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浮力》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浮力苏教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浮力苏教版浮力是我们周围的现象,它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小船漂浮在水面上,到气球被气体浮力所支持,浮力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浮力苏教版的教学内容,我们将深入探讨浮力的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并结合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首先,我们将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浮力的概念。
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
我们可以给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在水中放入一个小球,小球会浮在水面上并不断上下浮动。
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通过提问和讨论,学生可以逐渐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产生的压力差异。
通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自主地构建对浮力概念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浮力的原理。
在液体中,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会挤走对应体积的液体,使得液体对物体的支持力增大。
而物体受到液体的重力与浮力的作用,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在气体中,浮力的原理与液体类似,但是气体的密度远远低于液体,因此气体对物体的浮力较小。
通过展示一些实验装置,比如容器中放置不同形状的物体,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践,感受到浮力对物体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讨论和实验。
比如,给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海水中游泳会比在池水中容易?通过了解海水的浮力更大,学生能够明白浮力对于人体的作用和影响。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漂浮情况。
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学生能够探究不同物体的密度和形状对浮力的影响。
通过这些实际应用和实验的设计,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还需注意科学教学的原则。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通过提问和讨论,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最终形成对浮力的深刻理解。
2023秋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浮力(表格教案)
(1)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浮力原理、浮力应用等方面的科普文章,如《浮力的原理及其应用》、《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等。
(2)视频资源:推荐学生观看关于浮力实验、浮力原理的科普视频,如《浮力实验演示》、《浮力的奥秘》等。
(3)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浮力实验,如制作浮力模型、进行浮力实验探究等。
3.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物体的重力概念,对本节课的浮力概念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同时,学生在数学课上也学习了力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浮力计算提供了知识支持。通过对生活中浮力应用的探讨,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本节课可以进行的实验有:物体在水中漂浮实验、物体在水中下沉实验等。实验器材包括: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水槽或水池、测量工具(如尺子、电子秤)、浮力计等。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将教室分为几个小组讨论区,每个区域配备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和必要的实验器材。同时,设置一个实验操作台,用于进行浮力实验和演示实验。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浮力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浮力内容,强调浮力的计算公式和应用场景的重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浮力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4.鼓励学生探索浮力的相关问题,如浮力的大小是否只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是否存在其他影响因素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浮力》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浮力》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常见的力第11课时《浮力》,主要介绍了浮力的概念和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理解浮力的作用和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并通过实验设计和观察,进一步加深对浮力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理解浮力的概念,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b. 了解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如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b.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精神。
三、学情分析: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他们对物体的沉浮状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不清楚是什么因素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浮力的作用,以及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教学难点:设计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的实验。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用一个水杯和一块小塑料片进行演示)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了重力对物体的作用,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力,它可以让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
你们知道是什么力吗?学生A:浮力!教师:非常好!就是浮力。
让我们来看一个小实验。
我用一个水杯装满水,然后放入一块小塑料片。
你们猜浸入水中的塑料片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B:塑料片会浮起来。
教师:没错!让我们看一下。
(教师将塑料片放入水杯中,观察塑料片的浮力现象)教师:你们看到了吗?塑料片浮在水中,这就是浮力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2、概念讲解(教师展示实验器材:不同材质的物体、容器、水和天平)教师: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将研究两个因素对物体沉浮状态的影响。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上册《浮力》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浮力》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的《浮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本课是《力》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最难的一课。
在地位上,本课和前面三节课是并列状态,没有明显的递进关系。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揭示概念,感知浮力。
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观察物体的沉浮状态,引出浮力概念;活动二,根据测力计的变化发现沉下去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这一部分是认知层面。
第二部分,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让学生先预测他们的沉浮状况,在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一些可能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在通过改变小球的质量,发现质量大的往下沉,质量小的往上浮,从而得出相同大小下,质量影响物体沉浮这一结论。
第三部分,先让学生综合应用。
利用之前学过的知识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为实践层面。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力与运动》、《弹力》、《摩擦力》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力的方法,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到弹力、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影响力大小的因素。
学生已经具备的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正确认识浮力,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物体浮力大小的因素。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前要适当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要点,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和及时地记录,为高年级的实验设计与探究做好准备。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仍然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但也逐步对一些问题有理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引导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能通过推理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浮力,说出浮力的定义,并发现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小学科学四年级(苏教版)《浮力》说课课件
活动三:实验探究,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球内装满橡皮泥
球内装一半橡皮泥
球内装少许橡皮泥
①
②
③
下沉
悬浮
上浮
实验证明:质量相同时,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 体积 有关。
活动四:想办法让一张A4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 (预计用时10分钟)
活动五:你能说说曹冲称象的道理吗?(预计用时5分钟)
1.船里装上大象后,船身会下沉,在下 沉处刻上记号。 2.再装入石头,直到刚才的记号处。 3.此时大象与石头一样重。 4.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重量。
浮力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浮力知道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作用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苏教版(2020)·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常见的力
11. 浮 力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 过 程 与 方 法
认识浮力,知道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 浮力作用,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把泡沫板往水中按压, 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板向上 托举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实验结果: 1.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 这种力叫作浮力。 2.物体能够飘浮在水面,是因为水有浮力。 3.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实验证明: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水中的物体什么情况下上浮,什么情况下下沉? 1.浮力 > 重力时,物体会上浮。 2.浮力 < 重力时,物体会下沉。
与同学一起做有关浮力的实验,了解实验的基本 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细致观察的能力及 分析问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1课《浮力》实验记录
苏教版科学实验详解 I 四年级上册第11课《浮力》实验名称:研究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教材第32页)实验目的:知道浮或沉在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材料:装有水的水槽1个、细线1根、小石块1个、弹簧测力计1个。
(提示:水槽中的水要能没过石块。
)实验步骤:1用细线绑住石块。
提示:绑住石块后,要确保提起石块时细线不会脱落。
2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做好记录。
提示:缓慢提起石块,待石块稳定后再读数,并注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
3再将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做好记录。
提示:将石块放入水中时要缓慢进行,石块要悬浮在水中,保持静止状态,保证其不接触到水槽底部。
4实验结束后,整理材料,清理桌面。
附实验记录单:条件弹簧测力计读数/N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实验现象:石块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在空气中提起石块的读数要小。
实验分析:石块的浮力=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
实验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链接: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把这个力叫做浮力。
所以物体在空气和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轮船、潜水艇等利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作用;气球、飞艇等应用了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教材第33页)实验目的:能够探究质量、体积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问题一: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态一样吗?实验材料:装有水的水槽1个,三个大小一样的空心塑料球,橡皮泥,标有序号1、2、3的标签。
实验步骤:1给三个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球分别贴上标签1、2、3。
21号球内装满橡皮泥,2号球内装一半橡皮泥,3号球内装少许橡皮泥。
3把三个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状态,并做好记录。
提示:向水中放塑料球时动作要轻缓,等小球在水中稳定后再记录浮沉状态。
实验现象:三个同样大小的塑料球浮沉状态1号装满橡皮泥下沉2号装一半橡皮泥可能下沉、悬浮或漂浮3号装少许橡皮泥漂浮实验结论: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越轻的越容易浮,物体的质量会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小学科学《浮力》教学设计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牛顿)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量
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
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
第二部分,泡沫塑料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有多大,教师可以实时提出这个问题,学生也会被这个问题所吸引,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如何来测量浮力的大小。测量力的大小,要用测力计,可问题是如何来测量一个向上的浮力,因为塑料是漂浮在水中的。在这里,教师可以适当卖卖关子,让学生自由发言,集思广益,并对合理之处加以肯定,不合理的加以引导。如果学生实在不能找到方法,教师再出示教科书上的图片,并指导学生安装这一装置。这一个环节,可能需要的时间较长,并且会出现,安装的技术问题,教师只做口头指导,实际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在后面的测量过程中,要求小组每一个成员都亲自拉一拉,感受泡沫在浸入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的变化。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 学 准 备
小组实验一: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
小组实验二: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共用),细线,记录表(教材13面)。
小学科学浮力教案
小学科学浮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难点: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的实验设计与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和思考分析。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教学资源:实验操作说明书、相关科学知识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船只浮在水面上,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2. 讲解浮力的定义,解释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5. 知识拓展: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浮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浮力的概念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浮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的认识。
3.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浮力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浮力应用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如制作简易的浮力船、浮力模型等。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1.浮力教学设计
11.浮力(第一课时)【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力的作用。
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准、便利、快捷。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5.1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教材分析】《浮力》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常见的力》的第四课时。
通过对本单元前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摩擦力和弹力,能感知到力的方向,而且还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力的大小。
认识到力对物体的作用体现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课将学习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另一种力——浮力,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浮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这一概念缺乏合理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浮力。
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是导入部分,让学生观察物体的沉浮情况,初步认识浮力。
第二部分为研究沉在水里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教材中分别测量空气中和水中石块的重量,在测量前先让学生对结果做出猜想,如果不受浮力测力计的读数会怎么样,如果受到浮力读数会怎么样?除了可以测量石块,还可以让学生测量其它物体,从而纠正学生对于水下物体不受浮力的错误认识。
苏教版四上科学《浮力》教学设计(含实验解析)
《浮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到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了解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通过小组合作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小船,承载尽可能多的垫圈。
3.在实验和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学习准备:弹簧测力计、橡皮泥、玻璃球、螺帽、泡沫块、小木块、乒乓球、塑料瓶、沉浮球、配重沙、水槽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1.把材料轻轻放入水中,观察这些材料的沉浮情况。
2.通过对乒乓球的操作认识浮力及浮力的方向。
(板书揭题)二、研究沉在水里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过渡:浮起来的物体受到了浮力,沉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让我们进入活动一。
1.出示活动单,学生读活动要求,了解活动的步骤。
2.教师强调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师追问:我们发现放入水中拉力变小了,为什么呢?4.总结:浸入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板书)三、探究沉浮原因过渡:浸入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了浮力,但为什么有沉有浮呢?请结合桌上的材料,在小组讨论讨论。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影响沉与浮的因素。
(板书:质量、体积)3.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4.出示活动单,学生读活动要求,了解活动的步骤。
5.出示实验材料,学生选择材料,在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6.交流实验方案。
(重点交流为什么选这组材料,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7.领取材料,完成实验验证,师巡视指导。
(单号组研究体积,双号组研究质量)8.交流总结:体积一定的时候,质量小,容易浮;质量一定的时候,体积大,容易浮。
(完善板书)四、进一步认识质量和体积对物体沉浮的影响1.过渡:出示巨轮的图片。
追问:为什么巨轮装了那么多的货物却仍然能浮在海面呢?2.师:让我们利用这个原理,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小船,看看谁的小船承载的货物多。
3.出示活动单,学生读活动要求,了解活动的步骤。
4.领取材料,完成实验,交流实验的发现。
5.借助潜水艇进一步认识到质量也会影响沉浮。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浮力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
浮力教案
本文介绍了关于浮力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研究。
教学目标包括认识浮力,了解浮力的作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等。
教学重点在于认识浮力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在于实验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活动一:认识浮力。
教师在水槽里依次放入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放入水中的现象,初步了解浮力的概念以及浮力的作用。
活动二: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出示相应的实验图和文字,让学生了解实验方法和要求,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影响。
教学准备包括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水槽、测力计、一些常见的物体、天平、活动手册上的实验记录表、A4纸等等。
通过实验操作和阅读故事《曹冲称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同时也探究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分小组进行实验,尝试在水中让一张A4纸承载更多的硬币。
2、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思考一下,如何让纸张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
3、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比如将纸张折叠成不同的形状,或者使用不同的硬币等等。
4、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下
承载硬币的数量,以及使用的方法。
5、实验结束后,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方法。
6、教师可以总结一下学生
们使用的不同方法,以及哪些方法效果更好。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些方法能够让纸张承载更多的硬币。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时《浮力》教案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知识的积累已经比较丰富,根据生活经验,他们知道一般物体放入水中哪些会上浮,哪些会下沉;知道物体的浮沉与大小,轻重都有关系,这对于教学的展开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课程标准中的两个学习要求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上面的第三个实践活动。
但学生的条理性不够,概况、归纳能力也不强,需要老师进行引导,但他们对活动有很大的兴趣,喜欢发言,可塑性强,只要引导得法,进步会很快。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让学生讲述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提问:球掉进树洞里,文彦博是怎么取球的?回答:灌水取球由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一、观察物体沉浮现象1、将下列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哪些会像小球一样漂浮上来,哪些会沉下去?物体:小木块、苹果块、铁夹、塑料尺、羽毛、石块、蜡烛等2、实验操作①先预测沉浮情况②拿起物体轻轻的接触水面,然后松手,观察沉浮现象,并做好观察记录。
③实验后取出物体擦净放回原处。
3、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用“↑”或“↓”表示。
4、讨论①哪些是和预想的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②当时为什么会这么想?5、物体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呢?用手把泡沫块压入水中,手有什么感觉?明确:用手指去按压浮在水面的泡沫,能够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那就是浮力。
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1、如果沉在水里的石块不受浮力,那么测力计的读数是什么样的?如果沉在水里的石块受到浮力,读数会发生变化吗?2、实验操作①先测出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
②再测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
提醒:注意正确使用测力计。
认识物体在老师指导下实验操作,观察沉浮现象完成“活动手册”讨论体验猜测回答实验验证观察物体沉浮现象,解释物体漂浮原因,引出浮力科学概念。
让学生知道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3、实验证明: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比在空气中测提起石块的力小,说明下沉的石块受到浮力。
2020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浮力教案
jiàole
xiǎohóuzizhǐhǎokōnɡzheshǒuhuíjiāqù
没有追到兔子。 最后什么也没得到。源自根 据 课 文 内 容 填 一 填 。 地点
做了什么 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结 果 怎 样 空 着 手 回 家 去
小 猴 子 捧 着 几 个 桃 子 , 走 到 一 片 瓜 地 里 。 他 看 见 满 地 的 西 瓜 又 大 又 圆 , 非 常 高 兴 , 就 扔 了 桃 子 , 去 摘 西 瓜 。
小 猴 子 抱 着 一 个 大 西 瓜 往 回 走 。 走 着 走 着 , 他 看 见 一 只 小 兔 子 蹦 跳 的 , 真 可 爱 , 就 扔 了 西 瓜 , 去 追 小 兔 子 。
shùěnkuàilèxǐqy
杂 乱 细 碎 的 声 音
没 有 一 点 儿 声 音 有 邻 居 , 不 孤 单
词语积累(ABAB式词语) 叽喳安静热闹开心冷清日夜快乐明白风火
xiǎotùzipǎojìnshùlínlǐbújiànle 小 兔 子 跑 进 树 林 里 , 不 见 了 。 小 猴 子 只 好 空 着 手 回 家 去 。
3.11《浮力》(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的关系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 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浮力大小的操作方法。
-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如测量不同体积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浮力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2. 科学概念理解: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并能用浮力的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科学态度培养:培养学生对待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学会尊重事实,勇于提出问题,敢于挑战权威。
4. 科学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合作和分享。
2. 教学方法方面:课堂上的互动环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可能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反思改进措施(三)改进措施
1. 加强对学生的预习和作业管理,确保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并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 优化课堂时间分配,适当增加讨论和实验环节的时间,确保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3. 引入更多与浮力相关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图书资源:介绍与浮力相关的图书,如《浮力的奥秘》、《物理实验与探索》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入了解浮力的原理和应用。
- 网络资源:介绍与浮力相关的科普文章、动画视频等,如《浮力原理动画解析》、《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 实验资源:介绍与浮力相关的实验设备、器材和实验方法,如浮力计、液体密度计等,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流程,培养实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教学目标】1、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2、能够根据有结构的材料探究质量、体积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3、能够做A4纸承载硬币的实验,更好地体验浮力的大小。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1、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教学难点】探究质量、体积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讲述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提问:球掉进树洞里,文彦博是怎么取球的?回答:灌水取球由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二)讲授新课(一)观察物体沉浮现象1、将下列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哪些会像小球一样漂浮上来,哪些会沉下去?物体:小木块、苹果块、铁夹、塑料尺、羽毛、石块、蜡烛等2、实验操作①先预测沉浮情况②拿起物体轻轻的接触水面,然后松手,观察沉浮现象,并做好观察记录。
③实验后取出物体擦净放回原处。
3、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用“↑”或“↓”表示。
4、讨论①哪些是和预想的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②当时为什么会这么想?5、物体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呢?用手把泡沫块压入水中,手有什么感觉?明确:用手指去按压浮在水面的泡沫,能够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那就是浮力。
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1、如果沉在水里的石块不受浮力,那么测力计的读数是什么样的?如果沉在水里的石块受到浮力,读数会发生变化吗?2、实验操作①先测出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
②再测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
提醒:注意正确使用测力计。
3、实验证明: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比在空气中测提起石块的力小,说明下沉的石块受到浮力。
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三)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一)问题1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态一样吗?1、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假设。
归纳;体积相同的物体,轻重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同体积的物体,重的沉,轻的浮.2、实验材料空心塑料球、橡皮泥、一盆水3、实验设计①给三个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球分别贴上标签 1、2、3。
②1号球内装满橡皮泥,2 号球内装一半橡皮泥,3 号球内装少许橡皮泥。
③把三个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状态。
4、实验现象与结论结论:在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
(二)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态一样吗?1、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归纳;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同质量的物体,体积小的沉,体积大的浮。
2、实验材料空心塑料球、橡皮泥、天平、一盆水3、演示实验①给三个大小不一的塑料球分别贴上标签 1、2、3。
②在空心塑料球中装入橡皮泥,用天平称量,确保装入橡皮泥后三个塑料球的质量相同。
③把三个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状态。
4、实验现象与结论结论:在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物体沉,体积大的物体浮。
5、小结: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归纳:①同样大小的物体,质量越轻的越容易浮。
②同样质量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容易浮。
(四)让A4 纸承载更多硬币1、想什么办法让一张A4 纸能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提醒:纸的质量不能改变,就是一张A4 纸。
实验结果表明:改变纸的形状,与水接触面越大,承载的硬币就越多。
2、一块铁球很容易沉入水底,万吨巨轮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明确:同样重的物体,改变它们的形状,将它的体积适当变大,排开更多的水,就会浮在水面,就能承载更多的物体。
(五)科学阅读阅读曹冲称象回答:曹冲是怎么称象的?曹冲称象有着怎样的科学道理?解释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三国时代,没有可以为大象称重的称,所以曹冲先把大象放到船上,在船身水面的位置做个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下来,换上石头放到船上,等到水面到达刚才的记号时,就称一下所有石头的重量,这就是大象的重量。
根据浮力定律,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则排出的水量就正好等于船的总重量;装大象和装石头两次水位一样,则排出的水量相同,而船本身的重量不会改变,那么石头与大象的重量就一样了。
(六)课堂练习[填空题]1、因为有______,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2、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的。
3、质量相同,体积越大浮力______。
4、体积相同,质量越轻浮力______。
[选择题]1、下列方法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的是()A、改变自身重量B、改变物体体积C、改变物体颜色2、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上托举的力。
A、空气B、水C、拉力(七)拓展提高:打捞铁牛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装满泥土,把铁牛系到船上,用大木头做成秤钩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船浮出水面的同时铁牛浮上来了。
思考:铁牛怎么捞上来的?你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吗?归纳:两只大木船装满泥沙,增加了木船的重量,使船身向水中沉了一大截,排开的水增多了,受到的水的浮力也就增大了。
两只船拴在一起,又使水的浮力增加了一倍。
用绳子把船和铁牛牢牢地拴住,就使它们成为一体了。
这是,它们的重量与它们共同受到的水的浮力大小相等。
当水手们把船上的泥沙向河里铲时,船和铁牛这一共同体的重量就会减轻些,浮力就比它们的重量大,船和铁牛就会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一点。
水手们不断地把泥沙铲到河里,船和铁牛就会不断地向上浮……人们便将大铁牛一个个地从河底的淤泥中打捞上来了。
(八)作业布置曹冲称象和打捞铁牛有什相似的科学道理?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在科学探究中,能够根据有结构的材料探究质量、体积对物体沉浮的影响;能够做A4 纸承载硬币的实验,更好地体验浮力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
【教学后记】2、实验材料空心塑料球、橡皮泥、天平、一盆水3、演示实验①给三个大小不一的塑料球分别贴上标签 1、2、3。
②在空心塑料球中装入橡皮泥,用天平称量,确保装入橡皮泥后三个塑料球的质量相同。
③把三个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状态。
4、实验现象与结论结论:在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物体沉,体积大的物体浮。
5、小结: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归纳:①同样大小的物体,质量越轻的越容易浮。
②同样质量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容易浮。
(四)让A4 纸承载更多硬币1、想什么办法让一张A4 纸能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提醒:纸的质量不能改变,就是一张A4 纸。
实验结果表明:改变纸的形状,与水接触面越大,承载的硬币就越多。
2、一块铁球很容易沉入水底,万吨巨轮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明确:同样重的物体,改变它们的形状,将它的体积适当变大,排开更多的水,就会浮在水面,就能承载更多的物体。
(五)科学阅读阅读曹冲称象回答:曹冲是怎么称象的?曹冲称象有着怎样的科学道理?解释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三国时代,没有可以为大象称重的称,所以曹冲先把大象放到船上,在船身水面的位置做个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下来,换上石头放到船上,等到水面到达刚才的记号时,就称一下所有石头的重量,这就是大象的重量。
根据浮力定律,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则排出的水量就正好等于船的总重量;装大象和装石头两次水位一样,则排出的水量相同,而船本身的重量不会改变,那么石头与大象的重量就一样了。
(六)课堂练习[填空题]1、因为有______,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2、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的。
3、质量相同,体积越大浮力______。
4、体积相同,质量越轻浮力______。
[选择题]1、下列方法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的是()A、改变自身重量B、改变物体体积C、改变物体颜色2、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上托举的力。
A、空气B、水C、拉力(七)拓展提高:打捞铁牛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装满泥土,把铁牛系到船上,用大木头做成秤钩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船浮出水面的同时铁牛浮上来了。
思考:铁牛怎么捞上来的?你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吗?归纳:两只大木船装满泥沙,增加了木船的重量,使船身向水中沉了一大截,排开的水增多了,受到的水的浮力也就增大了。
两只船拴在一起,又使水的浮力增加了一倍。
用绳子把船和铁牛牢牢地拴住,就使它们成为一体了。
这是,它们的重量与它们共同受到的水的浮力大小相等。
当水手们把船上的泥沙向河里铲时,船和铁牛这一共同体的重量就会减轻些,浮力就比它们的重量大,船和铁牛就会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一点。
水手们不断地把泥沙铲到河里,船和铁牛就会不断地向上浮……人们便将大铁牛一个个地从河底的淤泥中打捞上来了。
(八)作业布置曹冲称象和打捞铁牛有什相似的科学道理?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在科学探究中,能够根据有结构的材料探究质量、体积对物体沉浮的影响;能够做A4 纸承载硬币的实验,更好地体验浮力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
【教学后记】2、实验材料空心塑料球、橡皮泥、天平、一盆水3、演示实验①给三个大小不一的塑料球分别贴上标签 1、2、3。
②在空心塑料球中装入橡皮泥,用天平称量,确保装入橡皮泥后三个塑料球的质量相同。
③把三个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状态。
4、实验现象与结论结论:在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物体沉,体积大的物体浮。
5、小结: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归纳:①同样大小的物体,质量越轻的越容易浮。
②同样质量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容易浮。
(四)让A4 纸承载更多硬币1、想什么办法让一张A4 纸能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提醒:纸的质量不能改变,就是一张A4 纸。
实验结果表明:改变纸的形状,与水接触面越大,承载的硬币就越多。
2、一块铁球很容易沉入水底,万吨巨轮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明确:同样重的物体,改变它们的形状,将它的体积适当变大,排开更多的水,就会浮在水面,就能承载更多的物体。
(五)科学阅读阅读曹冲称象回答:曹冲是怎么称象的?曹冲称象有着怎样的科学道理?解释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三国时代,没有可以为大象称重的称,所以曹冲先把大象放到船上,在船身水面的位置做个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下来,换上石头放到船上,等到水面到达刚才的记号时,就称一下所有石头的重量,这就是大象的重量。
根据浮力定律,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则排出的水量就正好等于船的总重量;装大象和装石头两次水位一样,则排出的水量相同,而船本身的重量不会改变,那么石头与大象的重量就一样了。
(六)课堂练习[填空题]1、因为有______,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2、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的。
3、质量相同,体积越大浮力______。
4、体积相同,质量越轻浮力______。
[选择题]1、下列方法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的是()A、改变自身重量B、改变物体体积C、改变物体颜色2、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上托举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