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合集下载

《江城子》教案

《江城子》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通过“抓细节-析意境-品感情”的词作鉴赏方法。

2、掌握词作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的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背诵诗词。

3、体会苏轼的百味人生,珍惜生命中所有的遇见。

【重点】背诵诗词虚实结合的手法【难点】鉴赏诗词【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学过苏轼的哪些作品?你心目中的苏轼是什么样子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水调歌头》: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题西林壁》:淡泊,充满智慧《江城子·密州出猎》:慷慨激愤,豪情满怀,气概豪迈……今天我们再看苏轼的另一面:那一天,阳光明媚雄姿英发的19岁少年,迎娶了美丽多情天资聪颖的16岁少女。

婚后琴瑟和谐,贤良的王弗在生活上、事业上、为人处世上都给了苏轼很大的帮助,王弗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他们许下了相伴一生的誓言: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世上有一种幸福叫举案齐眉世上有一种相守叫朝朝暮暮但,天妒红颜世上有一种别离叫伤心欲绝。

世上有一种回忆叫痛彻心扉。

幸福的婚后生活仅仅过了十一年,26岁的王弗就病逝了……王弗病逝后,苏轼在她埋骨的山头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苗。

三万株啊,要种多长时间,点点滴滴的泥水中,包含了多少情和爱!他是把自己那一缕相思化成了三万株万古常青的松树,经寒历暑,沐雨栉风,岁岁年年,生生世世,守候在爱妻身旁。

二、出示背景公元1075年,王弗离世十年,历经宦海沉浮的四十岁的苏轼来到距离亡妻千里之遥的密州任职,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了自己的结发妻子,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便写下了旷世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

↓出示目标三、品读诗词1、整体感知大声自由读两遍,→你有什么感受?↓一位同学读,评判读的好坏↓听朗诵,把握情感↓齐读,读出情感。

找出“词中哪句带给你感触”↓完成学案12、分析感触点【小组合作,将感触点和同学分享,说出有什么感触】↓分析学生的感触✿“十年...”:“茫茫”如何理解?→模糊不清,音讯渺茫..生死两茫茫那么这种模糊感,渺远感,主要原因是什么?→十年的生死相隔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对妻子深沉的思念)我们来试想一下,十年长不长(长),但如果是生离,即使山长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会晤的希望,但对于苏轼来说,却是相见无望,这是多么绝望的悲叹啊。

江城子(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

江城子(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江城子(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一.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

王弗聪慧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示。

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闻名的悼亡词。

二.课文分析1.题目为“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但是上片并没有记梦,那它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所写内容是一个情感铺垫。

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2.促成夜梦亡妻的因素有哪几方面?(结合上片词文回答)A“……不思考,自难忘”,“不思考”不是真的不去思考,而是由于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考,说不思考,即是思考。

--相思太苦、旧情难忘。

B“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此时正在密州,与家乡眉州相隔千里之遥。

为什么人在密州?缘由是被贬。

被贬境况如何?无处话凄凉。

--人生多难、政治打击。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政治打击之下,人易年轻,就是相逢了,妻子也不会识得我了吧。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3.下阕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

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写出二人相见时的场景。

还是那个共度甜美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识的小窗,最终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顺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观察我呢?我是该静静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美的拥抱呢?可是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流满面”!太残忍了,让他们说一句话好不好。

(转抄)4.“茫茫”遥不行及。

但是见面后却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为什么?“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吧。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苏轼对亡妻凄婉的爱情及相思之情;3.鉴赏词中的表现手法,体悟感受词作里传达出的情感美、艺术美。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资料】1.苏轼和王弗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

文学上的三苏指苏轼,其父苏洵,其弟苏辙。

22岁中进士,入世后奋厉有用世之志,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由于注重政策等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他的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45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59岁被贬惠州,62岁被贬詹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

十六岁时,与当时十九岁的苏轼成婚。

二人两情相悦,相敬如宾,恩爱有加。

然而,十年之后,王弗不幸早逝。

苏轼悲痛欲绝,久久不能忘记,独自一人的生活十分孤独难熬。

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

她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见识的告诫和嘱咐。

所以,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王弗的去世,无疑在生活上、感情上对苏轼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正是由于与妻子情深意笃,生者的思念才是那样的长久。

2.本词写作背景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乙卯即熙宁八年。

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

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

这首词即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

3.苏轼的三个妻子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

高中语文_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2.把握该词运用的主要手法。

3.背诵全词。

【教学设计】一、导语设计在你心目中,苏东坡是怎样的形象?我们以前学习过苏东坡的哪些文章?苏轼以豪放、旷达著称,其实,他还有柔情的一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和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二、诵读感知,把握基调1.一名学生诵读,纠正字音。

注意以下读音:量liáng 忘wáng2.自主诵读本词两遍,把握诗歌的基调凄婉、哀伤3.学生带着这种“凄婉、哀伤”的基调诵读诗歌。

诵读指导:(1)注意断句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2)注意语速:尽量慢一些,让情感表达的充分些。

(3)注意重读:特别是体现诗人情况的字,要重读,如:“千里孤坟”的“孤”。

4.听录音,再次感受一下这种“凄婉、哀伤”之情,学生自由诵读体会,然后学生代表诵读。

三、文本细读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的?1.直抒胸臆:“不思量。

自难忘”。

“自”自然而然,无意识,感情真挚。

不特意相念,也自然的难以忘怀。

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这十年间,诗人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看似矛盾的心态,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思念。

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细节描写:“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首词的标题为“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品读诗词,借助联想和想象,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描绘梦境。

学生讨论,小组推荐最优秀的诵读,其他同学进行品评例: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流满面”!“梦”是“幽梦”,“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

《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诗词艺术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领悟诗歌中蕴含的语言美,表达美,情感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学会表达真情实感,自觉传承诗词文化。

【教学重点】1、诵读体悟,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深沉的爱与思念之情。

2、赏析词作抒写悼亡之情的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认为宋朝全才型的人物是谁?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政治家,可谓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苏轼即使仕途不顺、即使惨遭贬斥,却总是乐观旷达的,他的诗词文章亦如其人,给我们的印象也是豪放旷达的,但是,我们的大文豪也有悲痛浓得化不开的时候,正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东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柔婉细腻的悼亡词,来感受他对亡妻深深的思念。

二、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在诗、文、词、书、画等许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生平简介:宋神宗初年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好的方面。

),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文字狱。

苏轼以才华横溢而得到宋神宗的赏识,成为当时政坛上的明星和文坛上的领袖。

但是,苏轼在政治上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还写了一些诗文予以揭露和讽刺,引起了王安石一派官员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找到罪证,用牵强附会的手法指控苏轼有谋反之心。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情意教学试探——《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周宁一中詹益凤一、教学内容分析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高中语文苏教版、语文版《唐诗宋词选读》都选读的篇目之一,语文版《唐诗宋词选读》将此词安排在第九课《问世间情为何物——两情相悦》中。

作为中国词坛的第一首悼亡词,它抒发了苏轼对亡妻深沉的思念和哀悼的心情,是两情相悦却又只能阴阳相隔的无尽痛苦。

因而学习此课,教学重点是追求教学情意,体会诗人情感,感悟人生多味。

同时,作为选修课,要扩大诗歌相关内容学习的辐射面,并以此课作为学习的一个切入点,探究拓展,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苏词打破五代以来婉约的词风特点,笔力劲拔,开一派豪放风格,必修课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学生最喜欢的古诗之一,因而,学生印象中的苏轼是豪放的。

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却体现了苏先生另一种创作风格、另一个感情世界,是苏轼豪放内心中的一绢细流,哀婉凄美。

让学生明白:这是作家风格多样性的表现,是男儿的“伤心处”。

悼亡情,悼亡情的载体,学生的理解体会都受限制。

追求情意,鼓励学生进入诗情,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在一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年轮里,这未尝不是一种精神食粮。

学生经过必修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量的诗歌赏析常识,做为选修课课文的学习,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一个提升,此课学习要挖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以达到课内课外知识完美交融的境界。

三、设计思想1、情意教学。

“情”为情趣、情味、情感;“意”即意境、意蕴、意义。

“即以情为根基,使学生获得语文教学动人心魄的‘意境’、文化积淀的‘意蕴’、哲学启蒙的‘意义’。

”诗歌长于表情达意,营造意境氛围,领悟哲学思考,因而也尤适合于情意教学。

一首悼亡词,一种浓浓感伤的诗歌氛围,一个哀婉凄凉的诗歌意境,一段深沉刻骨的人生思考。

“让生命的激情去点燃生命的激情,用智慧的心灵去唤醒智慧的心灵”,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体味“情”“意”,让学生顺利地跨越情感距离,进入诗歌之境,悟道人生百味!2、情感诵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一﹑整体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是苏教版选修课程中“‘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一章中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本章节一共选入了苏轼的四首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分别想从题材﹑立意﹑语言﹑境界等不同的层面介绍苏轼对宋词的创新和贡献。

从而让大家了解一个全面而完整的苏轼。

苏轼的词强调词的主体性,着重表现个人化的情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是苏轼的一项创新:即以悼亡题材入词。

对于悼亡这一题材来说,苏轼的这一创新,不仅没有冲淡悼亡词的庄重,反而增加了词作的抒情色彩,《江城子》一篇质朴而庄重,感情蕴藉深厚,感人至深。

在苏轼之前,只有悼亡诗没有悼亡词,苏轼之后,涌现了很多悼念亡妻的绝佳词作。

教师将通过故事导入的方式,使学生快速的进入相应的情境,结合多媒体图片介绍本课相关背景,使学生了解王弗其人以及她对苏轼的重要意义。

其次运用朗读教学的方式展开,使学生充分地了解文本。

再次教师抓住关键字具体分析,充分地拓展文本的内涵。

最后,拓展延伸,提一下悼亡词,布置作业,总结全文。

二、教育背景分析。

对本首有关苏轼王弗彼此恩爱情深流传千古的词,我们不能不熟悉。

这首词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多么深奥的语义。

在朴素的文字下却蕴含着无比的深情。

对于苏轼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不深刻。

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个多情的苏东坡。

三、教学目标分析:⑴知识和能力: ①了解词作背景,结合注释诵读全词。

②能记住一两个苏轼和王弗之间的小故事,并能有一些自己的感慨。

⑵过程和方法:①从语言入手,品味诗词的意境美,初步把握和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

②能够感知苏轼对王弗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深沉思念。

对苏轼形象的理解除豪放外更添多情的特征。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够受到感染和启迪。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①生死相隔,深情难忘。

这首悼亡词一开篇便抒发作者对妻子诚笃的感情。

生死,是一种隔;妻子葬于千里外的故乡,是一种隔;岁月沧桑,即使相逢也认不出,又是一种隔;梦中还乡,四目相对,千言万语无从谈起,还是一种隔。

在对梦境的淡淡追述中,将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写得极为沉痛。

②诵读这首词,留意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梦境的记述、对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的。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主要人生经历,了解诗歌背景。

2.理清诗词的线索脉络,分清内容层次。

3.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

鉴赏表现手法,理解情感。

情景导入他有“大江东去”的豪放,他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他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放,他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柔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味苏轼的这份柔情,感受他对亡妻的深情。

环节一:知人论世1.走近苏轼苏轼(1036 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

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2.苏轼的重要经历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四十四岁时谪往黄州;五十八岁谪往惠州;六十一岁谪往海南儋州。

3.后世的评价苏轼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影响,并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将其统一起来,既积极进取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4.写作背景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

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

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

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学习目标】1.读懂词的含义,学习表现手法。

2.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悼亡词的真挚。

3.鉴赏词作里表现出的情感美、艺术美。

【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dān]州。

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等。

诗—“苏黄”苏轼黄庭坚词—“苏辛”苏轼辛弃疾书—“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文—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思】1.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从那些字眼看出来的?2..本词题目为“记梦”,整篇词都在描写梦中的情景吗?试分别找出梦前,梦中梦后的诗句。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表达了什么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议】1.“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表达了什么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样的作用?2.“不思量,自难忘”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3.“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和“十年”一句有什么关系?联系苏轼生平,思考本句中的“凄凉”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4.本词有哪些艺术特色?【检】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词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

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也是不能话凄凉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完整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主讲人:张玉教学目标: 1. 了解写这首诗的背景。

2. 理解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3学用诗歌的表现手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苏轼的魅力何在?你心目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学过的词句来回答。

(豪放、豁达、才华横溢)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首著名的悼念亡妻王弗的词《江城子》,来体会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二、题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

王弗去世后,娶王闰之,朝云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病死于惠州。

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

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就去世了。

这时苏轼中年丧妻,其心中的沉痛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

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元1075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

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

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依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

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三、品读与探讨:1、内容讲解(1)“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如何理解“两茫茫”?传达了怎样的情思?“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

“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

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

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篇。

(完整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完整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 ?十年存亡两茫茫》教课设计主讲人:张玉教课目的: 1.认识写这首诗的背景。

2.理解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3学用诗歌的表现手法教课手段:多媒体,板书教课过程一、导入苏轼的魅力安在?你心目中的苏轼是如何一个形象?请联合学过的词句往返答。

(豪放、豪迈、才干横溢)今日我们学习苏轼的一首有名的哀悼亡妻王弗的词《江城子》,来领会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二、题解《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昼夜记梦》苏轼一世共有三个伴侣:结发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

王弗逝世后,娶王闰之,朝云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病死于惠州。

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成婚。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慧宁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不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每当苏轼念书时,她便陪同在侧,整天不去;苏轼偶有忘记,她便从旁提示。

苏轼问她其余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无微不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惋惜天妒良缘,佳人命薄,王弗 26 岁就逝世了。

这时苏轼中年丧妻,其心中的沉痛是不问可知的。

苏轼 21 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

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元1075 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睦,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

这时他已经 40 岁了,二十年宦途奔走沉浮,老婆亡故已十年。

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仍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昼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昼夜记梦》的悼亡词。

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逝世整十年。

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三、品读与商讨:1、内容解说(1)“十年存亡两茫茫。

不思索,自难忘。

”如何理解“两茫茫”?传达了如何的情思?“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

“两茫茫”,就不不过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觉,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老婆在内。

生者和死者,相同的情思,相同的哀绪。

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妇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设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设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概述】本节课旨在通过分析、理解并解读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引导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培养对文学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逐渐掌握文学作品的解读技巧,并能够从中领悟到文学作品的美感与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1.学习和理解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基本背景和创作意图;2.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3.通过对作品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处境的解读,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与追求。

【教学重点】1.解读杨万里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分析作品中的语言运用和写作手法;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揭示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含义;2.引导学生对自然景色和处境的理解,并联系到现实生活。

【教学准备】1.复印杨万里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文本;2.准备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音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城子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江城子的联想和感受;2.展示杨万里的画作《江城子写生图》,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对江城子的描绘。

二、阅读和理解(20分钟)1.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文本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2.学生阅读完毕后,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3.指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对杨万里的诗歌风格的感受。

三、解读和思考(25分钟)1.针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2.分析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情感抒发和意象象征等方面,探讨作品的主题和思想;3.通过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处境的反思,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追求和价值观进行思考和探讨。

四、练习与拓展(20分钟)1.引导学生仿写一段诗句,表达自己对江城子的想象和感受;2.组织学生集体或小组朗读自己写的诗句,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感受;3.展示其他与江城子有关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梦境中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这个梦境有别于任何以往的经历,其中蕴藏着无尽的教育启示。

本文将根据这个梦境,设计一节富有启发意义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阐释梦境中所述的经历。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理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的背景故事;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3.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梦境体验。

教学准备:1.江城子的相关资料和文本;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学生个人文具。

教学活动:步骤一:导入(1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江城子的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向学生介绍江城子的背景故事,使其对梦境有初步了解和认识。

步骤二:文本解读(20分钟)分组让学生阅读江城子的相关文本,然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互相讨论和解读这段文本。

教师在小组之间巡视,解答他们遇到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文本中的意义和象征。

步骤三:图像创作(3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他们对江城子的理解和诠释,自由创作与梦境相关的图像作品。

可以使用各种绘画材料,如纸笔、彩色铅笔、水彩等。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让他们通过视觉表达自己对梦境的印象和感受。

步骤四:梦境再现(3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图像作品展示给其他组。

展示的学生需要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他们创作图像的灵感来源和设计理念。

其他组可以提问,分享对于同一梦境的不同理解和观点。

步骤五:梦境书写(3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梦境经历,以散文或诗歌的形式书写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的梦境。

鼓励他们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和感官描写,使读者能够沉浸在他们的梦境当中。

步骤六:展示和分享(20分钟)鼓励学生将他们的梦境文本进行展示和分享。

可以通过小组展示、朗读等方式进行,让他们互相欣赏和点评彼此的作品,增强艺术欣赏与批评能力。

总结:通过这节富有启发意义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还能够培养分析解读文本的能力。

苏轼《江城子》教案

苏轼《江城子》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简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领会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把握诗歌意象分析、艺术表达的技巧,提高感知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运用讲授法、朗读法和讨论法,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完成课内课外知识的沟通联系,形成不同层次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悼亡词感伤的诗词氛围和哀婉凄凉的意境。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分析和诵读,品味赏析重点词句,分析写作手法,体味作品蕴含的情感。

难点:追求教学情意,体会诗人情感,感悟人生多味,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通过故事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二、研讨探究(1)生自由朗读,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全诗。

(2)本诗题为“记梦”,词人“梦”到了什么?带领生深入体会“小轩窗。

正梳妆”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两句的内涵。

(3)词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梦”?带领生体会品味重点词句蕴含的情感。

(4)词人在“梦”醒后有怎样的感受?带领生体会“明月夜,短松冈”营造的环境氛围。

三、感悟提升(1)本词的表现手法归纳(2)与贺铸的悼亡词《半死桐》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两首词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四、品读体悟教师总结词人在这首词中的情感,播放名家朗读视频,播放古筝曲让学生跟着音乐自由朗读,教师指导,检查配乐朗读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将苏轼的作品做专题研究,形成研究型学习报告。

自我评述:本课带领学生学习苏轼的悼亡词,让学生把握诗歌意象分析、艺术表现的技巧,提高感知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能力,能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完成课内课外知识的沟通联系,形成不同层次的探究能力,并能领会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

课前要求学生做了搜集整理有关苏轼的资料,在课上要求学生利用所搜集整理的资料,结合注释,合作学习,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也想通过品析这首词,让学生进一步走近苏轼,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可将苏轼及其作品做专题研究。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读懂词作,通过诵读感悟苏轼对亡妻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2.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词作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3.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苏轼豪放词风的另一面。

教学重点感悟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赏析词作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出示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中的一段话,思考王弗在苏轼眼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

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

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

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

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当十九岁意气风发的少年郎苏轼遇上了年方二八(16岁)的聪颖女子王弗,两人成婚了。

王弗出生书香门第,知书达理,温柔聪慧,在事业和生活上都给苏轼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天妒红颜,幸福的婚后生活仅仅过了十一年,26岁的王弗身染重疾,不幸病逝。

公元1075年,王弗离世十年,历经宦海沉浮的四十岁的苏轼来到距离亡妻千里之遥的密州任职,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了自己的结发妻子,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便写下了旷世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

二、初读:体会词情1.播放朗读音频,学生朗读与点评。

2.思考:标题写到“记梦”,是否一开篇就在写梦?哪几句在写梦?明确:不是,写梦的诗句为“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本词以“梦”为线索,按照“现实——梦境——现实”的结构来写(手法:虚实结合)三、品读:感悟深情(1)品味“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

明确:“茫茫”即“茫然不相知”“音讯渺茫、模糊不清”,之所以感到“茫茫”,是因为苏轼和妻子已十年未见,天人两隔、生死相隔。

“两茫茫”则说明不只是词人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包含了九泉之下妻子的感受。

短短七个字,既奠定了全词凄婉沉痛的感情基调,也包含了苏轼对妻子深沉的思念。

(2)任务:找出上片感触深的词句进行品味赏析。

高中语文_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枕幽梦寄相思最是情深苏东坡一、目标引领1、语言建构与运用:读懂词的含义,学习词中使用的表现手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提高感知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能力,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词作里表现出的情感美、艺术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苏轼的深情,感受悼亡词的真挚。

二、自主探究1、背景引入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

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

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

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

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去世。

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苏东坡来到密州(今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

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2、配乐选择播放两段《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音频,跟唱并选择最喜欢的配乐。

三、合作解疑情境设置:你作为《十年一觉东坡梦》微电影团队的骨干成员,现在有几个拍摄议题需要大家开会讨论,请你作为代表提出你的看法。

1、根据这首词,“东坡梦”的拍摄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2、微电影根据“记梦”改编为“东坡梦”,上阕没写梦,是否需要删除?4、“梦前”部分需要表现苏轼与亡妻的哪几种“距离感”?表达苏轼怎样的感情?5、“东坡梦”第一、二个镜头分别需要展现怎样的图景?6、“肠断处、短松冈”要拍摄何处?重点表现什么内容?四、精讲点拨整理《十年一觉东坡梦》的脚本设计思路。

五、展示交流1、配乐朗诵《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请对“梦中”情节展开表演,时间约为3分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江苏省东台创新高级中学刘凤宝教学目标、学会通过“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地词作鉴赏方法.、掌握词作虚实相生地写作手法.教学重点:、词作地意象、意境分析,词作感情品鉴、虚实相生地写作手法鉴赏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当然,只要苏东坡肯娶我.可见苏轼在女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市场地.他地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结合学过地诗句回答.(豪放、豁达、浪漫、幽默).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地另一面——多情.公元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岁地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岁地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地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地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地伴侣,而且是文学上地知音,事业上地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地打击.三、学习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苏轼著名地悼亡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诗人小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那时他已经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妻子亡故.这一切地一切都令他感伤……(二)初读:整体感知.写作背景“乙卯”年是宋神宗熙宁八年(),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悼亡词.、诵读全诗,自主思考词作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地意境?从词中你读出了词人何种感情?(千里)孤坟(明)月阴冷凄凉深挚思念孤寂哀伤(短)松冈(三)品读:合作探究,文本解读通过分析本词地意象和意境,我们对作者地感情有了自己地理解,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全词,并且思考下面地问题.、“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何理解“两茫茫”?茫茫:遥不可及.“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地空寂凄清之感.“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词人这一面地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地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地情思,一样地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地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篇.、词作明明是写了词人对亡妻地深切怀念,应该“常思量”才对,为什么词人又说“不思量”,这样写是否矛盾?“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地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地更深一层地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地每时每刻地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地无意识地思念,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所以是“不思量,自难忘”.“不思量”不是真地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说不思量,即是思量.——相思太苦、旧情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仅仅是因为时间过得太久,久到亲密地两个人不认识了吗?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地人生体验?联系词地写作背景思考.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地斗争愈演愈烈地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地灰尘,也是岁月地风尘、情感地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词人期盼与亡妻相见,为什么在梦中见了,却又“相顾无言”?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语言又是那么地笨拙和苍白.“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感情地浓烈已不需语言来表示.将思念与感慨以“泪千行”来互诉衷肠.(四)写作手法鉴赏通过解读文本,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词人对亡妻地深挚感情,这首词被称作“千古悼亡诗之魁”,除了感情真挚动人之外,本首词在写作手法上也比同类词略胜一筹.下面我们就进入本词写作手法地鉴赏.首先请大家快速浏览全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题目是《记梦,》词作地内容全部是梦境吗?不是.那词作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地?时间顺序.在词中找出依据.看词中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刚才所说地时间顺序?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地爱情和深沉地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地调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师明确并追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地显著特色.梦是虚幻地、缥缈地,然而梦中人地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地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四、当堂背诵、默写五、课堂小结六、课外作业板书设计: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意象、意境、感情二、虚实相生地写作手法三、因为爱情《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学案江苏省东台创新高级中学刘凤宝学习目标、学会通过“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地词作鉴赏方法.、掌握词作虚实相生地写作手法.学习重点:、词作地意象、意境分析,词作感情品鉴、虚实相生地写作手法鉴赏教学过程:一、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结合学过地诗句回答.二、学习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初读:整体感知.了解写作背景、诵读全诗,自主思考词作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地意境?从词中你读出了词人何种感情?(三)品读:合作探究,文本解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何理解“两茫茫”?、词作明明是写了词人对亡妻地深切怀念,应该“常思量”才对,为什么词人又说“不思量”,这样写是否矛盾?、“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仅仅是因为时间过得太久,久到亲密地两个人不认识了吗?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地人生体验?联系词地写作背景思考.、词人期盼与亡妻相见,为什么在梦中见了,却又“相顾无言”?(四)写作手法鉴赏、题目是《记梦,》词作地内容全部是梦境吗?那词作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地?、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三、当堂背诵、默写四、作业《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简案江苏省东台创新高级中学刘凤宝教学目标、学会通过“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地词作鉴赏方法.、掌握词作虚实相生地写作手法.教学重点:、词作地意象、意境分析,词作感情品鉴、虚实相生地写作手法鉴赏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豪放、豁达、浪漫、幽默二、学习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诗人小传(二)初读:整体感知.写作背景、诵读全诗,自主思考词作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地意境?从词中你读出了词人何种感情?(三)品读:合作探究,文本解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何理解“两茫茫”?、词作明明是写了词人对亡妻地深切怀念,应该“常思量”才对,为什么词人又说“不思量”,这样写是否矛盾?、“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仅仅是因为时间过得太久,久到亲密地两个人不认识了吗?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地人生体验?联系词地写作背景思考.、词人期盼与亡妻相见,为什么在梦中见了,却又“相顾无言”?(四)写作手法鉴赏、题目是《记梦,》词作地内容全部是梦境吗?那词作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地?、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三、当堂背诵、默写四、课堂小结五、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河落日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一.教学目标:
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营造氛围,体会情感。


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当然,只要苏东坡肯娶我。

可见苏轼在女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市场的。

他的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结合学过的诗句回答。

(课件)
(豪放、豁达、浪漫、幽默)
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先讲一个故事。

(课件)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

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

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

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

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

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

”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

”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

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

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
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二)教师范读。

(三)学生读。

(激发情感。


(四)课文分析
写“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

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

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

”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

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人间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的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生离死别)
“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
(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

花落人亡两不知)
有人说,文章中出现了一些逻辑问题。

是不是思念过度,精神受了刺激。

下面请同学思考这些问题。

(课件)
1.“不思量,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

“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

“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

说不思量,即是思量。

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2.作者说自己“尘”,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

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

“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
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下阕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

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

(学生活动)
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流满面”!太残忍了,让他们说一句话好不好。

(学生活动)还是“相顾无言”好。

为什么?
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语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苍白啊。

还是让他们流泪吧,就让那又惊又喜又忧又痛的泪水痛痛快快地流淌吧。

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就让他们“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吧。

泪眼凝望,自会读出对方的关切、爱抚。

下阕五句愈是生动细致地描绘梦境情状,就愈是使人酸鼻。

因为这一切只是梦啊,了无痕迹的春梦啊。

如果真能够执手相看泪眼,也是好的啊。

就这样执手到永远,站成两尊塑像。

然而,只是梦啊。

板书:梦
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
“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

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

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地。

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
且慢,明月是象征团圆与祝福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团圆“千里共婵娟”。

为什么不改成“残月夜”呢?“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好。

月残人残同病相怜,月圆人更残。

“料得年年肠断处”年年,每一年,如果说作者带着对妻子的思念走过十年,注定这辈子也走不出情感的围城了。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苦苦寻觅而不得的情况下才会张开了“梦”的翅膀寻觅理想的天堂。

有哪些梦?表现了什么?
李白为了“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
可以斥责他们白日做梦。

但是这一点小小的安慰不应该给他们吗?
回到苏轼。

一个达观、开朗、幽默的苏轼。

着迷他“我欲乘风归去”欣赏他“扣舷长啸”追随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们能够接受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吗?
(学生活动)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不忘复国大业,可谓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可是写出了“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啊。

齐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
(学生活动)
不是为了让我们心情沉重,而是因为太多轻浮的东西,很少有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

“雨后的青山,像泪洗过的良心”,多美的境界,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懂得爱,更懂得珍惜,呵护每个人记忆里那永远的“明月夜,短松冈”
妹妹,你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茫茫的人海,消失在我日夜的想念中。

不曾带走我对你的点点回忆。

千重山,万重水,割不断的是情深似海如潮的的思念。

默默坐在屏前,手指在键盘上轻轻的划过,所有的怀想,所有根植脑海抹不去的记忆,都凝聚指尖,触动着流年的痕迹,把一纸素笺的心事,轻吟纸笺,等你从陌上归来。

我的妹妹,你在哪里啊?哪里?问天,天不语,问己,己不明。

想你的日子,见不到你的踪迹,让我陷入了沉思。

有关你的一切,早已深深铭刻在心里。

妹妹,你是我心底最珍贵的爱!回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是那么的美好。

所有的细节历历在目。

还记得我们初遇的散文吧吗?第一次与你相遇,是在你的空间,欣赏你温婉如水的文字,一看到你的笔名冰格格,不问为什么,就一下子惊艳了我的目光,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你高贵典雅的名字,喜欢上了你才华横溢精彩的文字,喜欢上了你冰清玉洁的聪慧,喜欢上了你的一切。

妹妹,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

姐姐能幸运的遇上你,是天意,是缘分,更是生命中注定让我们有共同爱好文字,走到了一起。

在那些快乐美好的日子里,我们互相点评文章,互相推心置腹的发短信交流,很快,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说的网上好姐妹,彼此都会为伤感文字而流泪,也会为彼此的喜悦而欢呼雀跃
妹妹,姐姐永远不会忘记,在姐姐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不离不弃的向姐姐伸出援助之手,帮我渡过难关。

是你一次次发短信打电话,询问病情,关心着姐姐。

记得那次,当电话那端,传来千里之外,你亲切的声音,那一刻,姐姐接电话的手在颤抖,心在激烈的跳动,姐姐卸掉所有的坚强面具,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竟在你面前痛哭的发泄流泪。

你用温暖的话语,安慰鼓励着姐姐,为姐姐抹去眼角的泪痕,把微笑的阳光,洒向姐姐的世界,从此,你就成了姐姐一生的感恩。

妹妹,你在姐姐的眼里,是没有血缘关系,如同骨肉的亲人,甚至超越亲情的朋友,你留给姐姐的是太多太多的感动。

常常让姐姐沉浸在绵绵幸福的回忆中。

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