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输血工作的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规范输血工作流程,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输血工作的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
第三条输血工作必须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输血工作管理制度,监督输血工作的实施,协调解决输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输血管理委员会成员如下:1. 主任:由医院院长担任,负责全面领导输血工作。
2. 副主任:由医务科主任、输血科主任、护理部副主任等担任,协助主任工作。
3. 成员:由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检验科主任、药剂科主任等担任。
第六条输血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1. 制定输血工作管理制度,监督制度的执行。
2. 组织输血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输血技术水平。
3. 监督临床用血、输血治疗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4. 定期检查输血设备、耗材及血液质量。
5. 处理输血工作中的纠纷和投诉。
三、输血工作流程第七条输血申请1. 临床医生在确定患者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填写《输血申请单》,详细记录患者病情、血型、输血目的、预期效果等信息。
2. 输血科对《输血申请单》进行审核,确认输血适应症,必要时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第八条输血配血1. 输血科在收到《输血申请单》后,应及时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 配血试验结果符合要求后,输血科将血液送至临床科室。
第九条输血治疗1. 临床科室在收到血液后,应仔细核对血液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2. 输血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输血安全。
3. 输血结束后,填写《输血治疗记录单》,详细记录输血时间、血液品种、输血量等信息。
第十条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 发现输血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输血科。
2. 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抢救。
医院用血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用血管理,保障患者用血安全,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1. 医院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包括血液库存管理、输血申请审批、血液供应等。
2. 临床科室负责患者输血治疗,严格执行输血指征,确保输血安全。
3. 医院医务科负责对临床用血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4. 医院护理部负责输血过程中的护理工作,确保输血操作规范。
三、血液库存管理1. 输血科应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确保血液库存量达到医院3天以上用血量,并设有应急用血库存。
2. 血液库存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晰,防止过期血液使用。
3. 输血科定期对血液库存进行盘点,确保库存准确无误。
四、输血申请审批1. 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后,送交输血科。
2. 输血科对《临床输血申请单》进行审核,内容包括受血者个人信息、血型、临床诊断、输血指征、目的、输注成分、数量等。
3.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800-1600毫升的,由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量超过1600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急救用血除外)。
五、血液供应1. 输血科根据临床科室申请,及时与血站联系,确保血液供应。
2. 输血科对血液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血液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 输血科按照临床科室申请的血液种类、数量、规格进行配血,并做好记录。
六、输血操作1. 临床科室护士在输血前,应核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床号、血型、配血结果、储血时间等信息。
2. 输血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3. 输血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七、监督与考核1. 医院医务科定期对临床用血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医院输血科科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输血科的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高输血质量,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1. 输血科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申报、血液入库、储存、出库、配型等工作。
2. 输血科负责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用血安全。
3. 输血科负责向临床医师提供输注血液和血液成分的咨询意见或建议,参与指导和协助临床的输血和对输血反应的处理。
4. 输血科负责血液采集、检测、储存、发放等工作。
5. 输血科负责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工作。
三、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 血液管理(1)血液来源必须合法,不得非法自采自用血液。
(2)血液入库、储存、发放等工作由专人负责,并做好相应记录。
(3)血液储存条件应符合规定,定期检查、维护。
(4)血液发放前应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血液质量。
3. 输血申请与审批(1)临床需要输血,应由经治医师提交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的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
(2)输血科对输血申请进行审核,符合输血指征的,及时安排输血。
4.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1)输血科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包括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交叉配血工作,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2)交叉配血试验完成后,仔细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并详细核对结果,保留标本7天以上。
5. 输血前准备(1)输血前由两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做好“七查、八对、九不用”工作。
(2)“七查”指:查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献血者条形码号、献血者血型、血液品种、采血日期及效期、储存条件、输血器材质量。
(3)“八对”指: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住院号、血型、血液品种、配血结果。
(4)“九不用”指:不用过期、变质、污染的血液;不用未经检验的血液;不用无标签、无批号的血液;不用未经交叉配血的血液;不用标签不清、批号不清、血型不明的血液;不用血型鉴定有误的血液;不用输血前配血试验有凝集反应的血液;不用未经医师审签的输血申请单;不用未经核对签字的输血单;不用未经登记的输血记录。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五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3、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1、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3、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师逐项认真填写输血单,值班护士按医嘱行“三对”后,给病人采交叉血,试管上应贴标签,并注明科别、姓名、床号、住院号,于输血前一天送血库(急症例外)。
4、血库工作人员根据临床各科室预约血量,应及时与血站联系,备好各型血液,保证临床用血量,不得有误。
5、血库工作人员接受标本时,应逐项进行认真核对,无误后将标本收下备血。
6、凡血库所备各型血液,应有明显的标志,分格保存在4℃冰箱内,并随时观察冰箱内温度变化。
7、血库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血液交叉试验操作规定进行交叉试验,必要时复查血型,并观察全血,应无脂血、无溶血、血袋应密封,绝对无误,方可发出。
8、取血护士在取血时,应认真核对本科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交叉结果、储血号和供血者姓名、采血时间、血型等输血单上的各项目,无误后方可将血液拿出血库。
9、如果输血出现反应,应由临床主管医师向血库说明情况,并与血站一起查明原因。
10、血库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入库、出库血量、库存血量帐目清楚,认真保管,非经院领导、财务科批准,不得私自销毁。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二)一、目的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告之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以患者最大利益为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同时备案并记入病历。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第三十七条、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 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察受血者有 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 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 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
录。
第三十八条、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 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 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6、凡稀有血型(RhD阴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或特殊 治疗输血应于3天前向输血科提出申请、预约
7、输血科应认真执行核对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8、取回得血液应尽快输用,各科室不得自行储血
9、当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应严格执 行“临床输血反应及输血后感染登记报告制度”,并 按照输血反应及输血后感染处理办法对患者进行诊
第十二条、受血者配血试验得血标本必须就是输血 前3 天之内得。
第十三条、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 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 血型(正、 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 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
配血。 第十四条、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
交叉配血RhD阳性血液发放
医院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 管理制度
4、主管院长、医务处、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定期对紧急抢救输血记录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得问 题与缺陷追踪评价,督促输血科不断改进和完善
开始
结束
离开冰箱后30分钟以内 4小时以内
血小板制品、冷 沉淀
新鲜冰冻血浆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输血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临床用血的采集、储存、制备、供应、输血技术操作和输血后管理等环节。
第三条医院临床输血工作应当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充分保护血液资源,提高输血治疗效果,降低输血相关风险。
第四条医院应当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医院临床输血工作。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医务部门、输血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第二章临床用血管理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和血液资源状况,制定临床用血计划,合理使用血液资源。
临床用血计划应当包括用血总量、品种、供应方式等内容。
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临床用血申请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应当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字,科室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备血。
第七条医院应当建立临床用血评估制度。
临床用血前,医师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输血指征、输血风险等。
评估结果应当记录在病历中。
第八条医院应当推广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等技术,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效果。
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
自身输血包括术前自体备血、术中血液回收等。
第三章输血操作管理第九条医院应当建立输血操作规范。
输血操作规范包括输血前准备、输血过程管理、输血后观察等内容。
第十条输血前,医护人员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紧急情况下,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应当以患者最大利益为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并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输血。
第十一条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章血液制品管理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血液制品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1、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协调,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血液库存量应达到医院3天以上用血量,且有应急用血库存,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2、临床科室履行输血前告知和临床输血审批制,按要求准确、完整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800-1600毫升的`,由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量超过1600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急救用血除外)。
输血申请应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至输血科备血。
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
输血前临床医师能够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结果评估输血指征;按要求检测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ALT、ABO、RhD血型、血常规,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查;输血后及时评价患者实验指标的变化。
4、严格执行血液输注前双人核查核对制度,在规定时限内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输注过程血液中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5、临床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输血过程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过程中先慢后快;能正确识别、处理输血不良应;能及时回报输血不良应调查处理表交输血科保存。
6、输血后24小时内应详实、准确记录输血病程记录,内容至少包括:输血指征、输血目的,输血方式,异体输血品种、ABO、RhD血型和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观察,有无输血应,输血应处理与转归,输血疗效评估;术中输血的`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输血护理记录至少包括异体输血的献血码、品种、ABO、RhD血型、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及有无输血应,输血应处理与转归等。
输血完毕,及时保存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等于病历中。
7、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实施血液保护措施,对符合自体输血适应症患者,经治医师应积极动员患者自体输血。
输血的管理制度
输血的管理制度一、输血申请与审批1、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决定是否需要输血及输血的种类和剂量。
2、输血申请应由经治医生填写《输血申请单》,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诊断、输血目的、预定输血日期、既往输血史等。
3、申请单需经上级医生审核签字,如患者病情紧急需立即输血,应在申请单上注明“紧急”字样,并电话告知输血科。
4、输血科收到申请单后,应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输血适应证或填写不规范的申请单,应退回申请科室重新填写。
二、输血前检查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包括 ABO 血型和 Rh 血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传染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等检查。
2、对于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多次输血的患者,还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
3、输血前检查结果应在病历中详细记录,以备查阅。
三、血液的预订与领取1、输血科根据临床用血申请和库存情况,向血站预订血液。
预订的血液种类和数量应准确无误。
2、血液送达医院后,输血科工作人员应认真核对血袋标签上的信息,包括献血者姓名、血型、血量、采血日期、有效期及血液制品的外观等,确认无误后方可入库。
3、临床科室取血时,应由医护人员携带专用取血箱,并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号、血液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有效期等,双方确认无误后签字领取。
四、输血过程管理1、输血前,医护人员应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和血液制品信息,确认无误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输血。
2、输血开始时,速度宜慢,观察 15 20 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
3、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等。
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4、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应记录输血的时间、血型、血量、输血反应等信息,并将血袋保存 24 小时以备查验。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精选5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精选5篇)第一篇: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为了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制定,对2003版的医疗工作制定中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一.临床输血审批制度1.临床科室申请用血必须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由主治医师以上签字核准鉴定。
2.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参照-附件)及控制用血量。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量超过2000毫升,需经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经治医师必须在病史中写明用血指征。
3.凡属必须履行用血申报手续的患者,经治医生应认真填写“用血通知书”,由家属持“通知书”及有关证明,到区用血办公室办理用血证明后,方可予临床用血。
夜间或休息日急诊用血,可由家属持“通知书”到本院门诊收费处交纳用血互助金及血款后准予用血,事后家属到区用血办补办用血证明后,可到财务科退还用血互助金。
如遇经济确有困难者,可由科主任(或二值班)与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共同认可签字后,方可先用血后补款。
4.临床医生必须有计划地申请用血量,原则上应在规定期限内用完所备血液,如遇特殊情况,尚未用完所配制的血液,应及时通知血库进行调剂。
如调剂无效或未及时通知而造成血液报废的经济损失,应由申请备血科室承担。
二、输血前检测和告知制度1.临床医师议定输血治疗方案前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使其理解输血治疗和输血相关实验检查的必要性。
2.输血前必须进行肝功能、乙肝二对半、丙肝、HIV、梅毒等传染性病原血指标的检查,并将相关结果填入《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输血治疗同意书》。
3.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总值班或主管部门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三、输血的核对制度1.确定输血后,经治医生认真填写“输血检验报告单”,并开出备血医嘱。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委员会及职责、会议记录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委员会及职责、会议记录一、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我院临床输血管理,提高临床输血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临床输血管理原则1.1 科学、合理、安全、有效使用血液制品。
1.2 优先使用自体输血、成分输血,严格控制异体输血。
1.3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
第二条临床输血管理组织2.1 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2.2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成员包括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输血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2.3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条临床输血管理职责3.1 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监督实施。
3.2 监测、分析临床用血情况,推进临床用血科学化、规范化。
3.3 组织临床输血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输血知识水平。
3.4 审核临床输血申请,确保输血适应症准确。
3.5 监督临床输血操作,保障输血安全。
3.6 处理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及时上报。
3.7 开展临床输血研究,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第四条临床输血管理程序4.1 临床输血申请: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填写输血申请单,经主治医师签字同意后,报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核。
4.2 输血科配血:输血科收到输血申请单后,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血液安全。
4.3 输血前检查:输血前,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感染筛查等,确保患者适合输血。
4.4 输血过程:医护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输血安全。
4.5 输血后评估:输血后,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记录输血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第五条临床输血管理考核与奖惩5.1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考核,对违反输血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
5.2 对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三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总体要求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血液使用行为,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制度的目标是达到合理用血、节约用血、保证供需平衡,并提高血液产品的使用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传染病的发生率。
具体要求如下:1.医院应设置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完善和执行血液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
2.各科室要建立临床用血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的用血指南和规范,履行好临床用血的管理职责。
3.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血液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用血操作,不得违反制度规定。
4.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用血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用血水平。
二、血液使用的标准和途径1.血液使用的标准:临床上需要输血治疗的适应症应明确,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液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小于70-80g/L、血红蛋白下降快于10g/L/d,或出现休克、严重贫血和急性失血等情况,都是输血的适应证。
但是,对特殊患者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血液使用的判断。
2.血液使用的途径:血液使用途径包括定点献血和购买血液产品,医院要与当地血液中心建立血液供应管理机制,确保血液的及时供应。
三、用血操作流程1.临床医生在确定需要输血治疗后,提出申请,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及输血的原因和目的。
2.医院血库根据申请单和血液库存状况,审核申请单,并选择合适的血液产品。
3.临床医生核对血液品种和数量,并签字确认。
4.临床医生填写血液用法,包括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等,并通知护士负责输血过程管理。
5.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和血液品种。
6.护士监测输血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等,并记录在输血观察表中。
7.输血结束后,护士做好输血过程记录,并填写输血后观察表。
8.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效果,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四、临床用血的质量控制1.血液采集和储存:医院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血液采集的安全性和质量,储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_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条例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_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条例临床输血管理制度_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条例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应制定规范的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篇1为进一步规范、指导医院科学合理用血,指导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合理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特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制定年度输血工作计划,具体执行工作由血库负责。
2.临床输血工作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血库的设置执行卫生局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试行)》,从人员配置、布局和设施、设备上加以完善。
4.血库应制定血库负责人岗位职责、各级别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相关人员岗位职责以明确职能范围,作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5.血库应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程序,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输血专业技术操作规程,现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切实建立起室内质控标准。
6.血库应在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建立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防火安全制度、血液报废登记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报批医务科审批后严格实施,并在医务科协助下对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
7.医务科负责建立《临床用血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考核的范围和办法加以规定。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篇2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临床输血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病人输血前应做血型、输血四项(又称输血前检查):ALT、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nti-HCV、anti-HIV、RPR,下同)、血型血清学检查。
报告单贴在病历上,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以备日后信息反馈及资料备查。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5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临床用血行为,有效管理血液资源,保障患者用血安全,提高临床用血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临床用血行为的管理,包括血液库存控制、用血审批、血液使用追踪等内容。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所有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
第四条临床用血应严格按照医学、伦理、法律等相关规定进行,确保临床用血活动符合规范。
第五条临床用血应尽量选用供血风险低、适应患者需求的血制品,避免不必要的用血。
第六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血液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宣教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用血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章: 血液库存控制第七条医院应根据实际临床需求,合理确定血库需存储的数量和种类,并根据血液有效期进行动态管理。
第八条医院血库应定期进行库存清点,检查血液存储条件,及时处理过期、损坏、不合格等血液。
第九条医院血库应有充足的存储空间,满足日常存储需求,并做好防火、防潮等措施。
第十条医院血库应设专人管理,确保血液管理操作规范与安全。
第三章: 用血审批第十一条医院设立用血审批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审批患者的用血申请。
第十二条用血审批委员会由血液科、临床科室、质控科等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主任医师担任主任。
第十三条患者用血需经过医生开具申请单,并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用血原因、用血量等必要内容。
第十四条用血审批委员会按照患者的临床情况、血液库存等因素,决定是否批准患者的用血申请。
第十五条用血审批委员会审批结果应及时通知医生和患者,并记录在档案中。
第四章: 血液使用追踪第十六条医院应建立血液使用追踪制度,对每一袋用血进行记录与追踪,确保用血的及时、准确。
第十七条医生应及时向血库申领用血并签字确认,用血后应填写血液使用记录单,包括用血时间、用血量、用血原因等内容。
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血液使用统计和查询系统,可以随时查询和统计血液使用情况。
第十九条医院应委派专人负责血液使用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参考。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本院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
三、临床用血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四、本院无偿献血由市卫生局指定的献血站负责组织。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或变相组织临床用血。
五、本院临床用血必须使用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应的血液。
六、临床科室应严格执行输血适应症,认真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七、临床科室应建立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如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并立即通知输血科负责人和献血管理机构负责人,及时调查处理。
八、临床科室应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的客观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医师应当将患者的输血适应症、输血过程和输血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与患者亲属的沟通情况等,记入病例;临床科室应将输血申请单、输血记录单等资料保存至少10年。
九、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如有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医院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在医疗领域,临床用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血液的短缺和复杂性质,医疗机构必须进行有效的临床用血管理,以确保有限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安全、有效的利用。
一、临床用血的重要性临床用血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对于那些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治疗严重疾病的患者。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血液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以确保其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
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挑战1、血液短缺:全球范围内,血液供应都面临着短缺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献血的认识不足,献血积极性不高,以及血液采集和分发的复杂过程导致的。
2、血液质量:确保血液质量是临床用血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4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优化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流程,并确保用血安全有效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临床用血审批制度:规定医院临床用血需经过审批程序,包括申请、审核、审批等环节,确保用血合理、必要。
2. 用血指征和禁忌症的明确:明确不同病情需要用血的指征和禁忌症,防止不必要的临床用血,减少用血风险。
3. 用血的分级管理: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用血的紧急程度等,将临床用血分为不同级别,确保高危患者可优先获得血源。
4. 用血前的血液检验和交叉配血:规定临床用血前必须进行血液检验,包括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等,确保血液品质和血型适配性。
5. 用血品种和用量的严控:规定不同病情需要用血的品种和用量,防止不合理的浪费或供不应求。
6. 用血过程记录和追踪:规定医院要对每一例临床用血进行记录和追踪,包括血液来源、血液使用情况等,便于事后评估和血液质量管理。
7. 用血教育和培训:医院要进行相关用血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和护士对用血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8. 用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和规定医院用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和分析程序,及时发现和解决用血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用血安全。
通过制定和贯彻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用血质量,减少用血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2)是指医院规范化、科学化地管理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过程的一套制度。
其目的是保证患者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率,确保医疗质量。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临床用血指征的制定:制定详细的用血指征,明确哪些患者需要输血,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需要确定输血的种类和数量。
2. 用血审批程序:规定临床用血的审批程序,确保医务人员在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请、审批和使用。
3. 血液管理委员会:成立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包括用血指征的更新和审核、用血指导方针的制定和宣传等工作。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输血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医院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政策、制度,监督、指导临床输血工作,对输血质量进行评估和控制。
2. 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医务部、护理部、输血科、检验科、感染管理科、伦理委员会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3. 输血科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血液的采购、储存、发放、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等。
三、临床用血管理1. 医院使用血站统一供给的血液,根据临床用血情况,定期向血站报送用血计划,保持一定的储备血量。
2. 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Hb>100g/L一般不必输血,Hb<70g/L才需输血,Hb 在70 g/L ~100g/L之间,结合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
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等。
3. 临床医生在给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应根据病情,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认真做好临床输血治疗前的全面评估,记录在病历中。
4. 患者需要输血时,临床医生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输血治疗的利弊。
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与患者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方可输血治疗。
5. 临床输血治疗前,临床医生应开具检查医嘱,对患者进行血常规、ABO,RH血型、凝血功能、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抗体和ALT检测。
四、血液质量管理1. 输血科工作人员负责血液的入库、保存。
2. 血液入库前要核对验收,核对内容包括: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等。
3. 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拒绝入库。
4. 合格的血液应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储存。
五、输血过程管理1. 输血科工作人员按照临床医生开具的输血医嘱,核对患者信息、血液信息,确认无误后进行配血。
临床输血室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室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临床输血室工作,确保输血安全、有效,提高输血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临床输血室设立在医院血液科或输液科下属。
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护士长一名,输血护士若干,全体人员应按照本制度执行。
三、人员管理1. 临床输血室主任、副主任应具备中高级护师以上资格,具有丰富的输血工作经验,能够独立承担输血室的管理工作。
2. 护士长应具备中级护士以上资格,具有一定的领导管理能力,要能协助主任处理日常工作。
3. 输血护士应具备初、中级护师资格,通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输血相关工作。
4. 所有人员须定期参加输血相关知识培训,持证上岗。
5. 违反输血相关法规或制度的人员将被追究责任。
四、设备管理1. 临床输血室应配备完备的输血设备,包括输血椅、输液泵、输血管路等必需工具。
2. 输血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3. 如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报修,并做好备用设备的准备。
五、质控管理1. 输血前应按照规定流程核对病人身份,血液类型和数量,并征得病人同意。
2. 输血时应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及时观察病人反应。
3. 输血后要及时记录输血情况,并观察输血后反应。
4. 定期进行输血质量评估,找出问题,并及时改进。
5. 对输血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处理和报告。
六、安全管理1. 临床输血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工作环境无安全隐患。
2. 遵守血液传染病防护法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 对输血相关操作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并提供防护用具。
4. 对输血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确保输血安全。
七、突发事件处理1. 对于输血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临床输血室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处理。
2. 应急预案要包括人员分工,措施及装备准备等。
3. 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八、其他1. 临床输血室应与相关科室密切合作,共同保障输血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 定期做好输血室的整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引言临床用血对于救治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需要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流程来确保用血的安全、合理和有效。
本文将详细阐述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及流程,以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健康权益。
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用血申请制度1、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科学合理地申请用血。
2、申请用血时,医师需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输血目的、预计输血量等。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至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 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二)用血审核制度1、输血科(血库)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应对申请用血进行审核。
2、审核内容包括患者输血适应证、输血前检测结果、申请血量等。
3、对不符合输血指征或申请用血不合理的,输血科(血库)应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三)用血登记制度1、输血科(血库)应建立健全用血登记制度,对每一次用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输血日期、输血品种、输血量、供血者信息等。
3、用血登记资料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阅和追溯。
(四)血液储存管理制度1、输血科(血库)应按照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储存血液。
2、不同血型、不同品种的血液应分别储存,并有明显的标识。
3、血液储存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温度、湿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4、定期对库存血液进行质量检查,对过期、变质或不合格的血液应及时进行处理。
(五)血液发放管理制度1、血液发放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新鲜度。
2、发放血液时,应认真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信息,包括姓名、血型、住院号等,确保无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第一节输血科行政管理制度一、成立输血管理组织1.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方法(试行)》第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应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2.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会组成由主管院长负责,成员由输血科(血库)主任、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临床科室主任组成。
3.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下设输血管理办公室在输血科(血库),负责日常工作。
主任由输血科(血库)主任兼任。
二、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1.负责临床用血的规化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合理、科学用血。
2.指导、督促、检查临床科室与输血科(血库)的输血工作。
3.审查临床用血计划并监督实施。
4.组织制定输血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5.调查、处理不良输血反应与输血感染性疾病。
6.协调和裁决临床用血的不同意见与医疗纠纷。
差错事故的认定、惩罚。
7.负责对全员进行输血知识与相关法规的培训。
8.负责对开展的输血新技术、新项目与引进的新设备进行论证。
三、输血管理办公室的职责1.促进科学、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督促开展自身输血。
2.督促、检查输血科(血库)的输血工作,使之不断规化。
3.指导、检查、监督临床用血,对输血重点科室重点监测、考核。
4.疑难输血会诊、参加需要大量用血手术的术前讨论,提供最正确输血方案。
5.制定医院输血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6.调查、处理不良输血反应与输血感染性疾病。
7.组织临床用血知识与相关法规培训。
四、输血质量管理小组职责1.按照卫生部行政部门要求,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献血法》、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方法(试行)》,推动、促进、完善医院临床输血的发展和管理。
2.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院输血知识医学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医院医护人员输血与输血管理水平。
3.监督、指导临床科学、安全、合理用血。
4.积极推广临床输血新技术、新材料、新业务。
5.积极参与医院疑难、大量输血的知道与协调。
6.组织鉴定输血相关医疗纠纷(溶血反应、输血感染性疾病等)。
五、主管院长输血管理职责1.负责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的实施、督查、领导。
2.检查、指导全院输血工作的实施。
3.对输血新技术、新疗法与业务培训随时监督和管理。
4.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医院会诊,听取汇报和年度总结。
六、输血科(血库)的岗位职责1.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方法(试行)》第六条规定,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
2.认真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方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
承受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专业技术指导和监督。
3.负责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并按计划领取所需全血、成分血。
4.做好全血、成分血的运输、贮存与质量观察。
5.在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6.认真执行各项标准操作规程,保证输血安全。
7.认真做好输血前免疫学检查和消毒隔离工作,严防输血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8.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做好临床输血会诊。
9.指导临床合理、科学用血,推广成分输血。
10.宣传和推广输血新技术,如成分输血、自身输血、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11.负责输血医学的科研与教学。
12.保存临床输血有关资料。
第二节输血科工作人员职责一、输血科(血库)主任职责1.在主管院长和医教研职能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本科的检验、科研、行政管理和全员输血业务工作。
2.制定本科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并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制定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标准操作规程与质量评定标准,并组织实施。
4.定期申报用血计划,贮备成分血,确保临床用血需求。
5.负责医疗安全教育,严防差错事故。
6.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科室人员的政治素质。
7.负责本科人员的业务培训、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
8.监督检查本科各工作环节,与时解决复杂、疑难问题。
9.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10.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改善服务质量。
11.制定科研计划,积极开展输血新技术、新项目。
12.指导进修与实习人员的培训,组织实施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
13.负责全院人员的输血培训工作。
14.接待来信、来访和投诉工作。
二、主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副主任检验师)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专业的业务、教学、科研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
2.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检查安全措施,严防差错事故。
3.参加部分输血工作,检查科的输血质量控制;负责本科主要仪器、设备的购置论证、验收、安装和调试,定期检查和指导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
解决本科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
4.负责业务技术的训练和考核,培养主治医师(主管检验师)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
5.掌握本专业国外信息,指导下级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和引用新业务、新技术的工作,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
6.负责疑难检验项目的检查与室质控与室间质评工作。
7.经常深入临床科室,征求意见,参加临床疑难输血会诊与病例讨论。
8.负责开展科研工作,配合临床开展输血新技术。
9.担任教学工作,负责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的业务指导与专题讲座,做好科各级技术人员业务培养与知识更新工作。
三、主治医师(主管检验师)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输血、教学和科研工作。
2.督促检查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3.参加日常输血工作,搞好质量控制,解决技术上较复杂的问题。
指导医师(检验师)工作。
4.担任教学工作,带教进修、实习人员,协助上级医师(检验师)做好科各级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
5.协助科主任制定科研规划,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改进工作。
6.参与值班,完成主任交办的具体工作。
四、医师(检验师)职责1.枣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师(检验师)指导下工作。
2.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3.负责贮血管理,全血、成分血的质量鉴定和发放。
4.负责血型鉴定和配血试验,以与输血相关实验室检查。
5.负责试剂的配置与保存,实验仪器的保管与维护和实验材料、试剂的请领,做好安全、消毒、卫生等工作。
6.做好各项原始资料登记、保存和统计工作。
7.主动深入临床科室,密切配合临床用血工作。
8.提高自身业务学习,参加临床教学,做好进修生、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9.参加科研和技术更新工作,改进检验方法,开展新项目、新技术。
10.参与值班,完成主任和上级医师(检验师)交办的临时性、突发性工作。
五、技术人员岗位职责1.上岗前必须经过输血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上岗的卫生技术人员才能从事输血技术工作。
2.在科主任(负责人)领导下,负责贮血、发血、血标本接收、血型鉴定、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等技术工作。
3.协助科主任(负责人)做好原始资料的登记、保存、统计工作,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
4.协助科主任(负责人)督促本科工作人员遵守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操作,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发现质量问题应与时汇报。
5.协助科主任(负责人)做好本科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指导实习和进修人员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6.了解国外学术动态,结合本科实际,推广输血新技术,促进输血事业发展。
7.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推广成分输血,指导临床科室科学、合理用血,参与疑难病例的输血会诊。
如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协助临床科室分析原因。
六、当班工作人员岗位职责1.检查并准备好当天所需使用的各种试剂与器材。
2.负责接收、核对并记录临床科室送来的《临床输血申请单》与受血者的血标本。
3.负责临床用血的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选与其他血型血清学试验(急诊优先),通知电脑系统收费。
如发现未交费的急诊患者应做好记录并上报医务处或总值班批准备案,与临床保持联系,防止漏收费。
4.配血合格后通知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取血,取血与发血者双方需仔细核对,准确无误后共同签名方可将血液发出。
5.根据临床用血与库存情况负责与血站预约全血、成分血。
6.负责接收入库的全血、成分血,清点品种、数量,检查质量、日期等无误后签名、登记入库,对血站供应的全血、成分血应按要求复查血型。
7.全血、成分血入库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竖立放置于蓝中或金属架上,在专用冰箱的不同层或不同的专用冰箱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定期观察冰箱温度并做好记录。
8.负责临床输血技术咨询,遇到临床输血疑难问题时应与时向上级汇报。
9.负责清理和消毒实验工作台,将当日血标本整理后放入冰箱,处理超过保存期的血标本。
做好当日进出全血、成分血数量统计与输血费用核对工作,做好交接班。
10.有两位以上同时当班者,可设主班与副班,亦可安排白班、中午班、夜班。
根据工作情况由科主任(负责人)分配任务并制定相应岗位职责,做到各司其职。
七、质量监督员岗位职责1.爱科主任(负责人)领导下,负责本科业务技术的全面质量监督。
2.必须坚持原则,作风正派,熟练掌握输血科(血库)专业技术知识。
3.协助科主任(负责人)对于贮血、发血、血标本接收、血型鉴定、抗体筛选机交叉配血试验等各工作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差错事故隐患与时向科主任(负责人)报告。
4.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与时予以制止并指正,如遭到当事人的拒绝,有义务向科主任(负责人)报告。
5.协助科主任(负责人)做好室质量考核和室间质量评价。
室质量考核可每月一次,室间质量评价可每年一次,由科室研究决定。
6.每月检查一次科室相关记录,发现缺项、涂改、漏记、错记等情况与时向科主任(负责人)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卫生员岗位职责(一)在科主任(负责人)领导下,按要求完成科实验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
(1)试管架、试管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
(2)每天更换消毒盘的消毒液。
(二)保持室整洁,每日对台、桌、地面用消毒液消毒两次,发现污物与时处理。
(三)负责本科人员工作服与值班用被服等的清洗与领取。
(四)负责领取科用的各种耗材。
(五)严格遵守《感染管理制度》与《消毒隔离制度》。
第三节输血科工作管理制度一、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临床用血管理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与医院输血管理的有关规定。
2.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丰富的输血专业理论知识,热情、周到地为临床科室与患者服务。
上班时仪表端正,服装整洁,语言文明。
3.接收标本时,输血科(血库)人员与送血样人员共同核对病人、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与临床诊断,并与血样标签核对是否完全相符,精核实无误,双方登记签字后,方可进行血型与交叉配血试验。
如有不符,予以退回。
4.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各项检验单必须详细登记并签全名,做好室质量控制盒室间质量评价。
5.全血、成分血入库药认真检查,严格核对,发现采供血机构所发全血、成分血的血型标记有误,或标签模糊不清、质量部合格,予以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