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主动阻尼拉杆的动态特性研究
发动机半主动控制液力悬置动态特性分析研究
j
i
【 要】 摘 建立了 液力悬置的力学 模型和数学 模型, 进行了 特性仿真, 动态 分析了 液力悬置主 要参数 i
6
3 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为液力悬置的设计改进提供 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关键词 : 液力悬置; 半主动控制; 动态特性
i
;
【 b r t t a e ac m dln e ai dl h r l m ut a bi Te ya i i A s a 】h m t mts o d c n s e o y a i on ws ut h dn c t c e h i ea m h c m d u c o f l m .
HAN n PAN - i n Xi g, Yu ta
( o e e f c arnc nier g N r nvr t o hn ,a u n0 0 5 , hn ) C l g h t i E g ei , ot U i s y f iaT i a 3 0 1C i l o Me o n n h e i C y a
}
】 o ●
中 图分 类号 :H1 , 4 3 文献标 识码 : T 6U 6 A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及路面条件的改善 , 汽车振动所
产生 的对人 听觉造成伤 害的车内噪声和 冲击逐渐成为影响汽车 舒适 l 生的重要因素。 而半主动液力悬置具有低频大刚度 、 大阻尼 , 高频小刚度 、 小阻尼特性 , 可以很好 的解决动力总成传递给车架 或车身的振动 1 。 ・
动阻尼 ( 分为橡胶主簧阻尼 C 和流体部分的动阻尼 ) , :
k = C+ J w , : , c+
滞后角 西为:
,n 4a = - = - t ̄ t1 a( n
机械零件的动态特性分析与控制
机械零件的动态特性分析与控制在现代工业中,机械零件的动态特性分析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对于机械零件的动态特性有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对机械零件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通过控制技术来实现其动态特性的控制。
一、机械零件的动态特性分析机械零件的动态特性是指该零件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动态行为,包括振动、冲击等。
在机械系统设计中,对机械零件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零件的可靠性和性能。
在机械系统中,振动是最常见的动态特性之一。
振动会导致机械零件的疲劳破坏和失效,因此对于机械系统中的振动进行分析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振动分析,可以确定机械零件的共振频率和阻尼比,从而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提高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机械零件的冲击特性也是需要关注的。
冲击会导致机械零件的损坏和失效,因此对于机械系统中的冲击进行分析和控制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冲击分析,可以确定机械零件在受到冲击时的变形和应力分布,从而设计出更加可靠和耐用的机械零件。
二、机械零件的动态特性控制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需要对机械零件的动态特性进行控制。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机械零件动态特性控制方法。
1. 结构优化法结构优化法是一种常用的机械零件动态特性控制方法。
通过对机械零件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改善其动态特性。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机械零件的几何尺寸、材料选择等方式,减小机械零件的共振频率和阻尼比,从而降低振动和冲击的影响。
2. 被动控制法被动控制法是一种通过添加控制装置来控制机械零件的动态特性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较低。
例如,可以在机械零件上安装阻尼器、质量块等来增加零件的阻尼比,减小振动的幅值和频率。
3. 主动控制法主动控制法是一种通过激励源来主动改变机械零件的动态特性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实时调整激励源的激励信号,从而实现对机械零件动态特性的精确控制。
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最佳阻尼比控制策略研究
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最佳阻尼比控制策略研究半主动悬架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汽车悬架系统,可根据路况和行驶速度来调节阻尼比,从而提高行车舒适性和稳定性。
在半主动悬架系统中,阻尼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对系统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最佳阻尼比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在半主动悬架系统中,阻尼比的控制通常通过改变阻尼器的工作状态来实现。
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可以将阻尼比控制策略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
开环控制是指通过预先设定的阻尼比曲线来控制阻尼器的工作状态。
这种控制方式简单直观,容易实现,但无法实时地根据路况和行驶速度来调整阻尼比,导致系统性能不稳定。
闭环控制是指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路况和车辆状态,并根据监测到的信息来调整阻尼比。
这种控制方式可以更精准地控制系统性能,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舒适性,但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为了研究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最佳阻尼比控制策略,可以通过仿真和实验两种方法来进行。
在仿真方面,可以建立一个包含车辆动力学模型和悬架系统模型的仿真平台,通过仿真实验来模拟不同阻尼比控制策略下的系统性能。
可以通过分析模拟结果,找到系统的最佳阻尼比控制策略。
在实验方面,可以利用实际汽车和悬架系统进行实验,通过对不同阻尼比控制策略下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来验证仿真结果,并进一步优化系统的最佳阻尼比控制策略。
综合以上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最佳阻尼比控制策略,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和行车舒适性。
总的来说,研究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最佳阻尼比控制策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需要结合仿真和实验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以提高系统性能和行车舒适性。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变阻尼半主动振动控制研究现状
技术复杂 , 且地震作用下无法确保能源正常供给 , 可
靠性 和稳 定性 较 难 保 证 ; 主动 控 制 属 于参 数 控 制 , 半 无需 控 制 力提 供 能量 或 只需 极小 的能 量输 人 即可 , 用 于 控制 结 构 的动 力特 性参 数 , 它依 赖 于结 构 的振动 反 应 或 动荷 载 的信 息 进 行 实 时 改 变 结构 的动 力 特 性来
变孔径阻尼器 以传统的液压流体阻尼器 为基础 ,
利 用旁 路 中控 制 阀 的开 孔 率 调 整 黏 性 油 对 活 塞 的运
动阻力 , 并将这种阻力通过活塞传递给结构 。变孑径 L
油 阻尼 器 主要 给 安装 的结 构提 供额 外 的粘 性 阻尼 , 以
此来耗 散输 入结 构 的能量 , 增加 的刚度 可忽 略 不计 所 变孔 径 阻尼器示 意 图 , 图 1所示 。 如
动力总成半主动悬置动态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
K e r s S mi a t e m o n , n m i h r c e it , n r p y wo d : e - ci u t v Dy a c c a a trsi Bo d g a h c
1 前 言
有 效 隔离动 力 总成 与 车体 间的振 动 传递 , 制 抑
设 计 及 动态 特 性 仿 真分 析提 供 参 考 。
主题 词 : 主动 悬置 动态特 性 半
键 合 图法
中图分 类号 : 4 33 51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0 0 3 0 (0 7 0 一 0 4 0 U 6. . 3 A 1 O — 7 3 2 0 )7 O 3 — 4
维普资讯
・
试验 ・ 测试 ・
动力总成半主动悬置动态特性仿真 与 ;. 1 吉 2北京 理工大 学 ;. 国家 汽车质 量监督 检验 中心 ) 3长春
【 摘要 】 分析了某轿车 动力总成半主动悬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应用 键合图理论建立 了该悬置系统键合图模型
Me w i , r v d s a r f r n e meh d t h e in o e - ci e p we t i u ta d s lt n a ay i fd - n a h l i p o i e e e e c t o o t e d sg fs mi a t o r an mo n n i a i n lss o y et v r mu o n mi c aa tr t s a c h r ce i i . sc
meh dt e b n r p d l n t e t smo e fs mi a t e mo n y tm r e p a d d n mi c a a trs t o . o d g a h mo e d mah ma i d lo e — ci u ts se wee s t y a c h r ce i— h a c v u n t swe e c l u ae yc mp trs lt n C mp r gwi x e me t e u t, ep e i td r s l tlw fe u n yp - i r a c lt d b o u e i ai . o a n t e p r n a r s l t r d ce e u t a o r q e c e c mu o i h i l sh s r d s o o d c h r n e t h x e me t lr s l n e a p ia i t n r dtb l y o h d l i v l ae . i h w g o o e c o te e p r n a e ut a d t p l bl y a d c e i i t ft e mo e s a i t d o e i s h c i a i d
浅谈MR阻尼器的曲线梁桥半主动控制
浅谈MR阻尼器的曲线梁桥半主动控制1.磁流变阻尼器及其原理简介:智能材料是一种同时具有感知和驱动功能的新型材料。
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简称MR)液体是将硅油和亚纳米细度的铁粉混合制成的一种液体,作为智能材料之一,它具有粘度低、强度高、温度稳定性好、能量需求少、对通常在制造过程中引入的杂质不敏感等特点,在磁场作用下在瞬间从牛顿流体转变为剪切屈服应力较高的粘塑性体。
由它制成的阻尼器阻尼力大、耐久性好、结构简单、反应快且连续可调等优点,是极具吸引力、在结构振动控制中表现出巨大潜能的振动控制装置。
2.全球研究现状:阻尼器及半自动控制在曲线梁桥中的应用现状曲线梁桥与直线梁桥不同,结构受“弯、扭耦合”作用。
结构在活载与恒载作用下,都产生扭转,使内弧梁的内力减小、外弧梁的内力加大;且结构由于支承约束不合理,失去平衡,产生扭转,倾覆现象;梁在受到混凝土徐变收缩、温度变化等作用时梁会相对于梁的不动点和转动中心产生平面变形和扭转,使伸缩装置设置有很大难度。
曲线梁桥除受到和直线梁桥一样的荷载外,还要承受离心力等荷载。
2004年,大连理工大学郭慧乾在大连理工大学黄才良教授编的平面刚架有限元程序的基础上,开发了空间刚架有限元分析程序、配套的纵向影响线计算程序和车辆荷载动态加载程序,以便曲线梁桥的探究。
采用梁格法对曲线箱梁桥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且对不等高腹与板等高腹板两种截面形式的优劣进行比较,得出了两种截面形式各自的适用范围。
对曲线箱梁桥的分析和结构形式的探索得到的图表及规律,可作为曲线箱梁桥设计的参考。
2006年,北京工业大学王丽等人对曲线梁桥地震响应的做了简化分析,在弹性支座上的刚性桥面系统建立了剛度偏心的简单曲线梁桥模型,得出了地震响应及自振特性和的简化计算方法。
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全面地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对曲线梁桥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和计算图表,可在抗震初步设计中作为参考。
2006年,亓兴军,李小军对曲线桥梁弯扭耦合减震半主动控制作了分析,理论研究与震害经验表明,地震时曲线桥梁会产生弯扭耦合振动。
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技术研究综述摘要:磁流变阻尼器因其具有体积小、能耗少(<50W,工作电压只需2-25V),阻尼力大,动态范围宽,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阻尼力连续可调等优点,是结构实施半主动、智能控制的理想装置。
半主动控制仅需少量能源用于调节半主动装置的特性,以适应其对最优控制力的跟踪,半主动控制综合了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优点,比主动控制有更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比被动控制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控制效果,与此同时,其控制效果与主动控制效果相当。
而控制算法是是结构半主动控制的基础,因此,研究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算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简要综述了各种磁流变阻尼器, 介绍了磁流变流体特点和半主动控制策略等。
关键词: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加压方式流变阻尼器主要包括:旋转磁流变阻尼器、自感知磁流变阻尼器、永磁式磁流变阻尼器、单双出杆磁流变阻尼器、自供电式磁流变阻尼器、旁通式磁流变阻尼器、铅-磁流变阻尼器等。
旋转磁流变阻尼器工作原理:鼓式旋转磁流变阻尼器有效的剪切面积在于径向剪切面上,而盘片式磁流变阻尼器的有效剪切面则集中在轴向方向上的端面间隙处。
通过加大或改变阻尼器的几何尺寸(径向长度,轴向长度,剪切面形状)或合理设置磁路均可提高阻尼器的阻尼力。
永磁式磁流变阻尼器工作原理:通过在阻尼器内部或外部布置永磁铁,使得阻尼器中部分或全部磁流变液在未通电的情况下就具有较大的屈服强度。
自感知磁流变阻尼器工作原理:不需要通过外部的传感系统,而只需集成于阻尼器内部的传感元件就可以感知自身运动状态(位移、速度、加速度)。
自供电式磁流变阻尼器直线式发电的原理:当活塞杆发生相对移动时,线圈在永磁体的磁场内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电流。
而旋转式发电与直线式发电略有不同,主要是通过直线-转动传动装置(齿轮齿条机构、链条链轮传动、滚珠丝杠)把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为电机转盘的旋转从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而压电集能技术首先是由法国居里兄弟发现的更为先进的集能方式,其工作原理是经过极化处理的压电材料,在受力发生形变时,表面产生与形变成正比的电荷。
半主动液压减振器动态特性建模与试验研究
半主动液压减振器动态特性建模与试验研究
朱茂桃;唐伟;王道勇;叶必军;上官文斌
【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
【年(卷),期】2018(037)007
【摘要】开发了一种具有阻尼切换功能的两级阻尼半主动液压减振器,利用
MTS831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基于流-固耦合有限元方法对该减振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建模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减振器阻尼力试验值与计算值偏差<15%,为此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减振器油液的黏度、阻尼孔的直径等参数对减振器性能的影响.该试验方法与建模方法,可用于半主动液压减振器的开发与研究.【总页数】7页(P139-145)
【作者】朱茂桃;唐伟;王道勇;叶必军;上官文斌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州510641;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800;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州5106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70.32
【相关文献】
1.汽车磁流变半主动座椅悬架动态特性的试验研究 [J], 寇发荣
2.动力总成半主动悬置动态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 [J], 闵海涛;史文库;林逸;程猛
3.汽车发动机半主动悬置动特性建模与试验研究 [J], 郑玲;刘巧斌;犹佐龙;徐小敏;陈代军;杨亮
4.抗蛇行液压减振器动态特性试验研究 [J], 欧红波;王勇;黄聪
5.常温条件下双筒液压减振器动态特性的试验研究 [J], 朱海燕;苏校;陈小建;裴江伟;田文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机械振动控制中的主动与半主动阻尼
机械振动控制中的主动与半主动阻尼振动控制在机械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减小振动幅值,同时延长系统的寿命。
在振动控制中,主动阻尼和半主动阻尼是两种常用的控制策略。
本文将分别介绍主动和半主动阻尼的原理和应用。
主动阻尼是通过主动干预机械系统,实时改变系统的动力参数来实现的。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通过电机或电磁力来施加力矩或阻尼力。
主动阻尼可以根据振动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实现实时调节。
例如,在风力发电机组中,由于风速的变化,风力机组的振动会发生变化。
通过监测风速和振动信号,可以实时调整发电机组的转速,以减小振动幅值,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主动阻尼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汽车悬架系统中,可以通过主动控制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实现对车身的主动控制,进而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建筑结构中,可以通过控制主动阻尼器的阻尼力,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值,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与主动阻尼不同,半主动阻尼是通过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来实现的。
这种方法通常利用液体或磁性材料的特性,通过调节控制器的参数,改变阻尼材料的阻尼特性。
半主动阻尼可以根据系统的振动状态实时调整阻尼参数,从而改变系统的振动响应。
半主动阻尼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桥梁和建筑结构中,可以使用液体阻尼器或磁流变阻尼器来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值。
液体阻尼器通过调整液体的流动参数来实现阻尼效果,而磁流变阻尼器则通过改变磁场对磁流变材料的作用力来实现阻尼控制。
这些半主动阻尼器可以根据结构的振动情况实时调整其阻尼特性,从而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值。
在机械振动控制中,主动和半主动阻尼的选择取决于实际的应用需求和成本考虑。
主动阻尼通常需要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和高成本的实施,但可以实现更为精准和实时的振动控制。
而半主动阻尼则相对简单和经济,但在某些情况下无法达到与主动阻尼相同的控制效果。
总之,机械振动控制中的主动和半主动阻尼是两种常用的控制策略。
主动阻尼通过实时调节系统的动力参数来减小振动幅值,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可变刚度和阻尼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建模及性能仿真_潘公宇
等效刚度为 k21 的刚度,即 25 000 N/m。
对模型进行 MATLAB- SINLINK 仿真。同时建立
一个被动悬架模型 (passive) 和一个主动悬架模型
(active)。依据半主动悬架模型参数,取被动悬架和
主动悬架模型参数为:质量 m1 =42 kg、m2 =315 kg;刚 度 k1 =192 000 N/m、k2 =25 000 N/m;阻尼 c=1 500 N·s/m。用 M 文件编写程序得出模型簧载质量绝对
出车辆振动模型的振动微分方程为:
第一种:阻尼 c21 为 off 的状态,也就是 c21 为小
— 47 —
·
Design and Calculation
工程机械
第 40 卷 2009 年 12 月
设
表 1 控制方法列表
计
名称
阻尼 c21
阻尼 c22
计
第一种 low damping
off
on
算
第二种 high damping
— 46 —
第 40 卷 2009 年 12 月
工程机械
Design and Calculation
望的性能指标。虽然主动悬架具有适应性强,能明显 改善平顺性、稳定性等优点,但主动悬架需要外部提 供能量,比半主动悬架结构复杂、造价高。半主动悬
m2
··
x2
=-c21(x觶 2
-
x觶 1)-
c22(x觶 2
!!!!!!!!"
·
Design and Calculation
工程机械
第 40 卷 2009 年 12 月
从图 2 中可知,在动臂举升过程中,定制设计后 保持不变。采用遗传算法对其优化设计,得到了定制
半主动悬挂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半主动悬挂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第一章研究概述半主动悬挂系统是汽车悬挂系统的一种,是许多汽车制造商近年来进行研究和应用的重点。
半主动悬挂系统是指通过以最小的能量消耗,以某种方式控制悬挂系统的运动。
因为它可以提供高性能,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好的车辆稳定性,因此比传统的被动悬挂系统更受欢迎。
目前市场上的半主动悬挂系统包括阻尼控制技术和悬挂高度控制技术。
本文将具体讨论这两种技术。
第二章阻尼控制技术阻尼控制技术是最常见的半主动悬挂系统之一。
它通过电子系统来控制悬挂系统的阻尼,以实现提高汽车行驶质量的效果。
这种系统的核心部分是阻尼控制器。
该控制器可以通过感知汽车的动态变化,包括加速和转向,来根据实时控制系统来调整阻尼力以确保高性能和舒适性的平衡。
该系统也可以提高耐久性和安全性。
例如,当汽车通过坑洼路面时,悬挂系统可以调整阻尼,以吸收或减小汽车对路面的震动,从而减少路面对车体的损坏。
第三章悬挂高度控制技术悬挂高度控制技术是另一种常见的半主动悬挂系统。
该系统允许根据驾驶条件自动调整缓解汽车的悬挂高度。
悬挂高度控制技术可以提高汽车的机动性,平顺性和可靠性。
例如,当汽车行驶在崎岖不平的公路上时,该系统可以将悬挂高度调整到最佳高度,以增加下部空间,减少汽车底部与路面的摩擦,减少对汽车底部的损坏,并提高路面行驶的舒适性。
另外,该系统还可以提高汽车的可靠性。
通过自动调整悬挂高度,可以减少车底和发动机受损的风险,特别是在低温和夜间行驶时。
第四章应用现状近年来,半主动悬挂系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现在,几乎所有的高端汽车品牌都提供了这两种技术的应用。
举例来说,奔驰的"Airmatic" 悬挂系统,可以自动监测路面的情况,并根据实时驾驶信息和路况以实现阻尼控制和悬挂高度控制。
这款悬挂系统还为驾驶者提供了多种驾驶模式,包括舒适,运动和特别模式,以适应不同的驾驶需求。
此外,许多汽车制造商都在不断地研究和开发新的半主动悬挂系统,以提高汽车的性能和驾驶体验。
振动控制-主动、半主动
振动控制-主动、半主动⽬录0.前⾔ (1)0.1 结构振动控制研究与应⽤概况 (1)1.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 (2)2.结构振动控制分类 (3)3.各类控制系统构造及性能 (4)3.1 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概述 (4)3.1.1 主动控制控制原理 (5)3.1.2 加⼒⽅式及加⼒位置 (7)3.1.3 控制装置 (8)3.2 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概述 (8)4.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算法 (11)4.1 主动控制算法 (12)4.1.2 ⼏种算法的简单介绍 (13)4.2 半主动控制算法 (21)4.3 智能控制算法 (22)5.结构主动、半主动控制系统分析⽅法及设计⽅法 (24)5.1 主动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设计与分析 (25)5.1.1 主动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设计 (25)5.1.2 主动最优控制⼒和受控反应特征分析 (26)5.2 结构主动变阻尼和智能阻尼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设计与分析 (30) 5.2.1半主动最优控制⼒设计 (31)5.2.2系统反应分析 (36)5.3 结构主动变刚度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设计与分析 (37)5.3.1主动变刚度最优控制⼒设计 (37)5.3.2系统反应分析 (40)6.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系统的⼯程应⽤ (41)6.1 AMD控制系统的⼯程应⽤ (41)6.2 结构主动变刚度控制系统的⼯程应⽤ (41)6.3 结构主动变阻尼控制系统的⼯程应⽤ (42)6.4 其他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程应⽤ (42)7.研究展望 (43)7.1 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的研究与发展⽅向 (43)7.2 结构振动控制的有待研究的问题 (43)8.结语 (43)参考⽂献 (44)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综述0.前⾔0.1 结构振动控制研究与应⽤概况结构振动控制技术与传统的依靠结构⾃⾝强度、刚度和延性来抵抗地震作⽤的做法不同,通过在结构中安装各种控制装置,从⽽达到减⼩结构地震反应、保障结构地震安全的⽬的。
半主动控制液力悬置动态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半主动控制液力悬置动态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半主动控制液力悬置动态特性研究背景和意义:半主动控制液力悬置系统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失,因此在地震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半主动液力悬置系统的设计和建模方面,对于其动态特性的分析和控制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本课题的背景下,以半主动液力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动态特性进行研究,探索一种适合该系统的半主动控制机制,为实现更好的抗震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基础。
研究内容:1.半主动液力悬置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通过建立半主动液力悬置系统的数学模型,综合考虑流体动力学、结构力学、控制理论等方面因素,对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包括自振频率、阻尼比、共振峰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2.半主动液力悬置系统的半主动控制机制研究设计半主动控制液力悬置系统,采用传感器实时监测系统的状态,控制阀门的开度和液压泵的工作速率,对系统进行控制,进一步降低其振动幅值和共振峰的出现频率。
3.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使用数值模拟软件(如ANSYS、SIMULINK等)对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控制机制进行仿真分析,验证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同时,进行实验测试,进一步验证仿真结果,并对控制机制进行实际应用测试,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预期成果:1.建立半主动液力悬置系统的数学模型,探究系统的动态特性,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设计适合半主动液力悬置系统的半主动控制机制,有效降低系统振动幅值和共振峰出现频率。
3.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验证半主动控制液力悬置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控制机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4.为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减少地震损失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基础。
研究方案: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文献综述和现状分析对半主动液力悬置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综述,明确研究重点和方向。
2.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考虑流体动力学、结构力学、控制理论等方面因素,建立半主动液力悬置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动态特性进行分析。
大型渡槽结构半主动变阻尼控制研究
h r e dfee cso o gtdn lsim c陀so s n e o c nrl e - ciec nrla d a t e cnrlae cn ee. i rn e fln i ia s u e i p ne u d rn o to ,sm at o to n ci o t r o v ̄ i v v o
T
rtm se ly d i h td ftes mia t ev ra l a ig c nrl o ag q e u tsrcue . 1 y a cmo e n i h i mpo e n tesu yo e ・ci aib ed mpn o to rlrea u d c tu tr s I1 d n mi d la d h v f e
ad n
cluae ac ltd.I i o cu e rm esu yrs l a h ciev r l a igc nrl eiec ne e t eyc nrlters o s t sc n ld dfo t td eut t t ea t ai ed mpn o to vc a f ci l o t e p n e h sh t v b a d v o h o n i dn l iain .11 o a pi lc nrlag rh C rc n c iv h vie c nrlfrte tre fe t ey. fl gti a rt s o u v o 1e Hrv o t t ma o t oi m a ta k a d a he etea t o t h g te ci l o l t n v o o a v
计算 了大型渡槽在 无控 、 半主动控制和主动控制三种情 况下的地震响应差异 。结果表明 : 在跨 间伸缩缝
处 安 装 主 动 变 阻 尼控 制 装 置 , 中跨 左 右 节 点 和跨 中最 大 位 移 分 别 降低 了 3 % 、7 1 2 %和 3 % , 0 对槽 身 和 墩 顶的位移控制 效果较好 。主动 变阻尼装置能提供与结构运 动方向相反 即 阻止结 构运动 的控 制力 , 能有 效 降 低 渡 槽 结 构 纵 向地 震 响应 , 限界 H oa 最优 控 制 算 法 能 很 好 跟 踪 和 实现 目标主 动 最优 控 制 力 。 r t v
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最佳阻尼比控制策略研究
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最佳阻尼比控制策略研究半主动悬架系统是一种能够根据路况自动调整车辆悬架系统阻尼比的技术,可以提高车辆的悬挂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在半主动悬架系统中,阻尼比控制策略的选择对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最佳阻尼比控制策略,并进行相关研究。
首先,了解半主动悬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半主动悬架系统通过控制阻尼比来改变悬架系统的刚度,从而调整车辆的行驶舒适性和悬挂性能。
其中,阻尼比是指在单位的位移下,悬架系统所提供的力与所需力之比。
阻尼比越大,悬挂系统提供的阻尼力越大,车辆的行驶舒适性越弱,悬架刚度越大;阻尼比越小,悬挂系统提供的阻尼力越小,车辆的行驶舒适性越好,悬架刚度越小。
在实际应用中,半主动悬架系统需要根据不同的路况和驾驶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阻尼比控制策略。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控制策略:1.基于线性模型的最优控制策略:该策略利用车辆动力学模型,通过求解最优控制问题,得到一种最优的阻尼比控制策略。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在保证悬架系统稳定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车辆的行驶舒适性。
缺点是计算复杂度较高,对悬架系统模型的准确性要求较高。
2.基于模糊控制的自适应策略:该策略结合了模糊控制理论和自适应控制技术,通过对不同路况下的阻尼比特征进行学习和调整,实现自适应控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驾驶需求,适用性广。
缺点是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训练,且学习过程较为复杂。
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控制策略:该策略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来对车辆行驶状态和路况进行建模和预测,从而选择合适的阻尼比控制策略。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学习能力,能够实时调整阻尼比。
缺点是对网络模型的训练和参数优化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最佳阻尼比控制策略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选择。
未来的研究可以将不同的控制策略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估,进一步提高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汽车发动机启停时具有半主动阻尼拉杆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研究
汽车发动机启停时具有半主动阻尼拉杆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研
究
王道勇;李学军;蒋玲莉;罗陆锋;肖冬明
【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
【年(卷),期】2022(41)10
【摘要】提出减小汽车发动机启停振动的三种策略。
考虑增加悬置系统的阻尼可以有效地减小发动机启停时的振动,设计并开发了一款半主动阻尼拉杆(hydraulic damping strut,HDS);建立包含半主动阻尼拉杆的整车13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提出发动机启停时基于动力总成和整车振动的动态响应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基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方法,对半主动阻尼拉杆的安装位置和外通道的孔径进行优化计算;根据力的分担方法,通过对动态响应评价指标的计算,对半主动阻尼拉杆活塞孔径的尺寸和数量进行计算分析。
通过试验对比分析在发动机启动及怠速时,不加半主动阻尼拉杆和加半主动阻尼拉杆时座椅导轨的纵向加速度值,验证了发动机启停时半主动阻尼拉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总页数】9页(P252-259)
【作者】王道勇;李学军;蒋玲莉;罗陆锋;肖冬明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7.14
【相关文献】
1.发动机启停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方法研究
2.动力总成半主动悬置动态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
3.汽车动力总成磁流变悬置的设计和半主动控制研究
4.横置动力总成汽车后悬置拉杆强度分析方法的研究
5.应用于汽车动力总成启停工况的磁流变悬置设计与试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主动阻尼拉杆的动态特性研究王道勇;赵学智;上官文斌;叶必军【摘要】将半主动阻尼拉杆等效成质量和弹簧的二自由度模型,推导了动刚度表达式.建立了基于线弹性、分数导数和摩擦模型的橡胶衬套非线性模型,采用Maxwell 模型来描述广义阻尼器动刚度.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衬套和广义阻尼器动刚度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识别.通过实验和仿真计算对比了半主动阻尼拉杆在通电和不通电两种工况下的动刚度值.分析了等效弹簧刚度、阻尼常数和衬套刚度对半主动阻尼拉杆动刚度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衬套刚度、等效弹簧刚度和阻尼常数较大时,半主动阻尼拉杆的动刚度较大;增加阻尼常数能提高半主动阻尼拉杆低频时的动刚度,降低等效弹簧刚度和衬套刚度可以减小高频时的动刚度;衬套刚度对阻尼性能影响较小;等效弹簧刚度和阻尼常数越小,半主动阻尼拉杆阻尼性能越好.%In this paper,first,a semi-active hydraulic damping strut is made equivalent to a two-DOF model of mass and spring,and a dynamic stiffness expression is derived.Next,a nonlinear rubber bushing model based on the linear elasticity,the fractional derivative and the friction model,is constructed,and the Maxwell model is adopted to describe the stiffness of a general damper.Then,the parameters in the dynamic stiffness model of the rubber bushing and the general damper are identified by means of the least square method.Finally,the dynamic stiffness of the semi-active hydraulic damping strut under power-on conditions is compared with that under power-off condition through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s,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quivalent spring stiffness,the damping constant and the rubber bushing stiffness on the dynamic stiffness and damping capacity ofthe semi-active hydraulic damping strut i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dynamic stiffness of the semi-active hydraulic damping stru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ubber bushing stiffness,the equivalent spring stiffness and the damping constant;(2) increasing the damping constant helps to improve the dynamic stiffness of the semi-active hydraulic damping strut at low frequencies,and decreasing the rubber bushing stiffness and the equivalent spring stiffness helps to reduce the dynamic stiffness of the semi-active hydraulic damping strut at high frequencies;(3) the rubber bushing stiffness has a smaller effect on the damping capacity of the semi-active hydraulic damping strut;and (4) the smaller the equivalent spring stiffness and the damping constant are,the better the damping capacity of the semi-active hydraulic damping strut will be.【期刊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5)008【总页数】9页(P13-20,41)【关键词】半主动阻尼拉杆;动刚度;阻尼性能【作者】王道勇;赵学智;上官文斌;叶必军【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800;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13;U464半主动阻尼拉杆是一种通过汽车行车电脑控制电磁阀的开或关来实现流道切换,以达到不同阻尼效果的液压减振元件,其结构与液压减振器类似.它主要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为汽车起停、原地换挡等瞬态工况下提供大阻尼,衰减动力总成的冲击,降低车内振动.其工作原理为:当汽车处于起停、原地换挡等特殊工况时,电磁阀通电,外通道关闭,油液主要从运动活塞上的阻尼孔流动,产生大阻尼;当汽车处于怠速和稳态工况时,电磁阀断电,油液主要从旁通流道流动,产生较小的阻尼.其动特性具有随着激振频率和激振振幅而变的特性.阻尼系数和动刚度一般是液压减振元件的两个重要参数,获得半主动阻尼拉杆的阻尼系数和动刚度,对其隔振性能的研究和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的动态响应计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目前国内外有关液压减振元件的动刚度和阻尼特性的报道中,以液阻悬置和液压衬套居多[1-4],对液压减振器动刚度的研究较少.Kowalski等[5]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液压减振器在单一正弦波、两种不同的正弦波和随机激励下,减振器动刚度和阻尼系数的变化规律.Sonnenburg等[6]分析了等效弹簧刚度(由缸筒和油液表征)及阻尼常数(液压减振器在某一恒定振幅激励下,随频率变大,阻尼系数不再变化)对液压减振器有效阻尼系数的影响,文中将衬套的动刚度看作常数,忽略了衬套动刚度的频率相关性和振幅相关性.文中将半主动阻尼拉杆等效成质量单元和刚度单元,建立半主动阻尼拉杆的二自由度模型.在推导其动刚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基于线弹性、分数导数和摩擦模型的衬套动态特性模型,采用Maxwell模型表征广义阻尼器单元(由产生阻尼的运动活塞和缸筒内的液压油组成)的动态特性,由此确立半主动阻尼拉杆的动刚度.将仿真得到的阻尼拉杆的动刚度值与实验结果对比,结果吻合良好.同时分析了各个因素对半主动阻尼拉杆动刚度和阻尼性能的影响.半主动阻尼拉杆主要由缸体、电磁阀、活塞杆及两端橡胶衬套组成,见图1.液压油分布在运动活塞两侧.当活塞杆受到外激励时,油液通过运动活塞上的小阻尼孔或外通道流动产生阻尼.浮动活塞与缸体右侧形成的密闭空间一般充入0.5~0.8 MPa的氮气,主要作用是提供体积补偿,防止出现空程畸变.阻尼拉杆各部分零件的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通过图1可知,半主动阻尼拉杆可以看成是包含质量单元、弹簧单元和阻尼单元的元件,因此,为方便问题的分析,将图1中的半主动阻尼拉杆等效成包含质量和弹簧单元的二自由度模型,如图2所示.图2中,m1为活塞杆的质量,m2为缸筒的质量,k1和k3分别为衬套的复刚度,k2为广义的阻尼器单元的复刚度.图2的振动方程可写为衬套1和3分别连接动力总成和副车架,因此在发动机端的激励下,通过半主动阻尼拉杆传递到副车架的力为F=k3(ω)x2=kdynx由式(1)拉普拉斯变换,与式(2)联立可得到半主动阻尼拉杆的动刚度为由于缸筒m2的固有频率较大,在频率为1~200 Hz范围内可以近似为刚体,同时半主动阻尼拉杆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缸筒一般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把半主动阻尼拉杆简化成广义阻尼器-活塞杆-衬套的模型(如图3所示),半主动阻尼拉杆的简化模型和简化后的动刚度分别用图3和式(4)表示.橡胶衬套的动态特性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它与预载、激振振幅、激振频率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相关.衬套在外界载荷作用下受到的力可以表示为3个分力的叠加,即F=Felast+Ffrict+Ffreq文中用线弹性模型来描述弹性恢复力,弹性恢复力Felast为Felast=Kelastx(t)文中采用摩擦模型来描述振幅相关性,Berg单元参数识别简单,能准确地描述橡胶件的振幅相关性.模型中共有两个参数Ffmax和x2,摩擦力Ffric用下述分段函数定义[9-10]:为更好地描述橡胶衬套的动特性的频率相关性,引入分数导数模型,方便在更宽的频率范围描述橡胶减振元件等粘弹性材料随频率变化的特性.分数导数最常用的定义由Reimann-Liouville积分给出:式中各参数物理意义见文献[3],对于粘弹性材料,0≤α<1,方程(8)可简化为橡胶衬套动特性分析模型中,粘弹性力Ffreq与位移的关系用下式来表示:Ffreq=bDαx(t)广义阻尼器单元的动刚度主要由缸筒和液压油表征.一般在描述液压减振元件的动刚度模型中,Kelvin-Voigt模型和Maxwell模型被广泛地应用.相比于Kelvin-Voigt模型,Maxwell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液体的流变特性[11],在低频范围内能很好地表征减振元件的动态特性[12].Maxwell模型所描述的动刚度由一个阻尼元件和一个弹性元件串联组成,如图5所示.针对文中的广义阻尼器单元,阻尼常数由Maxwell中的阻尼元件c表示,油液和缸筒表征的等效弹簧刚度用弹性元件k表示.动刚度与阻尼常数、等效弹簧刚度及激振频率的关系可以写为为表征弹性单元和摩擦单元的参数,在进行摩擦力模型的参数识别时,采用橡胶衬套在低频、大振幅时的动态测试数据.由于实验频率很低(f=0.01 Hz),实验数据中含有的粘弹性力成分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近似地认为它只含有弹性恢复力和摩擦力.图6为频率为0.01 Hz、振幅为1 mm时的力-位移曲线图.由图6可知,在位移接近极限位移时,曲线的斜率即为衬套的线性刚度Kelast.为确定最大摩擦力Ffmax,在复原和压缩段,分别将接近极限位移处曲线的两条切线延长,由激励位移的对称性可知两条切线间的竖直距离近似等于2Ffmax.在曲线复原和压缩过渡点处的斜率得到最大的Kmax.识别结果如表2所示.将表2识别结果代入方程(15),计算得到x2为0.09 mm.在识别分数导数模型单元中的参数b和α时,选用频率为0~50 Hz、振幅为0.05 mm的激励,测得橡胶衬套的复刚度.在进行分数导数模型参数拟合时,为减小摩擦力的影响,需从测量的复刚度值中将摩擦力表征的一部分刚度去除.根据2.1节中拟合得到的参数Ffmax和x2,计算出在激励振幅为x0时的摩擦力Ffric0为在橡胶衬套动刚度中,摩擦力表征的刚度写为根据Kari [14]提及的方法,对式(10)进行傅里叶变换,可以得到Ffieq(ω)=bDαx(ω)=b(iω)αx(ω)根据式(15)、(16)计算可得小振幅0.05 mm激励下的摩擦力Ffrict0=79 N,Kfrict=1 578 N/mm.利用最小二乘法识别得到参数值b=53.45N·sα/mm,α=0.39.因此橡胶衬套的动刚度的表达式为k1(ω)=Kelast+Kfrict+Kfreq=3 360+53.45(iω)0.39半主动阻尼拉杆的物理参数如表3所示.联立方程(11)-(14)和表3中半主动阻尼拉杆的几何参数,可以识别出半主动阻尼拉杆的等效弹簧刚度k为2.15×106 N/m.半主动阻尼拉杆的阻尼系数是在不同加载(频率和振幅)条件下,通过MTS831台架测试获得.图7为通电和不通电下的阻尼系数,可知在不通电时,其阻尼系数随频率变小,最终保持不变.在通电时,阻尼系数随频率先变小,后变大,最终保持不变.为验证文中动刚度模型的正确性,在MTS831试验台架上对半主动阻尼拉杆在通电和不通电两种情况下的动刚度进行了测试,如图8所示.其中半主动阻尼拉杆两端衬套通过双头螺杆分别与上、下U型工装相连.阻尼拉杆上的电磁阀与12 V直流电源连接,用于测试阻尼拉杆通电和断电下的动刚度.拉杆随着与上U型工装相连的MTS作动器上、下运动.测试结果如图9所示.由图9可知,在低频范围内,半主动阻尼拉杆的动刚度随频率呈类似线性增加,大振幅下的动刚度值大于同频率小振幅动刚度值.通电下的动刚度明显大于不通电下的动刚度.根据第2节中识别的半主动阻尼拉杆各参数,计算了通电和不通电情况下小振幅为1 mm和大振幅为4 mm的动刚度值,并与实验测试值进行了对比.定义相对误差为实测动刚度值与计算动刚度值的绝对值之差与实测动刚度的比值.通过图10中实验和计算对比可知:在通电时,小振幅1 mm和大振幅4 mm下的计算值和实测动刚度值相对误差较小,吻合度较高;不通电时,振幅为4 mm的计算值和实测动刚度吻合良好,5 Hz以后相对误差逐渐减小,10 Hz以后相对误差在20%以内.振幅为1 mm时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在10 Hz以下有明显的差异,是由于运动位移小,通过运动活塞产生的阻尼力较小,半主动阻尼拉杆表现出的阻尼力主要为运动活塞和缸筒的摩擦力,导致动刚度基本维持不变.10 Hz以后实测值与计算值基本一致.与液阻悬置类似,半主动阻尼拉杆的动刚度可以表示为存储动刚度和损失动刚度两个分量[15],由第3节可知动刚度随频率变大逐渐变大.图11为振幅1 mm时存储刚度和损失刚度随频率变化的特性曲线,由图可知,低频阶段主要以损失刚度为主,损失刚度随频率先变大,在75 Hz时达到峰值后变小,其存储刚度随频率增加而逐渐增加.根据半主动阻尼拉杆动刚度的方程,可知半主动阻尼拉杆动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衬套刚度、阻尼常数及等效弹簧刚度.为分析各因素对动刚度的影响,采取如下措施:①通过不同橡胶配方,调整橡胶硬度,改变衬套刚度;②通过改变半主动阻尼拉杆运动活塞上的阻尼孔径和液压油黏度改变阻尼常数大小;③通过改变缸筒材料实现不同的等效弹簧刚度.图12为半主动阻尼拉杆的动刚度与衬套刚度、阻尼常数及等效弹簧刚度的关系.由图12可知,等效弹簧刚度对半主动阻尼拉杆的动刚度的影响较衬套刚度和阻尼常数显著.由图12(a)-(c)可知,衬套胶料硬度越大(动刚度越大),等效弹簧刚度和阻尼系数越大,半主动阻尼拉杆的动刚度也越大.在低频范围(1~10 Hz)时,衬套刚度和等效弹簧刚度对半主动阻尼拉杆动刚度的影响较小,半主动阻尼拉杆动刚度曲线基本重合.因此增加阻尼常数可以提高半主动阻尼拉杆低频时的动刚度,降低等效弹簧刚度和衬套刚度可以减小高频时的动刚度.由图11可知,在低频范围(1~50 Hz)内,半主动阻尼拉杆存储动刚度较小,主要以损失刚度为主,表现出较好的阻尼性能,此时有利于衰减发动机起停、原地换挡等瞬态工况下的冲击.在高频范围内,存储动刚度越来越大,为隔离高频振动,需要较小的阻尼.因此,为评价半主动阻尼拉杆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阻尼性能,采用阻尼分数即损失刚度与动刚度比值Md衡量.Md表示为与动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类似,图13为衬套刚度、阻尼常数和等效弹簧刚度与Md的关系.由图13可知,改变衬套刚度、等效弹簧刚度和阻尼常数时,Md随着频率增加呈减小趋势.由图13(a)知衬套刚度对半主动阻尼拉杆的阻尼性能的影响较小.由图13(b)可知,等效弹簧刚度越小,Md减小得越慢.由图13(c)可知,阻尼常数越小,Md减小得越慢.综上可知,减小等效弹簧刚度和阻尼常数能改善半主动阻尼拉杆低频时的隔振性能.增大阻尼常数有助于改善高频时的隔振性能.文中通过实验测试和仿真计算了通电和不通电情况下半主动阻尼拉杆在小振幅和大振幅下的动刚度值.通过对比发现:通电时,各个振幅下动刚度实验值和计算值吻合度较高;不通电时,大振幅下的吻合度良好.小振幅在低频段(1~10 Hz)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是由于运动位移小,通过运动活塞产生的阻尼力较小,半主动阻尼拉杆表现出的阻尼力主要为运动活塞和缸筒的摩擦力,导致动刚度基本维持不变. 文中还分析了衬套刚度、等效弹簧刚度和阻尼常数对半主动阻尼拉杆的动刚度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衬套刚度、等效弹簧刚度和阻尼常数较大时,半主动阻尼拉杆的动刚度较大.增加阻尼常数提高了半主动阻尼拉杆低频时的动刚度,降低等效弹簧刚度和衬套刚度可以减小高频时的动刚度.衬套刚度对阻尼性能影响较小.等效弹簧刚度和阻尼常数越小,半主动阻尼拉杆阻尼性能越好.文中获得的半主动阻尼拉杆的动刚度模型适用于一般的液压减振器,对预测其动态性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相关文献】[1] HE S,SINGH R.Approximate step response of a nonli-near hydraulic mount using a simplified linear model [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2007,229(3):656-663.[2] 上官文斌,宋志顺,张云清,等.多惯性通道液阻悬置动态特性的实测与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05,18(3):318-323.SHANGGUAN Wen-bin,SONG Zhi-shun,ZHANG Yun-qing,et al.Experiment study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hydraulic engine mounts with multiple inertia tracks [J].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2005,18(3):318-323.[3] 上官文斌,吕振华.液阻型橡胶隔振器非线性特性仿真分析 [J].振动工程学报,2003,16(4):393-398.SHANGGUAN Wen-bin,LU Zhen-hua.Nonlinear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hydraulic damped rubber mounts [J].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2003,16(4):393-398.[4] 杨超峰,殷志宏,吴川永,等.液压衬套与液阻悬置作用机理的对比分析 [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8):82-90.YANG Chao-feng,YIN Zhi-hong,WU Chuang-yong,et parison of working mechanisms of hydraulic damped bushings and hydraulic engine mount [J].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5,43(8):82-90.[5] KOWALSKI D,RAO M.Dynamic testing of shock absor-bers under non-sinusoidal conditions [J].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D Journal ofAutomobile Engineering,2002,216(5):373-384.[6] SONNENBURG R,STRETZ A.Dynamic properties of automotive damper modules [J].Archive of Applied Mechanics,2012,82(12):1795-1804.[7] PRITZ T.Five-parameter fractional derivative model for polymeric damping materials [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2003,265(5):935-952.[8] SCHMIDT A,GAUL L.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of viscoelastic constitutive equations using fractional time deri-vatives [J].Nonlinear Dynamics,2002,29(1/2/3/4):37-55.[9] SJÖBERG M.Non-linear behavior of a rubber isolator system using fractional derivatives [J].Vehicle System Dynamics,2002,37(3):217-236.[10] FRANCHER P,ERVIN R,MACADAM C,et al.Mea-surement and representa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ruck leaf springs [C]∥West Coast International Meeting & Exposition.West Coast:[s.n.],1980.[11] LEWANDOWSKI R,CHORAZYCZEWSKI B.Indentification of the parameters of the Kelvin-Voigt and the Maxwell fractional models,used to modeling of viscoelastic dampers [J].Computers and Structures,2010,88(1/2):1-17.[12] WANG W,YU D,ZHOU Z.In-service parametric modeling a rail vehi cle’s axle-box hydraulic damper for high-speed transit problems [J].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15,s 62/63:517-533.[13] SONNENBURG R,STRETZ A.Damper modules with adapted stiffness ratio [J].Archive of Applied Mechanics,2011,81(7):853-862.[14] KARI L.Extended fractional-order derivative viscoelastic material model for structure-borne sound analysis [M].[S.l.]:Trita-FKT,1997.[15] SHANGGUAN Wen-bin.Engine mounts and 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s:a review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Design,2009,49(4):23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