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网络上,大学生们可以自由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将综述相关的研究文献,以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的实施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背景2. 研究内容在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特点、大学生在网络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以及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1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特点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群体之一,其网络心理特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发现大学生具有信息获取快、信息过载、关注度低、浮躁等特点。

这些特点在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加以考虑。

2.2 大学生在网络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大学生在网络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是研究的另一个重点。

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网络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政府官方网站、新闻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

由于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等问题,大学生在网络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仍有待提高。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研究发现,网络的便利性和开放性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上更容易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

这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

一方面,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网络上也存在各种误导、虚假信息,有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3.研究方法这些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特点调查、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等统计分析,来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的实际情况。

4. 结论在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文献综述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文献综述

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文献综述当今社会,环境、资源、人口、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冲击力震撼着人类社会,并从科学技术层面向其他领域迅速渗透。

自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网络对整个中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层面的影响日益深化。

总结分析新世纪以来国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现状、涉及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历史脉络新世纪以来,随着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博客、即时通讯、P2P等网络新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在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与积极引导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时间上亦保持了与党和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关联性、相继性,其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起步、发展和逐步深化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成果涌现。

(一)萌芽阶段1987年9月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式建成了我国第一个Internet(因特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1987年9月20日22时55分,向世界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ll reach every com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由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1]1994年4月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因特网(互联网)——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R)——建成并开始为高校师生提供服务,从此,开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历程。

(二)始建阶段以1998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党小组创建的“红色网站”为标志。

清华大学学生红色网站()是植根于学生党员、党课学习小组和入党积极分子,面向广大同学的群众性理论学习网站,是大学校园中的学生网络性协会组织,与TMS 协会、求是学会、业余党校协作(“两会一刊一站”),一起共同建设清华大学学生思想教育阵地。

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

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

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综述。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重点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方法、效果评估、未来发展趋势和创新案例。

在强调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挑战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通过此综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为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特点、方法、评估、发展趋势、创新案例、重要性、挑战、发展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环境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平台。

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向网络空间延伸,互联网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工具。

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推进现代化教育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能够实现即时互动、全球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可能性。

网络空间中也存在着信息泛滥、真伪难辨、传播速度快等问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其特点、方法、效果和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观点、表达意见的主要平台。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提高参与度和互动性。

通过利用网络平台的多样性和便利性,可以实现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使学习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育内容。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和交流。

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

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
[ =
… 一~ 、 …

的 釜

措施等 问题进行 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m i ] 时也取得了- +; - m成果。 …
, = 二二
~ ……
就 吝 苦 堂 鬯 治 工 作思 曼 当 要 面 环 呆 一 I 日 ^ ^ m 七 近 些 年 , 理 论 界 对 此 概 念 提 出 了 … 。 ‘ ‘ ’ :


… . . … … … . … 。 … .
1 . 1 从 络 垫 查 网 络 思 妻 行 量 置 教 育 , i 暴 2年 妻 - 概 , 2 》 0 0 孽 民 , 出 I I I I 1 - J . / . 《 警 思 教 吾 网 教 基 , 釜 网 的 延 出 是 的 阶 级 、 社 会 团 等 了 晨 是 络 想 治 聂 蔷 。 …。
,பைடு நூலகம்
. . …

此外 , 他还指出 , 网络 思 想政 治 教 育 和 现 实 思 想 政 治


1 8 3
① 网 络传 播 媒体 的 发展 使 不 同思 想 文化 力 量 的政 治 ①共享性。②互动性。③ 虚拟性。④ 时效性。 较 量 日趋 白炽 化 。 ⑤ 多样性。⑥参与性。⑦综合性。⑧全球性。 3 . 4 华中师范大学的余岚 2 0 0 7年在其硕士论文 《 网 ② 网 络传 播 媒体 的 发展 削 弱 了党 和 政 府 对舆 论 导 向 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一文中提到, 当今 网络思 的控制 力。 想 政治 教育 有 以下 特征 : ③ 网络传 播媒体的发展 带来不 同国家和 民族文化 的 竞争和 冲突 。 ①教育主客体的平等性。 ②教育过程的互动性、 个性化。 4 。 6 张再 兴在 经 济科 学 出版社 2 0 0 9年 出版 的 《 网络 ⑧ 教育方式的娱乐化。④教育范围的社会化。 思想 政治 教 育 研 究》 一 书 中 认 为 , 网络 对 思 想政 治 教 育 的 ⑤ 教育影 响的多重化。⑥教育主体的多元化。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途径。

特别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他们具有较强的网络素养和使用能力,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影响。

随着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各种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和观念也在网络中泛滥,给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消极影响。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社会与国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研究背景指的是位于该研究领域之前已经进行的研究内容或事件,包括相关的社会环境、政策法规、学术著作等。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虽然已经有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以及高校学生思想观念的日益多元化,这一领域仍然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对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研究背景完】。

1.2 研究意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提高教育实效性。

通过深入研究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可以帮助高校建立更加全面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创新方法,有助于探索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构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重大且深远。

最新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研究综述-精品

最新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研究综述-精品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研究综述一、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文献的量化分析看研究进程根据文献发表的年代统计来看,相应研究起步于2000年。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发表了薄明华、曾长秋的《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文。

自2000年以来,共发表有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415篇。

这些论文分别来自200多种国内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

其中,2000-2001年间只发表了4篇,可视为此类研究的起步阶段;2002-2009年共发表了107篇论文,并逐渐形成讨论热点;2010-2016年,共发表论文304篇,可视为研究的高峰期。

通过对415篇文献的量化统计及对其主题内容进行的分析、归纳和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的分析探讨在415篇论文中,有50%左右的文章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课题进行探讨,如徐美勇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楼巍、张志伟、黄静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探索与思考》等。

作者们共同认识到:互联网不只在技术和工具层面上深刻改变着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整体性转变。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遇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性,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在互联网上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但是互联网中由于不同国家的传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大量不健康的东西就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受到了挑战,但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机遇。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意识教育带来了挑战:网络的开放性特征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政治观念的模糊;西方国家借助网络媒介,以其意识形态来侵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网络上不健康信息侵蚀着大学生的精神意志,致使有些大学生道德法律意识淡化,道德行为失范。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文献综述第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文献综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一门科学,它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而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的现状相当普遍,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特点,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高校环境日益多样和复杂,如何使思想政治更具有实效性,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历永弥新的重大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中心环节,而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的现象相当普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产品也大量涌入我国文化市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变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第一部分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即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思想认识不到位、价值观念偏差大、思想教育手段落后等。

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主要表现为“三个主义”,即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简单粗暴的主观主义和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

一切围着上面转,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疲于应付、杂乱无章、缺乏计划性。

不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往往凭主观意志办事,搞主观武断。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定的形式,但有些人却本末倒置地单纯追求形式,在具体工作中,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去造声势、追求表面的热闹,其实,并非活动搞得越多,思想工作就做得越好。

应该把思想工作做到实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由于处于职业教育的相对较低层次,从教师到学生,都出现了不同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也处于急剧变革中,文化与思想的多元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学生接受价值观念与思想感染也表现出多元的倾向。

由于思想的不成熟和对教育学习认识的不到位,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较大偏差。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看,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内容过于老套,与学生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1. 引言1.1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平台。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和方便的信息获取途径,使他们能够更快速地了解国内外时事动态、社会热点话题,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知识面。

网络文化也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开放、自由的交流平台,让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了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网络文化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随着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大学生们很容易遭受到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的侵害,导致他们的思想认识产生偏颇甚至走向极端。

网络上存在着大量低俗、暴力、不良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构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我们必须认识到其中的利与弊,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做到辨别信息、理性思考、独立判断,不被网络信息所左右,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助力。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重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当前,随着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在网络中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和广泛性逐渐增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受到的信息冲击和引导多样化,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变得更加多元和碎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信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文化认同和国家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保障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2. 正文2.1 大学生在网络文化中获取信息的特点分析一、信息量大且多样化。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全文如下:摘要:互联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高校校园己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也日益深远。

这种影响是极其复杂的,既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也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应地,网络的迅速发展既带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同时给传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互联网工具的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的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利用网络工作平台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被动局面,增加工作对象的覆盖面,改善信息传输和接受的方式,提高和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效率和效果,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1.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第一,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博大的资源库,各种文献资料、历史事件、政策法规。

凡是有利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资料、政策文件和工作经验都可以找到和吸收利用,这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第二,互联网的信息共享特征,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和利用率,减少了师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仍然很紧缺,比如师资,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存在很大的差距。

现在由于网络特有的信息可复制性、共享性、实时传输性等特征,有关专家的辅导、电视教育专题片都可以上网,共同进入课堂。

使普遍化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有助于缩小校际差距。

第三,网络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它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既可方便地获取大量信息,又可与世界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这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参与性。

2.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方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述(10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述(10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述(10篇)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摘要:新媒体在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逐步成为青年学生交流分享和学习的新平台。

新媒体正在通过其构建的虚拟网络世界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价值判断、思维模式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逐步结合和关注新媒体的影响,主动积极研究和利用新媒体技术,占领新媒体阵地,使新媒体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不断拓展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策略拓展当前社交网站、BBS论坛、微信、新浪微博等新兴的自媒体收到了青年大学生的广泛推崇,移动互联网设备已经变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种类繁多的网络搜索技术为大学生的学习资源获取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新媒体所营造的网络世界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生生活的所有领域。

新媒体正在通过其构建的虚拟网络世界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价值判断、思维模式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

同时,新媒体所具有的个性化、普遍性和交互的便捷性等典型特点,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机遇,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1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1.1新媒体带来的挑战1)不良信息侵蚀大学生身心健康互联网的信息多种多样,参差不齐,其中必然包含了不利于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例如反动言论、暴力色情信息、谣言等虚假信息,由于此类信息对用户眼球的吸引力较大,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一定恶劣的影响。

2)导致大学生信任危机网络中虚拟的交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学生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躲避现实问题。

尤其是互联网中包含的虚假诈骗信息或是新闻,使大学生在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戒备心理,缺乏安全感,同时在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缺乏信任感,易造成对自身的真实感受和信任感产生怀疑,不利于融入到真实的社交关系圈中,从而由内而外产生信任危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综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综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展开研究。

介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与特点,探讨了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然后,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传播不畅、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等。

接着,展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如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等。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的展望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水平,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综述、定义、特点、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对策建议、展望、不足。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网络环境在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高校各类思想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传统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时代需求等问题,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网络环境建设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现代化水平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

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一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意识和法律观念,这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及时的信息资源,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优化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优化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优化【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向网络环境转移。

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网络环境对其影响两方面入手,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措施,包括建设良好网络舆论环境和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在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优化的紧迫性,以及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保障高校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权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优化、现状分析、问题、挑战、措施、舆论环境、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质量、效果。

1. 引言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高校学习期间,学生正处于接受新知识、积累新经验的阶段,思想观念易受外界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为习惯,从而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引导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使命与责任的集中体现。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2 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网络环境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网络环境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知识获取渠道,有利于开阔其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网络环境的便捷性和互动性,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环境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开放、多元的平台,有利于吸纳全球化的理念,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综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综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综述作者:董圆圆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7年第6期一、国内外相关研究(一)关于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相关研究相比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探讨更多的是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国外学者们一直比较看重网络环境所能发挥的作用,首先,曼纽尔·卡斯特(美)在信息三部曲之一的《网络社会的崛起》中就强调了网络环境对政治宣传的重要性;其次,哈斯·卡姆,E·斯科恩菲尔德斯的《数学式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模式》认为:“校园网络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文化素养和科学技术含量的提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也涵盖在知识文化与科学技术信息当中,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熏陶。

”强调校园网络在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的作用以及校园网络的隐性教育作用。

国内对于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相关研究非常丰富,有从网络舆论环境、微博微信网络环境、网络载体环境、网络文化环境等角度研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有从网络环境的角度出发,研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制度性、模式转变、管理、机遇挑战等方面的影响;也有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并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该如何应对困难、进行改革创新、化解挑战等,各方面的学术论文都十分充实。

同时,关于这一课题的相关专著的传阅速度也比较快,比较有影响力的有谢海光主编的《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等,“前者对互联网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内容、方法、途径、环境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后者是对全国七十多所高校和三十多家单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总结”,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学者们关于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相关研究已经相对全面,这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建设与研究提供了条件,可以说关于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研究得以开展的基础,其相关研究成果与结论恰好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首先分析了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指出了信息传播快速、多样性信息碎片化等特点。

然后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策略,包括建设良好网络教育平台、加强网络素养培养等措施。

本文还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和挑战,以及创新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总结和展望了研究成果,提出相关研究启示和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深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影响、实践策略、难点、挑战、创新方法、发展方向、总结、展望、研究启示、政策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环境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接受教育的主要平台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变得日益重要。

网络环境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并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网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网络环境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网络上存在大量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容易引导学生走入错误的思想轨迹。

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也容易导致高校学生在网络上表现出更为偏激和极端的言论,可能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网络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为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综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综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综述【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网络安全隐患等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健全网络舆论生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等对策措施;同时通过对一些成功案例的分析,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指出未来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展望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环境建设, 研究, 分析, 问题, 对策, 案例分析, 未来发展方向, 总结, 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当今高校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

研究背景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也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进行综述,可以全面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培养更加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的建设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通过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接受正面、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和政治观念受到网络信息的广泛影响。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呈现出了信息快速、传播广泛、互动性强等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将网络心理学理论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心理状态,还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深入研究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所接触的信息日益庞杂,网络空间中存在各种负面信息和错误观念,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和机遇。

从网络心理学视域出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对网络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信息素养提供指导和帮助。

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群体,他们的网络行为和网络观念直接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通过研究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并利用网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时效性。

2. 正文2.1 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解析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宣传灌输,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化、互动性和参与性。

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多样化表达,让大学生更加享受学习过程,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和参与度。

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也强调了个体的心理特征和网络行为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研究综述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研究综述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研究综述作者:金五成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12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现代大学生,互联网正在逐渐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网络环境也必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和探究网络环境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自2000年以来,出现了大量研究互联网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并且探讨应对策略的文章,笔者对发表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同时对众多文章进行了精确检索,对检索出的415篇文献计量统计分析,并对研究内容等进行了概括综述,以求得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况。

摘要: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文献大学生一、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的量化分析看研究进程根据文献发表的年代统计来看,相应研究起步于2000年。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发表了薄明华、曾长秋的《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文。

自2000年以来,共发表有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415篇。

这些论文分别来自200多种国内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

其中,2000-2001年间只发表了4篇,可视为此类研究的起步阶段;2002-2009年共发表了107篇论文,并逐渐形成讨论热点;2010-2016年,共发表论文304篇,可视为研究的高峰期。

通过对415篇文献的量化统计及对其主题内容进行的分析、归纳和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的分析探讨在415篇论文中,有50%左右的文章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课题进行探讨,如徐美勇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楼巍、张志伟、黄静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探索与思考》等。

作者们共同认识到:互联网不只在技术和工具层面上深刻改变着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整体性转变。

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获取知识、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

在这个背景下,网络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网络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网络行为和网络环境对个体心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学科,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网络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综述相关文献,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的现状网络作为当今大学生们主要的信息获取和交流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大大拓展了大学生的思想视野,提高了他们获取信息的效率。

与此网络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网络谣言泛滥、不良信息过度传播等,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表现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一方面,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参与到各种思想交流活动中。

网络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网络沉迷、不良信息侵袭、谣言传播等,这些都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思想表达和健康发展。

1.网络虚拟性对教育效果的影响网络空间虚拟性强,大学生在其中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感染,而这些在网络环境下很难得到有效传达。

2.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健康性网络虽然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其中也不乏虚假信息、低俗信息、暴力信息等不良内容,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往往难以辨别真伪,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受到误导和偏离。

3.网络沉迷与社交孤立大学生在网络上花费大量时间,易陷入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等虚拟世界,导致现实社交的减少和孤立感的增加。

文献综述 网络圈群影响下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文献综述  网络圈群影响下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论文提纲(一)网络圈群的特征及功能1.网络圈群的特征(1)交流方式多样(2)信息传播面相对集中(3)成员关系相对私密(4)话题范围广泛2.网络圈群的功能(二)网络圈群影响下高校道德教育现状1.道德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混乱2.虚假信息泛滥,失去甄别能力3.网络沉迷严重,阻碍身心健康4.网络剽窃频发,学术造假盛行(三)网络圈群影响下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网络圈群影响下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2.网络圈群影响下高校道德教育原因分析(四)网络圈群影响下加强高校道德教育的对策1.创新德育理论,强化网络伦理规范2.创新德育内容,倡导心灵环保3.创新德育技术,建立校园信息网(1)建立德育网站,开辟新的德育课堂(2)建立班级网页,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3)建立个人网页,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4)开发BBS和博客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5)利用QQ、E-mail作学生的思想工作。

(五)结论二、研究阶段和进度安排1、2018年9月,开展选题调研,初步确定题目。

2、2018年10月,搜集相关资料,写作开题报告。

3、2018年11月,进行开题论证,完善研究思路。

4、2018年12月-2019年2月,写论文(设计)初稿,3月初交初稿。

5、2019年3月至4月,修改论文(设计),4月底交底稿。

6、2019年5月至6月上旬,教师进行评阅,组织结题答辩。

三、文献综述国内研究:2004年2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建国以来党中央第一次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下发文件。

梁允胜(2006)在其主编的书“美丽的德育在课堂——中学阶段欣赏型的与教学模式研究”中提到檀传宝教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模式——欣赏型德育。

欣赏型德育具体来说,就是如何在常规教学的过程中把德育处理成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

这就需要教师构思一个能够渗透欣赏型德育理念的教学框架,使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框架进行创造,从而丰富教学,使德育和教学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画、一首动听的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文献综述当今社会,环境、资源、人口、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冲击力震撼着人类社会,并从科学技术层面向其他领域迅速渗透。

自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网络对整个中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层面的影响日益深化。

总结分析新世纪以来国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现状、涉及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历史脉络新世纪以来,随着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博客、即时通讯、P2P等网络新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在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与积极引导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时间上亦保持了与党和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关联性、相继性,其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起步、发展和逐步深化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成果涌现。

(一)萌芽阶段1987年9月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式建成了我国第一个Internet(因特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1987年9月20日22时55分,向世界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ll reach every com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由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1]1994年4月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因特网(互联网)——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R)——建成并开始为高校师生提供服务,从此,开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历程。

(二)始建阶段以1998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党小组创建的“红色网站”为标志。

清华大学学生红色网站()是植根于学生党员、党课学习小组和入党积极分子,面向广大同学的群众性理论学习网站,是大学校园中的学生网络性协会组织,与TMS 协会、求是学会、业余党校协作(“两会一刊一站”),一起共同建设清华大学学生思想教育阵地。

同时,哈尔滨理工大学创建了邓小平理论学习网站,这个由大学生创办的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网站,被当代大学生誉为网络思想政治状况晴雨表,也成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亮点。

在此期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作了具体的要求和部署。

(三)发展阶段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对高校校内网上开展电子公告服务和利用电子公告发布信息作出了明确规定。

通告共有19条内容,为了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的管理,规范了电子公告信息发布行为,促进高校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动态随着网络技术在全球迅速发展,网络环境日益变化,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对网络环境以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国外研究在国外,网络教育模式(Models for web—based edueafion)不断创新,提出了虚拟大学(Virtual university)的概念[2]。

对于网络教育如何扩展,专家、学者们提出了网络教育的三个阶段,即替代式阶段(substitution)、优化式阶段(optimization)和转换式阶段(transformafion),并对若干重要问题(包括网络思想教育)进行了广泛活跃的讨论[3]哈斯、卡姆,E·斯科恩菲尔德斯在《数字式学习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模式》一文中认为,高校网络使思想教育具有极高的文化和科技含量,将思想教育内容的本质隐含在文化知识和科技信息知识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4]。

巴尔·尼古拉斯在《资助高等教育》一文中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过程中的网络硬件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由于网络建设资金、硬件投资和人员配备紧缺,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网络普及率不高[5]。

桑迪·布林顿,奥拉·里伯在《虚拟学习环境的教学评价框架》一文中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网络环境意识不强,已经成为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环境建设的障碍之一。

(二)国内研究在国内,我国高校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有的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有的制作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主页,有的建立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兼职队伍,有的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纳入到学校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国内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关于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研究者们一致认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沈静飞在《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措施》一文中认为,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正在影响和改变社会生活。

分析讨论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石晓慧等在《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一文中认为,网络带来新机遇: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新大学生的观念和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网络带来新挑战:网络信息混杂容易误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西方网络文化对我国主旋律文化的巨大冲击,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来进行“和平演变”,网络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产生了不良影响。

常大地在《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一文中首先概述了网络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关联性,再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想政治教育进行了SWOT 分析,最后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程振设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一文也认为,网络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为高校思想工作开辟了新领域,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渠道;网络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何用正确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如何减少消极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和影响等方面。

张树明在《怎样做好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文中指出,网络的正面影响表现在:使思想教育工作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使得思想教育更具有时效性;网络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容易导致道德法律观念的淡化,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对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内容提出了挑战,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性带来了挑战,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构成了挑战,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形成了挑战。

罗湘明在《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文中论述到: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提供更加“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用途,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还有学者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对教育对象的导向、塑造和规范作用,为教育活动提供条件、营造氛围和把握脉搏,以及促进教育对象与教育活动的协调融合等作用和影响。

同时,网络也增加了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使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增多,从而增加了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困难性。

2.如何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学者们提出应从网络主体的自我改造与自我把握,网络环境的外部约束与管理,网络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沈静飞在《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措施》一文中提出了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措施:加强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开设校园BBS,加强网络与现实的互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等。

史敏在《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以下对策: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专题网页,实现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网络化;加强队伍建设,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网上责任落到实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健全管理机制,构筑抵制不良信息的“防火墙”。

常大地在《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一文提出了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建立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和规范网络管理制度的对策。

程振设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一文中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出的处方是:把握主动,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精心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制作多媒体德育软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完善规章,加强对网络的监督。

雷莹在《网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文中提出,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国家要加强对互联网络的管理和建设;社会各界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

张树明在《怎样做好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文中提出的策略是;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网络素质培养;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分析和管理;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加紧制定网络政策、法规。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不足与展望(一)研究不足1.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知识点相对集中在方法、内容、机制、对策等方面,其研究大多延续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传统套路,且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框架之内,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不多,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区别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独特之处,如高校网络的现代科技特点、高校网络与当代青年群体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关系等等,现有的部分相关成果多是就事论事,未展开系统研究。

2.在研究方法和视角方面比较单一。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横跨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信息技术学、传播学等的综合学科,而目前的研究成果多从政治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展开,多学科背景下的研究篇目有限,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篇名的论文仅有4篇,这可能和研究群体的学科背景比较单一、缺乏相应的学科知识基础有关。

(二)研究展望1.在研究内容方面突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一个”的特点。

一是要把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进行研究。

如前所述,应当加强网络的现代科技特点、网络与青年群体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关系等独特之处的研究,避免套用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理论泛泛而谈。

二是加强实证性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和应用活动。

要克服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缺乏事实依据,人云亦云的倾向,鼓励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用策略。

2.在研究方法上和视角上强调多学科交融。

要更多地采用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信息技术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和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突破盲点,填补空白,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理论厚度,使之成为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