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10失业

合集下载

失业—失业的界定及失业率(劳动经济学课件)

失业—失业的界定及失业率(劳动经济学课件)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是指因季节性或技术性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即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 工作中转移,使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的失业现象。是劳动者想要工作与得到工作之间 的时间消耗造成的失业。
特点: 1.行业广且涉及人员多 2.失业期限较短
四、隐性失业
具有劳动能力并在职工作但工作量不足,不能通过工作获得社会认 可的正常收入,虽有工作岗位但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失业,或在自然经 济环境里被掩盖的失业。
1.表面上失业 2.无法准确识别
四、其他类型的失业
(一)季节性失业:是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生产对 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从而导致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
失业率及失业率的统计 失业持续期 年失业率
一、失业率
表示在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一)失业率公式
失业率
m= U = U L U +N
式中: u 表示失业率, L表示劳动力人口, U 表示失业人数, N 表示就业人口
注意:失业人数指属于上述失业范围并到有关部门登记的失业者人数
失业人数 把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而愿意工作并积极寻找工
二、失业的消极影响
(一)失业对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
1.经济总量的损失。 2.扩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加剧两极分化。 3.失业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治安、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一家有近40年历史的国有针织企业被一家私营公司购并,300名原针织厂的工人要么成 为下岗职工、要么被买断工龄并与企业脱离关系。所有的手续都符合法律程序,无论是下岗 的还是被买断的原针织厂工人都在相关的法律文书上签字画押了。但是,在遇到生活问题或 者预计到会出现生活危机的时候,这些工人还是会聚集起来集体上访或者制造社会事件。因 为在工人们看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了几十年,最后落到这个下场,他们不甘心,也没有 其它任何办法来解决问题。上访和与政府讨价还价是他们可以想到的最直接的途径,也是下 岗职工基本的行为取向。

劳动力市场与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劳动力市场与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劳动力市场与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劳动力市场与失业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劳动力市场是指由劳动力供给者和劳动力需求者组成的一个供求关系的市场,而失业问题则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有能力工作、主动求职但未能找到工作的人口。

在经济学中,劳动力市场与失业问题的分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劳动供给、劳动需求、工资水平等。

接下来,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展开对劳动力市场与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首先,劳动供给是指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总和。

对劳动力供给的研究主要关注劳动力参与率、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生产力等因素。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适龄劳动力中参与就业或主动寻找工作的比例。

人口结构则是指不同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人口比例。

而劳动力生产力则是衡量劳动力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指标。

这些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和劳动力生产力的提升可以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缓解失业问题。

其次,劳动需求是指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和质量。

劳动需求可以受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革、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增长可以带动劳动力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在各个产业中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需求的增长。

产业结构变革则会导致不同行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差异,一些传统产业的减少可能导致该领域的劳动力供过于求。

而技术进步则可以改变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对某些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而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因此,劳动需求变化对失业率产生重要影响。

另外,工资水平是劳动力市场和失业问题的重要决定因素。

根据经济学理论,工资水平会受到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会导致工资水平下降;相反,当劳动力供不足以满足劳动需求时,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会推动工资水平上升。

因此,工资水平的调整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调控失业问题的一种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合同法和税收等政策手段来影响工资水平,以维持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平衡。

劳动经济学学习要点(第五节)——就业与失业

劳动经济学学习要点(第五节)——就业与失业

劳动经济学学习要点(五)——第五节就业与失业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出稳就业、保就业以及控制失业率。

那么什么是就业?什么是失业?什么是失业率?下面就讲解就业与失业。

一、就业总量的决定理论(一)就业的含义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凡是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者,即为就业者。

就业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能够参加某种劳动。

劳动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必须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

未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的人,一般可以视为无劳动能力,不能以自己的行为行使劳动权利,承担劳动给付的义务。

第二,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

第三,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既可以是劳动报酬,也可以是经营收入。

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可以称为就业。

(二)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1、总供给概念。

所谓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

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看,它取决于用于生产的各类生产要素投入的总规模;从收入分配看,它是一定时期内要素投入而获得的收入总和。

所以,总供给等同于一定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

在生产要素的报酬收入中,一部分用于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部分用于储蓄。

因此,总供给也等于消费与储蓄的总和。

用公示表达: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地+管理)=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消费十储蓄2、总需求概念。

所谓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总需求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品的需求。

消费品的需求是指居民户对各类消费品的支出、住房租金以及其他服务支出的总和。

投资品的需求是指企业用于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用于原材料、半成品和存货增量的支出等。

失业问题:经济学视角的解决方法

失业问题:经济学视角的解决方法

失业问题:经济学视角的解决方法失业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造成困扰,也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在经济学领域,有许多视角可以用来解决失业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一些解决失业问题的方法。

一、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一种通过改革劳动力市场来解决失业问题的方法。

这种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效率。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供给侧改革。

1. 教育和培训: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使劳动者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和知识。

这样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减少结构性失业。

2. 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降低劳动力市场的壁垒,减少劳动力的流动成本,使得劳动者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这可以通过减少劳动法规的限制、简化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等方式来实现。

3. 创业和创新:鼓励创业和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给那些有创业意愿的人。

这样可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减少失业率。

二、需求侧政策需求侧政策是一种通过刺激经济增长来解决失业问题的方法。

这种政策的核心是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活动,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需求侧政策。

1. 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增加总需求。

这样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或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

这样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率。

3. 减少不确定性:减少经济不确定性,提高企业和个人的信心,增加投资和消费。

这可以通过改善政策环境、加强金融监管等方式来实现。

三、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是一种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来解决失业问题的方法。

这种改革的核心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构性改革措施。

1. 产业升级:鼓励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转型升级。

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结构性失业。

2. 区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减少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这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等方式来实现。

经济学中的失业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经济学中的失业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经济学中的失业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在现代社会中,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国经济政策和雇佣责任法规不断完善,但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

在经济学中,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许多学者都在探究其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中的失业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通过对各种理论的分析和比较,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一、失业概述失业是指在寻求工作而未能获得工作机会的人数。

它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涉及到许多方面,如经济、社会、政治等。

失业不仅会对个人造成经济上的困境,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如提高社会安全风险,降低生产力和国民经济水平。

在经济学中,失业又被分为多种类型,如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等。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技能不匹配等原因,导致人们在找工作时出现阻力。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导致一些职位产生结构性就业缺口。

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某些行业的需求与季节性变化有关,导致在某些季节或时期工作岗位需求不足。

无论失业的类型如何,它们都会对经济社会造成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失业现象的原因对于制定合理的失业政策和解决失业问题至关重要。

二、经济学中的失业现象经济学中,失业现象主要与经济周期波动、劳动力市场机制、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有关。

下面我们将依次分析这些因素。

1.经济周期波动经济周期波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济发展的起伏。

这种起伏的特点是时间较长,具有周期性。

在经济繁荣时期,就业机会增加,失业率下降;而在经济萎缩时期,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则会上升。

这是一种与整个经济体有关的失业,与个人的特定能力无关。

2.劳动力市场机制劳动力市场机制是指在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之间形成的一种市场关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招聘员工需要遵循市场机制的规律,如工资水平与工作难度、生产效率相关等。

在市场中,实行竞争性招聘,雇主会根据需求量决定雇佣劳动力的数量,雇员会根据报酬和各种福利决定选择就业的公司。

简述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简述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简述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失业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人数。

宏观经济学解释失业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总体失业率,另一个是结构性失业。

总体失业率是指整个经济体中所有劳动力的总体失业率。

这种类型的失业通常与经济周期有关,当经济萧条时,企业减少生产和投资,导致大量的裁员和解雇。

此时,由于企业需要削减成本和提高效率,因此会选择保留那些最有技能和经验的员工,并将其他员工解雇。

这就导致了总体失业率的上升。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不平衡而导致的长期失业。

这种类型的失业通常与技能和教育水平不匹配、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某些行业或地区,可能存在大量空缺职位但没有足够合格的人员填补这些职位。

同样,在某些行业或地区,可能存在大量人员但没有足够多的职位来满足就业需求。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就业增长和降低失业率。

其中一些措施包括提高教育水平、鼓励创新和创业、制定适当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等。

政府还可以通过减税和增加公共支出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从而促进就业增长。

劳动经济学学习要点(第六节)——失业的度量与失业影响

劳动经济学学习要点(第六节)——失业的度量与失业影响

劳动经济学学习要点(六)——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2020年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综合研判形势,我们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

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这里提到的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是什么意思?那么我们首先学习什么是失业率。

一、失业的度量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一般为: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

(一)失业率的概念1、失业率。

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力人数(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失业率可按性别、年龄、所受教育程度等分别计算。

按某一标志计算时,分母应与分子的范围相一致,所计算出的失业率可以反映某一特定群体的失业程度。

若分母仍为社会劳动力总数,将各组失业率求和,则可得到总失业率。

2、城镇调查失业率。

调查失业率是指通过劳动力调查或相关抽样调查推算得到的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其中,就业人口是指16周岁及以上,在调查参考期内(通常指调查时点前一周),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了至少1小时的人,也包括休假、临时停工等在职但未工作的人口。

失业人口是指16周岁及以上,没有工作但近3个月在积极寻找工作,如果有合适的工作能够在2周内开始工作的人。

劳动力的年龄下限为16周岁,没有上限。

与劳动力相对应,16周岁及以上人口中既不属于就业人口也不属于失业人口的人被称为非劳动力,如没有工作意愿的家庭妇女、在校学生和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口等。

我国的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定义与国际劳工组织标准相一致,调查失业率具有国际可比性。

3、城镇失业登记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在报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

分子是登记的失业人数,分母是从业的人数与登记失业人数之和。

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不包括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

《劳动经济学》试题—就业与失业

《劳动经济学》试题—就业与失业

第八章就业与失业一、名词解释1、劳动就业: 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 并获得赖以生存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2、充分就业: 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3、自然失业率: 指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 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4、摩擦性失业:劳动者从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到获得就业岗位之间所产生的时间滞差, 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

5、菲利浦斯曲线: 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二、单项选择1 符合下列情况的人( ) 不属于就业者A 临时工B 雇主和自营人员C 从事经济活动的就读学生D 已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 但又再次从业( 有酬或自营等各种方式) 的人员2 下列人员不包括在失业人员中的是( )A16 岁以上各类学生毕业或肄业的学生中, 初次寻找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者B 辞去原单位工作后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C 企业宣告破产后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D 家务劳动者3 就业结构不存在以下特点( )A 功能性B 单一性C 历史性D 复杂性4 下列观点属于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的是( )A 只要想办法消除了非自愿失业, 就意味着充分就业B 促使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最好方法是刺激供给( 生产) 方面, 而不是需求C 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彼此是逆相关或负相关的D 若依靠单一的货币政策规则使资本主义经济保持稳定, 就业问题将在这个正常的经济环境中逐步得到解决5 下列公式错误的是( B )6( ) 是失业中数量最大、最常见、最难以驾驭的一种类型。

A 摩擦性失业B 结构性失业C 周期性失业D 隐性失业7 、摩擦性失业的特点是( )A 行业广且涉及人员多, 失业期限较短B 具有明显的群体性, 失业周期较长C 表面上就业D 无法准确识别8 由于供需对方信息不对称, 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均衡性, 劳动力竞争市场的要求而形成的是()A 摩擦性失业B 结构性失业C 周期性失业D 隐性失业9 下列不属于就业结构的国际趋势的是( )A 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急剧减少B 第二产业劳动力变化情况复杂C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增加D 就业结构现状仍然比较落后10 下列符合配第- 克拉克定理的是( )A 第一、三产业增加, 第二产业减少B 第一二产业将增加, 第三产业增加C 第一产业将减少, 第二三产业增加D 第一三产业将减少, 第二产业增加三、改错1 、就业与生产资料所有制无关, 与一定地劳动程度所决定的企业用工形式无关, 与国民经济部门无关。

第十章 失业 《劳动经济学》 PPT课件

第十章  失业  《劳动经济学》 PPT课件

(三)我国对失业的界定
1.我国对失业的认识: (1)待业与失业 (2)下岗与失业 (3)我国失业的新概念
2.中外对失业统计的差异 (1)失业统计的口径不同 (2)失业数据的来源不同 (3)对失业年龄规定的不同 (4)对失业统计的指标体系完善程度不同 (5)对劳动者从业时间来确定失业规定不同 (6)对失业人数及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确认的及时性不同
失业人数/总劳动力 资源(不含军人)
英 调查日中无工作,有工作能力者,失业保障所提供 职业介绍机构 申请失业救济者/总
国 救济的申请者(失业保险、补助免交保险金)。 业务统计
劳动力资源
日 本
劳动力在调查周内无工作,并进行求职活动,有工 作能力的15岁以上者,包括等待衩召回和求职活动 未结果者。
劳动力调查
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劳动力 市场还处在发育过程中,具有断裂和残缺 的特征;我国的失业保障体系也正处于建 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具有起步晚、资金渠 道单一、覆盖面窄和救济标准低的特点。
(一)要将增加就业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 制订有关失业、再就业的法规
♣ 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 ♣ 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六)实施有利于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社会经济政策
发达国家治理失业的措施,主要针对的是 显性失业,是以他们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和失业 保障体系为背景的。而我国,存在着严重隐性 失业问题,伴随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 构性失业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压力大,并且由 于社会制度不同。因此,在借鉴的过程中,要 注意避免不加分析、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的错 误倾向。
2.失业持续期 3.离职率(解雇率) 4.就业增长率 5.失业率分布
(二)对隐性失业的测度
1.直接方法

失业的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失业的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失业的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失业是指在经济中,有一部分的劳动力没有找到工作,或者有工作但没有得到充分的雇用机会而处于无工作状态。

在宏观经济学中,失业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情况。

失业率是一个衡量失业水平的指标,它通常被定义为劳动力中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失业率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失业率过高会导致经济增长减缓,社会稳定性下降,政府财政压力增加等问题。

在宏观经济学中,失业可以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原因导致的失业,这种失业通常需要长期政策的支持和改革才能得以解决。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就业机会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失业,这种失业通常是暂时性的,通过政策调整和市场调节可以缓解。

周期性失业则是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失业,这种失业通常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支持才能得以解决。

经济学家通常认为,一个低失业率的经济更为健康和繁荣。

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降低失业率,例如加大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力度、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实施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稳定性和政府财政收入等问题。

劳动经济学之就业与失业

劳动经济学之就业与失业
的通货膨胀政策,以刺激经济,增加有效需求,以实 现充分就业。
三、菲利浦斯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说明
货币工资变动率 (%)
B
A
O
失业率(%)
菲利浦斯曲线
结 论:失业率和工资变动率存在相反相关性
四、弗里德曼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
对菲利浦斯曲线提出的新观点:引入预期的因素 短期内,政府增加货币供应 → 物价上涨 → 雇主将之 误认为是产品需求的增加 → 生产规模的增大 → 刺激 投资 →就业增加 →失业率下降 长期内,错误的预期会得到矫正,生产规模和雇用规 模下降 → 劳动供给量会减少 → 回到初时的水平,但 通货膨胀更高
劳动经济学之就业与失业
第一节 就业与失业的界定
一、就业的量度
(一) 就业的含义和统计
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 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 ,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 动
就业与失业的界定
符合条件的就业者人群:
正在工作的人 有职业,当临时停工的人 雇员和自营人员 已办退休,二次就业的人员
特点:1.行业广且涉及人员多. 2.失业期限较短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 2.信息是否完善 3.现行经济制度的影响
二、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
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 现象.表现在技能结构失衡﹑文化结构失衡﹑区域结构 失衡﹑年龄结构失衡等许多方面。
过6%就是充分就业 供求方面对充分就业的界定-供求均衡就达到了充分
就业状态
二 、失业的量度
(一)失业的概念
表面含义: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 实 质: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与理论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与理论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与理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行为的一门学科,旨在分析劳动力供求关系、工资决定、就业与失业等经济现象。

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中,有几个基本模型与理论被广泛应用和讨论,本文将对这些模型与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一、劳动供给模型劳动供给模型是劳动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模型之一。

它主要研究个体如何在不同工资水平下做出劳动供应决策。

根据劳动供给模型,个体劳动供给的决策受到工资水平、个人偏好、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劳动供给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选择工作时间较长,而有些人选择工作时间较短。

当工资水平上升时,传统理论认为劳动供给应该增加。

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因为工资水平上升同时也会导致人们对休闲的需求增加,从而减少劳动供给。

因此,劳动供给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工资与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二、劳动需求模型劳动需求模型是劳动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模型。

它主要研究企业和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

根据劳动需求模型,企业的劳动需求取决于产出价格、劳动力成本、生产技术和企业规模等因素。

劳动需求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些企业选择扩大规模,而另一些企业选择缩减规模。

当劳动力成本上升时,企业的劳动需求往往会减少,因为雇佣更多员工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

此外,不同行业和企业之间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劳动需求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差异的原因。

三、工资决定模型工资决定模型是劳动经济学中探讨工资水平形成的模型。

根据工资决定模型,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劳动组织、劳动法律等多个因素。

工资决定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存在差异。

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劳动力供求关系是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当劳动力需求上升时,工资水平往往也会随之上升。

然而,现实情况中,工资决定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行业发展水平、劳动组织的力量等。

四、就业与失业模型就业与失业模型是劳动经济学中考察就业与失业现象的模型。

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劳动力市场上存在闲置的劳动力资源,即就业机会不足导致一部分人口无法找到工作。

下面是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的一些主要观点:
经济周期:失业率通常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

在经济衰退或低迷期间,企业可能减少招聘或裁员,导致失业率上升。

而在经济增长期,企业增加招聘需求,失业率相应下降。

总需求不足:失业也可以是总需求不足的结果。

当整体经济活动减弱,消费和投资减少,企业减少生产和雇佣,导致失业率上升。

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

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或技术进步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例如,某些行业或职业的需求减少,导致该领域的劳动力面临失业风险。

解决结构性失业可能需要提升劳动力的技能和转岗培训。

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是指某些行业或职业在特定季节或时间段需求减少导致的失业。

例如,旅游业、农业等行业在淡季可能会出现较高的失业率。

宏观经济学致力于研究和解决失业问题,通过调控经济政策、提供职业培训和创造就业机会等方式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失业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和经济学家通常关注并努力解决失业问题。

经济学失业

经济学失业
6/11/2021
经济学原理
4
劳动力数据
与失业者相对应,那些有工作的人就称为就业者。
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称为劳动力。
劳动力=就业者+失业者
与劳动力相对应的是非劳动力,即成年人中既不是就业
者也不是失业者的人,比如全日制的学生、军人、退休
人员、家务劳动者、监狱服刑人员、被医院收留的人员
如精神病患等等。
非劳动力和劳动力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国家的成年总人
算失业的。
二是有工作的意愿,有些有工作能力的人不愿意工作,
这些人也不能算作失业的。
三是正在找工作,比如在有关部门进行失业登记,如果
有人长期失业,一直找不到工作,已经失去信心,不再
继续找工作了,这样的人是不算做失业的。
6/11/2021
经济学原理
3
失业的概念
失业者还包括这样一些特殊情况:被暂时解雇,等待重
第三,有些报告自己是非劳动者的人可能是愿意工作
的。这些人可能已经努力地寻找工作了,但是在求职失
败后放弃了努力,这些人被称为丧失信心的工人,尽管
他们没有工作,但没有被统计在失业人员中。 6/11/2021
经济学原理
12
思考1:计算劳动力数据
用以下数据计算劳动力,失业率, 成年人口和劳
动力参工率 :
某国成年人口的分类
比例。
6/11/2021
经济学原理
6
失业的统计
美国是由劳工统计局对失业问题进行统计,定期公布失
业率、劳动参与率等指标。
我国长期以来并没有进行失业问题的统计,我国公布的
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相近的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
即具有当地城镇户口的劳动者中没有工作并且在当地就

劳动经济学就业与失业

劳动经济学就业与失业

劳动经济学就业与失业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劳动市场中的就业与失业现象,并寻求提高就业率和减少失业率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劳动经济学中的就业与失业问题。

一、就业的定义与类型就业是指人们为获得经济收入而从事工作的行为。

就业可以分为正式就业和非正式就业两种类型。

正式就业通常指在合法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其他正规组织中从事的工作,有相应的雇佣合同、社保和福利待遇。

非正式就业则指那些在非正规市场上自由职业或临时性工作的就业形式,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障。

二、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正常的经济发展需要足够的就业机会来吸纳劳动力。

经济增长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同时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带动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而就业的增加又可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三、失业的定义与类型失业是指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中,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没有工作就业的状态。

根据原因和程度的不同,失业可以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产业结构和产业变革导致的就业岗位减少或者岗位需求不匹配;摩擦性失业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求职者和聘用者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则是由于经济周期波动造成的失业现象。

四、失业对个体和经济的影响失业对个体和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对个体而言,失业可能导致经济收入的中断,影响生活质量,增加心理压力,降低幸福感。

同时,长期失业还可能导致技能的落后和就业能力的下降,增加再就业的难度。

对经济而言,高失业率则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增加社会福利和救济支出。

此外,失业率的上升还会降低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

五、提高就业率和降低失业率的政策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就业率和降低失业率。

首先,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增加投资,发展新兴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改善教育体系,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经济知识:事业单位经济学常识——失业是什么

经济知识:事业单位经济学常识——失业是什么

经济知识:事业单位经济学常识——失业是什么1.失业的常见概念(1)失业:即主体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仍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

失业主体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有劳动能力;愿意就业;没有工作。

(2)失业率:即失业人口与劳动力人口(在法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之比,是测度失业最常见的指标。

(3)自然失业: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这种情况下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稳定状态是指既不会造成通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4)自然失业率:又称为正常失业率,即自然失业人口与总劳动力人口的比率。

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5)充分就业: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社会就业状况。

在这种状态下,国家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所有经济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充分就业是自然失业率维持在5%左右。

2.失业的类型按失业的原因划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在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对劳动力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

(3)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变化而产生的失业。

(4)周期性失业是指在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3.失业的影响(1)失业对个人与家庭的影响自愿失业给个人带来闲暇的享受;非自愿失业增加个人心理压力,减少家庭收入来源,个人与家庭的生活稳定性、安全感、幸福感下降。

(2)失业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失业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失业率过高会影响社会安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

失业时劳动者和其他生产要素分离,过多劳动力追逐过少工作岗位,不仅劳动者生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还浪费社会其他资源。

例题:失业类型包括哪些( )。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E.选择性失业【答案】ABC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影响二战以来自然失业率上升现象的因素:
• 1.劳动力结构的变化。2.工资刚性程度增强。
• 3.失业保险的影响。4.结构性失业增加
九、劳动力市场分割失业论
(一)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 该理论把劳动力市场分作两类:一类是具有高工 资、良好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安定等特定环境的初 级劳动力市场;另一类是工资低廉、工作环境恶 劣和高度不稳定的次级劳动力市场。
rate)确认的及时性不同
二、失业的类型
(一)按失业的表现形式划分(公开、非公开) (二)按失业的成因划分
( 摩擦性、结构性、周期性、技术性、季节性)
(三)按失业的程度划分 在国际上,对失业程度的研究结果主要有两种: 1.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失业程度 2.衡量社会经济安全的失业程度
(四)按失业者的意愿划分(自愿、非自愿)
八、“失业回滞”论
• 失业不仅取决于当前产生它的因素,而且还取决 于失业率过去的发展程度,由于失业率演变的惯 性和不可逆转性,较高的实际失业率必然导致一 个较高的自然失业率。原因有三个(1)人力资本 折旧(2)内部人控制(3)投资活动看。
• 自然失业率一直在上升:60年代,4%;70年代, 5.8%;后近于6.5%-7%
业者带来严重的心灵创伤和极大苦难,也 给在业工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三)失业的社会承受力
• 第一,取决于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程度。
• 第二,取决于家庭负担系数的大小。 • 第三,取决于生活费的上涨率。
第二节 失业的成因理论
一、人口失业论
(一)人口增长过快失业论
人口增长过快失业论者认为,人口是劳 动力供给的来源,人口增长在无节制的情 况下会超过物资资料的增长,这样随着人 口的增长势必出现过剩人口,带来诸如失 业、贫困等问题。
既然一个国家的失业水平决定于其一定的 经济活动水平,那就意味着就业水平本身 是很难改变的,任何旨在完全提高就业水 平的措施必将由于对市场机制的干扰而招 致惩罚,轻则影响效率,重则造成宏观经 济的进一步失衡。
政府对失业问题只能采取事后的工作——失 业保险和失业救济。
二、发达国家治理失业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初级市场:古典失业(自愿失业与摩擦性失业) 次级市场:凯恩斯失业(有效需求不足导致)
(二)内部人—外部人理论
内部人是指目前已在职的雇员或暂时 被解雇雇员同属于某一利益集团(如工会) 的人;外部人是指不受企业或行业工会保 护的失业工人或在职的临时工。
内部—外部人理论解释劳动者在劳动 市场上不能开展平等竞争
(三)经济周期变化形成的失业(自学)
1.天体运动周期论 ; 2.货币信用松紧交替论 ; 3.投资过度论; 4.消费不足论; 5.熊彼特的技术创新失业论 ; 6.庇古、凯恩斯等人的“心理预期失业论”; 7.希克斯、汉森和萨缪尔森的“乘数和加速 失业论”。
三、有效需求不足失业论(了解)
(一)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论 (二)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 (三)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失业论
十、劳动者歧视失业论
美国经济学家G·贝克尔(G·Becker)于1957年出 版了《歧视经济学》 职业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个人歧视 雇主歧视、雇员歧视和顾客歧视 ※ 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垄断 (1)劳动力市场拥挤(2)二元劳动力市场 (3)雇主之间相互勾结形成对劳动力需求的垄断 (4)工会组织对进入劳动年龄的新求职者和非工 会会员的排斥
(五)积极建立多种形式的职业中介机构 ♣ 增加中介机构的数量 ♣ 增加服务人员数量 ♣ 实现服务手段现代化 ♣ 服务形式多样化
(六)实施有利于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社会经济政策 财政金融税收政策;投资政策; 教育政策;外贸和对外劳务输出
发达国家治理失业的措施,主要针对的是显性 失业,是以他们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和失业保障 体系为背景的。而我国,存在着严重隐性失业 问题,伴随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构性 失业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压力大,并且由于社 会制度不同。因此,在借鉴的过程中,要注意 避免不加分析、生搬硬套的错误倾向。
案例二:
1989-2000年,美国共有81000个银行出纳丢 掉了饭碗;估计到2008年,现有的就业人员中还将 有28000人失去工作。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三个: 首先,银行用自动柜员机来代替传统的银行出纳; 其次,新的技术使雇客能够用电话或个人电脑办理 存支业务;最后,工资支票和退休金支票等直接存 支的增长也进一步减少了对银行出纳的需求。资料 来源:摘引自坎贝尔.R.麦克南等著,《当代劳动经 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第135页。
劳动力人口 (就业和失业)
劳动年龄人口 (≥16岁)
新进入 重新进入
退出 退休
就业人口
解雇 辞职
重新 被召
失业人口 (寻求就业或等待被召回)
非劳动力人口
劳动力流动中的失业
(二)国外对失业的界定
• 1.根据对失业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不同,失 业的概念有三种释义:
• ①一切生产要素的闲置不用 • ②广义劳动者的失业,包括自愿与非自愿,
就业措施、税收优惠 • (3)积极拓宽就业领域。 • (4)鼓励劳务输出
3.修复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性障碍
• 实质是让市场机制能够灵活地调节劳动力 市场。
• (1)从供求灵敏变动角度 • (2)从工资灵敏变动角度 • (3)改善劳动力市场的组织,提供全方位
的就业服务
(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建立的理论基础
(五)按失业者的失业次数划分(初次失业、二次失 业和多次失业)
思考
• 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 • 摩擦性失业往往会涉及到哪些行业? • 举例说明什么是结构性失业,其特点有哪
些。结构性失业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 与技术性失业有重叠的失业类型是什么。 • 季节性失业会涉及到哪些行业? • 哪些失业类型不容易解决?
1.根据“奥肯定律”,失业是一种资源低效 率配置,造成经济总量的损失 ;
2.失业扩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加剧两极分化 ; 3.对失业者生理和心理的损害 ; 4.影响社会治安,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 5.人力资本的损失。
• 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布伦纳的调查, 美国失业率每上升1%,监狱里的囚犯便增 加4%;被谋杀的人增加5.7%;自杀的人增 加4.1%;到精神病院看病的男子增加4.3%、 妇女增加1%;死于心脏病、肝硬化和其它 疾病的人增加1.9%。事实表明,失业给失
七、职业搜寻失业论——菲尔普斯
认为在劳工市场存在着职工技能和偏好差异,在 非完全信息的条件下,对劳动者来讲不断持续寻 找合意的工作是一种必要的投资,而大量职业搜 寻者的存在必然提升失业水平。 在市场上,搜索时间越长,花费成本越多,越可 能找到满意工作,搜寻数量和时间长短取决于: (1)就业结构和工资结构差异 (2)新增劳动力数量 (3)经济形势 (4)失业保障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失业治理政策 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失业问题表现 1.人群特征:年轻人、妇女、非技能劳动者 2.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结构性失业 3.企业兼并重组造成的失业 4.完善的社保制度——自愿失业 5.企业扁平化和企业再造运动不断加大白领职工 的失业问题
一、发达国家的失业治理政策和措施
(一)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1.改善劳动力供给
第十章 失业
第一节 失业的基本分析
一、失业的界定 (一)劳动力人口与失业人口
劳动力:指在劳动年龄16岁以上或者在工作, 或者在积极地寻找工作,或者因为暂时失业而等待被 召回的所有的人
失业:是指有劳动的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力 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
失业主体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①有劳动能力 ②愿意就业 ③没有工作
显性与隐性 • ③狭义的劳动者失业,专指非自愿失业,
研究的重点所在。
2. ILO定义
• 失业指一定年龄以上,在规定的调查时间内没有 职业或工作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有劳动能力, 正在寻找有报酬工作的人。
• 政府和理论工作者除了关注公开失业外,还十分 关注不充分就业和隐性失业,
• 表10-1为部分国家失业的定义
四、工资失业论 五、技术失业论
六、货币失业论
1.F·霍特里提出的货币信用松紧交替论
经济周期性波动完全由于银行体系交替扩 大或紧缩信用造成的。利率降低——扩大 信用——增加贷款——订货增加——生产 扩张,收入增加——需求增加——繁荣— —就业扩大。
2.英国华特提出的战争与和平货币数量失衡 论
3.哈耶克提出的货币发行政府垄断论
➢ (1)改善劳动力供给的数量 • 调节社会就业时间,增加就业机会 • 延长劳动者受教育年限 • 实行妇女阶段性就业和自愿就业制度 ➢ (2)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使其符合劳动力市场
需求的结构和质量要求。主要措施是开展广泛的 职业培训。
2.扩大劳动力需求
• (1)促进经济增长,积极创造就业机会。 • (2)采取针对某些特殊群体的就业促进措施。 • 政府预算设置专项资金、政府补贴、比例
长或停滞会引起失业。 • 奥肯法则 : GDP增长2%(比如从3%-
5%),失业率下降1%,GDP下降2%(比 如从3%-1%),失业率上升1%。
(二) 经济结构变动形成的失业 这种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的劳 动市场结构和职能长期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原因有:
1.生产技术水平变化 2.消费结构(需求结构)变化 3.人口增长速度和政府政策的变化
(三)我国对失业的界定(了解)
• 1.我国对失业的认识 • (1)待业与失业 • (2)下岗与失业 • (3)我国失业的新概念 • 失业的统计• (1)失业统计的口径不同 • (2)失业数据的来源不同 • (3)对失业年龄规定的不同 • (4)对失业统计的指标体系完善程度不同 • (5)对劳动者从业时间来确定失业规定不同 • (6)对失业人数及失业率(Unemployment
(二)人口增长减缩失业论
人口增长减缩论者认为,人口作为商 品的消费者,人口增长减缩或人口减少会 产生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 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