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的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乙醇》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乙醇》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d119c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e.png)
高中化学《乙醇》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乙醇的基本性质和化学结构;2. 理解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3. 掌握乙醇的理化性质及相关实验操作;4.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乙醇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简介;2. 乙醇的制备方法;3. 乙醇的工业应用;4. 乙醇的理化性质实验。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引入一些与乙醇相关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乙醇的兴趣,引发思考。
步骤二:知识讲解1. 讲解乙醇的化学结构和基本性质,如分子式、分子量、密度等。
2. 探讨乙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发酵法和水合乙烷法,并重点介绍其中一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3. 分析乙醇的工业应用,如酒精饮料、溶剂、燃料等。
步骤三:实验演示1. 进行乙醇的理化性质实验,如密度测定、燃烧实验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引发对乙醇性质的思考和讨论。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 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就乙醇的制备方法、工业应用和理化性质等方面展开讨论。
2. 结合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乙醇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3. 讨论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4. 总结能力:评估学生对乙醇相关知识的总结能力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教学,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乙醇的化学结构和性质的PPT讲义;2. 乙醇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的示意图或实物样本;3. 乙醇理化性质实验所需实验器材和药品。
六、教学延伸为了拓展学生对乙醇的了解,可在课后推荐相关阅读资料、网站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索乙醇的其他方面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以上即为《乙醇》的优秀教学设计。
通过合理的教学步骤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乙醇教学设计
![乙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00802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2.png)
课堂教学设计高中化学《乙醇》《乙醇》教学设计——基于实验探究学习乙醇的性质一、教材分析“乙醇”是《新课标》中必修课程本节教材从化学史实和生活实例引入乙醇,学生容易就此根据经验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然后再通过分析分子结构引入取代基和烃的衍生物概念,指出衍生物的分子中含有官能团,与母体化合物烃的结构不同,因此性质也有所区别,深化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
教材编入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并分析乙醇与乙烷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原因,由此引入官能团的概念。
这样既介绍了代表性物质的化学性质,又让学生认识到官能团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决定作用。
教材中乙醇的氧化反应重点在于催化氧化,其中包含了生物体内酶催化的氧化反应,以及乙醇与高锰酸钾等氧化剂的反应,由此打通了从乙烯到乙醇、乙醛、乙酸的物质转化链。
教材在本节和本章最后编入相关习题和“整理与提升”,帮助学生分析这一转化过程中的官能团和物质类别变化,深化其对有机物性质与转化关系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了解了乙醇的用途,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
教材在第二节介绍了乙烯,反应产物中涉及卤代烃,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通过对烷烃、乙烯性质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有机物的性质是由其特殊结构决定的,而性质又决定了其用途,这与无机物的学习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微观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验现象,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乙醇的组成、结构、官能团、性质及用途。
2.了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认识羟基与其性质的关系,会运用乙醇的结构分析其化学性质。
3.根据乙醇的性质和反应规律,认识醇类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实现有机物的转化。
【评价目标】1.微观探析:从官能团的角度认识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初中化学乙醇教案
![初中化学乙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3fbbc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3.png)
初中化学乙醇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2. 乙醇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教学难点:
1. 乙醇的用途;
2. 乙醇与水的混合物的制备与分离。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酒精、水等;
2. 实验原料:酒精、醋酸、氢氧化钠等;
3. 实验操作指导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开场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验或图片展示引入乙醇的主要特性;
2. 讲解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乙醇的用途;
3. 展示乙醇的制备方法,并进行简单实验演示;
4.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感受乙醇的性质。
第二课时:
1. 继续讲解乙醇的用途,并通过案例展示加深理解;
2. 指导学生进行乙醇与水的混合物的制备和分离实验;
3.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乙醇与水的混合物的性质和分离方法;
4. 进行小结,强调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用途。
教学反馈:
1. 师生互动: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 总结归纳: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拓展延伸:
1. 学生可以自行探索乙醇的更多用途,如酒精的杀菌消毒作用等;
2.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乙醇的生产和应用领域,拓展化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反思:
1.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乙醇与乙酸第一课时《乙醇》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人教版
![乙醇与乙酸第一课时《乙醇》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714e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1.png)
《乙醇》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以乙醇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认识乙醇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二、本课时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看、闻、触”等活动,感知乙醇的物理性质。
2.通过模型搭建、探究分析钠与乙醇的反应,认知乙醇的分子结构,理解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等概念。
3.通过分组实验,探究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原理,掌握羟基与乙醇性质的关系。
4.了解乙醇的用途,学会从化学视角认识生活,感受乙醇带给社会的重要价值三、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乙醇》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三节第1课时,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桥梁,前承烃类化合物,后启羧酸、酯类化合物,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乙醇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十分广泛,学生十分熟悉,在学习了乙烯及碳碳双键的基础上,结合乙醇的模型搭建、乙醇与钠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深入学习羟基与乙醇性质的关系,让学生从结构的角度理解官能团是决定有机物分类与化学性质的特征基团,深化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并从官能团转化的角度认识有机物之间的转化。
2.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心理情况看,乙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探究欲望。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看,初中化学知道了乙醇的组成元素、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学会比较各种烃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乙醇与钠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
【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
针对高一学生学习特点及本节内容特点,本课设计多次采用情境激学法,创设了乙醇汽油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情景剧“交警与红脸司机”等引出乙醇的化学性质,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乙醇手写教案
![乙醇手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6837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d.png)
乙醇手写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乙醇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 掌握乙醇的结构式和物理性质。
3. 理解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乙醇的结构式和物理性质。
2. 乙醇的制备方法。
3. 乙醇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乙醇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乙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特殊的香味。
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
此外,乙醇还是一种常见的饮用酒精,用于酿造啤酒、葡萄酒和烈酒。
2. 乙醇的结构式和物理性质。
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是一种醇类化合物。
它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易挥发,能与水混溶。
此外,乙醇还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能够溶解许多有机物质。
3. 乙醇的制备方法。
乙醇可以通过发酵和合成两种方法制备。
发酵是将含糖物质经过酵母菌发酵产生乙醇,合成则是利用乙烯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加成反应得到乙醇。
4. 乙醇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乙醇具有许多重要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酸反应生成醋酸乙酯等。
此外,乙醇还可用作溶剂、燃料和消毒剂等。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乙醇的基本性质、结构式和制备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实验法,通过进行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乙醇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讨论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乙醇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乙醇的基本性质和广泛应用。
2. 乙醇的结构式和物理性质。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式和物理性质。
3. 乙醇的制备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乙醇的制备方法,并进行相关操作。
4. 乙醇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和应用,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2be4b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2.png)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乙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能够正确区分饱和和不饱和化合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正确对待饮酒行为。
二、重点难点:
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乙醇,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乙醇的性质。
2. 学习(30分钟):介绍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乙醇的性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3. 实验(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乙醇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
4. 活动(15分钟):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并交流思考,引导学生对乙醇用途的进一步了解。
5.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乙醇的重要性和使用注意事项。
四、课后作业:
1. 复习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 思考乙醇的环境影响和使用范围。
3. 准备下节课的讨论材料。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乙醇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是在实验环节需要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
高中化学乙醇教案板书
![高中化学乙醇教案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fafbed6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5.png)
高中化学乙醇教案板书第一节:乙醇的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概述
1.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2. 气味:有特有的刺鼻气味
3. 沸点:78.3℃
4. 密度:0.789 g/cm³
5. 溶解性:能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6. 燃烧性质:可燃,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二、实验操作
1. 观察乙醇的外观和气味
2. 测定乙醇的沸点
3. 测定乙醇的密度
第二节:乙醇的化学性质
一、化学性质概述
1. 乙醇的氧化反应:乙醇+氧气→乙醛+水
2. 乙醇的酸碱性:乙醇能和碱反应生成乙醇钠
二、实验操作
1. 观察乙醇氧化反应生成乙醛
2. 利用乙醇和碱进行酸碱中和实验
第三节:乙醇的应用与环境影响
一、乙醇的应用
1. 工业上应用于有机合成和溶剂制备中
2. 医药行业中用作药物溶剂和消毒剂
3. 饮料行业中用作酒精饮料成分
二、乙醇的环境影响
1. 乙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增加大气温室气体含量
2. 乙醇生产中可能产生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应用和环境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乙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乙醇》教学设计
![《乙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28e6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b.png)
《乙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的第二课时,即乙醇的教学。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等烃类化合物和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通过乙醇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认识,并为后续学习其他烃的衍生物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掌握了乙醇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以及乙酸的结构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有机物学习基础。
然而,由于有机物中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的知识较为抽象,加上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较为零散,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归纳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并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乙醇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探究兴趣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2.教学难点:乙醇的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的知识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乙醇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如酒精饮料、消毒液、药酒等,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乙醇的基本性质和用途,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乙醇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知识点,并配合实验演示进行讲解。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乙醇的性质及其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例如,通过观察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探究乙醇的结构特点;通过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探究其化学性质及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自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反馈评价:通过课堂小测验、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
“乙醇”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乙醇”的教学设计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f6108b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3.png)
“乙醇”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内容:乙醇一、教学目标1.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生产方法。
2.掌握乙醇的用途和对人体的影响。
3.能够运用乙醇的生产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乙醇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2.乙醇的生产方法。
3.乙醇的应用领域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乙醇的生产方法和工业应用。
2.乙醇对人体的影响及安全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1.乙醇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乙醇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化学式为C2H5OH。
乙醇在常温下易挥发,与水混溶,可被氧化成醛、酸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乙醇的结构和基本性质。
2.乙醇的生产方法:乙醇主要通过醇发酵和合成两种方法生产。
醇发酵是以糖类作为原料,通过酵母发酵得到乙醇;合成法则是以乙烯为原料,经催化剂作用合成乙醇。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乙醇的生产方法。
3.乙醇的应用领域和影响: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例如作为溶剂、燃料、消毒剂等。
但过量饮酒会产生酒精中毒等负面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乙醇的应用和对人体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2.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讨论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促进交流和合作。
六、教学反思乙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其生产和应用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突出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生产方法,让学生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乙醇对人体的影响,教育他们正确使用和对待乙醇产品。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参与乙醇的生产实验和应用案例分析,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室等,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乙醇教学是化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反思,可以提高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乙醇教案设计
![乙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159c1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a.png)
乙醇教案设计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乙醇的性质、制备、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设计了以下乙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及相关知识;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3. 了解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2. 乙醇的制备方法;3. 乙醇的实验操作;4. 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首先介绍乙醇的化学式为C₂H₅OH,结构式为CH₃CH₂OH,属于烷基醇的范畴。
乙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在常温下具有刺鼻的特殊气味。
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能与多种物质相互溶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 乙醇的制备方法乙醇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天然法和合成法。
天然法是指通过发酵葡萄、大米、玉米等含糖物质得到乙醇的过程;合成法则是通过乙烯的水合反应或乙烷的氧化反应来制备乙醇。
3. 乙醇的实验操作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乙醇的密度、沸点、凝固点等物理性质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另外,还可以通过酒精灯的使用和乙醇与醋酸乙酯的分离提纯等实验来加深对乙醇的认识。
4. 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乙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
在医药领域,乙醇常被用作制药原料、药剂溶剂等;在化工领域,乙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被广泛用于有机合成等领域;在食品领域,乙醇则常被用作蒸馏酒、食品添加剂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乙醇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乙醇的整体认识;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乙醇的理解;3. 案例分析:结合乙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乙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总结通过以上设计的乙醇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乙醇的相关知识,增强他们对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乙醇的教学设计
![乙醇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698fc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4.png)
分析乙醇的结构,由结构决定性质去理解乙醇的反应,通过实验探究,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索乙醇的化学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乙醇分子结构和性质
难点:乙醇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C2H6O可能的结构
观察现象:
1、有气体放出。
2、无水乙醇与钠反应比钠与水反应要缓慢很多。
学生对比钠与水的反应书写钠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乙醇与钠反应过程中,羟基处O-H键断裂,钠原子替代了氢原子
学生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配平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小结实验现象
1、铜丝加热变黑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与扩展能力。
使学生认识“在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有机物的性质”这一普遍规律。
让学生学会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知识介绍,让学生感觉化学离我们很近,激发学习热情。
用诗的形式小结乙醇的性质加深学生的印象。
让学生体会化学的美,学会诗意地学习、生活。
3、乙醇的用途与性质的关系?
结课:
乙醇是非常重要的有机物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只是它的部分性质,在有机选修教材中对乙醇还有更多的介绍,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将来可以选修化学,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一起探讨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聆听、思考。
观察乙醇
讨论并小结: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乙醇》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中乙醇教案
![初中乙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50206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4.png)
初中乙醇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乙醇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教学重点:1. 乙醇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用途。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教学难点:1. 乙醇的化学性质。
2. 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乙醇溶液。
2. 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3. 安全用品: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酒精的概念,提问:你们知道酒精还有什么名字吗?2. 学生回答:乙醇。
二、探究乙醇的性质(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自由组成小组,根据已有知识,分析乙醇的性质。
2. 各小组汇报:乙醇是无色液体,有特殊的香味,易挥发,可燃性等。
3. 教师总结: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具有醇的通性,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三、实验:乙醇的燃烧(15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点燃乙醇溶液,观察火焰颜色和形状。
2. 学生实验:每组同学用镊子夹取一小块乙醇溶液,点燃观察。
3.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避免乙醇溶液沾染皮肤和眼睛。
四、乙醇的用途(15分钟)1. 学生讨论:请同学们思考乙醇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2. 学生回答:乙醇可用作燃料、溶剂、消毒剂等。
3. 教师补充:乙醇在医药、化妆品、饮料等行业也有广泛应用。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乙醇的基本概念、性质、用途和实验方法。
2. 学生复述:乙醇是无色液体,具有醇的通性,能与水互溶,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乙醇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作燃料、溶剂、消毒剂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实验和总结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乙醇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用途。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培养了实验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乙醇的化学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高中化学乙醇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乙醇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65587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9.png)
高中化学乙醇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关于高中化学中的乙醇内容。
课程将围绕乙醇的结构、性质、制备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乙醇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乙醇在化学工业、生物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碳氢化合物、烃的衍生物等概念,具备了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
此外,学生还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有机化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掌握乙醇的基本概念。
(2)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如脱水法和发酵法,并了解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3)掌握乙醇的常见反应,如氧化、脱水、取代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乙醇在生物、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培养科学思维。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4)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学习乙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勤奋的学习态度,树立追求真理的精神。
(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乙醇》说课稿7篇乙醇说课稿必修二
![《乙醇》说课稿7篇乙醇说课稿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b57c83c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2.png)
《乙醇》说课稿7篇乙醇说课稿必修二下面是我整理的《乙醇》说课稿7篇乙醇说课稿必修二,供大家阅读。
《乙醇》说课稿1(一)教材认知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第五章“烃的衍生物”的第一节课,是继烃类化合物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类典型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油脂和单糖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且掌握了科学方法,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②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特质和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科学思想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
从而让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即乙醇的性质,推导出醇类的化学性质。
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飞跃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反对假冒伪劣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可知,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三个突破点: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多媒体技术展示来确定,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充分利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了逻辑推理的严密性;②通过试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抓住烃的衍生物中,官能团的教学中心点与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受反应条件的影响两条主线。
(完整版)乙醇 教学设计
![(完整版)乙醇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5e6629955270722182ef777.png)
§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乙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
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2.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化学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化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诱导等方法学习乙醇有关知识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试管、酒精灯、无水乙醇、Na、火柴、铜丝。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乙醇【导入新课】《舌尖上的中国》酿酒视频导入【推进新课】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一部中华文化史从一个侧面上看,也完全可以认作是一部酒文化发展史。
那么酒到底是什么,它又有哪些主要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她。
【板书】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一、乙醇【板书】(一)乙醇的物理性质【引导】利用生活常识尝试总结乙醇的常见物理性质【讨论】【小结】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挥发性等等【活动】给出乙醇的分子式和典型的结构特征,写出乙醇可能的分子结构(两种)【思考】两种结构中哪种才是正确的?如何证明【实验】1、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取一个洁净的小烧杯,导入约一半体积的无水酒精,再向其中加入数粒金属钠小颗粒。
再将一个普通漏斗倒扣在烧杯上方,观察现象。
一段时间后,点燃漏斗底部,继续观察现象,检验生成气体,讨论。
【现象】烧杯内钠粒沉于液态无水乙醇底部,有无色气泡在钠粒表面生成后逸出液面,最终钠粒消失;气体可以被点燃;倒扣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在内壁上出现了水珠,但倒入烧杯内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结论】钠与乙醇能发生类似于水的反应,说明乙醇分子中存在与水分子相似的结构,即存在羟基(-OH)。
此外,由于钠与乙醇的反应没有它与水反应剧烈,也说明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H没有水中的活泼。
【投影】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乙醇》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乙醇》教学设计(部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41290fd776c66137ef0619b6.png)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乙醇一、课标分析本节课遵循“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生活”的基本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本节课通过理论引导、科学假设、实践验证设计相关实验,以完成“乙醇的结构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和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的教学。
通过介绍“醉酒原理、生命不能承受之醉、酒驾的检测”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的内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知道乙醇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乙醇作为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性质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核心地位,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有机物,可进一步完善有机物的知识体系,为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掌握乙醇的组成、分子结构与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它的主要用途。
通过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学习,充分理解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的原理和实质。
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学习由“(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研究烃的衍生物的方法。
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的联系,培养多方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乙醇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团结合作的品质,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初中乙醇的教案
![初中乙醇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29066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4.png)
初中乙醇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乙醇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乙醇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用途。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教学难点:1. 乙醇的制备方法。
2. 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酒精灯、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乙醇、浓硫酸、蒸馏水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酒的历史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乙醇。
二、乙醇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介绍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和分子量。
2. 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溶解性、燃烧性等。
三、乙醇的制备(15分钟)1. 介绍乙醇的制备方法,如发酵法、合成法等。
2. 演示实验室制备乙醇的发酵法,并解释发酵过程。
四、乙醇的用途(10分钟)1. 讲解乙醇的应用领域,如燃料、溶剂、消毒剂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缺点。
五、化学实验:乙醇的燃烧(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乙醇的燃烧现象。
2.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和烧杯,注意实验安全。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实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解答学生疑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乙醇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用途。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提高了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外,还可以拓展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乙醇教学设计及反思
![乙醇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b6736379ec3d5bbfc0a7451.png)
乙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新课标中,学生对于有机物主要是从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进行学习,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有机物,同时又是典型的衍生物,在本章的学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主要着重对乙醇结构与性质的学习。
2.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半学期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认识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组成、结构、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也初步了解了有机基团与性质的关系,因此对于官能团学习有一定基础.”问题引领导学”是我校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本设计以递进的问题式教学为主,辅助以实验、幻灯片、讨论、等手段,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将所得知识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②掌握乙醇分析结构和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实验研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技能活动的热情.②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PPT、实验、问题引领导学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由乙醇的用途引出我国的酒文化.2.物理性质由学生预习导学案完成。
提问:如何分离乙醇和水?对学生物理性质的知识进行去迁移。
3.分子组成与结构,由分子式C2H6O,结合化学键的知识推测出可能的结构,再由乙醇能与钠发生反应得出分子结构,引出官能团、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学生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以及结构简式。
演示实验:钠与乙醇的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提问:(1)比较水分子中氢原子与乙醇分子里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2)完成乙醇与钠反应的方程式并找出乙醇的断键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一课时《乙醇》
学校:皋兰县第一中学
姓名:李明达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一课时《乙醇》
学校:皋兰县第一中学
姓名:李明达
教案设计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乙醇醇类
一、乙醇
1、乙醇的物理性质
2、乙醇的分子结质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2、化学性质
(1)与Na反应
−2CH3CH2ONa+H2↑
2CH3CH2OH+2Na−→
(2)氧化反应
①燃烧:C2H5OH+3O2−
−→
−点燃2CO2+3H2O
②催化氧化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引入,采用设疑、启发、诱导及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乙醇的重要性质。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思维能力。
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了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
(1)食物中有机物的获得遵循了这样的学习线路:生活→化学→生活。
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再过渡到物质化学性质的学习,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中的直接兴趣是第一位的,只有激发起直接兴趣才能维持抽象知识学习兴趣。
了解了物质的性质后及时与现实生活事例结合,才能巩固学生的知识,学生体会到化学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用的时,就能使兴趣持续,从而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2)在教学中要多设计适合学生的探究学生实验或让学生自己大胆设计实验,这样远比教师做演示实验要过好,这就要求老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多给他们机会,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但在课后调查中还发现,对于这种研究性的学习,知识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升的速度较快,开放性还可以再有所提升,而基础较差的部分学生暂时尚不适应,感到茫然没有思路,但在适当的铺垫问题引导下,就可以收到应有的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来做问题铺设,使学生能够更开放一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更新化学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