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东北地区教案

合集下载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东北地区的总体自然地理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举例说明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尤其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北地区冷湿的气候。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地理探索】长白山脉;2.【活动设计】归纳东北三省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3.【地理探索】林海雪原。

教学资源制作PPT所需资源。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多媒体哈尔滨冰雕展视频。

教师:哈尔滨位于我国什么地区?为什么哈尔滨的冰雕闻名遐迩?学生:东北地区教师:通常所说的东北指的是我国的哪几个省份?学生: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东北三省。

【新知讲解】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位置范围多媒展示“东北三省地图”,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问题:说出东北三省在中国的大致方位?大致的经纬度位置?包括哪三省?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引导。

(1)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大致位于38°N~53°N、118°E~135°E之间,所处纬度较高。

(3)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2.地形与河流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地形图。

学生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三省有哪些主要地形区?(2)东北三省有哪些主要的河流?(3)如何描述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归纳:(1)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区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以及东北平原,地形结构呈“马蹄形”。

其中,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2)主要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嫩江,还有中朝边境的界河图们江和鸭绿江等;(3)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呈现“山环水绕”的特点。

教师:“白山”“黑水”分别指什么?学生:“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

多媒体展示“东北平原景观图”。

东北地区导学案

东北地区导学案

东北地区导学案一、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

该地区地处中国东北部,东临日本海,与俄罗斯相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是中国的重要的经济区域。

东北地区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温暖,降雨较少。

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东北地区的植被主要为针叶林和草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中国的重要的粮仓之一。

二、人文风貌及经济特色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农业基地。

盛产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产地。

此外,东北地区也是中国的重要的工业基地,有着悠久的工业传统。

锦州石油化工园区、大连港、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等都是中国重要的工业企业和基地,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文化遗产及旅游资源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如长白山、五大连池、吉林长春等知名景点。

这些景点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东北地区还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如冰雪节、二人转等传统表演,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风情。

同时,东北地区的饮食文化也非常有特色,如东北菜、东北饺子等美食享誉中外。

四、教育机构及科研成果东北地区拥有众多优质的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等。

这些学校在科研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地区的科研人员在材料、机械、化工等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同时,东北地区的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未来发展方向及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北地区也在加快转型升级,致力于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

未来,东北地区将继续发挥其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东北地区也将继续推动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示范教案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示范教案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分析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范围及行政区划。

2.运用资料归纳东北地区的主要类型,描述其地形特征。

3.运用资料概括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冬夏季气温特点及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东北地区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分析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范围及行政区划。

2.运用资料归纳东北地区的主要类型,描述其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1.运用资料概括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冬夏季气温特点及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东北地区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观看视频《哈尔滨∙冰雪奇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冰雕节12月23日预开园,2021年正式开园,凭借着哈尔滨冰雪时节的优势,推出了大型冰雪艺术精品工程,展示了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与冰雪旅游的魅力,娱乐项目众多,每年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游玩参观。

师:雪乡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分区。

(1)在图中写出字母代表的区域名称。

(2)A地区主要耕地类型是_______;主要的粮食作物有_________。

(3)B地区主要耕地类型是_______;主要的粮食作物为________等。

(4)D地区农业生产以_______业为主。

生:(可能答案)答案提示:(1)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 旱地;小麦、玉米等(3) 水田;水稻(4) 畜牧业(板书)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板书)一、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师:读课本P24图6-1找出东北地区位置、范围。

(板书)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东北地区位置范围:包括东北地区位于中国______。

主要位于_____带(温度带)。

东北地区主要包括:______ 、______、_______ 三省生:(可能答案)东北;中温带;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板书)2.东北地区相对位置师:在P14图5—25,找出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行政中心。

东北三省(第1课时)示范教案

东北三省(第1课时)示范教案

《东北三省》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明确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以山、平原为主的地形。

2.通读图,归纳出东北三省湿冷的主要气候特征。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东北三省的位置、地形及其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归纳出东北三省湿冷的主要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师:谈谈你所知道的东北三省。

生:略(板书)第二节东北三省一、冷湿的自然环境1. 范围师:你知道东北三省是指哪三省吗?生:(可能的答案)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板书)范围承转:你知道,我们要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吗?师:了解地理位置,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活动探究1师:找出东北三省的经纬度位置,并说说黑龙江的经纬度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黑龙江既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区,又是我国位置最东、经度数最大的省区。

师:2.找出俄罗斯、蒙古、朝鲜、渤海、黄海、日本海,说说他们与东北的相对位置。

生:(可能的答案)俄罗斯—东北北部、东部;朝鲜—东南部;蒙古—西部。

南邻:渤海和黄海,东部靠近:日本海。

(板书)地理位置承转:除了范围和地理位置,我们还要了解北方地区的地形地势的特征。

师: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说说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生:(可能的答案)本地区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师:找出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嫩江、松花江、辽河,说说哪几条河流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界河。

生:(可能的答案)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界河。

师:我们经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你能概括出地形与河流特点吗?完成表格。

(板书)地形与河流承转:我们再看看东北三省的气候有何特点?师:读我国气候分布图,说说东北三省的气候类型并尝试分析气候特征和原因。

生:(可能的答案)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促,气温不高师:东北三省的气候主要是冷湿的特点,尝试分析东北三省气候特征的原因。

承转:我们再通过教材的活动题,感受东北三省的气候差异。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东北地区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东北地区教案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授课时间20 年月日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

2.通过对东北地区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东北地区地形与气候。

教学难点简单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区域地理案例式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理填充图册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引入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 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3.东北地区以什么地形为主?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活动读图6-1、6-2,完成下列任务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临海、邻省(区)。

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

阅读材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活动: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地形特征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读图6-6,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平原,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读图6-5、6-7,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玲玲说,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她说得对吗?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

阅读:“白山黑水”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阅读:东北地区的森林活动读图6-9、6-10、6-11,完成下列任务。

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图6-14、6-15、6-16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初中 东北 教案

初中 东北 教案

初中东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人口分布。

2. 掌握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特征。

3. 能够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工业的发展优势和限制因素。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特征。

3. 东北地区农业、工业的发展优势和限制因素。

教学难点:1. 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特征的综合理解。

2. 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地图、教具等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东北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征。

2. 学生分享对东北地区的印象和了解。

二、地理位置和范围(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 学生通过地图标注东北地区的位置,并了解东北地区的邻近省份和国界。

三、地形特征(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包括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山脉,以及黑龙江、松花江、辉南江等河流。

2. 学生通过地图和教具,观察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并分析地形对交通、农业的影响。

四、气候特征(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包括寒冷的冬季和短暂的夏季,以及丰富的降雪资源。

2. 学生通过观察气候图表,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并讨论气候对生活、农业的影响。

五、资源特征(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东北地区的资源特征,包括煤炭、铁矿、林业等资源。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东北地区资源开发的优势和限制因素,并讨论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六、农业和工业发展(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东北地区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情况,包括粮食生产、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和工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初中地理《1东北三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1东北三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走进东北三省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老师大屏幕展示:电视剧《闯关东》图片让学生谈感悟,回答保家卫国的故事发生在我国哪个地区?对该地区你知道什么?学生回答:东北三省。

教师:同学们喜欢不喜欢去了解东北?好,让我们一同走进东北三省,感受东北独特的地域风情。

屏幕出示本节课任务清单(学习目标)板书:第二节走进东北三省.教学新课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的一些图片,师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你们来形容一下对东北三省的印象。

生:“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师总结:同学们形容的非常好,东北地区山脉纵横,河流众多,土壤肥沃,是一个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好地方。

板书: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师:要了解东北三省,首先就要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师:展示东北三省位置轮廓图,同学们观察东北三省的地理环境图,找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板书:1、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生: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东北部,有黑龙江、吉林、辽宁。

师总结:对,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

师:同学们,东北三省是一个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地方,那么,东北三省被哪些山、哪些河所环绕着呢?同学们一起参考课本 14 页图 6.11 东北三省的地形图来找一找。

板书:2、东北三省的地形与河流1.读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

(5)简图绘出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师总结:东北三省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马蹄形。

山地的东南方有图们江和鸭绿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师:东北三省山河大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八年级地理下册 .1《东北地区》教案 (新)

八年级地理下册 .1《东北地区》教案 (新)

《东北地区》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东北地区的相关知识.教材主要讲述了东北地区的范围、自然条件等,在本节最后部分,重点讲述了东北地区是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以及重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说明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2、讲解东北地区是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3。

讲解老工业基地,以及如何重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地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2、分析东北地区的范围、界线、气候、河流、资源和经济发展等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1、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2、掌握东北地区的资源情况以及工业发展。

【教学难点】讲解老工业基地,以及如何重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3、四季的形成。

1、各种类型的地图和教学挂图,包括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经济区分布图等;2、准备一些典型地区的图片;3、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在前一章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这一节课,我们将探讨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地区。

板书:第一节东北地区【讲授新课】复习提问上一章的相关内容,重点是重要的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矿产资源以及工农业发展,这个过程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件说一下,东北地区的范围,分界线各又是什么呢?生:学生们讨论回答。

师:我国的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东北地区有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地处北温带,温带季风性气候,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资源丰富,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人们习惯上把东北称为“白山黑水”呢?生:学生们讨论回答。

师:(课件展示) 读第33页图7。

1,回答下列问题。

(1)说一说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和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2)说出东北地区主要山脉的名称及走向、平原的名称及位置。

(3)流经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有哪些?为什么将其东北角的平原称为三江平原?生:学生分组讨论,抢答。

地理八年级下册 《东北地区》教案第二课时

地理八年级下册 《东北地区》教案第二课时

《东北地区》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2.了解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情况。

3.了解东北是如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

4.保护湿地,“退耕还湿”。

5.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6.了解东北三省的矿产及工业部门。

7.分析东北地区重工业发展优势。

8.重工业发展后期的问题。

9.了解振兴东北工业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保护湿地,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1.东北农业发展基本概况2.保护湿地,保护环境。

3.分析东北地区重工业发展优势。

4.重工业发展后期的问题。

5.了解振兴东北工业的措施。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有关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去的三江平原被称为“北大荒”现在的三江平原被称为“北大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东北地区地域辽阔,土地肥沃,人均耕地较多,土地后备资源潜力较大。

[承转]东北地区不仅有莽莽群山、林海雪原,还有千里沃野,这就是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土地辽阔,土质肥沃,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是生产粮食的好地方,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所生产的农产品产量大,不令满足当地需要,而且能大量运往祖国各地。

[提问]那么东北平原主要有哪些农产品呢?[学生]玉米、春小麦、水稻、大豆、甜菜等。

林业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

活动读图7.1和图7.5,填写东北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地形区: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草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从上面两幅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信息一:信息二:信息三:信息四:信息五:从“北大荒”到“北大仓”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一批批劳动者来到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开荒各种地,使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日的“北大仓”。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案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案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阅读东北三省地形图,能够画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准确说出地形特征以及河流的分布情况。

2、了解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发展情况,能够举例说明东北三省的工业优势、问题以及转型的出路。

【过程与方法】1、学会利用气温降水分布图,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锻炼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案例资料,学会提取地理信息,进行知识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 东北三省的农业发展情况,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优势、问题以及转型的出路。

【难点】东北三省的农业发展情况,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优势、问题以及转型的出路。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地图法、探究法、归纳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激趣导入】大家有没有看过《闯关东》这部电视剧,东北俗称关东,即山海关以东,这里有茫茫的林海,有肥沃的土壤,大家还对东北有其他的了解吗?(学生......)今天我们就来仔细的了解一下东北三省,看看东北三省都有哪些特点。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冷湿的自然环境1、东北三省的范围【提问】观察课本图6-2-1,说明东北三省的范围,并找出东北的典型地形。

【学生活动】总结出东三省的位置并列出典型的平原与山地。

2、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呈现出山水环绕的格局【提问】观察图6-2-1说出东北的主要河流以及相邻的国家。

通过读图,让学生加深对"山环水绕、沃野干里”的山河大势加深印象。

3、冷湿的气候【展示图片】教师展示东北雪原、树挂、雾淞等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东北严寒的雪景,感受东北寒冷的气候环境,结合图6-2-2图6-2-3,回答下列问题并分析东北寒冷的原因。

门纳妄北三第气汝和降水的分等r牯点1^6 2-1布午平,珥气.心51-7U *攻.占;[.安-+C A分市①读出A、B、C三地的年平均气温,说一说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有何特点。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案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案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

2.了解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和自然资源分布。

3.通过课堂展示和讨论,让学生对东北三省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重点】1. 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

2. 东北三省的自然资源分布。

【教学难点】1. 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2. 东北三省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激活学生的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如下:1. 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哪个地方?2. 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特征是什么?3. 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有哪些?4. 东北三省的自然资源有哪些?二、展示教师利用PPT或图片的方式展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分布、气候特征等相关信息,并与学生交流讨论,了解东北三省的特点,并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让学生对东北三省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讨论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一起探讨与东北三省有关的话题,如下:1. 为什么东北三省叫东北三省?2. 东北三省有什么著名的风景区?3. 东北三省的历史和文化有哪些著名的代表?4. 东北三省的民居建筑有什么特点?5. 东北三省有哪些有名的传统节日?四、总结教师通过简单的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概括东北三省的特点和历史文化。

同时,教师还可以安排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安排适量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东北三省的文章、画一张东北三省的地图、收集一些有关东北三省的风土人情等。

并要求学生在下一次课时交上。

【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是东北三省的省份?A. 黑龙江B. 吉林C. 内蒙古D. 辽宁2. 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以 _______为主。

A. 山地B. 平原C. 高原D. 岛屿3. 以下哪种自然灾害在东北三省比较少见?A. 地震B. 洪水C. 台风D. 旱灾4. 以下哪种水果是东北三省特产?A. 香蕉B. 西瓜C. 梨子D. 苹果5. 以下哪座城市不在东北三省?A. 哈尔滨B. 长春C. 大连D. 沈阳二、简答题1. 简述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一)一、教学目标(二)1、知识与技能:(三)(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四)(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五)2、过程与方法:(六)(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七)(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八)(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九)(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十一)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十二)二、教学重难点(十三)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十四)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十五)三、教学准备(十六)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十七)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十八)四、教法、学法(十九)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二十)五、教学过程(二十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喜剧之王赵本山吗?那你知道他的家乡在哪里吗?我们都知道他的家乡在东北,那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新课讲解:(二十二)问题导学:一、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二、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教师归纳总结:东北地区1海陆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南邻渤海、黄海。

2纬度位置:39度N~53度N。

我国北部主要的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共和国。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公开课)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的特征。

(3)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体会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掌握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归纳、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漠河风光、哈尔滨冰雕、长白山天池提问:你知道下列图片描述的景观吗?它们位于我国哪个地区?(学生回答)明确:漠河风光、哈尔滨冰雕、长白山天池,它们都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

今天,我们就走近东北地区,首先来看看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二、新课学习(一)地理位置提问:东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学生回答)明确: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东北地区面积78.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1.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其邻国、临省(区)和濒临的海洋。

2. 东北地区大约跨越多少经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学生读图讨论回答)3.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就是回答“它在哪里”的问题。

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如海陆位置等)。

读图,判断下面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绝对位置,哪一幅表示的是相对位置。

明确:1.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东、北两面与朝鲜和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濒临的海洋有渤海和黄海。

2.东北地区经度位置大约位于1180E至1350E之间,东西大约跨越17个经度;纬度位置大约位于380N至530N之间,南北大约跨越15个纬度,主要位于北温带(从北向南依次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

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对于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要学习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而且,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阅读地图提取信息的能力。

但是,详细分析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也有待加强。

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的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通过对各类地形图、直方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东北自然环境的学习和欣赏,增进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进一步了解。

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评议汇报展示环节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教师提问:从阅读材料和图片等资料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工业产品都重工业产品,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条件有哪些?师生共同总结,东北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主要的煤炭产地:鸡西、鹤岗、沈阳、抚顺等;主要的铁矿:鞍山、本溪;主要的石油产地:大庆、辽河。

5.结合图6.20和图6.21,师引导分析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特点:靠近矿产资源产地、水源、铁路线。

从而引申出东北三省奋战工业的有利条件。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案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案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发展现状;2.了解东北三省的经济特点、资源丰富程度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了解东北三省的人文特色、文化传统和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1.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发展现状;2.东北三省的经济特点、资源丰富程度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东北三省的人文特色、文化传统和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1.东北三省的经济特点、资源丰富程度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东北三省的人文特色、文化传统和旅游资源。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图片、地图等教具;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知道东北三省是指哪三个省份吗?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正确认识学生的回答,向学生介绍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并引导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发展现状。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教师以PPT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和发展现状,包括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人文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2.教师结合图片和地图,向学生讲解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和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特点。

3.教师通过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东北三省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激发学生对东北三省的经济和人文发展的兴趣。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东北三省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阅读并提出问题。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案,并要求学生结合课堂讲解的知识,分析东北三省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3.学生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促进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深入理解。

四、综合实践(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选择一个东北三省的城市进行考察,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采访、观察等方式,了解该城市的经济特点、人文特色和旅游资源等。

东北三省的教案

东北三省的教案

东北三省的教案标题:探索东北三省的教案设计引言: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

为了满足该地区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教案将探讨东北三省地区的教案设计,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一、教案设计的背景和目标:1.1 背景:介绍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人口特点、经济发展情况等,使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基本情况。

1.2 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 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 掌握东北三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培养对东北三省地区的兴趣和关注。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2.1.1 地理环境:介绍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通过地图、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进行展示。

2.1.2 文化背景:介绍东北三省的民俗文化、传统节日、饮食习惯等,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展示。

2.1.3 历史背景:介绍东北三省的历史演变、重要事件、名人故事等,通过故事、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进行展示。

2.2 教学方法:2.2.1 多媒体展示:利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2.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展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2.2.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博物馆、文化村等,亲身感受东北三省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

三、教学评估:3.1 评估方式: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小组展示、个人报告、问答形式等,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3.2 评估标准: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表现水平、对东北三省的理解程度等进行评估,以及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

结论: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培养对东北三省地区的兴趣和关注。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地理人教八下】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地理人教八下】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1课时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在东北地形图上找到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根据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3.运用资料比较东北三省内的地形和气候差异。

4.根据资料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在东北地形图上找到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根据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资料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

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

为了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这三条课程标准,教材重点讲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为了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的“活动”。

东北三省的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东北三省的工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课时分配上分为2个课时。

此为第1课时,在教学策略上,通过“坐着高铁看中国”视频作为导入,展示哈大高铁沿线风光、起止点等画面,以此展开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哈大高铁所在地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增加趣味性。

东北地区教案

东北地区教案

东北地区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东北地区的特点与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2. 了解东北地区的人文历史、民俗文化和特色风味;3. 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2. 东北地区的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

教学难点:1. 如何生动有趣地介绍东北地区的特点;2. 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东北地区的文化。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2. 东北地区地图和图片资料;3. 有关东北地区的视频片段或纪录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东北地区的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Step 2:探索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1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和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

提问学生,让他们描述东北地区的气候和自然资源,并解释它们对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Step 3:了解东北地区的人文历史(15分钟)通过呈现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图片和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文历史,如满洲文化、清朝的兴衰和抗日战争等重要事件。

鼓励学生提问,促进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理解。

Step 4:探索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15分钟)介绍东北地区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和特色风味,如东北年画、冰灯节和东北菜等。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观点。

Step 5:跨文化交流(10分钟)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东北地区的文化元素,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并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交流意见,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Step 6: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东北地区的特点与文化,并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的发展前景和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了解东北地区的其他方面。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东北地区的实地考察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2. 开展东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活动,增强学生对东北文化的亲身体验。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旧版人教版选修三中国分区地理——东北地区《位置和自然特征》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旧版人教版选修三中国分区地理——东北地区《位置和自然特征》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旧版人教版选修三中国分区地理——东北地区《位置和自然特征》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理解其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相对位置。

2.综合思维: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地理实践力: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地理工具,探究东北地区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人地关系理解: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

二、教学重点•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准确描述。

•东北地区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的详细分析。

三、教学难点•理解东北地区自然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区域发展的综合影响。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旧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教材•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图、地形图、气候类型图、水系图等•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地理模型或教具(如地形模型)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东北地区的基本位置和自然特征。

•地图教学法:利用地图直观展示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地区或现象,分析自然特征的具体表现及成因。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自然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张中国地图,提问学生:“谁能指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哪个位置?你对东北地区有哪些初步的印象或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特征。

新课教学1.地理位置•展示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图,详细讲解其经纬度范围、与周边地区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与俄罗斯、朝鲜接壤,靠近渤海、黄海等)。

•强调东北地区在中国乃至全球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2.地形特征•利用地形图,介绍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丘陵等)及其分布特点。

•分析地形对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特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课题】东北地区【课时】1课时【课型】复习课【教学方法】讲练结合、问题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学案、地图册【教学目标】考点解读能力要求1.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业生产差异3.东北地区水土流失和湿地破坏的整治。

4.东北地区资源、交通和工业状况;工业的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1.能够描述和确认该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2.能够运用各类图表,分析说明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3.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地指出或填写该地区的主要矿产地和城市的名称,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区位因素及工业发展方向。

4.能够运用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分析该地区国土整治工作的重点,提出整治措施,能对该地区国土整治工作进行恰当的评价。

【情境导入】展示东北地区的图片,引入本节课主体—东北地区。

一: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承转】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的地理条件一般从2个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一般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从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要想分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必须知道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分析一个区域的位置一般从那几个方面分析?(生回答略)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与相邻地区的相对位置。

【学生活动】多媒体出示东北位置图片,结合导学案完成下列内容1、位置和范围:(1)东北地区的位置:【点拨】位于我国东北部,(纬度范围大致40°N—53°N,经度120°E—135°E);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我国经度位置最偏东区域;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 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2)东北地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三省和____________东部。

【点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承转】这样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决定了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

出示图片,学生结合学案完成下列内容2、东北地区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气候,冬季盛行_____风,气候特点为____________;夏季盛行_____风,气候特点为____________;植被以温带针阔混交林为主,在南部主要的植被类型为______________;从干湿程度分析,东北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___区。

【精讲】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盛行西北风;夏季温暖,盛行东南风;南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无霜期从南部的180天到最北部的80天左右。

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承转】请同学们读图“东北地区的地形”指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有哪些以及可以从事的农业生产类型。

3、地形:出示图片分析(1).在图中指出东北地区包括哪三大地形单元?说出具体的地形名称【点拨】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的生产类型。

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从而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西部以高原为主,山地有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平原为东北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2).这些地形对农业生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点拨】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东北地区主要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高原适宜发展畜牧业;山地适宜发展林业。

4、河流的水文特征:径流量_较大____,河流有__春__季和__夏__季两个汛期,主要补给方式为___季节性冰雪融水和降水______________;_结冰___期较长,含沙量较少5、土壤__肥沃_____,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主要类型为__黑土、黑钙土________,生产力水平高【承转】由于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依赖性,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东北农业生产特点有哪些?这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有何差异?下面我们一起复习这个内容。

二、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业生产差异【学生活动】:结合导学案,完成下列内容1、东北地区耕地类型以___旱地______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__商品谷物农业___________;作物熟制___一年一熟__________,主要的粮食作物有___小麦___、__玉米____、__水稻____;主要的经济作物有__甜菜、大豆等__________。

发展种植业面临的限制因素是__热量不足______2、读图分析小麦、玉米、水稻主要分布区域【点拨】水稻: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小麦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生长季较短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地区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

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其中松嫩平原最为集中,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基本实现了大型机械化生产,是我国最大的农业现代化垦区3、东北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具有___机械化水平高_____和_ 地区专业化程度高_____的特点;其中___松嫩_____平原和__三江______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4、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名称、主要农作物及发展方向。

(这部分内容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已经学过)农区农产品发展方向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羊、牛、马、畜牧产品【点拨】农区农产品发展方向耕作农业区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①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③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林业和特产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量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畜牧业区羊、牛、马、畜牧产品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读下图,回答以下2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答案:CB【承转】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土壤以黑土和黑钙土为主,生产力水平很高。

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出现了问题。

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又存在哪些问题呢?三、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和面临的问题1、土地资源优势:材料一:东北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还有一些分布于山前台地及山间盆地和谷地。

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

初垦时,黑土层厚度60~80厘米,最深处可达1米,有人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溜出油来”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分析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总结)【总结】土地资源优势:(1)耕地面积大(据表格分析东北耕地总面积大,占全国1/5;人均面积大,是全国2倍,全国人少地多地区;每个劳力负担面积是全国5倍;)(2)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黑土、黑钙土土地生产力水平高)(3)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耕地集中分布平原地区)【承转】虽然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很明显,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导致东北土地资源出现问题。

到底出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分析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2.土地资源存在问题:材料一:初垦时,东北地区的黑土层有60~80厘米厚,最深可达1米,当时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

然而仅过了50多年,这里的黑土层就几乎薄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层,现在黑龙江省黑土区每年流失0.5~1厘米的黑土表层,而形成1厘米表土则需要400年时间,而在全省现有的933万公顷耕地中,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已高达533万公顷。

目前,已有9.3万公顷耕地在14万条侵蚀沟的冲刷下消失了。

材料二:三江平原开垦前,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沼泽荒原景观。

目前,三江平原已拥有4600多万亩耕地,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三江平原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经出现环境恶化的现象,如气候变干,旱灾增多,水土流失加重,有些耕地还遭受不同程度的风蚀,珍稀动物减少。

因此,现在的北大荒决定不再开垦荒地,还要因地制宜,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

【学生活动】:据材料分析问题(1)(1)东北地区土地开发利用面临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精讲】①水土流失—黑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原因:过度开垦黑土,破坏自然环境;降水集中,多暴雨措施:a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草肥;种植绿肥化物、牧草;秸秆还田(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的最有效措施)b水土保持——坡面治理、沟壑整治、植树造林②湿地破坏—沼泽地原因:过垦滥垦,破坏严重措施:加强保护、禁垦、退耕还湿沼泽土:富含有机质,生产潜力大,此处地势平坦沼泽: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开发沼泽,要注意有计划地保护沼泽,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补充:沼泽作用(蓄水池,水源地;调节气候,保护环境;丹顶鹤,天鹅栖息地;沼泽植物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负面效应(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气候变迁(2)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a: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b:雨水较多,集中在夏季;c:气候寒凉,蒸发量小;d:冻土发育,土壤中水分不易排干【总结】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出发,坚持开发和利用、治理和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这就要求不能通过大幅度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来发展粮食生产,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是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

【典题体验】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2.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在()A.a B.b C.c D.d3.d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A.小麦 B.玉米 C.高梁 D.水稻4.c处农业生产类型为()A.种植业为主 B.畜牧业为主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D.淡水养殖业为主答案:1-4 CADB【承转】东北区是我国第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农、林、牧、渔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有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