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小麦育种现状及建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2011.5 专题论述
8粒,千粒重低1~3 g,单穗重高0.078~0.20 g。可见, 贴,要求淮北麦区强筋品种面积在80% 以上,淮南麦
淮南品种以大穗多粒型为主,淮北品种以多穗大粒 区作为我国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规划到2007年优
型为主。迟播品种因属性不同表现为大穗多粒型或 质弱筋小麦面积达60万hm 2,这对江苏省小麦优质育
平均
460 39.8 41.0 1.632
568 32.4 43.3 1404
574 33.8 42.8 1.448
2009 年比 2004 年净增 2137.9 28.1 5.7 4.4 0.404 1119.23 65.5 3.2 1.2 93.4 869.2 11.5 1.6 0.3 0.078
定时间5.4m in。平均各项指标均达中筋标准。淮北品 星发生迅速发展到大面积危害,2005年江苏省小麦
种的品质较好,14个淮北小麦品种平均蛋白质、湿面 发病面积达20万hm 2以上,重病田面积7万hm 2左右,
筋 含 量 及 面 团 稳 定 时 间 分 别 为 14.4% 、29.6% 、6.0 产量损失严重[1],该病目前也发展成为危害小麦生产
穗数,提高了2.0% ;而千粒重变化不大,净增0.3g,增 之一,这表明江苏省小麦育种较好地克服了优质和
幅仅0.6% 。这说明淮北品种的产量提高主要是依赖 高产的矛盾,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协同发展。2008年
每穗粒数的增加,而要以增加千粒重来实现产量提 审定了第1个糯性小麦品种—— —宁糯麦1号,丰富了
高的难度较大,必须在稳定粒重的基础上适当增加 江苏省小麦品种的品质类型。
穗数,侧重选育中大穗型的品种有利于提高产量。 2.4 综合抗性水平有所提高,不同病害的抗性极不
2.2 品质明显改善,优质专用比例较高
均衡
江苏省审定的小麦品种品质有所改善,审定的
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是江苏省小麦生产的3
36个品种平均粗蛋白质含量13.9% ,湿面筋28.5% ,稳 种主要病害。进入21世纪以来,小麦黄花叶病已由零
2006
6735.0 488 38.0 39.5 1.501 6946.2 515 36.3 39.3 1429 7553.7 623 31.0 43.0 1.333
2007
6787.1 496 36.7 41.0 1.503 7135.29 546 30.1 46.3 1394 7832.9 598 32.4 43.0 1.392
利品种st1475/506;淮北麦区育成的品种大部分都 2004-2009年江苏省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系抗病性
来自于河南省的郑州891[3]。姚国才等对江苏省审定的 鉴定结果表明,淮南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较好,达中抗 淮南小麦品种系谱分析,也表明了推广品种遗传背景 以上的品系占80% ,淮北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表现较
2008
6705.5 450 40.8 39.4 1.609 ∕ 0 ∕ ∕ ∕ 7769.8 537 36.4 43.3 1.575
2009
7230.9 433 42.1 42.4 1.785 7465.95 590 34.7 40.3 1401 7824.7 587 32.6 42.3 1.38
现欠佳,经预备试验被淘汰的机率较高;综合性状表 现较好品系主要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及其所属农区 所的,2004-2009年审定品种28个,占全省审定品种 总数的77.8% 。可见,科研育种单位仍是江苏省小麦
个 。 与 2004 年 相 比 ,2009 年 参 试 新 品 系 总 数 增 加 品种育种的主要力量。
多穗大粒型。就淮南和淮北品种而言,近几年来产量 种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各构成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增长幅度差异 2.3 优质高产协调发展,品质类型出现突破
明显。淮南品种产量各构成因素增长幅度较大,与
按照江苏省《小麦品种审定规范》,强筋或弱筋
2004年相比,每穗粒数由36.3粒提高到42.1粒,增加 品种审定的产量标准为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5% 或
小麦是江苏省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几年种植面 占当年参试新品系数量的比例大幅度下降,由2004
积稳定在220万hm 2以上,占全国麦田总面积的6Leabharlann Baidu8% , 年的16.7% 下降到2009年的5.4% ,品种的选择压力大
总产约1 000万t,约占全国的7.5%。选育和推广优良 大增加,育种单位以及品种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品种的比例达75%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优势农产 品种分别达50.0% 和16.7% 。但不容乐观的是对各主
品区域布局规划》,国家和省先后实施了小麦良种补 要病害的抗性表现极不均衡,2009年审定的品种均
表1 2004-2009年江苏省审定小麦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 (单位: kg/hm2、万/hm2、粒、g、g/穗)
品种是稳定和发展我省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本文 1.3 参试品系良莠不齐,科研部门仍是江苏省小麦
通过对江苏小麦中间试验参试品系及审定品种的分 育种的主力军
析,提出了发展江苏小麦育种的建议。
随着申请参加江苏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单位的
1 小麦育种现状
增多,参试品系的表现差异较大,综合表现良莠不
1.1 选育单位明显增多,参试新品系大量涌现
麦纹枯病的抗性普遍较差,仅有淮麦24和徐麦31中 长期的战略任务。小麦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抗纹枯病;抗白粉病的品种也很少,抗白粉病的品种 和加工食品原料,任重道远。依靠增加耕地面积增加
仅占18.2% ;对赤霉病的抗性有呈下降的趋势。总体 粮食产量目前已不现实,依靠科技进步,选育和推广
而言,江苏省现有品种的抗病性令人担忧,兼抗白 高产品种,是稳定和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
种或其近缘种质。良种的大面积推广导致了大量地方
因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及栽培管理等原因,不同
品种被淘汰,在生产上种植的许多骨干品种的遗传基 麦区主要病害的发生轻重有所差异。淮南麦区以赤
础日趋狭窄[2]。姚金保等研究指出,江苏省淮南麦区育 霉病、白粉病、黄花叶病发生较重,淮北地区以白粉、 成的苏麦、宁麦和扬麦系列品种其亲本均来源于意大 纹枯病发生较重,赤霉病近几年呈加重的趋势 。
专题论述 2011.5
江苏省小麦育种现状及建议
冷苏凤 李 燕 许 明 彭汉艮 宋锦花 (江苏省种子管理站 南京210036)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小麦中间试验参试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小麦选育单位明显增多,参试 新品系大量涌现;审定品种数量基本稳定,通过审定的比例明显下降;参试品系良莠不齐,科研部门 仍是江苏省小麦育种的主力军。 通过审定的品种表现为:产量水平不断提高,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 长;品质明显改善,优质专用比例较高;优质高产协调发展,品质类型出现突破;综合抗性水平有所 提高,不同病害抗性极不均衡。 在此基础上对江苏小麦育种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江苏省;小麦育种;参试品种;审定品种
了5.8粒,增幅15.8% ;千粒重由38g提高到42.4g,净增 比中筋品种减产不超过3% ,而2004-2009年审定的2
4.4g,增幅11.7% ;穗数增加较少,增幅为6.9% 。可见, 个弱筋品种、4个白皮强筋品种的产量均比中筋对照
淮南品种产量水平的大幅度增长是产量构成三因素 品种增产,增产幅度为2.38% ~12.63% ,红皮强筋品
粉、赤霉或纹枯病的品种极少,仅有淮麦21和宁麦17 因此,高产仍将是江苏小麦育种的首要目标。近几年
等2个品种兼抗赤霉和白粉病。育种单位在重视黄花 江苏省审定的品种以淮麦24和徐麦30的产量潜力最
叶病单一抗性提高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 大,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在7900kg/hm 2左右,但与邻近
其它病害抗性的提高。因此,加强和重视小麦的抗病 的河南、山东省相比,产量水平仍然存在差距,这表
下降
年审定的淮南品种,平均产量高达7 230.89 kg/hm 2,
2004-2009年江苏省共审定了36个小麦品种,平 比2004年提高了2 137.9 kg/hm 2,增幅为41.98% ,平均
均年审定品种6个。2004年审定的品种最多为8个, 年递增高达8.4% 。淮北迟播和淮北品种平均产量分
年份
淮南品种
迟播品种
淮北品种
产量 穗数 粒数 千粒重 穗重 产量 穗数 粒数 千粒重 穗重 产量 穗数 粒数 千粒重 穗重
2004
5093.0 405 36.3 38.0 1.381 6346.73 525 31.5 41.5 1307 6955.5 575 31.0 42.0 1.302
2005
5547.9 470 37.7 37.3 1.406 ∕ 0 ∕ ∕ ∕ 7215.0 600 33.0 39.0 1.287
齐,多数中小种子企业、县级原良种场或农科所及个
自2005年以来,申请参加江苏省小麦品种区域 人申请参加试验的品系,其丰产性、抗逆性等综合表
试验的单位(或个人)明显增加。由2004年全省27家 发展到2007年的59家,近2年稳定在50家以上。参加 试验的新品系数量大幅度上升。2004年参加江苏小 麦品种区域试验的新品系48个,到2007年超过100
增幅 / 年均(%)
41.98
17.63
12.50
6.9 15.8 11.7 29.3
12.5 10.3 2.8 7.1
2 5.3 0.6 6.0
/8.40
/3.53
/2.50
-6-
专题论述 2011.5
抗黄花叶病,达高抗的品种在80% 以上,而品种对小 临持续增加的压力,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是我国一项
2005年最少为4个,2008年、2009年均为6个。从品种 别提高了1 119.23 kg/hm 2和869.16 kg/hm 2,平均年递
类型来看,淮南品种15个,淮北品种14个、迟播品种7 增3.53% 和2.5% 。
个,分别占审定品种总数的41.7% 、38.9% 和19.4% 。
从审定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可以看出(表1),不
协同提高的结果,尤其以单穗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 种镇麦168在区试中产量比对照2扬麦11略减,但比
淮北品种产量各构成因素增长比较缓慢,其中以每 对照1扬麦158仍增产3.16% ,是江苏省小麦育种史上
穗粒数增加较多,每穗增加1.6粒,增幅5.3% ;其次是 淮南品种产量突破6750 kg/hm 2大关的3个高产品种
m in,各项指标均高于迟播品种和淮南品种。
的主要病害之一。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
2004-2009年江苏省审定了5个强筋品种、19个 流行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因此,小麦抗病育种得到
中筋品种、2个弱筋品种、1个糯性品种,分别占审定 了育种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审定品种的综合抗性水
品种总数的13.9% 、52.8% 、5.6% 、2.8% ,优质专用小麦 平有所提高,2009年审定兼抗2种和3种主要病害的
2009年参试新品种的数量是2004年的233% ,而通过 同类型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存在明显的差异。淮南
审定的品种数仅为2004年的75% ,通过审定的品种数 品种比淮北品种穗数少80~170万/hm 2,穗粒数多3~
作者简介:冷苏凤(1963-),女,江苏丹阳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管理工作。
种质的发掘及其有效的利用。然而,近阶段育成的品 调,耐湿和耐高温逼熟的品种,从而实现高产稳产的
种同质化问题愈来愈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数育种 目标。 单位在亲本选用上,主要以育成品种(系)及其育种中 3.4 正确把握品种抗性,加强抗耐病品种的选育和
间材料为亲本,很少涉及到地方品种,更谈不上野生 筛选
育种刻不容缓。
明江苏省小麦产量育种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和潜力
3 对江苏小麦育种的建议
可挖,关键是要增强品种的广适性和稳产性。熟相是
3.1 加强新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研究,拓宽遗传基础 小麦适应性好坏的重要指标[5]。因此要选育熟相好、
育种实践证明,突破性的育种成就都离不开特异 抗倒伏、病害发生轻或抗耐病性较好,源、库、流协
133.3% , 其 中 淮 南 小 麦 新 品 系 增 加 最 多 , 增 加 2 审定品种的表现
318.2% ,其次为淮北小麦新品系,数量翻了一番,迟 2.1 产量水平不断提高,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长
播类品种较少,增加20% 。
由表1可知,江苏省小麦产量育种取得了突破
1.2 审定品种数量基本稳定,通过审定的比例明显 性的进展,尤以淮南品种的产量增长更为突出。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