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摄影师的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悟摄影师的思想(一):引领观者的视线

发布时间:2012-3-5 来源:人民邮电出版社作者:人民邮电出版社责任编辑:杨硕

虽然平衡与和谐的决策必须在完全人为设计的构图中完成,但尝试利用构图来影响观者观看图片的方式却少见得多。这意味着说服观者以某种特定顺序来体验图像,先看到某样东西,然后转向另一样。事实上,主要问题在于将观者的视线引导至照片中一个重要但一开始并不明显的结论上。

摄影中这种做法并不常见,与传统绘画相比更为少见。其中一个原因便是:这是一个需要精心策划的过程,大部分拍摄发生得太快,因此很难做到这一点。此外,大部分摄影师可能都更倾向于试验和对眼前场景更为本能的反应。当然了,和许多拍摄技巧一样,时间短并不意味着不能做,这样更能突出有天赋和经验的摄影师在快速处理时的额外能力,但合理利用引导视线在某些类型的摄影中的确更为容易。风景、建筑和影棚摄影一般就比新闻摄影有更多时间来思考和构思。

控制观者视线的尝试并不多见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是一个很不确定的过程。我们无法强迫任何人以某种特点方式来观看一张照片,除非以视频方式拍摄并将画面逐渐拉近。如果我们对人对图像的反应方式和原因有更多了解,这些知识就可以派上用场,但令人惊奇的是,关于观看方式的研究非常少,更不用说其原因了。视线轨迹是由眼球转动来测量的,这种方法被用来记录人们观看东西的顺序。这种研究方法具有很长的历史,其中也间断过,但由于电脑屏幕和互联网的缘故,这一方法最近流行了起来,可惜普通图像方面的成果很少。20 世纪50 年代阿尔弗雷德•雅布斯的研究仍然是这一方面被引用最多的,但此后,处于明显的商业原因,视线轨迹主要用于研究人们如何浏览网页,而非如何观看照片。

雅布斯于1967 年出版的著作《眼睛运动和视野》中,有这样一段话很值得记住:首先,“眼睛运动的记录表明,观者的注意力通常只集中于画面中的某些元素”,因此,画面中的关键元素会引起大量关注。其次,“观者的注意力经常返回到这样一些元素,它们虽然没有给出重要信息,但在观者看来,他认为这些元素可能会含有重要信息。观者经常会集中关注特定环境中不同寻常、不熟悉、难以理解的元素。”这意味着人会注意引起自己兴趣的东西,而不是摄影师可能认为重要的东西。雅布斯还写道,“……当视线转移时,观者的视线会反复回到画面中的相同元素。感知过程的额外时间并不会被用来检视次要元素,而是反复检视最重要的元素。”因此视线会被拉回关键元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而不是像你可能期望的那样,去探索画面的其余部分。最后,也是很有助于深入构思照片方法的一点,“眼睛运动反映了人的思考过程,因此观者的思维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遵循眼睛运动记录的。”

虽然这种做法有实施难度,但有些时候这种技巧也有其不可否认的用途。将视线从画面的一部分引导至另一部分有两种特定用途。一是将注意力引向某一特定特征,由于注意力是被强制拉过去的,你便可以将画面中的这一特征保持在相对小的尺寸。二是创造矢量,即在画面中创造出一种方向感,从而使画面更有条理。如果这种做法奏效,就能让照片增添一重趣味,甚至具有复杂性。此外,由于引导视线的概念涉及顺序问题,从这里开始,到那里结束,它便能为静止照片增加一些时间维度。通过线性透视来引导视线

图一

图2

广角镜头可以夸大线性透视和线条,从而相对直接地将视线引导至远方的建筑物。请注意谷仓屋顶末端较缓的斜度以及树木下端的部分,它们起到了将线性透视略微“弯曲”的效果

通过亮度渐变来引导视线

图三

图四

广角镜头聚焦于日落时的较亮区域,并为照片增添了一些暗角效果。拍摄结果是典型的“隧道”效果,视线会沿色调渐变被拉向画面深处。这并没什么特别的,但它可以用来为其他引导视线的元素加强效果

接下来,谈到实用问题,最直接也是最好用的影响观者视线的技巧就是“指向”某个方向。也就是说利用画面中的图形元素指向某些本来一开始不易引起注意的东西。当然了,这也需要某些条件,但如果你在拍摄状况中发现这样的元素,你就有机会让它们派上用场。线条、光效、透视和焦点都可以发挥很强的作用。线条是最明显的,无论是清晰的边缘还是虚拟的线条,包括来自画面中某张面孔的不可见的眼神线条。线条能够起到“指向”作用因为我们认为它们具有方向性,而且会鼓励视线沿着线条看去。人的视觉系统的特征之一便是我们天生总会尝试在我们看到的东西中寻找简单的图形结构,比如“连点成线”。格式塔组织原则对此有充分解释,特别是连续原则。这一原则指出,无论这些元素是否真实存在,人眼会将不同视觉元素联系在一起,以便形成完整平滑的轮廓,例如直线或曲线。从某个角度,一棵树,一座房子和一个人可以一起在大脑的眼睛中形成一条线。这是一条虚构的线,而且可以像真实的边线一样确定地“指向”画面中的某样东西。

线条的角度也很重要。考虑到能量、引起注意的程度和动感,效果最强烈的是对角线,最弱的则是水平线。垂直线介乎两者中间,它含有一种重力感,无论是向上抑或向下。因此,一端接近画面角落、另一

端接近画面中心的对角线几乎总能将视线引向画面深处。从画面其他部分指向中心的其他对角线可以加强这一效果。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如建筑物这样的直线边缘的拍摄对象,加以强烈的线条透视,就会得到一系列这种效果。

肉眼可见的一束光线,比如在大片较暗的空间中,如果有些烟尘,此时有一束阳光从较小的开口中照射进来,引导视线的效果就会更加强烈。它将线条图形和光的效果合二为一,产生了一种“神圣光束”的效果。光本身也有指引的效果,因为我们的视线会从暗处向亮处移动。隧道尽头的光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在这类图片中,几乎很难将眼睛从亮处移开。请注意,如果有光的区域被局限在画面内,而非打破画面边界,其效果最为强烈。

清晰的影像也可以引导视线,而且视线总会从任何不清晰的区域转向清晰区域。清晰是我们对观看的预期结果,也是“正常”结果,因此,如果画面有一大片不清晰区域,视线就会很自然地从这些区域转向清晰的元素。值得一提的是,视野中焦点不同而产生的这种模糊是摄影独有的光学效果—我们的正常视力并不会出现同样的模糊感。这一点很容易证明,将你的视线固定在某样东西上,比如本页的一个字,请注意你的余光。你的视野外围的物体肯定并不明显,但也并不模糊—你应该仍然可以看出它们的边缘,哪怕你并不能完全分辨它们。相机的选择性聚焦可能是引导视线的一种最明显的方法。为了让视线扫过画面,而不是立刻注意到某一区域,虚焦的部分要比清晰部分大很多,此外,如果由模糊到清晰的过渡是渐进的,那么“引导”的效果就会更好。大光圈显然是必要的,选择性对焦在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极近距离的特写时效果最为明显。与从暗到亮的视线转移一样,从模糊到清晰的转移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我们偏好较亮和较清晰的区域造成的。

肉眼可见的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