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剖析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复习资料重点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复习资料重点

中古音乐史要点整理一、中国古代乐律学1.三分损益法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

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代“十二律吕”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

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京房(前77〜前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

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

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西晋律学家荀勖(?~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

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

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

前面五孔依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

5.何承天的“新律”何承天,南朝宋时郑(今山东郊城县)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

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

其方法是:先以黄钟本律之数(9寸)减去由仲吕所生黄钟2之数(8. 8788寸),得差数为0. 1212,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份。

即0. 1212÷12=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

中国音乐史总结分析

中国音乐史总结分析

2014年最新中国音乐史总结分析作者:anne古代部分: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中国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乐舞:早期的音乐常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黄帝时代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相传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所以这是一部歌颂氏族图腾的乐舞..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故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箫韶又名大韶;简称从韶..最初是咸黑所作的声歌;原名九招;虞舜时代的质又修订过;故后世又称此乐为韶虞..箫韶之名;是由于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夏代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乐舞内容从氏族社会中对于图腾或大自然的歌颂转向对奴隶主统治者的歌颂..夏龠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此乐舞在周代演出时舞者共六十四人;分为八行八列..主要伴奏乐器为龠;龠为管乐器;是排箫的原始形制..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天然材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鼍鼓;磬现存故宫博物馆的三音编磬为“永启”“永余”“夭余”;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陶镛、陶埙;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铙、镛、鑮;二;周秦时期的音乐:周代的礼乐制度:君主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用二佾..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关于佾有两种解释:一;每佾固定为八人;二;人数与八佾相同;如八佾每佾八人;六佾每佾六人等..音乐教育:对象:贵族子弟;即世子和国子..“乐”的学习内容:乐德、乐语和乐舞..乐德:“中、和、祗、庸、孝、友”;阅读会员限时特惠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乐语:“兴、道、讽、诵、言、语”;乐舞:六代乐舞为主;如云门、大咸、大夏、大濩、大武;学习目的:达到统治阶级提倡的“礼乐治国”..六代乐舞:云门、咸池、箫韶、大夏、大濩、大武;前五部参照远古夏商时期音乐..大武内容描写周武王伐纣的全过程..采风:是一种为了解民意、完善施政而采取的一种较为积极的举措..采风制度的建立为宫廷提供了大量的优秀民间音乐和歌词;而且为保存先秦时期的民歌作出了不朽的功绩..颂乐: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时等重大典礼时的乐舞..诗经里保存了商颂、周颂、鲁颂等三颂..内容大都是史诗性的;带有神话色彩..颂有乐章形式、有乐歌形式、也有纯器乐形式;一般速度较慢..郑卫之音:代表民间俗乐..“郑卫之音”是郑国与卫国一带的地方音乐;它保留了浓郁的商代音乐特色;节奏奔放活泼;音乐优美抒情;风格上与“雅乐”迥然异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荀子曾根据民间歌曲创作了成相篇..“成相”就是手持“相”这种乐器作为伴奏的说唱..成相篇的内容主要宣扬为君治国之道..乐器:八音分类法:按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诸类乐器中以打击乐器较多..乐律:三分损益法律是一种用数学计算的生律方法..把一个振动体即弦长的长度均分为三段;去掉它的1/3;得2/3;称“三分损一”..如加上他的1/3;得4/3;称为“三分益一”..这种取律的方法称为“三分损益法”..三;两汉三国时期的音乐:汉代的官方音乐机构有“太乐”和“乐府”两署;分别隶属于“奉常”和“少府”.. 相和歌作为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包含了各种不同内容、形式的民谣..汉魏时期的相和歌作品数量相当丰富;大致分为“相和引”、“相和曲”、“吟叹曲”、“四弦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以及“但曲”..如“相和引”的作品就有箜篌引、商引、徵引、羽引、宫引、角引等六曲..汉代的歌舞以粗狂豪放的民间色彩;取代了周秦以来的宫廷歌舞的巫术风格..民间歌舞包括:公莫舞、巴渝舞、鼙舞、盘舞、铎舞、拂舞、白纻舞、踏歌.. 打击乐器:建鼓、提鼓、小鼓、扁鼓、鼗鼓;汉代古琴音乐逐渐从相和歌乐队中脱离出来;向着器乐化的倾向发展;这个时期的琴曲创作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不少琴曲直接取自当时的相和歌或相和大曲;且带有明显的叙事性特点..其中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就是其中的代表..美学专着:阮籍乐论、嵇康声无哀乐论乐律:京房六十律;计算方法是在三分损益十二律之后;继续用此法上下相生;直到六十律为止..四、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相和引:主要是以五音来命名的有歌辞和伴奏的歌曲形式..凡相和;伴奏乐器有苼、笛、节歌、琴、瑟、琵琶、筝七种..宫、商、角、徵、羽五引的歌词都是七字一句;三句一段的单段体;与箜篌引五言、七言、长短句等多变句式不同..清商乐:又名清乐;是在相和三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不仅包括汉魏旧曲;还收入了江南吴歌和荆楚西声..碣石调·幽兰是目前仅见的一首以文字记谱的琴曲;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五、隋唐时期的音乐:变文:是唐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讲述佛经故事;是佛教通俗化的结果..还有一类讲述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作品的特点是语言生动、纯朴、有韵有白、有说有唱..变文是散文和韵文相间的叙事体裁;韵文部分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段;也有五言、六言的..音乐性、故事性都很强;借以吸引听众、传播佛经..变文有三类形式:只唱不说;只说不唱;有唱有说此类占多数..以散文引起;以唱文叙述内容.. 坐部伎和立部伎是按不同的表演形式而分..唐代宫廷燕乐的三个概念:广义;是相对于“雅乐”来说的俗乐;包含十部乐和教坊乐..次广义;专指一种具有特殊风格的音乐;融胡俗乐于一体;尤其是龟兹乐..狭义;专指唐贞观时期张文收采古朱雁、天马之义所作的景云河清歌..六、宋元时期的音乐:宋朝的宫廷音乐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1;宫廷音乐艺术向着小型、精致的审美趋向发展..如唐代大曲在北宋时已不再表演全曲;而仅仅裁取大曲中的一段或几段音乐进行演奏;称之为“摘遍”;2;乐器独奏和小合奏等具有独立地位的纯器乐形式也开始盛行于宫廷;并体现出高超的演奏技艺..说唱音乐种类:鼓子词、诸宫调、货郎儿戏曲音乐种类:宋杂剧音乐、元杂剧音乐、南戏音乐乐器:拉弦乐器:嵇琴、胡琴;吹管乐器:芋笙、巢笙、和笙;弹弦乐器:三弦、火不思;打击乐器:云璈;键盘乐器:兴隆笙;梦溪笔谈乐论: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一部笔记体着作;其内容记述了古代科技和人文的众多成就以及其本人的深刻见解..此书的乐论部分占有相当篇幅;涉及乐器、乐曲、宫调、乐谱、律学、音乐思想和音乐声学等各个领域..其中有些内容为音乐史上的首次记录;如:最早出现“乐学”、“声学”和“马尾胡琴”的词汇;最早出现的燕乐二十八调的用声数及其音高的记录;最早出现的工尺谱字和乐谱中“敦、擎、住”等节奏称谓;以及在世界声学范围内首创的“纸人演示”共振实验..七、明清时期的音乐:俚曲:蒲松龄将聊斋志异中的一些故事;结合当地方言及各种小曲;编成说唱形式;这些作品被人们称为蒲松龄“俚曲”或“聊斋俚曲”..曲牌大多来自于明清的民歌小曲、戏曲..其音乐优美朴实;语言多为白话;通俗易懂;伴奏形式比较自由.. 曲艺音乐的发展:鼓词类、弹词类、牌子曲类、渔鼓道情类、琴书类..戏曲音乐的发展:宋元时期盛行于北方的杂剧;至元末逐渐衰落;而流行于南方的南戏却得到较大发展..南戏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杂剧、诸宫调等其他姐妹艺术的精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制;明清时期演变成为传奇剧..由于流传地区不同;逐渐相继出现了各种声腔体系..明代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四大声腔”——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是其中影响最大的几种声腔..除此之外;清中叶以后;又出现了梆子腔及皮黄腔系统为代表的各种地方声腔剧种..近代部分:旧民主主义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主要表现:1,封建统治阶级的雅乐早已衰落;而且原来来自民间俗乐的“雅部”昆曲、琴曲等也处于不断衰落的状况;2,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新民歌包括早期的工人歌曲、地方戏曲即“花部”和说唱音乐获得了更为迅速的发展;并增加了不少新的剧种和曲种;还自发产生了初期的戏曲改良运动;3,20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前后;出现了大量有别于传统旧乐的学堂乐歌;这也是当时进步的知识分子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一种手段;新民主主义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主要表现:1、大量原本活跃在农村的民间艺人纷纷进入城市;使原来在农村的说唱曲种、戏曲剧种不断在城市中落脚;不断走向职业化的发展;2、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推动全面的“龙头”作用;3、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始终以各类声乐体裁发展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京剧是以徽剧、汉剧作为基础的一种“皮黄戏”..乾隆后期四大徽班进京..“徽班”主要演出具有一定斗争性的历史剧目;更接近人民的生活也更富盒式带的要求..清末明初;随着西洋话剧的传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文明戏”也称“新剧”在各大城市迅速兴起..通过编演潘烈士投海、黑奴吁天录等中外体裁的“时事新戏”;在唱腔、表演、舞台布景等方面的大胆改革;创立了所谓“海派京戏”..戏曲改良运动曾促进了戏曲艺术同当时社会现实的联系;也演出了一些揭露、抨击社会罪恶和要求摆脱封建束缚的新剧目..考试题型:填空10道:2分名词解释5道:4分简答4 道:5分论述2 道:10分论儒家、道家、墨家的美学观点..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内容、代表人物、历史意义..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西域乐器;乐律、东亚、各个民族之间..冼星海的音乐创作和历史意义:个人艺术经历;创作过的曲目黄河。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乐府:乐府本是秦汉时掌管音乐的机关,因配有乐队,故名。

汉武帝时扩充其功能,它除了将文人诗辞和民间歌谣配乐演唱外,还承担采集民歌的任务。

魏晋以后乐府日渐衰落。

南北朝时乐府演变成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乐府最明显、最优秀的产物是《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2、相和歌:相和歌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是两汉乐府在“街陌谣讴”基础上吸收了“楚声”和“新声”而形成的一种有丝竹、歌唱及舞蹈之艺术表演形式。

主要流传于河南、山东等地。

其曲式结构短小精悍,音调流畅优美,且舞曲居多,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歌舞形式。

3、八音:周代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将乐器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4、律:律是指特定乐音的高低标准,它规定了乐音的绝对高度。

律是由原始的自然法则产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律学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标准音,以利于乐器的制造和使用。

5、十二律:古代律制,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律。

自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6、四声:传统音韵学关于声调的分类法。

即把汉字声调分为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上(降调)、去(升调)入(包括全入和半入)四类。

7、谱:乐谱是记录音乐的方法。

中国传统记谱法主要有工尺谱、减字谱和声诗谱三种。

8、琴曲:琴曲是指用琴来演奏的曲子,亦称“琴曲”。

琴曲的范围很广,有独奏曲,也有合奏曲;有文人创作的琴曲,也有整理和加工民间音乐的琴曲。

9、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词的调子叫曲牌,如“浪淘沙”、“水调歌头”等。

每个曲牌都有一定的句数、字数、句式、平仄及用韵等规定。

10、曲牌:曲牌是元曲中一首诗(或一韵)小令所用的腔调(或说曲牌名称)。

同一曲牌的曲子可以由不同人演唱,但同一曲牌的平仄格律是固定的。

11、唱赚:唱赚是宋代民间流行的歌唱体裁,也称“鼓板赚”、“鼓段”、“赚”。

由同一词牌的歌曲连缀而成,属于套曲体裁。

中音史上学期复习材料

中音史上学期复习材料

中音史上学期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六代乐舞:又称“六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的六部乐舞。

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它们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十二律:是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十二个半音结构。

“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但三分损益法中出现的“黄钟不能还原”、十二律在运用中不能旋宫转调的问题,成为后来历代的律学家不断探索的主题。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春秋末年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简称“诗三百”,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500多年间的各类音乐作品。

风:这些民歌流行于北方各地,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雅:大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作品词晦涩难懂,多为祭祀宗庙祖先的乐舞。

楚辞:伟大诗人屈原作品为主的辞赋(“楚辞”是战国时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歌曲体裁。

)屈原的《九歌》、《离骚》、《天问》、《招魂》等作品被收入其中。

《诗经》、《楚辞》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的高度成就。

《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术著作。

总结了秦代以前音乐美学思想成果。

内容:1、关于音乐的本质,肯定音乐史表达感情的艺术。

《乐记》关于音乐本质的论述,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2、强调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此理论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

3、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使用音乐与治理朝政、端正社会正气、礼制、伦理教育等想配合,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务。

4、关于对音乐的美感认识,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

意义:《乐记》作为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千多年来古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乐府:早在秦代就已设立,是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

任务:大规模、大范围地采集民间歌谣。

意义:乐府的产生起到了保存民间音乐的作用,促成了汉代民间音乐的繁荣,对其后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成相:一种劳动歌曲的名称,被认为中国说唱音乐的始祖。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音乐家:韩娥、秦青、陈莲、高渐离、俞伯牙、钟子期乱:中国古代乐曲的高潮部分。

三分损益法:是一种生律的方法,是把一个振动体(即弦长)的长度均分为三段,去掉他的三分之一得二分之一称三分损一,如加上他的三分之一就得三分之四称三分益一,这种取律的方法称三分损益法,用这种方法取律所形成的律制称三分损益律。

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即1*3的4次方=9*9=81)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

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即81*3/4=108),为徵。

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即108*2/3=72),适足,以是生商。

有三分,而复于其所(即72*4/3=96),以是成羽。

有三分去其乘(即96*2/3=64),适足,以是成角!十二律:是古代的定音方法。

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

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为上生,去其一分为下生。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为上,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为下!林C114.90.114.90.90.114.90.114.90.114.90蕤B旋宫转调:《礼记。

礼运》记载: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也就是说可以在十二律中任意选取一律作宫音,其他各音级与律位相对应,就形成了十二种不同调高的音阶,即以一个音阶以某律为宫就称为某宫。

就有了八十四调!孔子:1尽善尽美,2崇雅贬郑3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荀子:第一音乐中所呈现出的音响必须中,和而不淫,第二,抨击墨子非乐的思想,第三主张贵礼乐而贱邪音!孟子:1认为音乐的本质是用来表现人得喜乐之情的,2与民同乐3恶郑声,恐其乱乐也。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一、六代乐舞:歌颂帝王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云门大卷》《大咸》《韶》《大夏》《大濩》《武》乐舞特点:曲调篇幅短小,结构较为现整,常有很少歌词加入感叹词,节奏突出但旋律性不强,是氏族成员集体创作。

音乐尚无阶段性,音乐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和传授物质生产知识。

组织生产活动,主要的音乐形式有乐舞和原始歌曲,诗,歌融合的乐舞形式居主要地位二、贾湖骨笛:河南舞阳县,可奏出完整的七音音阶。

夏:禅让制→王位世袭制残存的诗歌:三易:夏《连山》商《归藏》周《周易》“巫”出现的意义:它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艺术家和领导者表明了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对音乐组织的利用那个、国家设领导人负责音乐活动的历史由此开始。

雅乐——指郊庙祭祀、朝会典礼时演奏的音乐。

雅乐的性质:音乐有助于推广德行的教化,亦即向被统治阶级灌输封建论理,道德观念的作用,雅乐体系还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想过(通过)礼乐制度来显示对人民的威慑力量。

周公制礼作乐,严格的等级制度表现:乐队王宫县,诸侯轩县,大夫判县,大特县世界上出现最早的,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演机构——周王朝的音乐领导,机构是“大司乐”。

八音分类方法:金——钟,石——磬,土——缶,革——鼓,丝——琵琶、湖、木——梆子,匏——笙,竹——笛子意义:1、第一次乐器分类法。

2、器乐艺术发展成熟的标志。

3、音乐文化较高层次的反映。

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群。

编钟15革,编磬32革,十弦琴1件,五弦琴1件,二十五弦琴12件,鼓4件,麓2件,排箫2件,笙2件。

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意义。

1、青铜铸造工艺和高律科学达到一定高度,体现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音乐才能2、用实物驳倒“中国音乐就是五声音阶的说法”,3、宣告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国人就已经制造出令现代人震惊,符合近代音乐音响学,乐律理论的一整套乐器4、音乐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标志当时高度发展水平。

三分损益法:又叫五度相生法,是我国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求律的方法,是按振动体长度计算的。

山西省考研音乐学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史重要时期梳理

山西省考研音乐学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史重要时期梳理

山西省考研音乐学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史重要时期梳理中国音乐史是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历程,它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时期。

这些时期对于理解中国音乐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山西省考研音乐学的复习中,了解和掌握中国音乐史的重要时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你梳理中国音乐史的重要时期,帮助你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相关的问题。

一、早期古代音乐时期早期古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起始阶段,也是最为原始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表现为原始音乐和古代宗教音乐,其特点是简单、单调,以表达对自然和神性的敬畏之情。

著名的乐器有石钟、石簧、筑、埙等。

这个时期的音乐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古代宫廷音乐时期古代宫廷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在宫廷和贵族之间流传。

古代宫廷音乐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音乐体系,主要包括乐律、音律和乐舞。

这个时期的音乐以宗教和祭祀为主题,表现出富丽堂皇的风格。

在乐器方面,古代宫廷音乐广泛使用编钟、瑟、筝、琴等。

同时,宫廷音乐也开始有了传承和记录的体系,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民间音乐时期民间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非常丰富多样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表现为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戏曲等,它们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色。

民间音乐丰富多样,有北方胡琴、南方笛子、西南铜竹等各种乐器,使得中国音乐具有了丰富的音乐风景线。

在这个时期,民间音乐开始在社会各个层面上广泛传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四、现代音乐时期现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较为近代的时期,它主要涵盖了近代以来的音乐发展。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音乐开始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逐渐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元素。

同时,现代音乐也开始拓展到更加多样化的领域,包括交响乐、合唱、摇滚乐、流行音乐等。

现代音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聂耳、黄自、冼星海等。

五、当代音乐时期当代音乐时期是指中国音乐发展的最新阶段,它主要涵盖了20世纪末至今的音乐发展。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精讲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精讲

古代史(远古夏商)1、中国音乐的起源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信号说摹仿自然说异性求爱说语言扬抑说巫术起源说2、1986年至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25支骨笛,由鹤骨制成,距今约8600年至9000年、七孔笛(周秦时期)3、佾(yi)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乐队的使用:周时盛行“金石之声”,编钟等悬挂乐器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周礼·春官宗伯》:“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县,士特县,辩其声”县通悬,悬挂之意!王享用的乐器是四面悬挂,然后依等级顺次为三面、两面、一面。

4、周代得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从黄帝时期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云是黄帝时的图腾;(2)唐尧时的《咸池》,天上的星宿名;(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籥yue》(5)商汤时的《大濩huo》(6)周朝当代的《大武》。

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6、八音分类法:依乐器制作材料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1)金类乐器:钟、铜铃、铜鼓、镈钟、甬钟、钮钟(2)石类乐器:磬、排箫(3)土类乐器:陶铃、陶鼓、陶响、陶角、陶镛yong、陶埙(4)木类乐器:柷zhu、敔yu、木鼓(5)丝类乐器:有柱:瑟、筝、筑无柱:琴(6)革类乐器:贲鼓、应、县鼓、鼍tuo鼓、鼗tao鼓、鞉tao(7)匏类乐器:“匏”即“瓠hu”,主要构成材料,一种葫芦。

笙、竽、巢(8)竹类乐器:箫、篴即笛、篪chi、籥yue、管7、曾侯乙墓乐器1978年出土,符合“诸侯轩县”的周代等级制度规定。

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于钟架上。

意义: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先秦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其卓绝的铸造工艺、良好的声学性能,显示出先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这些乐器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先秦的乐器、乐队编制、乐律、音乐审美提供了珍贵实物。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历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复习中国音乐史。

一、古代音乐古代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最早的音乐形式是由人们模仿自然界的声音而产生的,如鸟鸣、风声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音乐逐渐成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古代音乐主要分为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两个方面。

宗教音乐在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人们通过音乐来祭祀神灵,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宗教音乐的形式多样,包括咏史、祭文、祷歌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雅乐》,它是古代宗教仪式中最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

宫廷音乐是古代中国皇室和贵族阶层的专属音乐。

宫廷音乐主要分为雅乐和俗乐两个部分。

雅乐是宫廷音乐的正统,它以《雅乐大全》为代表,包括乐曲、舞蹈和歌曲等形式。

俗乐则是宫廷音乐的衍生,它吸收了民间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和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民间音乐的形式多样,包括民歌、山歌、曲艺等。

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

它是人们在生活中创作的歌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民歌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歌颂自然的,也有歌颂爱情的。

民歌的旋律简单易懂,深受人们的喜爱。

山歌是中国农村地区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式。

它是农民在田间劳作中创作的歌曲,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期盼。

山歌的曲调优美动听,歌词真实质朴,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瑰宝。

曲艺是中国民间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形式。

它包括评书、相声、快板等多种形式,既有音乐的表演,又有戏剧的表演。

曲艺以其幽默风趣的表演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现代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音乐也经历了现代化的转型。

现代音乐主要分为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两个方面。

古典音乐是中国现代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汇总大一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汇总大一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汇总大一中国音乐史是一门学科,它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情景,包括乐器、音乐形式、音律和音乐家等。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史的基本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和特点。

下面将对中国音乐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讨论。

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最早的音乐形式可以追溯到巫术和宗教仪式。

这些音乐表现形式主要通过大鼓、铜钟和编钟等乐器传达神秘的氛围和情感。

通过考古学发现的文物,我们可以推测这些古老文明已经具备了咏史和咏唱的能力。

古代的中国音乐可以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个主要方面。

宫廷音乐是皇帝和贵族阶层的专属乐曲,它注重规范和庄重。

《雅乐》是宫廷音乐的代表,它秉承了古代乐律的规则,重视乐器和合奏的平衡。

而民间音乐则更加直接和自由,它代表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绪。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音乐在宋、明、清等朝代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革。

在宋朝,宫廷音乐达到了一个高峰,新的乐器和演奏技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重视音乐的审美和技巧,许多经典音乐作品也在这个时期诞生。

到了明代,中国的音乐出现了更大的变化。

明朝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时期,音乐界也不例外。

民间音乐和戏曲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民间乐器如琵琶、胡琴和笛子等开始广泛流行。

明代的音乐注重音律和曲调的变化,同时也融入了戏曲的表演要素。

清朝是中国音乐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清朝统治下,音乐受到了更多的官方干预和规范。

宫廷音乐的曲调和演奏方式都经过了大幅度的改变,与此同时,传统的宫廷乐团逐渐形成。

清朝后期,西方音乐和调式的影响也开始渗透到中国音乐领域。

20世纪初,中国音乐经历了一场革命。

早期的音乐改革者像胡思敬和聂耳一样,通过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和改革传统的音乐形式,使中国音乐更加现代化和国际化。

同时,传统宫廷音乐和戏曲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总结而言,中国音乐史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领域,到目前为止仍然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通过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中国音乐史》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考试复习资料

1.荀子成相篇:他根据民间歌曲创作了歌曲成相篇,内容主要宣扬为君治国之道,共56段,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远祖。

2.成相:体裁形式的名字在周代劳动歌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唱艺术的雏形。

3.戏曲:周代优梦模仿孙叔敖,是戏曲表演的萌芽。

4.八音分类:周代以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瑟,木,匏笙,竹箫。

5.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用于演奏的有64枚,另一种为鎛钟,它的发现弥补了我国古代乐律记载方面的不足,也反映了我国音乐文化在战国初期高度发展的水平。

6.三分损益法:是一种生律的方法,计算五声音阶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确立,因数学方法计算各音弦长的比例的科学理论,最早记载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7.儒家:孔子 a.他确立了音乐的审美标准是尽善尽美,他极其推崇韶乐,认为他尽善尽美,评价大武时认为它尽美未尽善,音乐情绪无论是欢乐还是悲哀的,都要有节制,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b.颂雅贬郑,他认为郑声淫,郑声之乱雅,认为淫声是乱国的;c.强调音乐的会功能,推崇礼乐治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d.诗歌可以让人兴观群怨;荀子乐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轮,标志着我国音乐美学思想的成熟。

孟子: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主张倡乐。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非乐;a.音乐对于万民来说没有任何利处,b.音乐解决不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墨子认为王公大人要欣赏音乐必须制造乐器,请乐师,还要花时间去欣赏,既浪费劳力又浪费时间。

他以一种狭隘的功利主义思想完全否定音乐的社会功能。

道家:老子;老子追求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提倡无知无欲,五音令人耳聋,最理想的音乐是无声的,这种无声之乐恰恰是有声音乐的本源。

庄子:提倡人籁,天籁与地籁;A.批判儒家的礼乐思想,礼乐思想只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统治工具的手段,所以应该摒弃。

B.推崇自然之乐。

C.倡导适性之乐。

认为音乐应该顺应自然,适合人的本性。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精讲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精讲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精讲古代史(远古夏商)1、中国音乐的起源仿照说感情说劳动说信号说摹仿自然说异性求爱说语言扬抑说巫术起源说2、1986年至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25支骨笛,由鹤骨制成,距今约8600年至9000年、七孔笛(周秦时期)3、佾(yi)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乐队的使用:周时盛行“金石之声”,编钟等悬挂乐器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周礼·春官宗伯》:“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县,士特县,辩其声”县通悬,悬挂之意!王享用的乐器是四周悬挂,然后依等级顺次为三面、两面、一面。

4、周代得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从黄帝时期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云是黄帝时的图腾;(2)唐尧时的《咸池》,天上的星宿名;(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籥yue》(5)商汤时的《大濩huo》(6)周朝当代的《大武》。

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奠天地、山川、祖宗。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6、八音分类法:依乐器制作材料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1)金类乐器:钟、铜铃、铜鼓、镈钟、甬钟、钮钟(2)石类乐器:磬、排箫(3)土类乐器:陶铃、陶鼓、陶响、陶角、陶镛yong、陶埙(4)木类乐器:柷zhu、敔yu、木鼓(5)丝类乐器:有柱:瑟、筝、筑无柱:琴(6)革类乐器:贲鼓、应、县鼓、鼍tuo鼓、鼗tao鼓、鞉tao (7)匏类乐器:“匏”即“瓠hu”,主要构成材料,一种葫芦。

笙、竽、巢(8)竹类乐器:箫、篴即笛、篪chi、籥yue、管7、曾侯乙墓乐器1978年出土,符合“诸侯轩县”的周代等级制度规定。

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于钟架上。

意义: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先秦音乐文化的高度进展,其卓绝的铸造工艺、良好的声学性能,显示出先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这些乐器的出土,为我们讨论先秦的乐器、乐队编制、乐律、音乐审美提供了宝贵实物。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分析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分析

1..萧友梅...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广东中山县字思鹤一字雪鹏1901赴日学习教育钢琴加入“同盟会”1912德学习以《中国古代乐器考》获得博士学位(《17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研究》)与杨忠子创立北京女子高师音乐科(主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教务主任,北京国立艺专音乐系主任,1927年国立音乐院1929国立音专院长(德国专业音乐教育体系)合唱曲《春江花月夜》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钢琴独奏《哀悼引》钢与《秋思》反帝爱国政治斗争《卿云歌》《华夏歌》《民本歌》《五四纪念爱国歌》自然景色,学校生活,学生道德美感教育《问》《南飞之雁语》,论著《中医音乐的比较研究》1920《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1931,《和声学》1927《普通乐学》1928。

特点“研究音乐的方法”“音乐美学”2.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我国学堂里“乐歌课”所教唱的歌曲,其产生与当时社会、文化大有关系。

清末民初,向西方学习,要求废科举、办学堂、变法维新已成为中国大众的一致呼声。

一些人从日本或欧洲留学音乐归来,在国内新学堂开设乐歌课,教唱一些新歌,当时称之为“乐歌”,后来音乐界将这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

内容上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等爱国主义的思想。

创作方法主要是采自日本、欧美歌曲曲调,填上新词,也有改曲记词的,还有一部分是创作歌曲。

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

代表作品有沈心工的《体操》、《竹马》、《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李叔同的《春游》、《西湖》、《送别》等。

其中,《春游》是一首三部合唱曲,也是现在见到的我国最早的一首合唱曲。

历史意义1在乐歌活动的影响下培养出中国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人才,从而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力量。

2通过学堂乐歌活动,展示出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逐步确立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精讲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精讲

古代史(远古夏商)1中国音乐的起源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信号说摹仿自然说异性求爱说 语言扬抑说巫术起源说 2、1986年至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 25支骨笛,由鹤骨制成,距今约8600年至9000年、七孔笛(周秦时期)3、 佾(yi )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乐队的使用:周时盛行“金石之声”,编钟等悬挂乐器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周礼•春官宗伯》:“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县,士特县,辩其声”县通悬,悬挂之意!王享用的乐器 是四面悬挂,然后依等级顺次为三面、两面、一面。

4、 周代得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 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从黄帝时期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云是黄帝时的图腾;(2)唐尧时的《咸池》,天上的星宿名;(3)虞舜时的《韶》, 又名《箫韶》;(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籥 yue 》(5)商汤时的《大濩huo 》(6)周朝 当代的《大武》。

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

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6、 八音分类法:依乐器制作材料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分三层、八组悬于钟架上。

意义: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先秦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其卓绝的铸造工艺、良 ■ JHH. 或P' ■:密炉好的声学性能,显示出先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 这些乐器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先秦的乐器、乐队编制、乐律、音乐审美提供了珍贵实物。

8、 十二律:十二律名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 无射、应钟。

9、 音乐思想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孔子(1)他确立了音乐审美标准是“尽善尽美”(1) 金类乐器: 钟、铜铃、铜鼓、镈钟、甬钟、钮钟(2) 石类乐器: 磬、排箫(3) 土类乐器: 陶铃、陶鼓、陶响、陶角、陶镛 yong 、陶埙(4) 木类乐器: 柷zhu 、敔yu 、木鼓(5)丝类乐器: 有柱:瑟、筝、筑无柱:琴(6) 革类乐器: 贲鼓、应、县鼓、鼍 tuo 鼓、鼗tao 鼓、鞉 tao (7)匏类乐器:“匏”即“瓠hu ”,主要构成材料,一种葫芦。

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

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

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第一篇: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2014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简述题1、简述贾湖骨笛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答:我国见诸文献记载的原始乐器种类很多,有箫、苇龠、笙、骨笛、土鼓、埙、陶钟、铃、磬等乐器。

它们是古人智慧之结晶,是华夏音乐文化之灿烂的充分证明。

众多乐器在考古上也得到了证明。

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有一百余件骨哨,大约据今有7000年左右;河姆渡遗址还出土有目前年代最久的埙,呈橄榄形,无音孔,只有一吹孔,据今约7000年。

青海、甘肃等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有公元前2600年左右用陶土制作的鼓。

山西龙山文化遗址也发现了夏代的一件鼍鼓,其鼓腔用树干挖成,鼓面原蒙以鳄鱼皮。

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有陶钟,约为公元前3900至公元前3000年之遗物。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迄今所见最早的石磬,据今约4400余年。

在我国目前出土乐器中,最令世人瞩目的是贾湖骨笛的发现。

它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

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

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的产生年代距今约8000年之久。

这批由鹤骨制成的骨笛一般长二十厘米,直径一厘米左右,它们有以下三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形式固定,制作规范,骨笛一侧有规整的圆形音孔,大多为七孔,每孔间隔距离基本相等;二是其中有些笛孔旁另外钻有用于调音的小孔,说明骨笛的制作者已有了明确的音高观念;三是有些骨笛留有刻划的标记,显然是先刻好等分,然后再钻孔,说明制作者对各音孔之间的距离曾有精确的计算。

专家对其中保存较好的一支骨笛进行了测音,结果显示,它能发出较为完整的七声音阶,并可以吹奏出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

贾湖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学界对我国史前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对贾湖骨笛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能为我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必要的依据,而且也将对古老贾湖文明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相和歌汉代汉族各种民歌的总称。

它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演唱的“徒歌”,后进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终形成了以乐器与唱歌相和的形式。

《晋书·乐志》载:“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即是指在弹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的伴奏下击节而歌,可见此时的相和歌已经进展成唱奏并重的形式。

事实上,这几种歌曲形式并无确定的界限,只是艺术加工的程度不同而已。

相和歌常用的乐器有节、笙、笛、琴、瑟、琵琶、筝等,主要的三种调式为清、平、瑟三调。

相和歌大局部来自民间,是乐府歌曲中的精华局部。

乐府我国古代音乐机构。

据《汉书·礼乐志》载,乐府创立在元鼎五年〔公元 112 年〕,但从出土文物看,乐府于秦朝始建,汉武帝时进展了扩建或改建。

汉代乐府是主管俗乐的机构,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谣,加工配乐,创作并填写歌词、创作和改编曲调,争辩音乐理论,进展演唱和演奏。

至汉衰落绥和二年〔公元前7 年〕撤销乐府,汉代乐府共存在了105 年的时间。

汉代乐府重视民间音乐的态度,不仅促进了汉代民间音乐高度富强,而且对其后中国音乐的进展具有深远影响。

此后几朝的乐府在此方面大为逊色,晋代有太乐乐府,《隋书》中太乐和乐府不分,至唐代大乐署之外无乐府,此后也不再有乐府机构。

《光明行》二胡独奏曲。

刘天华作于 1931 年,1932 年发表于《音乐杂志》第一卷第十期。

全曲由四个主体段落加引子、尾声组成。

在创作中吸取了欧洲音乐大三和弦的琶音进展和转调等手法。

演奏技巧上承受顿弓和大段的颤弓技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具有首创意义。

乐曲音乐风格清爽明朗,乐观向上,表达旧社会学问分子追求进步和光明的心情。

郑卫之音原指郑、卫等地区的民间歌舞音乐。

郑、卫两国乃商遗民聚居地,因而郑卫之音实际上是一种保存了浓郁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

后世儒者扩大了郑卫之音的内涵,用以泛指与雅乐不同的、源自于民间音乐的俗乐,又名“乐”以区分于代表古乐的雅乐。

春秋以来,这种音乐影响日益扩大,渐渐有取代雅乐的趋势。

音乐教师资格证《中国音乐史》重点解析.doc

音乐教师资格证《中国音乐史》重点解析.doc

音乐教师资格证《中国音乐史》重点解析2017年音乐教师资格证《中国音乐史》重点解析(一)重点知识:贾湖骨笛;音乐起源:精神需要说、情感说、模仿说、劳动生产说;《弹歌》放映狩猎生活;《八阙》选自《吕氏春秋葛天氏之乐》。

三大乐舞《云门》、《咸池》、《箫韶》。

《大夏》赞颂大禹治水的功绩;《大》歌颂商汤伐桀的功绩;兽面纹铜鼓是现存最早的铜鼓;虎纹石磬是体积最大的商磬;青铜铙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

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图片中的乐器,能够加以区分;(二)礼乐制度是周代建立的等级制度;春宫--第一个礼乐机构;六代乐舞中的《韶》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尽善尽美;尽善未尽美说的是《大武》;小舞等作为了解;诗经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楚辞为第二部诗歌总集。

乐器八音也为重点知识;三分损益法;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乐记》为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著作,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理论著作。

(三)汉代乐府:汉承秦制;相和歌解释以及伴奏乐器。

清商乐:请商三调和清平三调;《声无哀乐论》作者嵇康;何承天的新律已经相当接近十二平均律了。

《碣石调幽兰》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琴谱;(四)隋代的七部乐,唐代的梨园和教坊;音乐形式为歌舞大曲;变文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其他的乐器以及主要的音乐家作为了解即可;(五)宋元音乐中心:瓦子和勾栏;姜夔《白石道人歌曲集》;唱赚曲子的代表形式;由张五牛所创;诸宫调由孔三传所创;宋代曲子的解释要作为重点;元曲六大家;南戏的四大传奇和五大传奇为重点;《海青拿天鹅》为最古老的一首琵琶独奏曲。

音乐论著主要了解《乐书》、《梦溪笔谈》等论著地位为重点知识;(六)四大声腔为重点;京剧的三大伴奏乐器;以及汤显祖的四梦;其他知识作为了解内容;(七)民歌中的代表作、京韵大鼓和苏州弹词,四大名旦和四大须生;(八)学堂乐歌的特点:旧曲填词;沈心工,学堂乐歌之父,《体操-兵操》又称“男儿第一志气高”;李叔同《送别》改编美国的《旅愁》、《春游》我国最早的一首三声部声乐作品;曾志《和声学》最早介绍西方的和声丛书;(九)萧友梅创办的音乐院标志中国专业音乐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29年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赵元任:“中国的舒伯特”《海韵》第一个大型合唱,选自徐志摩的诗集;他是刘天华的哥哥,第一个明确提出“中国化”的音乐发展道路;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先驱,《麻雀与小孩》是中国第一部儿童歌舞剧;刘天华:“二胡的鼻祖”,是与萧友梅齐名的音乐奠基人;王光祈:“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编写中国第一部《中国音乐史》三大乐系:欧洲乐系(哈萨克族、俄罗斯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等)波斯阿拉伯(维吾尔族等)中国乐系(朝鲜、蒙古、越南、日本等);(十)黄自:四大弟子;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江定仙;《长恨歌》第一部清唱剧,改编白居易的《长恨歌》;《怀旧》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创作中最早的一部交响性管弦乐曲;贺绿汀《暴动歌》是我国最早一首创作的工农群众歌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在亚历山大齐尔品征集中国风钢琴作品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青主:代表作品《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出自电影《风云儿女》;《毕业歌》选自电影《桃李劫》,《开矿歌》出自电影《母亲之光》是我国最早的革命歌曲;《金蛇狂舞》根据广东音乐《倒八板》改写,采用“螺丝结顶”,第一部舞台剧《扬子江风暴雨》,反映工人阶级反帝反斗争的作品《码头工人歌》、《打转歌》、《打桩歌》、《前进歌》;冼星海,四大合唱《黄河》《生产》《九一八》《牺盟》,最后一部作品管弦乐《中国狂想曲》,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由殷承宗(首演)等改编《黄河大合唱》;(十一)马思聪,《思乡曲》选自《绥远组曲》第二乐章;中国近现代音乐主要了解四种唱法以及熟悉不同的音乐作品,能够达到听旋律知道歌曲的要求。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从古代的宫廷音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中国音乐史的复习资料,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音乐中国古代音乐起源于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音乐形式是原始的咏唱和舞蹈。

随着社会的发展,周朝建立后,宫廷音乐开始兴起,成为社会上层阶级的特权。

在西汉时期,音乐被纳入六艺之一,并发展出了“渔阳三奏”等宫廷音乐剧种。

唐宋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鼎盛时期。

在唐朝,音乐发展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出现了许多重要的音乐家,如韩愈、白居易等。

唐代音乐以艺术歌曲和器乐曲为主,形成了传世名曲如《月夜听箜篌》和《渔舟唱晚》。

到了宋代,音乐发展进一步,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剧种如南曲、北曲和说唱文艺等。

宋代音乐以曲艺、戏曲和雅乐为主要形式。

近代音乐中国近代音乐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

19世纪末,西方音乐开始传入中国,给中国音乐带来了新的元素和思想。

李叔同和谭嗣同等音乐家开始倡导西方音乐的学习和推广。

到20世纪初,一批新生代音乐家如聂耳、冼星海等开始尝试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现代音乐逐渐崭露头角。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

在这期间,政府强调了音乐的社会责任和集体主义精神,许多音乐作品都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

著名的音乐家如冼星海、聂耳、董抒华等为这个时期的音乐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音乐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国际音乐风格和流派。

流行音乐开始兴起,许多新的音乐人和音乐团体涌现出来,如邓丽君、周杰伦和五月天等。

同时,中国传统音乐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传统音乐演奏家如吕继宏、刘源等成为了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

总结。

最新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最新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古代史(远古夏商)1、中国音乐的起源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信号说摹仿自然说异性求爱说语言扬抑说巫术起源说2、1986年至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25支骨笛,由鹤骨制成,距今约8600年至9000年、七孔笛(周秦时期)3、佾(yi)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乐队的使用:周时盛行“金石之声”,编钟等悬挂乐器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周礼·春官宗伯》:“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县,士特县,辩其声”县通悬,悬挂之意!王享用的乐器是四面悬挂,然后依等级顺次为三面、两面、一面。

4、周代得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从黄帝时期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云是黄帝时的图腾;(2)唐尧时的《咸池》,天上的星宿名;(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籥yue》;(5)商汤时的《大濩huo》;(6)周朝当代的《大武》。

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6、八音分类法:依乐器制作材料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1)金类乐器:钟、铜铃、铜鼓、镈钟、甬钟、钮钟(2)石类乐器:磬、排箫(3)土类乐器:陶铃、陶鼓、陶响、陶角、陶镛yong、陶埙(4)木类乐器:柷zhu、敔yu、木鼓(5)丝类乐器:有柱:瑟、筝、筑无柱:琴(6)革类乐器:贲鼓、应、县鼓、鼍tuo鼓、鼗tao鼓、鞉tao (7)匏类乐器:“匏”即“瓠hu”,主要构成材料,一种葫芦。

笙、竽、巢(8)竹类乐器:箫、篴即笛、篪chi、籥yue、管7、曾侯乙墓乐器 1978年出土,符合“诸侯轩县”的周代等级制度规定。

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于钟架上。

意义: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先秦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其卓绝的铸造工艺、良好的声学性能,显示出先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这些乐器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先秦的乐器、乐队编制、乐律、音乐审美提供了珍贵实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史(远古夏商)1、中国音乐的起源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信号说摹仿自然说异性求爱说语言扬抑说巫术起源说2、1986年至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25支骨笛,由鹤骨制成,距今约8600年至9000年、七孔笛(周秦时期)3、佾(yi)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乐队的使用:周时盛行“金石之声”,编钟等悬挂乐器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周礼·春官宗伯》:“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县,士特县,辩其声”县通悬,悬挂之意!王享用的乐器是四面悬挂,然后依等级顺次为三面、两面、一面。

4、周代得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从黄帝时期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云是黄帝时的图腾;(2)唐尧时的《咸池》,天上的星宿名;(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籥yue》(5)商汤时的《大濩huo》(6)周朝当代的《大武》。

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6、八音分类法:依乐器制作材料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1)金类乐器:钟、铜铃、铜鼓、镈钟、甬钟、钮钟(2)石类乐器:磬、排箫(3)土类乐器:陶铃、陶鼓、陶响、陶角、陶镛yong、陶埙(4)木类乐器:柷zhu、敔yu、木鼓(5)丝类乐器:有柱:瑟、筝、筑无柱:琴(6)革类乐器:贲鼓、应、县鼓、鼍tuo鼓、鼗tao鼓、鞉tao(7)匏类乐器:“匏”即“瓠hu”,主要构成材料,一种葫芦。

笙、竽、巢(8)竹类乐器:箫、篴即笛、篪chi、籥yue、管7、曾侯乙墓乐器1978年出土,符合“诸侯轩县”的周代等级制度规定。

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于钟架上。

意义: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先秦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其卓绝的铸造工艺、良好的声学性能,显示出先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这些乐器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先秦的乐器、乐队编制、乐律、音乐审美提供了珍贵实物。

8、十二律:十二律名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rui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9、音乐思想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孔子(1)他确立了音乐审美标准是“尽善尽美”(2)崇雅贬郑(3)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孔子的音乐思想本质上市保守的,所论及“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孟子(1)认为无论圣人还是凡人,对音乐都由共同美感(2)认为音乐本质是用来表现人的喜乐之情的(3)倡导主要“与民同乐”不要“独乐乐”或“少乐乐”荀子(1)音乐表现的音响必须“中”“和”而不“淫”,所谓“审一定和”,“一”即“中声”(2)抨击墨子的“非乐”思想,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3)提出“中和”的审美标准,反对“夷俗邪音”“郑卫之音”,进一步发展了前人的“中和”思想二、墨家音乐美学思想墨子(1)对音乐持否定态度,反对儒家礼乐思想(2)认为音乐解决不了老百姓的“三患”墨子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为他们利益着想,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他认为一种狭隘定的功利主义思想完全否定音乐的社会功能,这显然是错误的。

三、道家音乐思想老子(1)提倡“无知无欲”(2)追求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1)批判儒家的礼乐思想(2)推崇自然之乐(3)倡导适性之乐(两汉三国)10、相和歌的形成最初为清唱,无伴奏的“徒歌”;后来加入众人帮腔,进一步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只是仍无伴奏;再经乐府整理,最终形成唱者自击节鼓,以管弦乐队相和伴奏的歌唱形式——相和歌11、相和大曲随着相和歌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歌、舞、乐综合的多段式“大曲”,即所谓“相和大曲”。

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式。

12、百戏:百戏是汉代各种民间杂耍技艺的总称,包括杂技、武术、魔术、幻术、歌舞、杂乐、杂戏等多种民间艺术13、琴曲《广陵散》聂政刺韩王。

又名《广陵止息》,由“正声”、“乱声”两个基本主题发展而成的器乐大曲,规模宏大。

14、嵇ji康的《声无哀乐论》嵇康认为,音乐和万物一样,也是由天地间的元气所产生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主观感情无关。

音乐固然不能表现情感,却能以其音响去刺激人,使人产生“燥”“静”的反应。

历史意义:(1)司马氏政权袭用《乐记》所代表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将音乐当做宣扬名教,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工具,“声无哀乐”论的提出无疑是对其大胆的挑战,在当时具有叛逆的、革命的、反传统的现实意义。

(2)若将《乐记》和《声无哀乐论》这两篇各自自成体系的音乐美学专著进行比较,二者各有侧重。

(3)在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声无哀乐论》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

(4)如果说《乐记》是中国他律论音乐美学论著的代表,那么《声无哀乐论》则最具自律论色彩。

15、西汉京房六十律(1)京房其人在乐律研究方面提出开创性的六十律理论,针对管律计算的不精准性,大胆提出“竹声不可以度调”的见解,并为此制作了十三弦的“准”(2)六十律理论京房六十律的计算方法是在三分损益十二律之后,继续用此法上下相生,直至六十律为止。

(两晋南北朝)16、吴声歌曲:流传于江南一带的歌曲,最初是徒歌,即清唱,后加入管弦乐器伴奏。

17、西曲歌:流传于当时的荆、郢、邓之间,即今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一带。

18、南朝梁丘明所传,古琴音乐,目前仅见的一首以文字记谱的琴曲——《褐石调·幽兰》(隋唐五代)19、表格隋《七部乐》、《九部乐》与唐《九部乐》、《十部乐》对照表时代隋唐最初传入中原时间开皇初(581年后)大业中(605-618年)武德初(618后)贞观十六年(642年)乐总名七部乐九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分部燕乐燕乐清商伎清商清商清商国凉西凉西凉西凉386年高昌约520年龟兹伎龟兹龟兹龟兹384年疏勒疏勒疏勒436年康国康国康国586年安国伎安国安国安国436年天竺伎天竺346-353年扶南扶南高丽伎高丽高丽高丽436年文康伎礼毕(讌后)(讌后)20 、隋开皇初年后设立了国伎、清商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文康伎等七部。

隋炀帝将国伎和文康伎改名为“西凉”和“礼毕”,并增设“疏勒”和“康国”两部,共九部乐。

唐武德初年后,去“礼毕”和“天竺”,增设“燕乐”和“扶南”,仍九部。

唐贞观十六年,加入“高昌乐”,形成“十部乐”。

唐玄宗时期,宫廷音乐又根据表演方式分为“坐部伎”(室内表演)六部和“立部伎”(室外表演)八部。

21、唐大曲是综合器乐、声乐和舞蹈于一体的大型歌舞音乐,它是由同一首宫调的若干“遍”组成的成套乐舞。

22、唐朝有四个重要的音乐机构:大乐署、鼓吹署、教坊和梨园。

前两个属于太常寺,后两个隶属宫廷。

教坊是唐代新设的宫廷音乐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歌舞和散乐得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成员有男有女。

梨园是设立在宫廷中的音乐机构。

由唐玄宗亲自教习,并自创新曲,让“梨园弟子”演奏23、音乐理论著作(1)《乐书要录》是唐武则天组织元万顷等人员编写,共10卷,该书是对唐武则天前乐律学的总结。

(2)《教坊记》是唐崔令钦撰写,共一卷,所记录的是唐开元、天宝年间乐部内教坊的制度和轶事。

(3)《羯鼓录》是唐南卓所著的笔记形式的专著。

叙述了羯鼓源流以及玄宗以后的音乐生活故事(4)《乐府杂录》是唐段安节撰写,此书研究唐代礼乐制度,音乐、舞蹈、百戏的专门论著(宋元时期)24、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江西鄱阳人,南宋诗词名家与音乐家。

自度曲如《扬州慢》25、唱赚:宋代艺术歌曲形式之一,以鼓、拍板和笛为主要伴奏乐器,不清唱套曲的宋代一种表演形式。

缠令(引子—A—B—C—D······尾声)和缠达(引子—A—B—A1—B1—A2—B2······)是宋代的两种曲式结构形式。

26、元散曲散曲是元代时在宋代曲子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新音乐风格和语言特色的歌曲形式。

散曲的曲体形式有小令、带过曲和散套三种。

27、说唱音乐(1)鼓子词:宋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因歌唱时主要用鼓击节而得名。

(2)诸宫调:宋元时期一种结构庞大的长篇说唱艺术,由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勾栏艺人孔三传所创。

它的歌唱部分由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但各套的宫调则不同,故得名。

(3)货郎儿:宋时流行于民间的歌曲,元时演变成一种说唱艺术形式。

28、戏曲音乐(1)宋杂剧音乐:宋代源出北方的一种戏曲形式。

(2)元杂剧音乐:元代在宋金杂剧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高度成熟的戏曲艺术。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元杂剧唱腔为曲牌体,一般为七声音阶,节奏明快,风格刚健。

音乐结构严密逻辑关系。

(3)南戏音乐:南戏是宋元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戏曲艺术,因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的浙江温州,初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29、《潇湘水云》是浙派琴乐奠基人郭沔mian,于南宋末年定居湖南衡山附近时创作的琴曲,为浙派代表作之一。

成功的表现了云水摇曳奔腾和烟波浩淼的景象,以及对元兵南侵,民族危亡的忧思之情。

30、(1)《梦溪笔谈》乐论是北宋沈括(字存中,杭州人)的一部笔记体著作,该书的乐论部分占有相当篇幅,涉及乐器、乐曲、宫调、乐谱、律学、音乐思想和音乐声学等各个领域。

(2)《乐书》是北宋宫廷雅乐派代表人物陈旸撰的音乐类书,被誉为我国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

(3)《琴史》是现存最早的琴史专著,北宋朱文长撰。

(4)《碧鸡漫志》、《词源》和《唱论》是宋元时期以研究词曲的,源流构成原理与演唱方法为中心内容的三部著作。

《碧鸡漫志》是研究歌曲的笔记体音乐著作,南宋王灼撰。

《词源》由南宋张炎撰,是研究古代乐律与宋词音乐必不可少的参考书《唱论》是现存最早论述声乐的音乐论著,元代燕南芝庵撰。

(明清时期)31、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32、昆山腔,魏良辅改革:主要是把“平直无意致”的昆山土戏改为“细腻水磨,一字数转,轻柔婉折,圆润流畅”的“水磨腔”。

还丰富了乐队的配置,除笛主奏外,加笙、箫管、三弦、琵琶、月琴和鼓等乐器明汤显祖《牡丹亭》、清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汤显祖,“临川四梦”又“名玉茗堂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33、梆子腔,最初因用枣木梆子击节而得名,又因源于秦地陕、甘等地,故又称“秦腔”音调高亢激越,节奏强烈急促,唱腔中常有“花音”又名“欢音”,有“哭音”又名“苦音”34、音乐理论著作(1)《乐律全书》明代朱载堉著。

详细记载了“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的推演方法,彻底解决了“黄钟不能还原”的历史问题(2)《溪山琴祝》是一篇关于古琴表演的美学理论文献,明代徐上瀛撰(明末虞山派著名代表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