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关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特点研究的文献综述
1105关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特点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特点研究的文献综述在中国知网上,对2000-2014年度文献进行检索,以“思想品德”为主题共检索文献19467篇,以“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为主题检索文献共422篇,以“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为主题检索文献0篇,以关键词“小学生”检索文献41488篇,以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检索文献82篇,在此基础上,选择文献19篇,包括2篇硕士论文,17篇期刊。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内容与目标沈建萍(2010)在文中指出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养成良好习惯。
①杨小容(2010)指出小学生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培养、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②韦代均(2010)认为“加强礼仪教育对培养农村中小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刘赞(2011)指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
”④刘应君(2012)认为“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应该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⑤。
“新时期《小学德育纲要》为小学德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小学德育的方向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
小学德育的培养目标是为我国培养‘四有’新人,同时通过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加强小学生对中国少先队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感情,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五爱’的高尚道德情操。
”⑥“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行为培养目标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⑦由此可见,我国学者认为小学生思想品德主要内容是养成教育,包括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礼仪、生活习惯等,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定义为道德教育,有的定义为德育,有的直接等同于思想品德教学。
①沈建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D].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2010,1.②杨小容,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2),21.③韦代均,农村中小学礼仪教育之我见[J]. 教育教学论坛,2010,(31),52.④刘赞, 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效率[J]. 学周刊,2011,(35),72.⑤刘应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几点尝试[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227.⑥尹海霞,浅谈小学德育中的养成教育[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5)18.⑦徐志红,赵明伟,《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学生言行习惯的培养[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1),36.二、小学生思想品德重要性吴秀伟(2010)认为“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小学生道德思想研究报告
小学生道德思想研究报告
标题:小学生道德思想研究报告
摘要:本报告旨在研究小学生道德思想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影响其道德发展的因素。
通过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的方式,我们发现小学生道德思想在不同年龄段存在差异,并受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一、引言
1.1 背景:道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2 目的:研究小学生道德思想的发展情况
1.3 研究方法: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
二、道德思想的发展情况
2.1 不同年龄段的特点
2.2 道德思想的发展阶段模型
三、影响小学生道德发展的因素
3.1 家庭教育的影响
3.2 学校教育的影响
3.3 社会环境的影响
四、小学生道德思想培养的策略
4.1 家庭教育策略
4.2 学校教育策略
4.3 社会教育策略
五、结论
本研究发现小学生道德思想在不同年龄段存在差异,同时受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促进小学生道德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小学德育文献综述
小学德育文献综述小学德育文献综述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范二字有千钧之重。
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师德是其职业是否能长远发展的验金石。
我国对于教师师德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彼时,孔老夫子的因材施教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等思想开始践行流传,时至今日依然是教师立于三尺讲台的基本准则;后有唐朝韩愈所做《师说》,传道、授业、解惑的思想使其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第一篇较全面地在理论上论述师道的文章。
而在今天,对于师德建设的研究又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赋予了其新的时代意义。
一、概念研究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后方可参与教学工作。
关于师德,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一般来讲,广义的师德指教师的一切个人道德,而狭义的师德指教师及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时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建设是指不同主体,例如政府、学校和教师,他们各自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修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简单来讲,就是要求教师具有以身立教的使命感,始终坚持正确的师德导向,不断加强自身道德观念的建设、提升自身内在道德修养(见表1)。
二、维度研究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划分,目前基本上有四种分类方式,第一是范畴维度的师德,第二是关系维度的师德,第三是层次维度的师德,第四是专业维度的师德。
1.范畴维度。
从范畴来讲,新时代的教师道德应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等,要求教师具备博爱、民主、公平、正义、耐心、宽容、理解等良好品质。
不仅要继承我国优良的传统师德,还要紧扣时代主题,弘扬师德的民族精神,使得传统的师德诸如有教无类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能够被赋予新时代的内涵从而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2.关系维度。
所谓关系,即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以及教师与其他人员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的道德规范也是教师师德的重要体现。
小学品德论文-小学生品德教育综述通用版
小学品德论文-小学生品德教育综述通用版德是成长路上的“小桔灯”,人品好、道德佳则“小桔灯”更明更亮,把道路上的沟沟坎坎看得更清楚,才能更好地趋利避害、完善人格,德育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是无可替代的。
从一些社会现象分析,当前一些青少年不懂仪节,不知道基本的历史常识,对传统美德嗤之以鼻,在基本道德上的缺失令人担忧。
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教育时要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班级中可以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活动甚至是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发感染。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品德的教育。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引导家长改变观念,更多地去关注学生成长中的品德教育。
班级文化重德育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能改变环境,同样,环境也能改变人。
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
所以在班级里建设不同的班级文化模块,使它成为德育教育的反光镜、价值观展示窗,以此来影响学生道德素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1课外阅读寓德育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更多地渗透到读书中去,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美德故事》等书籍,通过看书,教其尊敬父母、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平等待人,从中华民族几千年历经沧桑、饱尝忧患的历史中体验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引导其从小树立远大目标,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
2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家长要把对孩子的德育作为首要任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无时无刻不反映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展现的每一个缺点都直接反映了家长在教育方面的缺失。
在学校里有的孩子骂人、打架、内向、不自信、自私自我,这些现象很大程度都反映了孩子家庭教育的不健全。
家庭教育并不是过多的说教,而是家长自己首先能够默默地做到。
其实孩子每天都在观察着、效仿家长,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无疑是给学生作下了优秀的“榜样”。
2.1家长言行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在孩子面前说脏话,不做言行不一的事,应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及评价研究汇报
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及评价研究汇报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与评价的研究汇报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加强对小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养成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这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它有利于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青少年的日常行为;有利于改善当前小学生养成教育比较薄弱的状况;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在改革开放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时说:"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我校曾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我们了解到,当前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正在发生许多变化,甚至出现一些偏失.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热爱祖国,民族意识强烈,但一些学生理想信念模糊,政治热情下降;认同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但一些学生知行脱节,自觉自律性不强;热爱学习,追求进步,但不少学生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思想前卫,追求时尚,但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关注不多;价值取向多元,主体意识增强,但有个人主义和实用功利主义倾向;生理成熟前倾,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一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交往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如何开辟功能完备的途径,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多年来我校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始终思考探究的一个现实问题.开展"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与评价"的研究,对于我校深入贯彻"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思想,着力创办现代化特色学校,倾心培养"思想开放,道德高尚,热爱学习,爱好广泛,特长突出,勤于实践,善于创新,长于交往,身体健康,意志坚强,心境坦荡,笑对生活"的合格加特长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有志于把该项研究系统,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二,研究思路和方法(一)研究思路我们研究的目标是: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做好我校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体系的探索,寻找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策略,开展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同时探讨教学,德育,管理,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协调和谐的发展,是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教师与家长等各种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合作共处.为此,我们在每个年级选派骨干教师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在课题开展中,我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雏鹰争章"活动为载体,划分了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三个阶段,构建了多层次,多序列的德育目标,形成符合年级实际的评价标准,将学校德育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各个年级:一,二年级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三,四年级以"自主"教育为重点;五,六年级以"自强"教育为内容.我们将学生成长中的各项素质用徽章来落实,这徽章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原本只注重学习好的孩子在保持强项的同时,弥补弱项.我们认为:评价项目的表达越具体,越能够促进学生对成长要求的认识.同时也为教师,家长提供了评价孩子的标准,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走上一体化的轨道上来.当学生对评价标准非常熟悉的时候,实际上在无形中也学习了评价内容,在自我评价中形成描述性的语句,有了评价的基础.(二)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为了有针对性地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我们采取分层抽样方式,从全校3至6年级学生中抽取300名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1,人生价值观;2,社会公德意识; 3,集体观念;4,家庭观念;5,学习的目的性.对问卷中反映出的问题我校课题组进行了分析,找准症结,制定实施计划.2.行动研究(1)多彩的活动结合课题我们先后开展了各项活动.例如:通过广泛开展读书用书活动及各种书画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建立文明校园"活动,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有礼貌的行为习惯;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优良品质;开展"我帮妈妈干一份活"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珍惜劳动果实的优良品质;开展"比学习,不比吃穿"的活动教育学生勤俭节约,努力学习的好习惯;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主题签名活动,向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他们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此外,我们还利用各种节庆日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清明节期间开展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的教育;在教师节开展"我为教师献一份礼"活动,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尊敬师长的教育;在"六一"节期间开展少先队简史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少先队的发展历程,了解少年英雄事迹,从而激发向少年英模学习的欲望,树立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贡献的远大理望.(2)正强化法正强化法就是采取正面强化教育.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多表扬,鼓励这种手段,运用贴画,红星,印章,喜报等强化物不断地表扬,奖赏,鼓励孩子的进步,在全校形成了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3)训练法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因为他们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先从概念开始,而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在研究中,我们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主抓了三个转化,即不良习惯与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3,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关注孩子成长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遵照"弘扬个性,立足过程,综合评价,促进成长"这一理念,开展了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制度改革,建立我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增强了德育工作的生动性和实效性.这份《评价表》是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而设计的一种由学生自己操作,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自我认可的一个平台,富有情趣,便于操作,真实地记录并反映了学生在校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为了评价更加准确便捷,我们将抽象,笼统的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次级目标,每一个次级目标又可根据测量操作的需要再分解为下一层次的目标,逐层分解,直到将目标分解转化为可直接用于测量操作的评价指标.三,实验的效果: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1. 学生遵守学校规则习惯的变化目标一:遵守学校规则(1)热爱祖国,牢记爱国"七知".(2)热爱少先队,掌握少先队"四知,四会".(3)在楼道里慢步轻声靠右走,不大声喊叫,不追逐打闹.(4)不做有损班级,学校荣誉的事情.(5)集会排队快,静,齐.今天的学生知行脱节,"假性认知"现象突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化的道德实践所造成的.以往学校德育活动往往囿于课堂,学校,很少考虑学生道德的社会性体验,德育活动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我们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牢记爱国"七知",热爱少先队,掌握少先队"四知,四会"的过程中,将呆板教条的文字转化为对姿多彩的活动形式,通过体验教育,组织引导少年儿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获得民族精神的真切感受,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少先队队礼的内涵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之中.我们还重点开展了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了不起"系列活动,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实验的后期,我们就实验班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图1)图1"热爱祖国,热爱少先队" 优秀提高率前后测对比实验后学生在热爱祖国,牢记爱国"七知";掌握少先队"四知,四会"方面的优秀率两个年级分别提高了30%,32%.目标二:热爱学习,学会求知实践中我们感到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是直接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方面是由家长帮助进行,养成了他们的依赖性.因此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举措.目标三:团结友爱,互相帮助(1)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为集体,为他人服务.(2)能积极参加"手拉手"活动,交一个好朋友.(3)和同学团结友爱,不讽刺犯错误的同学,能以实际行动关心他们.多数学生在家中的娇生惯养,只有自己,不管他人.实验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适时让他们承担一定职务,学会乐于助人,关爱他人.不管是家人团聚还是与伙伴交往,不称王称霸,不以"我"为中心.学会赞美人与微笑,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教育学生友爱互助.平时经常对学生进行"家"的教育:同学们来到班级这个"大"家,要体现出大家庭的温暖.要关心爱护这个"家",这个"家"里的成员有困难,都应该伸出援助的手,友爱互助.携手共画同心圆;同一片天地,同一片梦想.2.学生在家行为习惯的变化目标一:尊敬父母长辈实验前期,我们对"尊敬父母长辈"这一规则在3~5年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得出:有45%的孩子做到了外出,回家能与父母打招呼,26%的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38%的孩子能够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反映出多数学生没养成孝敬父母长辈的品德.我们开展了多种教育活动,如以《向古人学孝道》为专题的故事会,使学生了解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学生孝敬老人的意识.开展了"为这样的爸爸妈妈提意见,为这样的孩子出主意"的班队会,会上学生们就前期测试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畅所欲言,交流看法,互相支招,各自查找自身的问题,各定自己的整改措施.我们还设立了家长联系卡,以定期了解学生的整改情况.通过一年多的课题实验,学生外出,回家主动和家长打招呼的上升至71%,尊敬父母方面情况有很大进步.目标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这一目标细化为以下具体要求:一年级:1. 自己洗脸洗脚,漱口刷牙;2. 自己吃饭;3. 学会整理书包.二年级:1. 自己整理书包; 2. 自己洗红领巾;3. 学会收拾自己的房间.三年级:1. 自己整理书包,玩具; 2. 自己把房间收拾整齐;3. 学会合理摆放自己的用品.经过近两年的实验,我们通过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这一项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前后测分值对照表(图3)我们从这三个年级的柱形图中可以看出,每个年级都有较大的提高.在我们和家长的共同严格要求下,学生的自理能力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课题研究也促进了教师师德建设的发展.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加强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而且注重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完成对道德情感的认知与践行.教师要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三,研究结论(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四种有效途径1. 激励.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赏识每个孩子,信任每个学生.为鼓励学生在各方面大胆尝试、积极参与,学会自我欣赏,我们设计了多种卡片:目标卡,进步卡,摘抄卡,演讲卡,合作卡……每张卡上都画着一个高高翘起的,微笑的大拇指,时时提醒学生:我是最好的!2. 惩罚.我们这里所说的惩罚绝不是体罚,也不是伤害学生自尊心的的惩罚,而是激发学生强烈上进心的惩罚,是一种"知耻而后勇"的惩罚,惩罚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做错的事情就要自己承担责任,适度的惩罚既是一种规则约束的手段,更是一种自省的有效手段.3. 磨练.坚强的意志是磨练出来的,越是困难的环境越是能磨练人的意志.所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去解决,从而培养其勇敢,坚韧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在他们体验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养成了勇敢顽强,坚持到底的精神.4. 竞赛.竞赛在行为习惯养成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从自发走向自主,自觉, 把竞赛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以竞赛,游戏的方式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使其轻松,愉快地度过学习的每一天,充分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求知的渴望.(二)小组合作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很强,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在实验中,我们依据学生的从众心理,在小组中树立榜样,宣传榜样的积极面,闪光点,使学生受到启发,鼓舞,激发他们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推销自己的巨大热情,以此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当竞争对象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小集体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有一种集体责任感出现,会加倍约束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集体争光.孩子们非常重视同学们对自己的评价,为了不给小组丢脸,他们往往会努力让自己达到老师的要求.好习惯的形成也自然很快.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小组现象".(三)父母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举足轻重四,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案细则(一)在校做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1,思想品德好,能认真执行《小学生守则》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思想品德,行为表现在校是榜样.在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表现积极,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操行等第为优秀.2,学习成绩好,学习勤奋刻苦,能较好地掌握各门功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科成绩优秀.3,锻炼身体好,认真上好体育课,认真做好广播操和眼保健操.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质健康训练,体育成绩优秀.讲究卫生,保护视力,身体素质较好.(二)在家做个勤俭,能干,有礼貌,讲道理的好孩子.l,礼貌方面:孝敬父母,听从父母和长辈教导,不任性,能关心父母健康,能礼貌待客.2,劳动方面: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主动帮助父母亲干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家务劳动.3,习惯方面: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家庭钱财,注意节俭,不挑吃穿,不乱花钱,按时学习,按时休息,业余生活丰富多采,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三)在社会上做个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维护社会公德的好少年.l,遵守公共秩序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是个文明的小顾客,小乘客,小观众,小游客.2,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好:富有爱心,乐于助人;尊重他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遇到坏人坏事能机智地报警.爱护公共财物,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有益的动物,保护文物,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3,遵纪守法好: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室,录像厅,歌舞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五,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执行原则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执行中的要遵循三个原则包括:循序渐进,知行统一原则;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的原则.循序渐进,知行统一原则培养品德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道德行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会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小学生特别是低幼儿童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教师,家长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细致地加以评价.对高年级学生,除了让他们明了道德行为的一般要求,规则和步骤外,还要使他们具有独立地灵活地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必须针对各年级道德认识的能力,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循序渐进制订出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有计划,有目的地使他们得到道德行为反复训练的机会,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非意志行动向意志行动转化的过程,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把不断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作为出发点,在设计"评估导向标"时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允许学生一次做不到,下次再重做,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评价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既要以激励为主,也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但一定要讲清道理,使其明白错在哪里,为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条件,培养其道德意志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以身作则,以情感人的原则.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教师要严格作好自我评价,要求每一个教师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注意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学生的表率,不愧"为人师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作用.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评价方案的机制我们开展以"争分创绩,激励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制度改革,力争通过"争分创绩"这一评价方式达到激励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具体实施分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评价指标,了解具体内容每学期初,学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学习,完善《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评价方案细则》的评价标准.我们将学生应具备的在校思想道德五大素质再细化为十八条具体的行为规范,每一则规范均以五分,四分,三分,二分的分阶来评定.2,引导学生自评,学会自我反思,在"争分创绩"的过程中,孩子们每个月都进行自我诊断,记录,检验自己本月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班主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小组评议.4,个人申述,公平公正.班级小组评议后,班主任要给出"个人申述"的时间,个人申述后,仍有异议,由班级仲裁委员会协商解决.让每一个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别人的评价,明确努力的方向.5,管理小组评议,确定等次管理小组审议确定每个同学的得分情况.并根据分阶确定等次,即:95-100分评定为"优",9 0-94分评定为"优-",80-89分评定为"良",70-79分评定为"良-",60-69分评定为"及格".6,学校认定批准,召开隆重的表彰会三"优"两"优-"将获得银奖,至少一次"优",其他均"优-"将获得铜奖.另外,为评不上以上奖项的学生特别设立单项奖,学校颁发喜报.每一个孩子都能走上领奖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掌声响起的时候.7,开辟宣传栏,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最显眼的宣传橱窗内,展示金奖获得者的事迹,对金奖的同学是鞭策与鼓励,对其他同学来说是榜样和目标."奖"对学生来说是赞扬,也是鼓励,有效的实现了发展性评价所倡导的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互动化的理念.七,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评价方案的成果与困惑在"争分创绩"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孩子们养成了遵纪守法, 文明礼貌,热爱劳动等好习惯.有的学生自发清理校园死角,做环保小卫士;有的同学来到校门口的围墙,清除牛皮癣广告纸;教室外墙还布置了五彩缤纷的宣传图片……这是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表现,也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可喜表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如:养成教育渗透于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只靠学校单方面力量是不够的,实施养成教育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坚持长期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它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少年儿童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是成长中的小公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本着"教育孩子六年,想着孩子的六十年,更要想着国家和民族的六百年"的精神,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为学生成长服务,切实把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好,做实.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外现的过程,内化促进外现,外现加固内化.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相应的稳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极为重要.学生只有具有了一定的稳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具有今后。
少数民族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调查研究综述
少数民族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调查研究综述摘要:小学生正处在良好道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义务教育的小学教育,肩负着向学生进行基本的公民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重任。
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情况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的特定地区,在经济发展,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以及地理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和我国其他地区有着显著的不同,因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品德教育必然也有所不同。
少数民族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值得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生;品德教育;思想品德课一、关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国家方针政策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从小学生抓起,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因此,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领导到各学校领导都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极为重视,国家教育部设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督促和检查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我国政府也不断出台有关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文件。
二、关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研究现状1、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效果的方法研究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效果的方法研究的论文是最多的,总计有83篇,这类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当代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教育现状的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是对于原则性方法的论述的文章,如赵静老师在《德育教育五结合》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要做到纵向与横向的结合,家庭与社会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言传与身教的结合五个方面。
二是对于利用当代网络技术来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文章,如倪慰慈在《网络时代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指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小学生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既为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研究文献综述自20世纪以来,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研究已受到广泛的关注。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新一代教育理念的引入,现代社会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考核和评价也日益重视。
本文是一篇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相关文献综述,着重探讨了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评定机制,评价模式以及研究发展现状。
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是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指标,是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
思想品德素质包括个人的品德作风、道德修养、执行力、家庭教育程度以及个人的道德观等等。
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水平和文化品格,还可以提供一定的客观指数和专业指标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发展状况。
首先,从评定机制上看,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评定机制包括客观性考核指数、专业性考核指数和主观性考核指数。
客观性考核指数包括历史记录、社会活动记录,反映学生道德行为的正面和负面记录。
专业性考核指数主要有学校的定级考核、社会组织的指导性考核以及由专家团队及儿童心理咨询师进行的智力测试,反映学生社会素养、智力发展水平。
最后,主观性考核指数主要凭借家庭成员及老师评定,反映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其次,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模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百分制评价模式和计分制评价模式,以及把握度、分等级制和分等级模式。
在百分制评价模式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发展程度,给出1-100的综合评分;计分制评价模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给出评分,各个等级的分数可以调整;把握度、分等级制是根据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按照“不适应”、“偏低”、“正常”、“良好”、“优秀”五个等级给分;最后,分等级模式就是根据学生对思想品德素质的把握程度,按照“无”、“低”、“中”、“较高”、“高”五个等级给分。
最后,从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研究发展现状来看,研究者以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以实验研究的方法探索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规律,比较不同层次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情况;以定性方法实证分析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比如家庭社会环境、学校文化环境等;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比如家庭社会环境、学校文化环境等;借助文献资料回顾研究成果,为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研究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与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研究
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与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研究思想品德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从而对事物采取积极的行动的一种品德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点。
本文将围绕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进行探讨,并研究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途径。
一、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随着社会在快速发展和多变,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1.1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乏善可陈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学生的价值观念也越来越缺乏定位和规范。
他们往往忽视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过于追求物质和个人利益,缺乏集体荣誉感。
1.2学生行为表现不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部分学生出现早恋、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行为不端,缺乏自控能力与责任感。
1.3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庭环境的不良,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塑造,无法进行积极的思想品德的培养。
二、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研究针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不佳的问题,有必要进行研究并探讨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途径:2.1加强思想道德课程建设学校应当加强思想道德课程的建设,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实效性。
课程内容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2.2家庭教育的重视学校和家庭应当紧密合作,在学校展开家长教育,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思想与行为,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效果。
2.3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应当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弘扬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学生可以参与各种义务活动、社团组织等,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自律与责任感。
2.4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效果评估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效果评估引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同时对其研究效果进行评估。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1.1 教育目标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而现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判断力。
1.2 教育内容的更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
传统的道德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教育者们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通过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1.3 教育方法的创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过去,教育者主要采用讲解和灌输的方式进行教育,而现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规范。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趋势2.1 多元化教育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将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道德教育内容外,还将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
2.2 强化实践教育实践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道德规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践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将道德观念转化为行为习惯。
2.3 引入科技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也将引入更多的科技手段。
例如,通过网络平台、教育软件等,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
同时,科技手段还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总结
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总结范文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我们进行了调查,现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情况简要分析研究如下:一、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1、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关心时事、政治热情高涨。
2、学生基础道德水准不断提高,良好的道德风尚逐渐形成。
近年来由于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学校深入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等活动,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贫助困蔚然成风。
大多数学生遵纪守法,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逐渐养成。
3、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总体呈积极向上趋势。
小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集体观、人际观、伦理道德观等方面价值取向正逐步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体会到奉献的乐趣,体验到生命的价值。
4、学生自尊自重,自信自强,尊重他人,珍爱友情,乐于合作。
近年来由于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学生能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
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善于与人交流,乐于与人合作,爱交知心朋友,坚持在和谐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素质。
虽然,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开始膨胀,对社会、国家、他人缺乏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可能是受独生子女多的影响,也或是市场经济下个人意识的回归,青少年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开始膨胀。
对小学生来说,对国家、社会作出多大的贡献算是理想,但助人为乐、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等不变的主题,却在小学生思想中越益淡薄。
二、小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1、片面追求成绩,思想道德观念淡化,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
在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失衡状况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在实际工作中,德育让位的现象还时常存在,学校智育的力度虽然是加强了,却是以德育的削弱为代价,未成年人的文化水平可能有所提高,却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甚至下降为代价。
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及评价研究汇报
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与评价的研究汇报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加强对小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养成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这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它有利于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青少年的日常行为;有利于改善当前小学生养成教育比较薄弱的状况;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在改革开放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时说:"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我校曾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我们了解到,当前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正在发生许多变化,甚至出现一些偏失.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热爱祖国,民族意识强烈,但一些学生理想信念模糊,政治热情下降;认同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但一些学生知行脱节,自觉自律性不强;热爱学习,追求进步,但不少学生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思想前卫,追求时尚,但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关注不多;价值取向多元,主体意识增强,但有个人主义和实用功利主义倾向;生理成熟前倾,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一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交往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如何开辟功能完备的途径,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多年来我校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始终思考探究的一个现实问题.开展"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与评价"的研究,对于我校深入贯彻"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思想,着力创办现代化特色学校,倾心培养"思想开放,道德高尚,热爱学习,爱好广泛,特长突出,勤于实践,善于创新,长于交往,身体健康,意志坚强,心境坦荡,笑对生活"的合格加特长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有志于把该项研究系统,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二,研究思路和方法(一)研究思路我们研究的目标是: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做好我校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体系的探索,寻找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策略,开展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同时探讨教学,德育,管理,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协调和谐的发展,是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教师与家长等各种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合作共处.为此,我们在每个年级选派骨干教师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在课题开展中,我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雏鹰争章"活动为载体,划分了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三个阶段,构建了多层次,多序列的德育目标,形成符合年级实际的评价标准,将学校德育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各个年级:一,二年级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三,四年级以"自主"教育为重点;五,六年级以"自强"教育为内容.我们将学生成长中的各项素质用徽章来落实,这徽章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原本只注重学习好的孩子在保持强项的同时,弥补弱项.我们认为:评价项目的表达越具体,越能够促进学生对成长要求的认识.同时也为教师,家长提供了评价孩子的标准,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走上一体化的轨道上来.当学生对评价标准非常熟悉的时候,实际上在无形中也学习了评价内容,在自我评价中形成描述性的语句,有了评价的基础.(二)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为了有针对性地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我们采取分层抽样方式,从全校3至6年级学生中抽取300名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1,人生价值观;2,社会公德意识; 3,集体观念;4,家庭观念;5,学习的目的性.对问卷中反映出的问题我校课题组进行了分析,找准症结,制定实施计划.2.行动研究(1)多彩的活动结合课题我们先后开展了各项活动.例如:通过广泛开展读书用书活动及各种书画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建立文明校园"活动,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有礼貌的行为习惯;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优良品质;开展"我帮妈妈干一份活"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珍惜劳动果实的优良品质;开展"比学习,不比吃穿"的活动教育学生勤俭节约,努力学习的好习惯;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主题签名活动,向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他们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此外,我们还利用各种节庆日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清明节期间开展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的教育;在教师节开展"我为教师献一份礼"活动,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尊敬师长的教育;在"六一"节期间开展少先队简史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少先队的发展历程,了解少年英雄事迹,从而激发向少年英模学习的欲望,树立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贡献的远大理望.(2)正强化法正强化法就是采取正面强化教育.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多表扬,鼓励这种手段,运用贴画,红星,印章,喜报等强化物不断地表扬,奖赏,鼓励孩子的进步,在全校形成了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3)训练法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因为他们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先从概念开始,而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在研究中,我们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主抓了三个转化,即不良习惯与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3,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关注孩子成长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遵照"弘扬个性,立足过程,综合评价,促进成长"这一理念,开展了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制度改革,建立我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增强了德育工作的生动性和实效性.这份《评价表》是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而设计的一种由学生自己操作,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自我认可的一个平台,富有情趣,便于操作,真实地记录并反映了学生在校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为了评价更加准确便捷,我们将抽象,笼统的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次级目标,每一个次级目标又可根据测量操作的需要再分解为下一层次的目标,逐层分解,直到将目标分解转化为可直接用于测量操作的评价指标.三,实验的效果: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1. 学生遵守学校规则习惯的变化目标一:遵守学校规则(1)热爱祖国,牢记爱国"七知".(2)热爱少先队,掌握少先队"四知,四会".(3)在楼道里慢步轻声靠右走,不大声喊叫,不追逐打闹.(4)不做有损班级,学校荣誉的事情.(5)集会排队快,静,齐.今天的学生知行脱节,"假性认知"现象突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化的道德实践所造成的.以往学校德育活动往往囿于课堂,学校,很少考虑学生道德的社会性体验,德育活动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我们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牢记爱国"七知",热爱少先队,掌握少先队"四知,四会"的过程中,将呆板教条的文字转化为对姿多彩的活动形式,通过体验教育,组织引导少年儿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获得民族精神的真切感受,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少先队队礼的内涵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之中.我们还重点开展了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了不起"系列活动,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实验的后期,我们就实验班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图1)图1"热爱祖国,热爱少先队" 优秀提高率前后测对比实验后学生在热爱祖国,牢记爱国"七知";掌握少先队"四知,四会"方面的优秀率两个年级分别提高了30%,32%.目标二:热爱学习,学会求知实践中我们感到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是直接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方面是由家长帮助进行,养成了他们的依赖性.因此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举措.目标三:团结友爱,互相帮助(1)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为集体,为他人服务.(2)能积极参加"手拉手"活动,交一个好朋友.(3)和同学团结友爱,不讽刺犯错误的同学,能以实际行动关心他们.多数学生在家中的娇生惯养,只有自己,不管他人.实验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适时让他们承担一定职务,学会乐于助人,关爱他人.不管是家人团聚还是与伙伴交往,不称王称霸,不以"我"为中心.学会赞美人与微笑,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教育学生友爱互助.平时经常对学生进行"家"的教育:同学们来到班级这个"大"家,要体现出大家庭的温暖.要关心爱护这个"家",这个"家"里的成员有困难,都应该伸出援助的手,友爱互助.携手共画同心圆;同一片天地,同一片梦想.2.学生在家行为习惯的变化目标一:尊敬父母长辈实验前期,我们对"尊敬父母长辈"这一规则在3~5年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得出:有45%的孩子做到了外出,回家能与父母打招呼,26%的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38%的孩子能够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反映出多数学生没养成孝敬父母长辈的品德.我们开展了多种教育活动,如以《向古人学孝道》为专题的故事会,使学生了解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学生孝敬老人的意识.开展了"为这样的爸爸妈妈提意见,为这样的孩子出主意"的班队会,会上学生们就前期测试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畅所欲言,交流看法,互相支招,各自查找自身的问题,各定自己的整改措施.我们还设立了家长联系卡,以定期了解学生的整改情况.通过一年多的课题实验,学生外出,回家主动和家长打招呼的上升至71%,尊敬父母方面情况有很大进步.目标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这一目标细化为以下具体要求:一年级:1. 自己洗脸洗脚,漱口刷牙;2. 自己吃饭;3. 学会整理书包.二年级:1. 自己整理书包; 2. 自己洗红领巾;3. 学会收拾自己的房间.三年级:1. 自己整理书包,玩具; 2. 自己把房间收拾整齐;3. 学会合理摆放自己的用品.经过近两年的实验,我们通过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这一项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前后测分值对照表(图3)我们从这三个年级的柱形图中可以看出,每个年级都有较大的提高.在我们和家长的共同严格要求下,学生的自理能力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课题研究也促进了教师师德建设的发展.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加强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而且注重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完成对道德情感的认知与践行.教师要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三,研究结论(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四种有效途径1. 激励.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赏识每个孩子,信任每个学生.为鼓励学生在各方面大胆尝试、积极参与,学会自我欣赏,我们设计了多种卡片:目标卡,进步卡,摘抄卡,演讲卡,合作卡……每张卡上都画着一个高高翘起的,微笑的大拇指,时时提醒学生:我是最好的!2. 惩罚.我们这里所说的惩罚绝不是体罚,也不是伤害学生自尊心的的惩罚,而是激发学生强烈上进心的惩罚,是一种"知耻而后勇"的惩罚,惩罚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做错的事情就要自己承担责任,适度的惩罚既是一种规则约束的手段,更是一种自省的有效手段.3. 磨练.坚强的意志是磨练出来的,越是困难的环境越是能磨练人的意志.所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去解决,从而培养其勇敢,坚韧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在他们体验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养成了勇敢顽强,坚持到底的精神.4. 竞赛.竞赛在行为习惯养成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从自发走向自主,自觉, 把竞赛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以竞赛,游戏的方式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使其轻松,愉快地度过学习的每一天,充分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求知的渴望.(二)小组合作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很强,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在实验中,我们依据学生的从众心理,在小组中树立榜样,宣传榜样的积极面,闪光点,使学生受到启发,鼓舞,激发他们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推销自己的巨大热情,以此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当竞争对象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小集体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有一种集体责任感出现,会加倍约束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集体争光.孩子们非常重视同学们对自己的评价,为了不给小组丢脸,他们往往会努力让自己达到老师的要求.好习惯的形成也自然很快.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小组现象".(三)父母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举足轻重四,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案细则(一)在校做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1,思想品德好,能认真执行《小学生守则》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思想品德,行为表现在校是榜样.在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表现积极,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操行等第为优秀.2,学习成绩好,学习勤奋刻苦,能较好地掌握各门功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科成绩优秀.3,锻炼身体好,认真上好体育课,认真做好广播操和眼保健操.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质健康训练,体育成绩优秀.讲究卫生,保护视力,身体素质较好.(二)在家做个勤俭,能干,有礼貌,讲道理的好孩子.l,礼貌方面:孝敬父母,听从父母和长辈教导,不任性,能关心父母健康,能礼貌待客.2,劳动方面: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主动帮助父母亲干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家务劳动.3,习惯方面: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家庭钱财,注意节俭,不挑吃穿,不乱花钱,按时学习,按时休息,业余生活丰富多采,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三)在社会上做个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维护社会公德的好少年.l,遵守公共秩序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是个文明的小顾客,小乘客,小观众,小游客.2,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好:富有爱心,乐于助人;尊重他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遇到坏人坏事能机智地报警.爱护公共财物,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有益的动物,保护文物,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3,遵纪守法好: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室,录像厅,歌舞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五,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执行原则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执行中的要遵循三个原则包括:循序渐进,知行统一原则;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的原则.循序渐进,知行统一原则培养品德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道德行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会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小学生特别是低幼儿童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教师,家长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细致地加以评价.对高年级学生,除了让他们明了道德行为的一般要求,规则和步骤外,还要使他们具有独立地灵活地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必须针对各年级道德认识的能力,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循序渐进制订出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有计划,有目的地使他们得到道德行为反复训练的机会,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非意志行动向意志行动转化的过程,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把不断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作为出发点,在设计"评估导向标"时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允许学生一次做不到,下次再重做,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评价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既要以激励为主,也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但一定要讲清道理,使其明白错在哪里,为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条件,培养其道德意志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以身作则,以情感人的原则.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教师要严格作好自我评价,要求每一个教师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注意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学生的表率,不愧"为人师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作用.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评价方案的机制我们开展以"争分创绩,激励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制度改革,力争通过"争分创绩"这一评价方式达到激励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具体实施分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评价指标,了解具体内容每学期初,学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学习,完善《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评价方案细则》的评价标准.我们将学生应具备的在校思想道德五大素质再细化为十八条具体的行为规范,每一则规范均以五分,四分,三分,二分的分阶来评定.2,引导学生自评,学会自我反思,在"争分创绩"的过程中,孩子们每个月都进行自我诊断,记录,检验自己本月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班主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小组评议.4,个人申述,公平公正.班级小组评议后,班主任要给出"个人申述"的时间,个人申述后,仍有异议,由班级仲裁委员会协商解决.让每一个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别人的评价,明确努力的方向.5,管理小组评议,确定等次管理小组审议确定每个同学的得分情况.并根据分阶确定等次,即:95-100分评定为"优",9 0-94分评定为"优-",80-89分评定为"良",70-79分评定为"良-",60-69分评定为"及格".6,学校认定批准,召开隆重的表彰会三"优"两"优-"将获得银奖,至少一次"优",其他均"优-"将获得铜奖.另外,为评不上以上奖项的学生特别设立单项奖,学校颁发喜报.每一个孩子都能走上领奖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掌声响起的时候.7,开辟宣传栏,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最显眼的宣传橱窗内,展示金奖获得者的事迹,对金奖的同学是鞭策与鼓励,对其他同学来说是榜样和目标."奖"对学生来说是赞扬,也是鼓励,有效的实现了发展性评价所倡导的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互动化的理念.七,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评价方案的成果与困惑在"争分创绩"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孩子们养成了遵纪守法, 文明礼貌,热爱劳动等好习惯.有的学生自发清理校园死角,做环保小卫士;有的同学来到校门口的围墙,清除牛皮癣广告纸;教室外墙还布置了五彩缤纷的宣传图片……这是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表现,也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可喜表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如:养成教育渗透于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只靠学校单方面力量是不够的,实施养成教育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坚持长期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它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少年儿童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是成长中的小公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本着"教育孩子六年,想着孩子的六十年,更要想着国家和民族的六百年"的精神,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为学生成长服务,切实把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好,做实.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外现的过程,内化促进外现,外现加固内化.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相应的稳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极为重要.学生只有具有了一定的稳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具有今后发展成为"四有"新人,社会广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可能性.。
关于小学德育策略的研究综述
关于小学德育策略的研究综述摘要:不同的教育专家学者对小学德育的研究也是笔墨甚多。
通过对近五年的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概括,可以得出这些学者分别从两大方面来对小学德育进行研究,即对德育体系的研究,包括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对德育管理机构的研究,包括学校、家庭、社会。
因此,本文对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期望从中发现新的研究创新点,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策略;德育管理近年,我国教育领域对小学德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专家学者们不仅站在理论的高度高屋建瓴地进行小学德育研究,而且鞠躬实践,从实证出发对小学德育的得与失进行了分析。
其中最主要的研究结果集中在德育观念的现代化研究、德育目标层次化研究、德育内容与方法手段的创新多样化研究、德育评价多元化研究、德育实践性研究、德育管理的协同化研究等方面。
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现把我国的德育从虚无缥缈的“口号化”逐渐地付诸具体可见的“实践”,不仅提高了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更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
一、小学德育研究现状1.德育观念的现代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的鲁洁教授反对传统的德育单一政治功能和品德养成的功能,认为现代德育具有个体享用的价值。
她在《试论德育之个体享用性功能》中指出:“德育对每一个个体来说,除了具有发展的功能外,还具有一种享用功能,就是可以实现个体的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胡斌武教授在《社会转型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德育价值观,他认为:“现代德育理念应该是生活化德育、交往性德育和体验性德育。
”北京教育学院的关鸿宇教授认为:“现代德育不仅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教育,而是对青少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层次化研究不管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一线的德育教师都一致认为:当前小学德育目标的设置需要具体化,具有层次性。
德育文献综述标准范文
德育文献综述标准范文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德育教育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就目前德育文献综述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德育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支持下,德育教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二、德育文献综述
1.早期德育教育的案例研究
德育教育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以南京大学教育学院和中央校教育系为代表的一批德育教育研究工作者,开始重视德育教育。
他们通过在各个学校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案例研究,分析德育教育的内涵、模式和实施方法,提出了“生活中的德育”、“课堂外的德育”等重要观点。
2.德育教育的教学设计
德育教育的教学设计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主题设计、活动设计和评价与反思设计。
主题设计要选取寓教于乐的主题,活
动设计要符合德育教育的原则,评价与反思设计要遵循“及时反馈、关注私人经验、鼓励思考”的原则。
3.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
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主要包括校园德育文化建设、德育实践创新、德育教育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
其中,校园德育文化建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因此,构建富有特色的校园德育文化至关重要。
三、结论
通过对目前德育文献综述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德育教育的研究方向逐渐多元化,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
同时,德育教育的实践也正步入一个新的高度,德育教育的发展和实践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并且进一步注重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德育素养。
研究小学儿童思想品德的特点及教育
研究小学儿童思想品德的特点及教育摘要: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从小就要抓起,不光是学习知识方面的教育,还有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总所周知,小学儿童的思想品德对他们终其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着其独特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特点及如何进行教育来进行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儿童教育小学儿童思想品德一次偶然我看到了关于研究儿童思想品德的文章,再就是身边的所见所闻让我有了想要去研究关于儿童思想品德的发展及教育方面的想法,未来我将会是一名人民教师,会与我的学生有许多的交流,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他们,更要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去培养他们,我觉得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教师行业的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便利的去处理学生会遇到的问题,能更好的与学生接触,以及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我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会从当代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儿童的发展及培养,对于问题学生的培养,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儿童思想品德的教育等等方面来进行研究,这一文章我会分析当代儿童思想品德的特点,并且会一一列举出来,通过引用一些相关文献来进行深度研究,还会表达一些我自己的相关看法,最后会列举一些教育的方式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问题,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也更多的关注起小学生的诸多问题。
今天就来谈谈有关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是6~7岁至11~12岁,称之为儿童期,这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初段阶段。
其发展过程主要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
在这一阶段,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会对他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稚嫩性是小学生的典型性格特点,是指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在人生全过程中处于萌芽状态。
由于受到身心发展年龄特征的影响,思想往往比较单纯幼稚,道德认识具有明显的表面性和具体性。
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就如一块橡皮檫,外界对他施加何种力量,它就会形成怎样的形态,因此在这一特点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品德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着变化,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这一时期,儿童的正体验着与成人一致的思想和与成人思想不一致的过程,他们的思想正在逐渐社会化。
德育类的参考文献综述
德育类的参考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深入理解,德育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
德育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和研究德育教育,许多有关德育教育的研究成果也陆续问世。
本文将就德育类的参考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德育教育研究现状的参考。
一、德育教育的概念和意义德育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教育方式。
德育教育强调的是人格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交能力。
德育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更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从而使其具备更好的发展潜力和更广阔的人生发展空间。
二、国内外德育教育研究现状1.国内德育教育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德育教育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德育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
目前,国内德育教育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主要涉及德育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评价研究。
其中,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德育教育的概念、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实践研究主要涉及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和影响等方面;评价研究主要涉及德育教育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等方面。
2.国外德育教育研究现状国外对德育教育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德育教育逐渐成为国际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
目前,国外德育教育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主要涉及德育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比较研究。
其中,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德育教育的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和社会学基础等方面;实践研究主要涉及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和评价等方面;比较研究主要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德育教育的差异和共性等方面。
三、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和方法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和方法是德育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德育教育实践的关键环节。
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研究文献综述近年来,小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评价不仅关乎小学生们的学习和发展,也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环境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本文试图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总结近年来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的相关研究,为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的现状与发展提供客观的参考。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的概念提出早在20世纪,教育学者绐前从教育角度,首次提出了“思想品德”这一概念。
绐前认为,思想品德是人类拥有的基本品质,它综合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是人格发展的核心要素。
随后,丹弗雷特等学者提出了“社会思想品德”的概念,将思想品德的重要性与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家庭社会环境等密切联系起来。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的相关研究针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学者们探讨了许多研究范式及评价模型。
例如,马骥等学者提出了“行为准则模型”,该模型是从个体的行为准则来发现、描述、分析和测量行为过程。
另外,针对我国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刘秋南等学者提出了“品德评价模型”,这种模型着重于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的营造良好氛围影响力等。
此外,学者们还提出了“基于素质与素养的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模型”,例如何龙和罗宝红等学者提出的“小学生思想品德4000评价模型”。
三、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的展望随着市场经济及电子科技的发展,小学生们受到的社会影响也在变化。
因此,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也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发展。
据统计,许多学者结合多维度的思想品德测评模型与信息技术,提出了一系列运用电子书籍、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测评的改进模型。
未来,将有更多研究朝着这一方向发展,以期为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突破口。
总之,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是一个复杂又重要的课题,它不仅关乎小学生们的个人发展,也对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方面,值得教育学者、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等共同参与,进行更多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我国小学生道德发展状况的研究综述
至 20 0 8年 1 , 2月 查得符合 的论 文数量为 :心理学报》 3 《 有 8篇 、 《 心理科学》有 9 7篇 、心理发展与教育》有 5 篇 、心理科学进 《 5 《 展》 1 有 7篇 , 共计 2 9篇 。 0 步骤二 : 通过 阅读摘要 或全文阅读 , 将研究与身心正 常小学 生道德发展无关 的的论 文筛选 出来 , 进行删除 , 留下符合 的论 文 数量为 :心理学报》 1 、心理科学 》 4 《 有 5篇 《 有 2篇 、心理发展 与 《 教育》 2 篇 、心理科学进展》 9篇 , 计 9 篇。 有 5 《 有 共 1 步骤_ 将 筛选出来的论文按 照研究 的方 向( 一: 理论论述 或实 证研究 )发 表的时间进行分析 , 、 得到一个初步的分析结果 。 步骤 四 : 将筛选 出来 的论文进行归类 , 分别归属到这五类 ( 道 德情感 的发展 、 道德认知 的发展 、 道德行 为的发展 、 自我控制 和综 合类 ) 之中去 , 并查阅这些论 文作 为参考文献被引用 的次数 , 对这 些信息加 以统计分析。 22与身心健全 小学生道德发展 有关的论 文的被 引用的情况 . 表 1小学生道德发展各个方面的论文引用情况
33小 学生 道德 发展 各 个 方 面 的论 文 引 用情 况 . 从表 1 的描述 中可 以发现在道德认知的发展 、 道德行 为的发 展、 道德情感的发展 、 自我控制 、 综合类 的五类研 究中 , 综合类 和 儿 童道德行 为发展的有关研究论文的被引用量较多 , 占了 6 %, 0 道德认知 的发展和儿童 自我控制的有关论文 的被引用量稍小些 , 道德情感发展 的研究论文则最少被引用 。从 中, 以发现 , 可 学者
们更倾 向于进行综合类和儿童道 德行 为发展有关的研究。
校本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评价的研究
校本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评价的研究第一篇:校本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评价的研究以评为载绽放精彩——校本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评价的研究内容摘要:每个小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之间的个性普遍存在着差异,为了顾及各个层次学生的品德素质发展,在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评价上必须进行改革,做到评价及时、客观、针对性强,评价者参与面广,使不同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各自的最适宜发展的层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就可能顾及不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让学生的童年绽放精彩。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由于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也建立了一些诸如《守则》《规范》之类的规章制度。
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前的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制度已不完全适应当前学生发展的要求。
于是,全国有不少学校着手研究如何改革传统德育评价机制,如在小学推行“等级分”和正面鼓励评语等考评制度改革。
但这种做法仍存在着这样的缺陷:一是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二是评价的时间间隔太长,难以反映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出现波动性和反复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评价的效度;三是教师从印象出发,使评价往往带有明显的主观性、随意性;四是评价指标多而繁琐,操作性不强,指向性模糊。
总之,对如何评价教育对象,还缺乏一个崭新的、系统的、科学的、具有发展性的客观标准和评价方式。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院前小学也作了国家级“十五”课题《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研究》的研究,它虽对甄别与选拔功能做了改进,也注重了发展与激励功能,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等。
但其研究仍是一学期评价一次,只注重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忽视了老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家长的参与,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仍欠及时、客观、针对性。
而目前我市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的评价还沿袭多年前的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全面性、发展性评价。
虽然近年来我市莞城中心小学也作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研究,但它主要是针对其小班教学与学业之间的评价。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效果评估与调整策略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效果评估与调整策略引言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评估体系不完善等。
本文将从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效果评估以及调整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改进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1. 教育内容单一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道德教育方面,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认知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培养。
这种单一的教育内容容易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降低。
2. 教学方法陈旧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方法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讲授模式,缺乏互动和实践的环节。
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估体系不完善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估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品德发展。
这种评估体系容易导致教育过程中的功利化倾向,使得学生只关注分数而忽视了品德的培养。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未来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包括道德品质、情感发展、社会交往、创新思维等。
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创新的教学方法新时代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需要采用更加创新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的学习、合作学习、情景模拟等。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评估体系未来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建立完善的综合评估体系,将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社会交往等方面纳入评估范畴。
同时,评估过程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鼓励他们全面发展,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和研究。
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总结
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总结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总结范文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我们进行了调查,现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情况简要分析研究如下:一、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1、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关心时事、政治热情高涨。
2、学生基础道德水准不断提高,良好的道德风尚逐渐形成。
近年来由于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学校深入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等活动,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贫助困蔚然成风。
大多数学生遵纪守法,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逐渐养成。
3、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总体呈积极向上趋势。
小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集体观、人际观、伦理道德观等方面价值取向正逐步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体会到奉献的乐趣,体验到生命的价值。
4、学生自尊自重,自信自强,尊重他人,珍爱友情,乐于合作。
近年来由于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学生能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
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善于与人交流,乐于与人合作,爱交知心朋友,坚持在和谐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素质。
虽然,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开始膨胀,对社会、国家、他人缺乏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可能是受独生子女多的影响,也或是市场经济下个人意识的回归,青少年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开始膨胀。
对小学生来说,对国家、社会作出多大的贡献算是理想,但助人为乐、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等不变的主题,却在小学生思想中越益淡薄。
二、小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1、片面追求成绩,思想道德观念淡化,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
在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失衡状况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在实际工作中,德育让位的现象还时常存在,学校智育的力度虽然是加强了,却是以德育的削弱为代价,未成年人的文化水平可能有所提高,却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甚至下降为代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特点研究的文献综述在中国知网上,对2000-2014年度文献进行检索,以“思想品德”为主题共检索文献19467篇,以“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为主题检索文献共422篇,以“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为主题检索文献0篇,以关键词“小学生”检索文献41488篇,以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检索文献82篇,在此基础上,选择文献19篇,包括2篇硕士论文,17篇期刊。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内容与目标沈建萍(2010)在文中指出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养成良好习惯。
①杨小容(2010)指出小学生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培养、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②韦代均(2010)认为“加强礼仪教育对培养农村中小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刘赞(2011)指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
”④刘应君(2012)认为“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应该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⑤。
“新时期《小学德育纲要》为小学德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小学德育的方向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
小学德育的培养目标是为我国培养‘四有’新人,同时通过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加强小学生对中国少先队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感情,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五爱’的高尚道德情操。
”⑥“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行为培养目标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⑦由此可见,我国学者认为小学生思想品德主要内容是养成教育,包括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礼仪、生活习惯等,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定义为道德教育,有的定义为德育,有的直接等同于思想品德教学。
①沈建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D].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2010,1.②杨小容,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2),21.③韦代均,农村中小学礼仪教育之我见[J]. 教育教学论坛,2010,(31),52.④刘赞, 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效率[J]. 学周刊,2011,(35),72.⑤刘应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几点尝试[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227.⑥尹海霞,浅谈小学德育中的养成教育[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5)18.⑦徐志红,赵明伟,《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学生言行习惯的培养[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1),36.二、小学生思想品德重要性吴秀伟(2010)认为“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不言而喻,他们的理想信仰,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的面貌。
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好坏不仅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更加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未来面貌。
”①沈建萍(2010)指出“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作为单独的个体他们是每个家庭的希望。
这一时期儿童行为习惯的发展主要受父母、教师、同伴的影响,独立性相对不足。
”②韦代均(2010)“今天的中小学生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③在这里,学者们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重要性的认识是一致的,都认为小学生思想品德与孩子的未来,祖国和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连。
三、小学生思想品德不良表现“现在的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仅仅有智力和学习好还是很不够的。
”④吴秀伟(2010)认为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有不良表现:首先是小学生自私自利心理日趋严重;其次是自闭;第三是自负;第四就是明辨是非的能力非常弱。
⑤“2004年,中国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联合对10个省、市的少年儿童进行调查,调查表明:当代少年儿童发展存在不可忽视的四大问题:1)部分少年儿童很少参加家务劳动;2)半数以上的少年儿童学习超时,睡眠不足,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3)少年儿童的自主闲暇时间过少;4)在少先队活动中儿童并没有获得更多的主动参与的机会。
”“刘建军在2006年的调查显示,我国14岁以下3亿多儿童中约有4000万有行为障碍。
”⑥小学生思想品德在形成和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有许多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特别关注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①吴秀伟,学校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影响[J]. 才智,2010,(29),77.②沈建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D].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2010,1.③同①④金爱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J]. 才智,2012,(19),77.⑤同③⑥沈建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D].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2010,1-2.四、学校教育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性沈建萍(2010)提出“小学教育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奠基工程”①。
“小学阶段是心理启蒙时期,小学生没有正确的是非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思想塑造。
一个人思想的形成是由外部的灌输来完成,更要自己的体验去发现,进行自我完善,促进道德的认识和内化”②“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奠基阶段,是进行德育的重要时期。
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小学生学习做正直的人的起点,对小学生继续学习甚至对他们以后步入社会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刘应君(2012)认为“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
”④国内学者对于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观点趋同,都认为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
五、学校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策略和方式吴秀伟(2010)认为学校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几种方式:第一,开思想品德课;第二,建设学校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第三,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⑤栾桂林等(2003)认为“养成教育既不能盲目拔高、贪大,也不能粗放浮漂,而要紧紧围绕低、小、近、细、实,一步一步地抓实搞好。
”⑥“小学德育的养成教育要坚持正确的原则:方向性原则、实效性原则、阶段性原则;要坚持科学的机制:引导机制、约束机制、奖励机制;要采取科学正确的方法:要发挥课程教学的作用、要发挥课外活动的辅助功能、要营造良好的校内外德育环境氛围。
”⑦刘应君(2012)“在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从小抓,抓小事”,要“从小目标入手,抓好内容的具体化”,采用多种方法,如训练法、榜样示范法、活动法、环境熏陶法拓宽学校德育训练渠道。
“改革评价方式,做到‘三个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终极评价①同①②马静,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设计[J]. 学周刊,2011,(33),11.③栾桂林 ,任丽君.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J]. 教学与管理,2003,(20),19.④刘应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几点尝试[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227.⑤吴秀伟,学校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影响[J]. 才智,2010,(29),77.⑥同④⑦尹海霞,浅谈小学德育中的养成教育[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5),18-19.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
①“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主要途径,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思想品德教学要以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实为学习依据,从存在的现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材料”“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③王加盛(2012)“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教师良好的自我修养行为,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影响,树立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等等的思想观念”“教师用‘真爱’与学生‘心灵’沟通。
”④陈荣兵(2009)认为“当今思想品德教学,以往过分强调理性的说教,机械的灌输,空洞的讲解,以致有人讽刺本学科的教育是‘叫育’,‘叫育’的结果不说言多必失,但教师苦口婆心,收效却甚微。
”其并对教师的要求是:转变教师角色,淡化教育痕迹;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处理问题;强化尊重意识,渗透母爱、父爱般的师爱”。
⑤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共同观点是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必要途径;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要与生活中的榜样、事例相结合;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中潜移默化形成和发展的,在这其中教师的言行是无声的教育,教师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六、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传统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孩子个人品德的培养,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式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在人的一生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和基础的地位。
”但家庭教育“受到家长及家庭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
”“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不健康的①刘应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几点尝试[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227.②刘赞, 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效率[J]. 学周刊,2011,(35),72.③马静,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设计[J]. 学周刊,2011,(33),11.④王加盛,浅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2,(S4),272.⑤陈荣兵,润物细无声——浅谈小学生德育的养成[J]. 才智,2009,(14),130.教育方式会对小学生的思想造成负面影响”,“家长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加大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①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和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家庭要加大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综上所述,我国多数学者认为小学阶段思想品德的内容是养成教育、礼仪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等,认为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未来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阶段,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存在多种不良表现,家庭、社会、学校构成了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合力,学校教育是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学校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同样,国内研究也存在众多的问题,比如,把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代替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窄化了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概念;或者把小学生思想品德具体为养成教育,忽略思想品德的其他方面;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作用过分夸大;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提出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千篇一律,没有根本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