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品质育种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良策略.

合集下载

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小麦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在小麦的栽培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

必须要对小麦的栽培管理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在本文中,将介绍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土壤肥力不足问题描述:土壤中的养分不足,无法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导致小麦生长缓慢,产量低下。

解决措施:可以通过施肥来改善土壤肥力,包括有机肥和化肥。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化肥可以针对土壤中缺乏的养分进行补充,比如氮、磷、钾等。

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阶段和土壤的养分状况,科学施肥,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以保证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

二、病虫害防治不当问题描述:小麦生长过程中遭受病虫害侵袭,导致小麦生长受阻,产量受损。

解决措施: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可以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积累;选择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合理使用农药,以防治小麦的病虫害。

也要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

三、灌溉管理不当问题描述:灌溉不足或过量都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灌溉不足会导致小麦缺水而生长缓慢,产量降低;而灌溉过量则容易引起小麦发生根部窒息,导致减产。

解决措施: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的含水量,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

在小麦吐丝期和灌浆期,要增加灌溉量,以满足小麦生长所需的水分;而在小麦开花期和抽穗期,要适度减少灌溉量,避免小麦水分过多而引发病害。

问题描述: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施药不规范或过量使用农药,造成小麦中农药残留超标,对小麦产生不利影响。

解决措施: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根据小麦的生长状态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合理使用农药。

制约当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因素及对策

制约当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因素及对策

河南农业2016年第2期(上)NONG YE ZONG HENG农业纵横求来施肥,而在化学肥料选用的种类和施肥量的多少上,依以往个人经验或家里存放有某种化学肥料就施用某种化学肥料,信手拈来,毫无选择依据。

(三)播种不当1.播期不适。

没有根据小麦品种特性、温度高低、墒情大小确定小麦的适宜播期。

2.播种量过大,造成后期无效分蘖增多,更重要的是容易引起小麦生长中后期病虫害大发生、大流行。

(四)肥水管理不当1.冬灌时期不当,浇水方法不强保肥保水性能,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肥力,田间小麦根系才能充分生长发育,扩大吸收范围。

小麦植株生长健壮,有效分蘖较多,穗部性状发育良好,能够抗旱抗倒,产量得以提高。

(二)增施有机肥料,采用配方施肥“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有机肥养分全,上一茬顶三年”,因此要千方百计增辟肥源,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化肥)相结合,以无机促有机,实行无机有机农业。

(三)适期播种,精量匀播1.适期播种。

“晚播弱,早播旺,667m 2播量667m 2播量3.5~5cm ,要达冬水,酌施冬肥。

浇3~5℃夜冻日消时墒情好,不宜浇返青水。

50%以下的麦田才早70%、灌浆期60%,应及时浇水。

1.加强麦田病虫草害监测,做到对症下药。

认真选择化学药剂,对症用药,可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防治目的。

无论是杀菌剂还是杀虫剂,品种均繁多,作用方式要多种多样,选择时不能一概而论。

2.提倡农药的交替、轮换和混合施用,提高药效,防止和延缓有害生物对农药产生抗药性。

3.选用无公害农药、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严防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小麦上使用。

4.规范施药技术,在施药时做到适时用药、安全用药。

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与实践

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与实践

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与实践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小麦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小麦育种方向必须进行创新与实践。

小麦育种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科技工作,对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小麦育种的现状出发,探讨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与实践。

一、我国小麦育种的现状在我国,小麦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世界前列。

我国的小麦育种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面对日益增长的小麦需求,我国小麦育种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严重威胁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传统的小麦育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进行创新。

我国小麦育种必须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产量。

1. 遗传育种的创新遗传育种是小麦育种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杂交等方法,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为小麦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方法,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抗性和高产性的小麦品种。

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应该积极引入基因组学技术,提高小麦品种的遗传质量。

2. 抗逆性的提高3. 品质的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麦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应该注重提高小麦的品质。

现代生物技术提供了多种方法,可以提高小麦的品质,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具有优良品质的小麦品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变小麦的蛋白质组成,提高小麦的食用品质。

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应该注重小麦的品质提高,提供更加优质的小麦品种。

三、小麦育种方向的实践除了进行创新,小麦育种方向的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

实践是检验理论成果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进行实践,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

小麦育种方向的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支持政府对小麦育种方向的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小麦育种的资金投入,支持小麦育种机构的科研工作。

小麦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麦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麦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计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小麦育种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小麦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小麦品种的质量和产量。

问题一:品种选择不当小麦育种的第一个问题是品种选择不当。

由于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小麦生长环境不同,需要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进行育种。

对策一:地域适应性评估对于特定地区的小麦育种,应进行地域适应性评估。

通过对当地小麦种植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的深入研究,选取具有较强适应性和优良性状的品种作为育种对象,以确保新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

对策二:区域合作交流小麦育种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不同区域的科研人员和农民进行密切合作。

通过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加深对不同地域小麦品种的了解,并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和成果,以获得更好的育种效果。

问题二:抗病虫害能力不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而传统品种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弱。

对策一:抗病虫害基因筛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对小麦品种进行抗病虫害基因筛选。

通过对大量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分析和筛选,选育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并开展相应的引种和交配工作,以提高小麦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

对策二:综合防控措施除了育种工作,还应结合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采取农艺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

问题三:耐逆性不强小麦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的影响,传统品种对逆境的适应能力较弱。

对策一:逆境筛选与育种通过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逆境筛选和评估,选取具有较强耐逆性的品种作为育种材料。

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筛选出能够在逆境环境下正常生长的品种,并通过配套栽培技术的研发,提高小麦品种的耐逆性。

对策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小麦品种进行精确改良,增加其耐逆性。

小麦行业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小麦行业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小麦行业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汇报人:2023-12-28•小麦种植环节痛点•小麦收割环节痛点•小麦加工环节痛点目录•解决措施01小麦种植环节痛点种子品质不高总结词种子品质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如果种子品质不高,会导致产量下降,影响农民收益。

详细描述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品质不高的小麦种子,这些种子可能存在遗传缺陷或退化现象,导致抗逆性差、产量低等问题。

解决措施加强种子质量监管,提高种子品质标准,推广优质种子,同时加强育种技术研发,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肥料使用不当总结词01肥料使用不当会导致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详细描述02一些农民为了追求高产,过度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等问题,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解决措施03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根据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同时提倡有机肥的使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详细描述小麦常见的病虫害有锈病、白粉病、蚜虫等,这些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种植环境等因素有关,防治难度较大。

总结词病虫害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如果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方法不当,会给小麦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解决措施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

病虫害防治困难种植成本高昂是小麦种植环节的另一个痛点,过高的成本会降低农民的收益和生产积极性。

总结词小麦种植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机械、人工等费用,这些费用逐年上涨,导致种植成本高昂。

详细描述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加强政策扶持和补贴力度,提高农民收益;同时鼓励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提高生产效率。

解决措施种植成本高昂。

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生产现状问题和对策

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生产现状问题和对策

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生产现状问题和对策1. 引言1.1 现状问题当前,我国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生产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品种的局限性,传统小麦品种的抗逆性和产量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种植过程中缺乏科学种植技术的引导和应用,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浪费资源严重。

施肥管理不合理,造成农药残留和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病虫害防控不到位,导致产量损失严重,影响粮食质量和安全。

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生产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2 问题原因小麦生产中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生产现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因:种植品种不合理是造成小麦生产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一些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不够适合当地生长条件,导致产量下降、品质不佳。

种植结构单一,缺乏对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的重视和推广,也导致问题的持续存在。

种植技术水平不高也是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些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指导,导致施肥不当、病虫害防控不到位等问题,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缺乏良好的施肥管理也是造成小麦生产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些农民在施肥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土壤的养分情况和作物的需求,导致施肥不当,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和品质。

种植品种不合理、种植技术水平不高以及施肥管理不当是导致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生产问题的主要原因。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品种选育、推广科学种植技术、优化施肥管理等措施的实施。

【内容结束】1.3 问题影响强筋和弱筋小麦生产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小麦生产的稳定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量下降:由于品种质量、种植技术和管理手段不当,导致小麦生产的产量逐渐下降。

强筋和弱筋小麦的产量受到影响,使得农民的收入水平无法提高。

2. 质量下降:由于病虫害防控不到位、施肥管理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小麦的品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造成加工质量下降,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生态环境恶化:不合理的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措施会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影响周边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生产现状问题和对策

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生产现状问题和对策

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生产现状问题和对策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粮食生产和食品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土壤质量下降和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生产出现了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小麦生产的稳定和品质的提高。

一、现状问题1. 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导致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降雨不足、气温变化等不利气候因素影响着优质小麦的种植和生长,尤其是在西北地区。

2. 土壤质量下降:由于长期的过度耕种、施肥不当等原因,部分地区的土壤质量下降严重,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日益显著。

3. 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一些农民还在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差的品种广泛种植,导致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双双下降。

二、对策建议1. 科学种植:采用科学种植方法,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农民掌握合理的种植技术。

2. 改善土壤质量:加大土壤综合治理力度,合理施肥、轮作休耕,控制土壤污染等手段,提高土壤质量,增强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 推广抗逆品种:在推广小麦种植过程中,建议选择抗病性强、抗逆性好的小麦品种,降低小麦生长期间的损耗,提高产量和品质。

4. 加强管理和监测:建立健全的小麦生产管理体系,加强对小麦生长环境、病虫害情况等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

三、总结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的生产现状受到了多方面问题的困扰,但通过科学种植、改善土壤质量、推广抗逆品种和加强管理等对策的实施,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应当加大对小麦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希望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小麦生产能够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包括:
1. 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非常大,高温、干旱和洪涝等天气极端事件会导致小麦生长不良,影响其增产和抗性。

2. 土壤污染问题:土壤污染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也非常大。

农药和化肥的滥用会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被破坏,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3. 人工成本增加:人工成本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导致小麦的生产成本增加。

应对策略包括:
1. 根据气候变化情况选择适宜种植时间:在不同的地区合理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控制小麦的生长周期,减少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2. 推广绿色生产技术:依靠绿色生产技术,如有机化肥与植物保护剂的配合使用,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农药的使用量。

3. 引入现代化生产技术:引进现代化的种植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4. 加强土壤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土壤管理方法,如地膜覆盖、点挖沟、氮磷钾合理施入等,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提高小麦的生产能力。

5.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对小麦育种、栽培、灌溉、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为小麦产业的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附:本文非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冯清豪,(1969-),男,山 东菏泽人。高级农艺师,1992年7月毕 业于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农学学士。长 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作者单位:1.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农业 局; 2. 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农技站
58 6/2018 新农村 N影响了 小麦品质的改善,不能实现优质优价。 推广小麦良种工作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 工程,各项措施应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目前良种繁育、经营的单位人员较少, 在田间去杂、种子收贮、精选包衣等工 序把关不严,造成种子纯度、净度、芽 率不达标等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其次, 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青黄不接,呈现 出“线断、网破”的局面,技术服务跟 不上,良种良法不配套,产量品质提升 缓慢,经济效益不明显。
2 我国小麦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2.1 加 快 土 地 流 转 力 度, 向 区 域 化专业化发展
我国小麦商品粮基地建设取得了不 少经验,应在此基础上,提高产业化经 营水平,建成高标准的优质专用商品小 麦生产基地,提高优质专用商品小麦的 生产能力。加快土地流转力度,鼓励农 业合作社、农场主、龙头企业大搞规模 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通过品质标准认 证、肥水技术运筹、集约化生产等方面 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科学化生 产水平,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 向区域化专业化发展。
我国小麦种子产业的整体水平还不 高,产业化程度还很低,需要通过国家 投资扶持,加快种子产业升级转型。小 麦新品种更新较慢,目前,我国小麦新 品种非常多,各地都有自己的主导品种, 在坚持品种择优的原则下,各地主导品 种筛选应优先选择生态适应性好,符合 生产需要、市场前景较好的品种,一般 选择 4~5 个品种为宜,同时要优先选择 新审定的品种。
NONGYEKEXUE 农 业 科 学

小麦育种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

小麦育种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

小麦育种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一直以来受到政府和科学界的高度关注。

作为小麦育种研究的核心,小麦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鉴定一直是育种研究的重要方向。

同时,小麦产量、品质稳定性与抗病性也是小麦育种研究的重要策略和目标之一。

一、小麦育种研究现状1. 小麦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鉴定收集和鉴定小麦种质资源是小麦育种研究的重要环节。

现阶段,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小麦种质资源库,收集并保存了大量的小麦种质资源,覆盖了全国的主要生产区域。

同时,我国还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鉴定和分类,包括国家小麦种质资源鉴定与分类、我国小麦遗传资源评估、小麦主要病害鉴定等等。

这些工作为小麦育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学和生理学研究素材。

2. 小麦品质稳定性的研究小麦品质稳定性一直以来是小麦育种研究的重点之一。

小麦的品质主要包括粒形、蛋白质含量以及耐贮性等方面。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小麦品质稳定性的同时,也在探索品质形成机理以及优良品种遗传基础等方面的问题。

该领域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小麦生产及加工的品质和附加值。

3. 小麦产量和抗病性研究小麦产量和抗病性也是小麦育种研究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小麦种植环境的变化以及病害的变异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小麦产量和抗病性的研究也必须随之调整方向。

其中,在小麦产量研究方面,目前主要依靠株高和灌浆期长短方案来提高小麦的产量。

在抗病性方面,已有大量的小麦育种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深入研究小麦病害的发生机理以及遗传基础等方面,并通过进一步研究育种策略,研制出了许多抗病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种。

二、小麦育种研究趋势1. 基因编辑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在基因本身上直接进行修改和编辑的新型遗传技术。

通过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者可以选择性地删除或替换小麦中具有不良特性的基因,或者增强某些有益特性的基因。

这种新型技术不仅适用于小麦育种,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植物和动物的育种研究。

中国小麦品质育种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良策略

中国小麦品质育种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良策略

中国小麦品质育种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良策略2002-5-30 13:37:44 姚金保小麦品质育种现状我国小麦品质育种工作是70年代在庄巧生先生等倡导下,逐渐通过现有品种筛选并逐步发展利用优质亲本进行杂交改良。

80年代首先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在春麦育种中筛选出中7606于生产上栽培,之后在优质春小麦与硬粒小麦杂交后代中选出了中作8131-1,这是我国面包小麦有代表性的突破。

从“七五”开始,小麦品质育种正式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许多省市都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

河北农业大学从1983年起对其收集的2000余份国内外小麦种质进行了连续5年的蛋白质含量测定和连续两年的出粉率、干、湿面筋和沉淀值等项目的测定,筛选出一批优质资源,并对若干品质性状的遗传、生理、品质与环境互作等问题开展了理论研究。

陕西省农科院1993年对全国25个省、市提供的2万多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蛋白质、赖氨酸、沉淀值、硬度等项目的分析鉴定,基本上摸清了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特性,发现了一批珍贵优质资源,明确了小麦品质的地理差异,为我国小麦品质育种和基因工程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也为建立我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提供科学依据。

自1986年以来,我国曾3次对主要麦区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品质分析。

1986年在农业部农业司的主持下,对全国16省、市的79个优选小麦品种进行了首次品质检测,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3.8%,湿面筋含量29.8%,沉降值27.6mL,面包体积594cm3,综合评分63。

1990年对全国17省、市的98个优选小麦品种进行了第2次品质检测,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4.0%,湿面筋含量29.7%,沉降值30.4mL,面包体积664cm3,综合评分72。

1994年对全国14省、市的45个优选小麦品种进行了第3次品质检测,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6.3%,湿面筋含量36.4%,沉降值44.7mL,面包体积745cm3,综合评分82,见表1。

小麦品质改良的关键措施与方法

小麦品质改良的关键措施与方法

小麦品质改良的关键措施与方法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小麦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有效改良小麦的品质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小麦品质改良的关键措施与方法,希望能为小麦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小麦品质改良的首要措施之一。

充足的营养元素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保证小麦品质的关键。

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品种的需求,科学施肥可以保证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各种营养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二、优质种子选育选用优质的种子是保证小麦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优质种子具有较高的耐逆性、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并保证小麦的品质。

因此,选用优质种子是小麦品质改良中至关重要的步骤。

三、合理灌溉合理灌溉是保证小麦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充足的水分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保证小麦品质的关键。

合理灌溉可以保证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

因此,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提高小麦品质的关键之一。

五、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保证小麦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科学管理可以保证小麦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得到合理的管理,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科学管理包括及时的除草、病虫害防治、适时的施肥和灌溉等多个方面,是小麦生产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总的来说,小麦品质改良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在种植、管理、施肥、防治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希望通过科学的措施与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小麦的品质,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麦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麦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及对策2023-11-07•小麦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目录•前景展望01小麦产业现状世界小麦生产现状总体产量稳定,单产水平提高01全球小麦产量在过去的十年中保持相对稳定,并呈缓慢增长趋势。

然而,单产水平却在不断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种植结构的优化。

分布不均衡02全球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其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

然而,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小麦产量相对较低,这可能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有关。

品质与品种差异03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麦品质和品种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小麦以高品质著称,而中国和印度的小麦则以产量大而闻名。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北方地区的主要口粮。

因此,小麦生产在我国农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重要地位我国的小麦种植区域广泛,涉及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其中,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是小麦的主产区。

种植区域广泛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种植结构的优化,我国小麦的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对小麦种植的优惠政策也促进了小麦产量的提高。

单产持续提高我国小麦生产现状产量大且稳定河南省是小麦生产大省,小麦产量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河南省小麦产量保持相对稳定,并在一些年份实现了小幅增长。

河南省小麦生产现状品质优良河南省的小麦品质较好,特别是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较高,适宜制作各种面制品。

这也使得河南省的小麦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种植结构优化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河南省在小麦种植方面也进行了结构调整。

例如,通过推广优质专用小麦,提高种植效益;同时,也加大了对小麦生产的科技投入,提高了单产水平。

02存在的问题小麦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农资等成本不断上升,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加,降低了小麦的竞争力。

生产方面的问题生产成本高一些地区的小麦种植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影响。

种植结构不合理小麦生产的技术更新和推广速度较慢,许多农民仍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经验,难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一、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深耕深松优点:
一是可疏松耕层,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 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 动和养分释放。 二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
三是对于深松作业,耗费动力大,农耗时 间短,可以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层,土壤 结构不易打破,松土深度深。
利用深耕或深松犁深翻土 壤,耕深达到23cm-25cm, 打破犁底层,深耕地块随 耕随耙,耙细耙透。
一、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缺苗断垄、疙瘩苗
部分地缺苗断垄
两种播种机播种的麦田苗情效果
播种质量差 播种不匀,深浅不一, 播种落空,播后不镇 压。 缺苗断垄,麦苗吊根, 透风多、失墒快,受 旱受冻病虫害重。
播种过深造成分蘖缺位弱苗
播种质量要求: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
一、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1.4解决的措施 一是及时秸秆还田,还田后立即耕作。
二是粉碎严格掌握在8厘米左右,不能超过 10厘米,操作手应控制好速度。 三是底肥增施氮肥,增施尿素20斤/亩左右
四是造成的土壤暄松问题,可在耕作时精 细整地,耕后镇压,压严压实,还可在播 种时,最好用带镇压器的小麦精量播种机、 圆盘开沟式播种机。
三是大力发展农场主、种植合作社和种粮大户。 四是适期播种,减少播量。
适期播种是小麦实现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 的先决条件。
适期播种是根据我县的气候特点提出的,有 科学的依据。小麦冬前形成壮苗的标准(16—17 万基本苗,5个左右分蘖,80万群体)。
一、小麦生件的限制 从多年的生产经验来看,水源条件是影响我县
一、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1.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影响 1.2存在的问题 一是秸秆还田时间偏晚 二是秸秆粉碎过整,抛撒不均匀 三是秸秆覆盖不严 四是争氮现象普遍存在 五是带病菌和虫卵秸秆还田 看一下图片

小麦育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麦育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汇报人:日期:•小麦育种现状及问题•小麦育种技术瓶颈•小麦育种对策与建议目•小麦育种未来发展趋势•小麦育种成功案例分享录小麦育种现状及问题0102遗传资源利用不足缺乏对小麦种质资源中优异基因的发掘和利用,无法满足现代育种对性状改良的需求。

缺乏对小麦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利用,导致遗传多样性贫乏,无法满足不同环境下的育种需求。

缺乏长期育种计划和系统选育育种目标不明确,缺乏长期育种计划,导致育成品种难以适应未来环境和市场需求。

缺乏系统选育过程,无法充分利用个体优势,导致优良基因的流失。

小麦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缺乏针对病虫害的抗性育种,导致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短板。

病虫害问题严重小麦育种技术瓶颈缺乏高效育种技术缺乏高效育种技术是当前小麦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传统育种方法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品种,而且品种的遗传改良进展缓慢。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高效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提高育种效率和品种的遗传改良进展。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小麦品种进行精准改良,缩短育种周期。

分子育种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高效育种技术,但在小麦育种中应用不足。

应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基因组学和分子标记等技术手段,快速、准确地鉴定和筛选优良的育种材料,提高育种效率和品种的遗传改良进展。

分子育种技术应用不足生物技术应用不足生物技术在小麦育种中应用不足,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基因调控等方面。

应加强生物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深入研究小麦的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为育种提供更多有效的基因资源和工具。

同时,应注重生物安全性问题,确保育种过程中的生物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

小麦育种对策与建议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库和保护区,保护小麦的遗传资源,确保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小麦遗传资源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提高育种效率和成功率。

小麦栽培的技术难点与措施

小麦栽培的技术难点与措施

小麦栽培的技术难点与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小麦的栽培技术难点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掌握了小麦栽培的技术难点和相应的措施,对于提高小麦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讨论一下小麦栽培的技术难点与相应的措施。

一、播种前的技术难点与措施1.土壤肥力不足土壤肥力不足会导致小麦生长缓慢,生长势差,生长期也会延长。

需采取措施:提前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如秸秆、畜禽粪尿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小麦的营养需求。

2.农田墒情不足播种前的土壤墒情不足会造成小麦苗期生长缓慢,甚至引发幼苗死亡。

需要做好农田墒情管理,提前灌溉,保证土壤墒情,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3.种子质量不佳种子质量不佳会影响小麦的播种效果,影响小麦的早期生长。

需要选择优质的小麦种子,保证播种效果,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1.病虫害防治小麦的生长期易受到多种病虫害危害,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如合理施用农药、轮作种植、清理田间杂草等,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证小麦的生长安全。

2.密植与疏植小麦的密植和疏植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适度的密植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但若过于密植则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通风换气,容易诱发病虫害。

需要合理控制小麦的密植量,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

3.施肥管理小麦生长期需要多种养分,因此需要做好施肥管理。

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养分肥料,满足小麦生长的养分需求,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4.水分管理小麦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需要做好水分管理。

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科学灌溉,保证小麦的水分需求,促进小麦的正常生长。

5.气候波动气候波动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如旱、涝、冻害等。

需要合理预防,做好防寒保暖、抗旱排涝等措施,保证小麦的安全生长。

1.麦类收获机械化水平低我国小麦收获机械化水平较低,大多仍然采用人工收割,效率低下。

农作物育种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作物育种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能够长久发展的根本,也是百姓能否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

如何利用我国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提升粮食产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升作物的耕种面积,但是这一方法却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可使用耕地面积是有限的,依靠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的产量是不可行的。

科技发展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可以利用我国的科技水平开展新品种育种工作,培育出增加粮食产量的新作物品种。

为了提升育种水平,从根本上提高作物产量,文章探究农作物育种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通过现代育种技术,我们可以选育出具有高产、高抗性、高品质的粮食品种,从而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也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我国,粮食生产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通过发展现代化的粮食生产技术和设备,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从而保障人民的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农作物育种方法1、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一种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育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将不同的品种或物种进行交配,利用其优点,培育出更加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

根据不同的育种方式,杂交育种可以分为系统选择育种、回交育种、增殖杂交育种及复合杂交育种4类。

系统选择育种是一种通过农作物自然杂交行为进行的育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高原环境,但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自然地进行杂交,不需要人工干预,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

回交育种是一种通过基因转移实现的新品种培育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提高农作物品种的抗病性。

通过回交,可以将某个品种的某些抗病基因转移到其他品种中,从而提高新品种的抗病能力。

增殖杂交育种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育种方法,它的前提条件是第一代杂交结果的性状优良,具有高效的优点。

这种方法可以大量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浅析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析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析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分布于北方大片地区。

在小麦栽培管理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小麦栽培管理中的常见问题,需要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以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就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浅析。

一、水分管理小麦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水分管理是小麦栽培中一个关键问题。

常见的水分管理问题包括干旱、水浸和土壤板结等。

1. 干旱干旱是小麦生长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干旱会导致小麦生长迟缓,减产甚至绝产。

对于干旱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合理排水灌溉:对于低洼地区,应加强排水,排除积水;对于高原地区,可采取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

(2)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氮肥和有机肥,增强小麦的抗旱能力。

(3)加强监测预警:及时监测土壤水分和气象情况,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2. 水浸过度浸水会导致小麦生长不良,易发生病虫害。

解决措施包括:(1)改良排水系统:对于低洼地区,加强排水,避免因积水导致小麦受灾。

(2)及时除草:保持田间畅通,减少积水。

3. 土壤板结土壤板结会导致土壤通气性差,影响小麦根系生长发育。

解决措施包括:(1)合理耕作:采用深翻耕、沤肥、踏实等耕作措施,改善土壤结构。

(2)施用有机质:添加有机肥料和秸秆等,改善土壤通气性。

二、病虫害防治小麦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包括白粉病、锈病、蚜虫等。

1. 白粉病白粉病是小麦的常见病害,会导致小麦叶片出现白粉状斑点,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

解决措施包括:(1)使用防病抗病品种:选用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减少病害发生。

(2)合理施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

2. 锈病锈病是小麦的另一种常见病害,易在潮湿环境下传播,影响小麦生长。

解决措施包括:(1)杀菌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可使用合适的杀菌药进行防治。

小麦种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小麦种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小麦种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在我国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最近几年,经济结构及绿色环保的发展,经济效益随之下降,而经营成本与风险却不断提高,导致农户种植农作物积极性也在下降,所以,为了土地的合理利用,稳定小麦生产。

并且要对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这对小麦的种植生产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小麦;种植;生产引言小麦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商品粮及战略粮食储备,小麦的种植生产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与农业、农民增收。

由于最近几年种植小麦效益不高,加之病虫害的发生、气候的变化以及政府及相关部门强制性的产业结构调整等,让下麦的生产总量及种植面积不断下降,严重的威胁到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为此,丞需解决在小麦种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并鼓励农民扩大小声种植面积,提升小麦的总生产量[1]。

1目前小麦种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1播种时间及播量偏大大部分小麦在10越初进行播种,也就是在国庆节的前后开始播种,这个时间点很容易发生冬前旺苗的情况,出现受冻的问题。

在适宜的播种时期,很多麦田的播种量超过16.5kg,这是的麦苗生产要非常旺盛。

在下麦播种量较大的情况下,基本苗的数量也会相对增加,那么麦苗就会出现拥挤的现象,也直接影响了麦苗的透光性,会导致麦苗虽然嫩但是不够健壮、这些麦苗在冬季非常容易冻死。

如果在你春季过早的给麦苗施肥和浇水,那么会引起群体较大、无效分蘖,单株小麦的基部节间生长相对来说较长,尤其是一二间生长过长的话会发生倒伏问题。

小麦的播种量不能过大,否则很容易出现病害,尤其是小麦白粉病和纹枯病[2]。

1.2化肥施用单一经过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很多农民将二胺作为底肥,但是二胺的氮元素的含量不高,尤其是在秸秆的田地进行小麦种植,会让秸秆与麦苗同时争抢氮肥,如氮肥的适量过少,就护出现苗黄及苗弱的情况,从而阻碍了小麦的将抗生长。

如果长期单一的使用无机化肥而过少的使用有机肥或者不施用有机肥,会导致小麦无法充分的吸收营养。

小麦播种后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小麦播种后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小麦播种后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小麦的种植对土地和环境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小麦播种后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小麦播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 病虫害问题小麦播种后,病虫害是常见的问题。

比如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小麦秆肥病、小麦蚜虫等,这些病虫害会给小麦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2. 土壤质量问题小麦播种后,土壤质量的问题也是常见的。

比如土壤退化、酸碱度不平衡、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减少等问题,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3. 气候因素问题小麦播种后还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比如旱涝、寒潮、大风等极端天气都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4. 植株生长问题小麦播种后,植株的生长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

比如出苗不整、苗期生长不良、缺肥缺水、缺养分等问题都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1. 病虫害问题的对策对于小麦的病虫害问题,可以采取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 土壤质量问题的对策针对土壤质量的问题,可以采取土壤改良的方法,比如施加有机肥、草木灰、石灰等,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可以合理轮作、休耕,减少对土壤的损耗和污染。

3. 气候因素问题的对策对于气候因素的问题,可以采取气象预警、避让风险、充分利用灌溉设施等方式来降低气候因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4. 植株生长问题的对策针对植株生长的问题,可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促进小麦的健康生长。

小麦播种后出现的问题有很多种,但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对策,合理的管理措施,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在小麦种植中多多注意,科学种植,共创丰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小麦品质育种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良策略2002-5-30 13:37:44 姚金保小麦品质育种现状我国小麦品质育种工作是70年代在庄巧生先生等倡导下,逐渐通过现有品种筛选并逐步发展利用优质亲本进行杂交改良。

80年代首先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在春麦育种中筛选出中7606于生产上栽培,之后在优质春小麦与硬粒小麦杂交后代中选出了中作8131-1,这是我国面包小麦有代表性的突破。

从“七五”开始,小麦品质育种正式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许多省市都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

河北农业大学从1983年起对其收集的2000余份国内外小麦种质进行了连续5年的蛋白质含量测定和连续两年的出粉率、干、湿面筋和沉淀值等项目的测定,筛选出一批优质资源,并对若干品质性状的遗传、生理、品质与环境互作等问题开展了理论研究。

陕西省农科院1993年对全国25个省、市提供的2万多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蛋白质、赖氨酸、沉淀值、硬度等项目的分析鉴定,基本上摸清了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特性,发现了一批珍贵优质资源,明确了小麦品质的地理差异,为我国小麦品质育种和基因工程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也为建立我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提供科学依据。

自1986年以来,我国曾3次对主要麦区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品质分析。

1986年在农业部农业司的主持下,对全国16省、市的79个优选小麦品种进行了首次品质检测,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3.8%,湿面筋含量29.8%,沉降值27.6mL ,面包体积594cm3,综合评分63。

1990年对全国17省、市的98个优选小麦品种进行了第2次品质检测,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4.0%,湿面筋含量29.7%,沉降值30.4mL ,面包体积664cm3,综合评分72。

1994年对全国14省、市的45个优选小麦品种进行了第3次品质检测,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6.3%,湿面筋含量36.4%,沉降值44.7mL ,面包体积745cm3,综合评分82,见表1。

1994年送检样品的品质比1986年和1990年送检样品的品质有了很大提高,1994年送检样品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比1990年送检样品提高了2.3个百分点;比1986年送检样品提高了2.5个百分点。

湿面筋比1986年和1990年送检样品分别提高了6.6和6.7个百分点;沉降值比1990年样品提高了14.4mL ,面包体积比1990年样品提高了81cm3,评分提高了10分。

适于做优质面包麦的小麦品种(系)占送检样品的49%,比1990年的8%和1986年的2.5%有了极显著的提高。

这充分证明了通过近10年来育种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小麦品种的品质改良工作已取得巨大进步,培育出一批加工品质达到或超过国外优质面包麦的品种,改变了我国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但面筋强度低,面团流变学特性差,面包烘烤品质差的局面。

90年代各地又针对饼干、蛋糕用软质小麦筛选,有的地方也针对优质面条、馒头用小麦筛选,使我国小麦品质育种初步开始全面展开。

1995年3月农业部组织了首届饼干、蛋糕用软质小麦的评选,评选出丰优4号等17个品种(系),同时还进行了第二次面包用小麦品种评选,又评选出一批面包用小麦品种(系),这将对我国优质小麦的育种和生产起更大促进作用,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小麦育种工作进入了以改良品质为重要内容的新阶段。

小麦品质育种存在问题我国是世界小麦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在世界谷物市场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和农业种植业的其他方面一样,我国小麦生产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人均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小麦的国际国内市场价格稳中有降。

但是,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小麦品质育种的总体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

2.1 优质品种过不硬首先,从面包小麦品种看,其内在品质就蛋白质而言,在量和质方面还多数是以量取胜。

例如在首届评选出的12个品种(系)中,籽粒蛋白质含量基本都在15%以上,而面包体积只达750cm3左右,位居前茅的辽春10号,中作8131-1、Ph82-2-2等每一个百分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面包体积约40-46cm3,而国外优质小麦相应的面包体积一般都大于50cm3,从胚乳蛋白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电泳结果看,这批品种(系)含控制优质谱带2*、5+10组合的比例甚少,且主要集中在引进外来亲本的改良种中,此外,我国育成的面包小麦品种,多数是通过引进国外品种直接杂交育成,在导入优质基因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不良性状,致使面包小麦在丰产性、适应性方面存在不足,结果是我国大多数面包小麦品种(系)产量水平不高,抗逆性差,一般要比大面积推广品种减产5%-10%,甚至更多,优质小麦品种难于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

再从饼干、蛋糕用小麦品种看,被评上的多数品种(系)的粉质仪参数均符合优质软麦要求,但蛋白质和面筋含量都偏高,一般比国外软质小麦高3-4个百分点,且质地也不够软。

2.2 品质测试手段落后品质育种工作与其它性状的育种工作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在于需要较多的仪器设备、人力、物力、财力、不能只靠“手摸、眼瞪、牙咬、尺量、称秤”。

为了提高品质测试效率,近年来许多国家致力于测试仪器和方法的改进,使之向更加微量、快速、准确、自动化、电脑化方向发展。

如已研制出利用近红外线不破坏种子而测定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含量的方法和仅10克面粉样品的微量粉质仪、拉伸仪,并用电脑自动处理数据和绘图等,对比之下我国无论是农业科研或商品粮科研部门,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存在较大差距,在某些方面甚至仍是空白。

2.3 管理体制不健全品种审定机构尚未把品质作为审定标准之一,国家还没有真正实行以质论价的政策,从商品小麦的品质测报的角度看,还没有建立一种完善的对小麦品质状况的检测报告管理体制,这些均给品质改良造成障碍。

一些发达国家在小麦育种目标中,把品质放在重要位置,规定了品种品质的最低标准。

一个品种即使在产量、抗病性等诸性状上都很好,只要品质性状中有一个不合要求,就不能被审定推广。

为了及时掌握小麦品质情况,对每年生产的小麦都进行广泛的抽样测试,发表小麦品质状况报告,公布推荐品种名单。

粮食收购部门对所收购的小麦进行品质测定,如在欧洲许多国家测定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沉淀值等项目,以质论价,优质优价,拉开档次。

为了满足各种食品的要求,广泛发展专用粉,实行面粉专利,标牌销售。

有的国家专用粉品种达几十种之多,各种专用粉都规定了详细的品质标准,保持稳定不变。

2.4 网络体系不完善小麦品质改良决不仅是育种工作者的事,必须依赖各有关部门和学科的广泛有效的协作。

我国小麦品种育种机构与粮食、谷化、食品等部门互不联系,对有关各方面的要求和研究工作缺少信息交流和协调工作。

在发达国家一般都成立由育种家、谷物化学家、食品科学家、企业家、加工者、农民和政府官员组成的小麦协会等组织,以互通信息,协调各种关系,促进品质改良过程中的多学科协作。

小麦品质育种策略和展望在发达国家中,小麦品质育种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对小麦加工品质的改良注意较早,研究较多。

近20年来在营养品质改良上也取得很大进展。

过去我国粮食紧缺,谈不上品质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增加,小麦的商品率越来越高,城乡人民对小麦品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我国小麦品质改良工作目前虽未普遍开展,但势在必行。

为了进一步加速我国小麦品质育种的进展,我们认为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开展工作:3.1各育种单位应根据条件及时把小麦品质育种纳入育种计划,把品质育种作为小麦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

根据我国不同生态小麦品质表现规律,北方麦区应发展优质面包小麦;南方麦区宜发展面条、馒头、饼干、糕点用小麦品种。

面包小麦育种的主攻方向是提高蛋白质和面筋质量;饼干、糕点用小麦则应从降低蛋白质和面筋含量着手。

同时,还应兼顾农艺性状和产量同步提高,这样才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

3.2有目的、有计划地重点加强对国外优质资源的引种工作。

并分工协作对已征集优异种质资源的品种及其它农艺性状的遗传与生理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准确探明其利用价值,以减少盲目性,为育种工作提供技术途径和理论依据。

3.3品种审定机构应把品质作为评价小麦新品种的一项标准,并规定具体的最低品质标准。

粮食收购部门不应再沿用容重、籽粒饱满度和粒色作为小麦收购标准,这些简单的质量指标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尤其是把粒色作为评审小麦等级的重要标准,是缺少充分科学依据的。

这是需要提及的是,我国人民一般喜欢白粒小麦,甚至认为白粒就是优质,以红白粒论价。

其实籽粒的红白与面粉的黑白并无直接关系。

面粉黑白主要与磨粉工艺水平和出粉率有关。

磨粉工艺水平低,又要求出粉率高,致使红粒小麦的面粉较黑。

实际上红、白粒麦均有品质优劣之分,不应按红白粒论价。

要按品质好坏分级定价。

参照国外经验,适当拉开不同等级的差价,真正以质论价,不能品质好坏一个样,以促进小麦品质育种的开展。

3.4国家有关机构应组织技术力量研究快速、准确、简便、用材料少或不破坏种子的粮食作物品质分析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引进、仿制、研制和创新问题。

在当前普遍缺乏先进测试设备的条件下,各单位可以实际出发,因陋就简,早期可选择鉴定一些与品质有关的间接性状,还可以进行不需要多少仪器设备的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和沉淀值测定。

在后期世代除进行上述项目的测定外,有条件的单位应进行面团流变学测定,综合鉴定面粉的物理品质和化学品质。

品种进入产量试验后,都应进行综合品质测定。

3.5建立和完善小麦品质检测系统和机构。

为了及时了解我国小麦品质状况及变化动态,供育种及加工部门参考,在我国建立小麦品质检测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许多国家均设有专门机构,以保证小麦应有的品质,为外贸出口、农业、食品工业等部门提供可靠信息和咨询,还肩负制定小麦品质标准的任务。

与此相联系的各主要麦区,也应设立相应机构,协调完成小麦品质监测、预报等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