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进位加法教案
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教案
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
2. 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步骤。
3. 实际例题演示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加法的步骤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
2. 运用例题讲解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练习中巩固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出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问题。
2. 讲解概念:介绍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定义及意义。
3. 演示计算过程:用直观的方式展示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步骤。
4. 讲解计算方法:详细讲解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5. 练习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典型例题,巩固计算方法。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7. 总结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堂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深化1. 教学策略: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自主发现连续进位加法的规律。
2. 教学方法:a.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错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要点。
b. 思维导图法: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连续进位加法的知识点。
c. 互动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巩固知识。
七、教学实践与演练1. 实践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 演练环节:选取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针对性训练。
3. 练习题设计: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案(精选5篇)[修改版]
第一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案《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8页的例3。
教学目标:1、掌握估算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1、同学们,今天学习新知识前咱们先回顾一下以前学的旧知识.请拿出练习本做一做这两道题:出示课件第2张(先让他们估一估,然后请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一做)36+47= 123+238= 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内容,你认为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呢?指名回答。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1.)2、不错,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法,(板书:进位加法)不过,可要仔细观察,看谁能发现,今天所学的和以前所学有什么不同。
二、知识迁移,探究新知1、出示课件第3张从这些图片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同学们提的很好,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是进位加法,所以现在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加法的问题。
2、出示课件第4张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谁能列出算是呢?请举手。
(445+298)现在我们先不笔算,先来估一估他们的和大约是多少?请学生思考,思考完后请举手。
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估的。
生:把445估成450,298估成300,450+300得750,所以445+298约等于750。
师:你真棒!那老师再给你们出一道:404+295呢?(教师相机板书)指名回答。
所以说,不管是用哪种方法估算,都是把两个加数看成一个什么样的数?生:与原数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
小学数学《连续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教案
小学数学《连续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1.2 教学内容(1)连续进位加法:当一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大于等于10时,需要向前进一位,并将进位的1加到下一个加数上。
(2)退位减法: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需要从上一位借位,并将借位的1减去差值加到当前位上。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2 教学难点(1)理解连续进位加法中的进位概念。
(2)理解退位减法中的借位概念。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发放练习纸,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解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概念。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理解。
4.2 教学新课(1)讲解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范例题进行演示。
(2)讲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范例题进行演示。
(3)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一些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3 练习巩固(1)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掌握程度。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讲解题目,共同解决问题。
4.4 课堂小结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5.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2 拓展活动(1)组织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互动学习连续进位加法: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小学二年级数学的一名老师,我一直非常注重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互动学习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律。
一、课前准备在进行互动学习连续进位加法前,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确保他们已经掌握数字的阅读、数字字母的认知、对加法符号的理解等基础知识。
同时,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些相关教具,如计数板、带扣计数器等,以便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加法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过程1.引入教学在引入教学阶段,我们需要将加法的概念和规则引入到学生的视野中。
可以通过课件、图片或物品来展示加法的应用场景,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等于多少个苹果?同时,建议使用比较简单的数字进行计算,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的规律和过程。
2.互动学习在学生达到一定的加法运算水平后,我们可以开展互动学习的课堂活动。
这里,我们以连续进位加法为例进行讲解。
让学生用计数板或其他计数教具,来模拟加法的过程。
以3+5为例,让学生先在计数板上摆放3个小球,再摆放5个小球,让他们手动计算出求和的结果。
如果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引领他们做一些更加复杂的加法运算。
3.进一步挑战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加法运算规则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难度,挑战他们的计算能力。
如4+9、7+5等。
不过,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下学生的情况,如果发现学生暂时难以掌握较难的加法计算,可以采取一些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的相关知识。
三、总结与反思在进行互动学习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以便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在课程结束后,我们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对加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课程的得失。
通过互动学习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法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有耐心和恒心,毕竟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教案
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能够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
2. 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步骤。
3. 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笔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概念和计算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连续进位的过程。
2.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方法。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练习题。
3. 计算器。
4.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计算器。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连续进位的意思。
2. 教师演示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步骤,让学生跟随操作。
3. 教师讲解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
【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结账场景,引出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a. 教师讲解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连续进位的意思。
b. 教师演示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步骤,让学生跟随操作。
c. 教师讲解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3. 课堂练习:a.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b.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
数学教案设计:连续进位加法
数学教案设计:连续进位加法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1 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规律,能够自如地应对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连续进位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1.2 要求(1) 能够正确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熟练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连续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正确地列式运算。
(4) 能够能够正确应对常见的连续进位加法题目,并能自行查找错误。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基于连续进位加法,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1) 连续进位加法的定义和特点,包括进位的含义、进位的规律、进位的方法和进位的性质。
(2) 连续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包括逐位相加法、竖式运算法和分步进位法。
(3) 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用,包括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例如货币加法、时钟加法、时间加法等等。
(4) 连续进位加法的错误与查错,包括判断错误的类型、查找错误的方法和纠正错误的技巧。
2.2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演示、练习和检查。
(1) 讲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对连续进位加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演示:通过演示连续进位加法的应用和查错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作用和价值。
(3) 练习:通过小组讨论、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让学生熟练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 检查:通过课堂测验和作业批改,让学生实时查找错误、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步骤与计划3.1 教学步骤本次课程采用两次课堂教学的方式,每次教学步骤如下:第一次教学(1) 教师引入本次课程的内容,简单介绍连续进位加法的相关概念和运算特点。
(2) 教师讲解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和运用方法。
(3) 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熟悉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用场景和方法。
(4) 进行小组讨论和集体展示,以加强学生对连续进位加法的理解和应用。
小学数学《连续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教案
小学数学《连续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方法,正确计算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题目。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掌握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画图、列竖式等方法,形象直观地解决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题目。
难点:1. 学生对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理解。
2. 学生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进位和退位。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分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连续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图片和例子。
2. 练习题:不同难度的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题目。
3. 学具: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出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问题。
2. 自主探究:学生观察、分析例子,发现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
3. 教师讲解:讲解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式。
4. 实践操作:学生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实际操作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5. 总结提升:学生总结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归纳解题方法。
6.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
7.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七、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对学生掌握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程度进行评价。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内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延续,在计算方法上是相同的。
这个内容是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是学生学习笔算的一个难点,是小学阶段整数加减法的一个小结点。
在教材的安排中还重视了估算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1.教材地位和作用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加法计算,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为后面学习连续退位的减法作好铺垫。
2.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因此在教学时我准备了课件和配套的画面,以增强直观形象性,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而且学生之前已学过加法计算,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在数学课堂上,孩子们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些情况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因为这节课是连续进位,所以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结合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数感。
情感态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理解运用“无论哪一位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和“不要忘记加进位“1”。
4.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掌握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
难点:是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无论哪一位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和“不要忘记加进位‘1’)二、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2、多媒体教学法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这是一节计算课,传统的计算课可能会多一些枯燥,所以现在的教材都是在生活情境中呈现计算,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第三单元《三位数笔算加法(连续进位)》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三位数加法中连续进位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掌握连续进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而有的学生在处理进位时还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连续进位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他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但在讲解过程中,我还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避免让学生产生混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运算。以下是教学重点细节:
a.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法则,包括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加起、逢十进一等。
b.连续进位的概念及处理方法,即当某一位相加结果大于或等于10时,要向高位进位。
c.通过实际例题,如123+456和789+357,让学生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步骤和技巧。
2.提升学生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问题,形成严密的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购物找零等实际问题,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注重计算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列举以下例题及练习题:
a. 123 + 456
b. 789 + 357(含连续进位)
c.练习题:随机生成三位数加三位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5.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连续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连续进位加法:当两个数相加时,如果和大于等于10,就需要进位。
例如:7 + 6 = 13(3写在个位,1进位到十位)。
2. 退位减法:当两个数相减时,如果差小于0,就需要退位。
例如:13 6 = 7(从十位借1,个位加10,变成17 6 = 11)。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和退位的原理,以及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出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问题。
2. 讲解与演示:用实物或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
3. 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心得。
4. 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总结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 拓展与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题的正确率来评价学生对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
3. 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评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巩固对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连续进位的加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连续进位的加法∣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介绍连续进位加法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含义。
2. 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讲解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3. 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连续进位加法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详细讲解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练习加深对连续进位加法的理解。
4. 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问题。
板书设计1. 连续进位加法2. 内容: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实际操作。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连续进位加法题目。
2. 口头作业:向家长讲解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如果你的铅笔盒里有5支铅笔,你的朋友又给了你3支,那么你现在有多少支铅笔?”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的基本概念,并自然过渡到连续进位加法的主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2课时连续进位加法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2课时连续进位加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探究(1)让学生观察连续进位加法的算式,发现其特点。
(2)引导学生尝试计算连续进位加法,并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
(3)教师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连续进位加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检查,共同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算规律的探究与总结。
详细补充和说明: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而学生对运算规律的探究与总结则是掌握这一方法的关键。
2.连续进位加法(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2. 连续进位加法年级:三年级上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连续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1. 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连续进位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过程。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连续进位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运算规则,特别是进位的概念。
2. 提问学生:当两个数相加时,如果进位发生多次,我们该如何进行计算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当两个数相加时,如果进位发生多次,我们称之为连续进位加法。
2. 示例讲解:以两个三位数相加为例,演示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完成一些连续进位加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应用(1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续进位加法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2. 强调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进位的情况,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并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重点关注的细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连续进位加法运算规则的掌握程度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是因为连续进位加法是整数加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这个概念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那么在实际问题的计算中就可能出现错误。
连续进位加法教案
连续进位加法教案教案标题:连续进位加法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计算时的逻辑思考和运算技巧。
3. 通过练习和活动,提高学生对进位加法的运用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教案大纲:第一步:引入(5分钟)1. 使用可视化工具如数字卡片、十进位模型等来向学生展示什么是连续进位加法。
2. 向学生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进位加法的必要性和运算步骤。
第二步:概念讲解(10分钟)1. 解释什么是连续进位加法,即从个位开始,当两个数字相加的结果大于9时,要将进位加到更高一位。
2. 通过示例演示连续进位加法的步骤和计算方法。
3. 强调进位加法的原则和规则。
第三步:练习与互动(15分钟)1.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进位加法算式,让他们在纸上进行计算,并检查结果。
2.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出题并计算。
鼓励他们在计算过程中互相讨论与交流。
3. 给学生一些挑战性的题目,促进他们思维的拓展和进位加法技巧的运用。
第四步: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用连续进位加法进行计算,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应用连续进位加法解决复杂的算术问题。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归结连续进位加法的要点,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困惑,进行互动讨论。
3. 引导学生思考连续进位加法在日常生活和数学中的实际应用。
教案评估:1. 在练习与互动环节中观察学生的答题情况和参与度,及时纠正和辅导。
2. 观察学生对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通过小组活动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 分享学生的反馈和思考,检查他们对连续进位加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案扩展:1. 将连续进位加法与其他运算方法(如倒序相减法)进行比较和探讨,拓宽学生对运算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的数学拓展,如多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连续进位的加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连续进位的加法∣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教案为三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连续进位的加法”,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整数加法中连续进位的运算方法进行讲解。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连续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2. 在实际计算中正确进行连续进位。
3. 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计算器、教学道具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连续进位加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演示:通过教学道具或课件,演示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4.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连续进位的加法2. 板书内容:- 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计算步骤- 注意事项- 课堂练习题作业设计1. 基础题:布置一些基本的连续进位加法题目,让学生巩固运算规则。
2. 提高题:布置一些稍微复杂的连续进位加法题目,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3. 应用题: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连续进位加法题目,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3.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听取家长的建议,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连续进位的加法》教案
《连续进位的加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
2. 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连续进位加法。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出连续进位加法的问题。
2. 讲解新课:讲解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数轴或者计数器,以直观的方式展示进位过程。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连续进位的发生和处理。
3. 提供多种练习方式,包括口算、笔算和电子计算器操作,以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计算的熟练度。
七、教学准备:1. 教具:数轴、计数器、练习纸、计算器。
2. 教学材料:进位加法的例题和练习题。
3. 教室布局: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教具和黑板。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参与情况。
2. 理解度评估:通过口头提问和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连续进位概念的理解。
3. 技能掌握:通过笔算和口算练习评估学生对连续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
九、教学延伸:1. 探索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让学生在加法和减法之间建立联系。
2. 引入更复杂的数字案例,如三位数或更多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3. 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进位加法的练习题,分享并讨论解题策略。
十、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评估学生对连续进位加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连续进位加法(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连续进位加法(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连续进位加法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整数加法》的第三节《连续进位加法》。
本节课主要讲解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2. 讲解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当两个数相加时,如果相加的结果大于等于10,就需要进位。
例如,7+6=13,3要进位到下一位。
3. 讲解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数开始相加,如果和大于等于10,就将10分解为1和9,将1进位到下一位,将9写在当前位。
然后再将当前位的数和下一位的数相加,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位数都相加完毕。
4. 例题讲解:以23+17为例,先从个位数开始相加,3+7=10,进位1,将0写在当前位,然后将2和1相加,再加上进位的1,得到4。
所以23+17=40。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37+29、45+56等,并讲解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个位数 | 十位数 | 百位数 |3 | 2 |+ 7 | 1 |1 | 3 |0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画图或文字说明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2. 完成练习题:83+57、92+65、74+38等,并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原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会发现信息、整理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经历尝试解决的过程。
2、掌握笔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会用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连续进位、退位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明白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学导航、课堂检测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田园的小卫士——七星瓢虫要到菜园里去捉害虫!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出示情境图)【设计意图】由可爱的七星瓢虫引入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这个环节达成目标4。
二、学习新知活动一:发现问题1、请仔细观察,从图中我们能获取哪些关于白菜的信息?关于七星瓢虫的有哪些?关于茄子的呢?(学生交流,随着学生的汇报,逐个在大屏幕出示)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预设可能有:一共有多少棵白菜两块菜地一共有多少只瓢虫?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在课件中将问题补充完整)3、这节课我们主要来解决这四个问题问题,剩下的问题我们暂且先放到问题口袋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发现信息,整理信息,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利用从情境图中搜集到的信息提出问题,体会这些信息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这个环节达成目标1、4。
活动二:尝试解决问题一、探索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1、解决关于白菜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关于白菜的问题,自己先将题完整地读一遍。
连续进位加_小学二年级教案
小学二年级连续进位加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和逻辑思维的训练。
3.帮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和解题的方法。
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连续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和思维方式。
三、教学难点:1.连续进位加法的意义及运算规则的理解。
2.学生运用连续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数学教材、练习册。
2.教具:计算器、小学数学教学课件、白板、黑板。
五、教学过程:1.制定教学目标和任务:(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并告诉学生连续进位加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
2.导入新知:(1)通过大屏幕展示连续进位加法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规律。
(2)引导学生探究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并向学生普及连续进位加法的相关知识。
3.学习安排和学习方法:(1)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参与的方式,讲解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并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技巧和方法。
4.巩固练习:(1)进行小组讨论和集体分享,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解题思路。
(2)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5.课堂总结:(1)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2)鼓励学生互评互助,让学生主动检查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答题活动来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3.评价学生对连续进位加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通过情境创设和实例运用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应用连续进位加法。
2.扩大练习的难度,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化对连续进位加法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进位加法
王楼学校李翱然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8页例3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
法的计算.
2.使学生掌握验算的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万以内不进位和只有一个数位进位的加法,在计算万以内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呢?
2.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3.出示自探提示
认真学习课本第38页例3,独立探究以下问题:
(1)说一说: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写一写:这道题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请写下来。
(3)想一想:怎样知道算得对不对呢?你会验算吗?
4.学生自探
二.解疑合探
1.小组合探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探结果,重点说说自己还不太明白的地方。
2.全班合探
(1)分组展示、评价,师补充。
(2)即时练习
完成38页下面“做一做”
三.质疑再探
师:学习到这里,课前提出的疑问都解决了吗?你又产生新的疑问了吗?请大胆提出来。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题目
2.老师编题
3.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评出最优学习小组
5.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