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感知文章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所见有什么不同?每次各有什么感受?
答: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傍晚,鸟儿都栖息了,只看见茂密的一棵大榕树的奇特景象。
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板书:第一次:傍晚—榕树
第二次:早晨:鸟)
2、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我们把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为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生反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去玩儿。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生读文,师点拨。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全攻略:整体感知篇(一)
中考备考现代文阅读全攻略整体感知篇(一)[有言在先]传说有几个盲人摸一头大家,摸到象腿的说大象似一根柱子,摸到身子的说大家像一堵墙。
摸到尾巴的说大家如一条蛇,大家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在我们的同学中,也会有不少类似的“盲人”。
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往往错把局部当成整体,因而闹出了不少笑话。
整体感知文章可以避免我们成为这样的“盲人”,掌握了整体感知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比较快捷地提取文章的信息,把握全文的主旨了。
提醒你,闯关开始啦![第一关]睡美人①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女A脚却“失踪”了。
②“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看的导演一耸肩:“找遍了,哪儿也没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绷断了。
突然,他的手指向了坐在一边的女B角:“你上!”⑤女B角在追光中独舞。
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潇洒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动和光融会在一整套芭蕾舞的语言里了……⑥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目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
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
这是最令人担心的,女B角和男A角是第一次同台演出。
奇怪,导演的眼前,女B角分明已被爱情簇拥而起,漂浮在浪花之上,乘着白色双翼;手臂的舞姿犹如玫瑰花瓣的开放;她的双脚和着音乐在踩踏,犹如树叶飘然落地。
她和男A角的搭配真是天衣无缝!⑦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是由于她的执著、自信大于技巧?是由于我对女A角的偏爱所形成的偏见?还是……⑧女B角弯曲着双腿,柔软的身子在向地面上倾倒。
⑨哀怨、激昂的主题乐如泣如诉地轻叩观众的心扉。
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
女B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A有搭档吗?而我却用“A”“B”角这道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接了一出“悲剧”。
唉!⑩醒了,奥罗拉醒了!安睡了一百年后,由于菲利浦纯真的爱情。
她,死而复生了!而女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11)“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四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这个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
四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这个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然后具体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
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课文中还随文著有旁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法、关注关键词句、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随文预测等,既是对之前阅读策略单元的总结回顾和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谜、嫦”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嫦娥、抵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掌握阅读科普文的方法。
3.培养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热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 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阅读科普文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宇宙生命之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去向哪里?在茫茫宇宙中,人类是不是唯一的存在?……每个成长中的个体,或多或少都会对这些问题进行过探索。
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内心世界更为丰富,对于自身以及自身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尤为关注。
因此,文章前的导语说,“有位同学找到了这篇文章”,可见,孩子们对宇宙之谜怀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因此,教学这篇文章要以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出发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记叙文阅读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整体感知文章,就是着眼于全文,通过自己的主观认知,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对文章进行全面而仔细的通读、理解,经过反复研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能够达到对全文有一个整体地了解。
整体感知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可以是文章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的结构特征、思路线索、感情基调等。
对于文章的感知,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感性认知,就是粗略地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不必理会没有弄懂的问题,只要对全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即可。
可采取以下方法:①了解背景,明确用意;②把握感情基调,体会精神面貌;③理清思路,掌握线索。
后一个阶段为理性认知,这是在感性认知基础上的思维方式的层进,它要求对全文进行更加细致深入地挖掘,它的内容往往要几经反复细加琢磨之后才能确定。
可采取以下步骤:①分析题目,揣摩中心;②把握文意,了解意图;③理清结构,归纳中心。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1)时间:即记叙内容所发生的具体时间。
可以明确说明是某年、某月、某日,甚至某个时刻;也可以大体交代若干年前,或"我小时候""很久以前"之类的表达。
时间表达具体到什么程度,这要看记叙内容而定,基本的要求是能让读者准确理解记叙内容,不会引起歧义。
(2)地点:即事情发生的地方。
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地点可能会有变化。
写记叙文,就要把变化了的地点交代清楚;读记叙文,也要认真分析,把握地点变化的情况及其线索。
要从大范围答到小范围。
(3)人物,即文章记叙的人物对象。
写记叙文,必须明确要写的是什么人;读记叙文,也必须清楚作者写的是什么人。
A、如果问写了哪些人物,无论是正面出场,还是侧面表现的主次人物都列出来。
B、如果问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主人公、中心人物),看全文写的事为了表现谁,文章的中心靠谁来表现,议论、抒情围绕谁。
(4)事情,即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般是对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说的。
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之浅谈整体感知文章的好处
在阅读文章时如何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阅读文章时“如何整体感知?”阅读文章,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
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1、整体感知的内容。
A、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B、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阅读记叙性作品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或观点,这个也就是我们的答题的思想,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答题时,能往中心上靠的,尽量往中心上靠,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问题。
如《藤野先生》2、整体感知的方法A、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方法(1)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从描写人物时写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中的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其中包括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
如《最后一课》、《芦花荡》(2)记事的记叙人——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如《社戏》(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如《春》、《济南的冬天》B、整体感知有助于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重要内容和中心意思,从而能有效地梳理文章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精要分析。
快速整体感知课文,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通过寻找中心句或中心段把握文章的主旨。
如每一段的中心句、课文开始和最后结尾的总结段落,或者还有写课文中间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通过归纳来进行提炼。
有的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散在全文各部分中,需要通过归纳各段的段意来提炼。
王丽老师 记叙文阅读-整体感知
(二)2014年考题及考试说明样题
(2014)12.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 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这些情景包括: “我”搓麦粒、 ① 、和家人一起割麦子、 ② 、 ③ 。
2014年的中考试题,只侧重考查对 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在字数上和格 式上都没有任何限制。
• 《机器人罗比》 阅读本文,根据事件的发展,将下面的故 事情节补充完整。 • 威斯顿夫妇围绕罗比发生争 论 格洛莉父母参观机器人工厂时发现了 罗比 威斯顿太太同意罗 比留在家中
感 激 感 动
捐赠 ⑧2002年11月,我又约好去看望多年未曾见面的季 珍藏 老。先生眉鬓霜染,清癯③如鹤,举步蹒跚。我们 —— 谈到他将一生珍藏的孤本、善本等书籍和珍贵字 无私 画捐赠给北大图书馆的事,先生说:“我做了一 感 奉献 辈子学问,读了一辈子书,身旁仅有的就这些东 西,捐赠出来大家用、大家看,我就放心了。”
年轻人的感受 ① ③ ④
述说从事修鞋的缘由并启发年 轻人
2013 《洞茶》 本文写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 的情缘。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的行 文思路。(每空用8个字回答)
① →② →寻找砖茶,失望困惑→ ③
时间 2010
标题
试题
《 忆 冼 星 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 海》 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 他的印象。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考题更加贴近日常阅读的要求,更加 注重灵活地考查学生的概括、表述能力。
除非有明确的语言表述规定,否则 不一定非要追求和题目所给示例的语法 一模一样。
三、复习建议
(一)进行记叙文相关知识总结。
• • • • • • • • (1)记叙文的分类 (2)记叙文六要素 (3) 记叙的顺序 (4)记叙文的线索 (5)记叙的人称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7)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8)记叙文常用的层次划分方法
初中阅读理解复习专题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方法技巧与思路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现代文语段阅读专题一
✮常考题型:
•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或某段)的主要内容。 • 2.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或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 3.阅读全文,概括……(景物或人物)的特点。 • 4.仔细阅读文章,概括相关文段的内容,把下面的表格(空格)补充完
整 • 5.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情节补充完整。
✮真题演练:(一)《晒 书》贺宽叶
•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2 分)
•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 世,考答案:回忆母亲重视读书
(二)赵三贴 刘剑飞
• 1.本文主要写了与赵三贴有关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
• 参考答案: • ①赵三贴为杨镖头接骨,杨镖头赠匾。 • ②马三受孙接骨指使找碴砸匾。 • ③赵三贴主动上门为孙接骨治伤。 • ④孙接骨伤愈后答谢赵三贴,说出真相。
✮例题解析:《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人物: 腿有残疾的弟弟; • 地点:广场上; • 事件: 把弹吉他的钱分给周围的乞丐; • 由此得知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 腿有残疾的弟弟每天到广场上弹吉他,并把挣到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
✮答题模板:
• 谁(事物) 何时在何地十什么情况下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 ✮思路指引: • 浏览标题,通读全文,找出记叙的要素,理清情节的发展过程,抓住重
点进行准确完整概括。 • 具体方法: • 1.抓住时间标志词;2.抓住地点转移标志词;3.抓住情节转换标志;4.
抓住叙述角度、顺序变化;5、抓住心理、情感变化。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标题、导语和段落开头的主题句等信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题。
通过初读,我们可以发现课文的主题是关于某个具体的话题或问题,或者是介绍某个事件、人物、理论等。
在初读时,我们可以关注课文的主题句,从中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对其进行总结和概括。
在初读课文时,我们还可以注意课文的结构和段落的组织。
课文的结构可以分为引言、主体和结论等部分。
通过初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课文的结构是如何组织的,每个部分都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功能。
在初读时,我们可以关注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连接词语来判断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思路。
在初读课文时,我们还可以关注课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通过初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课文的语言是否优美、流畅,是否使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等。
在初读时,我们可以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通过分析词汇的含义和句子的结构,来理解课文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
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可以对整篇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一个初步了解。
在初读时,我们可以关注课文的主题句、段落的组织和语言的表达方式,从中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通过初读,我们可以为后续的深度阅读和分析打下基础,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初读课文是我们对整篇文章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的重要步骤。
通过初读,我们可以对课文的主题、结构和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为后续的深度阅读和分析提供基础。
通过对课文的仔细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意义,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初读课文是学习和掌握课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整体感知
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魏名宝现代文阅读是考查学生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综合性试题,它考查的范围比较广泛,要求运用的知识能力较高,因此,高一学生在阅读中感到非常棘手。
那么,怎样才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应该先在整体上做一个了解,然后,在局部重点的语句、段落进行重点突破。
下面我们具体来谈一谈:整体把握文章是阅读的第一步。
这一步中,应该做到:整体感知文章全貌,抓住文章主旨,理清文章思路。
1、感知文章的全貌阅读任何文章,我们都要先浏览一下文章,对文章的信息做一个大体了解,留一个对文章的总体印象,这就是对文章全貌的感知。
感知是对文章总体的把握,是理解分析文章的前提。
如果没有对文章的总体、概貌的把握,就很难说能够阅读好一篇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阅读感知文章的全貌呢?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多比较,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但是,也需要掌握一定阅读知识,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
记叙文就要从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方面进行概括,了解文章的所讲述的事件的全貌;议论文就要感知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概括出它们的要点,了解文章的全貌;散文概括各个事件、各个人物不同事情,概括写景抒情的基点等等。
甚至,可以说就是要在阅读完文章之后,要对文章有一个回忆的过程。
这样,才能够对文章有效地进行前后勾联,更好地把握文章,为质疑、解难做好准备。
2、抓住文章主旨过去写文章,人们总是反对“主题先行”,但是在这里,我们可以借用一下这个名词用在文章的分析中。
也就是说,任何文章都有一个主旨,那么,我们阅读文章就要首先找一找这个主旨。
因为不管是叙述故事,还是抒发感情,抑或阐述主张,都表达了作者的旨意。
“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李渔《闲情偶寄》)阅读一篇文章,必须抓住文章的主旨。
只有主旨抓住了,阅读时才能纲举目张。
有的文章主旨比较明显,用一句或几句话表现出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中间,或在文章的结尾。
行文线索是整体感知文章重要途径
行文线索是整体感知文章的重要途径2001年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阅读中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理清主要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规定“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两部课标都提到了阅读教学全新的理念——整体感知,把握要义,悟尽真情。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行文的线索无疑是整体感知文章的一条途径。
文章或文学作品的思路是作者有规律有条理而又连贯的思维活动的过程。
写作者对所选取的材料进行周密、精心、细致的思考,有条有理的组织成篇,就会形成一条明晰、顺畅、连贯的线索。
《文心雕龙·附会篇》所说的“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弥论一篇”,指的就是理清疏通文章线索的意思。
叶圣陶又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线索如同链条一样,将文章所要表现的人、事、景、物、情进行有机的统一联系。
此即常说的“彩线串珍珠”。
要善于从复杂的材料中选择最能体现客观对象本质联系的事物作线索,这样才能使文章的结构线脉贯通,头绪清楚,使分散的材料串为一体,有所依附,各就其位。
实际上,文章的线索正是表现主题的轨迹。
清初的戏曲理论家李渔在批评当时一些传奇时说:“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时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
”写文章如此,阅读文章又何不如此呢?如果理不出线索,材料仍然是“剪不断,理不乱”,结构也很难安排。
更谈不上理解文章的主题了。
根据作者选材的方式,文章的线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情线抒情类的文章,如诗歌,抒情散文多以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作为行文的线索。
例如《我的老师》《(魏巍)一文中就有一条感情线——回忆,依念,思念。
文章第一段以“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一句开头,展开了对蔡老师的回忆。
依念是留念,文章列举蔡老师的五件小事,写出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
初中语文阅读整体感知指导
教学目标:1、能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能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意思3、能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写作思路教学难点:能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意思本章知识网络:知识点: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导读1、注意诵读。
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把握朗读技巧与层次,融入阅读体验,培养审美情趣、感悟语感。
2、感受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赏析文章意境,训练阅读感知能力。
3、理清思路。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生动而有层次地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精巧构思的写作方法,领会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征。
4、整体概括。
抓住比拟明显的语言标志,在文字浅显的内容中去捕捉信息,感知文章的层次与层意。
5、抓住主干。
即文章中起提纲挈领作用的关键句段,迅速感知全文的主要意思。
6、组合关键词。
从句段中找出点示本段主要内容的词,组合起来,感受词语,概括全文内容。
7、提取中心句寻找关键句,在段首、段中、段尾感受句式,感受文章的构思及美点。
8、揣摩品味。
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及词语。
9、感悟理解。
展开联想与想象,重品味语言,“披文以入情〞,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0、注重积累。
巧妙迁移,以读促写,“一切景语皆情语〞,调动各种感官去感觉,学习化虚为实、动静结合的写法,融入阅读体验,倾听自然天籁,与大自然进展心灵对话。
【典型例题讲练】重点例题:秋天的风秋天的风是一个顶惹人厌的顽皮孩子。
他唱着叫人讨厌的曲子;他撒着沙尘;他抛着石子;他敲着你的窗子;当你骂他的时候,他却做着鬼脸对你笑。
秋天的风从墙上爬过来,他走到院子里,看见一个穿红衣服的梧桐姑娘静静地站在那儿。
她好似有点忧愁似的。
秋天的风走过去,粗鲁地推了她一下,推得梧桐姑娘前俯后仰地不容易站稳。
她气得脸通红地骂着说:“哪儿来的野孩子呀?你打算做什么!〞秋天的风伸着舌头,涎〔xián〕皮赖脸地说:“你真美呀,来跟我跳个舞吧!〞梧桐姑娘气得浑身发抖。
文章整体感知
复习内容: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一.明确复习内容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
它是读者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一定的语文感觉,对文章进展宏观的理解,把握文章的概貌,感知文章的大体内容,对文章形成总的印象。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包括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局部的大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寓意,能找出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从整体上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点;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根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
2.一般我们可以采用“浏览、粗读〞的阅读方法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关键信息,从文中采摘关键词句,如说明文章思路的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总说句等,进展提炼、筛选、合并等,从而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答题时,语言表述要层次清晰,用词标准准确。
三.重点例析例1:纳米卫星纳米的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
科学家们把卫星按重量分为好多类,1000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千克—500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千克—100千克的为微型卫星,10千克以下的为纳米卫星。
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
首先,纳米卫星的研制本钱低。
目前,平均每1千克卫星的研制费用为8万——10万美元;每千克卫星的发射量用为2万—4万美元。
研制发射一颗质量为1000千克的卫星,其费用至少需要1亿美元,而一颗纳米卫星的造价不到100万美元。
其次,纳米卫星的研制周期短。
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这样更适应快速开展的科技时代。
第三,纳米卫星不仅仅节约了发射、回收本钱,而且还节约了轨道空间。
第四,纳米卫星可以发挥群体优势。
科学家正在设计由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其功能使不少的大卫星甘拜下风。
开展高频段的、高速宽带的低高轨道星座系统,构筑太空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21世纪的热点。
因为它比光纤通信本钱低、建造容易,是信息时代的主力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叩开阅读教学之门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叩开阅读教学之门
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指的是通过对整篇
文章的全貌和结构的把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整体感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文章主题、段落结构、主要观点等方
面的整体认识,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策略和加深对文章内容
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比如通过预习、导读、梳理段落结构、帮助学生提取主旨句等方面。
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归纳和总结,让他们在阅读的
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整体感知能力。
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脉络,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进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和准确性。
整体
感知也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它能够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素养。
兄弟的首次记录4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写中国
兄弟的首次记录4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写中国
《兄弟》许是先生一篇颇有勇气的文章,这篇创作于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三日的文章距离兄弟断交仅仅两年,其间先生亦是大病一场,因而《兄弟》的创作不得不有着特殊的含义:以张沛君操心其弟靖甫的病情为线索或许与先生病中所思所想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
沛君身为政府小吏,及同他共维生计的胞弟靖甫出现传为不治之症的“猩红热”时,沛君先是慌乱无着,四处延医;之后神智甚而出现了恍惚,以致乱念丛生。
先生于此以沛君的幻想入笔,起坐不安的神态多少已带有先生自己的影子:同样身为政府小职员的先生与其弟作人亦曾共维生计,先生假沛君之形书个人之苦,似乎怨及兄弟对其辛苦的不解(事系隐晦,传作人唯其妻羽太信子言是听②),多半也自嘲个人此
前辛劳的愚昧。
然先生终究不是康沛君,被秦益堂之流誉为“兄弟怡怡”的沛君终究逃脱不掉心灵深处对兄弟身后拖累自己的厌弃与不安。
事实上,活在沛君心中的便是一个个秦益堂、汪月生!先生对此也极尽暗讽之能事,通过沛君荒诞的梦迹将虚无的“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③的假道德冷冷地抛在读者面前……而先生却不见满足的颜色,他应是更为惆怅的,甚而是凄苦的,纵是自己不为此假道德,但现实却是与兄弟连这样的假道德也未可支撑!反传统的斗士却在现实中被传统击败——“兄弟阋墙”终究不为所称也不足取。
先生终究是凡人。
小学教案整体感知模板范文
课题:《小石潭记》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正确书写;理解文言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文言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 难点:通过分析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PPT课件、生字卡片、文言文朗读音频。
2. 学生:预习课文,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对这篇文章有什么印象?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本文描写了作者游玩小石潭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二、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游玩小石潭的经过,第二部分写小石潭的美景,第三部分写作者对美景的感慨。
3.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教师巡视指导。
三、分析文章结构1.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部分为总起,第二部分为分述,第三部分为总结。
3. 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教师点评。
四、体会作者情感1.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小石潭有什么样的情感?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作者对小石潭的美景十分喜爱,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充满敬畏之情。
3. 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受,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石潭记》,了解了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作者的情感。
2. 学生复述课文,教师点评。
六、课后作业1. 预习课文《记承天寺夜游》。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游览名胜古迹的作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小石潭记》整体感知
《小石潭记》整体感知一、整体感知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
肖其貌,传其神。
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二、问题研究1.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练习说明设计此题,首先是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其次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二、仔细品味下面一段文字,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属于整体感知还是深入探究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属于整体感知还是深入探究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属于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文章,就是能明确文章写的主要内容,各段之间的联系,以及文章的体裁、中心,不过多顾及细节。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达到理清全文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中心,以及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即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整体感知文章(语段)的内容,不仅指理解材料所承载的意思,而且还包括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结构特征、线索,感情基调等,它们都含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又与作品思想内容有密切联系,这些内容都是指所读材料整体方面的。
1整体感知文章以紫藤萝花为线索,从三个角度对紫藤萝花进行描写
1整体感知文章以紫藤萝花为线索,从三个角度对紫藤萝花进行描写
紫藤萝花是一种美丽的攀援植物,以其婀娜多姿的花朵而闻名。
首先,从外观上来看,紫藤萝花如同一串紫色的葡萄,花朵紧密地排列在枝条上,形成了一片浓密的花海。
每一朵花都有四片小瓣,细腻光滑,充满富有质感的紫色。
透过阳光的穿透,花瓣上还可以看到一丝丝深紫色的纹路,增添了花朵的神秘感。
其次,紫藤萝花的芳香是令人陶醉的。
当紫藤萝开满花朵时,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花香,散发出一种迷人的醇香。
站在紫藤萝花下,闭上眼睛,只需深深呼吸,就能沉浸在花香的世界里。
花香轻柔而清新,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
最后,紫藤萝花的花期也很长,一般可持续一个月左右。
在花期中,紫藤萝花连绵不断地开放,给人带来无尽的愉悦和惊喜。
花朵的颜色和形态各异,有时呈现出浅紫色,有时又呈现出深紫色,给人一种变幻莫测的美感。
而由于花朵细小而密集,使得整个紫藤萝花丛显得更加繁茂壮观。
总之,紫藤萝花以其独特的外观、香气和持久的花期,成为了人们喜爱的观赏植物之一。
站在紫藤萝花丛前,仿佛置身于梦幻的紫色花海中,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文章(文段)的内容
一、整体感知的概念
整体感知,就是要从总体上把握文段的中心和主旨,把握作者的意思和思路。
阅读材料时首先要清楚写了什么,然后再分析各个段落是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么写等问题。
总之,要把一篇文章或一个语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要孤立片面地分析问题,确实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样才能够真确地做好每道题目。
二、考纲知识解读
1、辨明文体,明确不同文体应该整体重点把握的内容:训练中应该与各类文体的阅读训练结合起来。
2、认真领会标题与注释对文章内容的提示或概括作用,达到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目的。
3、通过明确文章议论、说明的话题范围或记叙的中心事件来整体把握阅读材料。
4、抓住主旨句。
主旨句往往能直接解释文章的中心或主旨,具有极大的概括力。
主旨句有的完整,有的不完全,阅读时要留心区分。
主旨句大多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少量的在文章中间。
有的文章虽无主旨句,但有对文章内各段段意概括的句子或词语,那么将能概括段意的句子或词语归纳起来也就是主旨。
在议论文或说明文中可利用文中提示性的语言标志,如“总之”“一句话”“因此”“实质上“综上所述”等,便能很快找到中心句。
记叙文的议论、抒情部分,往往和中心有关,阅读时也要多加注意。
三、整体感知文中信息:
信息世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
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包括:(1)文中照应题目及画龙点睛的词句;(2)具有特殊含义或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3)文中行文的线索;(4)作者隐含文中的思想感情;(5)作者富有创新意识的观点;(6)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及形象。
四、文中信息的表现特征
要快速、准确地感知、捕捉、归纳文中信息,应注意透露文章信息句子的基本特征。
这些语句一般是:
(1)标示时空转换、上下句(段)关系(并列、转折、递进、对比、承接)、提示语境特征的提示语。
(2)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语。
(3)显现人物情态、环境特点的描写语。
(4)信息较集中的主旨句、标题用语。
五、整体感知的要求
要从整体上感知文章语段的大概内容,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语段的思路,分析语段的内部结构层次。
2、理解文章中语段之间的关系,弄清诸如并列、转折、承接、递进、对比等关系,进而对文章从总体上进行把握。
3、概括各层各段大意,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4、理解材料和作者感情之间的关系。
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的变化,特别是主要的思想感情。
5、注意整体感知的技巧
解答整体感知类阅读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尤其是中心主旨、段落大意、题目含义、感情发展、写作目的、启示意义等方面,要讲究归纳总结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而言之,有以下两步:
1)答案来源:
第一条是采摘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第二条是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合并浓缩。
第三条是归并,就是将材料中的几个段落和几个小层的意思合并到一起来,兼收并蓄,全面而不会漏失。
2)答案形成:要遵循由繁到简、先概括后压缩的路子,就是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文字可以多一点繁一点,然后删去多余的次要文字,留下达意能力强的重点词句。
化繁为简,尤其是有字数限制的题目,更要这样做。
六、文章重要信息的感知与提取的解答步骤:
1)找准信息部位根据试题的指令,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
2)筛选有效信息,淘汰无效信息在确定相关部位后,筛选并提取有效信息,淘汰无效信息,使信息表达得更简洁、更准确。
3)准确表达如果是选择题,就将有效信息与各选择项进行比较,辨别各选择项与文中的有效信息是否吻合,进而作出选择。
如果是表述提,既要按题目的要求提取调整,组合文中的有效信息,按题目的规定写出正确答案。
七、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
1)通读感知法对于一篇测试文章可以先通读全文。
注意此时可以不带着问题阅读,以免影响你的思路,在阅读第一遍的基础上,再带着问题阅读。
2)局部破解感知法这种方法是指对文章的核心段落一一破读,提取重要信息,再把提取的信息进行整合(这种方法适用于论说型的作品)。
3)通过问题提示整体感知法命题者有意设置对文章整体感知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真整体感知。
带着这个信息,去查找文章的具体段落,可以很快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把握。
八、各类文章信息感知方法
对各类文章信息的感知和提取大致可分为三步:
1)通读全文(段),整体感知文章信息
散文:叙事散文中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作者所表达的感悟,文章所使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人物的特点和感情变化,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
写景散文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描写方法,描写顺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主旨。
小说:概括人物的特点,揣摩人物感情变化的过程,把握文章的线索、结构、顺序、写作意图。
说明文:说明的对性,事物的特征,所使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的特点以及文中指代词语所指代的内容或词句。
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作者的观点、态度,议论结构和行文思路,文章、文段的主要内容,语言的特征。
2)依据要求,重点感知
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并据此逐段逐句推进,确定具体词语句子,选取所感知归纳的信息材料。
十、如何感知文章内容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除了上述方法外,还要讲究阅读速度,哪么,如何快速感知文章的内容呢、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
2、辨识文体,分析重点文意
3、理清结构,了解行文线索
4、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