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段太尉逸事状》教案(粤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4.16段太尉逸事状学案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4.16段太尉逸事状学案 粤教版必修5

段太尉逸事状【语文百花苑】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赏析>诗人通过对渔翁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孤高的品格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全诗生动真切、情景相融、奇趣荡胸、意味深长。

“奇趣”二字可以概括全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文本链接】1.走近作者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河东(今永济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

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如《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记》等。

高中语文《段太尉逸事状》获奖教案4粤教必修5

高中语文《段太尉逸事状》获奖教案4粤教必修5

高中语文《段太尉逸事状》获奖教案4粤教必修51、知识和能力目标:识记柳宗元及“状〞文体的有关常识,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体会、学习本文寓褒贬于叙事、不着议论、冷静从容、严谨沉稳的写实手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段秀实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体会、学习本文褒贬自现的叙事手法。

理清人物关系,分析段太尉刚勇仁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以提问“唐宋八大家〞进入作者介绍,提及本单元有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二、学习目标多媒体屏幕显示:学习目标了解柳宗元以及本文相关背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归纳本文相关的古文知识。

理解作者对太尉品质的赞美,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

三、作者简介学生齐读,并增补课本注释上的内容。

多媒体屏幕显示: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人〕,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共同发起对我国散文发展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

四、题解学生齐读书本注释,并按照教师在屏幕显示的内容增补。

1、多媒体屏幕显示:段太尉:太尉,官职名.其人叫段秀实。

逸事状:“状〞,又称“行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实、爵里、行治、寿年等的一种文体。

“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只记录人物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2、教师讲述柳宗元写此逸事状的背景以及太尉生平。

多媒体屏幕显示:文史背景: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

官至司农卿。

唐德宗建中四年,发生叛乱,叛军拥戴节度使朱泚为帝,当时段在朝廷,怒斥朱泚,并以朝笏击其面额,被害,追赠太尉.五、检查预习提问学生本文讲了太尉的几件逸事,并引导学生回答。

16《段太尉逸事状》导学稿(教师版)

16《段太尉逸事状》导学稿(教师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教师版)《段太尉逸事状》【课题】《段太尉逸事状》(粤教版语文必修5第16课)【课型】本文属于文言文阅读课【教学目标】1、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状”的知识。

2、学习本文根据主旨的需要合理剪裁、精心安排结构的写作技巧。

3、认识文章让事实和形象说话,在叙事中寄寓作者褒贬的史传特点。

4、了解传主既刚勇忠贞又慈惠爱民的性格特征和清正廉洁的情操。

5、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学习重难点】1、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

2、文言词语的积累【课时安排】3课时【预习指导】一、阅读《渔翁》,体会主人公的人生意趣。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赏析>诗人通过对渔翁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孤高的品格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全诗生动真切、情景相融、奇趣荡胸、意味深长。

“奇趣”二字可以概括全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二、结合文章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段太尉的思想性格特点。

【导学区】(一)作者介绍在中国历史最繁荣的朝代之一唐朝,有一位入朝为官的文人,他在文坛上的政治革新梦想破灭了,但在文坛上,他司法古文的主张形成了一个运动,他也因创作了许多文风朴实的散文而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就是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县),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高中语文第4单元16段太尉逸事状学案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4单元16段太尉逸事状学案粤教版必修5

16 段太尉逸事状[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不嗛.( ) 椎釜.( ) 鬲.( ) 瓮盎.( ) 姁.姁( ) 覆校.( ) 老躄.( ) 恣.( ) 戢.士( ) 晡.食( ) 击柝.( ) 焦令谌.( ) 辞甚巽.( ) 野如赭.( ) 封识.( ) 注槊.上( ) 以司农徵.( ) 汾.阳王( ) 【答案】 qiè fǔ lì ànɡ xǔ jiào bì zì jí bū tu ò chén xùn zhě zhì shuò zhēnɡ fé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不嗛,辄奋击( )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 3.太尉判状,辞甚巽( ) 4.出入岐周邠间 ( ) 【答案】 1.“嗛”通“慊”,满足,快意 2.“椎”通“槌”,打 3.“巽”通“逊”,谦恭 4.“ ”通“邰”,今陕西武功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状⎩⎪⎨⎪⎧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 )太尉判状,辞甚巽 ( )敢以状私于执事 ( )2.辞⎩⎪⎨⎪⎧无伤也,请辞于军 (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 )太尉判状,辞甚巽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大礼不辞小让 ( )3.固⎩⎪⎨⎪⎧尚书固负若属耶 ( )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 (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4.且⎩⎪⎨⎪⎧且大乱,若何 (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 ) 5.以⎩⎪⎨⎪⎧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 )又以刃刺酒翁 (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 ),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书 名词,判决书 名词,,致辞 动词,辞退 名词,言语 动词,推辞 动词,,难道副词,坚决地形容词,坚固形容词,固执,,将副词,,凭,凭借介词,用介词,因,因为表目的的连词,来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请辞.于军( )________________2.曦一营大噪,尽甲.( )________________3.裂裳衣.疮( )________________4.市.谷代偿( )________________5.舆.来庭中( )________________6.手.注善药( )________________7.日.群行丐取于市( )________________8.北.上马岭( )________________9.处贱.,无以拒也( )________________10.乃我困.汝( )________________11.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________________12.以乱.天子边事( )________________13.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 )________________14.遇不可,必达.其志( )________________容词使动用法使……混乱,使……表达出来。

语文:4.16《段太尉逸事状》课件(4)(粤教版必修5)

语文:4.16《段太尉逸事状》课件(4)(粤教版必修5)

凭 借

商议事情 用文书报告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 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 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 仍 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 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 不忍人无冠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 止,制止 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 甚!”如太尉请。
课 后 练 习 参 考
7.出入:
指出为泾州刺史和入为司农卿等事
往来
练习及思考
1、分析、归纳课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将“先是……一夕自恨死”译成现
代汉语。
; http;/// 果博东方官网; http;/// 果博东方官网; http;/// 果博东方官网; http;/// 果博东方官网; http;/// 果博东方官网 jch81kcf
仁爱、诚信的有德之人。大人,对长者 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 的尊称,这是就德而言,非就职位而言。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
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
副词,坚决地
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
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 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 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 封签、封条。识,标记。 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
买 名词用作动词,用布包扎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
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 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 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
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
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
不知羞耻,不以……为羞耻,意动用法。

高中语文4.16《段太尉逸事状》同步备课获奖教案粤教必修5

高中语文4.16《段太尉逸事状》同步备课获奖教案粤教必修5

高中语文4。

16《段太尉逸事状》同步备课获奖教案粤教必修5高中语文4.16《段太尉逸事状》同步备课获奖教案粤教必修5教学要求1、掌握本文文体:记录人物逸事的记叙文.2、掌握段秀实刚勇仁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

3、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4、掌握本文寓褒贬于叙事、不着议论、冷静从容、严谨沉稳的写实手法.5、掌握本文运用倒叙手法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以简介作者及“逸事状〞知识导入.二、知识连接:A、段太尉:太尉,官职名。

其人叫段秀实。

B、逸事状:“状〞,又称“行状〞,一种文体,记述某人生平事迹.“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

二者的不同在于:“行状〞全面介绍一个人的生平事迹;“逸事状〞则只记录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

关于“行状〞.C、“逸事状〞的特点:只录逸事,力求典型,抓住两三件事写。

所写之事应详细、确实,不可道听途说。

行状一般只褒不贬,与史传不同〔史传求全面〕。

这与写作目的有关.史传是对一个人一生作全面评价。

而写逸事状的目的有三个:1、使史官录用,希望修史时为死者作传。

2、向朝廷报告,为死者请求谥号. 3、为死者写墓碑之文提供素材.逸事状有固定格式:在文末写作者名字及写作目的。

D、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

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

三、教学过程:1、自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了哪几件逸事.说说表现了段太尉怎样的性格特征.本文分四个部分,前三部分分叙段太尉三件逸事,末段写作者姓名及对这些材料的考察情况。

高中语文 段太尉逸事状原版教案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段太尉逸事状原版教案 粤教版必修5

《段太尉逸事状》教案教学目的一、了解“状”这一文体二、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及人物刻画特点三、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高考关键实词、虚词、句式、词类活用等教学重点、难点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二、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时数: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回顾《鸿门宴》的人物写作特色(个性化的言行、人物互衬法)。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同样是写人的文章,看看它在人物的刻画上与《鸿门宴》有何不同。

二、简介作者、主人翁及“逸事状”知识:作者简介: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

因参加王叔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歌上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柳”,代表作《江雪》;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有《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等);寓言散文有《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

人物简介: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

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

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

德宗建中四年(783),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

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

逸事状专录人物逸失的生平之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三、正音正字:泾州汾阳王蒲晞邠州嗜嗛椎釜鬲瓮盎槊躄恣戢晡柝谌巽Jīng,河水名,泾河水清,渭河水浊,两水在会合处清浊不混,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Fén,水名,在中国山西省。

pú,蒲,水草也。

xī,破晓、天亮bīn,古同“豳”,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shì,从口,耆( shì)声。

粤教高中必修5《16 段太尉逸事状》陈丽华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粤教高中必修5《16 段太尉逸事状》陈丽华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1 段太尉逸事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言知识,掌握核心素养之语言构建与运用的能力。

2、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学习掌握核心素养之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析典型事例与人物形象,掌握人物性格,在此过程中审美鉴赏作品,提升自己的再创造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古人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教学重点】 1、学习文言知识,掌握核心素养之语言构建与运用的能力。

2、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学习掌握核心素养之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品质。

【教学难点】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学习掌握核心素养之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历史最繁荣的朝代之一唐朝,有一位入朝为官的文人,他在政坛上的政治革新梦想破灭了,但在文坛上,他司法古文的主张形成了一个运动,他也因创作了许多文风朴实的散文而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柳宗元。

二、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主张改革文体文风,提倡诗文内容充实、形式生动,反对追求形式、华丽靡空的文风。

他诗文均有成就,尤其擅长散文,著名的有《捕蛇者说》、《永州八记》、《三戒》等。

三、初读课文,解题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官至司农卿。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非常厉害,各地军阀纷纷自立,中央根本无力控制。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

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击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状,指行状,人死后,写在“墓志铭”或“传”之前,先有一篇总述死者生平事迹的| 2 材料,以供给编写死者传记或墓志铭时参考。

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四、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情况下,梳理第一部分(1-4段)重点文言知识。

4.16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课件(粤教版高中必修五)

4.16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课件(粤教版高中必修五)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 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 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 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军邠州 寓:驻军。 B.植市门外 植:种植。 C.不嗛,辄奋击 辄:就。 D.为白尚书 白:告诉。 解析:B项,“植”的意思应是“竖立”。 答案:B
记者:这说法很新鲜呀。 于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除了《论语》您还讲了《庄子》? 于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谢谢您接受采访。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谁的江 山马蹄声慌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周杰伦 和孔子我都喜欢。
8.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5分)( ) A.刘行本曾刻苦读书,北周武帝时做掌朝下大夫, 正直敢言,北周宣帝时因恳切进谏违背皇帝心意, 调出朝廷做河内太守。 B.隋文帝曾发怒用竹板打一郎官,刘行本先是进言 不该如此惩罚此人,隋文帝不听,刘行本则直言进 谏,终使皇帝知错而改。 C.雍州别驾元肇向皇帝请求加重处罚违背他的约令 的犯罪州吏,刘行本反驳元肇不按律令执法而企图 树立个人威权的做法。
D.罪且及副元帅 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A项,前者为表原因的介词“因为”,后者为 表依据的介词“根据”;B项,前者为副词“仍然”, 后者为介词“趁着”;C项,前者为副词“已经”, 后者为连词“既然”; D项,都是时间副词 “将要”。 答案:D

语文:4.16《段太尉逸事状》课件(4)(粤教版必修5)

语文:4.16《段太尉逸事状》课件(4)(粤教版必修5)

对不起 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
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 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 太尉曰:“副元师勋塞天地,当务始 将要 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 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师。今 形容词用作动词,作乱 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 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 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 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凭 借

商议事情 用文书报告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 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 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 仍 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 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 不忍人无冠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 止,制止 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 甚!”如太尉请。
府第,住宅 果然不采纳
其故封识具存。
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
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
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过真定,北
上马岭,历亭障堡戍,窃好问老校退卒,
谦辞,私下
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
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 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 事,复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 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 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 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 无妨,不要紧 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 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 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 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 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
课 后 练 习 参 考
7.出入:

粤教版-语文-高二-《段太尉逸事状》教学设计005

粤教版-语文-高二-《段太尉逸事状》教学设计005

《段太尉逸事状》1.掌握本文文体:记录人物逸事的记叙文。

2.掌握段秀实刚勇仁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

3.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4.掌握本文寓褒贬于叙事、不着议论、冷静从容、严谨沉稳的写实手法。

5.掌握本文运用倒叙手法的艺术效果。

1.领会与简单应用:段秀实的个性特征:刚勇仁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

2.简单应用: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3.综合应用:寓褒贬于叙事、不着议论、冷静从容、严谨沉稳的写实手法。

二、选择题7.以下哪个特征不是段秀实的个性特点?( ) a.刚勇仁义b.谦虚好学c.外柔内刚d.勇毅见于平淡8.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字( )。

a.子舆b.子美c.子厚d.子思9.以下哪一特点不是《段太尉逸事状》一文的写作特点?( ) a.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中心人物形象b.采用了倒叙手法 c.纯用客观写实 d.采用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10.以下哪位人物不是《段太尉逸事状》的人物?( ) a.贺兰敬明b.尹少荣c.白孝德d.郭唏11.节显治事堂反映了段太尉( ) a.刚勇 b.柔中见刚 c.仁慈 d.廉洁12.《段太尉逸事状》的“状”指的是?( ) a.文状b 判决书c.逸事状d.行状13.《段太尉逸事状》选自( ) a.《柳宗元集》b.《柳河东集》c.《柳宗元选集》d.《柳河东全集》三、解词题14.纵(1)中贵人将骑数十纵(2)王子唏……纵士卒无赖15.状(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2)太尉判状辞甚转巽(3)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16.其(1)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2)吏以此告此,此取视,其故封识具存17.注(1)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塑上(2)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18.甲(1)唏一营大嗓,尽甲(2)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19.辞(1)无伤也!请辞于军(2)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3)太尉判状辞甚巽(4)余睹李将军……,口不能道辞(5)广时知之,乃自辞于大将军20.出入(1)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于天下(2)宗元尝出入歧周……间21.以(1)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2)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3)天子以生人付公理(4)又以刃刺酒翁22.务(1)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2)务民于农桑(3)方今之务(4)惟陈言之务去四、翻译题23.杀一老卒,何甲也。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16 段太尉逸事状学案 粤教版必修5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16 段太尉逸事状学案 粤教版必修5

16 段太尉逸事状[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不嗛.( ) 椎釜.( ) 鬲.( ) 瓮盎.( ) 姁.姁( ) 覆校.( ) 老躄.( ) 恣.( ) 戢.士( ) 晡.食( ) 击柝.( ) 焦令谌.( ) 辞甚巽.( ) 野如赭.( ) 封识.( ) 注槊.上( ) 以司农徵.( ) 汾.阳王( ) 【答案】 qiè fǔ lì ànɡ xǔ jiào bì zì jí bū tu ò chén xùn zhě zhì shuò zhēnɡ fé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不嗛,辄奋击( )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 3.太尉判状,辞甚巽( ) 4.出入岐周邠间 ( ) 【答案】 1.“嗛”通“慊”,满足,快意 2.“椎”通“槌”,打 3.“巽”通“逊”,谦恭 4.“ ”通“邰”,今陕西武功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状⎩⎪⎨⎪⎧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 )太尉判状,辞甚巽 ( )敢以状私于执事 ( )2.辞⎩⎪⎨⎪⎧无伤也,请辞于军 (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 )太尉判状,辞甚巽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大礼不辞小让 ( )3.固⎩⎪⎨⎪⎧尚书固负若属耶 ( )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 (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4.且⎩⎪⎨⎪⎧且大乱,若何 (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 )5.以⎩⎪⎨⎪⎧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 )又以刃刺酒翁 (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 )【答案】 1.名词,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书 名词,判决书 名词,逸事状 2.动词,致辞 动词,辞退 名词,言语 动词,推辞 动词,计较 3.疑问副词,难道 副词,坚决地 形容词,坚固 形容词,固执,顽固 4.副词,将 副词,一边 5.介词,凭,凭借 介词,用 介词,因,因为 表目的的连词,来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请辞.于军 ( )________________ 2.晞一营大噪,尽甲.( )________________ 3.裂裳衣.疮 ( )________________ 4.市.谷代偿 ( )________________ 5.舆.来庭中 ( )________________ 6.手.注善药 ( )________________ 7.日.群行丐取于市 ( )________________ 8.北.上马岭 ( )________________ 9.处贱.,无以拒也 ( )________________ 10.乃我困.汝 ( )________________ 11.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 )________________ 12.以乱.天子边事 ( )________________ 13.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 ( )________________ 14.遇不可,必达.其志 ( )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 致辞 2.名词用作动词 披上铠甲 3.名词用作动词 用衣服缠裹 4.名词用作动词 买 5.名词用作动词 抬 6.名词用作状语 亲手 7.名词用作状语 每天 8.名词用作状语 向北 9.形容词用作名词 卑下地位 10.动词使动用法 使……处于困境险地 11.动词使动用法 使……败坏 12.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混乱 13.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毁坏 14.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

广东省电白县第一中学2016春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_第16课《段太尉逸事状》 教案

广东省电白县第一中学2016春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_第16课《段太尉逸事状》 教案

2016年教学设计语文科《段太尉逸事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文选自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三课,为基本阅读篇目。

本文的主人公段太尉为唐代的一代名臣,官至司农卿,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原庐龙节度使朱泚叛唐称帝,他坚决反对,以狂贼斥之,并用朝笏击朱泚面额,被害。

如此有气节的朝臣,时人敬之,后人怀之。

本文为柳宗元向时任史馆修撰的韩愈提供的一份唐代已故名臣段秀实的少为人知但又最能体现段太尉人物性格的资料,希望能被正史采用,以便后人能够多多瞻仰段太尉的精神。

柳宗元创作此文时,段太尉已殉难三十年,但从柳宗元的为文目的中,我们可知段太尉的清廉刚正深得人心。

此外,本文的写作有三大特点:一是善于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言行。

如:面对“晞一营大噪,尽甲”的乱军,文章写段太尉只身独往军营。

二是笔法简要明白,凝练厚重。

本文的创作意图为向史官提供史料,所以使用史传体例,全文作者不加任何的评价议论,而是将对人物的褒贬抑扬体现在叙事中,通过对人物神情言语的描写表现出来。

三是精心选材,多维度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本文精心选取了段太尉的三件逸事,每一件逸事都表现他的思想性格的一个侧面,将三件事联系到一起,能完整地勾勒出段太尉可敬的立体形象。

学生在学习本文时,不仅可以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更能受古人气节的熏陶。

【学情分析】本文教学所面向的是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

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解读文言文的能力,能够对文本进行大致的翻译,并且能对文言现象进行具体分析了。

在此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高考常考实词、虚词、句式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文科的学习中,文科班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以便能够更好的学好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读懂史料,为往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应该掌握较高水平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善于表达自己。

【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

广东语文粤教版《段太尉逸事状》教学备课参考

广东语文粤教版《段太尉逸事状》教学备课参考

广东教育版《段太尉逸事状》教学参考资料[唐]柳宗元【题解】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

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划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

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

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

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1],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2]。

王子晞为尚书[3],领行营节度使[4],寓军邠州[5],纵士卒无赖[6]。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7],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8],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9],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10],戚不敢言.太尉自州以状白府[11],愿计事。

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12],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13],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出如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晞一营大噪,尽甲。

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14],至晞门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高中语文必修五《16 段太尉逸事状》陈达亮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16 段太尉逸事状》陈达亮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4.16《段太尉逸事状》教案(粤教版必修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柳宗元及本文的相关背景知识;识记重点字词和相关文言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掌握作者通过尖锐激烈的矛盾斗争描写人物的写法;体会不同事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文字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段秀实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品格。

教学重点:识记重点字词和相关文言知识点。

教学难点:掌握作者通过尖锐激烈的矛盾斗争描写人物的写法;体会不同事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文字特征。

教学方法:阅读法、引导法、讨论法、讲析法。

教具: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篇记叙性文章,一篇是《鸿门宴》,另一篇是《郑伯克段于鄢》,他们的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有很大的区别。

而本单元的《段太尉逸事状》作为“行状”,记人叙事更为细致具体,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看看作者记叙了段太尉的哪些轶事。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主张改革文体文风,提倡诗文内容充实、形式生动,反对追求形式、华丽靡空的文风。

他诗文均有成就,尤其擅长散文,著名的有《封建论》、《捕蛇者说》、《永州八记》、《三戒》等。

【解题】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官至司农卿。

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

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状,指行状,人死后,写在“墓志铭”或“传”之前,先有一篇总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材料,以供给编写死者传记或墓志铭时参考。

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不嗛,辄奋击。

嗛(qiè),通“慊”,满足,快意。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打,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6《段太尉逸事状》教学目的一、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状”的知识二、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三、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教学重点、难点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二、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二课时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导入课题以简介作者及“逸事状”知识导入。

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

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

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

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划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

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

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

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

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

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

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二、熟读大致理解课文,掌握基本的字词句和特殊句法1、学生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法: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无伤也,请辞于军。

尚书固负若属耶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言未毕,晞再拜曰吾未哺食,请假设草具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自占数十顷,给与农2、指导完成课后练习三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赏析运用矛盾冲突来揭示人物性格及倒叙的写作技法;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的语言。

一、导入课题二、赏析构思艺术1、讨论:课文是如何记叙段太尉的“逸事状”的?学生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归纳:此文取材于真人真事,作者通过三件逸事,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而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同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丑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史料价值。

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即第一个事件:勇服郭晞。

作者依次写悍卒肆志,自荐平乱,诣营陈辞,请留宿营,突出了段秀实外柔内刚的性格。

事情的起因是郭晞纵士卒残害百姓,为所欲为。

作者先详细地叙述了士卒肆志之状:天天成群结队地在街市上强索财物,不能满意,就奋击折人手足,将各种瓦器都砸碎,狼籍满地,裸露着臂膀扬长而去,至撞杀孕妇人。

写暴行之惨烈,如在眼前。

接着作者指出了士卒之所以敢为所欲为的症结所在,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白孝德只是心中忧伤却不敢说明。

紧接着作者又写段秀实自荐担任都虞候前去平乱,显示了他的刚勇无畏。

不久,在郭晞士卒十七人再度横行时,段秀实果断地派士兵捕捉了他们,并一一斩首,把头插在长矛上,竖立在街市示众。

这里“注”和“植”两个动词,非常有力地突出了段秀实的“勇”。

这是一写其勇。

段秀实为民除了害,大快人心,然郭晞士卒岂肯罢休,立时都披上盔甲,事件进入高潮。

此时白孝德震恐,而段秀实从容镇定,临危不惧,决定诣营陈辞。

作者极写郭晞士卒剑拔弩张,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反衬了段秀实的大智大勇。

段秀实不带卫士,不带佩刀,坦然出现在郭营,使郭晞士卒愕然。

段秀实知道要治服郭晞,不可能凭借武力,只能晓之以理,因此,辞卫士,解佩刀,选年老腿跛的人持马,这是从心理上消除对方的戒备。

作者这样叙写的寓意是:段秀实是不怕死的。

他外柔内刚,平易而又刚强的个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至此,段秀实已渐居主动地位,他向郭晞慷慨陈词,指明利害关系后,终于折服了对方。

这是二写其勇。

至此,事件似已告终,不料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写了段秀实要求留宿军营一节。

为什么要写这一情节呢?掩卷细想,却又不难理解,段秀实用大义和利害晓喻郭晞,使郭晞心悦诚服,再拜谢罪,顾叱士卒说:“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郭晞到底有无约束部下的决心,段秀实要探明白。

留宿军营,既显示了段秀实的坦荡胸怀,又可考察郭晞改过的诚意和决心。

这是三写其勇。

第二段即第二个事件:仁愧焦令谌。

段秀实除了以刚勇取胜对方外,还具有仁信爱民之心。

这则逸事叙述他同情、救助、安抚一个无力交租而惨遭毒打的农民。

作者通过段秀实一系列行动,展现了他对农者的怜悯之情。

写这则事件的结局,作者让第三者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出场,由他怒斥焦令谌的不敬、不耻、不愧,从侧面烘托了段秀实仁厚慈惠的爱民之心。

第三段即第三个事件:节显治事堂。

段秀实不仅具有不畏强暴,疾恶如仇、爱民如子的高贵品质,而且还有清正廉洁的节操。

作者写段秀实洞察朱泚之心,拒不收礼,将礼物栖之梁木的逸事,颂扬了他的高风亮节。

这则逸事作为段秀实拿笏击泚行为的补充,说明他的气节,不仅表现在大处,而且见于小处,人物形象更显得光彩。

上述三则逸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虽名异,彼此间也无联系,但其精神是相通的。

从作者客观的叙述中,使人感受到了深沉的赞颂之情。

第四段交代写作本文的时间、原因及材料的来源,以说明逸事状内容之不谬。

2、思考讨论:本文的结构如何?是怎样把三件逸事串起来的?学生讨论后明确:此文在结构上也颇具匠心。

所记逸事的开头,作者都写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

按顺序,“仁愧焦令谌”之事应在“勇服郭晞”之事前,作者将它移后,把“勇服郭晞”提前来写,其好处是能充分体现写作主旨。

因作者要反击小人诽谤段秀实以笏击泚是“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就一定要强调他“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的本质,而“勇服郭晞”最能说明这一点。

另外,这种先后倒叙也符合读者的欣赏心理。

作者先写剑拔弩张的气氛和激烈的场面,能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印象。

然后写段秀实性格中仁信爱民的一面,对百姓的和好眷眷之意,文势跌宕起伏,布局富有变化。

这样安排,能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本文的另一显著特色是,全文不着一句议论,寓情于事,以形传神,繁简得当。

作者在行文中不感情用事,完全让事实和形象说话,他精心选取了段秀实生活中的三则逸事,繁简得当。

“勇服郭晞”一事,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其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余音,充分展示了段秀实的刚勇个性。

诣营陈辞是这则事件的高潮,叙写尤为详细,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仁愧焦令谌”一事,作者为展示段秀实的仁心爱民的品质,在描述其为被打成重伤的农者洗血、裹疮、注药、哺食、卖马、偿谷,不避琐细。

而“节显治事堂”,作者笔墨简略,用的是以简代繁的手法,叙事行文虽寥寥数语,然而由于能抓住主要环节,收到了见微知著的效果,人物的识见和气节仍光彩逼人。

三、思考:试归纳总结本文主题思想讨论后明确:本文记叙了段太尉一些优秀事迹,并没有抒情、议论,只是具体描写了段秀实的沉着、机智、不畏强暴、爱护人民这些优秀品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安史之乱”后那些拥兵自重的新军阀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四、作业:《优化设计》除课外文言阅读外全做。

第四课时教学要点:1、总结归纳本文的人物性格和写作技法;2、讲解讨论《优化设计》上的作业。

一、人物性格分析研讨:课文写了段太尉的几件逸事?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明确:1.诛杀暴卒刚正沉勇2.代民偿租仁慈宽厚3.拒收贿赂清廉正直二、写作技巧分析1.文中写焦令谌如此骄横,其作用是什么?讨论后明确:反衬,从而表现作者褒贬分明、爱憎强烈的感情。

2.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讨论后明确:《段太尉逸事状》的写作特点大抵可分为三点:一是精心选材,每一件事都突出表现主人公思想性格的一个方面;二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塑造人物形象,描写生动形象,而不作议论;三是使用倒叙手法,有利于主题突出,文章结构巧妙。

首先是精心选材,全文写了段秀实三件事,每一件事都表现他的思想性格的一个侧面。

第一件逸事是“勇服郭?”,详细记述了段秀实自荐平乱,只身前往军营,面对全身披挂、张牙舞爪的乱军,慷慨陈辞,抓住要害说服郭?,又主动留宿营房,以凛然正气震摄乱军,每一步骤都突出了他的“勇敢”。

第二件事是“仁愧焦令谌”,表现了段秀实仁义爱民的思想品德,第三件事“节显治事堂”,他对朱?的拉拢行贿早有提防,他“戒其族:‘过岐,朱?幸[作万一讲]致货币,慎勿纳。

’”朱?果真送来三百匹大绫,他的女婿实在推托不掉,不得以收下。

段秀实事后才知道此事,一面指责他的女婿,一面命令将大绫放在治事堂的房梁上,坚决不许把大绫放在家中。

这件事表现了段秀实很有政治远见,颂扬了他的清政廉洁。

三件事,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把三件事联系到一起,可以完整地钩勒出段秀实的思想品德:见义勇为、仁义爱民、廉洁清正。

柳宗元在本文中未发一句评论,而是用富有个性化的言语行为来表现段秀实的思想性格。

如第一件事,郭?部下十七人依仗郭氏父子势力,到集市抢酒闹事,段秀实将这十七人“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显示了他平定乱军、安抚民心的决心和魄力。

乱军“一营皆噪,尽甲”,为了化解矛盾,消除动乱隐患,明示道理,段秀实决定只身独往军营,文章是这样描写行为言语的:“解配刀,选老嬖者一人持马,至?门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并且乘机开导官兵们:难道郭氏父子对不起你们吗,“奈何欲以乱败郭氏?”段秀实勇闯军营,仅仅几句话就点明了问题的要害,致使郭?及其部下不得不垂首俯教。

读到此,不能不为柳宗元善于用个性化的言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所折服。

叙述“仁愧焦令谌”一事时也是以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段秀实对无故挨打的农民倾注了自己的仁爱,文中描写道:“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农民身上的)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

”寥寥几笔,一个正直、仁义而又满腔义愤、无处说理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学员在阅读时一定早就发现了。

本文写了段秀实三件逸事,如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结构,那么“仁愧焦令谌”一事在先,“勇服郭?”在后,但作者叙事时有意将先后顺序颠倒,作者在最后一段点出自己的良苦用心,是为了反驳当时一些别有用心的对段秀实的污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