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探析
上海博物馆陈列介绍英译初探
陈兰;余大山;
1: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
博物馆是继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示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状况。
上海,作为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对中国文化对外宣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博物馆作为上海甚至整个中国的重要名片之一,其陈列品介绍和正确的英译对于有效的对外宣传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认识,本文以上海博物馆陈列介绍英译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所存在的一些英译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博物馆文物文本英译研究——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
2362018年46期总第434期ENGLISH ON CAMPUS博物馆文物文本英译研究——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文/郑鹰【摘要】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媒介,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博物馆的文物文本的英译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博物馆展品在展示过程中文化精髓传播效率效果的好坏。
本文将通过对目前博物馆文物文本英译的时代背景进行概述,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博物馆的特点,提出一些有利于博物馆文物文本英译的提升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文物;文本;翻译【作者简介】郑鹰,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工商学院,英语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西方文化对比及其翻译。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5 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博物馆文物资源在高等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编号:DI A150312。
一、博物馆文物文本英译研究现状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以及民族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文物工作者和文化爱好者开始更加关注文物文本在传播和交流过程中的汉英翻译的准确度和合理性,文物文本英译研究逐渐成为翻译领域的热点问题。
在文化交流的各种媒介中,博物馆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在作为向公众开放的展示平台的角度,还是在对于文化研究传承的载了解和认知中国文化的主要媒介。
在博物馆文物文本的规范上,外语翻译无疑是决定文化精髓能够准确传达的关键,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信息接受者的感知,如果文本的翻译不能够非常的规范、严谨和丰富,那么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精华将难以有效地传播。
二、博物馆文物文本翻译的目的和难点中国国务院法制办在 2008 年发布的《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everyone enjoy eating it. I think this is what it is good for.”张译:“Which of you could name the good thingsi n p ea n u t s ? “Pea n u t s ta ste go o d ,”s a i d m y e l d e rsister.“Peanuts produce edible oil,”said my elder brother.“Peanuts are so cheap,”said I , “that anyone can afford to eat them.Peanuts are everyone’s favorite. That’s why we call peanuts good.”“花生底好处”在汉语中只是一个名词词组。
紫禁城、 故宫及其英译名探究
本文二维码单篇扫描下载紫禁城、故宫及其英译名探究丁大琴(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ꎬ淮南232001)[收稿日期]2020-02-11[作者简介]丁大琴(1977-)ꎬ女ꎬ安徽芜湖人ꎬ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ꎬ硕士生导师ꎮ[项目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HQ2019D006)[摘㊀要]㊀迄今中外媒体相关故宫的报道中频频出现紫禁城㊁故宫和故宫博物院使用混乱的问题ꎬ主观上与撰稿人文化素养及写作态度有关ꎬ客观上也因三者之间千丝万缕的历史文化关系而存在混淆的可能ꎮ鉴于这种措辞混乱状况ꎬ从历史文化源头上厘清紫禁城与故宫的同与异ꎬ调研二者现行英译名的是与非ꎬ进而基于受众意识一方面倡议继续维持紫禁城现行约定俗成之译名 theForbiddenCity ꎬ另一方面建议改故宫现行译名 thePalaceMuseum theImperialPalace 为 Gugong ꎬ以期尽可能地满足预期受众对适当审美距离的追求ꎬ同时实质性地提高中国文化对外译介的成效ꎮ[关键词]㊀紫禁城㊀故宫㊀译名㊀受众意识[中图分类号]G122ꎻH059㊀㊀[文章编号]1002-3054(2020)08-0020-09[文献标识码]A[DOI]10 13262/j bjsshkxy bjshkx 200803一㊁从中外媒体报道 去故宫撒欢儿~ 说起㊀㊀2020年1月17日网友 露小宝LL 在新浪微博晒照嘚瑟ꎬ并配以文字说明 赶着周一闭馆ꎬ躲开人流ꎬ去故宫撒欢儿~ ꎻ所晒4张照片都是以故宫太和门广场为背景ꎬ其中3张都有一辆豪华奔驰居中ꎬ尤其是最后一张ꎬ偌大的太和门广场上赫然停着价值数百万的奔驰ꎮ该条微博推出后 露小宝LL 迅即遭到广大网友口诛笔伐ꎬ也引发诸如人民网㊁新华网㊁央视网㊁中国网等重要媒体以及众多新兴自媒体的广泛报道ꎮ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㊁深层原因及应对措施等ꎬ已有公论ꎬ在此不再赘述ꎮ但在关注众多报道期间ꎬ笔者格外注意到了其中紫禁城㊁故宫及其英译名使用混乱的问题ꎮ例如报道 闭馆日女网友开车进故宫 撒欢儿 ꎬ故宫道歉并承诺加强管理 ꎬ[1]其中 故宫 既然是开车撒欢儿的受害者(前半句 故宫 确指明清皇宫)ꎬ何来道歉之由(后半句 故宫 实指故宫博物院)?这里显然存在同一语句中 故宫 所指不一致的逻辑混乱问题ꎮ02国外媒体也在同一时间争相报道 露小宝LL 开车进故宫事件ꎬ如英国广播公司(BBC)㊁美国有线电视福克斯新闻(FoxNews)和纽约时报(TheNewYorkTimes)迅速推出 ChinaangerafterwomandrivesintoForbiddenCity WomanentersChina sForbiddenCityinluxurySUVꎬsparkingoutrage 和 S U V inForbiddenCityPromptsRageatChina sRich 等报道ꎮ就相关用语方面的问题而言ꎬ有意思的是:(1)新闻标题均选用 theForbiddenCity 而不是 thePalaceMuseum ꎬ但事实上紫禁城与故宫及故宫博物院三者并不完全等同ꎮ(2)新闻报道中有些语句确实存在 TheForbiddenCity 与 thePalaceMuseum 混淆的情况ꎬ如 TheForbiddenCityoftenclosesonMondaysꎬtoallowformaintenanceandrenovationwork ꎬ[2] ThisisnotthefirsttimetheForbiddenCityhascomeunderfireforcontroversialpicturesatthesite ꎬ[2] OfficialsattheForbiddenCityꎬwherevehiclesarebannedꎬsaiditwas deeplydistressedandsincerelyapologizestothepublic ꎮ[3]上述三句中 theForbiddenCity 在语义上都应指故宫博物院而非紫禁城 这与国内报道中有时混淆紫禁城㊁故宫和故宫博物院的状况有几分相似ꎮ话语传播ꎬ术语先行 ꎬ[4]在中国文化 走出去 的时代背景下ꎬ我们尤其要关注术语的规范使用以及上佳翻译ꎮ上述中外媒体报道中出现紫禁城㊁故宫及其各自现行英译名时常混乱不清的问题ꎬ主观上与撰稿人文化素养不高以及写作态度马虎有关ꎬ客观上也因三者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历史文化关系而存在混淆的可能ꎮ鉴于这种混乱现象ꎬ拟从源头上厘清紫禁城与故宫的内在关联与本质不同ꎬ深入探究其各自现行英译名的不足ꎬ为及时推出统一可接受的上佳英译名提供些许启示ꎮ二㊁紫禁城与故宫有前世今生之别㊀㊀(一)紫禁城:皇权堡垒中国封建历史上每一个王朝都非常重视皇宫的修建㊁命名与管理ꎬ如秦朝咸阳宫和阿房宫㊁西汉长乐宫和未央宫㊁东汉北宫和南宫㊁隋朝紫微城和大兴宫㊁唐朝上阳宫和大明宫等ꎮ其中ꎬ隋炀帝大业年间于洛阳兴建的紫微城历经隋㊁唐㊁武周㊁[5]后梁㊁后唐㊁后晋以及北宋等7个朝代ꎬ是历史上沿用朝代最多㊁使用时间最久的皇宫ꎬ影响可谓深远ꎮ朱元璋推翻元朝后遂在临濠(今安徽凤阳)营建宫殿ꎬ因规模宏大就在外围增建了一道外禁垣ꎻ后因种种原因罢建中都(临濠)ꎬ改建京师(南京)时把内城改为外禁垣ꎬ目的是扩大皇宫禁地㊁确保皇室安全ꎬ是为皇权保障ꎮ建文帝时朱棣通过 靖难之役 夺取政权ꎬ继而在兴兵之地依照南京的宫殿规模及样式修建北京的宫殿ꎬ形成了明代都城史上 北京宫殿仿南京㊁南京宫殿仿凤阳的发展脉络 ꎮ[6]直至明孝宗弘治年间ꎬ宫城称内皇城ꎬ外禁垣称外皇城 这种宫城连同外禁垣统称为皇城的制度体系ꎬ昭示着皇权天子至上㊁需要重重保护ꎬ同时 臣民之间虽然有鱼水关系ꎬ但必须层层隔绝ꎬ从而最大程度上保持皇族的神秘感 ꎮ[7](P87)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燮平曾据朱国桢«涌幢小品» 太祖心与天合ꎬ故念念在兹ꎬ不敢忘ꎮ世宗既改大礼ꎬ恚群臣力争ꎬ遂改郊改庙ꎬ一切变易从新ꎬ并改殿名ꎮ大臣随声附和ꎬ举朝皆震ꎬ慑不敢言 和弘治㊁嘉靖及万历年间修定«大明会典»的相关史料ꎬ推定 万历«会典»不仅是目前所见最早记载紫禁城尺度的官修书ꎬ也是唯一正式使用 紫禁城 名称的官12紫禁城㊁故宫及其英译名探究修书 ꎮ[8]需要补充的是ꎬ这一推定仅为其个人基于所见文献的推测ꎬ而且官修书理论上应是对既往史实的实录 这就意味着万历«会典»之前已有 紫禁城 的称谓了ꎮ约至明代中晚期ꎬ皇城常指紫禁垣ꎬ紫禁城则专指宫城ꎮ进一步说ꎬ紫禁城是皇室生活起居之处ꎬ更是皇帝朝会主政场所ꎬ由此最高政令通向全国各个地方ꎬ进而推动整个封建王朝的运转ꎬ可谓皇权堡垒ꎮ北京紫禁城自明朝永乐年间正式迁都(1420)起就一直是皇帝㊁皇后等人的办公及生活场所ꎬ至清末宣统年间先后住过明㊁清两朝共24位皇帝ꎮ紫禁城东西宽约753米ꎬ南北长约961米ꎬ四周建有高约10米的城墙ꎬ墙外有宽约52米的护城河ꎬ可谓有金城汤池之固ꎮ紫禁城以乾清门为界分为前朝(外朝)和后寝(内廷)两大部分ꎮ其中ꎬ前朝在南ꎬ以太和殿㊁中和殿和保和殿等三大殿为中心ꎬ左右两翼分别辅以文华殿和武英殿ꎬ专供皇帝召见群臣㊁举行重大庆典ꎮ后寝在北ꎬ以乾清宫㊁交泰殿和坤宁宫等三大宫为中心ꎬ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㊁皇后生活起居之处ꎻ三大宫左右分别有东㊁西六宫ꎬ是嫔妃们生活休息之处ꎮ及至近代ꎬ封建专制日趋没落ꎬ皇权受到严重挑战ꎮ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ꎬ清庭在大势已去的形势下ꎬ接受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议和代表商订的«清室优待条件»ꎬ规定清帝逊位的条件是溥仪仍居紫禁城ꎬ继续享有尊号 大清皇帝 ꎬ并享受君主之礼遇ꎮ1914年北洋政府在紫禁城前朝部分设立古物陈列所ꎬ[9]开始收藏㊁陈列紫禁城相关文物并对外开放ꎬ初步具有博物馆功能ꎮ即便到了这个时候ꎬ紫禁城内仍居住着享有君主礼遇的溥仪ꎬ亦不允许寻常百姓靠近ꎬ其被呼为 紫禁城 还算名副其实ꎮ客观上ꎬ清逊帝居住紫禁城在某种程度上仍然象征着皇权存在ꎬ因而成为以张勋为代表的一些清朝遗老策划复辟的诱因ꎮ(二)故宫:民主象征1924年10月西北军首领冯玉祥发动 北京政变 ꎬ并于次月修改«清室优待条件»ꎬ驱除清逊帝出紫禁城ꎬ设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㊁登记及整理皇宫珍宝ꎬ初步建立起文物陈列体系和保管体系ꎮ1925年清室善后委员会草拟并通过«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组织章程»和«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章程»等ꎬ进而筹备故宫博物院以全面接替清室善后委员会的职责及工作ꎮ同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ꎬ李煜瀛出任临时理事长ꎬ所题 故宫博物院 匾额被高悬于神武门ꎬ[10]时有全国军政㊁工商㊁院校㊁新闻等各界派出的代表ꎬ而且一些北京普通市民也纷纷涌来ꎬ争睹数百年来森严㊁神秘的皇家禁苑及其宫廷珍宝ꎮ自普通市民跨入神武门那一刻起ꎬ紫禁城就完成了历史性蜕变ꎬ由皇帝 私人 财产蜕变成国家 公有 财产ꎬ由往日皇家独享的宫殿禁苑蜕变成现代民众共享的公共空间ꎬ甚而可以说 故宫博物院建院过程本身就具有摧毁皇权意识㊁张扬现代文明ꎬ进而建构民主文化的象征意义 ꎮ[1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ꎬ国民党政府先后把故宫主要文物南迁至上海㊁南京㊁巴县㊁峨嵋和乐山等地ꎻ[12]1945年日本投降后ꎬ国民党政府把存放于四川巴县㊁峨嵋及乐山等地的文物集中运到南京ꎻ1948年解放军顺利向南推进ꎬ面对败局ꎬ国民党政府又匆匆把部分故宫文物分批运至台湾ꎬ[13]并在台北市士林区模仿北京故宫模样建起一座较为完善的综合性大型博物馆ꎮ该博物馆1965年竣工ꎬ恰逢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ꎬ故定名为中山博物院 是为台北故宫博物院ꎬ其所依附的建筑群即是台北所谓故宫ꎮ因此ꎬ从皇宫视角看该所谓故宫有名无实ꎬ仅是现代仿造的建筑群ꎬ并没有居住过什么前朝皇帝ꎮ22北京社会科学㊀2020年第8期可以说ꎬ1925年10月10日 故宫博物院 牌匾挂起即划下了一条鲜明的分界线ꎮ自此ꎬ紫禁城不再是皇帝朝会理政㊁皇室生活休息的场所ꎬ转而蜕变为一处前朝古迹ꎮ由紫禁城脱胎换骨而来的故宫在新的社会历史环境下熠熠生辉ꎬ 向民众渗透了破除帝王权威㊁去除旧有文化的观念ꎬ进而塑造了一个现代文明的公众文化机构形象 ꎮ[14]简而言之ꎬ 紫禁城 之名与实自故宫博物院成立时起便不复存在ꎬ紫禁城仅是故宫的前世ꎬ而故宫则是紫禁城的今生ꎮ紫禁城关乎着皇权ꎬ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尚可使用ꎻ故宫象征着民主ꎬ在当代社会语境下宜使用故宫取代紫禁城ꎮ三㊁紫禁城现英译名:无可奈何之译㊀㊀前文已经言及ꎬ紫禁城是明㊁清两代帝王理政及与其后妃生活的宫殿禁苑ꎬ现今已转变成大众可以参观的历史文物古迹ꎬ且以此为基础建立起集典藏㊁陈列㊁教育㊁研究等诸多功能于一身的故宫博物院ꎬ因此紫禁城有必要称之为故宫ꎮ由此可以分析ꎬ紫禁城的英译名与故宫的英译名不可混同ꎬ而且故宫的英译名与故宫博物院的英译名也不应混同ꎬ因为紫禁城是故宫的前世ꎬ而故宫与故宫博物院又各有所指(尽管在一定的语境中故宫可以视为故宫博物院的简称ꎬ但实则二者内涵并不完全相同)ꎮ为了解紫禁城英译名使用情况ꎬ我们选择在中国知网调研现行译名ꎮ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知网的文献主要来源于中外文学术文献㊁报纸㊁年鉴㊁工具书等各类资源ꎬ可信度较高ꎬ其作者较普通大众而言对词语的使用较为严谨ꎬ其相关文献情况基本反映了国内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基本认知情况ꎮ我们通过中国知网利用翻译助手进行调查ꎬ键入 紫禁城 得相关译文23个ꎬ[15]无一例外地都是theForbiddenCity ꎬ可见该英译名约定俗成程度之高ꎮ然而ꎬ事实上 theForbiddenCity 是一个无可奈何的译名ꎬ因为 紫禁城 一名所含有的重要历史人文底蕴并未被充分译出ꎮ(一) 紫 :天人合一之历史人文底蕴 紫 所蕴含的天象模仿㊁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可谓源远流长ꎬ但在译名 theForbiddenCity 中荡然无存ꎮ 中国古代宫殿ꎬ最晚从战国时起ꎬ就有模仿天象的传统了 ꎬ[16]这一传统在某种程度上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相互参照㊁相互彰显ꎮ«史记 天官书»为记述三垣㊁二十八宿恒星将天分为五宫 北极周围的天空为中宫ꎬ象征天帝为首的中央朝廷ꎬ其余天空划为东宫㊁南宫㊁西宫和北宫ꎬ以与四季相应ꎬ象征天帝巡行宇宙时的四季行宫ꎮ所涉三垣分别是紫微垣㊁太微垣和天市垣ꎬ其中紫微垣居中且位置永恒不变ꎬ于是古人将其想象成代表天帝的星座ꎬ为天帝所居ꎬ对应着五宫中的中宫ꎬ又曰 紫宫 ꎮ[17](P1539-1630)自称 天子 的皇帝把自己所居宫殿称为紫微宫ꎬ就是天人合一理念的集中体现ꎮ据«三辅黄图 卷之一»记载: 始皇穷极奢侈ꎬ筑咸阳宫ꎬ因北陵营殿ꎬ端门四达ꎬ以则紫宫ꎬ象帝居ꎮ渭水贯都ꎬ以象天汉ꎬ横桥南渡ꎬ以法牵牛ꎮ [18](P6)这说明秦始皇年代修建宫殿就开始效法天象了ꎮ西汉未央宫亦别称 紫微宫 ꎻ隋㊁唐均在东都洛阳建有紫微城ꎬ后继续为后梁㊁后唐㊁后晋㊁北宋等朝帝王使用ꎬ不幸的是在辽灭北宋期间为战火所毁灭ꎮ现今基本完善保存下来的北京紫禁城ꎬ 总体布局无疑也是取象于紫微垣 ꎬ[19]而且紫禁城及其宫殿楼阁的命名突出地体现出古人较为成熟的天象认知及天人合一的人文理32紫禁城㊁故宫及其英译名探究念ꎮ这些文化含蕴在 theForbiddenCity 中丝毫体现不出来ꎬ于紫禁城英译名而言着实是一大遗憾ꎮ(二) 禁 :皇权威严之历史人文底蕴 禁 在现代汉语中与 Forbidden 基本同义ꎬ然而历史上其与天子息息相关的历史文化气息在译名 theForbiddenCity 中则消失殆尽ꎮ 禁 除禁止(Forbidden)的意思外ꎬ在中国古代还可 称皇帝居住的地方 ꎬ如 禁中 宫禁 ꎮ[20](P683)这一点在古代众多文献中都可找到依据ꎬ如«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的 於是二世常居禁中ꎬ与高决诸事 ꎻ[21](P343)«后汉书 和熹邓皇后»所记 宫禁至重ꎬ而使外舍久在内省 诚不愿也 ꎻ[22](P419)以及前文所及清帝逊位时签订优待皇室条件之二就是 暂居宫禁ꎬ日后退居颐和园 ꎮ[23]若还要进一步探寻ꎬ那么 禁 之所以可用来特指或形容皇帝居处ꎬ实是因为皇宫乃皇家重地ꎬ闲杂人员非受召见绝对禁止入内ꎮ明㊁清两代帝王出于维护皇权威严及自身安全等方面的考虑ꎬ所居皇宫自始至终都是壁垒森严㊁哨岗林立ꎬ而且其外还有皇城ꎬ内城和外城环环相护ꎬ是绝对的皇家禁地ꎮ在这个意义上ꎬ把 紫禁城 之 禁 译为 Forbidden 基本语义对应ꎬ然而还是没有传递出应有的皇权威严等历史文化气息ꎮ(三) 城 :天子至上之历史人文底蕴 城 在现代汉语中有 City 之义ꎬ然而紫禁城之 城 实为宫(Palace)而非城(City)ꎮ考古证明ꎬ传统意义上的城郭之制成形于春秋战国时期ꎬ 政治上列国分立ꎬ诸侯争霸ꎻ军事上兼并战争频繁ꎬ促使城市大量出现ꎮ在这样的形势下ꎬ特别是作为国都一级的城址ꎬ多具有完备的城郭布局 ꎮ[24]本着 筑城以卫君ꎬ造郭以守民 [25](P107)之传统理念建成的都城ꎬ多是内为城㊁外为郭ꎬ即使城与郭合在一起也与西方社会文化中的 城(City) 相去甚远ꎮ中国的 城 多是因卫君㊁守民而刻意在有利地点营建ꎬ突出其军事和政治功能ꎻ西方的 城 多在合并乡村小社区的基础上形成ꎬ确切地说最初形式是城邦ꎬ突出其民主政治兼经济生活功能ꎮ前已有述ꎬ朱元璋在兴建中都(凤阳)宫殿时ꎬ在宫城的外围增建了一道外禁垣ꎬ后改建南京宫殿时又依照中都做法把内城改建为宫城的外禁垣ꎬ是为皇城ꎮ此种做法再后来为朱棣修建北京宫殿时沿袭ꎬ如此一来皇城的范围就比以前扩大了许多ꎬ其内天子所据 紫禁城 就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城中之 城 了ꎬ充分体现了 筑城以卫君 的历史传统ꎬ充满了天子至上的历史人文气息ꎮ进一步来说ꎬ 紫禁城 之 城 实是宫ꎬ宫城外围的皇城才可以进行有限制的买卖互市ꎬ因而此 城 非彼 城 ꎮ总之ꎬ把 紫禁城 之 城 译为 City ꎬ语义上勉强相关ꎬ却无从体现天子至上的历史人文底蕴ꎮ四㊁故宫两英译名:左右为难之译㊀㊀确切地说ꎬ故宫是指明㊁清两朝天子所居宫殿ꎬ而故宫博物院则是基于故宫建立的集收藏㊁陈列㊁参观㊁研究于一体的文化机构ꎬ尽管故宫为故宫博物院的重要构成部分ꎬ但两者名与实都存在本质上的不同ꎬ当然应该拥有不同的各自译名ꎮ但是从翻译角度看ꎬ故宫与故宫博物院的翻译难点均在于故宫ꎬ因而此处重点探讨故宫的现行英译名ꎮ我们在中国知网的翻译助手界面键入 故宫 得到三种译名ꎬ即 thePalace thePalaceMuseum theImperialPalace ꎬ分别涉及25条㊁17条㊁23条文献ꎬ主要来源于«英42北京社会科学㊀2020年第8期汉双向建筑词典»等工具书条目以及相关文献关键词对ꎮ其中25条涉及 thePalace 的文献包含了涉及 thePalaceMuseum 的17条文献ꎬ故只需研究25条涉及 thePalace 的文献和23条涉及 theImperialPalace 的文献ꎮ逐一研究后发现ꎬ故宫的现行英译名主要是 thePalaceMuseum 和 theImperialPalace ꎮ(一) thePalaceMuseum 强化凸显故宫博物院ꎬ但解构了故宫的自我存在在中国知网检索所得25条涉及 thePalace 的文献中ꎬ实则有20处 thePalaceMuseum 对应的是故宫而非故宫博物院ꎮ调研结果清晰地表明ꎬ合计48条文献中故宫在接近一半的场合下被译成了 thePalaceMuseum ꎮ问题是ꎬ故宫博物院已经正式译为 thePalaceMuseum ꎬ再将故宫强行译为 thePalaceMuseum ꎬ语义上不能匹配ꎬ逻辑上自相矛盾ꎬ而且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ꎮ例如ꎬ中国翻译研究院重点打造的三大术语体系平台ꎬ即中国关键词㊁中国重要政治词汇对外翻译标准化专题库和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ꎬ只有后两个标准化库中可以检索到故宫和故宫博物院ꎬ其英译名均是 thePalaceMuseum ꎮ更有甚者ꎬ«新汉英翻译词典»不列 故宫 条目ꎬ而只列条目 故宫博物院thePalaceMuseum ꎮ[26](P277)可以说ꎬ这种做法固然强化凸显了故宫博物院ꎬ却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故宫在译入语语汇系统(英语)中的自我存在ꎬ显然不妥ꎬ而且在逻辑上也说不过去:如果 thePalaceMuseum 是故宫博物院的译名ꎬ那么 thePalace 逻辑上就应该是故宫的译名ꎬ但是用一个普通名词 palace 来作为故宫的译名显然不合理ꎻ如果 thePalaceMuseum 是故宫的译名ꎬ那么首先是语义上不对等ꎬ其次故宫博物院逻辑上就该译为 thePalaceMuseumMuseum ꎬ显然不够妥当ꎮ由此可推论ꎬ上述三大术语平台将故宫和故宫博物院均译为 thePalaceMuseum ㊁一些英汉词典仅列 故宫博物院thePalaceMuseum 条目乃至英文语汇中难觅 故宫 身影等问题ꎬ其主要根源在于强行把故宫译为 thePalaceMuseum ꎬ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故宫的存在ꎮ(二) theImperialPalace 强化凸显故宫ꎬ却削弱了与故宫博物院的内在关联前面已提到故宫与故宫博物院各有所指ꎬ不可混同ꎬ然而两者之间又是前世今生㊁一脉相承的关系ꎬ难免密切相关ꎮ追根溯源ꎬ1925年在往日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起集典藏㊁陈列㊁教育㊁研究等诸多功能于一身的文化机构ꎬ被命名为故宫博物院ꎻ那么今日故宫博物院所依附的主要建筑现今就不能再称之为紫禁城ꎬ而应称为故宫ꎮ另一方面ꎬ博物院命名通常以其所在地点或遗址来命名ꎬ显然故宫博物院所赖以建立的这组皇家宫殿ꎬ取名为 故宫 再恰当不过了ꎮ可能正因如此ꎬ一些场合维持着故宫博物院的正式译名 thePalaceMuseum ꎬ同时将故宫英译为 theImperialPalace ꎬ如«汉英词典»(吴景荣主编ꎬ1978)㊁«汉英大辞典»(吴光华主编ꎬ1993)㊁«汉英大辞典(第2版)»(吴光华主编ꎬ1999)㊁«汉英翻译大词典»(吴文智主编ꎬ2015)和«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2版)»(杜瑞清主编ꎬ2016)等ꎮ我们特地调研了上述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时期较有影响的几部词典ꎬ发现其做法较为统一ꎬ大体代表了学界的主流观点ꎮ这种做法的直接结果就是ꎬ汉语中故宫与故宫博物院并存ꎬ英语中也分别有了各自译名 theImperialPalace 与 thePalaceMuseum ꎬ但是英译名 theImperialPalace 与 thePalaceMuseum 之间的关联明显要弱于汉语中故宫与故宫博物院的密切关联ꎬ没法让英语受众立刻明白 theImperialPalace 就是 thePalaceMuseum 所及的 thePalace ꎮ52紫禁城㊁故宫及其英译名探究概括起来ꎬ译名 theImperialPalace 强化凸显故宫的存在ꎬ却削弱了英语中故宫与故宫博物院本应有的内在关联ꎬ不利于故宫与故宫博物院相得益彰地对外宣传ꎮ五、基于受众意识区别对待紫禁城和故宫英译名㊀㊀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 麦奎尔(DenisMcQuail)将 受众 内涵界定为 一个或另一个媒介渠道㊁这一类或那一类媒介内容或表演的读者㊁听众或观众 ꎬ[27](P2)并尽可能地穷尽其外延:作为大众的受众㊁作为群体的受众和作为市场的受众ꎮ[27](P7-11)笔者所言紫禁城和故宫英译名ꎬ面对的可能是相关文本的读者㊁聆听导游相关介绍的听众ꎬ还可能是从事相关宣传的广大媒体及其受众ꎬ因此采用受众这一概念较为恰当ꎮ从传播视角看ꎬ传播者发出信息ꎬ直到被受众接受ꎬ理论上才意味着传播过程的真正完成ꎬ实践中才能显现传播的实际成效ꎮ这与文论家尧斯(HansRobertJauss)和伊瑟尔(WolfgangIse)为代表倡导的 接受美学 是不谋而合的ꎬ在一定意义上共同启迪了翻译由原文及其作者中心论向译文及其读者中心论的研究范式之转变ꎮ语言是文化的载体ꎬ不仅能彰显特定文化ꎬ而且必然带有特定文化的深刻烙印ꎻ另一方面ꎬ翻译 已不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ꎬ而是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 ꎬ[28]更是特定文化的跨语际传播ꎮ因此ꎬ译者在从事翻译时ꎬ既要考虑原语与译语之间的差异ꎬ又要密切关注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之间的不同ꎬ力求最大程度地保存原文所蕴涵的特色文化ꎬ使译文受众可能从中领会异域特色文化的风土人情㊁历史习俗等ꎮ从受众意识视角看ꎬ就是译者翻译时要始终心怀受众ꎬ要始终兼顾好受众 实际接受能力㊁阅读心理和审美品位等 ꎬ[29]以期尽可能地满足预期受众对适当审美距离的追求ꎬ也就是对 异质性 差异性 的追求 其结果恰能在最大程度上对外传播原语民族特色文化ꎮ有鉴于此ꎬ我们一方面倡议继续把紫禁城译为 theForbiddenCity ꎬ另一方面则建议把故宫改译为 Gugong ꎮ其理由可分别简论如下ꎮ(1)紫禁城之 紫 是一个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且能充分反映天人合一之历史文化底蕴的概念ꎬ无论是音译㊁意译还是音意结合进行创译ꎬ几乎都无法成功地译为某个词ꎮ除此之外ꎬ紫禁城之 禁 与 城 之语义在英译名 theForbiddenCity 中都有某种程度的体现ꎬ更重要的是译名 theForbiddenCity在国内已经约定俗成ꎬ在国外也得到了一致认可ꎮ特别是该译名之所以获得认可ꎬ主要在于其用词 Forbidden 辨识度高而且富有神秘感ꎬ也反映出英语受众心理上期待 异质性 差异性 的新鲜面孔ꎮ因此ꎬ维持现译名 theForbiddenCity 既是对约定俗成译名的遵守ꎬ又是对英语受众审美期待的关照ꎮ另外ꎬ前文已论及紫禁城之名与实俱已淹没于历史洪流中ꎬ除特定历史语境之外目前宜使用故宫取而代之ꎮ既然在现实社会语言生活中已经很少称呼及使用 紫禁城 ꎬ也就没有必要花费较大成本去改其约定俗成的译名 theForbiddenCity 了ꎮ(2)故宫着实应该译为 Gugong ꎬ因为故宫现行两个译名 theImperialPalace 及 thePalaceMuseum ꎬ都采用了归化译法ꎬ其用词 Imperial Palace 或 Museum 过于普通且不能带来新鲜感ꎬ虽然为英语受众扫清了阅读障碍ꎬ却低估了受众的接受能力ꎮ两译名在尽量消除文化差异的同时ꎬ也削除了故宫应有的 异国情调 ꎬ截断了英语受众领略异域中华文化的通道ꎬ破坏了他们所期待的审美距离ꎮ正是在这个意义62北京社会科学㊀2020年第8期。
湖北省博物馆英文网站文物英译名研究——以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为参照
2018年9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Sep.2018第35卷第9期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ducationVol.35㊀No 9湖北省博物馆英文网站文物英译名研究以故宫博物院㊁上海博物馆等为参照戴㊀薇(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ꎬ武汉430205)摘㊀要:文物翻译应坚持民族性原则㊁简洁性原则㊁信息性原则㊁准确性原则及统一性原则ꎮ湖北省博物馆英文网站的藏品名翻译中存在诸多问题ꎬ如不应该的误译㊁不合理的省译㊁未加注释的音译㊁译名不统一以及译名不够简洁等ꎬ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ꎬ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 走出去 ꎮ关键词:博物馆ꎻ英文网站ꎻ翻译ꎻ文物ꎻ湖北㊀㊀收稿日期:2018-07-20㊀㊀作者简介:戴㊀薇(1990-)ꎬ女ꎬ湖北石首人ꎬ助教ꎬ硕士ꎬ英语文学翻译ꎮ中图分类号:K873ꎻH315.9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 ̄344X(2018)9 ̄0115 ̄04㊀㊀一㊁引言作为我国省级博物馆的佼佼者之一ꎬ湖北省博物馆是外国人了解荆楚文化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重要窗口ꎮ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传播荆楚文化及华夏文明ꎬ湖北省博物馆开通了英文网站ꎬ并将重要藏品以英文译介给外国游客ꎬ为对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ꎮ但笔者认为ꎬ就目前的英译而言ꎬ还有不少改进的空间ꎮ本文将聚焦于湖北省博物馆英文网站的文物英译名ꎬ研究其英译中的各种问题ꎬ并以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等国内大型博物馆的英文网站为参照ꎬ以资借鉴ꎮ二㊁文物英译的原则在文物翻译的原则方面ꎬ国内学者进行了诸多探讨ꎮ例如ꎬ师新民就曾提出了文物英译的四原则:民族性原则㊁简洁性原则㊁信息性原则和回译性原则ꎮ[1]其中ꎬ民族性原则指的是翻译要体现民族特色㊁反映特有的民族内涵ꎮ简洁性原则是指文物译名应言简意赅ꎮ信息性原则指的是要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说明作用ꎮ而回译性原则则要求文物的英语译名在形式和结构上尽量与中文名称相近ꎮ针对师新民提出的回译性原则ꎬ有学者颇有异议ꎬ郦青㊁胡雪英认为文物英译的目标读者为国外参观者ꎬ因此能否回译不应作为原则ꎬ否则会造成死译语盲目音译ꎮ并就此提炼出新的四原则:即信息明确㊁行文简练㊁语法规范㊁译名统一ꎮ[2]其中 译名统一 原则指的是ꎬ不但同一博物馆内相同译名须统一ꎬ相同文物在不同博物馆的译名也应统一ꎮ笔者认为ꎬ这两种提法各有优劣ꎮ郦青与胡雪英的研究对师新民的探索做了有益补充ꎬ但却忽略了第一条民族性原则即民族文化内涵的保留ꎮ综合二者ꎬ笔者认为文物英译应遵循五原则:民族性原则㊁简洁性原则㊁信息性原则㊁准确性原则及统一性原则ꎮ三㊁湖北省博物馆英文网站中藏品名英译的诸多问题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ꎬ是湖北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㊁研究和展示机构ꎮ其中㊁曾侯乙编钟㊁越王勾践剑㊁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及郧县人头骨化石等藏品享有极高的知名度ꎬ而在大型文物节目«国家宝藏»中511大放异彩的云梦秦简同样让世人惊叹ꎮ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传播荆楚文化ꎬ湖北省博物馆开通了英文网站ꎬ对于馆藏的诸多精品加以英文译介ꎬ成为对外推介荆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ꎮ不过ꎬ仔细考察馆内藏品名的英译ꎬ并将其与上海博物馆及国家博物馆等的英文网站对比ꎬ笔者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ꎮ具体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不应该的误译相对而言ꎬ这种情况出现较少ꎬ但笔者认为这是完全可以避免ꎬ并且绝不应该出现的ꎮ例如ꎬ在 bronzeware(青铜器) 名录中ꎬ我们发现 邓公乘鼎 的英文名居然是 SpringandAutumnPeri ̄od ꎬ而 曾仲斿父壶 同样采取了年代代替名称的做法ꎬ译为 LateWesternZhouDynasty ꎬ令人费解ꎮ首先ꎬ这两个名词固然难翻ꎬ但并非不可译ꎮ即使采用音译ꎬ译为 DengGongChengDing(foodvessel) ꎬ亦未为不可ꎻ其次ꎬ这种以英文年代权做英文名的做法在湖北省博物馆的所有藏品名英译中尚属孤例ꎬ可见其并非是湖北省博物馆约定俗成的译法ꎻ再次ꎬ在其他博物馆的藏品名英译中我们也未见此种译法ꎮ综合以上因素ꎬ基本可以认定这是误译ꎮ除了此类错误外ꎬ另外一种错误则是理解错误ꎮ同样在 bronzeware(青铜器) 名录中ꎬ 长木柄铜匕 被想当然地译成了 BronzeDaggerwithlongwoodenhandle ꎮ根据Merriam-WebsterDictionary的解释ꎬ dagger 的意思为 asharppointedknifeforstabbing ꎬ也即中文的 匕首 之意ꎮ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问题ꎬ但是结合网站上的配图可知ꎬ该器物并非匕首ꎬ而是类似于勺子ꎮ再查看«新华字典»ꎬ 匕 除了可指 匕首 ꎬ在古代常用来指勺㊁匙之类的取食用具ꎬ如 先主方食ꎬ失匕箸 ꎮ由此可见ꎬ此处译为 dagger 为明显的误译ꎬ应译为 BronzeSpoonwithlongwoodenhandle ꎮ这些误译违背了准确性原则ꎮ如果译者稍微细致一点ꎬ自然可以避免ꎬ十分可惜ꎮ2.不合理的省译除了误译以外ꎬ省译亦屡见不鲜ꎮ省译指的是对源语种的某些词语根本不译ꎮ[3]省译并非不能采用ꎬ但若使用不当ꎬ亦值得商榷ꎮ例如ꎬ在青铜器这一类别中ꎬ 短颈圆肩壶 直接译为 BronzeWare ꎮ BronzeWare 也即青铜器ꎬ既未点明该器物的形状ꎬ亦未说明器物的功用ꎬ缺乏直接或间接的说明作用ꎬ违背了翻译的信息性原则ꎬ虽译尤为未译ꎬ不如译为 short-neckedround-shoulderedpot ꎮ又如ꎬ在金银器这一类别中ꎬ 金法戒 译为 goldring ꎬ省略了其背后的佛教文化ꎮ这枚金法戒出土于钟祥市梁庄王墓的法器匣中ꎬ为佛教法器ꎮ敦煌文书«太子道成经»中也有揭示戒指与佛教文化的联系ꎮ[4]因此ꎬ翻译为 goldring 固然不错ꎬ但外国游客难以知道其佛教法器的作用ꎬ违背了民族性和信息性原则ꎬ不如后面以括号注释其功能 Buddhistinstrument ꎮ3.未加注释的音译音译(transliteration)是一种常用的翻译方法ꎬ而音译加注也是文化翻译时首选的翻译方法之一ꎬ有助于保存源语文化信息ꎮ[5]但是ꎬ需要注意的是ꎬ倘若只是单纯的音译ꎬ没有加注ꎬ容易让读者一头雾水ꎬ无助于理解原文ꎮ有学者指出ꎬ第一次英译新名词时ꎬ最好加上注释ꎬ而且不能滥用ꎬ如果到处都是音译名词ꎬ会让读者十分吃力ꎮ[3]在湖北省博物馆的英文网站中ꎬ我们发现ꎬ藏品名的英译多采取了未加注释的音译ꎬ笔者认为是不太妥当的ꎮ以 鼎 的翻译为例ꎬ 鼎 是我国古代典型的青铜器ꎬ是商周时期贵族人家重要的饪食器ꎬ在诸多大型博物馆中都有馆藏ꎮ在湖北省博物馆英文网站中陈列的十件青铜器中ꎬ有五件与鼎有关ꎬ分别为 鼎钩 ㊁ 牛鑐鼎 ㊁ 豕鑐鼎 ㊁ 邓公乘鼎 与 小口鼎 ꎬ译者大多音译为 Ding ꎬ如 Dinghook ꎬ NiuxuDing ꎬ ShixuDing 等ꎮ虽有配图ꎬ但依然让读者不解ꎮ对于 鼎 的翻译ꎬ不同博物馆的处理方式并不一致ꎬ如故宫博物院的英文网站将 颂鼎 译为 SongDingTripod ꎬ而上海博物馆则将 史颂鼎 译为 ShiSongDing(foodvessel) ꎮ虽然都是音译ꎬ但不约而同采取了加注形式ꎮ故宫博物馆采用的是文内加注ꎬ而上海博物馆则采用括号加注ꎮ一个点明了 鼎 的形制ꎬ一个阐释了 鼎 的功用ꎬ比单纯的音译更加明确ꎮ笔者认为ꎬ上海博物馆的翻译更为可取ꎮ首先ꎬ鼎并非全为三足ꎬ亦有四足ꎬ即为方鼎ꎬ tripod 并不适用ꎻ其次ꎬ网站上本有配图ꎬ其形制611一目了然ꎬ无需一定要在翻译中体现ꎻ再次ꎬ上海博物馆的译文表达了鼎的功用ꎬ更能传达其背后的文化内涵ꎮ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ꎮ例如ꎬ在玉器的翻译中ꎬ 玉璧 译为 JadeBi ꎬ金银器中 金爵 也直接翻译为了 GoldJue ꎬ都是单纯的音译ꎬ未加注释ꎮ不如参考上海博物馆的做法译为 JadeBi(ritualdisk) ꎬ GoldJue(winevessel) ꎮ由上可知ꎬ大量未加注释的音译容易妨碍理解ꎬ违背了翻译的信息性原则ꎮ翻译时建议采用音译加注的形式ꎬ在音译名后面以括号简单注明器物的功用ꎮ4.译名不统一前文提到ꎬ有研究者提出 译文统一 的翻译原则ꎬ要求不但同一博物馆内相同译名应统一ꎬ不同文物在不同博物馆译名也应统一ꎮ笔者认为ꎬ前者必须达到ꎬ后者应酌情达到ꎮ就湖北省博物馆英文网站的翻译而言ꎬ两者都有欠缺ꎮ例如上文提到的 鼎 ꎬ在网站内部的翻译并不统一ꎬ一共出现了三种情况:分别是 Ding ꎬ tripod 以及以朝代英文名代替的误译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统一译为 Ding(foodvessel) ꎮ此外ꎬ在漆木器的翻译中ꎬ也出现了前后不统一的现象ꎮ两种器物在中文网站中都是 漆木盒 ꎬ仅是式样稍有差异ꎬ但在英文网站中则出现了两种译文ꎬ分别为 lacquerware 和 lacquerbox ꎬ违背了统一性原则ꎮ再者ꎬ在与其他博物馆译名统一方面ꎬ虽难以完全做到ꎬ但亦应尽力而为ꎬ尤其是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词ꎮ以陶瓷器中常见的术语 釉 为例ꎮ釉色是陶瓷的重要特征ꎬ目前已有较为固定的翻译方法ꎬ即以 颜色+glazed 的结构进行翻译ꎬ如 黄釉 译为 yellow-glazed ꎬ 釉下彩 译为 under ̄glazed ꎬ 釉里红 译为 underglazedred ꎮ[6]湖北省博物馆的英文网站并没有采用这一惯例ꎬ而是将 米色釉碗 译为 Beigeglazebowl ꎬ 釉里红 译为 Under-glazered ꎬ 黄釉云龙纹盘 译为 Yellowglazeplatewithclouddragondesign ꎮ这样的翻译不能算作典型的误译ꎬ因为在外国网站中ꎬ我们确实能发现这种用法的存在ꎮ但是ꎬ就翻译的统一性而言ꎬ最好还是应采用国内通行的翻译方法ꎮ此外ꎬ笔者认为ꎬ镇馆之宝 越王勾践剑 的翻译也值得商榷ꎮ英文网站对应的译名为 TheSwordofGoujian ꎮ首先ꎬ笔者考察了其他国内博物馆英文网站上的译名ꎬ未发现前面加定冠词的情况ꎻ其次ꎬ相似藏品 吴王夫差矛 的翻译为 SpearofFuchai ꎬ也没有定冠词ꎮ此处ꎬ尽管越王勾践剑稀世罕有ꎬ仍应遵循惯例译为 SwordofGoujian ꎮ5.译名不够简洁这里需要说明是ꎬ简洁并不意味着字数少ꎬ而是要在完整传达原文信息的同时ꎬ语言简明扼要ꎬ不出现罗嗦重复的信息ꎮ整体而言ꎬ湖北省博物馆英文网站的藏品名英译语言较为简洁ꎬ但也不乏罗嗦重复的译名ꎮ如在漆器这一类别中ꎬ 漆木樽 被译为 lacquerwoodwinegoblet ꎮ该译名极为啰嗦ꎮ首先ꎬ wood 多余ꎮ lacquer 本来就可以指代漆器ꎬ而漆器是一种表面涂漆的木质装饰品ꎬ已经包含了 wood 的含义在内ꎮ因此ꎬ 漆木勺 ㊁ 漆木盘 等直接译为 lacquerspoon 和 lacquertray 即可ꎮ故宫博物院同样采用了这种翻译法ꎬ如将 黑漆描金百寿字碗 译为 BlackLacquerBowlwithGold-Traced Longevity Characters ꎮ其次ꎬ wine 也是多余ꎮ goblet 本意就是酒杯ꎬ无需再加上 wine ꎮ综上所述ꎬ 漆木樽 的翻译违背了简洁性的原则ꎬ应译为 lacquergoblet ꎮ6.大量藏品未译笔者研究发现ꎬ和中文网站中的藏品数量相比ꎬ英文网站中的藏品数量明显少得多ꎮ这本也无可厚非ꎬ上海博物馆及国家博物馆等的英文网站也只是选择性地翻译了部分藏品ꎮ某些藏品由于重要性不强ꎬ翻译难度过大ꎬ或是与其他藏品性质重复ꎬ因此译介的必要性不高ꎬ也就没有出现在英文网站中ꎬ这是可以理解的ꎮ但是ꎬ如果和其他重要博物馆进行纵向比较ꎮ我们可以发现ꎬ湖北省博物馆英文网站省略未翻的展品数额过大ꎮ以青铜器为例ꎬ湖北省博物馆中文网站共展示了89件青铜器ꎬ而英文网站中只有10件ꎬ译介的比例仅为11.2%ꎮ同样是青铜器ꎬ上海博物馆中文网站共展示了110件ꎬ而其英文网站中译介了69件ꎬ译介比例为62.7%ꎮ明显高于湖北省博物馆ꎮ不过ꎬ湖北省博物馆的译介比例并非最低ꎮ711以陕西博物馆为例ꎬ其中文网站共展示有200件藏品ꎬ而英文网站只译介了12件ꎬ译介比例仅为6%ꎮ笔者认为ꎬ大量藏品未译违背了翻译的民族性原则ꎮ湖北省博物馆的英文网站可以进一步扩大译介的比例ꎬ以达到更好的推介效果ꎮ四㊁结语湖北省博物馆开通英文网站ꎬ对馆内珍贵文物进行英文推介是 荆楚文化走出去 的重要举措ꎬ值得肯定ꎮ其翻译并无严重的语法问题ꎬ但同时我们应看到ꎬ问题依然存在ꎬ违背了文物翻译的民族性㊁简洁性㊁信息性㊁准确性㊁统一性等原则ꎬ需要进一步改进ꎮ具体建议是:(1)扩大文物译介的范围ꎻ(2)语言进一步简洁ꎻ(3)对于文化空缺的专有名词采用音译加括号解释其功能的方法ꎻ(4)纠正不应该的误译ꎻ(5)保持网站内部译法统一并向国内通用的翻译惯例看齐ꎮ参考文献:[1]师新民.考古文物名词英译探讨[J].中国科技翻译ꎬ2007ꎬ20(3):61-62.[2]郦青ꎬ胡雪英.博物馆文物展品英译研究 以浙江省博物馆为例[J].中国科技翻译ꎬ2011ꎬ24(3):46-49. [3]肖耀田.零翻译 不可或缺的翻译手段之一[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04(4):114-116. [4]李芽.中国古代戒指文化小考[J].服饰导刊ꎬ2014ꎬ3(4):17-22.[5]代绍荣ꎬ许芳ꎬ李欣.谈音译或直译加注与保存原语文化信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02(1):70-72.[6]李开荣.试论文物名称英译文化信息的处理[J].中国科技翻译ꎬ2001ꎬ14(4):10-13.责任编辑:陶㊀晖OnTranslatingtheNamesofCulturalRelicsintheEnglishWebsiteofHubeiMuseumUsingtheExamplesofPalaceMuseumandShanghaiMuseumasaReferenceDAIWei(SchoolofForeignLanguagesꎬHubeiUniversityofEducationꎬWuhan430205ꎬChina)Abstract:PresentlyꎬmanyfamousmuseumsinChinahavelaunchedtheirEnglishwebsitestointroducethemajorcollectionsinEnglish.Howeverꎬbehindthistranslationfervortherearealsomanyproblems.ThispaperfirstdistillsfiveprinciplesinthetranslationofculturalrelicsꎬnamelytheethnicityprincipleꎬconcisenessprincipleꎬinformationprincipleꎬcorrectnessprincipleandconsistencyprincipleꎬthenitdrawsuponexperiencesfromotherprestigiousmuseumsinChinaꎬsuchasthePalaceMuseumandtheShanghaiMuseumꎬandpinpointstheproblemsinthetranslationofnamesforculturalrelicsintheEnglishwebsiteofHubeiMuseumꎬsuchasincorrecttranslationꎬunreasonableomissionꎬunannotatedtransliterationꎬlackofconsistencyꎬaswellaslackofconciseness.Itishopedthatlessonscouldbedrawnandwecanbettercommunicateourtraditionalculturetotheoutsideworld.Keywords:museumꎻEnglishwebsitesꎻtranslationꎻculturalrelicsꎻHubei811。
考古文物名词英译探讨
考古文物名词英译探讨*师新民(西安科技大学外语系西安市710054)摘要文物是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的载体,有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和语言特征。
本文从翻译的原则入手,探讨考古发现中文物名词的翻译标准及方法;并以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为例,列举已出土文物名词的拟译英文形式,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文物名词翻译,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
关键词文物翻译原则汉译英Abstract Cultural relics inherit and pass on civilization and culture of humanity and thus bear special culturalinside stories and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 examines the criteriafor translating the cultural relics and lists som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bronzes unearthed in Shaanxi Province, aiming at standardizing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so as to promote exchanges with foreign countries and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Key Words cultural relics translation principle C-E translation1引言文物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世界各民族的宝贵遗产。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物资源异常丰富。
文物名词翻译是科技英语的一个分支,是考古领域的特殊文体,也会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困难。
博物馆文物介绍英译规范化研究
一
[ 摘
要 ] 博 物 馆 是 一个 地 区历 史 文 化 的 集 中体 现 。在 全
博 物
球 化 的背景下 ,为 了对外展 示我 国的璀璨 文化 ,对馆 藏
文 物 的介 绍 进 行 翻 译 成 为 了 必 不 可 少 的 一 个 环 节
文 化 背 景 和 其 他 因 素 的 影 响 ,汉 语 和 英 语 在 说 话 顺 序 上 还 是 存 在 较 大 差 异 性 ;在 利 用模 糊 译 法 时 ,不 要 过 于 关
[ 中 田 分 类 号 ] H0 5 9 [ 文 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缱号] 1 0 0 9
-
61 6 7 ( 2 0 1 7 ) 0 2 — 0 0 3 2 — 0 3
译 时 ,针 对 状 语 或 者 是 不 必 要 的 成 分 ,可 以 将 其 放 置 在
博 物 馆 作 为 城 市 公 共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在 城 市 文 化 建 设 中 发 挥 着 极 其 重 要 的 作 用 。博 物 馆 的 优 劣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体 现 着 一 个 城 市 对 历 史 的 态 度 以及 文 化 建 设 的
馆 文 物介 绍 英 译 作 为 外 宣 翻 译 的 国家形 象
,
一
。
种 , 时 时 刻 刻 代 表 着
原 句 是 由 众 多 限 定 成 分 与 修 饰 成 分 构 成 的 简 单 长 句 ,读 起 来 很 复 杂 、很 拗 口 ,如 果 按 原 句 顺 序 翻 译 的话 会 导 致 整 句 意 思 不 清 ,不 符 合 汉 语 的 表 达 习惯 ,所 以 应
中国故宫博物院文物术语中英文对照
我国故宫博物院文物术语中英文对照一、概览1. 介绍我国故宫博物院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我国历史文化遗产。
在参观故宫时,理解文物的术语是非常重要的。
2. 文物术语中英文对照在故宫博物院的参观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文物术语,这些术语既有中文表达也有英文翻译。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文物术语进行中英文对照,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故宫博物院的文物。
二、文物术语中英文对照1. 瓷器 - Porcelain瓷器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故宫博物院中,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瓷器。
2. 玉器 - Jade玉器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工艺品,还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3. 织锦 - Brocade织锦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一直以来都备受赞赏。
在故宫博物院,有许多精美的织锦作品。
4. 铜器 - Bronzeware我国古代的铜器制作工艺非常发达,因此在故宫博物院中可以看到许多铜器精品。
5. 瓷瓶 - Porcelain Vase瓷瓶是我国传统瓷器的代表之一,故宫博物院中珍藏了许多珍贵的瓷瓶。
6. 青铜器 - Bronze Vessel青铜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工艺品,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无论是在艺术价值上还是历史意义上都是非常宝贵的。
通过学习文物术语的中英文对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文物。
也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四、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们对我国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术语进行了中英文对照,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通过学习文物术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也能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
希望大家在参观故宫博物院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珍贵的文物。
我国故宫博物院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位于我国北京市中轴线的中心地带,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存放地。
博物院收藏了丰富多样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浙江省博物馆文物文本英译研究
浙江省博物馆文物文本英译研究作者:胡鸿辉来源:《学园》2013年第29期【摘要】博物馆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纽带。
随着入境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开始在博物馆里找寻异国他乡的文化因素,因此博物馆文物文本英译成了必不可少的需求。
本文经过调研发现了浙江省博物馆中文物文本英译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博物馆文物文本英译策略,希望能完善浙江省博物馆文物文本的英译。
【关键词】浙江省博物馆文物文本英译研究【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020-02一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语言特点博物馆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集结地,是容纳一切人类智慧和结晶的地方,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浙江省有很多博物馆,如浙江省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和鲁迅纪念馆等,这些博物馆中的文物名称和说明文英译都有各自的特点。
河姆渡遗址中的一些文物名称:角锥(Antler awl)和骨针(Bone needles)。
浙江省博物馆内的一些文物名称:青铜耨(Bronze Weeden Nou)、陶埙(Pottery Xun)和原始瓷豆(Dou,Proto-porcelain Vessel)。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博物馆文物名称都是一些名词性短语,由形容词加名词构成或直接由一个名词构成。
这些文物名称大多是表示工具、工艺品和艺术品。
除此之外,这些文物名称还大量使用生僻词和专业术语,而这些生僻词和专业术语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
浙江丝绸博物馆中的一些文物名称,如缂丝杂宝云蟒(Four-clawed dragon robe with auspicious objects in Kesi)和龙纹织金妆花绒(Gilt brocade velvet with dragon)。
温州博物馆的一些文物名称,如钳线螺(Cymatiidae)和花枕绶贝(Mauritia eglantina)。
博物馆文物英译的翻译失误及方法探析
- 228-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博物馆文物英译的翻译失误及方法探析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姚艳【摘要】物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同时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因此博物馆文物展品的翻译工作承担着传播中华文明的重担。
本文对博物馆文物展品英译文中出现的各种翻译失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方法,旨在提高博物馆文物展品的翻译质量,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
【关键词】博物馆 文物展品 翻译失误一、引言博物馆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流。
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遗产中极其珍贵的财富。
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科学、艺术等各方面的文化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旅游业发达的今天,作为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博物馆文物展品的翻译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博物馆文物展品的英译特点是用词准确,语言简练,朴实无华,条理清楚,内容完整。
笔者在参观了当地的几家博物馆之后,发现博物馆文物展品英译的水平质量参差不齐,这对于国外参观者正确了解中国文物是一个巨大的阻碍, 使其无法更好的了解中华文明,因此通过此文为博物馆文物展品的翻译工作提出一些自己的认识见解,希望能引起翻译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注意,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翻译的水平,更好的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以及传播。
二、博物文物展品英译存在的翻译失误诺德提出,“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目的论对翻译失误的定义是“如果翻译的目的是实现某种服务于译文预期读者的功能,那么任何妨害实现该翻译目的的现象就是一种翻译失误”。
“Nord 将翻译失误自上而下地分为四个不同层次,即功能翻译失误,文化翻译失误,语言翻译失误和文本特有的翻译失误”。
功能性翻译失误(pragmatic translation errors) 是最高层次的翻译失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涵盖了译文中的所有翻译失误,因为只要是失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损害译文的预期功能。
博物馆文物英译的翻译失误及方法探析
博物馆文物英译的翻译失误及方法探析作者:姚艳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09期【摘要】物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同时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因此博物馆文物展品的翻译工作承担着传播中华文明的重担。
本文对博物馆文物展品英译文中出现的各种翻译失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方法,旨在提高博物馆文物展品的翻译质量,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展品翻译失误一、引言博物馆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流。
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遗产中极其珍贵的财富。
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科学、艺术等各方面的文化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旅游业发达的今天,作为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博物馆文物展品的翻译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博物馆文物展品的英译特点是用词准确,语言简练,朴实无华,条理清楚,内容完整。
笔者在参观了当地的几家博物馆之后,发现博物馆文物展品英译的水平质量参差不齐,这对于国外参观者正确了解中国文物是一个巨大的阻碍,使其无法更好的了解中华文明,因此通过此文为博物馆文物展品的翻译工作提出一些自己的认识见解,希望能引起翻译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注意,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翻译的水平,更好的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以及传播。
二、博物文物展品英译存在的翻译失误诺德提出,“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目的论对翻译失误的定义是“如果翻译的目的是实现某种服务于译文预期读者的功能,那么任何妨害实现该翻译目的的现象就是一种翻译失误”。
“Nord 将翻译失误自上而下地分为四个不同层次,即功能翻译失误,文化翻译失误,语言翻译失误和文本特有的翻译失误”。
功能性翻译失误(pragmatic translation errors)是最高层次的翻译失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涵盖了译文中的所有翻译失误,因为只要是失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损害译文的预期功能。
考古文物名词英译探讨
考古文物名词英译探讨
古代考古文物是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文化宝藏,对于对古代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考古发掘的结果,发现了一个个古文化遗迹,藏有着大量的考古文物。
它们中有器物、货币、刀锋、文物名词、文献记载等,可以认为是人类智慧的总结。
因此,对考古文物名词的英文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器物,如陶罐、陶盆、陶碗等,英文中称为pottery pitcher、
pottery basin和pottery bowl(容器)等。
货币英文翻译为currency(货币)。
刀锋一般为blade(刀锋)。
古文物一般以antiquity(古物)表示。
文物名词一
般以artifact(文物)表示。
文献记载,英文为document(文献)。
其次,考古文物在历史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社
会的发展编撰,而且是反映古代文明的宝藏。
考古文物可以丰富我们对于历史社会文明的了解,可以为研究古代文明提供关键性的证据,还可以为我们建立一个更全面完整的历史社会图景。
最后,考古文物的内涵不仅仅是指历史书籍和书写材料,还包括可以推断出的
历史事件,对于古代文明的探究有极大的意义。
因此,考古文物的英文翻译应该依托准确的词汇,使用丰富的表达方式,力求体现出古代文物的真实内涵。
古代文物的英文翻译能够增进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挖掘出人类文明研究的新宝藏,在保护和开发古代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博物馆玉器名称中龙、凤、夔、螭、虺英译现状的实地调查及探讨
博物馆玉器名称中龙、凤、夔、螭、虺英译现状的实地调查及探讨作者:阮诗芸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摘 ;要:对六所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颐和园文昌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明十三陵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实地考察发现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将“龙”“凤”译为dragon及phoenix。
通过对比文化作品中的龙与dragon、凤与phoenix,指出形象差异:“凤”是一个族群,有阴阳之分,而phoenix常与耶稣的单一神之形象及重生相联系。
此外,西方国家正在用“龙”来丑化中国,其他一些国家也有自己独特的“凤凰”,不应采取现有归化手段;前人提出的其他音译均存在问题,“龙”“凤”译为Loong及Foong为最佳方案。
上述博物馆对玉器中“龙”相关名称“螭”“夔”“虺”的英译存在分歧混淆。
通过文献梳理,追溯其种类源头,建议将三者翻译为Chi-Loong、Kui-Loong/Foong、Hui-Snake。
關键词:玉器英译;龙凤;夔;螭;虺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18)01-0107-07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玉乃石之美者,古者称其象征仁义智勇洁之五德,坚刚而润,为君子所贵。
玉器展品名称的正确统一英译对传播中华文化意义重大。
“龙”“凤”及其相关意象是玉器中的常见图形纹饰,如青玉龙首璜、青玉蟠虺纹璜。
这些物象在玉器及中华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形态容易相互混淆,对外国学者研究玉器及中国文化带来不便。
国内学者对“龙”“凤”英译至今未有定论,而“龙”相关的意象鲜少得到关注,也缺乏对玉器名称中此类意象的研究。
笔者在《博物院玉器名称英译现状实证调查及玉礼器剑饰翻译策略》[1]一文中考察了玉器名称英译的现状,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玉器名称来考察常见的“龙”“凤”及与其相关的“夔”“螭”“虺”五种意象的英译现状,并从社会、语音、古代文献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玉器名称中这五种意象的翻译策略。
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问题与对策分析
一一一一一一一翻译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问题与对策分析杨静,林晨寅(北方工业大学,北京100144)摘要: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内蒙古博物院文物名称的英语译文,发现存在翻译不统一、信息不对等、语言错误等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文物名称英译;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7)01-0141-02博物馆中的文物是历史的载体,具有很高的价值。
为了让本国文物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大部分文物都会有一个译名,可这些译名却不一定准确。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数不清的文物。
如今我国各方面实力不断提高,对文物名称的翻译也更加重视。
然而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译名往往很难传神地表达出文物的内涵。
现阶段对文物名称翻译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笔者对首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和内蒙古博物院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集了相关资料,分析了中国的博物馆内文物名称汉译英的问题。
本文将以这些博物馆的文物为例子,分析文物名称翻译的常见错误和改进方法,旨在引起人们的重视,让文物的精神内涵得到更好的传播。
1文物翻译错误与改进方法在研究博物馆名称英译问题时,笔者对博物馆内的文物逐一拍照,通过研究照片,发现了一些不规范的问题。
同时笔者学习了前人的研究,更深层次地挖掘了文物翻译的常见错误,给出了一些改正建议。
以下是详细分析:1.1专用名称翻译不统一专用名称翻译不统一表现在两个方面:大小写不统一、翻译格式不统一。
1.1.1大小写不统一例:①国家博物馆罗马尼亚展中文物“骑兵检阅时所戴的面具”译为“Mask of a cavalry parade helmet ”;②首都博物馆的古代瓷器展中文物“景德镇窑青花菊花牡丹纹托盏”译为“Blue-and-white Cup-stands with Chrysanthe⁃mum and Peony Design Wine vessels ”;③内蒙古博物院的文物“布鲁”翻译为“Hunting Tool ”,“马衔”翻译为“Horse rank ”。
南京地区馆藏文物名称英译问题研究及建议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 文物鉴定与鉴赏0 引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经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并且越来越寻求一些富有文化感的精神食粮。
博物馆作为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缩影,收藏着重要的文化遗产,担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
这一特点恰恰迎合了人们的需求。
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的主要传承形式和城市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外国友人认识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促进国内外文化的交流。
而南京地区特色文化博物馆作为南京独特的标志,文物名称翻译错误百出,这无疑对想要了解中国文物的外国游客造成了巨大阻碍。
因此,本文对南京地区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问题做出了总结并且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博物馆文物翻译质量的提升带来帮助,促进文化传播。
1 南京地区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中存在的问题1.1 语法翻译错误南京云锦博物馆中“织业南迁”的译文是“T h e…weaving…industry…migrate…to…South”。
此处“The…weaving…industry”作为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与之对应的谓语也要采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根据《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i grate ”的过去式是“migrated”,因此这里“migrate”应改为“m i g r a t e d ”。
再如,南京科举博物馆中“青瓷多足砚”的译文是“Celadon…inkstone…with…multiple…foot”。
此处“多足”说明不止一个砚脚,而foot作为可数名词,却用了单数形式。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foot”的复数形式为“feet”,因此此处应改成“Celadon…inkstone…with…multiple…feet”。
这些都是很低级的语法错误。
另外,译文中还存在大量拼写错误。
例如,南京六朝博物馆将“谢䚠墓志”译为“Epitaph…of…Xie…Kun”。
闽南地区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研究
闽南地区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研究随着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而密切,更是在无形之中衡量着国家间的综合国力。
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综合国力已不能只讲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外交力,更要看文化软实力,而博物馆则是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大重要标志。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沉积出了极其雄厚的历史资源、涵养出了极有底蕴的文化内涵。
而中国珍贵遗产宝库中的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种承载体,其命名不是单纯的给予文物一个称谓的形式,更是要以最精炼的笔触对文物文化特征和历史背景做出较为全面的概括。
在外国游客进行对博物馆的参观时,面对数量庞大的文物展品往往缺少精力进行细致的阅览,于是文物名称英译的重要性就突显而出。
如何以最为简练的文笔、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读者输出主要信息,使读者正确认识文物、完美捕捉其名称中蕴含的信息,进而更好地弘扬中华名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也意味着对译者的要求有所提高。
闽南地区毗邻海岸,文旅产业兴盛,通常是许多外来旅居者的第一“登岸处”,其博物馆于对外宣传具有一定特殊性。
因此,本文选取闽南地区博物馆为例,对博物馆文物的名称英译进行调查,探究闽南地区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的特点及不足之处。
一、文物名称英译的特点及原则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从表层来看,是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但从深层来看,其中又包含着不同历史、不同国家与不同文化之间的转化与交流。
而文物名称的翻译又具有特殊性,因文物本身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物名称是了解一件文物最直观快速的方法,既要简洁明了,又要信息全面,还要重视目的语读者的感受,因此,文物名称英译应遵循交际翻译的原则,贴合简洁性、信息性和通文流畅性的英译特点。
首先,在文物的名称中蕴含着有着文化特色的重要信息需要着重翻译,而有些内容可以加以注释或者忽略不译。
在英汉两种语言有着较大的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要求译者能够做出合理的取舍。
博物馆文物名称的英译研究——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16期总第612期博物馆文物名称的英译研究——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摘 要: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积淀的文明古国,中国大地上不仅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更留存着历代王朝的宝贵遗产。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热衷于中华文化的外国友人纷至沓来。
而作为文明缩影和历史留声的博物馆则成了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本文着眼于公示语的英译处理技巧,分别对文物名称的英译原则,信息处理和文化内容本地化三个大方面进行了剖析和讨论;并以甘肃省博物馆彩陶展厅中的展品名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翻译实践,以便更好地传递出理论的具体应用逻辑。
希望借此机会,可以为文物名称的英译研究做出贡献并引起更多学者的重视。
关键词:文物;英译研究;甘肃省博物馆作者简介:包敏(1999.05-),女,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引言博物馆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是国外友人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之一。
博物馆内文物名称的英译版本主要面向国际友人,用于展现文物的年代、款识、特征、纹饰、颜色、器形及用途等。
文物名称属于公示语,下文将说明公示语翻译的基本原则,以及在文物翻译中应如何向非中华文化圈的参观者传递文物名称背后信息。
笔者将结合甘肃省博物馆的“甘肃彩陶”展厅中文物名称的翻译,对英译技巧及文化输出策略展开讨论。
二、理论框架与综述(一)公示语翻译原则刘法公及徐蓓佳在其《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则的探索》中概括了公示语翻译统一、简洁和易懂的三原则。
师新民在《考古文物名词英译探讨》中将文物名称的翻译原则归纳为四点: 民族性原则、简洁性原则、信息性原则及回译性原则。
其中,“回译性原则”提出文物的英语译名在形式和结构上尽量与中文名称相近,这一点存在争议。
因此,郦青、胡雪英在《博物馆文物展品英译研究——以浙江省博物馆为例》中建议用 “译名统一” 原则替换“回译性原则”。
其中,刘法公的简洁和易懂原则与师新民的简洁性和信息性原则类似,都强调要有效传递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探析
作者:曹心语王显志
来源:《中文信息》2020年第10期
摘;要:博物馆文物的翻译能够帮助外国游客便捷地获取信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是我国推进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途径。
文物翻译规范化、标准化能够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与推广。
本文以南京博物院中各展馆陈列的文物为例,以馆内现场拍摄的照片及网站查询的文物资料为依据,将双语语料按照不同的翻译失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修改建议。
关键词:文物翻译;翻译失误;南京博物院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1
一、文物名称翻译原则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是一座巨大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藏品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
但由于很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物的专业术语没有录入到英汉、汉英词典中,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困难,展馆中的译文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文物的命名蕴含着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内涵,要使每一件文物的汉英名称都完全对应是不可能的。
若英语里查询不到对应的专有名词或通俗的用法,可根据文物特征确切地将其形状、用途等文化信息翻译出来。
刘庆元认为,在处理文物翻译这种特殊文体时,如果“信”与“达”矛盾,译者遵守“达”为先的原则才能达到最佳的译文效果。
二、实例分析
1.音译的合理使用
音译在文物翻译中十分常见,如展馆中“雨花石”译为Yuhua Stone。
很多文物名称由生僻汉字组成,具有深厚文化内涵。
虽然西方社会也存在过一些外形、用途类似的文物,但用相似文物的英文名称直接对应翻译很难表现出中国的文化内涵,这种情况下多采用音译的方法,如青铜軎辖译为Bronze Wei and Xia。
但音译并不是随意使用的,具有固定、合理英语译法的文物应遵照原有译法翻译,无明确译法且难以译出其文化内涵的时候才可以选择音译,还可酌情添加描述性解释。
音译后看不懂是什么的,则应改用意译。
例如,“石镐”译为Stone Gao显然是不合理的,因為已经存在Stone Pickaxe这个固定且常见的译法。
“陶豆”译为Pottery Dou也有些欠妥,陶豆是古代用于盛放食物的陶制食器,改为Pottery Food Container更加合理。
再如“玦”是指环形有缺口的玉器,Jade Jue改为Penannular
Jade Ring更好,因为penannular作形容词含义为“近乎环状的;形不成闭环的”,jade ring又恰好是玉环的意思,将玦的形状、材质特征都完整表达出来了。
2.漏译和省译
博物馆是“文物——文字——参观者”同时互动的场所,描写文物外形和图案的内容可以适当省译。
“五彩釉紫砂方壶”的译名为Polychrome purple sandy teapot,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有很多常见译法如Purple Clay Pot,Sand-fired Pot(因为壶是烧制而成的),且西方国家也用宜兴的汉语拼音(Yixing)来表示紫砂壶,也就是Yixing Clay Teapot,在等英文购物网站上均能查询到这些名称,因此紫砂方壶可以翻译成Square-shaped Purple Clay Pot,不过作为展品,其方形形状是一目了然的,在此处“方”可以省略不译。
但并不代表可以漏译重要的内容,如明代画家文徵明的“水亭诗思图”,英文翻译为Poetic Melody in the Mountains,即群山中的诗意旋律,并没有将画作中很重要的水边亭台翻译出来,而是仅仅表现了群山和诗意。
该画作虽大面积渲染了群山和树木,但通过这幅画作的题词“密树含烟暝,遥山过雨青。
诗家无限意,都属水边亭”可知画家想表达诗人们在水边亭中遥望群山的诗意图景,将“水亭”省略不译有失偏颇。
清代“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的翻译Rose quartz covered incense burner也有改进空间。
芙蓉石又称粉晶或蔷薇石英,Rose quartz 是正确的译法。
蟠螭指黄色无角龙或雌性龙,青铜器陶器常用蟠螭的形状作装饰。
刘庚明在青铜器陶瓷器文物名称翻译中提到,耳是装饰附件,在器物的侧面,因形状像耳朵而得名。
因此蟠螭耳指的是带有蟠螭纹饰的耳部。
盖炉即配有炉盖的香炉,是古代焚香用的器物,笔者查询到另一盖炉的平行文本A carved jade covered incense burner,因此译文大体正确,或许是考虑到展牌大小,只将芙蓉石盖炉译了出来而漏译“蟠螭耳”这种中国古代特色样式的描述,没有完整传达文物的重要信息,可以再做推敲。
3.书写错误
展馆中文物翻译普遍有大小写不一致的问题。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遗留下来的遗物,文物名称属于一种特殊的专有名词,除介词和冠词等虚词外应遵循首字母大写的原则。
但如青釉猪圈就是Celadon glazed pigpen mode。
另外拼写错误也依然存在,如沈周的“溪山秋色图”译名是all in the Mountains,显然是将Fall的首字母丢失。
三、对文物名称英译的建议
文物名称的翻译应做到尽量完整传达文物的信息,使游客准确理解文物的文化内涵、考古意义和美学价值,向外国游客介绍和传播中国历史文化。
通过调查与分析笔者提出四点建议。
首先,保证译文的专业性和准确性的同时注意可读性,应合理使用音译、意译、增译、省译等相结合的方法,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第二,充分展开跨学科合作,翻译工作者不仅要保证较高
的双语能力,还要夯实古汉语知识,通晓相关的历史人文、生活习俗甚至方言等。
第三,同一博物馆的文物应遵循统一的翻译标准,避免参观者对相同材质采用不同名称的翻译产生疑惑,影响文化交流,比如错银铜牛灯Ox-shaped bronze lamp inlaid with silver和鎏金铜鹿灯Deer-shaped gilt bronze lamp的译文就是统一的。
最后,译者在翻译时应尽可能参照专业的平行文本,有利于文物翻译越来越标准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刘庆元.文物翻译的“达”与“信”[J].中国科技翻译,2005(02):41-44.
[2]朱安博,杨艺.国家博物馆文物翻译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7(03):45-48.
[3]项东,王蒙.中国传统文化文本英译的音译规范刍议[J].中国翻译,2013(04):104-109.
[4]刘庚明.青铜器陶瓷器文物名称翻译[J].河套学院学报,2013(0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