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
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应答及常用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
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应答及常用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病毒科,具有明显的种属及嗜肝特性(尽管其亦可感染肝以外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如脾、辜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等),可致持续性病毒感染。
我国在世界上属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者己超过10%,通常判断mv感染及其状况的指标为HBV的血清学标志物,如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mc(即所谓的"两对半")、抗HBc IgM和HBV DNA等,了解这些指标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及其临床意义,对于我们检验工作者来说,亦具有重要意义。
1. 机体对HBV感染的免疫应答机体感染HBV后,HBV的包膜和核壳抗原作为外来抗原物质可激发机体产生针对其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通过T细胞膜上抗原受体复合体的α自异二聚体识别经抗原提呈细胞处理的与HLA分子结合的病毒抗原短肤进行,而体液免疫应答是基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受体特异识别原始的未经处理的分泌型或结构型病毒抗原,且根据在抗原结合中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又分为T细胞依赖性和T细胞非依赖性两种方式。
1.1.细胞免疫应答机体对HBV感染的细胞免疫应答包括HLKII和I类限制性T细胞应答。
HBV的包膜抗原和核壳抗原均可激发机体的川一个或多个表位的HLA一II类限制性CD4+和I类限制性CD8+T 细胞应答。
机体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对HBV的T细胞免疫应答针对的是HBV的核壳抗原(HBcAg),且反应强烈,相对来说,针对mv包膜抗原(HBsAg等)的T细胞应答则要弱得多。
一般认为,对HBV核壳抗原的这种强烈的HLA-II类限制性T细胞应答与病毒的清除有重要关系。
其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病毒特异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作用及通过旁路机制辅助HBV 包膜特异性的B细胞产生抗ms中和抗体。
后者在急性乙型肝炎的抗HBs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在急性乙肝时,针对msAg的HLA一II类限制性T细胞应答很弱。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
P o 2 b MI F - C n L S dvd al R s l Th s 3 a e n h r 2 i 1 a e r S yC A。 Q P R a d E I A i ii l . eut n u y s e HB Agi 1 7 cs s a d t eP oS n 1 9 c s s n
维普资讯
检 验 医 学 与 临床 2 0 0 7年 1月篁 查箜
.
塑
! !坐 . d ! 型里
三 一
乙型肝炎病毒血 清标 志物联合 检测 的意义
张 国元 王永 富 凡瞿 明 , , , 周 彤。张金 花 何 兰 邓仁 兵 程 吉兵 赖 , , , , , ( 北 医学院 :. 川 1 附属 医院检 验科 ,.医学检 验 系 20 2 0 1级 , 川南 充 四 猛 6 70 3 00)
【 要】 目的 探讨联合检 测乙型肝炎 ( 摘 下称 乙肝) 毒血清 标志物 两对半 定量 、 病 乙肝病 毒 ( V) NA定 量 HB D 与前 S 抗原 对乙肝患者诊断和预后 的意 义。方法 分 别使用 酶联 免疫 吸附试验 ( IA) 、 2 ELS 法 荧光 定量 P R( Q- C F
g t e. eh d 1 1 s mpe r m h ain swi V r etd f rt esr lgc lma k r 。 B DNA n eh r M to s 4 a lsfo t ep t t t HB weet se o h eoo ia r es H V— e h ad
HB Ag阳性 6 例 , V D e 9 HB - NA阳性 8 4例 。 阳性 率 P e 2 HB DNA ̄ HB Ag r-  ̄ S V- e 。结 论 联 合 检测 乙肝 病毒 血清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目的阐述血清标本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指导临床工作者对乙型肝炎的正确诊治。
方法结合自己工作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阐述检测血清标本的HBV标志物方法和临床参考值的意义。
结果血清标本的HBV 标志物的检测可以作为快速诊断乙肝的简便方法,为临床所应用。
结论正确认识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对临床医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签: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临床意义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血液中可产生一种或多种抗原抗体系统。
检测病人血清中的这些病原标志物,对病毒性肝炎的分型、临床诊断、传染性的判定、发病机理的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阐述如下。
HBV至少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HBsAb)、e系统(HbeAg,HBeAb)和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HBcAb)。
目前HbcAg在一般化验室中尚难直接检测到,临床上常用的指标如下。
(1)HbsAg和HbsAb:HBsAg是HBV感染后第1个出现的血清指标,HbsAg阳性表明有HBV急性感染或持续感染。
持续6个月以上阳性为慢性感染。
HbsAg 在血液中以下列3种形式存在:①Dane颗粒(HBV完整病毒)外壳是HbcAg,内心为HbeAg;②小球形颗粒(HbsAg本身)是Dane颗粒装配后过剩外壳;③管状颗粒可裂解而成为数个小球形颗粒。
HbsAg是HBV感染后最早和最常见的指标,它一般多在感染后4~6周(转氨酶或黄疸升高前2~4周)出现,至恢复期消失(感染后5~7个月)。
如转为慢性肝炎或携带者,可持续数年或终生。
但是:①HbsAg阳性表示有过感染或正在感染,并不说明现在HBV是否复制;②HbsAg滴度与肝脏病变类型无关,也不指示预后好坏;③HbsAg滴度与病情变化无肯定一致的关系,也不应将HbcAg滴度升降作为判定病情好坏和药物疗效的指标。
HbsAg>100mg/L时,多同时伴有HBeAg(+)。
乙肝两对半对照表及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乙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 b)、e抗原(HBeAg)和 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基本概述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
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
HBV DNA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乙肝两对半中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2(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
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4(HBeAb-乙肝病毒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
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
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前S1抗原三病毒复制的另一个指标,临床意义不是很大。
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两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两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
临床意义以下是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的临床意义:序号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临床意义9种常见模式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临床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e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梅毒等术前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临床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原抗体和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等手术前八项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手术感染八项是医院术前必查的八项感染指标,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原抗体(抗-HIV)和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抗-TP)。
旨在手术过程中防范、减少和避免这些病毒在院内的交叉感染和传播以及防范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手术感染八项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免疫法:两种酶免疫法(EIA和ELISA)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
前者优点: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成本较低;缺点:操作较复杂、费时,只能定性检测;后者优点: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定量(如:HbsAg 和抗-HBs)/半定量分析;缺点:检测成本较高。
临床意义一、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五项指标,即通常俗称的“乙肝五项”或称“乙肝两对半”。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机体感染HBV的标志,也是在机体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
HBsAg出现的时间,与机体感染HBV的途径和感染的剂量有关。
如果系输用HBsAg 阳性血,2周后即可检测到HBsAg,如用RIA法检测,于接种后6天,血清中即可出现HBsAg阳性;如感染剂量少,HBsAg出现阳性的时间可达3—4个月,甚至6个月;一般在感染HBV后4—6周可出现HBsAg阳性。
HBsAg出现阳性后1—7周(平均约4周)才出现肝炎症状和肝功能异常。
经血感染者,其潜伏期约为2个月;经口感染者,其潜伏期大约为3个月。
急性乙肝病程一般持续1-3个月,80%—90%的患者可以临床治愈。
揭秘乙肝大三阳/小三阳——乙型肝炎标志物含义解读
揭秘乙肝大三阳/小三阳——乙型肝炎标志物含义解读中国是个“乙肝大国”,因此,乙型肝炎标志物的检测是消化科门诊、肝病门诊及住院患者筛查的“常规检测”。
传统的乙型肝炎标志物的检测有5项,包括3种抗体和2种抗原。
乙肝病毒(HBV-DNA)有3种抗原具有临床检测意义,分别是“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原(HBcAg)”。
3种抗原又分别对应3种抗体“表面抗体(抗HBs)”、“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
这3种抗原和3种抗体正好是3对,而由于核心抗原在血液中含量少,难以检测,因此临床上很少应用。
其余的5项检测项目,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两对半”,或称“乙肝五项”检查。
那么,这5项检测指标各有什么意义呢?各项指标含义1. 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表面的外壳。
当血液中只有HBsAg时,不具有传染性;但因其常与HBV同时存在,常被用来作为传染性标志之一。
HBsAg阳性即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阳性见于急性乙肝的潜伏期,发病时达高峰;如果发病后3个月不转阴,则易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
2.表面抗体(抗HBs):是种保护性抗体,可阻止乙肝病毒穿过细胞膜进肝细胞。
抗HBs阳性提示机体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是肝炎患者是否康复或健康人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抗HBs 一般在发病后3-6个月才出现,可持续多年。
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感染乙肝病毒后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乙肝病毒的人体内也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是一种好现象。
3. e抗原(HBeAg):是病毒复制的标志,阳性表明乙型肝炎处于活动期,并有较强的传染性。
通常只有表面抗原阳性者,才有可能e 抗原阳性。
或者说,e抗原的出现几乎一定晚于表面抗原。
HBeAg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表明肝细胞损害较重,容易转为慢性乙肝。
孕妇阳性可引起垂直传播,致90%以上的新生儿呈HBeAg 阳性。
血清HBV标志及临床意义
• 乙肝核心抗体 (抗-HBc HBcAb)
包括乙肝核心抗体 和乙肝核心抗体 , HBV感染后,在多数人血清中能检出此抗体,是 一种敏感的血清学标志。
HBcAg在HBV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存在于细 胞核内,血液中不易检测。
但是他能反映血清中:可与其他的HBV血清学标 志物起互相配合和互相补充的作用。
只是由于其抗体和抗原(HBcAg 与HBcAb)具 有很强的亲和力,能迅速地与血清中的HBcAg结 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因而难以在血清中测得游离 的HBcAg。要用去垢剂处理才能分离出HBcAg, 然后用放免法测定其含量)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 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5-10%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 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2-10%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指标可持续阳性。
乙肝表面抗体 (抗-HBs HBsAb): 是一种保护性抗体,也是一种中和性抗体。 这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后产
生的抗体,它能中和掉乙肝病毒的感染力,保护 人体免受乙肝病毒再度袭击。
在HBV感染恢复期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出现。 乙肝表面抗体(HBsAb)于6-12月达高峰,以 后逐渐下降,10年内转阴(有时转阴很快)。
-
HBV感染后已恢复。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前S1抗原与HBV—DNA的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碳酸 血症 ,缓解 呼吸肌疲 劳 ,同时这种 方法具有无创性 ,能减 少患 者的痛苦 ,也能避 免呼吸及相关性 肺炎 的发生 ,缩短了住
健 康 大 视 野 2 0 1 3 年 7 月 第 2 1 卷 第 7 期 H e a l t h H o r i z o n , J l 2 0 1 3 , V o 1 . 2 1 N o . 7
【 关键词 】乙型肝 炎病毒标 志物 实时荧光 定量P C R 前s 1 抗原 H B V - D N A [ 中图分类号 ]R 5 1 2 . C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0 0 5 — 0 0 1 9( 2 0 1 3)0 7 — 0 6 0 2 — 0 2 乙型肝炎病 毒 ( H B V) 在全世 界范 围内广泛流行 ,是 当今 2 结果 危 害最严重 的病 毒性 肝炎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 报道 ,全球约 2 . 1 H B V— M与H B V — D N A阳性率及病毒载量结果 比较 , 见表 1 。 2 0 4 7 , 人曾感染H B V,其 中3 . 5 亿 人为慢性感染者 ,我 国属 高流行 表1 3 0 0 0 例 乙型肝炎患者H B V— M与H B V - DN A 阳性率及病 区 ,一般人 群 乙型肝 炎表面抗 原 ( H B s A g)阳性率为9 . 0 9 % 。 乙型肝炎病毒血 清学标志物检 测仍作为 目前 临床诊断 、治疗 、 分析 和判断H B V 感染者病程及传染性 的重要指标之一 。 但是 由 于乙肝病毒血清 学标志物组合 模式多样且 复杂 ,这样导致 临床 上部 分患者 的HB V 感 染复制状况难 以判断 ,甚 至漏检 。实时荧 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 F Q P C R)在进行H B V — D N A 检测 的同时 , 可以对其进行相对 的量化 ,这 使医务工作者对 于乙型肝炎患者 体 内的病毒存在 、活动性 、复 制 、传染性有更加 直接 、深刻 的 认识 ,亦更有利 于临床病毒感 染的诊断 ,治疗 方案 的制订及疗 效判定 。 本文对3 o o o  ̄ J 标本血清通过 酶联免疫 吸附试验( E L I S A)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是目前国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肝五项反映乙肝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通常核心抗原没有检验,所以通俗的说法就是“两对半”。
乙肝五项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乙肝五项结果只是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判断,只能判断体有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有没有抗体。
能够分辨受检者是不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但并不能确诊是乙肝患者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又或是携带有乙肝病毒的其他疾病,例如乙肝后肝硬化,乙肝伴有肝癌等乙肝两对半检查项目1.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原就是过去人们经常说的“澳抗”。
“澳抗”是“澳大利亚抗原”的简称,因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所以称为“澳抗”。
乙肝病毒虽然构造非常简单,但是,它也有一个外壳。
这种外壳,是一种蛋白质,它就是“表面抗原”。
它的出现,标志着有乙肝病毒存在。
所以,如果化验时“表面抗原”阳性,就表示体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2.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侵入了人体,人体就会产生抵抗它的物质。
这种物质也是一种蛋白质,就称为“抗体”。
抗体对人体有保护能力。
人体产生了“表面抗体”,就意味着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抵抗力。
现在许多人接种了“乙肝疫苗”,于是体也会产生“表面抗体”,检查“表面抗体”,也会阳性。
这时,你反而希望“表面抗体”最好是阳性,这就标志你注射的乙肝疫苗,接种成功了,不会再被传染上“乙肝”了。
3.e抗原(HBeAg):e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
它可以判定传染性的大小。
如果检查时有e抗原阳性,就表示乙肝病毒在人体复制活跃,血中带毒量大,传染性强。
所以,e抗原阳性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
4.e抗体(抗HBe):检查时发现了e抗体,表示乙型肝炎相对好转,给病人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及其意义
肝酶活性指标,升高表示肝脏受损,可能与病毒复制有关。
预测疾病进展和预后
HBeAg转阴、HBsAg转阴:提示病情好转,预后 良好。
HBV DNA转阴:提示病毒复制减弱或无复制,传 染性降低。
ALT持续升高:提示肝脏受损严重,可能进展为肝 硬化或肝癌。
指导抗病毒治疗
根据HBV DNA和ALT水平判断是否 需要抗病毒治疗。
预测预后
血清标志物的水平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例如预测肝硬化和肝癌的风 险。
加强公众教育和筛查工作
提高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知和理解,包括传播 方式、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等。
推广筛查
鼓励医疗机构和社区开展乙型肝炎筛查,特别是对高风险人群,例 如慢性肝病患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和孕妇等。
。
监测和随访
要点一
监测
定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可以监测病情变化,如 病毒复制水平、肝功能状况等,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恶化 或复发。
要点二
随访
对于已经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期检测乙型肝 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可以评估治疗效果,监测耐药性的发生 ,以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重要性和意义
诊断乙型肝炎
通过检测血清标志物,可以确定一个人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以 及感染的具体阶段。
监测疾病进展
通过定期检测血清标志物,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包括病毒 复制程度、肝功能状况和肝纤维化程度等。
指导治疗
根据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例如抗 病毒药物的选择和给药方案。
乙型肝炎可导致肝硬化、肝癌和其他严重的肝脏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
1.1 两对半检查目前,乙型肝炎标志物包括了很多项指标,各项指标的意义又错综复杂,难以搞清;这些指标组合成许多的阳性模式,常使病人感到困惑。
这里介绍一种简便方法,将化验单对照一下下面的简表,就能知道化验单的临床意义:(1) HBsAg+ 慢性表面抗原携带;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潜伏期后期(2) HBsAg+HBeAg+ 急性乙肝早期,传染性强(3) HBsAg+HBeAg+HBcAb+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强(4) HBsAg+HBcAb+急慢性乙肝,具传染性(5) HBsAg+HBeAb+HBcAb+ 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弱(6) HBcAb+ 乙肝核心抗体隐性携带,有乙肝既往感染史(7) HBeAb+HBcAb+ 急性乙肝恢复期或既往有感染史(8) HBsAb+HBeAb+HBcAb+ 乙肝恢复期,具备免疫力(9) HBsAb+ 接种疫苗,乙肝恢复,具备免疫力(10) HBsAg+HBeAb+ 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易转阴(11) HBsAg+HBeAg+HBeAb+HBcAb+ 急性乙肝趋于恢复;慢性表面抗原携带(12) HBsAg+HBeAb+ 乙肝感染后已恢复1.2 转氨酶检查血清转氨酶检查是肝炎病人非常敏感的指标。
通常检查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俗称谷丙转氨酶,简称ALT,以前称GPT)与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俗称谷草转氨酶,简称AST,以前称GOT)。
转氨酶越高一般反映肝细胞受损的程度越严重,并从某种程度上提示病情的轻重和愈后。
一般来说,在肝炎的潜伏期末,酶活力就已开始升高,往往是最早出现异常的肝功能指标。
在病程发展到严重时,酶活力也达到高峰,且ALT值、AST值常常明显升高。
尤其是急性黄疸型肝炎时,ALT升高更为明显。
有人比较了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内36种酶,认为ALT最为灵敏,最有诊断价值。
当病情好转时,血清转氨酶活力也随之下降。
乙型肝炎病人血清转氨酶活力下降相对较缓慢。
因此,转氨酶的升高一般可反映肝细胞受损害的程度。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知识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知识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指标及诊断意义如下表一:29 - - + + - 暂无解释 <0.2% 30 + - + + - 暂无解释 <0.2% 31 + + + - - 暂无解释 <0.2% 32++++-暂无解释<0.2%三、乙肝五项定量联合检测的应用一些群体如医护工作者、病人家属等,由于长期与病人密切接触,但又非直接经血传播感染成急性乙肝,而是长期少量感染,并刺激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可能呈低浓度感染,特别应当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密切关注并采取措施防止发展成乙肝或慢性携带者疾病的发生、发展、疗效、预后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CLIA 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各项血清学标志物的浓度变化可对乙肝的病程、治疗、预后起一个全程动态监测的作用,能够为临床医生对病情疗效作出合理的解释提供依据,以指导治疗。
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1、急性乙肝治疗中的具体监测:详见图表二(图表二)注解:(1)定量分析HBsAg 和抗-HBs 的浓度变化,可以预见急性乙肝是否处于恢复期。
如HBsAg期限4-12周1-2周3-6月1年潜伏期潜伏后期急性早期急性期急性转变康复过程痊愈早期痊愈相对浓度2周-3月急性HBV感染标志物及肝功指标转化图时间DNA HBeAg 前SHBcAb(总HBsAHBcAb(IgM抗浓度降低,抗-HBs的浓度逐渐升高,可说明病情正往恢复期发展。
反之,HBsAg浓度处于较高水平或上升趋势,而抗-HBs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则容易发展为慢性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在急性HBV恢复期中约有3%的个例可同时检出低水平HBsAg和抗-HBs,然后HBsAg消失而抗-HBs水平渐增高。
(2)定量分析HBeAg和抗-HBe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定量测定能明确检测HBeAg向抗-HBe转换的时期,即表现为HBeAg浓度下降和抗-HBe浓度升高的过程。
高浓度的HBeAg还可间接提示病毒处于高复制状态,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乙肝五项检查意义
乙肝五项检查乙肝五项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虽然项目少,检查简单,但是意义非常重要。
乙肝五项检查分别是: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体(抗HBs)3.е抗原(HBeAg)4.е抗体(抗HBe)5.核心抗体(抗HBc),乙肝五项又叫乙肝两对半。
目录意义检查时间定量检查结果分析检查费用婚前检查孕前检查检查对照化验单全阴性检查吃饭大三阳注意事项定期疗效多久检查定量检查1优点1正常值1治疗方法1法律禁止结果对照常见组合常见误区意义1、HBsAg-表面抗原[1]: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临床意义: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乙肝表面抗原滴度与肝病严重程度没有必然联系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表示HBsAg在血清中的含量。
高滴度的HBsAg 常表示病毒的高复制水平;低滴度的HBsAg可能是由于在感染恢复时期病毒低复制,或者在炎症活动时病毒和抗原部分清除;少数情况下是由于病毒变异,引起HBsAg抗原性改变,从而与试剂抗体的亲和性降低,表现为临床检查HBsAg低滴度。
2、HBsAb-表面抗体:一般简称表面抗体。
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
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临床意义: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3、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
它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
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
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乙肝 体检报告
乙肝体检报告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它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乙肝病毒在感染者的体内存在的时间长,容易造成肝脏损害,并且易于传播给他人。
因此,定期进行乙肝体检非常重要,可以及早发现病情,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乙肝体检包括一系列的检查项目,下面将进行逐步的分析和解读。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HBsAg是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主要标志物,它在感染者体内存在的时间较长,通常在感染后的4-12周内可检测到。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意味着个体目前正在患有乙肝病毒感染。
2.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检测:HBsAb是一种抗体,能够中和乙肝病毒及其抗原,是人体抵抗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说明个体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康复或接种过乙肝疫苗。
3.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检测:HBeAg是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另一个指标,它通常在HBsAg阳性的患者中检测到。
HBeAg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大量繁殖,患者处于高传染性期。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发展,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预防措施。
4.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检测:HBeAb是抗体,它通常在HBsAg阳性的患者中检测到,表明乙肝病毒繁殖减少,感染程度降低。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说明感染者的病情可能处于康复或慢性感染的稳定期。
5.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检测:HBcAb是一种抗体,它对乙肝病毒核心抗原起作用。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说明个体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目前是否患有乙肝病毒感染需要进一步的检测和评估。
通过对以上乙肝体检项目的检测,可以了解个体的乙肝感染状况,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应积极寻求医学帮助,接受专业的治疗和管理。
此外,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建议适龄人群接种乙肝疫苗,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除了个体层面的乙肝体检,社会层面的乙肝防控也非常重要。
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对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并分析其结果。
方法以我院2020年2月至12月来院体检的95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检验并统计检验结果。
结果在乙肝五项检验指标中,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 -HBs)、核心抗体(抗-HBc)、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阳性率分别为:93.68%、18.95%、33.68%、16.84%、76.84%。
其中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抗-HBc、抗-HBe、抗 -HBs,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乙肝五项检验对筛查和临床诊断乙型肝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广泛应用于乙肝日常的诊断和筛查中。
【关键词】乙肝;乙肝五项检验;临床意义前言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发的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任何年龄段都可能患病。
乙肝病毒可通过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进行传播,临床症状主要以厌油腻、疲乏、厌食为主,部分患者病情加重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对乙肝患者而言,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效进行筛查检验是非常必要的。
在日常各项体检中,引入乙肝五项检验不仅能够及时筛查出乙肝病毒感染者,防止乙肝病毒大规模感染的发生,对乙肝病毒高危人群的预防接种也具有促进和提示作用。
本文主要就乙肝五项检验的临床意义和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来院体检的95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45例,患者年龄为3岁-65岁,平均年龄32.28±2.95岁;3-17岁未成年患者17例,18-65岁成年患者78例。
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情(七岁以下未成年患者由家属代签),本次研究已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审核并批准。
1.2方法参与研究的患者均需要空腹取静脉血4-5ml(空腹须保持八小时以上),分离出血样中的血清冷冻待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乙肝病毒外壳部分的蛋白质,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便在肝细胞内复制装配,其中外壳部分常有剩余,此剩物进入血液就形成HBsAg血症。
由于HBsAg本身不是完整的乙肝病毒,不含核酸,也无DNA 聚合酶活力,故无传染性,但有抗原性。
由于它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故已被定为现症HBV感染的指标之一。
检测HBsAg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在急性乙型肝炎,HBsAg常在感染乙肝病毒后6-12周出现,当氨基转移酶(ALT、AST)或胆红素开始上升时,HBsAg滴度达到高峰;当症状出现后HBsAg滴度开始下降,多在发病4-5个月内消失。
由于HBsAg 是感染乙肝病毒后出现的第一个乙肝病毒标志物,故常用于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
在乙型肝炎急性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后,仍持续阳性者,常提示肝炎慢性化。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有相当一部分HBsAg阳性的肝炎病人,其原先可能就有乙肝病毒感染,常表现为无症状带毒者,病情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一旦出现症状,已是慢性乙型肝炎,甚至已是肝硬化了。
HBsAg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但HBsAg阴性并不能排除乙型肝炎,约有5%的乙型肝炎病人出现HBsAg阴性。
原因如下:1:急性乙型肝炎HBsAg阴性可能是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即HBsAg消失,抗HBs尚未出现之际。
2: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重叠感染,丁肝病毒大量复制,对HBsAg合成有抑制作用。
3:乙肝病毒的S基因变异,不表达HBsAg。
4:低水平的乙肝病毒感染,其HBsAg阴性是因为目前检测HBsAg 的方法还不够灵敏。
另外,即使HBsAg阳性,亦需澄清是否有其他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
因甲型和乙型、乙型和丙型、乙型和丁型以及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均有双重感染。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即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抗HBs可作为乙肝病毒既往感染的判断指标。
抗HBs在感染乙肝病毒后4-5个月出现,多数病例随着它的出现HBsAg消失,也偶有HBsAg和抗HBs同时出现,或HBsAg消失而抗HBs仍阴性的“窗口”现象。
抗HBs是保护性抗体,它的出现多数意味着乙肝病毒感染的恢复,并已产生免疫力。
临床上常遇到单项抗HBs阳性的情况,其出现原因及意义如下:(1)正常人群有5%-10%的人仅检出单项抗HBs,其中大多数滴度较低,多由于非特异性反应反映所致,这种低滴度抗体不能防止乙肝病毒再感染,仍应作为乙肝疫苗接种的对象。
少数滴度较高,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
(2)在注射乙肝疫苗或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出现单纯抗HBs是正常现象。
(3)婴儿可出现一过性抗HBs阳性,这是因为少数人抗HBs可通过胎盘破损面或分娩过程母血污染而进入胎儿体内。
但这种乙肝表面抗体持续时间短暂,仅为数周至数月。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是乙肝病毒核心部分的可溶性蛋白,一般认为,HBeAg是病毒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指标。
在急性乙型肝炎发病早期HBsAg出现阳性后数日至2周,几乎所有病人血清都可检出HBeAg持续阳性,为时短暂,呈一过性,此时传染性最强,如HBeAg持续阳性,提示肝炎慢性化。
在慢性乙型肝炎,HBeAg可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DNAP)同时存在,并与血中丹氏(Dane)颗粒密切相关。
另外,HBeAg持续阳性,还是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的标志。
在HBsAg携带者中,HBeAg持续不消失,提示有肝损害。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HBeAg阴性,并不表示传染性就一定削弱或消失。
最近研究表明,HBeAg阴性,甚至e抗体阳性病人中,有部分HBV DNA阳性,若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则阳性率最高。
这是因为HBV前C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分泌HBeAg。
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最重要的是根据不同情况,理解抗HBe不同的临床意义。
(1)在急性乙型肝炎的恢复期,测到抗HBe常与抗HBs、抗HBc相伴,这种情况表明传染性相对减低,病情好转。
(2)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e抗原早期阴转,抗HBe早期阳转,多数也是预后好的指标,有的是抗病毒治疗的结果,常伴有ALT下降和肝炎活动减轻,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停止。
少数情况下,抗HBe阳性伴HBVDNA持续阳性,常提示乙肝病毒前C基因变异,HBeAg不能产生,病情较严重,病程进展迅速,有的可发展为暴发性肝衰竭,自然缓解率低。
(3)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血清e抗原早期阴转,抗HBe早期阳转,也是预后好的标志。
30岁以下发生这种转换者极少发生肝硬化、肝癌。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M型免疫球蛋白(抗HBc Ig M)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是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相应的抗体。
多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出现后4-10周,病人血清中可检出抗HBc。
它不是保护性抗体,不能中和HBcAg。
在乙肝病毒感染急性期,HBsAg持续阳性期间,抗HBc滴度逐渐上升,在HBsAg滴度下降或消失时达高峰,在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逐渐下降。
抗HBc在乙型肝炎病人的乙肝标志物中持续时间最长,大部分在感染5-6年后仍能查到,有的人可持续到感染后23年甚至终身。
在慢性肝炎病人中,其阳性率达50%-70%,而且滴度高。
因此,如抗HBc长期高滴度(>1:1000)表示乙肝病毒在肝内持续复制。
临床上常遇到单项抗HBc阳性的病例,分析如下:(1)抗HBc试验的假阳性较多,可达20%以上。
(2)婴儿可出现一过性抗HBc阳性,因为抗HBc主要为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免疫球蛋白IgG,可通过胎盘传输给胎儿。
(3)成人中如检出单项抗HBc持续阳性。
可能有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情况:1:感染后恢复。
正常人群中有近10%的人检出单项抗HBc,其中一半属于既往感染乙肝病毒,目前已恢复。
2:低水平复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骆抗先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5例单项抗HBc阳性慢性肝炎病人血清中的HBVDNA,结果14例阳性(93.3%)。
这部分人属于HBsAg阴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其HBsAg不能被检出,可能是其含量过低,不能用目前的方法检出;也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即S基因变异导致HBsAg不能表达乙肝病毒前S抗原、前S抗体乙肝病毒的S基因由S基因、前S1基因、前S2基因组成,分别编码S蛋白(HBsAg)、前S1蛋白(前S1抗原)、前S2蛋白(前S2抗原)。
前S1及前S2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前S1抗体(抗前S1)及前S2抗体(抗前S2)。
前S1抗原与前S2抗原出现在急性HBV感染的最早期,并与HBeAg与HBV DNA显著相关。
可作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感染标志,也是反映HBV复制的新指标。
前S1片段(21-47肽)能和肝细胞结合,检测前S1还与HBV侵入肝细胞和感染有关。
国外用此指标作为评估干扰素疗效的标志。
前S2蛋白上具有多聚人血白蛋白受体(PHSA),前S2在HBV附着和侵入肝细胞机制上起重要作用,也可作HBV复制新指标。
抗前S是HBV感染过程最早出现的抗体。
抗前S1具有清除病毒和阻止病毒侵入肝细胞作用,可作为预示病毒清除,疾病恢复指标:抗前S2出现与抗HBe相当一致,且和抗HBs出现正相关,其出现较早。
因此可预示病毒清除和疾病预后的参考指标。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一般有以下几种可能:(1)急性乙型肝炎趋向恢复时,HBsAg逐渐减少,抗HBs开始产生且逐渐增多。
目前用单克隆抗体作试剂,就可同时检出HBsAg和抗HBs。
如进一步动态观察,一般HBsAg随后消失,而抗HBs增高。
(2)少数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也可同时存在HBsAg和抗HBs。
过去曾以前后感染不同亚型乙肝病毒来解释,这可能不太合理,因为在同一地区内HBsAg的亚型是相对衡定的。
最近通过研究有了较合理的解释:乙肝病毒的S基因变异,其变异株的HBsAg抗原性随之改变,同时存在着由原型乙肝病毒刺激机体产生的抗HBs,这样,变异株的HBsAg和原病毒株抗HBs不能结合,而同时在血中出现。
(3)暴发型肝炎。
机体出现抗体过剩的超敏反应时,血清HBsAg常为低滴度阳性,有50%病人血清可出现抗HBs,这提示病情严重。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HBe)同时阳性与HBsAg与抗HBs出现的规律相似,乙肝病毒感染后出现一过性HBeAg阳性,在病变极期之后,HBeAg 消失(持久存在预示趋于慢性),经过1-12个月不等“窗口期”后抗HBe出现。
同时出现HBeAg与抗HBe见于:(1)野生株与变异株病毒同时存在,则可能野生株病毒感染后产生了抗HBe,但又出现变异病毒感染而出现的HBeAg,这预示病情比较复杂。
(2)处于HBeAg与抗HBe转换时期,由于检测技术的进步也有少数可被同时检出。
单项抗HBc出现原因及临床意义抗HBc包括乙肝核心抗体M型免疫球蛋白(抗HBcIgM)、乙肝核心抗体A型免疫球蛋白(抗HBcIgA)、乙肝核心抗体G型免疫球蛋白(抗HBcIgG)等五种同型抗体。
在乙肝病毒感染急性期,血清最先出现的是抗HBcIgM,以后长期持续存在的大多是抗HBcIgG。
抗HBcIgM在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意义是不同的。
在急性肝炎病人,抗HBcIgM阳性,可肯定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而且在肝炎早期出现,具有早期诊断急性乙肝作用。
另外,有些病人当HBsAg消失,抗HBs又未出现时,抗HBcIgM的检出可作为急性乙肝的惟一血清学指标。
进入恢复期后,抗HBcIgM逐渐下降,一般1-2个月后消失,若持续阳性,则预示肝炎慢性化。
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抗HBcIgM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肝内复制活跃,肝脏炎症损害明显。
这是一个复制和肝炎活动的指标。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抗HBcIgM一般为阴性,如为阳性则表示肝脏有损伤。
此外,检测抗HBcIgM有助于暴发性乙型肝炎的诊断,部分暴发性乙型肝炎病人,其乙肝标志物仅表现为抗HBcIgM阳性。
抗HBcIgA的临床意义和抗HBcIgM基本相同,但出现频率不如抗HBcIgM高。
抗HBcIgG则是判断既往感染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