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导语】⼏何知识具有很⾼的抽象性,⽽本课⼜是学⽣初次较深⼊研究⽴体⼏何图形,准备了以下教案,供⼤家参考!篇⼀ 学习内容: 长⽅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学习⽬标: 1.初步认识⽴体图形、认识长⽅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操作等活动进⼀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学习数学的兴趣,进⼀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操作等活动进⼀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 ⼀些长⽅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 1.谈话引⼊,回忆以前学过哪些⼏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图形) 2.投影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
提问:这些还是平⾯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定的空间,它们都是⽴体图形。
提问:在这些⽴体图形中有⼀种物体是长⽅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体? 3.举例:在⽇常⽣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体的物体?长⽅体⼜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认识长⽅体的⾯、棱、顶点。
(1)请学⽣拿出⾃⼰准备的长⽅体学具,摸⼀摸,说⼀说。
你有什么发现?(长⽅体有平平的⾯) 板书:⾯ (2)再请学⽣摸⼀摸长⽅体相邻两个⾯相交的地⽅有什么?讲述:把两个⾯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有什么?(⼀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在长⽅体教具上指出⾯、棱、顶点。
学⽣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体的特征。
(1)⾯的认识。
①请学⽣拿出长⽅体学具,按照⼀定的顺序数⼀数,长⽅体⼀共有⼏个⾯?(6个⾯)有⼏组相对的⾯?(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观察长⽅体的6个⾯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都是长⽅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是正⽅形。
教师分别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小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书第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想一想、试一试第1、2题,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推导,使学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和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填空: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师: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计算:(1)一个长方体盒子,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长方体水池,它的底面积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二、探究新知1.质疑:猜测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2.师: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1)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利用学具来操作。
(2)四人小组活动。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过程: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
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
(4)师:如果用分米作单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如果改用厘米作单位呢?(5)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据学生回答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师: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你还能想到什么?据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1)师:关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你有什么想法?(2)四人小组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一、 生活中的数三、加减法 (一)数与代数五、加与减(二)六、购物七、加与减(三)二、观察与测量 空间与图形四、有趣的图形统计与概率 八、统计我和小树一起成长实践活动 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部分:全册知识点一、数与代数(1、2、4、6、7、8单元)1.掌握至少两种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方法,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认读、运用的方法。
2.编制和识记2~9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
能用一句口诀写两道有关乘法的算式。
熟练运用口诀及乘法口诀的变形计算乘法或解决实际问题。
会归纳整理乘法口诀表。
3.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会简单的估算。
4.体会平均分和等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和等分的含义,会用除法表示。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会用口诀准确计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乘除法之间互逆的关系。
了解倍数关系,“倍”的含义及“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6.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
7.正确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正确读写时钟表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理解分与秒之间的关系,会计算时间差。
二、空间与图形(3、5单元)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
会观察简单的组合图形并根据图形想象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确立“东”的方位,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给定一个方向的情况下会别人其它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够运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三、统计与概率(9单元)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简单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3.初步体验猜测活动中事情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1单元 小数除法 打扫卫生 习题课件 商用0占位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
193.2÷24= 8.05
知识点 2 除数是整数,商的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除法的算法
3.在计算12÷15时,个位不够商
( ),要用( )占位,结
果是1 (
)。 0
(补充竖式略)
4.用竖式计算。 9÷36= 0.25
21÷28= 0.75
易错辨析
5.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
辨析:商的 十分位不够 商1,不要 忘记商0。
1 小数除法
第3课时 打扫卫生 商用0占位的计算方法
BS 五年级上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7
8
知识点 1 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基本
特征
(补充竖式略)
1.将右边的竖式补充完整并填空。
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 ); 0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
在余数后面(
)继续除。
添0
2.用竖式计算。 76.5÷25= 3.06
提升点 1 小数除法的应用
6.新学期,班主任黄老师从文化用品商店买回了 45个英语本,用了46.8元,买回了35个练习本, 用了28元。
46.8÷45-28÷35=0.24(元)
提升点 2 填写购物票据
7.想一想,填一填。
8.小马虎在计算一个数乘25时,错写成乘52,所得 的积增加了81.54。正确的积是多少?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知识点+思维导图+针对性训练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知识点总结】2.1长方体的认识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各部分的名称。
(1)表面平平的部分称为面;两面相交便形成了一条棱;三条棱又交于一点,这个点叫作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3)长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4条长,4条宽,4条高,长、宽、高分别相等。
(4)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处由3条棱组成,长、宽、高各一条。
(5)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等,都是正方形。
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相等,叫做正方体的棱长。
有8个顶点。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或者是长×4+宽×4+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2.2展开与折叠正方体的展开图,一共11种。
第一类,中间四连方,两侧各一个,共六种。
第二类,中间三连方,两侧各有一、二个,共三种。
第三类,中间二连方,两侧各有二个,只有一种。
第四类,两排各三个,只有一种。
注意:“田”字型与“凹”字型的是错误的。
2.3长方体的表面积1、表面积的意义:是指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上面(或下面)的面积=长×宽长方体前面(或后面)的面积=长×高长方体左面(或右面)的面积=宽×高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 +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长 = a×b×2+ a×h×2 +b×h×2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 +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长 = (a×b+ a×h +b×h)×2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棱长×棱长。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一)》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1)
一认,想一想。
生: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师:所以,如图所示,长方体中包含正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达标检测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练一练的一些课后习题。
1.找一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品,并与同伴说一说它的顶点、面和棱。
生:我手里是一个包装盒,这是它的顶点,它一共有8个顶点。
这是它的面,它一共有6个面。
这是它的棱,它一共有12条棱。
2.右图是一个长方体盒子。
(上、下两面近似认为
一致,单位:cm)
⑴这个盒子的上面是什么形状?
长和宽各是多少?哪个面和它
形状、大小都相同?左侧面呢?
⑵哪个面的长是36cm、宽是10cm?
(1)这个盒子的上面是长方形,长是36cm,宽是28cm;下面和它形状、大小都相等;左侧面是长方形,长是28cm,宽是10cm。
(2)这个盒子的前面和后面长是36cm,宽是10cm。
3.下面的长方体都是由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长=4cm 长=2cm 长=3cm
宽=2cm 宽=2cm 宽=3cm
高=2cm 高=5cm 高=3cm
4.这个粉笔盒是什么形状的?它的棱长是多少?有几个面完全相同?
生:这个粉笔盒是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0cm,有六个面完全相同。
感悟度量本质发展推理能力——以北师大版“长方体的体积”教学为例
感悟度量本质发展推理能力——以北师大版“长方体的体积”教学为例发布时间:2023-02-15T08:15:21.65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9期作者:郯信松[导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理念中指出,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郯信松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第二小学【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理念中指出,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重点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1]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具有整体性、一致性、阶段性的特征,笔者结合之前执教的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一课,就课程内容结构化背景下如何体现“学科本质一致性”的理念浅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做法。
【关键词】结构化;学科本质;一致性一、课前思考:分析教材与学情,确立教学目标“长方体的体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立体图形的体积度量范畴,是研究立体图形体积的起始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测量》单元中通过研究“教室有多长”,体会了统一度量标准的必要;在研究“课桌有多长”时首次认识了长度单位,并且初步积累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感悟了物体的长度其实就是由多个相同的度量单位拼接累计而来。
在三年级下册的《面积》单元中,通过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体会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并在测量中体会了图形面积的测量其实就是由多个合适的面积单位平铺累积而来。
从一维到二维,无论是在度量工具的选择上,还是在度量方法的理解上,学生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感知了面积的测量其实可以通过长度单位的测量而得到。
本节课,教材对于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探究,设计了两个问题。
一是通过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感知与体积的联系,二是通过利用小正方体摆出3组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列表,观察发现:长×宽×高=小正方体的总个数=体积,从而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 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出示三个问题: ( 1 ) 长方体有多少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什么关系? (2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 3 ) 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实物,结合这三个问题分组研究 讨论长方体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 比一比,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利用课件验证长方体的特征:长 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长方体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有8个。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索经 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板块四、课堂总结 1、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关系。 (它们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棱相等,相对的面相等;正方体所有的棱都相等,所有 的面都相等。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面 6 个,相对的面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课。
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
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思想品德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为:掌握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教学难点为: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
采取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用什么样的方法发现的,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内容属于几何知识中的概念教学。
立体图形的教学必须在利用实物模型的直观活动中,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初步概括形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图形。
长方体的认识重点讲义资料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p13---15《长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对长方体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以及空间观念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学生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还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基础。
而且学生也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正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总结长、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体会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1、在说一说、认一认、摸一摸的活动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体会正方体、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3、通过观察、推理、转化、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几何思维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几何思维和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唤醒旧知。
师:孩子们,昨天老师让大家找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盒子,在准备这些物品的时候,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呢?举例说一说。
生举例:教室中空调的形状是长方体,讲台上讲桌的形状是长方体,粉笔盒的形状是长方体等。
师:是啊,生活中长方体、正方体的应用非常广泛。
(请看大屏幕,出示:水立方、音箱、抽纸盒、魔方等。
)师:刚才大家举出了这么多例子,想一想,你对长方体或正方体有哪些了解和认识?试着说一说。
生1:我知道长方体、正方体都有6个面。
生2:正方体和长方体有12个棱长。
生3:它们都有8个顶点。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大家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认识,那么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长方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优秀课例范文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优秀课例范文教案《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在我教本课之前,观摩同行执教已有十多遍,观摩过程中也断断续续有些思考困惑,主要集中在几下两点:1、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学生的空间观念怎样飞跃?怎样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为什么会有不少学生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仅仅是口误吗?为了解决这些困惑,我提前研读了相关资料(此时我的学生刚进入五年级上学期),通过研读思考,我明白所谓空间观念就是指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在人脑中的表象及想象。
空间观念是由感知觉到概念间的“阶梯”,是建立几何概念、形成空间想象力的基础。
《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那么无论这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都要肩负起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任务。
我想起同事们在日常教学中总是会感到学生的空间观念太差,有些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空间观念,而在怎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时又会感到很茫然。
虽然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但本节课才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地研究立体图形,教材先从生活入手抽象出立体图形,接着在明确面、棱、顶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最后认识长、宽、高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很丰富,但要想让学生自己在做中学、玩中学,很明显一节课无法完成。
于是我又陷入了思考: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实效?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研究兴趣点,我对一个自然班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课前调查,具体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如下:问题1:你知道长方形和长方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意图:为了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在学生心中的真实建构情况。
】调查结果:关于长方体和长方形的区别:在63个学生的回答中,只有18人(约占28%)能准确说出平面与立体之分;有28人(约占44%)说长方体可以立起来,但长方形立不起来,这样的回答其实并不准确,但潜意识中要传达的内容也可归为平面与立体之分;还有17人(约占27%)所回答的内容根本不靠谱。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2单元 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材第11~12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点。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课件PPT。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请每位同学拿一张长方形纸用手摸一摸,什么感觉?(平平的)师:这种图形叫作平面图形。
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出示纸盒),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另外,我们还学习过一些立体图形,你们知道牙膏盒是什么立体图形?魔方是什么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说一说,认一认。
师:上面两个物体的形状是什么图形?(指名学生汇报)学生汇报:“水立方”的形状是长方体,魔方的形状是正方体。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这两个物体相同?(指名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冰箱、牙膏的外包装盒等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骰子等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师:观察这两个物体,除去物体本身的颜色、材质、外形图案等因素,你能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状吗?(学生独立尝试描一描,教师巡视)教师引导学生:①师:长方体(正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面)师:我们把围成它的长方形(正方形)叫作长方体的面。
②师:长方体(正方体)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有一条边)师:我们把面和面相交的边叫作棱。
③师:长方体(正方体)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有一个点)师:我们把棱和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课件:2.1 长方体的认识(1)
2.它的右侧面是( 长方 )形,长是 ( 6 )厘米,宽是( 4 )厘米。
3.它的前面是(长方 )形,长是 ( 8 )厘米,宽是( 4 )厘 米,面积是( 32 )平方厘米。
4 厘 米
8厘米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
有12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 有8个顶点
正方体6个面完全相同
正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
立体
图形
面
长方体 6 个
正方体 6 个
相同点
棱
顶点
12 条
8个
12 条
8个
立体 图形
长方体
不同点 面的形状 6 个长方形(或有 2 个正 方形和 4 个长方形)
棱长 每相对的 4 条 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面棱来自个数 个 数形状
大小关 个数 系
长度关系
86
正方形
完全 相等
12
长方形(也可 相对的 能有两个相对 面完全
8 6 的面是正方形) 相同。 12
完全相等
相对的四条棱 长度相等。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正方体 6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12 条棱的长度 都相等
课堂练习
我是聪明的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
“×” )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2.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
3.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相等。(× )
4.一个长方体最多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
看图填空。
北师大版各年级数学知识点及重难点
北师大版各年级数学知识点及重难点一年级上册。
一、知识点。
1. 生活中的数。
- 认识1 - 10各数,会数、会读、会写。
- 能比较数的大小,理解数的顺序。
2. 比较。
- 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
3. 加与减(一)- 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 掌握5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4. 分类。
- 根据给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5. 位置与顺序。
- 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二、重难点。
1. 重点。
- 数的认识与读写,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 物体大小、多少等比较概念的建立。
- 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关系的准确判断。
2. 难点。
- 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对于部分一年级学生来说较抽象。
- 左右位置关系的区分,尤其是以观察者自身为参照和以物体为参照时的不同。
一年级下册。
一、知识点。
1. 生活中的数。
- 认识10 - 20各数,包括数的组成、读写、顺序和大小比较。
2. 加与减(一)-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 观察物体。
- 从不同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4. 有趣的图形。
-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5. 加与减(二)- 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二、重难点。
1. 重点。
-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如凑十法、破十法等)。
- 100以内数的初步认识,包括数的读写、组成等。
-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认识。
2. 难点。
- 退位减法的计算,理解退位的概念。
-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形状的准确判断。
二年级上册。
一、知识点。
1. 加与减。
-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 购物。
- 认识人民币,包括元、角、分的换算和简单的购物计算。
3. 数一数与乘法。
- 乘法的初步认识,理解乘法的意义,会写乘法算式。
4. 图形的变化。
- 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5. 2 - 5的乘法口诀。
- 背诵并应用2 - 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二长方体一1长方体的认识
6.下图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1)长方体的前面的面的面积是多少? 6×4=24(cm2) 答:前面的面的面积是24cm2。
(2)哪个面的面积是36cm2? 上、下面的面积是36cm2。
7.现在有一根204cm长的铁丝,用这根铁丝焊成了一个正方体的教具 框架,还剩铁丝12cm。这个正方体教具的棱长是多少? (204-12)÷12=16(cm) 答:棱长是16cm。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4月 上午6时17分21.4.406:17Apri l 4, 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年4月4日 星期日6时17分 22秒06:17:224 April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6时17分22秒 上午6时17分06:17:2221.4.4
B.4
C.8
4.在下面的8个面中找出6个面,使它们能围成左面的长方体,这6个 面的编号分别是 _①__②__④__⑤__⑦__⑧__。
【能力题】 5.用硬纸板做一个长10cm、宽8cm、高6cm的长方体的纸盒。把它放 在桌面上,占地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10×8=80(cm2) 8×6=48(cm2) 答:占地面积最大是80cm2,最小是48cm2。
3.选择题。
(1)我们在画长方体时一般只画出三个面,这是因为长方体( C )。
A.只有三个面
B.只能看到三个面
C.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用一根长( C )的铁丝正好可以做一个长6 cm、宽5 cm、高3 cm
的长方体框架。
A.28 cm
B.126 cm
C.56 cm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cm,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是( B )cm2。
五年级数学下册《2.1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2.1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数学下册《2.1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长方体是三维图形,与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三维图形,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了解长、宽、高的概念,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长、宽、高的概念,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空间观念的建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如箱子、书本、桌子等,引导学生关注长方体的特征。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分组讨论长方体的特征,如长、宽、高的概念,以及长方体的六个面等。
3.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板书关键词,如长、宽、高、六个面等。
4.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让学生通过操作卡片,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5.实践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