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思想,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又一深化。
●不能把市场化孤立起来,把很多问题都归咎于市场化是不对的。
其实,应该统筹地、辩证地看待市场化。
●信息化是进入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前列国家的关键条件。
●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关键在于有一个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1.怎样从实践层面认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最新要求?十七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最新要求。
从实践层面看,最显著的新要求:一是国内生产总值由总量翻两番提高到人均翻两番,即“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零二零年比二零零零年翻两番”。
二是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中等收入者占多数。
它包括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等。
这两大要求会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是使广大老百姓享受实惠的更高、更实在的要求。
2.如何认识社会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十七大报告将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社会建设的内涵作了新的提升。
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十六大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含义和定位。
十七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时,将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之一,并且明确提出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3.如何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角度认识提出“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意义?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思想,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
三个代表的奋斗目标: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个代表的奋斗目标: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十六大提出我们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令人振奋又十分艰巨。
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而奋斗。
(一)正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根据我国总体发展战略和现阶段发展水平确定的。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经过20多年的奋斗,现在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已经胜利实现。
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和十五大关于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展望,十六大对第三步战略部署开始这20年,做出了科学的、全面的规划,提出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很丰富,既包括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包括经济体制的完善;既着眼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着眼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既涉及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涉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既强调社会的和谐与全面进步,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
这个新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大局观,坚持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执政观,坚持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观,以及坚持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观。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 1、小康目标的提出
• 著名的经济“三步走”发展战略
略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 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 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三步走”战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现代化建设分“三步 走”的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奔小康。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 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
A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 的目标是( )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 总值到201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 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③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 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
2.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错 误的是( )
B A.它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D.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它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 现贫富不均 C.它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 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 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经济和 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③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④人民生 活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C
练习题
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 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 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②城乡居民的生活 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实现了由贫困 到富裕的历史性跨越 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 力大大增强 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 展很不平衡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浅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状与奋斗目标的解读
浅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状与奋斗目标的解读关于浅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状与奋斗目标的解读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贫困和落后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特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大力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我国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进入冲刺阶段。
我国已经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收入差距正在缩小。
不过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不平等和经济结构的矛盾。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现代化。
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维度。
特别是在新冠病毒疫情后,加快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为实现社会现代化铺设基础。
四、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趋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新发展趋势伴随着新机遇。
在未来,发展新经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快科技创新等都是新的发展方向。
另外,不断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成果,将会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
五、深入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是坚持改革创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加强农村和城市建设,提高人民整体素质,强化社会典型文化,营造和谐社会等。
五个案例分析一、“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着全球大发展大合作的“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我国参与全球经济贸易体系。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我国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贸易便利化、倡导平等互利的国际贸易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也是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整體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精准施策、精准脱贫的新战略,针对贫困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基本社会保障等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
二是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
三是党的执政治国理念有了新发展。
四是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有了新期待。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下面是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更高。
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更全面。
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科学具体。
四是建设生态文明得到更加重视。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这些新要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小康社会”,发端于邓小平同志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雄心壮志的现实思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起初,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侧重于解决温饱问题。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此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此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针对性。
这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表明我们党更加重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加突出全面小康社会的自然与环境内涵。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一是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标:1)强调了国家经济总量的提高,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强调了完成工业化的任务,提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强调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提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4)强调与人民生活质量有关的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是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个基本标准国家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从十个方面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
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
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中国人均GDP确实已经超过3000美元了),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实现小康社会,达到人民的普遍幸福和国家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建设目标: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 民生建设目标:建设公平、公正、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民共进步、共享发展的目标,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解决好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让人民群众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4. 政治建设目标: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5. 文化建设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获得感,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的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实现全面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推动国家实现现代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新时代,我们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
这个目标比以往更加宏伟,更加迫切,同时也更加具有挑战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是我们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首先要求我们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全面小康的要求,更包括了人民群众的全面小康需求。
面对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挑战,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进程。
要推动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引导发展方向更加注重绿色、创新、包容和共享。
只有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才能为建设现代化国家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
此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还要求我们加强民生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水平。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更加公平、公正、可持续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更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改善和幸福指数的提升上。
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还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只有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具有强大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
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执行力,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是我们党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和要求,也是对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的动员和激励。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哪些新要求
36.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哪些新要求?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
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3)加强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
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人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5)建设生态文明。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方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经济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这包括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
同时,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治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公民权益保障,构建和谐稳定的政治生态。
文化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这包括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文化素养。
社会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这包括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救助和福利保障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加强社会治理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生态文明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这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政府应加强领导,制定科学规划和政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企业应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经济发展;社会组织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广大市民应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持续努力。
我们要坚定信心,紧密团结,共同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具有哪些特点?
破 除 一 切 妨 碍 科 学 发 展 的 思 想 观 念 和 体 制 机 制 弊 端 ,构 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 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 配 制 度 ,更 大 程 度 更 广 范 围 发 挥 市 场 在 资 源 配 置 中 的 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 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 领 域 扩 大 公 民 有 序 政 治 参 与 ,实 现 国 家 各 项 工 作 法 治 化 。 加 快 完 善 文 化 管 理 体 制 和 文 化 生 产 经 营 机 制 ,基 本 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 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 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 和 社 会 管 理 网 络 ,建 立 确 保 社 会 既 充 满 活 力 又 和 谐 有 序 的 体 制 机 制 。 加 快 建 立 生 态 文 明 制 度 ,健 全 国 土 空 间 开 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摘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 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出处】 《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两个翻番”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到 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在全社会引起强 烈反响。实现“两个翻番”,对于全面提高发展质量、继续改 善人民生活、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明确性、实践性和指导性,旨在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确保人民有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在经济建设方面实现全面发展,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我们需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的全面进步。
同时,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强创新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不断提高国家科技创新水平。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要求在政治建设方面实现全面进步。
我们要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要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法制文化,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要加强民主建设,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再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要求在文化建设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我们要加强基础教育,提高人民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
要加强文化创作,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要加强文化传媒,传播正能量和优秀文化产品。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贯彻,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最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要求在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要加强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绿色发展。
总而言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具体行动指南。
我们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确保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政治的民主进步、文化的丰富提升、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PPT51张)
经济建设的五大任务
一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 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做到“两个毫 不动摇” 。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 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 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资源高 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 新发展上来。 三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以改善需求结 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 化为重点,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 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牢牢把握发展实体 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 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 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 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 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 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 劲。
经济建设:“两个加快”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 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 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 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 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 丝毫动摇。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 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 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 择。
经济建设的五大任务
四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 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 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 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 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 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五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实行更加积极 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 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 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省级文明考试练习题(填空)
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毛泽东创造性地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成为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5.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有:①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②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③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⑤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7.党加强自身建设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8.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增加,首次将醉酒驾车这种严重危害群众利息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将于2011年5月1日正式实施。
9.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10.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
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描绘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标签:建成全面小康新要求翻一番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过去五年工作和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做了全面总结,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描绘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一、小康社会的由来“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就是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
儒家把比“大同”思想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为小康。
“小康社会”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讲到“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第一次提出“小康”概念。
1987年8月29日,即中共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明确阐述了“三步走”战略: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
根据这一思想,党的十三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将十二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1世纪之初,中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而具体地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要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只要经济年均 增速达到6.9%左右就可实现GDP翻一番目标,考虑到人口 增长因素,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对经济发展要求会 更高一些,粗略测算GDP年均增速达到7.1%左右就可保障 ,而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即可。
经济建设:“两个加快”
v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 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 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 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 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 能有丝毫动摇。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三、更加自觉坚定地创新制度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从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目标,到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内涵的 丰富,我们的奋斗目标更加清晰,更加鼓舞人心。
从十六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 两番”,到十七大提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 00年翻两番”,再到如今十八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 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不难发现,随着经济社 会不断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在不断发展、完 善,目标更高,标准更严。
v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 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 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资源高 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 新发展上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为建设研究大学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13)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了全面部署。
研究型大学要更加自觉地在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中寻找发展空间,把握发展机遇、迎接挑战。
(14)我校建设和发展要积极关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树立和增强急党和国家所急、想人民所想的大局意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都自觉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大学。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条件下,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人均GDP翻两番。
实现这个目标的难点在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面临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的严峻形势。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之路,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300多年,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只有10多个、10亿多人口。
10多亿人口的我国用70年时间基本实现工业化、用100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世界史上的伟大事件。
我国工业化过程中面临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推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急迫任务。
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东北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再工
业化过程。
地处东北地区的我校,要在振兴过程中建成有地区特色的研究型大学。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到2020年,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达到50-60%。
十七大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高素质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依托。
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研究型大学要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领军人才。
胡锦涛在庆祝北大校庆110周年时,号召北大同学要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狠下功夫,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狠下功夫,要在提高实践本领上狠下功夫。
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肩负繁重的任务。
●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推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实现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党和国家迫切需要专家、学者研究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的问题,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咨询意见。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中等收入者要从现在约15-20%,提高到2020年超过50%的目标。
研究型大学要为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较快进入中等收入行列打好基础。
……
总之,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过程,就是不断地认识和理解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过程,就是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把上述认识和理解转化为推进研究型大学教育、教学、科研、创新能力、为社会服务等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过程中不断地以贡献求支持,以创新促发展的过程。
要深刻认识、加深理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的意义,不断增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刀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誊感。
”(2008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