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五语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词三首》,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三首经典古诗词。

具体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诗人王之涣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登高远望的情怀。

2.《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通过对庐山瀑布壮丽景色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

3.《夜书所见》:诗人叶绍翁以夜观书为背景,抒发了对人生、历史、哲学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字面意思,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2. 领悟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词。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古诗词原文、译文、图片等。

2. 黑板:用于板书。

3. 笔记本:学生记录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词,理解字面意思,感受意境美。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古诗词的背景、作者、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4. 例题讲解:分析《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登鹳雀楼》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6.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内容:a. 《登鹳雀楼》:作者、背景、修辞手法、意境。

b. 《望庐山瀑布》:作者、背景、修辞手法、意境。

c. 《夜书所见》:作者、背景、修辞手法、意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6.个性化教学,关注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秋夜的月亮、清晨的露水和壮丽的山川,让学生在美丽的自然画面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随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在这美丽的画面中,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吗?”“你们知道这些景象是如何激发诗人创作灵感的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4.赏析解读:引导学生从诗词的形式、内容、意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古代诗人及其作品,树立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创作实践,提升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仿写古诗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分享,互相点评,共同提高。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美好情感,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结合诗词内容,讨论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5.学生的情感体验: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诗词中感受美好,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5古诗词三首(五年级语文教案)

5古诗词三首(五年级语文教案)

[宋]王安石
瓜洲:在长江北岸,
扬州南面。
还 京口②瓜洲一京﹒水口:间今江,苏镇江。
钟山③只隔钟数山重:今山山南。京。市紫金 春风 又绿江南岸,
明月 何时照我还。
出示学习单:
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为什么?
(1)可以从内容表达上去欣赏; (2)可以从遣词造句上去欣赏; (3)可以从情感流露上去欣赏。
洛阳城里见秋意风思很,多。 行人:这里欲复指作恐捎信家匆的书匆人。意说万不重 尽,①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诗意:我客居洛阳,又见秋风起。想给家乡的亲人写封
家书,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 倾吐,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一水间” “只” “数重山”
离家近 很想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处“绿”字诗人曾想过
思家切 用“到、过、入、满”,
为什么诗人最后选“绿”?
不能还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 事,虽到家门却不能还,为大家而舍小 家的崇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的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思乡情深深 地震撼了我们。
洛阳城里见秋风。
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以使树叶黄落, 百花凋零,
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 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
延学活动:拓展练笔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 小故事。
时间、地点、环境、人物; 事情起因(思念亲人,欲写家书)
经过(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匆匆写就,临发又开封……) 结果(行人走远,思念无限,牵挂永远)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应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作业难度,使作业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教师还应关注作业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3.鼓励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阅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的详细、生动、有趣。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诗词积累:要求学生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以增强学生的诗词积累和表达能力。
5.创作实践,内化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古诗词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通过仿写、创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内化所学知识。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多元评价,促进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拓展延伸,提升素养: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适当拓展相关知识,如诗人的生平事迹、诗词背景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想。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古诗词,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重视朗读,感受韵律美: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语感。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词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词三首》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能够朗读《古诗词三首》并感悟其中之美
二、教学重点
1.《古诗词三首》的理解和感悟
2.诗词的朗读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把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
1.课文《古诗词三首》
2.诗词赏析资料
3.录音设备
4.板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板书展示《古诗词三首》的标题,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学习诗词
1.介绍《古诗词三首》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来源和历史意义。

2.逐句讲解《古诗词三首》,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练习诗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诗词赏析
1.分组讨论《古诗词三首》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老师点评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指导学生如何深入挖掘诗词之美。

4. 后续活动
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赏析,并进行小组展示。

2.组织学生写诗或将自己的情感表达成诗词形式。

六、课堂小结
1.复习诗词的内容和作者信息。

2.强调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词。

2.完成一篇诗歌或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以上是本次《古诗词三首》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
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有所提高。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案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案

2、谁情愿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爱这首词吗?为什么?
3、全班沟通自学成果。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背诵。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根据学习古诗的
第二课时
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沟通商量。
《渔歌子》
5、全班沟通:
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沟通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四、背诵,积累语言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五、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根据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留意“塞”“蓑”的读音。
2、小组内沟通,教师指导点拨。

第3页共3页
3、指名朗读,互相学习,互相观赏。
2、课文插图。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解释弄清句意。
第一课时
5、全班沟通,讲讲诗意。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一、由题入手,的画面。
1、板书课题。

第1页共3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案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看感受。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很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诗词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让学生在感官体验中进入诗词的意境。
-运用故事导入法,讲述诗人的生平趣事,引发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的兴趣。
2.精讲精练,深入理解
-对每首诗词进行详细的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如填空、改写句子等,帮助学生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早发白帝城》三首古诗词,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生字词及重点词汇。
2.学生能够把握三首古诗词的主题和意境,分析并领会诗人表达情感的手法。
3.学生能够运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基础,对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日益浓厚,但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能力较强,但部分学生对诗词内涵的理解尚需加强。
2.学生在诗词创作背景、诗人情感把握等方面存在认知差异,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把握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尤其是《静夜思》中的思乡之情、《登鹳雀楼》中的壮阔景象以及《早发白帝城》中的旅途感慨。
2.诗词中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如对仗、夸张、拟人等。
3.学生在创意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优秀教案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是呀,故乡的月亮总是那么令人怀念,今天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字典中“泊”字的两个音节(bó pō)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齐读课题。

)二、查找资料,了解诗人1、课前,你们通过收集资料,都知道些什么呢?⑴ “瓜洲”现在扬州的一小镇,位于长江北岸。

⑵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2、解题:“泊船瓜洲”(“泊”是“停泊”的意思。

)三、整体把握,初步感知1、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2、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自由朗读,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

(“还”字)四、紧扣“还”字,披文入情1、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2、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⑴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问: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生:我能体会到作者离家非常近。

……(板书:靠家近──很想还)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①读读诗句,想象画面。

②推敲诗句用词的准确:将“绿”字与诗人曾想过的“到、过、入、满”作对比,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最后选”绿”?③启发想象:假如你来到江边,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引读”明月何时照我还”)④引导学生概括诗人此时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板书:思家切)过渡:诗人思家切,可他能还吗?(学生板书:不能还)3、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一、教学目标1、懂得意思,体会情感,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2、初步掌握一些读诗的方法。

二、读诗导入1、同学们刚才背了好几首古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听你们的读诗是种享受。

今天我们再学两首古诗,读题目。

2、学诗首先要把诗读通顺,字正腔圆,琅琅上口,有诗的味道,自己读读吧。

(两首同时呈现)三、初步交流,引发情感1、指名读,尽量读出诗的韵味来。

相机点拨多音字:“间”的读音,相机板画地图。

把三个地点和长江画出来。

“数重山”、“意万重”,读第2声和它意思有关,什么意思?(多)对啊,表示很多时读重,我们说心事重重,山重水复,轻舟已过万重山。

再读这两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欲作家书意万重”。

2、以你喜欢的方式,再去读一读,看看注释和插图,相互说说诗词的大概意思。

3、编者将这两首诗编排在同一课,你有什么发现?(都和思乡有关)4、两首诗中哪些字眼一看就看出是写思乡的?(预设:“还”、“秋思”、家书”等。

)四、细品细学《泊船瓜洲》1、古诗是中文文化的瑰宝,语言特别凝练传神,让我们走进《泊船瓜洲》,静静默读,深入字里行间,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王安石这种急欲还家的思乡情?圈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点批注。

2、交流。

(估计学生都从明月那句入手,根据文本渐入的思路,从第一二两句开始学较好,老师在巡视时有意识找到前面符号的同学)(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A、生谈体会。

(诗人泊船瓜洲,与京口只是一水相隔,再过几重山就是他的家乡了。

离家这么近,诗人一定很想回家。

)B、师:一道长江水,数重险峻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

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间”,觉得是“只隔数重山”呢?(诗人21岁离开钟山,高中进士后一直在地方和京城为官,远离家乡。

如今他途经瓜洲,对他来说,此刻故乡是如此之近啊!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也反映出诗人人向远方,却心系家乡的恋乡之情。

)C、近乡欲还乡,思乡情切切,谁来读?(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最新版五年级上语文 5古诗词三首(教案)

最新版五年级上语文 5古诗词三首(教案)

5古诗词三首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品味背诵诗句,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学生齐背《静夜思》)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3.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是月亮)月亮象征着团圆,所以诗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提到月亮。

但并不是所有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

熟悉的景物、特殊的日子,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我们再来读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乡愁。

二、初读诗句,培养自学能力。

1.预习要求:(1)诵读古诗,读准诗句。

(2)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3)借助注释资料,整体了解古诗大意。

2.学生完成预习。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认读词语。

瓜洲(zhōu)只隔(zhǐɡé)数重山(shù chónɡ)照我还(huán)(2)连读诗句,通顺流利。

三、学古诗,掌握方法。

1.知作者。

作者王安石。

你对他有哪些了解?通过课外资料查找。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因退职后曾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曾两次任宰相,力主改革,因保守派反对,辞去相职,退居江宁。

其散文成就最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成就亦高;其词不多,但意境开阔,风格独特。

有《临川先生文集》等。

2.诗题“泊船瓜洲”该怎样理解?明确:指诗人停船在瓜洲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3.解诗意,展想象。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背诵并默写《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感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

2.朗读与解析(1)学生自读三首诗,注意读音、停顿、情感。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诗句的节奏、韵律。

(3)解析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就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讨论,如“空山”、“新雨”、“悬壁”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感悟与拓展(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句的感悟。

(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类题材的古诗。

5.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分组背诵三首诗,注意纠正发音、停顿等。

(2)组织默写比赛,检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感悟、拓展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背诵与默写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发音、停顿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如《山居秋暝》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山中秋日的景色;《望天门山》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小儿垂钓》为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描绘了儿童垂钓的情景。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篇一:五年级上册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泊船瓜洲》一、导放:我们一定从小就能背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是的,古往今来,游子思乡,叶落归根,人们写下了多少动人的诗篇。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体会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打开教科书,我们要学习哪三篇古诗词?二、新授。

1、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王安石,原籍江西临川,他曾经做过北宋时期的宰相,也是一位文学家。

2、请大家读读题目,看看你们能知道什么。

(泊,停泊。

这首诗告诉我们这首诗是诗人把船停泊在瓜洲时写的。

)3、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

(指正:间:jian,间隔。

画图说明瓜洲和京口的“间”)齐读古诗。

4、再读古诗,借着书下的注释把诗句意思读明白。

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学生说意思)师: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几个地方?(三个)距离呢?(一水间,数重山)京口和钟山这样近,这和作者有什么关系呢?可以联系下文的意思想想看。

下文是什么意思呢?(春风又把江南吹绿了,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呢?)诗人想回哪儿?(钟山)(师画图:钟山)王安石的原籍是江西的临川,钟山在这儿,王安石的父亲在钟山(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做过官,王安石从小就在钟山长大的,所以他对这里有非常浓厚的感情。

可以说钟山是王安石的第二故乡。

5、(指着图)这三个地方这么近,诗人在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回家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指名读。

指名再读。

6、刚才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们觉得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吟诵这首诗。

在你们的想象中,诗人又是站在哪里,看着什么地方吟诵这首诗。

(春天的夜晚;站在船头,向钟山方向)师:在这明月之夜,诗人走出船舱,站在船头向对岸眺望。

对岸就是京口。

诗人想到的是什么呢?此时春风把江南吹绿了,看到此时的情形,诗人想到了什么呢?(想起自己的家乡,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开满了花,再加上故乡那一轮明月,诗人在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呀。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登高》唐代杜甫2.《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词,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古诗词的解析,使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把握古诗词的意境。

重点: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和分析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和音乐,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 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

(2) 逐句解析《登高》。

(3) 学生齐读《登高》,感受诗人的情感。

(4) 教师示范解析《夜书所见》。

(5) 学生自主解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例题讲解:(1) 《登高》中的意象分析。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分析。

4. 随堂练习:(1) 学生仿写一首以秋天为主题的古诗词。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作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诗人简介和创作背景。

2. 黑板右侧:三首古诗词的和重点词句。

3. 中间部分:诗词的解析和例题讲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背诵并默写《登高》。

(2) 分析《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 背诵并默写答案略。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对偶等。

(3) 短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诗词,进行积累。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词的主题、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4.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三首》,并尝试创作一首诗词,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古诗词的韵律、对仗、修辞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诗词三首》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等方面也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难点:帮助学生化解古诗词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寓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重点: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重点: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汲取人文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理解并默写《古诗词三首》中的生字词,如“寻”、“隐”、“宿”、“晓”、“染”等,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2.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学会分析古诗词的意象和寓意。
1.针对学生古诗词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针对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的困难,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又到了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间了,教案设计栏目我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欢迎各位语文老师参考。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教学难点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

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

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山行》、《江上渔者》、《泊船瓜洲》三首古诗。

2.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3.分析古诗的意境、情感和表达技巧。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背诵三首古诗。

2.教学难点:分析古诗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山行》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登山吗?登高望远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登山的古诗,看看诗人有什么独特的体验。

2.学习古诗学生自读《山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教师解释生字词,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等。

学生齐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画面,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体会情感教师提问:诗人为什么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5.背诵古诗学生自主背诵《山行》。

第二课时:《江上渔者》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渔民的生活吗?他们在江上捕鱼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渔民的古诗,看看诗人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学习古诗学生自读《江上渔者》,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教师解释生字词,如“往来”、“箬笠”、“蓑衣”等。

学生齐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画面,如“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描绘了怎样的场景?4.体会情感教师提问:诗人为什么说“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5.背诵古诗学生自主背诵《江上渔者》。

第三课时:《泊船瓜洲》1.导入同学们,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泊船的诗,看看诗人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学习古诗学生自读《泊船瓜洲》,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教师解释生字词,如“泊船”、“瓜洲”、“京口”等。

学生齐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画面,如“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体会情感教师提问:诗人为什么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背诵古诗学生自主背诵《泊船瓜洲》。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识记本课“洛、榆、畔、帐”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5、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6、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7、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学习重点:1、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

2、通过细读,感悟“绿”字的妙用。

学习准备: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提出学习目标:1、谈话:同学们,你们到过长江吗?(到过或没到过)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长江北岸去好不好?生:好!师:我们要游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

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而“京口”这灵秀之地,诗人们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泊船瓜洲》---王安石,生读题。

(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因为“泊”字是多音字)师: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宝,今天又到了边游览边欣赏古诗的时候了。

3、同学们,你们喜欢“瓜洲”的风景吗?你们喜欢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千古绝唱的诗吗?生:喜欢。

师:看看课文中的图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先去读一读这首名诗吧。

4、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

二、展示学习成果(一)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

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中的间、重、还三字的读音”。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意境的想象、语言的品味、情感的诵读,这几方面体现了古诗词教学的共同规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一:秋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

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

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二:泊船瓜洲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教学知识点
品味语言,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词,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能力训练点
巩固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风一更(gēng gèng),雪一更。
二、我的视角
读了这三首古诗词,我知道它们都表达了诗(词)人( )的思想感情,但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 )抒情,《秋思》是( )抒情,《长相思》是( )与( )于一体。
三、背景资料
1.查查作者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的生平。
2.查查这三首诗词的写作背景。
(每题各选一个)
板书:5.古诗词三首
(二)预学交流
1.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齐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知道前两首是诗,后一Leabharlann 是词。3.复习古诗词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共学目标
共 学 活 动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更便于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体会。
给学生提供三条欣赏诗句的方法,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感悟诗的美妙。
3.从情感流露上,重点体会 :明月何时照我还
以反问的形式,更突出了作者思家心切,可又不能回的无奈的心情。
课时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预学目标
预学活动
积累思乡诗句,由借月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引入,既温习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营造了一种思乡的氛围。
连线积累借月思乡诗句。通过完成这一作业,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完成了作业,一举两得,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预学单:
(二)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三)集体汇报,点拨反馈:
1.从内容表达上,抓住“一水间、只、又、还”让你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呢?
板书:离家近——很想还 思家切——不能还
2.从遣词造句上,重点体会: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着这一绿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
教学 案
备课人: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时间
总课时
2
课型
精读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一、熟读古诗,日积月累
1.有感情朗读三首古诗词,能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能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初步理解诗词的意思。
3.给多单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京口瓜洲一水间(jiān jiàn ) 钟山只隔数(shǔ shù)重(chóng zhòng)山 欲作家书意万重(chóng zhòng) 明白何时我还(huán hái )
(2)师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奉诏进京为官共谋改革大业,经长江途经瓜洲时所写的。
抓字眼,明诗意
过渡: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一)出示学习单:
1.读好诗歌,读出节奏;
2.结合课文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三)集体汇报,点拨反馈:
1.初读诗歌,正音:间、重、还
2.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3.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迫切地想回家可又不能回的无奈)
入诗境,悟诗情
(一)出示学习单: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为什么?
(1)可以从内容表达上去欣赏;
(2)可以从遣词造句上去欣赏;
(3)可以从情感流露上去欣赏。
通过抓住重点词,通过想象、小故事引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诗的魅力。
时代背景的提供,使学生对王安石的这种做法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了诗人及诗的意境。
归纳学习方法,以便后面学以致用。
让学生先“走进”秋天,在这种氛围、这种情感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秋思》产生强烈的共鸣。
共同研究:《泊船瓜洲》、《秋思》分别是通过什么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师: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师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又”字,说明作者离家时间是春天,离家的时间很长了。
共学活动一:学习《泊船瓜洲》
知诗人,解诗题
1.读诗题:
(1)读准泊的音,给泊的两个音分别组词。
(2)了解瓜洲
(引导学生见注释,教师通过适当板演简笔画,让学生明白瓜洲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不远)
(3)说说题意
2.了解诗人
(1)根据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历史上称王安石变法。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乐 学 过 程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激趣导学,预学交流
(一)激趣导入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借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呢?(生说诗句并完成作业本中的第一题中的第3小题)
师:是呀,月亮象征着团圆之意,所以诗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提到月亮。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节日,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