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与顿悟
顿悟的心理学解释
顿悟的心理学解释顿悟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不假思索地突然领会了某种道理。
顿悟也被称为“灵感”、“突破”、“一针见血”。
那么,顿悟又怎样才能发生呢?就是在一瞬间产生了惊人的领悟和理解,并且能够很好地运用它。
心理学解释,顿悟的发生是因为:第一,客观事物中包含着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在人的意识之外,等待着人们去发现;第二,这种必然联系没有被充分认识之前,在头脑中还没有建立起联系的大致轮廓;第三,对客观事物的必然联系的认识,不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而是以潜在的因素为转移。
这三个条件都具备了,就会发生顿悟。
当然,顿悟也不是想来就来的。
这与个人的主观努力有很大关系。
它需要灵感,更需要机遇。
有时我们听到或看到一些让人感动的事情,被一句话或者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
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里便闪现出一个神奇的光辉——顿悟!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其实,顿悟也是需要积累的。
就像那位山西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高薪工作回老家创业的大学生一样,他就是凭着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和敢于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才成功的。
如果我们能在别人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使他们顿悟。
那他们也许会记住你一辈子。
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渴望被人肯定和尊重。
顿悟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次飞跃。
顿悟不仅是发生在长期的钻研过程中的,而且它也可以是突然出现的。
它往往是通过对原先认识对象进行综合分析,进入思维状态,突然顿开茅塞,产生新认识,做出新决策,达到认识上的飞跃。
当然,顿悟也不是总能发生,它只有在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保持动态平衡时才有可能。
人的认识总是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当认识到客观世界中某种因素的存在并感觉到它对主观认识所起的影响作用时,这时便会产生顿悟。
发生顿悟的最佳环境是:在长期、复杂、深入的思考后,对问题有了透彻的了解,自己真正理解了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再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整理归纳,从而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明确了奋斗目标,掌握了改造客观世界的武器,即完全摆脱了旧框架束缚,打破僵局,冲破阻碍向纵深发展的障碍,由此获得超越常规的思维空间。
第四章灵感(顿悟)思维
编者按:当今,是一个追梦的时代。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亚洲的梦,也是世界的梦。
在这个辉煌的追梦时代,人们都会自然地、自觉地、自愿地努力去创意、创造、创业和创新,呈现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局面。
这诸多的创造与创新,都有一个共同的支撑点,这就是大智慧。
大智慧的核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
”为此,钱学森院士在20世纪80年代就大力倡导开展思维科学研究,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为我国研制智能机提供理论基础,二是为了大力提高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思维学》这部书诞生了。
这部书,由本刊总编辑于童执笔,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刘奎林教授、北京大学赵光武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田运教授、哈尔滨速读学校王功玲校长、哈尔滨师范大学陈明文先生、中共吉林省委党校胡珍生教授等专家学者集体创作而成。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启示我们:不研究创造思维,不懂得创造的规律,是难以造就出杰出人才的。
为此,本刊2015年特辟《创新思维学研究》专栏,连载《创新思维学》这部书,为追梦征途上的人们,增强创造与创新的思维能力。
2015年2月·第4期(总第452期)第四章灵感(顿悟)思维“灵感”一词渊源于古希腊文。
从那时算起,这个概念已经沿用两千多年了。
时至今日,不管人们对它们曾做过怎样的解释,它都以科学发明创造的重要因素,理所当然地凝结在科学大厦的每一块玉石之中。
自古以来的诗人、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军事指挥家,每当回首科学发明创造的成功或从事各项社会实践获得胜利而激动时,都不免要用最美好的词汇对“灵感”大加赞赏一番。
第一节灵感(顿悟)思维的本质一、灵感酝酿于潜意识宇宙间的事物皆取一定形式,灵感就是人脑对客观世界非线性规律的一种反映形式。
直觉_灵感与顿悟是思维吗_郭成安
INVENTION&INNOVATION直觉、灵感与顿悟行为是人类在发明创造活动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智能行为。
有的创造行为学或认知心理学研究者认为直觉、灵感与顿悟行为属于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行为范畴,并相应命名为直觉思维、灵感思维与顿悟思维,我们认为这样的归类和命名是不妥的。
思维是人脑的智能系统在意识系统的控制作用下所进行的程序性、步骤性的信息处理过程。
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意识控制性,即意志性。
任何形式的思维,无论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还是创造性思维和重复性思维,以及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都是在人的意识控制之下进行的。
因而,思维行为应属于人的意识控制性智能行为或精神行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显意识行为范畴。
因为创造性思维只是人类思维的特定具体形式,所以创造性思维行为也是显意识行为。
而直觉、灵感与顿悟行为则是人脑智能系统的自主信息处理功能的具体表现。
单纯从功能学的角度来看,人脑是由本能系统、智能系统、情感系统、意识系统等若干分支系统所构成。
在常规条件下,智能系统的功能活动是在意识系统的控制和支配下进行的,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本能系统和智能系统可以独立于意识系统的控制之外,而表达其自主的信息处理功能。
例如,当人处于某种极其危险的环境或受到意外攻击时,人脑的本能系统便可以不在意识系统控制作用下,自主支配肢体的运动,使人表现出本能的逃避行为或下意识防御反击行为。
当人为某种新奇事物所吸引,表现出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无意识注意行为时,这说明人的智能系统在自主选择所要接受的信息。
这种本能逃避行为或下意识防御反击行为及无意识行为均是人的非意识控制性精神行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潜意识行为,直觉、灵感与顿悟行为也是这种潜意识行为的具体表现。
人脑的智能系统可细分为:记忆智能系统、发明智能系统和理性智能系统工程。
记忆智能系统,又称信息成建—存储—提取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存储由感观传递过来的外部信息,并在需要时进行信息提取。
发明智能系统工程,又称信息操作处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对记忆智能系统中所存储的信息进行能动加工处理,而形成新的信息存在形式。
形容突然有灵感的成语
以下是几个形容突然有灵感的成语:
1.灵光一闪:突然有了新的灵感或想法。
2.豁然开朗:突然茅塞顿开,思路清晰明朗。
3.顿时豁然:瞬间有所顿悟,豁然开朗。
4.心血来潮:突然冲动或兴致勃发,开始做某件事。
5.忽然之间:突然间、瞬间。
6.灵感乍现:突然有了新的灵感或想法。
7.一发而不可收:形容想法或灵感突然产生,一发而不可收拾。
8.恍然大悟:瞬间明白了某件事情的真相或道理。
9.见神见佛:比喻遇到重要的事情或灵感时,心境格外清明。
10.突然想起:瞬间想到了某件事情。
1/ 1。
教育研究选题方法:灵感顿悟法
教育研究选题方法:灵感顿悟法
灵感顿悟法是一种直接提出研究问题的选题方法,当研究者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后激发起研究灵感,对教育客观事实产生顿悟而直接获得研究问题。
例如在逛超市的时候,看到顾客可以在琳琅满目、排列有序的商品中,按照自己的兴趣随意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选择后还可以调换、不想要了还有退回去的自由。
受此刺激,与自己经常思考着的学生学习主体性、考试方法改革等教育问题快速建立联系,灵光一现,于是提出可以思考建立学习超市、考试超市、培训超市等研究问题。
又如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那些在改革开放政策下先富起来的人群的子女开始进入学校学习,于是网络上出现了“富二代”、“富三代”的提法,研究者敏锐地注意到这是教育将要面对的特殊群体,从而提出“富二代”、“富三代”学生的教育、引导与管理等研究问题等等。
使用灵感顿悟法选择教育科学研究问题,与研究者个人的综合素质关系极大。
要求研究者一是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头脑中经常积累、思考着一些教育问题;二是要有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自己的慧眼敏锐地发现对教育有影响和启示的外界事物;三是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很快地把眼前的刺激物与自身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联想建立起与教育的联系,从而直接提出研究问题。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论刘小土1.艺术创造活动/(过程)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一般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2.解衣般礴“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
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和功利心,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解衣般礴”论即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喻指人的自由获得在于主观精神和客观规律相一致。
艺术创作活动须长期摸索客观规律,使“技”游刃有余,达到自由境界,方能与“道”相通,而且,此外提及的“技”是含规律与含目的的,艺术家只有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和艰苦的艺术实践,才能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如“庖丁解牛”一样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4意在笔先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
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代画家方熏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5“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伊瑟尔指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并不仅仅通过阅读表现出来,而是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文学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因此,不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他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预先设计到“接受模式”,这就是“隐含的读者”。
灵感 顿悟 直觉 创造力)
灵感顿悟直觉创造力写作时,我们通常会说要是有灵感就好了,如果这样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用担心写不出作文来了。
灵感就是那样的顽皮,你不需要他时,他会不期而遇,你需要他时,他却离你远去。
正如世界上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低头玩手机。
人不静,心必浮躁。
浮躁必乱,乱则生事。
心纯真,有法喜心,必有婉容。
有句话说学习是学出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德行是修出来的,要重积德,积福积德。
灵感不是想来就能来的思想,智慧,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到来,更是不由自主的智慧火花,一旦出现在你头脑中,必须即刻将其收集到你的智慧瓶。
否则它会犹如云烟一样从此消失,不复来。
但是要知道通灵之术是骗术,是愚弄人的把戏。
没有什么人更了不起,更了不起的人就是你自己。
只是你不相信自己罢了。
《西游记》中取得的真经在哪里呢?是那675部有字的真经吗?显然不是,真的经文就是内在心性的修炼和成长,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实现了心里路程的成熟,达到了信念学习,追求的是空,是虔诚。
更准确的说那是一个人追求真,善,美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对一切生灵的爱。
悟空就是一个团队的内心笃定者,他才是最开悟的一个佛,想一想石猴在求艺过程的表现,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呢?菩提打了他三下,他心领神会的指导,半夜三更天去后面独自见自己的老师,终于得到了绝世法术。
为什么后来给他取名悟空呢?悟就是我心,谁能够知道自己的心呢?当你真的知道自己的心时,你会怎么样呢?你会成佛,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用佛语说那就是超脱,成佛。
佛祖修行在树下,终究悟道人生要做什么?不是锦衣玉食,不是车马盈门,不是外在物质的包绕,而是一个人内在心性的发现,一个人真正人性:善的充分放大。
如果说悟空最开悟的,最有佛性的人,这并不为过。
现实是有了知识不一定就有智慧,但是有了智慧必然有知识,受过高等教育有了学历,但不一定就有了学问,有了文化内在德行,因为学历证书是教育部发的,这同文化部没有关系。
有人拿了老多的证书,不一定说他就有文化,因为他真么多证书都是考出来的,是把别人已经论正的东西再次写出来而已,你能够说他得到了什么呢?所以发心的内在智慧在于心得,只有流淌你自己汗水,泪水,辛劳的获得才是最好的。
大脑是如何获得灵感的来源于什么
大脑是如何获得灵感的来源于什么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灵魂,是不断升华的人类的能力。
大脑是如何获得灵感的呢?本文是小编整理大脑是如何获得灵感的的资料,仅供参考。
大脑是如何获得灵感的灵感、顿悟是人们在解决科研和日常生活难题常有的心理感受。
这种感受在我们的大脑中是如何实现的呢?这是心理学界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
近日,中日两国科学家研究确认:灵感、顿悟发生的最初起源地在大脑额叶的“扣带前回”(ACC),一个靠近脑门的地方。
这是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罗劲与日本产业综合技术研究所脑神经情报研究部门资深科学家仁木和久的一项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
他们以传统的谜语为材料,诱发并记录了脑内的顿悟过程。
研究发现,顿悟在大脑内的实现过程涉及3个不同的脑神经网络的协调。
其中,扣带前回(ACC)和左腹侧额叶参与顿悟中的思维定势打破;海马参与顿悟中的新异而有效的联系或者联想的形成;而包括双侧的后部颞中回、枕中回、楔前叶以及左侧海马旁回在内的“视觉空间信息加工网络”则参与顿悟中的思路的重新调整和定向。
利用fMRI技术,他们研究和比较了两类谜语,一类是容易的谜语,比如“因为太阳光被聚焦,所以报纸就燃烧了起来”(放大镜),这类谜语的答案完全在人们的意料之内,因而不会涉及思维定势的打破; 而另一类谜语比较困难,如“因为布破了,所以草堆变得很重要”( 跳伞)。
人们常常在看到答案以前对于这类谜语不知所措,因为很难将布与草堆联系起来,而当正确答案呈现时,人们在一瞬间会摆脱先前不正确的假设,将自己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上来。
对这一类谜语的解决包含着一个思维定势的打破过程。
研究结果发现,这种在思维定势之外的困难谜语的解决过程会激活大脑的两个关键区域:ACC 和左腹侧额叶。
罗劲说,ACC位于大脑额叶的内侧面,在解剖上属于边缘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揭示:在ACC有一种大型的梭状细胞,这种细胞有人类以及我们人类的最近亲———类人猿才有。
顿悟效应
第48周顿悟效应:抓住灵感,把握成功顿悟就是指突然领会,它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常常能解决平常思维难以解决的问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勒曾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他在一个大房子里放上几个零散的箱子,然后在天花板上吊一串香蕉——当然,站在地上是无法取到香蕉的。
布置好这一切后,柯勒把一个猩猩放进房间,看看猩猩是如何想办法拿到香蕉的。
猩猩看见香蕉马上兴奋地跳了起来,试图以跳跃的方式拿到香蕉,但它发现,无论如何也跳不了那么高。
之后,猩猩停了下来,并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地想办法。
忽然,猩猩搬起了一个大箱子,并把箱子挪到香蕉的下面,然后站在箱子上去拿香蕉,可还是够不着。
这下可把猩猩急死了,在房子里走来走去直打转。
过了好一会,猩猩好像一下子想到了什么,只见它迅速地将另外几个箱子搬过去叠在了那个箱子上面,终于顺利地吃到了香蕉。
当学会把几个箱子叠起来得到高处的香蕉以后,猩猩在之后的类似情况下(比如用一根竹竿探取高处手臂无法拿到的香蕉,连接几根短棒来摘取悬在屋顶上的香蕉等)就能够马上运用已“领悟”到的经验。
在柯勒看来,在解决此问题以前,黑猩猩对面前情境的知觉是模糊、混乱的,它只是在静静地审视这种情境。
当它看出几个箱子和高处的香蕉的关系时,就有了灵感,从而解决了这个难题。
据此,柯勒提出了顿悟这一概念来说明解决问题时的戏剧性时刻。
由此可见,动物可以在不断尝试和摸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而有时会突然间找到解决问题时的戏剧性时刻。
所谓顿悟,就是指突然之间的领会。
顿悟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往往能够解决一些平常思维很难解决的问题。
在面对难题时,动物都能这样来解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有很多人一遇到难题便退缩,不给自己顿悟的时间,结果白白失去了很多成功的机会。
猩猩的“茅塞顿开”解决了其生理需要,而人类的“茅塞顿开”往往伴随着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被苹果砸到的牛顿茅塞顿开,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洗澡时的阿基米德突然想到了依靠水的浮力来解决问题的办法。
顿悟的心理名词解释
顿悟的心理名词解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心理状态,其中之一就是顿悟。
顿悟是一种突然而深刻的领悟,使我们对某个问题、某个事实或某个个体有了全新的理解。
它是思维上的一次质变,使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升。
那么,我们来探讨一下顿悟这个心理名词的更多细节。
顿悟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不论其年龄、性别或学识水平如何。
它并非靠外界条件的触发,而是由个人的内心情感和思维方式所决定。
一个人的顿悟可能是在一个平凡的日常情境中,或是在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时,比如在研究中发现了重要的突破,或者在生活中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折。
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境,顿悟都是一种个人的心理体验。
当一个人经历到顿悟时,他们通常会感到内心一片明澈,一种思路的瞬间开阔。
他们或许会感到一种强烈的认识到了某个重要事实,或者是在某个观点上彻底改变了他们以往的看法。
顿悟可以是一次灵感的涌现,也可以是对问题的透彻理解。
它使我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一种全新的境界,从而看到更广阔的视野。
顿悟与智力和知识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虽然智力和知识对于顿悟的发生可能会提供一定的辅助,但它们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就一定会发生顿悟。
相反,顿悟更多地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有些人可能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智力,却从未有过顿悟的体验。
相比之下,有些人可能并不是知识渊博,智力出众,但却频繁地体验到顿悟。
顿悟的发生可以给人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它可以使我们超越传统的框架,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看待问题。
这种突破传统思维的能力,有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扰已久的难题。
其次,顿悟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创造力。
当我们在顿悟的时刻,思路的开阔常常会引发一系列的联想,从而激发出创造性的想法。
此外,顿悟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增加对世界的敏锐度,从而提高我们的见识与洞察力。
然而,顿悟也并非是一种你想要发生就发生的状态。
它是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很难被捕捉和预测。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去思考一个问题,却一无所获;而在另一时刻,一个瞬间的灵光闪现却能使我们豁然开朗。
创造不神秘—直觉灵感和顿悟是怎么回事
创造不神秘—直觉灵感和顿悟是怎么回事普通⼈⼀般对创造很好奇,特别是对直觉、灵感抱有⼀种神秘感,其实在你对创造有了深⼊的认识之后,你就会觉得创造实际上并不神秘,直觉和灵感也并⾮可望⽽不可及,从创新的形式来说,⾰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是创新的三种主要形式,⾰新就是更新改造式的创新,集成创新是系统⽔平的更新改造和创新,原始创新则是从⽆到有的突破性的创新,⾰新和集成创新主要是通过放⼤、缩⼩、分解、组合、添加、附加、替代、集成等⽅法和技法实现的,就原始创新来说,原始创新⼜分为直觉、灵感和顿悟等形式,直觉、灵感、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直觉、灵感、顿悟都是在对本领域有了深⼊理解和丰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发⽣的,都是长期思考的结果,直觉、灵感、顿悟是问题解决的⾼级阶段。
直觉、灵感、顿悟主要表现于原发创造活动和过程中,继发创造活动中则较少有这种现象。
1. 直觉 (1)什么是直觉? 直觉是⼈脑对突然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的迅速识别、直接理解和整体把握,直觉是创造性思维的最基本形式。
(2)直觉的特征。
直觉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的直接理解和整体把握,直觉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个⽅⾯: 第⼀,直觉的整体性特征。
直觉是从事物的整体去把握事物的思维,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直觉思维的基本特征。
第⼆,直觉思维具有直接、迅速性特征。
直觉是⼀种不经意识推理⽽了解事物的能⼒,直觉思维要求在瞬间实现对事物的直接理解和整体把握,对事物作出整体识别与判断,直觉思维是⼀种快速的、跳跃式的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
(3)直觉的机制。
直觉的产⽣以主体掌握的⼀定的知识经验为基本前提,不具备相关领域的丰富的知识经验,直觉就⽆从发⽣,直觉很少在那些对本领域不了解的⼈⾝上发⽣。
认知⼼理学研究表明,直觉是⼀种与逻辑分析的、有意识的认知加⼯相对的认知加⼯活动,直觉思维不需要意志努⼒,是⼀种是不经意识推理⽽直接理解和把握事物的能⼒。
直觉是对事物的本质、整体特征及其关系的直接理解和整体把握,直觉是主体已经有了关于某事物的⼀些基本特征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的对事物的整体理解和直接把握。
直觉_灵感或顿悟与创造性思维
直觉、灵感或顿悟与创造性思维Instinct,Inspiration,Insight and Creative Thinking张浩内容提要直觉、灵感或顿悟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科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非逻辑、非理性的直觉、灵感或顿悟的创造性功能。
在创造性活动中,直觉思维有助于选择研究目标、提出科学假说、科学发现。
直觉需要利用逻辑的优点弥补其不足,只有将逻辑和直觉互补地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揭示创造性的思维认识过程。
灵感或顿悟的显现有赖于长久持续的实践活动,产生创造性的灵感或顿悟思维,可采用“两面神思维”方法、相似性思维方法和理想化思维方法。
关键词直觉灵感顿悟创造性思维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Zhang HaoAbstract:Instinct,inspiration and insigt take very important function on literary work,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lso depends on them.In the innovation process,instinctive thinking is helpful to choose research goal,put up scientific hypothesis and discoveries.Instinct requires logic to make up its disadvantages.Only combine them,could the whole innovative thinking process be revealed.Inspiration and insight depend on long-time and sustaining prac-tise.In order to make them come into being,we could adopt the measures of comparability and idealization thinking. Key words:instinct,inspiration,insight,creative thinking人的创造性的思想火花,来自直觉、灵感或顿悟。
论逻辑思维与顿悟和灵感
作者: 景为民
出版物刊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0-51页
主题词: 思维波;脑神经系统;刺激源;逻辑思维;灵感思维;顿悟;创造性思维;发明创造;加工阶段;无意识
摘要: <正> 人们进行思维时,特别是进行富于创造性思维时,常常得力于顿悟与灵感。
那么顿悟与灵感从何而来呢?难道有神差鬼拨、渺渺真人的点化吗?现在先看看下面几个发明创造者产生顿悟和灵感的事例。
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工程师鲁班,常常从事木材加工。
据说有一次他接受建筑一座宫殿的任务,国王规定他限期完工。
可是他到山林里,一连砍了十多天树木,结果和整个宫殿所需要的木料数量相差甚远。
他因此心急如焚,冥思苦想,没有办法。
一天,他艰难地爬一个山坡,无意识地伸手抓一棵茅草,不料被茅草的叶子把手拉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可是他忘记了疼痛,感到很奇怪,草叶子怎么能把手拉破呢?他坐下来仔细察看那棵草叶子。
发现叶子的边沿长满了一排锋利的齿。
他用那叶在手上再拉一下,又是一道口子。
于是他高兴地跳了起来。
他想:我为何不仿照茅草叶子,用铁打制成边沿带细齿的铁条,这样不就可以拉树木了吗?。
灵感与顿悟散文
灵感与顿悟散文灵感与顿悟散文因为喜欢咬文嚼字,看到那些名篇名著、美文佳作,被深深地所折服,或引起心灵的共鸣,或敬佩的五体投地,或豁然开朗,受益匪浅,赞叹之余便想到自己的笨拙。
一位权威人士告诉我,但凡写文章、做学问都离不开悟性,其中灵感与顿悟最为重要。
这便引起我常对悟性思维方式之类作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何谓悟性?悟性是对事物理解、分析、感悟、觉悟的能力。
悟性与灵感联姻,与创新结伴,与开拓为伍。
悟性思维具有的非逻辑性、跳跃性和偶然性特征。
说到灵感和顿悟,不能不说到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领域。
人的思维方式有三类:理性、感性、悟性。
人的精神世界有三个领域:科学、艺术、人文。
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
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悟性早已有之,起源最早。
中国的'儒、道、佛,更多的是悟性的思维。
感性的思维方式,几乎同悟性同步,早已有之。
它表现为具象思维或形象思维,通过具体的形象,运用语言的描述,进行思维。
如形容、比喻、对比、夸张,用于表达人的情感,属于艺术的思维方式。
何谓灵感?辞典是这样解释的,在文艺创作或科技研究活动中,由于经验和知识的长期积累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经常写作的人对灵感就特别期待,没有灵感就无法下笔,也就无法写出好的作品来。
可以说很多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名言,那些震耳发聩的名篇,那些影响多少代人的名著,都是离不开灵感的。
灵感是作家成功创作的必备条件,是名家获胜的法宝。
美学大师朱光潜在他的《谈美》里有一段精美的论述,他认为灵感有三大特征:其一,突如其来,它出于作者意料之外。
作者丝毫不费心血,意象涌上心头时,只要信笔疾书,无意之中又创作了一件作品。
其二,不由自主。
有时苦心搜素而不得的,偶然在无意之中涌上心头。
希望它来时偏不来,不希望它来时,却嫣然出现。
其三,突如而去。
兴会一来,思至自然滔滔不绝,没有兴会时,一句极平常的话比写什么都难。
朱光潜以为灵感就是“下笔如神”的“神”或“败兴”的“兴”,真是探骊得珠之比。
浅析科学创造中的直觉、灵感和顿悟
作者: 阎力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出版物刊名: 哲学研究
页码: 79-80页
主题词: 灵感;心理过程;顿悟;直觉;创造性;科学创造;科学方法论;非逻辑性;创造心理学;问题
摘要: <正> 科学创造中的心理过程是比较复杂的。
直觉、灵感和顿悟都具有产生和完成的瞬时性、过程的非逻辑性和较强的创造性;不仅如此,它们还常常交织在一起,如直觉引发灵感、导致顿悟,灵感和顿悟又伴随着直觉的判断等等,但这并不等于说三者没有区别。
从理论上对它们加以区分,对于创造心理学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是必要的。
艺术灵感名词解释
艺术灵感名词解释灵感,亦作“灵悟”,意思是灵活的感觉、聪明的领悟。
它源于人们对事物本质及规律性的理解和把握,也就是说,它是由理性认识进入感性认识的过渡状态。
灵感有别于直觉或顿悟,前者更倾向于理性;后者更倾向于直觉。
灵感的出现往往并非来自偶然,而是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探索、追寻、求索之后的豁然开朗。
不同领域中的灵感有所差异。
对于诗人、音乐家、画家等艺术家来说,灵感体现为突如其来的富于美感的艺术想象与激情迸发;而在大多数科学家看来,灵感仅仅是瞬间的理论顿悟,却又往往被长时间地深埋心底。
灵感虽属直觉范畴,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客观的依据作保证。
只有符合科学规律,才能够称之为灵感,反之则无疑是一种直觉。
灵感一旦产生,可以长时间持续下去,甚至会超越时空的界限,是随机事件还是真实存在的事件,是否构成某种形式的科学发现,尚未定论。
“灵感”在文艺作品中最为常见。
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创造需要灵感。
然而,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情况,他们并不一定完全相信自己的灵感,因此将它作为可以炫耀的资本,显示自己的某种优越感,从而失去了好奇心和敬畏之心。
自负的人当然也可能获得灵感,然而,这种灵感往往只是昙花一现,或者经不起推敲。
自以为是的人无法捕捉灵感,却在胡乱的尝试中引来令人尴尬的结果。
灵感不仅关乎艺术的创造,对于其他领域的工作也有重要启示作用。
为了取得好的效果,任何工作都需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和基本原理。
根据这些知识和经验,积极主动地分析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努力做到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最佳的效果。
“灵感”无疑是一种宝贵的工作动力,但如果不加选择地利用,势必对工作带来损害。
“灵感”既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也能导致荒谬的后果。
正确对待灵感,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摆正自己的位置,谨慎行事,是每一位管理者和社会精英应该具备的素质。
当一个人身处逆境、困难重重之时,往往也是潜在能量最容易被激发的时候。
俗话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感与顿悟
原文地址:灵感与顿悟是最好的老师作者:罗辰道医灵感包括顿悟,但顿悟不等与灵感,顿悟本来是佛教名词,与渐悟相同,是对真理的顿然觉悟,要想创造灵感产生的条件并蒱捉住它,首先要有解决疑难问题的强烈愿望。
上乘的修炼方法,要靠自己专心修炼,当达到忘我的程度,大脑中就会爆发出新的火花,大脑的能量才能自由自在地运动,才能自由结合,在结合中产生灵感,当灵感产生以后,一定要把这一瞬间捉住,然后作具体分析只有捉住并分析透灵感,才能增长你的智慧,这就叫定中生慧。
人的一生中没有灵感,没有顿悟,那么这一生中只能停在一种水平线上,要出高智慧是不可能的。
我们学医,就要常常问自己,多问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如【伤寒论】中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具体调节的是什麽?
胸胁内关谋,这个内关到底在胸胁谋什麽?
中药淮山药,它性味甘、平,归于肾经、脾经、肺经,这就如一男选三女,到底喜欢谁?他归属于人体何部位?具体作用是什麽?等等,也许这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会对自己有很好的启发呢。
闲下来,我专门给大家介绍神通八法中专门介绍灵感修行的——天书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