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专项(试题)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题与答案-直接A4纸打印使用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题3班级姓名海洋是未来的粮仓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10道
【导语】说明⽂在近年的考试中⽐例逐渐增⼤,其难度也是越来越⾼,出题⾓度也偏向于对能⼒的考察。
以前考察的⽂体知识逐渐淡化了,然⽽体裁⽂本各不同,阅读理解也有不同⽂体要求和⽅法。
常见的“说明⽂”主要是以表达为主,⽤来介绍或是阐述某种事情的实⽤性⽂体。
准备了⼩学四年级语⽂说明⽂阅读练习题10道,供⼤家练习!⼩学四年级语⽂说明⽂阅读练习题⼀:海洋波能的利⽤ 风起浪涌,海洋波能便孕育在这海⽔的起伏运动中。
当然,没有⽔⾃⾝的重⼒,浪亦难涌。
波能属于势能与动能共同形成的“综合能”。
海浪的⽔质点相对于静⽔⾯位移具有势能;⽽动能则来于⽔质点运动。
在深⽔中波能的传播受到限制,只有占能量总和50%的势能可随波浪传播。
波能的能量密度虽较低,但总能量很⼤,据估计,全世界的海洋波能相当约30亿千⽡电能,其中可利⽤的约占三分之⼀。
南半球海洋的波浪⽐北半球⼤,在南美、南⾮和澳⼤利亚等地区海域的波能也因之较⼤。
中国沿海的波能分布也是南⼤于北。
南海波浪⽐东南沿海⼤,平均波⾼在1.5⽶以上;我国海洋波能的可开发量相当约7000万千⽡电能。
长期以来,⼈们总想利⽤这⼀巨⼤能量。
现今,淡化海⽔的波能搅拌站、波能发动机和⼤型防波堤电站等已经问世。
利⽤波能,必须有波能转换装置。
波能转换装置形式不⼀,但都没有本质区别。
波能转换装置是三级组合装置:第⼀级受波体是将海浪转换为装置实体持有的能量。
装置实体中的受能体直接和海浪接触,将波浪转换为机械运动;⽽相对固定的固定体与受能体形成相对运动。
第⼆级中间转换器,其作⽤是将第⼀级转换与最终转换沟通;因为波能经过第⼀级转换往往达不到最终推动机械运动的要求,不仅是因为其⽔头低、速度慢,⽽且稳定性也较差。
不管哪种类型的中间转换器都要起到传输能量和稳定输出的作⽤。
⽔动式是通过液压泵将机械能变为⽔能,经⽔轮机再将⽔能变为机械能。
它在增速、传输、调节上都⽐直接机械式⽅便。
⽓动式则以空⽓为介质完成能量转换。
它可以减少海⽔对设施的腐蚀,它是⽬前世界上⼴泛采⽤的波能中间转换装置。
【暑期培优】 四年级语文阅读试题--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人教统编版
四年级语文阅读试题·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一)生命必定要死亡吗?不,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第一,任何生物的生殖细胞就是永生不死的。
它们已经不断分裂、不断生存了几千万年以上,而且还在继续生存下去。
没有生殖细胞的永生,也就没有物种的延续。
第二,癌细胞不会自动死亡,也是永生的。
海拉细胞,这是多年前从一位叫海拉的女子身上收集到的子宫颈癌细胞。
它一直在全世界各个实验室里分裂繁殖,每24小时倍增一次,生长分裂极其旺盛,至今已传了上千代,仍没有死亡的征象。
海拉早已死亡多年,而她的癌细胞却能永生。
这里的奥秘何在呢?美国细胞学家海弗利克发现,人体细胞从第1次分裂开始算起,毕生只能分裂50次左右,此后便衰老死亡。
为什么癌细胞与生殖细胞可无止境地分裂下去?海弗利克认为,这是因为正常体细胞之间紧密联结,闭关自守,缺乏遗传信息的交换,而癌细胞恰恰相反,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
这也许是永生的奥秘吧。
如果我们将癌细胞或生殖细胞永生的机理弄清楚,并应用于人类,岂不是也可让我们的体细胞获得永生吗?如果体细胞也与外界进行遗传信息交换,是否也可无限期分裂而长生不老呢?有一位细胞学家,利用遗传工程学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移植到金鱼卵细胞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结合),促进了遗传信息的交换,使神经细胞分裂了100次尚未衰老,依然生机蓬勃。
1.简要概括上文第一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介绍看,癌细胞为什么能够"永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第二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1.课内阅读《普罗米修斯》。
火神不敢违抗(kāng kàng)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
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狠(hěn kěn)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qīxī)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
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zhàng zàng)又重新长了起来。
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1)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抗________(kāng kàng)、狠________(hěn kěn)、膝________(qīxī)、脏________(zhàng zàng).(2)把普罗米修斯受到什么折磨得语句写下来.【答案】(1)kàng;hěn;xī;zàng(2)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
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
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
①正确识记汉字区分易错的汉字②两个自然段着重介绍了普罗米修斯受到什么折磨,所以学生找到答案没有问题。
【点评】此类题目难度系数不大,只要对课文内容熟悉,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没有人喝彩的工作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______地走回家。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
弟弟向我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
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
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
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
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
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四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库
四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库1. 海洋生物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说明文,然后回答问题。
海洋中有许多奇特的生物。
有些生物看起来像植物,但它们实际上是动物。
比如珊瑚虫,它们外表像花朵,但其实是一种动物。
还有海葵,它们外表鲜艳美丽,但也是一种动物。
这些海洋生物中的一部分,可以提供给人们食用,比如海藻,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1. 珊瑚虫是什么?2. 海藻有什么特点?题目答案1. 珊瑚虫是一种看起来像花朵的动物。
2. 海藻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2. 自然保护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说明文,然后回答问题。
自然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工作。
其中一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是设置保护区。
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特定的植物和动物,防止它们受到破坏和威胁。
在保护区内,人们不得捕杀、破坏或损害任何动植物。
这样可以保护生物的栖息地,逐渐增加其数量和种类。
1. 什么是保护区?2. 为什么设置保护区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题目答案1. 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特定的植物和动物,防止它们受到破坏和威胁的区域。
2. 设置保护区可以保护生物的栖息地,逐渐增加其数量和种类。
3. 垃圾分类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说明文,然后回答问题。
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活动。
人们应该将垃圾分成可回收、有害和其他垃圾三类。
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张、塑料瓶和玻璃瓶等,可以再次利用。
有害垃圾如电池、灯泡和荧光管等,需要特殊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伤害。
其他垃圾指的是不能回收或是有害的垃圾,如食物残渣和纸巾等。
1. 垃圾分类应该分成几类?2. 可回收垃圾的例子有哪些?题目答案1. 垃圾分类应该分成可回收、有害和其他垃圾三类。
2. 可回收垃圾的例子包括废纸张、塑料瓶和玻璃瓶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1)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人人都能成为“蜘蛛侠”在一面白色的墙壁上,一位男性稳稳地贴在墙面上,而且他完全没有借助任何的绳索和梯子,就能像蜘蛛一样,在墙壁上肆意“走动”。
要知道,在地面上,他连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现在他竟然能攀登这面垂直的墙壁!是什么让他实现了“蜘蛛侠梦”呢?原因在于他身上那套特殊的装备。
这是一个吸盘结构的攀登装置,下面连接了多个活塞,活塞下还连接着马镫(dènɡ)。
这个特殊装备实际上是科学家们“偷师”大自然的成果。
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壁虎、蜘蛛等动物为什么可以在墙上跑来跑去而不会坠落?我们是否可以复制这种能力?于是科学家们决定先行研究壁虎。
他们发现,在壁虎的脚趾上,有成千上万的微小的绒毛突起。
当壁虎攀爬墙壁或天花板时,这些突起会和它们发生紧密接触,产生范德华力,这样,壁虎就能贴在墙壁上,甚至在墙上走动或奔跑了。
但即便是纳米级的仿壁虎脚趾,也远没有壁虎的“高超技艺”。
怎样才能让仿壁虎脚趾和墙壁更加紧密地接触呢?科学家们想到了压力。
他们制造了带有许多绒毛的吸盘,加入了可以抽出空气的活塞,活塞通过脚部的马镫控制。
当脚部的马镫下降时,活塞就可以从吸盘里抽出多余的空气,吸盘外的压力比吸盘内的压力大,吸盘受到挤压,吸盘上的“毛”就会贴近并紧紧抓住墙壁,激活范德华力。
这种吸盘和活塞的结合适用于较为光滑的平面,如果是凹凸不平的墙壁,反倒显得毫无用处了。
对此,科学家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另外一种动物身上——蜘蛛,希望能“偷学”蜘蛛爬行的“秘籍”。
在观察蜘蛛在不平整的墙壁上爬行的过程时,科学家们发现蜘蛛身上有许多极为巧妙的向下的钩刺,当蜘蛛不小心悬空时,这些钩子可以抓住墙壁的表面,保证蜘蛛不往下坠落。
蜘蛛的巧妙结构让科学家们惊叹不已,他们将这个微型钩刺和磁铁结合,研制出了可以攀爬凹凸表面和金属材料的平面的设备。
壁虎和吸盘、蜘蛛和磁铁的结合几乎..征服了所有材料和形状的表面,也许在未来,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蜘蛛侠”。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导语】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
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
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
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
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
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训练(15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训练(15篇)一、阅读短文, 完成练习。
风筝我童年的梦里, 飞得最高的就是风筝。
地面上, 我们扯着线跑着;天空中, 风筝迎着风飞着。
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 都是我们精心造出来的理想的翅膀啊!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 每个人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
你看。
此刻样子像一顶水兵帽, 后面还飘着两根飘带的风筝就是我的, 因为我长大了想当海军此刻, 我的眼睛似乎已在那被线牵着的高高的帽檐下, 看见了无边的大海和波浪的花纹……那个飞机风筝是强强的, 他想当飞行员都快想疯了。
可现在的纸飞机却吃不住这个小胖子的体重, 他只好把自己最威武的一张照片贴在风筝飞机驾驶舱的位置上。
瞧啊, 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翅膀一扇一扇的, 正在空中翩翩起舞, 这一定是小薇薇的巧手做的, 她想像她爸爸一样, 当一个昆虫学家。
哟, 那边张牙舞爪地飞来了一只大蜈蚣, 这一定是调皮蛋小狗子的, 这家伙, 在地上欺负人不算, 到天上还要逞霸道!于是我的水兵帽和强强的歼击机立即出击, 唉, 威力巨大的歼击机竞和一条蜈蚣同归于尽——缠在一起摔了下来。
我心爱的水兵帽也牺牲了一根飘带, 在空中失去平衡, 摇摇摆摆地飞不稳了。
还有, 那瓦片风筝是未来的建筑大师大喜的;那双体花瓶风筝是双胞胎兰兰和红红的。
所有的风筝中, 要数小音乐家根子的最棒了, 那是一个大竖琴。
说实话, 我见了他的风筝后才知道竖琴是什么样子。
但那不完全算他的本事, 要是没有他那个会拉小提琴的舅舅帮助, 这竖琴不掉下来摔碎才怪呢!不过那风筝上挂的两排风铃可真好听:“得啷啷, 得啷啷!”把带着鸽哨的鸽子都引来了。
最土的风筝要算芳芳的了。
因为她直到现在还没有决定长大干什么, 所以只好照她的头的样子做了个风筝, 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
哈, 风筝的后脑勺上还拖了一条尾巴似的长辫子, 唉, 丑死了!在地面上, 我们一边放线一边跑着。
啊, 每个人的童年也像是一个风筝。
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手里的线越放越长, 风筝也越飞越远, 越飞越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 说明性文本阅读》专项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 说明性文本阅读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一)普通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病毒。
全年皆会发病,但冬、春季多发。
普通感冒病毒可通过说话、打喷嚏和咳嗽等方式,经空气飞沫传播。
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都能诱发普通感冒。
此时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下降,原来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就可迅速繁殖,从而发病,尤其是老幼病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的人更容易患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发率高,易流行。
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
流感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冬季是高发期。
其特点是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场所。
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是接种疫苗。
注射应用现行流行的新毒株制备的流感灭活疫苗,可获得半年至一年的保护。
流感的预防很重要,尤其是在冬季,如果发现流感病人,除了马上把病人送往医院外,还要及时做好隔离工作,加强环境消毒,少在公共场所活动,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有改动)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A.普通感冒B.流感C.风寒D.普通感冒和流感2.下列不属于流感高发的地点是( )。
A.学校B.家里C.电影院D.单位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
B.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更容易感冒。
C.流感的特点是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
D.接种疫苗之后就不会再感冒了。
4.文中画线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小芳担心奶奶会感冒,请你给小芳提几点预防感冒的建议。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导语】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
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
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
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
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
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12说明文阅读-原卷版+解析
专题12 说明文阅读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明确说明对象1.看文题(1)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鼠》、《北京的立交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2)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3)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什么是生态系统》。
2.抓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点明了说明对象。
3.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1)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2)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对象)的……(内容)。
(二)概括说明对象特征1.看标题。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拟人的手法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如《巍巍中山陵》2.抓住关键句、中心句。
对于总分式、递进式结构的说明文,从中心句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如:不少说明文会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阅读时必须抓住它。
如《苏州园林》一文,开头总说部分,就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善的图画”。
后面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个布局以及局部的安排都突出了这个特点。
另外,也有在过渡的句子中有具体的概括,一般用“不但,而且”这样递进关系的句子。
3.逐段阅读,综合概括。
对于非“总分”式的文段,比如并列式结构,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关键句的,要逐段提取、分析、综合,再作概括。
有时,说明事物的特征不止一个;说明事理的,要注意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
4.尽量采用原词,原句。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训练 说明性文本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性文本阅读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时间:40 分钟(一)[福州市] 越来越精确的计时奥运会游泳场馆里,一场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泳池里,选手们劈波斩浪,奋勇向前;看台上,观众们呐喊助威,为各自支持的选手加油鼓劲。
啊,前三名选手几乎同时到达,到底谁是第一名呢?这会儿谁都还不知道。
选手们背靠池壁,仰头看着场馆里的电子计分板,全场观众也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最后的结果。
成绩出来了,最先到达的运动员以0. 01 秒的优势获得了比赛的冠军!现在,赛跑、游泳等比赛不光是要争“分”夺“秒”,还要争夺比眨一下眼睛还要快的0. 01 秒!古代奥运会的各个项目只比出冠军。
1896 年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开始用怀表计时,但只能精确到0. 2 秒。
而且,这只怀表能记录的最长时间只有半小时,马拉松赛跑的时间太长,所以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所有马拉松运动员都没有具体成绩,只有排名。
在人工计时时代,如果两个运动员差不多时间冲过终点,到底谁先谁后,很容易发生争议。
到了1932 年的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会,全自动电子计时取代了人工计时,赛跑的成绩也精确到了0. 01 秒。
2016 年的里约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架设在终点线上的摄像机每秒钟可以拍摄1 万张照片,能更精准地分辨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先后。
(选自《时间的历史》,有改动)1. 下列对短文用游泳比赛的场景开头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概括了整篇短文的内容。
B. 为引出下文“计时”做了铺垫。
C. 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气氛,突出表现了“计时”精确的重要性。
D. 读者对比赛结果很感兴趣,可以吸引他们继续往下读。
2. “争夺比眨一下眼睛还要快的0. 01 秒”中,加上“比眨一下眼睛还要快”最合适的理由是( )A. 事实就是这样。
B. 说明比赛很激烈。
C. 说明0. 01 秒很短暂。
D. 说明精确计时非常重要。
3. 在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马拉松比赛的结果只有排名,原因是( )A. 计时的怀表坏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XXX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
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XXX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
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XXX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XXX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那么为什么纳木错湖水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
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
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XXX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
气温升高后,特别是冬季气温加快上升,冻土开始融化。
这些融化的水也会注入地势较低的纳木错湖中,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统编版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说明文课外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统编版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说明文课外阅读训练题(含答案)琥珀汪曾祺我在祖母的首饰盒子里找到一个琥珀扇(坠堕)。
一滴琥珀里有一只小黄蜂。
琥珀是透明的,从外面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黄蜂。
触须、翅膀、腿脚,清清楚楚,形态如生,好像它还活着。
祖母说,黄蜂正在飞动,一滴松脂(zhī zhǐ)滴下来,恰巧把它裹住。
松脂埋在地下好多年,就成了琥珀。
祖母告诉我,这样的琥珀并非罕(hān hǎn)见,值不了多少钱。
后来我在一个宾馆的小卖部看到好些人造琥珀的(手首)饰。
各种形状的都有,都琢治得很规整,里面也都压着一个昆虫。
有一个项链上的淡黄色的琥珀片里竟压着一只蜻蜓。
这些昆虫都很完整,不缺腿脚,不缺翅膀,但都是(疆僵)直的,缺少生气。
显然这些昆虫是被弄死了以后,精心地,端端正正地压在里面的。
我不喜欢这种里面压着昆虫的人造琥珀。
我的祖母的那个琥珀扇坠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是偶然形成的。
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选自《视野》2018 年第15期)1. 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读音。
2. 选段中AABB式的词语有、,这样的词语还有等、。
3. 用横线画出描写祖母琥珀特点的句子。
4. 为什么说人造琥珀是缺少生气的?5. 赏析第三段中画线句。
我是怎样从琥珀中发现恐龙的(节选)邢立达琥珀不仅是树脂的化石,而且它里面包裹着史前的生命,这些活灵活现的生命,是我们古生物学家一生的追求,我们称之为“时光的胶囊”。
它冻结了时光,把上亿年前的古生物包裹起来,原封不动地送到我们面前,这是它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意义。
我们还在琥珀里找到了可爱的小恐龙。
有一天一位琥珀商对我说:“这个琥珀好漂亮,有两只小蚂蚁正在往树上跑。
”我仔细一看,这个所谓的“树”是羽毛,而且这个羽毛非常原始,只可能出现在白垩纪的古鸟身上,或者是当时普遍存在的恐龙身上。
我当时心情非常激动,把这个标本带回中国,经扫描发现,这果然是一段有着八九个椎体的恐龙尾巴。
鸟类的羽毛多样性极强,一共有五个发展阶段。
人教版统编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课外阅读专项复习资料(含答案)
课外阅读一、[说明文]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共16分)明天的太阳城①不久的将来,世界上将会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②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
这里没有烟囱,没有用油加热的装置,房屋千姿百态,有的如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如正在生长的向日葵。
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还有的房屋甚至可以跟着太阳旋转,因其建造在一个可转动的巨大的水泥板上,这水泥板被安装在环形轨道上,下面装有电机,于是房屋就可以转动起来。
③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发生新的变化。
当太阳升起后,太阳能转换的电流就直接驱动洗衣机、冰箱、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用电设备进行工作。
由太阳能烧开的热水源源不断地供应浴室、厨房。
在多云的天气,太阳能可将水分解成氢和氧,而这些氨较易储存在压力容器中,到需要的时候,再作为燃料被提取出来。
④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
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在几分钟内把饭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或坐太阳能轮船。
尽管其速度不太快,但没任何噪音。
至于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人们不再因需要更换电池而烦恼。
⑤太阳能城里不再有废气,太阳能汽车消耗的是干净的太阳能源或太阳能转换的电能。
这些汽车上装着电池,当电池电量消耗完时,开到“加能站”去补充电量,就像通常的汽车开到“加油站”去加油一样。
只不过这些“加油站”没有通常的那种油罐,替代它们的是一个个电源插座,驾驶员只需把电池的连接插头插到这些插座中就能充电。
城市也不再有烟雾和怪味。
⑥太阳城,沐浴在阳光下的城市,没有噪音,没有废气,到处是彩色的房屋,不需要每天为消耗能源付费,这是多么美好啊!⑦尽管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说明文阅读题(一)奇妙的书(15分)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
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人的声音。
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
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更有趣的是一种叫作“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
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
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
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时,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
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
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
“缩微图书”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券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的大小。
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被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千克。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奇妙的书指( )。
(2分)A.电视B.故事书C.会跳舞的书D. 会说话的书2.本文所描述的“书”的共同特点是。
(2分)3.文章第四、五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3分)4.“缩微图书”的优点是。
(2分)5.第四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是一个句,它的作用是。
(3分)6.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书籍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原因是什么?(3分)(二)空天飞机(14分)航天飞机在布放卫星、发射航天器、观天测地、进行材料科学与药物和生命科学的实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航天飞机是由轨道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三大部分组成的。
由于航天飞机是以发射火箭方式发射的,又以轨道器绕道运行方式在空间执行任务,再以飞机的飞行方式降落的,因此,航天飞机不仅需要大型的设施,还需要约4000~5000名工作人员为其发射服务。
当航天飞机进入轨道之前,又必须把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扔掉,扔掉的费用约占发射费用的42%。
而且,它的发射准备工作时间长,每月最多只能发射2次。
显然,为了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和使用费用,就必须研制性能更加理想的航天运输工具。
人们从古老的航空飞机得到启示,在大气层中飞行时,飞机不携带氧化剂,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这样可以大大减轻飞机重量。
能不能把航天飞机与航空飞机结合在一起呢?于是一种新的设想--航空航天飞机(简称“空天飞机”)出现了,它既能在大气层中像航空飞机那样利用大气中的氧化剂飞行,又能像航天飞机那样在大气层外利用自行携带的氧化剂飞行。
空天飞机是一种可以在普通机场水平起降,可重复用于太空与地面之间往返的飞行器。
这是一种将航空、航天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飞行器。
它能像普通飞机那样从地面起飞,以高超音速在大气层内飞行,在3万~10万米高空飞行速度可达12~25倍音速,并直接加速进入地球轨道,成为航天器。
完成任务返回大气层,又像飞机一样水平着陆。
它可以完全重复使用,大幅度降低费用。
据统计,其费用可以降至目前航天飞机的1/10。
现在,美、英、德、法、日等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研制空天飞机。
英国航空及航天公司与著名的罗依斯--罗尔斯公司正在加紧研制一种名为“霍托尔”的空天飞机。
目前已进入包括风洞试验和发动机鉴定在内的概念论证阶段。
按设想,“霍托尔”起飞后靠吸气发动机加速至5倍音速。
升至26万米高空时,再开动火箭发动机,将其推入地球轨道做太空飞行。
“霍托尔”的研究费用预计达50亿美元。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7分)(1)航天飞机是由轨道器、和三大部分组成的。
(2)空天飞机是一种可以在水平起降,可用于太空与之间往返的飞行器。
(3)空天飞机是综合和的优点来设计的。
2.航天飞机都有哪些用途和缺点?(2分)3.空天飞机的费用为什么会比航天飞机的费用低得多?(3分)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都能在空间执行观天测地、进行材料科学与药物和生命科学的实验等任务。
B.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都是能反复、经常使用的一种航天运输工具。
C.空天飞机目前已进入研究制造阶段,其进入地球轨道做太空飞行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D.空天飞机只有部分能进入地球轨道,航天飞机可以全部进入地球轨道。
(三)蓝鲸(节选)(19分)鲸是海洋中个头最大的哺乳动物,而蓝鲸又是鲸类中最大的一种。
一头大蓝鲸就是一座小山。
①它的体长可达30多米,体重有170多吨,相当于300头黄牛的重量。
尤其是它的嘴巴,容得下十几个成年人在里面睡觉。
3米多长的鲸须,就像一把大型的软扫帚。
蓝鲸的脊背呈浅蓝色,尾巴宽阔扁平。
它在水中行动非常迅速,每小时可达27千米。
它经常潜入水中,②每次浮出水面换气时,会从鼻内喷射出高达15米左右的水柱。
远远望去,宛如一股喷泉。
蓝鲸的力气很大,它的拉力大约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
它只要把大嘴一张,猛地向前一推。
大量的鱼虾和海水就会一涌而入。
这时它嘴巴一闭,舌头向上一卷,海水就会从鲸须的缝隙中排出,而大批的美食就会留在口中,被它吞到肚子里去。
人们把这种吃东西的方法叫作“鲸吞”。
蓝鲸的饭量大得惊人,它每天要吃4顿饭,每顿竟能吃下4吨鱼虾。
蓝鲸浑身都是宝,由于过量的捕杀,蓝鲸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目前,人类正在采取措施,拯救这一珍稀动物。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分)宽阔--( ) 灭绝--( )2.短文主要从蓝鲸的、、等方面来进行描写。
(3分)3.用“”画出描写蓝鲸吃食的句子。
这种吃东西的方法叫作“”(3分)4.读画“”的句子,做练习。
(1)第①句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4分)(2)第②句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4分)(3)文中还有一句话与句②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相同,请找一找,并抄写下来。
(2分)5.你觉得我们怎样做才能有效拯救蓝鲸这一珍稀动物?(2分)(四)(15分)如果像霍金预言的那样,人类的宿命终将是移民外星球,那么问题来了--住在地球上的我们可以种粮食、蔬菜和水果,养家禽、牲畜,以解决吃的问题,可如果去了火星,我们吃什么呢?说到这儿,我们就必须先来了解一下宇航员在太空吃什么的问题。
因为他们是人类适应外星球生存环境的先驱。
因为火箭载重有限、太空失重的环境等因素,所以带到太空的食物在满足宇航员营养需求的情况下,还必须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脱水、无菌、包装小、不掉渣等。
约翰·格伦是美国第一位在太空就餐的宇航员,他当时的餐点是装在金属管里的牛肉和蔬菜浆。
吃的时候像挤牙膏那样,先用手挤压金属管,金属管口接了一根吸管,食物从吸管里再经过太空头盔的小孔,进入格伦的嘴里。
因为太空的特殊条件,人的味觉和嗅觉也没有在地球上那么敏感,单调乏味的食物每一到两周就要重吃一遍,再加上外太空极度的孤独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宇航员的身心健康。
不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如今的宇航员已经有200多种食物和饮料可以选择了。
问题又来了,如果宇航员需要在太空待上几年,食物补给跟不上怎么办?毕竟它不像在地球上运输那么方便快捷。
传统的超远程运输食品只是一种解决方法,在火星上自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吃的问题,而这难度相当大。
不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开始研究火星种菜的可能性了,康奈尔大学也在夏威夷火山区进行着人类火星生存的模拟实验。
1.给这篇文章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分)2.解决宇航员在太空的食物问题有哪些困难?打“√”。
(4分)(1)火箭的载重有限,太空中的环境是失重的。
( )(2)在太空中,食品不容易长时间保存。
( )(3)太空中,人的味觉与嗅觉不敏感。
( )(4)宇航员若长期待在太空中,食物补给跟不上。
( )3.“那么问题来了--住在地球上的我们可以种粮食、蔬菜和水果,养家禽、牲畜,以解决吃的问题,可如果去了火星,我们吃什么呢?”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2分)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声音的延长C.表示话题的转换D.表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4.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了美国第一位在太空就餐的字航员约翰·格伦,是为了说明( )。
(2分)A.带到太空的食物要满足宇航员的营养需求B.宇航员更适应外星球生存环境C.带到太空的食物不仅要满足宇航员的营养需求,还必须有一些特殊的要求5.画“”的句子是运用什么方法说明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6.奇妙的太空还需要我们进行很多的探索。
读完这篇文章,你产生了什么感兴趣的问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