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与各种异常心电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性Q波:宽度 大于0.03秒,深度 大于后续R波的1╱4)
2.右心房肥大
P波尖而高耸,振幅>0.25mV,时间正常。以Ⅱ、 Ⅲ、 aVF等导联明显, 常见于慢性肺心病,故称“肺型P 波”。
(一)心房肥大
1.左心房肥大
P波>0.11S,常呈双峰形切迹,峰距≥0.04S,或{ptfv1(+)};这种增宽 的P波多见于二尖瓣病变,故称“二尖瓣型P波”。
4.右心室肥大
V1导联R/S≥1,V5导联R/S≤1 。
Rv1+Sv5≥1.2mV, RavR>0.5mV。
心电轴右偏≥ 90°。
(二)心室肥大
3.左心室肥大
主要表现为QRS波群电压增高。
肢导:RⅠ>1.5mV,RaVL>1.2mV,RaVF>2.0mV。或RⅠ+SⅡ>2.5mV。 胸导:Rv5或Rv6>2.5mV或Rv5+Sv1≥4.0mV(男)3.5mV(女) 。
❖ QRS波群
名称 P波 PR间期
描述 正常心电图特征 正常参考值
窦性P波在I、II导联直立,aVR导联 振幅: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
倒置
mV;时限:≤0.11s,
等电位线参考点
成人0.12~0.20s
QRS波群
ST段 T波 QT间期 U波
以R波为主的QRS波群主波向上(a R波振幅:肢导联<0.20mV,胸导联<0. VR除外),V1~V5导联R波逐渐升高 25mV;时限0.06~0.11s
Ⅱ导联 左下肢电极连接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右
上肢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Ⅲ导联 左下肢电极连接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左
上肢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导联正极放于右上肢,左上肢和左下肢导线相连构成负
极。
AVL导联正极放于左上肢,右上肢和左下肢导线相连构成负
极。
AVF导联正极放于左下肢,左上肢和右上肢导线
1
300
❖ 当心律不规整时(例如房颤),用6秒 计算法:数出6秒(30个5mm方格)内 R波的数目;再乘以10=每分钟的心率
心房颤动
(三)心电轴的测量
1.心电轴一般指的是平均QRS电轴,左右心室除极
最大向量与Ⅰ导联正侧端形成的夹角。
(1)目测法 看Ⅰ、Ⅲ导联的主波
方向
正常:Ⅰ、Ⅲ均向上为。 左偏:Ⅰ向上,Ⅲ向下(背对背 ) 右偏:Ⅰ向下,Ⅲ向上(针锋相 对) 严重右偏:Ⅰ、Ⅲ均向下。
U 波 有时候在T波之后可见,一般认为是浦氏纤维复极波。
J 波 在R波降支与ST段相接处的一呈切迹,顿挫,尖峰,圆顶状波。
(代表心室提前复极波,也有认为是心室除极之处震颤波。)
P-R间期 代表激动从窦房结经心房,房室交界区,希氏束到达心室的传导时间
QRS时间 代表激动在心室的传导时间
ST段
代表心室除极完毕到复极开始之前的时间
黄黄色色接接左左上上肢肢,,
绿绿色色接接左左下下肢肢,, 黑黑色色接接右右下下肢肢。。
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
胸导联:V1-V6,
V百度文库-V9, V3R-V6R
胸导联:红,黄,绿,棕,黑,紫
❖ 导联:
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
标准肢体导联
❖Ⅰ导联 左上肢电极连接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右
上肢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反映了两个电极间的电 位差。
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振幅的1/1 0。 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
QT间期心率快慢密切相关,采用校 值 QTc
正常350-420ms;
出现在T波之后的低频低振幅波,
在V2、V3导联U波最显著,通常直 正常U波直立,倒置属于异常 立出现,
心电图标准记录纸
❖ 心电图纸由横竖均为1mm间隔的小方格组成。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做了 统一的规定:
❖ 横向:时间。走纸速度为25mm/s,每1小格=0.04S; ❖ ❖ 纵向:电压。外加1mV的电压基线升高10mm,每1小格=0.1mV。
26
(二)心率的测量
(1)测量计算法
60
心率= ———————
R-R间或期P-P(秒)
测量心率目测方法
❖ **当心律规整,走纸速度为25mm╱s时:
心率 =1500╱RR间期(小方格数)或300╱RR间 期(大方格数)
• 电轴左偏。 • R波为主的ST段压低,多见于心室肥厚。
1房性早搏 (提前出现异位P’波) (P'-R间期>0.12S) (代偿间期不完全)
2房性早搏伴室内差传
• 房性心动过速 (三个以上的房早)
心房颤动
• P波消失,代之以 大小、形态、间距、 均不等的“f”波
R-R间期绝对不等
频率:350-600次/分
心肌梗死部位命名
• Ⅰ、AVL (高侧壁) V1-V3 (前间壁) {V1-V6:前壁} V5、V6 (前侧壁) {广泛前壁 :I 、AVL + VI-V6} II 、III、AVF (下壁) V7-V9 ( 后壁) V3R-V5R (右心室)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V1-V5 :ST段抬高, QS型改变 )
2.测定方法
电轴提示
❖ 主要指QRS电轴,有正常、左偏、右偏和极度右偏三种
电轴 正常 左偏
右偏 极度右偏 (无人区电轴)
角度 −30°~+90° −30°~−90°
+90°~+180° +180°~−90°
临床意义 见于大多数正常心电图 见于横位心或膈肌高位;心脏左移;左束支阻 滞,左前分支阻滞;左室肥大;右室心尖部起 搏;右心室萎缩或梗死等心电图 见于垂位心及六个月以下婴儿;心脏右移;右 心室肥大;右束支阻滞,左后束支阻滞;左室 肌萎缩或梗死等心电图
后壁导联
V7:左侧腋后线与V4,V5水平 V8:左肩胛下线与V4,V5水平
V9:左脊柱旁与V4,V5水平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正后壁心梗的诊断
后壁导联
右胸导联
V3R,V4R,V5R,V6R导联 与V3,V4,V5,V6导联相应位置的右侧胸部。
*临床意义:主要协助右室肥大,右位心,右室梗塞及心脏转位等诊断
正常心电图及各种 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电图
定义: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 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电图导联
定义:将电极置于人体的任何两点并用导线与心电图机 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和装置称为心电图导联。
标准肢体导联:I,II,III,
肢肢体体导导联联::红红色色接接右右上上肢肢,,
部分导联可出现q波, V1导联正常 Q波振幅:深度<同导联中R波的1/4; 时不能出现q波,但可以是QS型 时限<0.03s。
等电位线
抬高:肢导联<0.1mV,胸导联<0.3mV ,压低:<0.05mV
V1、aVR导联倒置,I、II及V2~V6 导联直立,
aVL、III及aVF 导联可直立、双向或 倒置
QRS,T完全消失)
• 交界性早搏
• 交界性早搏、 交界性逸搏
• 阵发性交界性 心动过速
心室预激A型 P-R<0.12秒 起始部△波
• I度房室阻滞
P-R间期延长 大于0.20秒
• II度I型房室阻滞
P-R间期逐渐延长, 直至QRS波群脱落
Ⅲ度房室阻滞(P与QRS无关,各自保持自己的频 率 ,房率大于室率)
QT间期 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过程所需的时间
QRS波群的命名原则
❖ R波: 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 ❖ Q波: R波之前的负向波 ❖ S 波: 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 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 S’波: R’ 波之后的负向波 ❖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 振幅小可称为q、r、s、r’、s’
胸前导联
--电极连接方式
导联
位置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2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3 V2与V4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隙交 点
V5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
一.第一站:窦房结
心房
二.第二站:房室结
束支
三.第三站: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细胞
心室
正常心电图波形
❖ 心电图包括5波(P-QRS-T-U-J)2段2间期 ❖ 牢记3波(P-QRS-T)2段(PR,ST),2间期(PR,QT)
Willem Einthoven (1860~1972)
心电图各波段及意义
P 波 心电图上第一个向上的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
QRS 波 心电图上第二个波群,代表左右心室除极。 T 波 心电图上第三个波,代表心室复极波。
Af
房扑(P波消失代之快速规则F波,锯齿样,250350
• 室性早搏
提早出现的 宽大畸形的 QRS大于0.12 代偿完全
室性心动过速 (三个以上室早)
• (法四)转复后
• 图形(室扑:150-250,快速匀齐正弦波,无法辨认
QRS,ST,T) (室颤:250-500,连续快速不规则颤动波,
• 右心室起搏心电图
右心室起搏心电图
• 心房起搏心电图
心房起搏心电图
•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 右位心
• 左右手反接后
• 左右手接错
谢谢观看! 2020
相连构成负极。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六轴系统
QRS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额状面情况
❖ 左右手接错
胸前导联
--电极连接方式
导联
位置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2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3 V2与V4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隙交 点
V5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见于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
向右为顺钟向转位,向左为逆钟向转位
35
各种常见 异常心电图
导联分布特点
心脏病变发生心电图改变时多数有相应一组导联的分布特征, 心电图改变呈导联节段性分布 (右室)V3R-V5R--右冠脉
(侧壁)I,aVL v5,v6—回旋支 (下壁)II,III,aVF—左旋支或右冠脉
(前壁)V1,V2,V3,V4—前降支 (后壁)V7-V9,--回旋支或右冠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