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4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3节 氧气 第1课时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习题课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我们周围的空气PPT教学课件
二 化合反应及氧化反应
讨论:1、分析实验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编号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后生成的物 质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1
红磷、 五氧化 氧气 二磷
点燃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实验2
硫、 氧气
二氧化 硫
点燃
硫+氧气 二氧化硫
铁、 四氧化
点燃
实验3
氧气 三铁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2、【思考】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 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 反应叫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 烂、酿酒酿醋、农家肥料的腐熟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还是氧化反应?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锌 + 盐酸 氯化锌+氢气 石蜡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不能,因为木炭与硫反应生成的物质状态是气体,压 强没有发生变化,水不会流到集气瓶中,观察不到现 象;铁丝在空气中反应只是红热,不能燃烧。
2、下面是几位同学对一些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D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都生成了一种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有火星 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木条 复燃,则证明瓶内装的是氧气
4
3.氧气的化学性质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Oxygen
01 木炭和氧气的反应 02 硫和氧气的反应
胶州市第五中学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3节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课时练习新版鲁
第三节 氧气第1课时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号 班级 姓名1. 利用下列原理制取氧气,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能耗少、无污染的是( D ) A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B .氧化汞――→加热汞+氧气C .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 D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B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D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3. 某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1)写出仪器B 的名称:__集气瓶__。
(2)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MnO 2和__H 2O 2__(填化学式),MnO 2固体在该反应中起__催化__作用。
(3)实验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说明氧气具有__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__的性质。
除了排水法,该同学还可选择__向上排空气__法收集氧气。
(4)实验前,该同学先向仪器A 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入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 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冒出。
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
4.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C )A .加热氯酸钾B .加热高锰酸钾C .分离液态空气D .加热二氧化锰5.分别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 2O 2)三种物质,都可以制得氧气。
这说明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B )A .氧气B .氧元素C .氧分子D .氧化物6.实验室利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B )A .不能产生氧气B .生成氧气的速率慢C .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D .过氧化氢不能分解7.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 )A .锥形瓶里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分液漏斗里盛放双氧水B .锥形瓶里加高锰酸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C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D .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立即收集8.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A .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B .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C .收集O 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D .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9.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因素考虑,实验室制氧气的下列方法最佳的是( B)A .电解水:H 2O ――→通电H 2↑+O 2↑B .催化分解双氧水:H 2O 2――→MnO 2H 2O +O 2↑C .加热高锰酸钾:KMnO 4――→加热K 2MnO 4+MnO 2+O 2↑D .加热氧化汞:HgO ――→加热Hg +O 2↑10.下列关于产生氧气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A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B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C .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D .实验室常用加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11.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氧气教案(新版)鲁教版
- 我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 我将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3. 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使用实验和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 氧气的性质
2. 氧气的制法
3. 氧气的用途
教学难点:
1. 氧气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 氧气的工业制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具:酒精灯、试管、铁丝、木炭等。
2. 教学课件:有关氧气的图片、视频等。
- 知道氧气的用途,如炼钢、焊接、急救等。
-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氧气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课堂展示和点评,学生能够提升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对空气的了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氧气吗?氧气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氧气的性质(15分钟)
1. 实验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步骤:
(1)取一根细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
(2)将加热后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实验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01X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节 氧气 4.3.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课件
一变、两不变 点
第三节 氧气
(续表)
理 (1)一变:指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包括增大和减 解 小反应速率两个方面 要 (2)两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 点 性质不变,但是物理性质有可能改变
第三节 氧气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
[情景展示] (视频情景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光盘内容)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节 氧气
[核心应用]
核心二 催化剂
例2 小雨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
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如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问题探究] 如图所示四种途径都能够得到氧气,你认为可以作为实 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的是什么?
第三节 氧气
[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归纳提升] 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种气体时,首先要选择反应物,知道 如何控制反应条件,然后要确定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最后要审查整 个反应体系是否符合环保、安全的要求。要制取氧气,反应物中必须 含有氧元素,还要考虑原料是否容易获得、实验条件是否容易控制、 实验装置是否容易装配、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等。分离液态空气法 适合大量生产氧气,属于氧气的工业制法,不适于在实验室中使用; 高锰酸钾、氯酸钾加热后能够产生氧气,可以用来制取氧气;过氧化 氢制取氧气,不需加热,生成物是水和氧气,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第三节 氧气
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两不变”,即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 应速率,而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要探究一种 物质能否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一般要注意从三个方面入手:一 是探究加入该物质能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是探究反应前后该物 质的质量是否改变;三是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否 改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氧气教学设计4(新版)鲁教版
4.请解释氧气的分子结构,并说明其对氧气性质的影响。
5.请分析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并简要说明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分子结构等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氧气的性质和应用等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氧气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实验器材等,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包括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具体来说,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氧化性等。
(3)氧气的制取方法: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加热高锰酸钾等。
(4)氧气的用途:医疗、潜水、登山、焊接等。
(4)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氧气的基本性质、分子结构、制取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
2.作业反馈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具体反馈如下:
(1)对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正确率和解题思路。对于错误答案,指出错误原因,引导学生进行改正。同时,对于解题思路清晰、方法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2)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实验步骤是否合理、现象和结论是否准确。对于不合理的步骤,指出问题所在,并提供改进建议。对于准确的设计,给予肯定和鼓励。
(3)对于生活中的氧气应用案例分析,关注学生的案例选择是否恰当、阐述是否清晰。对于不恰当的案例选择,指出问题所在,并提供其他合适的案例。对于阐述清晰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4.3氧气(课时1)教案
课题:第四单元第三节氧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2.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并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知识点(重点、难点):1.重点: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2.难点:催化剂教学准备:试管、锥形瓶、分液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火柴;多媒体课件保”。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初步探究——建立研究物质制备的方法体系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纯净的氧气呢?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1、电解水2、从空气中分离氧气3、光合作用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关注产品标签中的主要成分、增氧功能、产物无残留、绿色环保的信息。
在笔记本上试着默写一下这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交流讨论,说出得到氧气的方容。
引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帮助学生加深对反应产物的印象。
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化学制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观看多媒体画面:几种能得到氧气的方法,思考哪一种方法更适宜潜水艇供给氧气?展示潜水员在水中潜水的图片。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感受?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仪器装置操作顺序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收集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组装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检验氧气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学生讨论: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得出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收集。
验满氧气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立即复燃。
知识拓展7.验满方法:1.NO是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棕色NO2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NO时可选用的集气方法是()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2.实验桌上有一瓶气体,是刚用排水法收集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氧气教学设计4(新版)鲁教版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气的组成、气体的性质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学生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氧气的性质和应用理解不够深入。
在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基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上还不够熟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科学思维方面也存在差异,对科学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同。
(3)让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氧气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组织一次小组讨论或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4)探索氧气的其他潜在应用领域,如探索氧气在环保、能源等领域的可能性,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教学反思与总结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知识点的深度和难度上,我可能没有做到适度的把握。部分学生对氧气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的理解还有待加强。此外,课堂纪律方面,部分学生注意力还是有所分散,这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氧气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氧气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氧气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氧气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氧气的特性和重要性。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我们周围的空气PPT课件(第1课时)
C、在氧化反应中一般都有热量放出
D、物质跟氧气的反应都能பைடு நூலகம்光放热
) BD
第十七页,共二十七页。
3、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
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B
A.木碳在氧气中燃烧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第十八页,共二十七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氧气》我们周围的空气PPT课件(第1课时)
科 目:化学 适用版本:鲁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氧气
第一课时
第一页,共二十七页。
01
学习目标
CONTENT
02
在实验探究中归纳、概括出氧气的主 要化学性质。
在实验探究中获得研究气体性质的一般 思路和方法。
第二页,共二十七页。
1 氧气的物理性质
第三页,共二十七页。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87页活动天地4-4。
(1)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填写表格 并思考表格下面的两个思考题。
(2)尝试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第四页,共二十七页。
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1L水约溶解30mL氧气) 沸点是-183℃、熔点是-218℃ 液态氧为淡蓝色,固态氧为淡蓝色雪花状
第十三页,共二十七页。
非 金
点燃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仅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属 单 质
P O2
P2O5
点燃 氢气 + 氧气 水
化合物,且其中一种 元素是氧元素。
H2 O2
H2O
金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属 单 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氧气》教案(鲁教版)
氧气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答复】〔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红磷的燃烧实验。
【问题引入】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方小白鼠的缺氧实验〕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答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确认目标】这节课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问题讨论】描述氧气物理性质。
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答复】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答复】靠腮呼吸。
氧气来自水中。
【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答复】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白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氧气教学设计2(新版)鲁教版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对生物有什么影响?
4.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氧气的正确认知,认识到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体体现在能够进行以下表达:
-氧气在医疗、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有哪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氧气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4.设计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5.布置相关的实验报告和思考题,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实验法: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氧气的性质和制备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氧气的用途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氧气的制备和性质。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第一课时教案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氧气(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对催化剂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2、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装置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的某些用途方面的知识,比如: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
对于“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氧气”的问题还不了解。
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但是课标要求的,也是学生期望学习的。
学习目标:1、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对催化剂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2、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装置和操作;3、对比较典型的题目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装置和操作难点: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对催化剂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实验准备:多媒体、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学习过程:实验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结论:最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投影:小资料1、将反应后的二氧化锰过滤、干燥、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发生改变2、将称量后的二氧化锰再次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有大量气泡冒出,该气泡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一变:板书:催化剂:二不变:板书:反应原理催化剂过氧化氢水+氧气讨论:选择哪些仪器可以组装发生装置?①试管②烧杯③锥形瓶④酒精灯仔细观察学生回答:产生气泡快,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获得结论分析、总结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分组讨论|、组合展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⑤长颈漏斗⑥单孔橡皮塞⑦双孔橡皮塞⑧导管讨论:可以选择哪些方法进行收集氧气?投影:小资料通常状况下,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在0℃,1个标准大气压下,其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展示装置图:或根据小资料讨论、总结排水法收集氧气向上排空气法观察实验交流反思:在实验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学生总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演示实验:制取一瓶氧气实验步骤:1、组装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加入0.5克(约半药匙)二氧化锰,并塞紧瓶塞3、将集气瓶装满水,从侧面轻推盖上毛玻璃片,翻转后,扣在水槽中;4、向长颈漏斗中倒入过氧化氢溶液5、在水底将毛玻璃片盖紧,取出,正放;讨论:如何检验一瓶气体就是氧气呢?交流讨论:用下面这套装置制取氧气时,应如何验满呢?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实验前应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长颈漏斗应没入液面以下,导管刚露出橡皮塞即可;3、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气体;4、取出后的集气瓶应正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我们周围的空气PPT精品教学课件
物理性质 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
氧气 无色、无味、气体
比空气略大 不易溶于水
4
蓝 色 钢 瓶
改变条件: 氧气 → 液氧 →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
【思考】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一种常 见的气体。你知道它是空气、氧气 还是氮气吗?
如果想验证它是否是氧气,就必须 先了解氧气的性质。
6
二、氧气的检验方法
39
2.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D ) A.无色无气味 B.密度比空气略大 C.不易溶于水 D.能助燃,能供给呼吸
40
3.生活中发生的这些现象,没有发生缓慢氧化的是( C )
A.牛奶变酸 B.用谷物酿酒 C.烧煤取暖 D.农家肥的腐熟
41
4.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成白色,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19
课堂小结
1.学习物质都是从物质的性质入手,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 再学习它的化学性质。 2.氧气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微溶于水,能液化和固化。 3.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木 炭、硫、铁 等发生反应。
20
课堂练习
1.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错误的 是( B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可以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C.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201X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节 氧气 4.3.2 氧气的性质与氧循环课
第三节 氧气
质氧 气 的 性
质物 理 性
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 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有三态变化
第三节 氧气
性氧 质气
的
质化 学 性
又性支 是,持 氧既燃 化是烧 反化, 应合具
反有 应氧 ,化
第三节 氧气
课堂反馈
知识点1 氧气的性质
1.同学们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D ) A.将光亮的铁丝由瓶口慢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B.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以便于聚热,并能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以及与氧 气的接触面积 C.待铁丝下端的火柴即将燃尽时将铁丝插入集气瓶中 D.将铁丝在空气中烧红热后,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使其燃烧
第三节 氧气
探究点二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情景展示] (视频情景详见光盘内容)
第三节 氧气
[问题探究] 100多年前,有人预言随着人类的增多,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将会大幅下降。如今100多年过去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仍然 基本保持不变,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归纳提升] 植物的光合作用要产生氧气,人类、动植物的呼吸及燃 料的燃烧要消耗氧气,产生的与消耗的氧气基本保持平 衡。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节 氧气
3.氧化物与氧化反应 (1)氧化物:由___两__种_____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如果其中一种是元 素___氧_____,这样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2)氧化反应:物质与___氧__气___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辨析]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多少来 定义的,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而氧化反应是从物质是否与氧结合的 角度进行分类的,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没有 必然联系,但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课件
作顺序是④①③② (填序号)。
(4)F是密封良好充满空气的单气阀充气袋,现用F收集一袋较 纯净的氧气,则导气管口b、c连接之前需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排尽充气袋内的空气 。
解析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 置A作为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用装置E或C。 (4)用F收集一袋较纯净的氧气,则导气管口b、c连接之前需 排尽充气袋内的空气,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节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2024湖南永州宁远期中)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 条件是 ( B ) A.必须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为反应物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使用催化剂
解析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为反应 物。
解析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就能分解生成氧气,只是反应速率 较慢;二氧化锰只是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不 会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
9.(2021山东滨州中考改编,1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干 燥氧气的部分实验操作(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其中错误 的为 ( D )
解析 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干燥氧气,氧气从长口进入,短口 排出;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不 能伸入瓶内。
择时考虑的因素是 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若用方法②制取氧
气,其反应原理用化学符号表示为 H2O2 H2O+O2
。
(2)可用D装置收集氧气,原因是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
用F装置探究氧气性质时,发现铁丝剧烈燃烧,发生反应的符号
表达式为 Fe+O2 Fe3O4 ,由此得出氧气具有的化学性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节 氧气(二)教学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氧气(二)教学案鲁教版设计理念:本节课体现“生为主体、师为主导”,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交流。
内容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的某些用途方面的知识,比如: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
对于“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氧气”“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如何通过实验研究氧气这种气体的性质”这些问题,学生还不了解。
教材据此进行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建议:1、分小组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
2、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氧气的制法。
3、利用好助学、练习册进行预习、检测。
学习目标:1. 在实验室中动手实验制得氧气,体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 在实验探究中归纳、概括出氧气的主要性质。
3. 在实验探究中获得研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 会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乐于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装置、步骤、注意事项)难点: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课前准备:多媒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气体的制法,所以基本上是从零开始教学。
课的容量很大,涉及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合理选择和诸多注意点。
2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评价。
3这一节教学中自始至终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性活动为主,在学生活动中用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的机会,把教学定位在一种交往、对话关系之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氧气(第1课时)课件(新版)鲁教版
C. a-b-c-d-e
D. b-a-c-e-d
4.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 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实验室用加 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A
B
C
D
E
请从上图中选出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A ,收集 氨气应采用的装置是 E 。
活动天地2 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响原理
1.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上述反响都能生成氧气,根据提供的信
息想一想,假设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你最
好选择
。为什么?
二氧化锰在反响中的作用
探究内容
向A试管中加入3mL-5mL过氧化 氢溶液。
假设在实验室中有以下药品可供选择:
H2O2、NaCl、KMnO4、KClO3
过氧化氢 氯化钠 高锰酸钾 氯酸钾
猜测:哪些物质可能用于制取氧气? 为什么?
资料介绍
(1)H2O2过氧化氢又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的 液体,常温下就可生成氧气和水,价格低廉。 (2)KMnO4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在 加热时能产生氧气,成本较高。 (3)KClO3氯酸钾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时能 产生氧气,如果混有可燃性杂质有可能会发生爆 炸。
一、反响装置 如图是制取气体的常用的反响装置,假设用过氧
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你选择B ;假设用加热高 锰酸钾制氧气,你选A择 。说一说你选择的依据。
选择依据:反响物的状态与反响的条件。
固 加热气
A
固+液 气
B
C
实验室制取氧气—制取装置
二、收资集料装:置在0℃、1.01x105Pa下,氧气的 如图密是度实为验1室.4中29常g用/L的,空收气集气的体密的度方为法1。.293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