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反思 ——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民族】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反思——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彝...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flection of Inheri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Ethnic Minorities through School Education in Ethnic Regions——Taking Cigarette Case Dance of the Yi People in Yunnan as an Example【作者简介】普丽春,女(彝族),云南蒙自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长江学者”和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云南省社会科学专家、云南省教育科研专家等。兼任云南省领导科学与决策研究会副秘书长、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云南省少数民族艺术学会常务理事会。【摘要】少数民族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和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知过程以及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

文化整合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关键词】学校教育;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烟盒舞;传承现状;反思

少数民族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

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和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知过程,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烟盒舞是云南彝族民间舞蹈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舞蹈,广泛流传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一带,是我国民族舞苑中的一朵奇葩。2006年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调查,目前云南民族大学等民族高校以及云南省红河州的中小学均开展了传承彝族烟盒舞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活动,取得一定成绩。但也面临严峻局面,应该引起重视和深刻反思。一、民族地区高等院校传承彝族烟盒舞的实践反思为了解彝族烟盒舞在民族高等院校中的传承情况,笔者以对云南民族大学开展烟盒舞传承的情况调查为例进行分析。(一)云南民族大学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据调查,截至2009年秋,云南民族大学本、专科学生为12433人,其中本科生11794人(其中专升本295),专科生639人(其中五年制大专142人)。少数民族达6001人,占在校生总数的48.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结构,据统计,族别覆盖了省内25个世居民族,其中绝对数量居于前五位的依次为彝族1936人,占15.57%;白族1027人,占8.26%;回族481

人,占3.87%;傣族425人,占3.42%;哈尼族379人,占3.05%(详见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族属一览表)。

在生源结构上,少数民族大学生广泛来自全省16个地、州、市及其辖下的近100个县、市、区,而尤以来自边境沿线怒江、保山、临沧、思茅、西双版纳、红河、文山和靠内地区大理、昭通、迪庆、丽江、曲靖等地州山区尤其高寒山区者居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经济状况,在校内6001名少数民族学生中,家庭人均月收入在80元以下的特困生,分别占校内特困生、少数民族学生的89.31%和64.29%。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具有人数多、族别和来源广、家庭经济状况差等较明显的特征。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族属一览表(2009-2010学年度)(二)云南民族大学开展彝族烟盒舞教学活动情况据了解,云南民族大学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烟盒舞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其一,在艺术学院民族舞蹈专业课中传授。云南民族大学于2000年成立民族艺术系,2002年更名为艺术学院,培养民族舞蹈和民族美术的专门人才。2000年开始招收民族舞蹈专业本科学生,在该专业的舞蹈课中有烟盒舞的安排。例如,2000年争取到福特基金资助,通过与云南省孟连佤族、拉祜族自治县民间艺术团等民族地区民族民间文艺组织合作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一系列少数民族舞蹈和美术绘画的教学及科研活

动,使师生接触和了解民族文化,为学校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起到积极作用。其二,在全校开设公共选修课。从2000年开始,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寸亚玲老师编排了一套代表云南民族特色的系列“民族健身操”,包括“烟盒舞健身操”、“白族霸王鞭”等七套。而首先编排出来并已在全校进行培训的就是“烟盒舞健身操”,其动作在传统的烟盒舞中揉进了现代“迪斯科”动律,音乐既有传统的民间歌舞曲,又融入了现代电子乐曲的节奏,深受老师和同学欢迎。2002年作为全校公共选修课。其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表演。在学校文艺活动和艺术学院学生汇报演出中,一般都有烟盒舞的表演节目。另外,在每年欢度彝族火把节时,学生也组织跳烟盒舞、阿细跳月、左脚舞等集体舞。其四,开设相关专业。2003年,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申报了“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大专高职专业,2005年更名为“文化事业管理”专业,开设课程有:《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概论》、《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云南民族饮食文化》、《云南民族艺术概况》、《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工艺与文化》等21门涉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方面的课程。2009年8月,职业技术学院有计划地开展“民族民间艺人进校园”活动。请云南省民族民间艺人到学校,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授彝族刺绣和白族扎染手工艺;2010年1月11日至18日,由老师

带领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先后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哨冲镇,向云南省巴窝村彝族民间音乐艺人向后宝云等老师学习烟盒舞等彝族民间舞蹈。其五,成立“云南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中心”。2006年6月,在民族博物馆挂牌“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教学实训基地”,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活的教科书,成为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教学实训基地。并成立“云南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中心”,由民族博物馆与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建设。(三)民族高校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民族高校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近几年,烟盒舞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云南民族大学得到一定的传承,也面临严峻局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在艺术学院民族舞蹈专业本科学生中没有安排专门的烟盒舞课程,仅仅是为了文艺汇演才编排节目,民族舞蹈专业的特色也逐渐淡化。其二,2002年在全校公共选修课的“烟盒舞健身操”、“白族霸王鞭”等民族健身操,如今也因为课时等原因被取消了。对此,民族健身操的编排者寸亚玲老师也深感遗憾。其三,笔者曾经与许多彝族学生交流,得知他们中大部分人都不会跳烟盒舞了,这也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二、民族地区中小学传承彝族烟盒舞的实践反思彝族烟盒舞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建水等县的传承势头很好。石屏县现有七个传习所专门传授烟盒舞和海菜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