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教学设计]《回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回声》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回声》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回声》教案本文是关于《回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一、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p\f,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二、用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运用力度记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感受回声,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点: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p\f,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教学难点:运用力度记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今天,王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到山谷中去郊游。

我们出发吧。

(出示节奏xxxxxx‖,教师用小军鼓敲击这条节奏)三、师:你能拍一拍吗?生:学生慢慢的跟入,跟拍。

师:听一听,我的脚步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敲击有强弱的节奏。

xxx︱xxx︱x—‖学生聆听并回答)[出示pf]师:我们来试试看。

(学生跟着小军鼓拍出有强弱的节奏)师:再听一听,我们的脚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敲击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力度效果)[出示pmpmffmpp]弱中弱中强强中弱弱[出示师:我们再来试试看。

(学生表现渐强、渐弱的力度效果)四、新课教学1、师:走进大山,大山里有什么样的景色呢?(多媒体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画面是山谷的画面)2、师: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师:哇,这个山谷真是好美啊!老师忍不住想对着山谷大喊一声:喂!你好吗?〈回声〉喂,你好吗?诶,同学们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请同学们来回答〉3,师:同学们很聪明,山谷里传来了老师说话的回声,那么同学们了解回声吗?能不能说一说回声有什么特点呢?〈要求说出轻,弱〉4,师:那同学们就跟老师一起来玩一玩这个回声游戏吧,请同学们来做老师的回声,咱们来试一试。

(师生共玩回声游戏)5、师:山谷里除了美妙的回声,还有悦耳的叮咚声呢。

你听?(出示旋律03115(01︱50)5331(03︱10)65—︱50510‖,教师范唱旋律)(1)出示顿音,唱一唱。

(2)加入力度记号,唱一唱。

(3)加入回声,唱一唱。

7、师:竖起耳朵听一听是什么声音?8、聆听音乐。

二年级语文《回声》的教学设计方案

二年级语文《回声》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回声》是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鱼儿被鱼网困住,最终得到了老乌龟的帮助。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友善与互助的重要性。

该文既有情节发展又有一定的趣味性,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熟悉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友善意识,培养学生的助人精神。

三、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友善与互助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回声》,多媒体课件,小鱼和老乌龟的图片等教具。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

六、教学过程:1.音乐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适合课文的音乐,让学生背上课文标题和开头的1-2段。

2.导入新课(10分钟)老师出示图片片段,引导学生联想片段情节。

如出示一只鱼网,让学生猜猜和鱼网有关的事情。

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3.认知新课(15分钟)教师导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

边读边解释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合作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课文。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并选出一个代表为全组汇报。

5.总结讲解(10分钟)教师让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前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在汇报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补充漏洞。

6.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学生对友善和互助的意义进行思考和表达。

7.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

八、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

2.回答课堂问题。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回声》教案

《回声》教案

《回声》教案《回声》教案《回声》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学童话。

它通过小青蛙在石桥洞里听到自己的回声以及和妈妈对话,生动有趣地说明了什么是回声和产生回声的原因,深入浅出地告诉了我们一个科学知识。

课文优美、生动,动静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习目标】1.认识“呱、圈”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和五自然段,读出亲切,欢快的语气。

3.通过课前体验,朗读课文,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情朗读课文,重点理解第四和第五自然段。

【教学难点】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看大屏幕,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小眼睛,仔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2.师: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和回声有关的故事。

3.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回声}师:同学们请注意“声”字不仅翘舌而且还有后鼻音。

{板书:shēng}读“声”。

4.师: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师:恩,有的同学速度很快,已经读好了,坐端正了。

2.检查生字:呱哩圈纹碰返师:谁来读读第一个字?拼读。

师:你的三拼音读得很准。

师:谁再来试试?师:你的声音很响亮。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师:下一个,谁来?你来读。

师:你的轻声读得很好!师:我们学着他的样一起读读。

师:第三个字有点难读,谁来试试?师:三拼音节读得很准。

师:一起读!师:下个字,请你读!师:前鼻音读得真准。

大家一起来试试!师:谁来读第五个字?师:很好,后鼻音读得很准。

师:请大家齐读。

师:恩,同学们都读准了!师:最后一个字!请你读。

师:全班跟读。

3.去拼音读字。

师:去掉拼音帽还能读准吗?自由试一试。

师: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来开火车,火车火车往哪开?4.读词语。

师:生字躲到词语里去了。

《回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回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回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说明】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只小青蛙在桥洞底下听到了一个声音,看起来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它惊奇地问妈妈,妈妈的解答使他明白那声音是自己的声音。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以童话的形式,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了回声这一科学知识。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关心学生读明白每个自然段,明白得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读明白句子,能依照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明白得回声形成的缘故,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爱好。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关心学生明白得“什么是回声”及“什么缘故会产生回声”这一科学知识。

【教学方法】采纳以读为主、以词句训练为重点,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及课文插图,结合实际演示的方法。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水槽、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刻】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关心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专门是带后鼻韵母的生字,如“藏”、“扔”、“荡”的读音及“哪儿”、“哩”等语气词的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分清自然段,明白课文要紧讲的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关心学生深入明白得课文,进行词句、朗读等训练,明白得什么是回声,回声是如何产生的这一科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和学习内容今天,我们连续学习《回声》这课,齐读课题。

上节课,小孩们提出了专门多想明白的问题:什么是回声以及回声是如何形成的?童话中的小青蛙和老师也想明白呢!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弄明白这些问题吧。

二、学习课文,深入明白得1、学习第一自然段:⑴提问:那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板画半圆的桥洞)(过渡:那个地点如何样呢?)⑵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那个地点如何样?你从哪儿看出的?⑶明白得第二句。

第二句是什么句?什么缘故觉得这句美?把什么比作什么?⑷出示课件,教师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以渲染美景。

《回声》的教学设计

《回声》的教学设计

《回声》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回声》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回声》,让学生了解一种不同的叙事方式和写作风格,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帮助学生发现和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隐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回声》这篇文学作品的叙事方式和风格。

2.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隐喻。

3.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

教学准备:1.课文《回声》的电子或纸质版。

2.课堂展示设备,如投影仪或黑板。

3.学生讲解课文的PPT或手写笔记。

4.学生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回忆或复习一下课文走读阶段的内容,比如主要人物、情节等。

2.提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名字《回声》有什么含义?学习(3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介绍《回声》的作者、背景和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对这篇文学作品产生兴趣。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读《回声》的主题。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

3.各小组报告自己的主题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各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4.分析故事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学生观察和分析故事中出现的隐喻和象征符号,探讨它们的意义和作用。

练习(30分钟):1.学生个人独立阅读《回声》,边读边做读书笔记。

2.学生在课后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和指导,撰写一篇读后感,包括对故事情节、主题和隐喻的理解和分析。

总结(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并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

2.学生展示他们的读后感,并相互交换听取和反馈。

1.鼓励学生选择其他同题材或同风格的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以拓展他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2.学生可以选择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做一个文学作品分析报告,提供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评价:1.课堂讨论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学生总结和理解的连贯性。

3.学生撰写的读后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回声》教学设计4火焰纹章回声dlc第4弹

《回声》教学设计4火焰纹章回声dlc第4弹

《《回声》教学设计4:火焰纹章回声dlc第4弹》摘要: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做,图对照引导学生理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样做怎样说,三课、练习朗全1、指导句子末尾助词如啊、吧、哩、啦等【教学要】1、学会生新词理重词句思2、理课容知道什么是回声和形成回声原因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4、结合有关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理什么是回声和形成回声原因【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新词卡片【教学】三课课、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学们你们听到回声吗?回声是什么声音?哪儿能听到回声?今天我们学习课看看课是怎么讲二、初课粗知课容初课要1、借助拼音准音2、标出课共有几然段3、出图对应段落二、再课思考问题1、青蛙什么地方发现有只青蛙学它说话?2、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做?又是怎样说?三、检初效1、检生词音2、指名学生分段课四、布置作业熟课二课〖复习检巩固练习〗1、认生和由生组成词语2、指名朗课〖细课理容〗、指名然段1、回答下面问题⑴ 这段有几句话讲是什么?⑵ 倒影是什么思?(结合图理)⑶ 课把什么比作月亮?(把半圆桥洞和水里倒影连成圆形比作月亮)2、指导朗描写美丽景色二句话句停顿3、齐段二、青蛙什么地方发现有只青蛙学它说话?指名学生二然段并引导学生划出与问题有关词语(桥洞底下)提问1、青蛙看到周围美丽景色高兴得叫起周围指什么地方?美丽景色指什么?结合图()系课段说明2、青蛙呱呱呱地叫起这它听到什么?要学生用己话回答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3、齐二段三、默三然段思考回答青蛙什么很奇怪?它是怎么问妈妈?1、指导朗三然段要用适当语气朗青蛙和青蛙妈妈话2、引导学生用己话说说这段写是什么四、图对照理四、五然段1、默四、五然段观察二幅插图思考青蛙妈妈带青蛙跳到岸上以做了什么说了什么?2、图对照引导学生理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样做怎样说?课是怎样具体描写?(引导学生从课画出有关句子)3、借助图(二)理画出句子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四、五然段5、分角色朗四、五然段6、填空练习⑴ 青蛙妈妈捡起颗石子()进河里河水激起圈圈()()碰到河岸又圈圈地()回⑵ 青蛙叫声音()碰到桥洞( )也要()回7、引导学生说说⑴ 结合课容讲讲荡和返思⑵ 什么是回声?你曾什么地方听见回声?(用己话说)五、齐段理青蛙又游回桥洞里呱呱地叫不停这句话思〖总结全明课题〗〖作业〗1、练习有感情地朗课2、完成课练习二题三课、练习朗全1、指导句子末尾助词如啊、吧、哩、啦等2、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3、揭示学生青蛙思想感情变化先是看到美景很高兴要用赞美语调得稍慢些;再是听到回声很奇怪要用问话语气;听了妈妈话恍然悟非常高兴节奏要稍快些青蛙妈妈话要出耐心、亲切语气二、识记生形1、生词卡片2、分析、记忆形重指导藏和荡藏上面是草头下面先写厂荡上面是草头下半部左边是三水右边扬是笔不要写成两笔三、指导正确写四、练习用生口头组词加深对义理五、填上合适词语半圆()欢快地()美丽()高兴得()六、布置作业1、课2、《看浪花》。

人音版(五线谱)四年级下册音乐7《回声》︳教案

人音版(五线谱)四年级下册音乐7《回声》︳教案

《回声》教学设计课时目标:一、通过欣赏无伴奏合唱《回声》,引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妙。

二、欣赏无伴奏合唱《回声》,感受回声的效果。

三、认识力度记号,并能用声音表现力度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一、感受“回声”中的强“f”和弱“p”。

二、用声音把力度变化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节奏游戏出示节奏型:2/4 X X X | X X X | X X X X | 0 X X ‖让学生在熟练节奏型以后,分小组用不同的力度表现。

如:第一组学生用强“f”的力度来拍击节奏,第二组学生用相反的弱“p”的力度模仿拍出,反之亦然。

2.介绍“回声”(1)动画片欣赏,认识回声。

(2)提问学生什么是回声?(“回声”的声音会比喊出去的声音小,而且是在喊出以后才出现的)(3)介绍回声:“回声”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度被听到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练习,让学生初步感受力度变化。

介绍自然现象“回声”,为学习“回声”做好铺垫。

]二、聆听无伴奏合唱《回声》1.英文版《回声》视频欣赏师:“同学们,你喜欢这奇妙的回声吗?其实很久以前就有人像你们一样,被大自然这奇妙的声音所吸引,并且他还为“回声”写了一首歌呢!你们想听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视频:无伴奏合唱《回声》。

”提问学生:“请你仔细观看并聆听,告诉我她们的演唱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并回答(没有伴奏)2.介绍无伴奏合唱。

《回声》是一首经典的无伴奏合唱名曲,从16世纪至今久经传唱,用无伴奏合唱的形式表现了山谷中奇妙的回声效果。

3.中文版《回声》听赏师:“我们从刚才的视频中了解了无伴奏合唱这样的演唱形式。

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回声》这首歌中唱了些什么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赏中文版《回声》。

(出示歌词)师:“有没有同学发现,歌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中间部分的歌词像是有人在对话。

歌曲表现的是呐喊者试图与回声交谈而发生的一串诙谐有趣的故事。

)4.学唱歌曲片段,体验回声的乐趣。

2023年二年级《回声》语文教学设计

2023年二年级《回声》语文教学设计

2023年二年级《回声》语文教学设计2023年二年级《回声》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奇怪、亲切的语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板书“声”,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字?2、平时同学们听到过什么样的声音?3、(板书“回”)构成课题,这种声音你听到过吗?(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打开书,自己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2、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下面请同学分段接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三、细读感悟1、学习第一段:⑴(课件出示插图)说图意,美吗?⑵书上是怎么写的呢?生读第一段。

⑶美美地读第一段,指导学生读,理解句子“半圆形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⑷指着图说一说什么好像个大月亮?用“好象”说句子2、就在这美丽的桥洞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请同学们读第二、第三段。

⑴小青蛙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怎样了?(课件出示第二段)学习“呱”字,指导形声字⑵指导读好小青蛙高兴的句子。

⑶这时,不知哪里来的一只小青蛙也在叫:呱呱呱,多好看哪当听见有人学他时,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想什么?⑷课件出示问句:你是谁,你在哪?朗读指导⑸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你在哪?小青蛙听后怎么样?出示第三段,指导读好奇怪的语气。

随机学习“哩”3、学习四五段⑴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也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吧。

(看课件)⑵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学生回答。

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第四段。

⑶出示字卡“圈”,读。

学生用手画一个圈。

老师画很多圈,指导一圈圈。

河水激起一圈圈什么?出字卡一圈圈波纹,认读。

再看课件,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后,波纹又怎样了?⑷填空: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到河岸,又()回来。

人教版第三册《回声》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第三册《回声》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第三册《回声》教学设计与反思《回声》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6个生字,会写“倒、游”。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2、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8课《回声》。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呢?(指名回答)二、感受石桥洞之美1、这节课我们来细读课文,看看小青蛙是怎样弄明白回声形成的道理的。

刚才这位同学说了故事发生在石桥洞里,那么小河上这座石桥的桥洞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石桥洞,学生描述)请同学们快打开书,看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

(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找)2、指名汇报交流。

(课文第一自然段)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把什么比作大月亮。

(把半圆的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连起来比作大月亮)4、指导书写“倒”。

5、指导朗读。

月亮是圆圆的、亮亮的,非常美,在这里课文把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连起来比作大月亮,也是那么的美。

所以我们在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调。

而且要把石桥、桥洞、倒影、大月亮这几个词加以强调。

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朗读,齐读。

)三、朗读感悟“回声”的形成(一)感受小青蛙初闻“回声”的心情。

1、这么美的景色多吸引人哪,小青蛙和它的妈妈也来到了这里,它们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问题。

3、指名汇报交流,感受小青蛙的心情。

(高兴——奇怪极了)4、指导朗读。

(1)指导读出小青蛙初始的高兴以及听到回声后的奇怪。

(理解“奇怪极了”“藏着”)(2)指名分角色朗读。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回声》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回声》教案

【教学内容】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7谡《回声》第4课时《回声》。

【教材分析】《回声》是四年级下册笫7课《回声》第4课时欣赏课,本曲创作于16世纪,作曲者拉索是尼德兰在今日的比利时作曲家。

这是一首双四声部男女混声无伴奏合唱曲,作者巧妙地采用轮唱形式,以一小型的合唱组间隔一小节追随大型合唱组。

通过力度强弱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地回荡,和谐而又富有色彩变化的和声更令人有置身于群山幽谷的感觉。

歌曲的歌词表现人与回声的对话,俏皮而有趣,赋予歌曲以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也使人们领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和乐趣。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是整个小学段的中间阶段,对于音乐知识也处在萌芽的好奇阶段,对音乐课充满了兴趣,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和音乐表现活动,但是,音乐鉴赏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即要科学的引导,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的能力,同时课堂的耐心程度不高,容易激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感受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二)艺术表现能鉴赏作品,并能用各种形式表现音乐(三)创意实践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为作品伴奏。

(四)文化理籍通过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鉴赏作品,并能用各种形式表现各部分音乐(二)教学难点: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为作品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教师: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老师和一位同学来合作一下,请同学们猗一猗这是什么现象?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你知道回声吗?谁能说一说?预设:回答问题教师: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回声和我们发出的声音(我们把它称为原声)相比,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作《回声》。

二年级语文《回声》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回声》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回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和理解《回声》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能够朗读诗文,体会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3. 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增强他们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4. 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感觉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诗歌语言的基本规律。

学生通常不太善于欣赏和写作诗歌,而对于语言的把握也不够熟练,这就要求教师从融入课前的预
先引导开始,使学生逐步掌握对句子、词语和音韵等语言的基本规律。

2. 使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良好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教师导入课前即用朗诵声热身,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气氛。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情,采用讲解、朗读、齐读、分组朗读等
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短篇诗歌文本的内容。

3. 鼓励学生自己创造小的诗歌实践,并着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和有所领悟,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对诗歌的欣赏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程序
1. 教师及时介绍和讲解《回声》这篇小诗,掌握这个文本的相
对内容、背景和意义。

2. 帮助学生进行朗读热身并结合类似的文本进行资料扩展。

3. 帮助学生分组读诗,紧密理解共识并回答相关课程中的问题。

4.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写作和阅读,提高他们的策略
和愿望。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表现,评价他们对诗歌句子、词语和音韵的理解
和把握程度。

2. 听取学生的创作,评价他们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掌握和应用。

3.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的反馈,帮助他们不断通过学习和实践提
高对诗歌的欣赏和写作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回声》《回声》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回声》《回声》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回声》一、教材简说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

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

教学中应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将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不仅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生字词,学习说话,同时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还着力于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拓展材料的补充,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词又加深了对“回声”这一自然常识的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

三、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四、课前准备制作CAI课件:1.课文插图一、二声波和水波动画图。

2.第二自然段小青蛙和回声的朗读。

3.课文中第4、5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

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学习目标:1.认读“呱、哩”等6个生字,会写“纹、洞、影”三个左右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在感悟的基础上把第2、5段读得有感情。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预设:一、谈话激趣,导入揭题。

(看图片,指课文插图一)一天,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在桥洞底下玩,小青蛙看到洞里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这时,马上也传来一只小青蛙的叫声“呱-呱-呱,多好看哪!”的叫声。

小青蛙感到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回声,读课题)小青蛙是怎么知道这就是回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情趣,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契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读准字音为主)1.师:拿到一篇新课文,要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生:圈出生字,难读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标上自然段序号。

《回声》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欣赏无伴奏合唱《回声》教学内容:2、辨别齐唱与合唱、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的区别,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特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学生用课堂记录纸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部分一、准备活动:演唱歌曲《小瓜棚》,注意演唱的艺术表现力(播放教师在电子琴上事先录制好的多轨合成伴奏,教师指挥)。

分析点评:通过对一首歌曲的复习演唱,引出学生对“齐唱”这种演唱形式的认识和理解,再结合两个合唱曲片段的欣赏,指导学生体会齐唱与合唱的区别、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的区别。

二、谈话与讨论:(师):请大家说出刚才这首歌曲我们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生):回答并讨论。

预见:学生有可能说出是“合唱”而非“齐唱”,所以讨论的中心应集中在明确齐唱是单声部的,大家一齐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合唱则必须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这个要点。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个声乐作品的片段,请大家保持安静,仔细聆听,并能够在听完音乐后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欣赏行为提出必要的要求)。

课件播放两首合唱作品片段,同时出示作品标题1、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爱》(有伴奏)2、童声无伴奏合唱《牧歌》(师):音乐欣赏完了,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适时评价)现在老师有任务交给大家:1、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对两个作品的感受2、说出两首作品在演唱形式上的不同之处方法:上述两个问题的解答要求学生写在事先准备好的记录纸上,然后随机请几名同学说出自己的结果,教师对结果应予以肯定,并面向全体以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机。

预见:通过前面对齐唱的讨论,学生应该能够说出两个作品的演唱形式都是合唱,大部分学生也可以感受到两个作品有无伴奏这样显著的区别,所以在此环节不必过分纠缠,浪费时间。

(师):“无伴奏合唱”是一种纯人声的、不加任何乐器烘托和渲染的合唱形式,因此对演唱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可以说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高难度的、高级的合唱形式。

《回声》教案

《回声》教案

《回声》教案教案:《回声》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回声》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2. 学习如何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2. 学会分析文章并进行文学评论。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示范;2. 学生个人阅读与理解;3. 学生小组讨论;4. 学生个人写作。

教学准备:1. 《回声》的课文原文;2. 学生阅读材料;3.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教师向学生介绍《回声》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Step 2 阅读与理解学生个人阅读《回声》,并回答以下问题:1. 相互之间的回声有什么样的特点?2. 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回声和她的“影子”建立了什么样的关系?3. 整个故事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和寓意?Step 3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2. 故事中的情节有何特点?有何寓意?3. 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是如何体现的?Step 4 班级讨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展开讨论并互相交流意见。

Step 5 写作输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关于《回声》的文章评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2. 对文章中的情节的分析;3. 对文章主题和寓意的解读;4. 对文章的评价和个人观点的表达。

Step 6 教师点评与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指出学生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建议。

拓展训练:学生可尝试写一篇与《回声》相呼应的作文,探讨自己与周围人的互动与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回声》教案

《回声》教案

《回声》教案教案:《回声》教材:《回声》是一篇由吉卜林所写的短篇小说,适合八年级以上学生阅读。

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回声》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 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描写。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过听到或看到回声的经历?感受是怎样的?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阅读活动:1. 分发《回声》的文本,让学生独自阅读,并标记出他们认为重要或有趣的地方。

2.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讨论他们的标记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整个班级共同讨论学生们的观点和理解,并整理出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角色分析活动:1.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挑选一个主要角色,深入分析他们的形象和心理描写。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分析表,展示他们对角色的理解,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

文学鉴赏活动:1. 引导学生注意小说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描写等。

2. 学生通过个人或团队活动,选择他们认为最有趣或突出的修辞手法,解释其意义和效果。

3. 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释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扩展活动:1. 让学生参考《回声》的情节,创作自己的故事,以“回声”为主题。

2.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短篇小说,或以其他形式表达他们的创意,如绘画、音乐、戏剧等。

总结活动:1. 学生回顾他们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分享他们的收获和发现。

2.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并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

拓展阅读推荐:其他关于回声和回音的文学作品,如经典童话故事《美女与野兽》、诗歌《回声的歌》等。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教师引入:回声,是一种神奇的声音,它将我们的话语和声音传递回来,像是一个隐藏的伙伴陪伴着我们。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一篇充满想象与深意的短篇小说《回声》,通过阅读和讨论,我们将发现这个回声背后隐藏的故事和意义。

1. 阅读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力,我们将首先给每位学生分发一份《回声》的文本。

《回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回声》一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探 究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 。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 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理解回声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 神。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
01
02
03
故事导入

重点
重点一
回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重点二
回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三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回声的基本 概念,激活他们的前知,为后
续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 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深入
理解回声的原理和应用。
《回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与媒体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1
掌握《回声》一文中的生字词, 理解课文中的物理概念。
02
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明白回声 在生活中的应用。
度。
情感态度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的情感变化,是否对《 回声》主题产生兴趣和
共鸣。
合作与交流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 能与他人有效合作,是 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
观点。
教师反思
教学内容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 求,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 回声》主题。

《回声》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
3、说说小青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听录音。学-1283079117.html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可是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科学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板书:探索科学知识。也希望同学们像小青蛙一样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孩子。
回声
一、教案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复习生字词。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圆圈、波纹、碰到、返回”等词语。
2、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回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1课。这篇科学童话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物理现象----回声,本文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也增加了学生对大自然现象了解的吸引力,激发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们听,给学生听觉上的直观感受。把回声教学的示意图做成PPT课堂上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
4、课件出示第四段,齐读。老师找到了一个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跳”你们还能找到吗?(捡、扔)青蛙妈妈把小石子扔进河里,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作者写河水的变化也用了三个动词:“激、碰、荡”。板画讲解青蛙妈妈说的话。找同学复述。
5、那么水的波纹和桥洞里的回声又有什么关系呢?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咱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第五段。指名读青蛙妈妈的话。(引导学生读出亲切的语气)板画再来演示青蛙妈妈讲的道理。找学生复述。再分角色读这一段。课件出示填空题巩固回声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

【2019年整理】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回声》教学设计

【2019年整理】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回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回声》教学设计31 回声一、声音激趣,导入课题1. 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下面请你来听这是什么声音,举手告我我,好吗?看谁的小耳朵最灵。

(出示电铃的声音)师: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生1:手机声音。

师:请你说完整的话好吗?生:这是手机的声音。

师:再来听。

生2:这是流水的声音。

师:说得真完整。

这个呢?生3:小狗的叫声。

师:最后一个,一起来说吧。

生齐说:鸡的叫声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另外一种声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1课《回声》。

2.师: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回,大口框里面套小口;声,上面是士,上面的横长,下面的横短。

师:谁来读课题?指名读(2人)师:你的声音真洪亮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生1:回声是什么?生2: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呢?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回声,它是怎样形成的呢?(在标题右边画上问号)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书148,摆好读书姿势。

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准备好就开始吧。

二、多种方法识字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相信这些词语也难不倒大家。

(出示带拼音词语)自己读一读。

“波纹、碰到、返回、呱呱叫、一圈圈”2.师:去掉拼音你还会吗?和同位合作读一读。

同位1:波纹、碰到、返回、呱呱叫、一圈圈师:配合的真默契。

同位2:波纹、碰到、返回、呱呱叫、一圈圈:3.师:生字朋友来了,自己读一读吧。

“呱、哩、圈、纹、碰、返”。

请一名小老师领读。

声音真洪亮(1)师:呱变大变红:仔细观察这个字,你发现了什么?生:(形声字)(左边的口表示用嘴巴叫,是他的形旁,右边的瓜表示声音,是他的声旁)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字不仅记住了读音,还记住了字的意思,真好!仔细看,还有谁是形声字?(生说齐纹、圈、返、哩,一块变红)师:我们来读读他们吧。

(2)师:哩:读音是li(出示li)。

指名读(一列)。

哩是个轻声,你读的可真准确,放在句子中,你还会读吗?谁来读?请2人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31课。

【教学理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要是以科学知识为专题编排的,《回声》是一篇生动形象的科学童话,在读书识字的同时,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本课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对“回声”这一科普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回声成因的兴趣。

本课重点介绍了回声形成的原因。

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在多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水波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探究回声成因,借助课件直观展示“水波和声波”的图片来分解重点,用“回声”音频的播放来突破难点。

同时,低年级学生也不能忽视其识字教学,本课采用在复习中巩固、在朗读中识记、在兴趣中记忆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夯实教学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呱、圈”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和五自然段,读出亲切、欢快的语气。

3.通过课前体验、朗读课文、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理解第四和第五自然段。

【教学难点】
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读通了《回声》这篇小故事,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你们还记得这些生字宝宝吗?
1.PPT出示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师:同学们的记忆真棒,那么生字宝宝的“朋友”你们还记得吗?
2.PPT出示:呱、哩、圈、纹、碰、返的组词。

(分男女生读)
师: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学得非常认真,我们不仅记得这些字,还要记得这篇课文讲了小青蛙和妈妈一起明白回声的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读读这个故事。

3.复习岸、洞、纹、影四个要求会写的字,并提示识记方法。

4.复述课文内容:《回声》是一篇青蛙妈妈带领小青蛙明白回声成因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检查第一课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回顾课文整体内容。

(二)细读课文,感悟回声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是课文的哪一自然段?谁来读一读?
(2)师复述:“小河上有一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读这句话,你们发现了什么?(比喻句)
(3)试一试:哪个同学来试着说个“……像……”的句子?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模仿能力。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接下来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了哪里?
生:桥洞低下。

师:看到了什么?
生:美丽的景色。

师:看到美丽景色后小青蛙说了什么?
生:呱呱呱,多好看哪!
教师课件出示这句话:呱呱呱,多好看哪!
师:仔细看,这句话的结尾是什么标点符号呀?
师:说明小青蛙的心情怎么样?(高兴、赞美、愉快)
师:这时桥洞里传来了一个声音――(师轻读)“呱呱呱,多好看哪!”
师:小青蛙听到这个声音之后,紧接着又问?
生:“你是谁?你在哪儿?”(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这句话是什么标点符号呢?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展开对疑惑探索的兴趣。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小青蛙是怎样问妈妈的呢?听老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青蛙是怎样问的?谁来读一读?
生:“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b唬?他在学我说话哩(li)。


师:想想你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注意轻声“吧、哩”、藏的神秘、惊奇)
师: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出妈妈的“亲切、耐心”,要慢慢地读。

4.学习第四――六自然段。

(1)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听了小青蛙的话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呢?一起来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青蛙妈妈)起……
①师: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说说青蛙妈妈是怎么做?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跳、捡、扔、碰、荡)
②师:是呀,石子一扔,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

水的波纹(板书:水波)碰(板书:碰)到了?(板书:河岸)又怎么样?(师边做动作演示)(板书:荡)
③师:我们再来读读这河水的变化吧,会做动作的同学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动作词,并在实践中加强对课文意思的理解和记忆。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师:同学们看一看,水的波纹碰到了和河岸会荡回来,那么还有什么波纹也跟河水的波纹一样呢?读读第五自然段,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师:请你说!你找到了什么?(生:声音的波纹)
②师:哦,除了水的波纹还有声音的波纹,那声音的波纹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请同学们填空:
声音的()碰到桥洞的(),要()回来。

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

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

师:请你来填!
设计意图:突出重点,在反复朗读和填写中加强对回声形成原因的理解。

(三)学写生字
学“倒”“圆”两个生字的写法。

1.认读生字,书空笔顺,学生观察(高矮、宽窄、重点笔画),教师范写。

2.学生临红,练习书写。

3.教师巡视并展示。

4.讲解记字方法并组词。

5.齐读三遍。

设计意图:落实低年级识字写字的教学基础,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学会观察,练习写字并加强记忆。

(四)拓展
师小结:除了回声,其实我们的生活到处都存在着一些自然科学现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那么同学们赶快用你们明亮的眼睛仔细观察起来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