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小麦育种现状及建议

合集下载

江苏省小麦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

江苏省小麦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

摘 要 : 江 苏 省 18 -2 0 对 9 2 0 7年 审 定 的 8 4个 小 麦 品 种 在 区 域 试验 中 的 产 量 性 状 进 行 了 分 析 , 果 表 明 : 结 品种 问 产
量 差 异 很 大 ,4个 小 麦 品 种 产 量 幅 度 为 44 5 7 8 2 .5~811 1 sh 平 均 6 16 4 sh 与 对 照 品种 相 比 , 均 增 8 .5k/ m , 3 .4k m , / 平
重 4 0 g以上 。
关 键 词 : 苏 省 ;小 麦 ;区域 试 验 ; 量 江 产 中图 分 类 号 : 5 2 12 4 ¥ 1 .0 .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2—10 (00 0 0 1 0 10 3 2 2 1 ) 5— l3— 4 区 域试 验 中 的产 量性 状 进 行 分 析 , 旨在 了解 江 苏 省 小 麦 品 种 的 产量 改 良进 展 , 小 麦 品种 审 定 和 丰 产 性 进 一 步 改 良提 供 为
收稿 日期 :0 0— 6—1 21 0 7 作者 简 介 : 苏 凤 (9 3 ) 女 , 苏 丹 阳 人 , 级 农 艺 师 , 要 从 事 冷 16 一 , 江 高 主 小 麦 品种 管 理 和 推 广 工 作 。T l ( 2 82 3 2 e: 05) 6 6 53;E —m i:s@ a l l f
依据。 1 材 料 与方 法
1 1 材料 .
小 麦 是 江 苏 省第 二 大 粮 食 作 物 , 年 来 种 植 面 积 稳 定 在 近 20万 h 以上 , 占全 国麦 田总 面 积 的 6 8 , 产 约 l 0 2 m 约 .% 总 0 0 万 t约 占全 国 的 75 。选 育 和 推 广 优 良 品种 是 稳定 和 及 产量 见 表 1 。

生物育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生物育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生物育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生物育种是指通过选择某些种质资源,利用基因工程、分子标记等技术手段,培育出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

生物育种在解决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对生物育种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探讨。

一、生物育种发展现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育种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种质资源的挖掘和收集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批大型的种质资源库,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种质资源库,为生物育种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育种技术方面,我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例如,通过选育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我国水稻产量大幅提高,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之一。

同时,我国也在烟草、茶叶、经济作物等领域进行了一些成功的育种实践。

二、生物育种存在的问题尽管生物育种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我国生物育种研究的资金和人才投入相对不足,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不断变化,需要育种研究人员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需要进行精准育种,但目前我国的育种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固有的问题,如育种周期长、育种效率低、育种成本高等。

三、对策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生物育种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建立坚实的育种基础。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生物育种的支持力度,加强对育种研究人员的培养和引进。

2. 推广新技术,提高育种效率。

应加强对新育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

3. 加强国际合作,拓宽育种资源渠道。

应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享优质种质资源,提高育种水平。

4. 优化育种策略,实现精准育种。

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需要,采用精准育种策略,提高育种的精准度和效果。

5. 提高育种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应加强育种技术的推广,加快新育种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支持。

综上所述,加强生物育种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生物育种存在的问题,推进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苏北地区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及独杆栽培高产配套技术

苏北地区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及独杆栽培高产配套技术

苏北地区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及独杆栽培高产配套技术苏北地区位于中国江苏省北部,这里的农业发达,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在苏北地区,晚播小麦是一种重要的冬小麦品种,其生育特点与独杆栽培高产配套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苏北地区晚播小麦生育特点1. 适应性强:苏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合小麦生长。

晚播小麦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速度较快,抗逆性强。

尤其是对于低温天气和干燥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

2. 生长期长:晚播小麦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由于播种时间偏晚,因此整个生长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春季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生长周期达到120-140天。

这为小麦的充分生长积累了充分的条件。

3. 抗逆性强:晚播小麦在苏北地区的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遭遇低温冷害和干旱等不利气候因素,而晚播小麦则表现出抗逆性较强,能够更好地抵御这些不利气候条件对生长的影响。

4. 产量稳定:由于生长周期长,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晚播小麦的产量相对较为稳定,尤其在气候条件较为不利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较高的产量。

二、独杆栽培高产配套技术独杆栽培是一种适合晚播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调整植株密度、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等措施,使得小麦植株生长茁壮,结实多粒,从而提高产量。

以下是独杆栽培的具体技术要点:1. 合理密植:独杆栽培中,小麦植株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品种、土壤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通常在30-40厘米左右。

合理密植可以有效提高每亩单位面积上的产量。

2. 适时施肥: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要根据植株的需要适时进行追肥,尤其是在抽穗期和抽穗后期,植株对养分需求较大,此时追肥可以促进小麦的充实籽粒,提高产量。

3. 科学灌溉:小麦生长期需水量较大,在苏北地区春季气候干燥,因此科学的灌溉管理十分重要。

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的灌溉,保证植株的水分供应,有助于提高产量。

4. 防治病虫害:独杆栽培中,及时发现并有效防治病虫害是关键的一环。

2024年小麦种植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小麦种植市场分析现状

小麦种植市场分析现状介绍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本文将对小麦种植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种植面积、产量、价格以及市场竞争等关键因素。

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小麦种植面积稳步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

同时,新兴市场如中东地区的小麦种植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小麦的产量也在逐年提高。

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如育种改良和灌溉技术的应用。

然而,气候变化以及病虫害等因素也会对小麦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小麦价格小麦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供需关系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之一。

市场需求的增加可以推动小麦价格上涨,而供应过剩则可能导致价格下跌。

此外,政策、天气和国际贸易等因素也会对小麦价格产生影响。

近年来,小麦价格的波动较大。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粮食市场的紧张局势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所导致。

此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因素也会对小麦价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小麦市场竞争世界各地的小麦种植者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主要竞争因素包括品质、价格和供应稳定性。

一些国家和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品种和良好的质量控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如中国、巴西和印度等也在加强小麦种植的力度。

这些国家拥有广阔的种植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为其成为小麦市场新的竞争者提供了有利条件。

结论小麦种植市场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

全球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价格波动大,市场竞争激烈。

种植者需要关注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的挑战,以保持竞争优势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江苏省小麦育种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江苏省小麦育种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提 高 到 20 的 22g67 2其 中 19 00年 7k/6m ( 96年 、97年 产 量 分 别 为 4 3 0 g67 2 2 .k/6 m 和 19 4 .k/6 m 、4 56 g67 2 和 19 9 9年 三 年 单 产 突 破 3 0 g6 7 2大 关 ) 0 k/6 m 。小 麦 4 7 3 g 6 m , 对 照 扬 麦 18分 别 增 产 1 .% 、 0 .k] 7 2 比 6 5 07
花 叶病 小 麦 品种 宁麦 9号 和苏 麦 6号 。里 下 河 地 区 农 科 所 以 含 有 抗 白 粉 病 基 因 P a 的 Y m Y m4 u a8
收 稿 日期 :0 1 2—1 20 —1 9
基 金 项 目 : 苏 省 “ 五 ” 业 重 大 攻 关 项 目 ( G 60 江 九 农 B 955—1 ) —2 。
常年 播 种 面 积 在 2 3 3万 ~2 33万 h 2 总 产 10 趋 势 。 1. 3. r, n 0 亿k g以上 , 占全年 粮食 总 产 的 3 %左 右 , 全省 12 主要 品 种 的性 状表 现 约 0 对 . 粮食 生 产 的稳 定 和发 展具 有 举 足 轻 重 的 作 用 。建 国 12 1 产 量 明显 提 高 育 成 品 种 的产 量 都 有 不 同 .. 以来 , 伴随 五 次 大 面 积 的 品 种 更 替 , 麦 的产 量 、 小 抗 程 度提 高 , 现 最 突 出 的 有 : 南 麦 区 的 宁 麦 9号 、 表 淮 性 得 到不 断 改 进 , 产 由 14 单 9 9年 的 不 足 5 k/6 m 扬 麦 9号 和扬 麦 1 0 g6 7 z 0号 在 两 年 省 区 域 试 验 中 的平 均
1 1 育成 品 种 .

江苏省小麦育种现状及建议

江苏省小麦育种现状及建议

78 科 麦 品种 区域 试 验 的 新 品 系 4 个 , ̄ 2 0 年 超 过 10 总数 的7 .%。可 见 , 研育 种 单位 仍 是 江苏 省 小麦 8 10 7 J 0
个 。 与 2 0 年 相 比 ,09 参 试 新 品 系 总 数 增 加 品 种育 种 的主 要力 量 。 04 20 年
其 抗 自20 年 以来 , 申请 参 加 江苏 省 小 麦 品种 区域 人 申请 参加 试验 的 品系 , 丰 产性 、 逆 性 等综 合 表 05
经预备试验被淘汰的机率较高 ; 综合性状表 试 验 的单位 ( 个人 ) 或 明显增 加 。 由2 0 年 全 省 2 家 现欠佳 , 04 7
20 — 0 9 江苏 省共 审定 了3个 小 麦 品种 , 04 20 年 6 平 比2 0 年提 高 了21 7 g m 增 幅 为4 . %, 均 04 3 . k / , 9 h 18 平 9
均 年 审定 品种 6 。2 0 年 审定 的 品种 最 多 为 8 , 年 递 增 高达 84 个 04 个 .%。淮- S 播 和淮 北 品种 平 均产 量 分 I _ T
133 ,其 中 淮 南 小 麦 新 品 系 增 加 最 多 ,增 加 2 审定 品种 的表 现 3.% 3 82 其 次 为 淮北 小 麦 新 品系 , 量 翻 了一 番 , 1.%, 数 迟 21 产 量水 平不 断 提 高 , 量构 成 因素 协调增 长 . 产
播类 品种较 少 , 加 2 %。 增 O
下降
由表 1 知 ,江苏 省 小 麦产 量 育 种取 得 了突破 可
1 . 审定 品种 数 量 基本 稳 定 , 过 审定 的 比例 明 显 性 的进展 , 以淮南 品种 的产 量增 长更 为 突 出 。 0 9 2 通 尤 2 0

小麦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麦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小麦生产现状
产量大且稳定
河南省是小麦生产大省,小麦产量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近年来,河南省小麦产量保持相 对稳定,并在一些年份实现了小幅增长。
品质优良
河南省的小麦品质较好,特别是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较高,适宜制作各种面制品。这也使得 河南省的小麦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种植结构优化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河南省在小麦种植方面也进行了结构调整。例如 ,通过推广优质专用小麦,提高种植效益;同时,也加大了对小麦生产的科技投入,提高 了单产水平。
精细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 病虫害,合理灌溉,提高 小麦的抗逆能力和产量。
流通方面的对策建议
完善流通渠道
建立多元化的流通渠道, 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企 业等参与小麦流通,降低 流通成本。
加强信息化建设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 术,实现小麦产销信息的 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流 通效率。
促进产销对接
加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的对接,实现产销一体化 ,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收 益。
小麦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2023-11-07
目录
• 小麦产业现状 • 存在的问题 • 对策建议 • 前景展望
01
小麦产业现状
世界小麦生产现状
01
总体产量稳定,单产水平提高
全球小麦产量在过去的十年中保持相对稳定,并呈缓慢增长趋势。然
而,单产水平却在不断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种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 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
地位。
小麦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粮食作 物,其稳定生产和供应对于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
定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育种选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一、育种选种1. 选育优质抗病品种小麦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础,育种工作首先要选育出耐逆境、抗病害的优质品种。

目前,我国已经选育出了许多高产的小麦品种,各地种植者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种子处理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进行浸种、干热处理等措施,使种子消毒、消毒,增加种子的萌发力和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二、田间管理1. 种植密度小麦的种植密度对于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过大或者过小的密度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种植密度在每亩750-900株之间为宜,株距在10-15cm为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

2. 水肥管理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及时进行水肥施用,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表土覆盖上一层稻草或麦秸,可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3. 施肥小麦生长初期需要施加磷、钾肥,中后期需要施加氮肥。

在肥料施用方面,应做到量少、多次,适时施肥,避免一次施入过多肥料造成短时间内的快速吸收,从而引发病虫害的滋生。

4. 田间杂草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田间的除草工作,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5. 栽培措施在小麦生长初期,要加强耕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中后期要合理控制浇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

三、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防范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 合理间作在田间管理中,可以适量种植一些对害虫有防治作用的植物,例如:黄秆根、百善草等,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小麦的危害。

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与实践

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与实践

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与实践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小麦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小麦育种方向必须进行创新与实践。

小麦育种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科技工作,对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小麦育种的现状出发,探讨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与实践。

一、我国小麦育种的现状在我国,小麦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世界前列。

我国的小麦育种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面对日益增长的小麦需求,我国小麦育种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严重威胁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传统的小麦育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进行创新。

我国小麦育种必须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产量。

1. 遗传育种的创新遗传育种是小麦育种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杂交等方法,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为小麦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方法,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抗性和高产性的小麦品种。

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应该积极引入基因组学技术,提高小麦品种的遗传质量。

2. 抗逆性的提高3. 品质的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麦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应该注重提高小麦的品质。

现代生物技术提供了多种方法,可以提高小麦的品质,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具有优良品质的小麦品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变小麦的蛋白质组成,提高小麦的食用品质。

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应该注重小麦的品质提高,提供更加优质的小麦品种。

三、小麦育种方向的实践除了进行创新,小麦育种方向的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

实践是检验理论成果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进行实践,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

小麦育种方向的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支持政府对小麦育种方向的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小麦育种的资金投入,支持小麦育种机构的科研工作。

小麦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麦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麦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计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小麦育种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小麦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小麦品种的质量和产量。

问题一:品种选择不当小麦育种的第一个问题是品种选择不当。

由于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小麦生长环境不同,需要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进行育种。

对策一:地域适应性评估对于特定地区的小麦育种,应进行地域适应性评估。

通过对当地小麦种植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的深入研究,选取具有较强适应性和优良性状的品种作为育种对象,以确保新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

对策二:区域合作交流小麦育种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不同区域的科研人员和农民进行密切合作。

通过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加深对不同地域小麦品种的了解,并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和成果,以获得更好的育种效果。

问题二:抗病虫害能力不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而传统品种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弱。

对策一:抗病虫害基因筛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对小麦品种进行抗病虫害基因筛选。

通过对大量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分析和筛选,选育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并开展相应的引种和交配工作,以提高小麦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

对策二:综合防控措施除了育种工作,还应结合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采取农艺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

问题三:耐逆性不强小麦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的影响,传统品种对逆境的适应能力较弱。

对策一:逆境筛选与育种通过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逆境筛选和评估,选取具有较强耐逆性的品种作为育种材料。

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筛选出能够在逆境环境下正常生长的品种,并通过配套栽培技术的研发,提高小麦品种的耐逆性。

对策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小麦品种进行精确改良,增加其耐逆性。

江苏小麦品质现状与提升策略

江苏小麦品质现状与提升策略
t h r e e p o i n t t h r e e p e r c e n t t o t w e n t y ・ - n i n e p o i n t e i g h t p e r c e n t w h e a t g r a i n s w e r e c l a s s i i f e d i n t o i f r s t c l a s s o f g r a i n q u a l i t y a e - -
优质 小麦. 弱筋小麦( 1 7 8 9 3 -1 9 9 9 ) 质量标 准 , 达到 国家认可 的优质麦 比例不足 2 0 . 0 %, 小 麦品质在 品种 、 种植 区域
和年度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 江苏省小麦品质与其他小麦 生产省 的 比较 , 发 现小麦容 重 、 蛋 白质含 量和湿 面筋 含量等指标的变幅大于其他小麦生产省 , 说 明江苏省生态条件 和小麦类 型多样 。提出 区域化 种植 、 选 用优质 品种 、 采用调优栽培技术及产业化经营等提升江苏省小麦品质的策略。
Ab s t r a c t :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o f t h e w h e a t q u a l i t y i n w h e a t p r o d u c t i o n i n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d a t a b a s e d
关键词 : 小麦 ;品种 ;品质 ;产业 中图分类号 : ¥ 5 1 2 . 1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A , A , A , O ( 2 0 1 3 ) 0 3 - 0 4 6 8 - 0 6

小麦育种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

小麦育种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

小麦育种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一直以来受到政府和科学界的高度关注。

作为小麦育种研究的核心,小麦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鉴定一直是育种研究的重要方向。

同时,小麦产量、品质稳定性与抗病性也是小麦育种研究的重要策略和目标之一。

一、小麦育种研究现状1. 小麦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鉴定收集和鉴定小麦种质资源是小麦育种研究的重要环节。

现阶段,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小麦种质资源库,收集并保存了大量的小麦种质资源,覆盖了全国的主要生产区域。

同时,我国还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鉴定和分类,包括国家小麦种质资源鉴定与分类、我国小麦遗传资源评估、小麦主要病害鉴定等等。

这些工作为小麦育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学和生理学研究素材。

2. 小麦品质稳定性的研究小麦品质稳定性一直以来是小麦育种研究的重点之一。

小麦的品质主要包括粒形、蛋白质含量以及耐贮性等方面。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小麦品质稳定性的同时,也在探索品质形成机理以及优良品种遗传基础等方面的问题。

该领域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小麦生产及加工的品质和附加值。

3. 小麦产量和抗病性研究小麦产量和抗病性也是小麦育种研究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小麦种植环境的变化以及病害的变异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小麦产量和抗病性的研究也必须随之调整方向。

其中,在小麦产量研究方面,目前主要依靠株高和灌浆期长短方案来提高小麦的产量。

在抗病性方面,已有大量的小麦育种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深入研究小麦病害的发生机理以及遗传基础等方面,并通过进一步研究育种策略,研制出了许多抗病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种。

二、小麦育种研究趋势1. 基因编辑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在基因本身上直接进行修改和编辑的新型遗传技术。

通过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者可以选择性地删除或替换小麦中具有不良特性的基因,或者增强某些有益特性的基因。

这种新型技术不仅适用于小麦育种,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植物和动物的育种研究。

中国小麦品质育种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良策略

中国小麦品质育种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良策略

中国小麦品质育种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良策略2002-5-30 13:37:44 姚金保小麦品质育种现状我国小麦品质育种工作是70年代在庄巧生先生等倡导下,逐渐通过现有品种筛选并逐步发展利用优质亲本进行杂交改良。

80年代首先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在春麦育种中筛选出中7606于生产上栽培,之后在优质春小麦与硬粒小麦杂交后代中选出了中作8131-1,这是我国面包小麦有代表性的突破。

从“七五”开始,小麦品质育种正式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许多省市都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

河北农业大学从1983年起对其收集的2000余份国内外小麦种质进行了连续5年的蛋白质含量测定和连续两年的出粉率、干、湿面筋和沉淀值等项目的测定,筛选出一批优质资源,并对若干品质性状的遗传、生理、品质与环境互作等问题开展了理论研究。

陕西省农科院1993年对全国25个省、市提供的2万多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蛋白质、赖氨酸、沉淀值、硬度等项目的分析鉴定,基本上摸清了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特性,发现了一批珍贵优质资源,明确了小麦品质的地理差异,为我国小麦品质育种和基因工程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也为建立我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提供科学依据。

自1986年以来,我国曾3次对主要麦区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品质分析。

1986年在农业部农业司的主持下,对全国16省、市的79个优选小麦品种进行了首次品质检测,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3.8%,湿面筋含量29.8%,沉降值27.6mL,面包体积594cm3,综合评分63。

1990年对全国17省、市的98个优选小麦品种进行了第2次品质检测,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4.0%,湿面筋含量29.7%,沉降值30.4mL,面包体积664cm3,综合评分72。

1994年对全国14省、市的45个优选小麦品种进行了第3次品质检测,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6.3%,湿面筋含量36.4%,沉降值44.7mL,面包体积745cm3,综合评分82,见表1。

种子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工作建议

种子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工作建议

种子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工作建议一、J市种业发展特点J市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呈北山、中川、南滩地貌,具有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优越自然条件,属于冬小麦生产繁育适宜区,是闻名全国的粮食高产市、中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市和全国第一个小麦千斤市,被誉为“中国优质小麦之都”,在小麦种业界享有“中国种子看H,H种子看J,J种子看温县”的风评。

总体而言,J市种业发展集中体现为“强、高、好”三个特点。

(一)种业研发能力强。

经过多年优化发展,J市形成了农业科研机构、科研育种企业和农民育种人“三位一体”的育种体系。

截至2021年末,J市累计培育小麦品种72个、玉米品种40个、大豆品种3个(其中国审小麦品种16个、玉米品种16个)。

经济作物方面,登记花生品种2个、怀药品种5个、番茄品种6个。

其中,小麦种子研发培育成果最为突出,打造了众多小麦种子品牌。

在第八、九、十次H小麦品种更新换代中,J市培育的“豫麦49”“豫麦49-198”等小麦品种都占有一席之地。

其中,温县作为全国优质小麦培育基地,自育小麦品种28个,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5项。

拥有院士工作站、温县农科所等众多小麦育种科研平台,并与全国顶尖小麦科研团体和中国农科院、国家小麦工程研究中心等20余家科研院校保持常年合作,“温麦系列品种”成为J市乃至H省农业的一张名片。

(二)种业繁育水平高。

以小麦种业为例,J市小麦种子繁育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制种率约40%,居全国第一。

标准化小麦种子繁育基地示范村65个,标准化小麦种子繁育基地面积60万亩,1种子繁育基地占全省良种繁育基地的1/4。

繁育品种近100个,优质小麦种子产量达5亿公斤,小麦平均亩产长期居全省第一。

其中,2021年J市修武县王屯乡周流村30亩高产示范田小麦平均亩产达898.26公斤,较此前的全国小麦单产最高记录增加41.36公斤,产量位列全国第一(较第二名领先47.21公斤)。

小麦种子推广面积3500万亩,辐射H、山东、江苏、安徽、湖北、陕西、山西和河北共8省200多个县,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1/10,J市也因此被命名为H省“整建制建设优质小麦种子基地核心区”。

小麦育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麦育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汇报人:日期:•小麦育种现状及问题•小麦育种技术瓶颈•小麦育种对策与建议目•小麦育种未来发展趋势•小麦育种成功案例分享录小麦育种现状及问题0102遗传资源利用不足缺乏对小麦种质资源中优异基因的发掘和利用,无法满足现代育种对性状改良的需求。

缺乏对小麦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利用,导致遗传多样性贫乏,无法满足不同环境下的育种需求。

缺乏长期育种计划和系统选育育种目标不明确,缺乏长期育种计划,导致育成品种难以适应未来环境和市场需求。

缺乏系统选育过程,无法充分利用个体优势,导致优良基因的流失。

小麦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缺乏针对病虫害的抗性育种,导致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短板。

病虫害问题严重小麦育种技术瓶颈缺乏高效育种技术缺乏高效育种技术是当前小麦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传统育种方法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品种,而且品种的遗传改良进展缓慢。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高效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提高育种效率和品种的遗传改良进展。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小麦品种进行精准改良,缩短育种周期。

分子育种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高效育种技术,但在小麦育种中应用不足。

应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基因组学和分子标记等技术手段,快速、准确地鉴定和筛选优良的育种材料,提高育种效率和品种的遗传改良进展。

分子育种技术应用不足生物技术应用不足生物技术在小麦育种中应用不足,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基因调控等方面。

应加强生物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深入研究小麦的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为育种提供更多有效的基因资源和工具。

同时,应注重生物安全性问题,确保育种过程中的生物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

小麦育种对策与建议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库和保护区,保护小麦的遗传资源,确保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小麦遗传资源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提高育种效率和成功率。

小麦栽培的技术难点与措施

小麦栽培的技术难点与措施

小麦栽培的技术难点与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小麦的栽培技术难点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掌握了小麦栽培的技术难点和相应的措施,对于提高小麦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讨论一下小麦栽培的技术难点与相应的措施。

一、播种前的技术难点与措施1.土壤肥力不足土壤肥力不足会导致小麦生长缓慢,生长势差,生长期也会延长。

需采取措施:提前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如秸秆、畜禽粪尿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小麦的营养需求。

2.农田墒情不足播种前的土壤墒情不足会造成小麦苗期生长缓慢,甚至引发幼苗死亡。

需要做好农田墒情管理,提前灌溉,保证土壤墒情,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3.种子质量不佳种子质量不佳会影响小麦的播种效果,影响小麦的早期生长。

需要选择优质的小麦种子,保证播种效果,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1.病虫害防治小麦的生长期易受到多种病虫害危害,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如合理施用农药、轮作种植、清理田间杂草等,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证小麦的生长安全。

2.密植与疏植小麦的密植和疏植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适度的密植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但若过于密植则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通风换气,容易诱发病虫害。

需要合理控制小麦的密植量,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

3.施肥管理小麦生长期需要多种养分,因此需要做好施肥管理。

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养分肥料,满足小麦生长的养分需求,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4.水分管理小麦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需要做好水分管理。

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科学灌溉,保证小麦的水分需求,促进小麦的正常生长。

5.气候波动气候波动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如旱、涝、冻害等。

需要合理预防,做好防寒保暖、抗旱排涝等措施,保证小麦的安全生长。

1.麦类收获机械化水平低我国小麦收获机械化水平较低,大多仍然采用人工收割,效率低下。

农作物育种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作物育种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能够长久发展的根本,也是百姓能否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

如何利用我国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提升粮食产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升作物的耕种面积,但是这一方法却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可使用耕地面积是有限的,依靠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的产量是不可行的。

科技发展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可以利用我国的科技水平开展新品种育种工作,培育出增加粮食产量的新作物品种。

为了提升育种水平,从根本上提高作物产量,文章探究农作物育种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通过现代育种技术,我们可以选育出具有高产、高抗性、高品质的粮食品种,从而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也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我国,粮食生产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通过发展现代化的粮食生产技术和设备,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从而保障人民的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农作物育种方法1、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一种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育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将不同的品种或物种进行交配,利用其优点,培育出更加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

根据不同的育种方式,杂交育种可以分为系统选择育种、回交育种、增殖杂交育种及复合杂交育种4类。

系统选择育种是一种通过农作物自然杂交行为进行的育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高原环境,但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自然地进行杂交,不需要人工干预,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

回交育种是一种通过基因转移实现的新品种培育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提高农作物品种的抗病性。

通过回交,可以将某个品种的某些抗病基因转移到其他品种中,从而提高新品种的抗病能力。

增殖杂交育种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育种方法,它的前提条件是第一代杂交结果的性状优良,具有高效的优点。

这种方法可以大量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江苏省小麦产业发展报告

江苏省小麦产业发展报告

市场纵横Market江苏省小麦产业发展报告1.需求情况 (1)产需总量基本平衡 江苏小麦的产需情况与全国相似,总体平衡,丰年有余。

根据有关专家测算,我省小麦用于口粮、饲料用粮、工业行业(食品)用粮以及种子用粮、新增储备粮等消费数量分别约为400万吨、300万吨、400万吨、60万吨、80万吨,总需求量在1,240万吨左右,近5年来全省平均总产量为1,296万吨,属于产需平衡、略有盈余的状态。

我省既是小麦主产区,也是主销区,既有国内贸易,也有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地处南北过渡地带,航运发达链接南北,内外优势突出,逐步形成了粮食贸易集散中心,南方省份小麦需求大多经由我省中转销售。

(2)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从收购品质(外观品质)上看,主要是受小麦生产中后期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好的年份收购品质国标3级以上的比例可达到90%以上,作为普通小麦能满足市场需求。

但中后期雨水偏多的年份,易造成赤霉病、穗发芽、不完善粒比例高,色质变差甚至霉变,收购品质明显下降,特别是赤霉病重发年份,不仅产量损失大,毒素超标直接关系到食品质量安全,市场接受度较差。

从专用品质(内在品质)上看,就单个品种的内在品质潜力而言,无论是强筋、中筋还是弱筋小麦,我省都不乏优良品种,但由于品种布局不到位,越区种植,加之混收混储,商品小麦内在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差,与北方主产省相比有一定差距,与进口小麦相比差距更大。

因此,我省商品小麦大多只作为普通小麦使用,优质专用小麦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目前主要依靠进口。

二、存在问题1.生产技术层面 (1)品种“多乱杂”,突破性不足 一是品种“多、乱、杂”现象依然严重。

育种主体多,同类重复多,品种数量多,营销企业多。

众多种子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极力宣传推广自身拥有品种权或经营的品种,行政推广部门作为有限,优良品种区域化布局难以落实,导致大面积生产上品种应用分散与碎片化,既不利于栽培管理与生产指导,也不利于病虫害统防统治,更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

小麦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麦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麦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小麦育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小麦育种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品种单一、抗病虫害性能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小麦育种事业的发展。

问题1:品种单一目前,我国小麦主要栽培的品种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高产、早熟、耐逆性好等方面。

这导致了小麦在抗病虫害、营养成分等方面的表现较为薄弱。

另外,由于品种单一,容易受到同类病虫害的侵袭,增加了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成本。

对策1:多元化品种选择为了解决品种单一问题,我们需要推广多元化品种选择。

通过引进外来品种和培育本土优良品种,提高小麦的遗传多样性,增加抗病虫害能力。

要注重培育适应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对策2:鼓励农民种植多品种政府可以通过给予农民种植多品种的奖励政策,鼓励他们种植不同类型的小麦。

这样既可以减少单一品种带来的风险,也能增加小麦供应的多样性。

问题2:抗病虫害性能不足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类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下降和质量下降。

目前,我国小麦对一些重要病虫害的抗性较弱。

对策1:加强研究和培育抗病虫害品种通过加强对小麦抗病虫害基因的研究和筛选工作,培育出具有高度抗性或耐受性的新品种。

可以使用传统育种方法,如杂交育种和选择育种,也可以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

对策2:加强病虫害防控措施除了培育抗病虫害品种外,还应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改善土壤环境等,减少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问题3:缺乏高产优质品种尽管我国小麦产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还有一定差距。

对策1:优化栽培管理通过优化小麦的栽培管理措施,如合理施肥、科学灌溉、适时耕作等,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质的发掘及其有效的利用。然而,近阶段育成的品 调,耐湿和耐高温逼熟的品种,从而实现高产稳产的
种同质化问题愈来愈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数育种 目标。 单位在亲本选用上,主要以育成品种(系)及其育种中 3.4 正确把握品种抗性,加强抗耐病品种的选育和
间材料为亲本,很少涉及到地方品种,更谈不上野生 筛选
现欠佳,经预备试验被淘汰的机率较高;综合性状表 现较好品系主要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及其所属农区 所的,2004-2009年审定品种28个,占全省审定品种 总数的77.8% 。可见,科研育种单位仍是江苏省小麦
个 。 与 2004 年 相 比 ,2009 年 参 试 新 品 系 总 数 增 加 品种育种的主要力量。
协同提高的结果,尤其以单穗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 种镇麦168在区试中产量比对照2扬麦11略减,但比
淮北品种产量各构成因素增长比较缓慢,其中以每 对照1扬麦158仍增产3.16% ,是江苏省小麦育种史上
穗粒数增加较多,每穗增加1.6粒,增幅5.3% ;其次是 淮南品种产量突破6750 kg/hm 2大关的3个高产品种
年份
淮南品种
迟播品种
淮北品种
产量 穗数 粒数 千粒重 穗重 产量 穗数 粒数 千粒重 穗重 产量 穗数 粒数 千粒重 穗重
2004
5093.0 405 36.3 38.0 1.381 6346.73 525 31.5 41.5 1307 6955.5 575 31.0 42.0 1.302
2005
5547.9 470 37.7 37.3 1.406 ∕ 0 ∕ ∕ ∕ 7215.0 600 33.0 39.0 1.287
麦纹枯病的抗性普遍较差,仅有淮麦24和徐麦31中 长期的战略任务。小麦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抗纹枯病;抗白粉病的品种也很少,抗白粉病的品种 和加工食品原料,任重道远。依靠增加耕地面积增加
仅占18.2% ;对赤霉病的抗性有呈下降的趋势。总体 粮食产量目前已不现实,依靠科技进步,选育和推广
而言,江苏省现有品种的抗病性令人担忧,兼抗白 高产品种,是稳定和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
-5-
2011.5 专题论述
8粒,千粒重低1~3 g,单穗重高0.078~0.20 g。可见, 贴,要求淮北麦区强筋品种面积在80% 以上,淮南麦
淮南品种以大穗多粒型为主,淮北品种以多穗大粒 区作为我国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规划到2007年优
型为主。迟播品种因属性不同表现为大穗多粒型或 质弱筋小麦面积达60万hm 2,这对江苏省小麦优质育
粉、赤霉或纹枯病的品种极少,仅有淮麦21和宁麦17 因此,高产仍将是江苏小麦育种的首要目标。近几年
等2个品种兼抗赤霉和白粉病。育种单位在重视黄花 江苏省审定的品种以淮麦24和徐麦30的产量潜力最
叶病单一抗性提高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 大,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在7900kg/hm 2左右,但与邻近
其它病害抗性的提高。因此,加强和重视小麦的抗病 的河南、山东省相比,产量水平仍然存在差距,这表
品种是稳定和发展我省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本文 1.3 参试品系良莠不齐,科研部门仍是江苏省小麦
通过对江苏小麦中间试验参试品系及审定品种的分 育种的主力军
析,提出了发展江苏小麦育种的建议。
随着申请参加江苏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单位的
1 小麦育种现状
增多,参试品系的表现差异较大,综合表现良莠不
1.1 选育单位明显增多,参试新品系大量涌现
多穗大粒型。就淮南和淮北品种而言,近几年来产量 种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各构成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增长幅度差异 2.3 优质高产协调发展,品质类型出现突破
明显。淮南品种产量各构成因素增长幅度较大,与
按照江苏省《小麦品种审定规范》,强筋或弱筋
2004年相比,每穗粒数由36.3粒提高到42.1粒,增加 品种审定的产量标准为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5% 或
下降
年审定的淮南品种,平均产量高达7 230.89 kg/hm 2,
2004-2009年江苏省共审定了36个小麦品种,平 比2004年提高了2 137.9 kg/hm 2,增幅为41.98% ,平均
均年审定品种6个。2004年审定的品种最多为8个, 年递增高达8.4% 。淮北迟播和淮北品种平均产量分
2008
6705.5 450 40.8 39.4 1.609 ∕ 0 ∕ ∕ ∕ 7769.8 537 36.4 43.3 1.575
2009
7230.9 433 42.1 42.4 1.785 7465.95 590 34.7 40.3 1401 7824.7 587 32.6 42.3 1.38
利品种st1475/506;淮北麦区育成的品种大部分都 2004-2009年江苏省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系抗病性
来自于河南省的郑州891[3]。姚国才等对江苏省审定的 鉴定结果表明,淮南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较好,达中抗 淮南小麦品种系谱分析,也表明了推广品种遗传背景 以上的品系占80% ,淮北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表现较
了5.8粒,增幅15.8% ;千粒重由38g提高到42.4g,净增 比中筋品种减产不超过3% ,而2004-2009年审定的2
4.4g,增幅11.7% ;穗数增加较少,增幅为6.9% 。可见, 个弱筋品种、4个白皮强筋品种的产量均比中筋对照
淮南品种产量水平的大幅度增长是产量构成三因素 品种增产,增产幅度为2.38% ~12.63% ,红皮强筋品
专题论述 2011.5
江苏省小麦育种现状及建议
冷苏凤 李 燕 许 明 彭汉艮 宋锦花 (江苏省种子管理站 南京210036)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小麦中间试验参试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小麦选育单位明显增多,参试 新品系大量涌现;审定品种数量基本稳定,通过审定的比例明显下降;参试品系良莠不齐,科研部门 仍是江苏省小麦育种的主力军。 通过审定的品种表现为:产量水平不断提高,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 长;品质明显改善,优质专用比例较高;优质高产协调发展,品质类型出现突破;综合抗性水平有所 提高,不同病害抗性极不均衡。 在此基础上对江苏小麦育种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江苏省;小麦育种;参试品种;审定品种
小麦是江苏省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几年种植面 占当年参试新品系数量的比例大幅度下降,由2004
积稳定在220万hm 2以上,占全国麦田总面积的6.8% , 年的16.7% 下降到2009年的5.4% ,品种的选择压力大
总产约1 000万t,约占全国的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选育和推广优良 大增加,育种单位以及品种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穗数,提高了2.0% ;而千粒重变化不大,净增0.3g,增 之一,这表明江苏省小麦育种较好地克服了优质和
幅仅0.6% 。这说明淮北品种的产量提高主要是依赖 高产的矛盾,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协同发展。2008年
每穗粒数的增加,而要以增加千粒重来实现产量提 审定了第1个糯性小麦品种—— —宁糯麦1号,丰富了
133.3% , 其 中 淮 南 小 麦 新 品 系 增 加 最 多 , 增 加 2 审定品种的表现
318.2% ,其次为淮北小麦新品系,数量翻了一番,迟 2.1 产量水平不断提高,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长
播类品种较少,增加20% 。
由表1可知,江苏省小麦产量育种取得了突破
1.2 审定品种数量基本稳定,通过审定的比例明显 性的进展,尤以淮南品种的产量增长更为突出。2009
定时间5.4m in。平均各项指标均达中筋标准。淮北品 星发生迅速发展到大面积危害,2005年江苏省小麦
种的品质较好,14个淮北小麦品种平均蛋白质、湿面 发病面积达20万hm 2以上,重病田面积7万hm 2左右,
筋 含 量 及 面 团 稳 定 时 间 分 别 为 14.4% 、29.6% 、6.0 产量损失严重[1],该病目前也发展成为危害小麦生产
增幅 / 年均(%)
41.98
17.63
12.50
6.9 15.8 11.7 29.3
12.5 10.3 2.8 7.1
2 5.3 0.6 6.0
/8.40
/3.53
/2.50
-6-
专题论述 2011.5
抗黄花叶病,达高抗的品种在80% 以上,而品种对小 临持续增加的压力,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是我国一项
齐,多数中小种子企业、县级原良种场或农科所及个
自2005年以来,申请参加江苏省小麦品种区域 人申请参加试验的品系,其丰产性、抗逆性等综合表
试验的单位(或个人)明显增加。由2004年全省27家 发展到2007年的59家,近2年稳定在50家以上。参加 试验的新品系数量大幅度上升。2004年参加江苏小 麦品种区域试验的新品系48个,到2007年超过100
m in,各项指标均高于迟播品种和淮南品种。
的主要病害之一。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
2004-2009年江苏省审定了5个强筋品种、19个 流行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因此,小麦抗病育种得到
中筋品种、2个弱筋品种、1个糯性品种,分别占审定 了育种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审定品种的综合抗性水
品种总数的13.9% 、52.8% 、5.6% 、2.8% ,优质专用小麦 平有所提高,2009年审定兼抗2种和3种主要病害的
高的难度较大,必须在稳定粒重的基础上适当增加 江苏省小麦品种的品质类型。
穗数,侧重选育中大穗型的品种有利于提高产量。 2.4 综合抗性水平有所提高,不同病害的抗性极不
2.2 品质明显改善,优质专用比例较高
均衡
江苏省审定的小麦品种品质有所改善,审定的
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是江苏省小麦生产的3
36个品种平均粗蛋白质含量13.9% ,湿面筋28.5% ,稳 种主要病害。进入21世纪以来,小麦黄花叶病已由零
2006
6735.0 488 38.0 39.5 1.501 6946.2 515 36.3 39.3 1429 7553.7 623 31.0 43.0 1.3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