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 全册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篇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篇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第2课花手帕的教学活动一。
教学目标:1、了解制作花手帕的基本方法与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2、培养同学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3、同学自主完成一张花手帕。
教学重点:让同学学会手帕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同学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的培养。
教学准备1、同学:水彩颜料和生宣纸。
2、教具和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请大家观察老师手中的手帕与我们平时的手帕有什么不同?然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生:述自身的想法与感受。
师:既然同学们都觉得老师手重的手帕非常的漂亮,那你们想制作一张这样的手帕吗?(想)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制作一张这样的手帕吧!老师板书:花手帕二、欣赏感受1、在同学们制作话手帕以前,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以下其他同学制作的手帕吧!并边看边想怎样才制作成这样的话手帕?2、同学们欣赏。
3、抽同学说一说制作话手帕的步骤。
教师小结:制作花手帕需要两个步骤,一是折纸,二是染色。
三、方法指导1、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折纸,看一下这里边有那些学问。
我想知道同学们能用几种方法把这张纸折起来。
每个同学试一试,然后老师抽同学起来折给大家看看,希望同学们想到的方法不一样。
2、同学展示自身的折法。
3、教师小结:从同学们刚才的折法中我们可以看出,折纸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等会儿同学们在制作花手帕时,请同学们根据当时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折法。
4、教师:现在我们来学习染法。
染法的种类很多,根据教材,我们今天着重介绍两种,一种是浸染,一种为点染。
(1)我先为同学们介绍浸染。
浸染就是把折好的纸放入调好的颜料中浸一下,其具体的操作方法请同学们看课件。
(课件展示)老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什么是浸染了吧?(明白了)那我们就来学习另一种染法,点染吧!(2)点染就是把水彩颜料直接滴在折好的纸上,其具体的操作方法请同学们看课件。
(课件展示)5、老师小结并提出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合集6篇)
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合集6篇)画代表了作者的人格,心境,每一笔一画都是他所投入的心血和青春。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私人房屋租赁合同简单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对立体物象的表达方法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特别是透视的表达方法。
(2)、通过学生练习进一步讨论,使学生对透视的表达方法(成角)能做到基本掌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成角透视中的视点确定。
(2)、准确的描绘透视图中物象的结构。
三、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具准备:16开图画纸一张,HB铅笔、橡皮等。
2、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丽动人的景色,富于生活气息的农家小院、层层叠叠的城市建筑、绿荫与鲜花簇拥的街道、峰峦起伏的风景等等,我们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表现生活中的动人的景色呢?下面就请有勇气的同学大胆的来抽取表现的题目,根据给出的元素把物象的空间关系表现好。
1.太阳、山、水、树2.街道、两排树3.氢气球、天空4.6个人物在拍合影(同学们想出了很多表现物象空间的方法,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物象空间?)(二)、欣赏分析,掌握新知:1.物象空间概念:指包含有具体事物形象的三维立体空间。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
)例如:我们上课的教室就被称作室内空间;游戏、运动的草坪和操场通常又被称作室外空间。
2.运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的物象空间显得清晰、简洁、美观,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篇二: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课型:欣赏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通过美术作品欣赏,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素描基础教学重点:学习素描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阴影、透视等。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物体的比例和结构。
2. 第二课:色彩认知教学重点: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三原色、色彩搭配等。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氛围。
3. 第三课:绘画材料与技法教学重点:熟悉常用的绘画材料和技法,如铅笔、水彩、油画等。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创作。
4. 第四课:图案设计教学重点: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重复、对比、对称等。
教学难点:如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图案。
5. 第五课:美术作品欣赏教学重点:欣赏和分析经典美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风格。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2. 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评价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
2. 教具:画笔、画纸、色彩、模型等。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六、第六课:版画制作教学重点:了解版画的基本制作流程,如雕刻、印刷等。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版画的构图和刻画细节。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版画制作技巧。
清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清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线条的基本运用(总时长:45分钟)
教学目标
- 了解线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掌握简单线条的绘制方法
- 培养学生对线条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
- 教案投影片
- 笔和纸
- 绘图纸
- 范例图片
教学过程
1. 引入(5分钟)
- 利用图片和实例向学生介绍线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与他们进行互动讨论。
- 强调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线条的绘制(25分钟)
- 通过投影图片和示范,教授简单线条的绘制方法。
-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使用纸和笔绘制不同类型的线条。
-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发挥,尝试绘制自己的线条作品。
3. 线条的观察(10分钟)
- 提供范例图片或实物给学生,让他们观察线条的形态和特征。
- 引导学生描述和分析线条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
感知能力。
4. 总结与展示(5分钟)
- 学生展示自己的线条作品,并分享自己的绘制体验和感受。
- 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线
条的艺术表现方式。
教学延伸
- 学生可继续练绘制不同类型的线条,如直线、曲线、粗细变
化等。
-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线条的运用和效果,加深对线条在艺术中的理解。
课堂评价
-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绘制技巧,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指导。
- 学生展示自己的线条作品,包括绘制的准确性和创意性。
- 综合评价学生对线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参考资料
- 清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材
- 图片资源及实物范例。
七年级下期全册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课:1、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2、作品描绘了些什么?3、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4、它来源于什么?书写部分课题——源于生活二、新课:(一)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思考讨论: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哪几个人物?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二)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看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2、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3、思考讨论《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从而,印证本课课题——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三)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2.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定义和分类2. 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的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 示范法:示范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讲解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示范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3.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章:素描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素描的定义和分类2. 素描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基本的素描技巧和表现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素描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基本的素描技巧和表现方法的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素描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 示范法:示范基本的素描技巧和表现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讲解素描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示范基本的素描技巧和表现方法。
3.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章:色彩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定义和分类2. 色彩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基本的色彩搭配和运用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色彩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基本的色彩搭配和运用方法的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色彩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七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美术的基本概念1. 美术的定义与分类2. 美术的基本元素(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3. 美术的表现手法(写实、抽象、夸张等)第二章:绘画基础1. 绘画工具与材料2. 绘画的基本技巧(线条、涂抹、渲染等)3. 绘画的基本构图原则(对称、平衡、对比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理论知识。
2. 示范法: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分析其特点和创作方法。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技巧等。
3. 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技能的测试。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册教案共32课时,每周2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顺序依次进行,每章约4课时。
六、教学内容第三章:雕塑与工艺1. 雕塑的分类与特点(泥塑、木雕、石雕等)2. 雕塑的基本技巧(塑造、雕刻等)3. 工艺品的制作与欣赏(陶瓷、剪纸、刺绣等)第四章:设计基础1. 设计的概念与分类(视觉设计、工业设计等)2. 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实用、创新等)3. 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调研、草图、制作等)七、教学方法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美术作品或话题进行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博物馆,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6.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评价4.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作品,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5.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成长记录:鼓励学生建立美术成长记录,记录学习过程和成果。
七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如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
2. 讲解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如线条的运用、形状的创造、色彩的搭配和构图的原则。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观察力和表现力。
第二章:素描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如线条、阴影、质感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不同类型的素描作品。
2. 讲解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如线条的运用、阴影的处理和质感的表现。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观察力和表现力。
第三章:色彩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色轮、色彩的三要素等)2. 色彩的运用方法(如色彩的搭配、色彩的运用技巧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色轮和实例讲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
2. 讲解色彩的运用方法,如色彩的搭配原则和色彩的运用技巧。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第四章:绘画创作与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绘画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绘画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表现手法等)2. 绘画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如何欣赏一幅绘画作品)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绘画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构图的原则、色彩的搭配和表现手法。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第一章: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1.1 美术的定义与分类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定义,理解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式。
介绍美术的分类,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
1.2 美术的作用与价值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如装饰、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等。
探讨美术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等。
第二章: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2.1 绘画工具与材料的选择介绍绘画工具与材料的种类,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绘画工具与材料。
2.2 绘画的基本技巧教授绘画的基本技巧,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第三章:欣赏与分析美术作品3.1 美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关注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2 美术作品的分析教授学生如何分析美术作品的主题、创作背景、表现手法等。
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深入理解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第四章:培养创新与创造力4.1 创新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学习运用创新思维方式。
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2 创新与创造力在美术中的应用教授学生如何将创新与创造力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创作出具有创新元素的美术作品。
第五章:美术作品展示与评价5.1 美术作品的展示教授学生如何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包括作品的摆放、展示环境的布置等。
引导学生学会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提升自信心。
5.2 美术作品的评价教授学生如何评价美术作品,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
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的美术作品。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第六章: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6.1 雕塑材料的了解与应用介绍雕塑的定义,让学生了解雕塑是一种三维艺术形式。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雕塑材料的特点与使用方法,如泥、石、木等。
6.2 雕塑的基本技巧教授雕塑的基本技巧,包括塑造、刻画、打磨等。
七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赣美版
七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赣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赣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欣赏与应用1. 欣赏赣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作品,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2. 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 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创作具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第二单元:素描基础1. 学习素描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阴影、透视等。
2. 通过临摹和写生,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观察力。
3. 开展素描作品欣赏和评价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赣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美术作品、绘画工具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实践等。
2. 学生作品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作品,关注作品的艺术性、创意和实践能力。
3.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情况。
六、教学计划与安排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课时安排。
2. 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
3.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活动设计1. 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欣赏评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优秀5篇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优秀5篇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卡通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能根据卡通画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大胆尝试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人文情感目标:通地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卡通艺术的表现魅力,并尝试用卡通画手法表现故事或某个故事情节,以此来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综合表现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1、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2、能根据卡通画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并尝试进行表演。
3、尝试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有一定的幽默感和趣味性。
一节有趣的卡通一课时教学重点:卡通画的特点和特有的表现语言。
教学难点:卡通画表现各种事物形态的特殊手法―――夸张。
教学准备:《米老鼠和唐老鸭》VCD、常见的卡通人物或主角图片若干、人物表情图片若干、各种特殊场面画若干(夜晚、紧张、热闹、冷清等)(以上资料以课件的形式表现)、弹弓、木棍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学生回答问题:你们最喜欢的卡通画、卡通片或者卡通人物是什么?2、教师: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卡通片《米老鼠和唐老鸭》是我们很多人喜爱的卡通片,下面我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片断。
(播放《米老鼠和唐老鸭》VCD)3、学生回答问题:《米老鼠和唐老鸭》有哪些特点最吸引我们?教师点评:我们喜欢它是因为米老鼠和唐老鸭造型夸张、可爱、幽默,故事情节充满了智慧。
4、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卡通画的造型方法,请同学们欣赏第六页的范画。
三、新课教学1、板书课题:有趣的卡通2、引导学生欣赏第六页的范画(课件演示作品简介)3、结合作品欣赏讲解卡通的主要特点: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表现语言简洁、生动幽默。
七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2. 使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3. 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2. 示范法: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讲解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3. 示范: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创作,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第二章:线条与形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及表现力。
2. 使学生掌握运用线条和形状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线条和形状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及表现力2. 运用线条和形状创作的方法和技巧3. 线条和形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及表现力,运用线条和形状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线条和形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及表现力,运用线条和形状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2. 示范法: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线条和形状的应用。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培养对线条和形状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及表现力。
2. 讲解:讲解运用线条和形状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美术基本概念和术语。
2. 素描、水彩画、油画、版画等基本技法。
3. 绘画对象的选择和表现。
4. 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美术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
2. 各种绘画技法的运用。
3. 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基本概念、术语和技法。
2. 示范法: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分析其特点和技巧。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绘画技法。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美术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学习。
2. 第二周:素描技法的讲解和练习。
3. 第三周:水彩画技法的讲解和练习。
4. 第四周:油画技法的讲解和练习。
5. 第五周:版画技法的讲解和练习。
6. 后续周次: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进行创新性绘画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 进行课堂练习和作业的点评,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和提高。
3. 组织美术作品比赛或展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4. 定期进行学生美术水平的测试,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七年级学生的美术教材,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案例。
2. 范画作品:收集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用于讲解和示范。
3. 绘画工具和材料:准备足够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4. 教学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美术作品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美术基本概念和术语,讲解美术作品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2. 第二周:学习素描技法,进行简单的素描练习。
3. 第三周:学习水彩画技法,进行水彩画作品的创作。
浙美版七年级下美术全册教案
课时:根据具体课程安排教学目标:1.了解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整体内容和学习要点。
2.掌握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根据教材的章节顺序设置教学内容。
2.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根据教材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3.实践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练习,让学生亲身参与美术创作。
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课程导入a.介绍整个七年级下册美术全册的内容和学习要点。
b.分析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第二课时:第一章《树干》a.学习并理解树干的形态特征和绘画技巧。
b.进行简单的树干绘画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第三课时:第二章《天空》a.学习天空的色彩、线条和质感表现方法。
b.利用方式多样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创作属于自己的天空作品。
4.第四课时:第三章《阳光》a.探究阳光的光影效果和色彩变化。
b.使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表现出阳光的明亮和温暖。
5.第五课时:第四章《人物》a.学习人物的基本形态和轮廓绘制方法。
b.进行简单的人物画创作,以及对人物表情和动作的观察和描绘。
6.第六课时:第五章《静物》a.探究静物的构图和阴影表现。
b.使用不同材料和纹理,创作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的静物作品。
7.第七课时:综合练习和评价a.进行对前几章学习内容的综合复习和练习。
b.利用小组合作和个人完成综合创作作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作品创作过程,评价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情况。
2.终结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对所学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浙美版七年级下美术全册教材。
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笔、调色板、颜料、纸张等。
3.学生已完成的作品和参考作品。
七年级初一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初一美术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学设计一、单元目标(1)从古今中外优秀绘画作品中,感受各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和自然现象。
(2)通过学习研究,探讨,学生能对绘画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和美感特征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评价。
(3)通过对本单元绘画作品的欣赏,加深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认识,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与态度。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围绕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这个主题展开,改变了以往绘画欣赏以学科,画种,时代或地域划分内容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课程综合性的特点,提出了从多角度认识欣赏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建议教师可根据本单元美术欣赏教学主题,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在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教学的同时,贯穿审美教育的主线,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美感特征的同时,简要穿插介绍作品常识。
学习活动可多样化,体现师生互动交往,教学活动应尽可能直观生动,采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
因此,教师课前应对教材作认真学习理解,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设计和准备,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本单元教学,可用二课时完成。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对作品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2、对作品艺术表现的理解和欣赏.难点:多角度理解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五、课前准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图片或课件制作学生:课前有关作品资料的收集和学习.六、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课题引入通过作品数幅(投影、幻灯或图片)展示充满生命活力的绘画作品学生思考讨论:作品中主要描绘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略。
教师点评并引入本单元学习课题。
(1) 绘画作品形象丰富,相当一部分为充满生命力的形象。
(2) 生命产生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与自然和谐交融。
(二)、活动一:欣赏与评述:对作品的基本认识1、观赏作品数幅(课本第1页,可作适当增补)。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第一章:素描基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线条、形状、阴影和质感的基本认识。
引导学生运用素描技巧表现物体。
1.2 教学内容素描的概念和分类。
素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线条、形状、阴影和质感的表现方法。
1.3 教学步骤引入:展示优秀素描作品,引发学生对素描的兴趣。
讲解: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示范:演示如何使用素描工具和表现方法。
练习:学生进行素描练习,教师指导。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简单的物体进行素描练习。
1.5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素描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其对线条、形状、阴影和质感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色彩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颜色的认识和搭配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技巧创作作品。
2.2 教学内容色彩的概念和分类。
颜色的认识和搭配原则。
色彩技巧的应用方法。
2.3 教学步骤引入:展示优秀色彩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讲解: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示范:演示如何进行颜色搭配和运用色彩技巧。
练习:学生进行色彩创作,教师指导。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运用色彩技巧进行创作。
2.5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色彩创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对颜色搭配和色彩技巧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绘画基础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画面构图、线条、形状和色彩的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自己的想法。
3.2 教学内容绘画的概念和分类。
画面构图的原则和方法。
线条、形状和色彩的运用技巧。
3.3 教学步骤引入:展示优秀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讲解:讲解绘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示范:演示如何进行画面构图和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
练习: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指导。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3.5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对画面构图、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掌握程度。
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
(可制成读书卡片)二、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
导入《捣练图》。
三、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学习《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以网页设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一)版块设计:学生在掌握一定制作网页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
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确定。
版块一:仕女画(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二:宋徽宗赵佶(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三:唐女性形象(相关文字、图片)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五:思考与讨论(二)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实网页版块。
1、分组讨论以上前四个版块。
通过汇总已备学习资料,查阅书籍,上网等形式,将和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归并,经讨论一致同意后整理成文,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2、重点分析第五版块,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思考与讨论”版块的内容。
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解决,总结。
七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美术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教学内容:美术的定义、分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摄影等)、特点。
3. 教学方法:讲解法、展示法、讨论法。
4.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名画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美术的定义。
(2)讲解:详细介绍美术的分类和特点。
(3)实践:让学生尝试绘制一幅简单的画作,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4)总结:强调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二、第二章:绘画基础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2. 教学内容:绘画工具、材料的选择,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
3.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
4.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绘画工具、材料的选择。
(2)讲解:讲解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方法。
(3)演示:教师现场演示绘画技巧。
(4)实践: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点评学生作品,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
三、第三章:素描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 教学内容:素描工具、材料的选择,线条、阴影、质感的表现。
3.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
4.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素描工具、材料的选择。
(2)讲解:讲解线条、阴影、质感的表现方法。
(3)演示:教师现场演示素描技巧。
(4)实践: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点评学生作品,强调素描技巧的重要性。
四、第四章:色彩基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
2. 教学内容:色彩的定义、三原色、色彩搭配原则。
3. 教学方法:讲解法、展示法、实践法。
4.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色彩的定义。
(2)讲解:讲解三原色、色彩搭配原则。
(3)展示:展示优秀色彩搭配作品。
(4)实践:学生尝试进行色彩搭配,教师巡回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第一课时教学分析: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3. 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作品,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劲舞描绘的情感表现力。
教学重点: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教学教具:课件、挂图等其他材料。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目标达成及反思老师复备内容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通过观察分析,体验画家表现草原的情感,体验并能分析归纳出作品中的透视现象及规律。
了解基本的相关知识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之一。
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观察思考交流体验思考表现新授分析总结交流分析小结作品分析交流看法小结一、导入欣赏家乡自然风景;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典型作业评比;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的三维空间。
二、新授《风景画的透视》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给你什么感觉?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水平线:开阔斜线:深远思考题: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总结:透视的规律2.透视知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平行透视成角透视(自学第7页概念)(1)霍贝玛《村道》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对照透视图;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2)袁运秿《马棚》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学生观察,体验表现空间的效果与自己的理解。
思考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认真分析,感受画家的情感,能用语言表述出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思考自己掌握的透视知识,能总结出透视的基本规律。
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掌握基本的透视方法。
欣赏经典作品分析并掌握其平行透视含义及规律。
欣赏作品分析并掌握其成角透视含义及规律。
联系艺术作品,抓住科学与艺术中的运用,学会分析其透视现象。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理解。
学生实践作,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表现相结合,为以后的创作作品打好基础。
通过交流体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问题,学会用评价自己与他人。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究与学习、表现。
赏析与判断练习学生实践简评总结整理别在哪里?对照透视图;成角透视规律小结: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3.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欣赏古元作品及其他作品,并判断其透视现象。
分析农民画作品中的透视:了解农民画中透视。
4.小练习:第4页练习,思考这是为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5.学生实践从课件中或课本风景摄影作品中,用线条临摹,重点表现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三、讲评选出有情感表现、较准确的透视表现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
生生互评;师生点评。
四、总结与课后整理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观察生活,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布置下节课内容。
能分析其他作品中的透视,生活中农民画作品中的透视,有什么不同?思考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学会用一种或两种透视进行表现风景,学会灵活处理。
积极参与,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学习与借鉴;找到自己不足,完善并修改作业。
课后整理课题名称:2013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第二课时教学分析:本课内容以风景画的构图展开教学,通过分析苏天赐作品《太湖山村》、农民画《水乡春浓》,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构图均衡和有丰富变化的相关知识,解读构图的表现形式;重点以形式线及取景范围和画幅形状,帮助学生了解构图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构图意识。
知识与能力:1.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构图形式,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构图分析与学习,加强构图在作品中的自主应用。
3. 能通过摄影图片,表现出透视、构图合理的风景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构图知识,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知识思维,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作品构图,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理解风景画作品中体现的情感表现力。
教学重点:了解风景画中的构图因素;掌握风景画中的构图形式,能运用透视、构图知识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理解及掌握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教学教具:课件、挂图等其他材料。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目标达成及反思老师复备内容通过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引入新课做铺垫。
通过分析,掌握和体验风景画构图形式线及其情感体现。
复习提问导入新授思考分析五、导入复习上节课知识要点;透视规律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除透视外,风景画中的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构图)六、新授《风景画的构图》1.决定一幅画面形象的位置关系的关键使画面上的构图形式线,体现一幅画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也是画面的构图形式线。
如何理解构图形式学生回顾知识要点,思考提出的问题。
思考作品画面与形式线、情感表现的关系。
学会赏析作品的形式线,并能感知与表现。
通过分析,掌握和体验取景范围与画幅形状。
通过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或总结出来。
能联系艺术作品,抓住透视与构图的知识,学会交流看法。
通过学生实践,加深学生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表现相结合。
通过交流,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理解实践简评与小结思考交流分析小结作品赏析交流看法学生实践线?欣赏并分析四幅素描风景画;四幅构图形式线示意图。
请四名学生上台勾画,其他学生在下面勾画(简单的几何形、线)能体现画面形象特点的形式线。
师生点评,把握画形式线的方法。
2. 取景范围与画幅形状,也是决定画面主次关系及情感倾向的重要因素。
分析四幅风景素描;四幅不同取景范围图例;四幅不同画幅形状图例。
对应原作分析,感受不同取景范围、画面形状对应的情感倾向及画面主次表现。
师生总结:取景范围根据实际大小适中;绘制角度以寻找适合画面为主;方形构图:宜表现平静、柔和的感觉;横长构图:宜表现开阔、壮观的感觉;竖长构图:宜表现崇高、挺拔的感觉。
3.优秀作品欣赏风景素描小品;赏析其透视、构图等方面;师生交流看法。
4.学生实践从课件风景摄影作品中,运用所学知识,画一张小型素描风景,注意表现风景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认真分析,感受形式线,能寻找并表现出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思考并找到自己的方式方法。
了解取景、画幅与画的关系,掌握基本的构图方法。
能分析并总结出构图的基本规律。
欣赏优秀作品分析并掌握其透视及构图规律,并能主动交流看法。
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不足,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分析并表现。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究与学习。
简评总结 整理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七、讲评选出有情感表现、有较准确的透视表现、构图的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同时讲讲想表现什么样的特定情感,如何表现的。
生生互评; 师生点评。
八、总结与课后整理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继续观察生活,尝试赏析艺术作品,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积极参与,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学习与借鉴;找到自己不足,完善并修改作业。
课后整理第2课 黑 白 世 界学习领域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 12刻版画制作流程提高动手能力。
3教学重点用。
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 12设计图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理论知识1面的知识……2.3.4.的同时进 1. 版画的定义。
版画2. 版画的分类。
画、石版画、丝漏网版画、纸版画等。
3. 木刻版画的制作工序。
起稿→上板→着色→刻版→修版→拓印→装裱二教师示范讲解着重讲解木刻版画制作工序中上板、着色、刻版这3个流程。
1. 上板23. 刻版三学生实践操作1版画带给自己的乐趣。
2. 教师课堂巡视一起探讨木刻版画这一课题。
四师生相互点评 1. 师生相互点评典型的学生作业。
2. 师生一起整理课堂卫生。
五课后拓第2课时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木刻版画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不同表现形式的认知和热爱。
知识目标:了解版画的基本知识及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并尝试运用最简单的材料进行体验制作。
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材质版画的制作差异;初步了解并体验木刻版画的基本知识和简单的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关系。
教法旧知巩固、体验制作等多媒体运用CAI课件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木刻刀具、教师自制木刻版画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导入: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适当评价上课时黑白稿的完成情况(优点及应注意的地方)2、简单复习巩固上课时所学的内容:新授过程:(1)版画的种类:(2)版画的特点:(3)版画的工具材料:3、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特点及形式四、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1.主要归类:以黑衬白、以白衬黑、黑白互衬。
2.灰色的处理是黑白木刻的关键。
五、黑白木刻难喝的制作过程及方法1、在版材上描稿(反稿或纸稿上版)2、刻版3、上色(单色、套色)4、拓印六、学生体验制作:要求学生在上课时描稿的基础上,在本课时完成整个黑白木刻的作品(也可以运用套色来完成)。
教师随堂辅导:可将表现较理想的学生作业和存在不足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进行讲评,。
七、课堂总评:作业展评1、学生自评、互评2、教师综合评价3、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材重难点: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