪边回荡。

可这水啊,不管我们怎么折腾,它都不生气。

它还是那么平静地流着,包容着我们的调皮捣蛋。

溪边有几棵大柳树,柳枝垂在水面上,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就像在跟水说着悄悄话。

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在溪边顽强地生长着,它们依靠着溪水的滋养,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我看着这溪水,突然就想到了《道德经》里说的“上善若水”。

这溪水可不就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嘛!它为柳树、花草提供了生命的源泉,让小鱼小虾有了快乐的家园,还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清凉,却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回报。

再想想我们人,有时候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争得头破血流,真是惭愧啊!水的这种品质,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在生活中,要是能像水一样,处在合适的位置,保持内心的深沉和宁静,以善良和仁爱对待他人,说话算话,做事能干,行动又能把握好时机,而且还不与人争斗,那该多好啊!比如说在学校里,有些同学为了争个班干部的职位,或者为了一次考试的排名,明争暗斗,搞得关系很紧张。

其实真没必要,只要自己努力做好该做的事情,像水一样默默地付出和积累,该有的总会有的。

《上善若水第八章有感》

《上善若水第八章有感》

《上善若水第八章有感》上善若水,人生之道--------读《》第八章有感在本学期,我们通过《》精读这一课程,让我对及其思想又有了进步一的了解。

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创办了核心为“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这一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也让我对有了更多的崇敬之情。

“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在通过阅读的作品我逐渐了解到,说的道法自然,要求做到无为,并非指的是无所作为,而是反对人对人,人对事物的太多干涉,顺应道法积极去行事,在看来,是可以的。

提倡一直提倡道任由世间万物自然发展而不去干涉它。

由此可见,顺应自然,不过多干涉其他人或者事情,这是的期望所在。

《》,又称《》,它作为的代表作,将道家的思想都汇入其中。

其可以分为《道篇》和《德篇》。

而《》精读这一课程,就是让我们细细阅读,慢慢品味这一文学的著作。

《》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有很多,但是大体都离不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一思想。

而现在,我就选中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章,结合实际和自身体会,谈谈自己对第八章的理解和看法。

学而用之,体会思想的精妙之处。

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篇说的大概意思是,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冷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怨咎。

巧妙的将“上善”巧妙的比喻为水,并且将这一篇章中提到的功德,特征,性格,行为,操守这几方面巧妙的与水的一些特征结合起来。

例如,水川流不息,滋养万物,这便是功德。

水只往低处流,遵循自然法则,这便是特征等等。

水有着这些美好的品德,所以君子遇水必然应该有所感悟,有所效仿。

水是万物之源,它滋润万事万物却不争求功绩,这与的“无为”思想也是及其吻合的。

老子三章第八章读后感

老子三章第八章读后感

老子三章第八章读后感这章里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哇哦,老子把善比作水,这脑洞开得相当酷。

你看水啊,它可太有用了,滋润万物,不管是参天大树还是路边的小野花,它都不偏不倚地给予滋养,可它从来都不跟谁争功劳。

而且水老是往低处流,大家都觉得低洼的地方不好,它却心甘情愿待在那儿,这低调得简直没朋友。

这种境界就跟“道”差不多了。

我就想啊,在生活里要是能像水这样就牛了。

咱们人啊,有时候就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个你死我活的。

比如办公室里争个功劳,为了一点小利益就和同事吵得面红耳赤,再看看水,真该觉得惭愧。

还有啊,谁都想站在高高的地方受人敬仰,可水却愿意处在最低处,默默做着自己的贡献。

这就提醒我,做人别老是想着出风头,在那些被人忽视的小角落里,也许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呢。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一连串的“善”字就像给我们列了一个超棒的做人指南。

“居善地”就是要找对自己的位置,就像水知道自己该往哪儿流一样。

不能老是眼高手低,明明能力不够还非要去抢那些不适合自己的位置。

“心善渊”呢,是说心要像深渊那样深沉而包容。

咱可不能小心眼,别人说点啥就生气,要像大海一样,啥都能装得下。

“与善仁”这就说到跟人相处了,要怀着一颗仁爱之心。

不是那种表面的客气,而是真心实意地对人好。

“言善信”可太重要了,说话得算数啊。

就像那些老是承诺别人但从来不兑现的人,时间长了谁还信他呢?而水就不一样,它按时涨潮退潮,就像一个非常守信的朋友。

“政善治”虽然是说治理国家之类的大事,但我觉得在小团队里也能用得上,要有条理地管理,公平公正。

“事善能”就是做事情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

最后“动善时”,行动要把握好时机,就像水在春天滋润大地,在冬天可能就会结冰积蓄力量,它总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读完这一章,我感觉老子就像一个超级智慧的老爷爷,在我耳边悄悄告诉我这些做人做事的真谛。

道德经8章感悟

道德经8章感悟

道德经8章感悟“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哇,这句话真的太有深意了!就像我认识的一位志愿者朋友,他经常去社区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做各种公益活动。

他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图什么回报,就默默地为大家付出。

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总是笑着说:“我就想能帮一点是一点呗,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什么。

”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真的很让人敬佩。

水总是往低处流,处在大家都不喜欢的地方,却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习水的这种品质,不要总是争强好胜,多为他人着想,这样才能更接近“道”的境界吧。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我觉得这句话对我们的为人处世有很大的启示。

比如说我有个同事,他在工作中就很会“居善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和任务,所以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他的心也很“善渊”,遇到问题能冷静思考,不浮躁。

和同事相处的时候,他“与善仁”,总是很友善,乐于助人。

而且他说话很算数,“言善信”,大家都很信任他。

在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时,他“政善治”,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效率很高。

做事情也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事善能”。

还很会把握时机,“动善时”,所以在公司里发展得很不错。

我们要是能做到这些方面,生活和工作肯定也会顺利很多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一场商业竞争。

有两家公司,A公司总是想尽办法打压竞争对手,不择手段地争取市场份额。

而B公司呢,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去和别人恶性竞争。

结果呢,A公司因为口碑不好,渐渐失去了客户的信任,而B公司因为产品和服务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最后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

这不就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体现吗?有时候,我们不要过于执着于和别人争一时的高下,而是要努力提升自己,当我们变得足够优秀的时候,自然就没有人能和我们争了。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老子第八章读后感

老子第八章读后感

老子第八章读后感老子第八章就像一股清泉,在我心里缓缓流淌,带来不少妙趣横生的感悟。

老子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水啊,可真是个神奇的存在。

就像生活中的那些老好人,默默奉献,却从不争名夺利。

你看那水,滋润着万物,不管是高大的树木还是卑微的小草,它都一视同仁地给予滋养。

而且它还特别“低调”,哪儿低洼就往哪儿流,从不挑挑拣拣,这种谦逊的态度简直绝了。

这让我想到那些在幕后默默付出的人,像清洁工,每天天不亮就开始打扫街道,他们处在城市中可能被人看轻的岗位,却给大家创造了干净整洁的环境,这就是一种“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表现吧。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一连串的“善”字,就像一套为人处世的秘籍。

“居善地”,就是说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就像在一个团队里,你得知道自己擅长啥,适合干啥,不能乱抢风头或者瞎捣乱。

“心善渊”呢,我觉得就是心里得像大海一样宽广深沉。

别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要有容人之量。

我就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跟朋友闹别扭,现在想想,真该学学水的这种胸怀。

“与善仁”,与人交往要有仁爱之心。

这就好比我们和朋友相处,不能只想着从对方那里得到好处,而是要真心地关心对方。

可不能像那些表面朋友,有利可图的时候就凑上来,没好处就跑得远远的。

“言善信”,说话要讲信用,这可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答应别人的事就得做到,要是像那些总是开空头支票的人,时间久了,谁还愿意跟你打交道呢?“政善治”这一点虽然离我这个小老百姓有点远,但也能理解个大概。

就像好的管理者要像水一样,有条不紊地治理一切。

“事善能”,做事情要有能力,就像水遇到不同的地形,都能巧妙地应对,或奔腾而下,或静静流淌。

最后“动善时”,把握好时机行动也很重要。

就像做生意,时机对了,可能就赚得盆满钵满,时机不对,那可能就亏得一塌糊涂。

这一章读完,感觉老子就像一个智慧的老爷爷,在我耳边唠叨着这些人生的真谛。

水的这种品性,要是能学到几分,那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肯定能活得更加自在洒脱。

2023年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通用3篇)

2023年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通用3篇)

2023年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通用3篇)上善若水读后感1本则选文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意思是: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老子设喻做譬,他将至善比作水,总结出处世为人之“七善”,即低调谦卑、淡泊沉静、包容宽仁、言而有信、透明公正、因势利导、顺时而动。

对于当代人来说,老子倡导的如水般人生哲学的行为准则和品格,不可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那样的要求毕竟过高过难,但是它应当成为我们立身处世的典范。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应任劳任怨,顺势而为,尽己所能地去帮助别人。

只有奉献不争,才能没有过失,才能提升自我,完善人格。

这就是老子的“上善若水”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上善若水读后感2课上,老师曾讲到老子的“弱者道之用”时,谈到上善若水。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让我对水进一步加深理解时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在这里,老子说到了水的特性:谦卑、宽容、无争。

水的这些性质,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们人类,我们应该向水学习并具备水的特性。

如果我们能像水一样,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充满和谐的、没有战争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将充满爱与宽容。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然而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利益当前,很多人背弃信义,不谦卑,不宽容,更充满着你争我抢的现象,有些人因此而提出悲观的想法:我们的社会没有道德可存了。

上善若水--老子《道德经》读后感(二)

上善若水--老子《道德经》读后感(二)

上善若水--老子《道德经》读后感(二)上善若水--老子《道德经》读后感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段话,用现在的话来翻译一下,那就是:具备最好的人的禀性好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

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

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歌咏的对象是具备像水那样品格的圣人。

它以“上善若水”为提纲,指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谦退守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行,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

但是,它却永远不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的人世间,宁愿自居下流,藏污纳垢而包容一切。

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

因此古人又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写了一幅对联,作为人生修为的格言:“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水,与物无争,谦下自处。

所以老子讲,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像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时机能做到像水一样及时而动,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动善时”;再配合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就永远没有过失了。

道德经第八章学习心得体会

道德经第八章学习心得体会

道德经第八章学习心得体会道德经第八章主要讲述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道理,通过对这一章的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水的道德智慧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首先,上善若水。

水是自然界中最柔软的物质,但它却具有无比的力量。

水可以顺应自然规律,无论是顺流而下还是充满力量地击石破坚,水都能以其柔软而不失刚劲的特性克服障碍,继续前行。

学习道德经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应该像水一样保持柔软的心态,不争不抢,通过调整自己来适应环境,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和智慧。

这个道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启示,比如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不应该过分争强好胜、攀比虚荣,而是要保持谦和有礼的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

其次,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是生命之源,能够给予万物滋润、生机。

水不争不抢地为万物服务,它没有占有心理,不贪图回报,只是默默地为大地上的花草树木、动物和人类提供生命的养分。

与水一样,我们也应该学会无私奉献、关心他人的需要。

只有秉持着这样的精神,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和亲情,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再者,处众人之所恶。

水常住于下,它容纳众多的杂质,却不受其污染。

与之类似的是,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自己良好的品质和道德,不被周围的恶势力所困扰。

身处职场、社交圈或者家庭,我们都可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扰,但只有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才能抵挡住外界的诱惑,起到引领和影响他人的积极作用。

最后,几于道。

水之于道,几近完美。

道德经告诉我们,通过模仿水的品质和精神,我们能更好地感悟到道的真谛和深刻。

水的无私奉献、顺应自然规律,表现出了道的真实面貌。

只有在修炼个人道德的同时,我们才能更加贴近道,与道相融合。

通过学习道德经第八章,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水的道德智慧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保持柔软的心态、学会无私奉献、坚守道德底线,我们才能接近道、融入道。

道德经第八章的学习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道德修养,与水一样,用我们自己的行动去诠释道的精髓,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道德经第八章读后感

道德经第八章读后感

道德经第八章读后感《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一章以水为喻,阐述了“上善”的境界和品质,给了我许多深刻的启示。

“上善若水”,开篇这四个字就引人深思。

水是生命之源,滋养着万物,却从不争功。

它默默地流淌,无私地奉献,无论遇到什么阻碍,都能顺势而为,继续前行。

这种“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品质,让我想到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们。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劳动者,如清洁工、建筑工人、农民等,他们为了社会的运转和人们的生活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却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

他们就像水一样,虽然平凡,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处众人之所恶”,水愿意流向低洼之处,那些被人们所厌恶的地方。

这让我反思自己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的态度。

我们往往都追求舒适和优越的环境,而逃避那些艰难困苦的局面。

然而,真正的成长和进步往往就在那些我们不愿意去的地方。

只有敢于面对困境,接受挑战,我们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接近“道”的境界。

“居善地”,水总是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这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找准自己的定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盲目地跟风,追求所谓的热门和潮流,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和适合的方向。

了解自己,找到那个“善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一步。

“心善渊”,水的内心深沉而广阔,能够容纳万物。

拥有一颗宽容和包容的心是多么重要。

在与人相处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意见不合、产生矛盾的时候,如果能够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过错,那么人际关系将会更加和谐。

同时,心善渊也意味着我们要有深度的思考和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的喧嚣和纷扰所影响。

“与善仁”,水对待万物都是仁慈的。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要秉持着仁爱之心,真诚地对待他人。

友善、关爱、帮助他人,不仅能够给别人带来温暖,也会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喜悦和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善若水,人生之道
--------读《老子》第八章有感在本学期,我们通过《老子》精读这一课程,让我对老子及其思想又有了进步一的了解。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创办了核心为“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这一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也让我对老子有了更多的崇敬之情。

“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在通过阅读老子的作品我逐渐了解到,老子说的道法自然,要求做到无为,并非指的是无所作为,而是反对人对人,人对事物的太多干涉,顺应道法积极去行事,在老子看来,是可以的。

老子提倡一直提倡道任由世间万物自然发展而不去干涉它。

由此可见,顺应自然,不过多干涉其他人或者事情,这是老子的期望所在。

《老子》,又称《道德经》,它作为老子的代表作,老子将道家的思想都汇入其中。

其可以分为《道篇》和《德篇》。

而《老子》精读这一课程,就是让我们细细阅读,慢慢品味这一文学的著作。

《老子》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有很多,但是大体都离不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一思想。

而现在,我就选中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章,结合实际和自身体会,谈谈自己对第八章的理解和看法。

学而用之,体会老子思想的精妙之处。

老子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篇说的大概意思是,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冷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怨咎。

老子巧妙的将“上善”巧妙的比喻为水,并且将这一篇章中提到的功德,特征,性格,行为,操守这几方面巧妙的与水的一些特征结合起来。

例如,水川流不息,滋养万物,这便是功德。

水只往低处流,遵循自然法则,这便是特征等等。

水有着这些美好的品德,所以君子遇水必然应该有所感悟,有所效仿。

水是万物之源,它滋润万事万物却不争求功绩,这与老子的“无为”思想也是及其吻合的。

结合我们自身,虽然都提倡功成不居。

但是,一个人的成就越大,那么他自我膨胀的几率也就越高。

而且现在越来也多的人,会因为自己略有小成,便会觉得自己举世无双,没有人能
够比得上,骄兵必败,居功自傲的结果便是引来自己的失败。

所以,这一篇章告诉我们的第一个道理就是做人要像水一般,提倡做人的“不争”。

当自己获得成功和成就的时候,也能够处置泰然,不因为自己的一点点成就而开始追名逐利,最终也只会乱了自己的心智。

而这一篇章告诉我们的第二个道理就是,“上善”的人,会像水一样,“处众人之所恶”便是能够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

这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所相似,但却少了一些功利性和目的性。

如今,大家都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物质享受而奋斗着,努力着,有时候拼得一个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固然不错,但是为了名利也不必拼得自己筋疲力尽。

真正心如君子的人,能够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例如社会中有一些人,他们能够长期去很多人不愿意去的落后贫穷的地方开展教育事业,他们不为大城市或者发达地区的物质条件所束缚,而是为了贫困落后地区,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不失为君子,因为他们是如水一般,能够处众人之所恶,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我追求的可贵品质。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是这一篇章的第二部分。

这一段话,从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哪就是要像水一样存在。

一,在居住的选择上,要选择适合自己生活的地方。

就我自己而言,北京虽然物质条件优越,机会多。

但是我更倾向于安稳的生活,如此高的生活压力,加上严重的环境问题,更加让我清晰认识到北京是不适合我居住的,我更适合竞争压力小,环境宜人的小城市。

二,在心境方面,心胸要善于保持沉静。

如今大家都认为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的心胸也开始慢慢变得浮躁,这种心态体现在做事越来越急功近利,处事上冲动暴躁。

那么,能够保持心胸的沉静,在如今是难能可贵的。

处事不惊,冷静处理,不冒进不退缩,这便是我认为的“心善渊”。

三,为人处事方面,待人要真诚相爱。

活在社会,没有人能够与社会分离,那么与他人打交道,便是不可避免的。

交际也是一种艺术,真诚是基本,诚心以待他人,久而久之,别人也会诚心对你。

真诚与圆滑不同,虽然这两种处事方式都能让自己立足于人际之中,但是圆滑是暂时的,久而久之便会原形毕露,只有真诚,真正的关爱他人,才是长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但是若要长期保持,也是不易的,所以,这是我今后在为人处世方面追求的目标。

四,做人要守信,说话善于遵循守信。

现在,守信对于这个社会极为重要,如今老人摔倒,怕被讹不敢扶,各种诈骗和拖欠薪水事件层出不穷,不禁让人们感到社会诚信的缺失。

不知不觉,诚信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稀缺品,这不失为一种悲哀。

所以,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像老子提倡的那样,做人守信,一字千金,让自己的话能够成为行动,而不是花言巧语,尔虞我诈。

而后面的为政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要善于掌握时机。

这三个要求可以说是阐述成功行事的三个关键因素,做事简练,发挥所长,掌握时机,如果能做好这三个方面,那么无论是在如今的学习,或者是今后的工作中,就能很好的处理各种事件,让自己处于游刃有余的境地。

《老子》第八章,告诉了我们人生中各种处事之道,可谓是人生之道的宝典。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让我更好的对人生的处事有所顿悟,处事泰然,感受老子的“无为”精髓,领略老子的思想魅力,从而更好的用于今后的生活和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