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第⼀章⼈类传播的演进1、美国传播学奠基⼈威尔伯·施拉姆的⽣动⽐喻(将⼈类历史的100万年作为⼀天计算)2、⼈类传播演进的过程(1)⼝语传播时代(2)⽂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传播时代第⼆章传播及传播学1、传播的定义郭庆光:传播是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德弗勒和丹尼斯在《⼤众传播通论》⼀书中定义更全⾯些:“⼤众传播是⼀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机械媒介⼴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的是使⼈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式影响他们。
”反应说:这类定义吸收了⼼理学中刺激—反应论的观点,其含义极为⼴泛和模糊。
史蒂⽂斯的定义是:传播“是⼀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
”互动说:G.格伯纳:所谓传播,就是“通过讯息进⾏的社会的相互作⽤”。
影响说:国传播学者霍夫兰、贾尼斯和凯利的定义为:传播是指“某个⼈(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的)以影响另⼀些⼈(接受者)⾏为的过程。
过程说:希伯特认为:“传播的确可视为⼀个过程,过程就是⼀系列的活动及运⾏永远向着⼀个特定的⽬标在⾏动。
传播不是⼀个被时间和空间所固定的静⽌的实体。
传播是⼀个恒动过程,⽤以运送意义,传递社会价值,并分享经验。
”共享说:这类定义源于拉丁⽂的Communicate的意思:“使共同”。
威尔伯·施拉姆的定义更进⼀步:“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意向”2、传播的特点(1)传播是普遍存在的;(2)传播的前提是,双⽅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3)传播是在⼀定的社会关系中进⾏的;(4)传播是⼀种信息共享的⾏为;(5)传播是⼀种双向互动的⾏为;(6)传播是⼀种⾏为,⼀种过程,⼀种系统。
3、传播学的产⽣(1)产⽣背景:政治的影响:美国的选举政治经济的影响:⾃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军事的影响:⼆次世界⼤战催⽣媒介的发展:为传播研究提供了基础(2)传播学的发展:40年代:初具规模50年代:陷⼊低⾕(模式理论发达)60年代:三⼤转机——(a)传播研究冲出了效果分析的狭窄⼀隅,开始对传播进⾏全⽅位多⾓度的探讨,不仅限于传播如何取得最佳效果这⼀个⽅⾯;(b)⼈们对效果问题的看法发⽣重⼤转变,开始重视传播的间接效果和远期效果;(c)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益提⾼。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一、传播媒介的两种含义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1964年,《媒介即讯息》1969年,《地球村》1980年1.媒介即讯息含义: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因此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麦克卢汉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看待,口语媒介(部落社会)→文字印刷媒介(脱部落社会)→电子媒介(地球村)。
2.媒介即人的延伸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延伸或扩展: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
3.“热媒介”和“冷媒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如照片、广播、电影等。
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如漫画、电视、电话等。
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
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意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说明媒介工具和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具有推动社会前进和变革的巨大力量;其关于“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其关于“地球村”的论断,也复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极端性和片面性: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在其理论中看不到从事着能动的社会实践的人,看不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传播学复习材料完整版
传播学重点知识1、什么是传播?(名)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影响别人。
传播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是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传播至少包含三个要素:信远、讯息和新宿。
人们正是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
2、传播学研究什么?(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研究人类传播的形态、研究人类传播的过程。
(1)宏观层面:研究传播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等的关系(2)微观层面:研究人类传播活动过程的自身轨迹3、传播学兴起背景?P257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在这个时期的西方国家大众报刊和电影高度普及,广播事业迅速发展,媒介的增加和影响力的扩大促使人们从各自学科研究传播;当时还是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时代,传播在战争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这使得社会学家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在战争和革命中的作用产生了强烈关心;这个时期,与传播学有大量衔接点的学科,如:新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充分发展,为传播学提供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美国是世界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并且二战期间,大量欧洲学者逃到美国,提供了大量人才资源。
1、社会发展对信息要求提高2、传播业成为独立的产业3、传播学产生于美国的社会背景4、四大先驱与集大成者 P261(重点)①拉斯维尔:拉斯维尔对传播学的贡献有——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将传播的基本过程解析为“五W”(谁、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说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效果),虽此理论有单向性和直线性的缺陷,但对形成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有重要意义。
②卢因:主要专业领域是群体力学,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守门人”概念,“守门”理论成为揭示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③霍夫兰:把战时的研究成果整理为《大众传播实验》一书,还出版了《传播与说服》。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及名词解释(30)1、传播一一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得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得运行。
2、大众传播一一就就是专业化得媒介组织运用先进得传播技术与与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得大规模得信息生产与传播活动。
3、信息一一一切表述或反应事物内部或外部得互动状态或关系得东西都就是信息。
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们得认识与思维得过程中。
4、信息社会一一信息成为与物质与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得资源,整个社会得政治、经济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得社会。
”5、信息沟一一谓“信息沟”,就就是人们在掌握信息方而存在得差距。
由于这种差距得存在, 人们才有进行传递与交流信息得言语活动。
这种信息得传递与交流,我们通常称之为“交际”。
6、符号一一就是信息得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就是信息表达与传播中不可缺少得一种基本要素。
7、所指一一所指即就是当能指这样得声音-形象在社会得约定俗成中被分配与某种概念发生关系,在使用者之间能够引发某种概念得联想。
8、能指一一能指就是符号得物质形式,由声音-形象两部分构成9、象征性社会互动一一指得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号与意义而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得过程10、主我一一指个人得主体意识11、客我一一指从周羽观察到得她人对自己得态度、评价与期待。
12、内省一一日常得、长期得自我反思,以完善个人得品徳与行为为目得13、内省式思考一一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得得自我反思14、镜中我一一人得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得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就是通过与社会得互动形成得,她人对自己得评价、态度等等,就是反映自我得一而“镜子”,个人透过这而镜子认识与把握自己。
15、集合行为一一指得就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得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16、传播情境一一传播情境指得就是对特左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得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得总称,包括具体得传播活动进行得场景,如时间、地点等;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得参与人所处得集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得环境。
传播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征:A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B 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C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D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E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A 开放性系统.B 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
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C 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D 自我创造自我完善.3.马克思精神交往理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1)在行为主义传播学那里,传播基本上是作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看待的,他们往往单纯地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而马克思精神交往理论则不同,它要求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不但要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而且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关系。
(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交往是与精神生产关系的,离开了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
(3)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它的产品。
信息既然是产品,也必然凝结着人的劳动,有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信息产品和其他物质产品的共性。
4.人类语言区别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5.人类传播经理拉那些发展阶段?★1)语言传播时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
4)电子传播时代。
5)互连网传播时代。
6.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系统符号系统是什么?意义?★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系统符号系统是:文字符号其意义大大加速拉人类利用体外媒介系统的进程。
7.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从自然赋予的传播能力出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
传播学部分复习资料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纯粹从物理学角度而言,信息就是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的信号序列,但是仅此一点不足以构成一个定义,信息必须有一定的意义。
由此可见,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体。
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这是最广义的信息概念。
传播学所考察的主要对象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社会信息也是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这就是说,精神内容的载体,无论是语言、文字、图片、影像等,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这些讯号以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经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得到处理并引起反馈。
因此我们说,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
社会信息及其传播又有其他信息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这就是它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
第一,它不单纯的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与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第二,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因此,我们把社会信息看作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的诞生背景:A:政治背景⑴:美国大选与传播学诞生⑵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B:经济背景⑴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⑵广告学、公关学、新闻学与传播研究的关系C:军事:⑴两次世界大战的推动⑵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⑶霍夫兰的说服理论●霍夫兰的劝服研究:研究重点:态度的形成与转变研究的两个阶段:⑴1934-1945:战时传播研究“这个集中了美国心理学界最出色人选的班子所从事的大型研究项目被认为是现代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而且是大众传播理论若干重大贡献的渊源。
”——赛弗林、坦德⑵1945-1961:耶鲁研究(服务冷战)“提出科学的见解,以辨别哪些条件可使这类或那类劝服性传播的效果有所增强或减弱。
”《传播与劝服》(1953)研究方法:实验法研究弊病:闭门造车之嫌实用主义取向----只关注具体的传播环节,只探究实际的传播效果●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正---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负---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与刻板印象理论、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麻醉精神说降低大众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互联网传播过程的优、缺点:互联网是一种多媒体的传播工具、时效性较强、保存性较强、保存性较强、选择性较强●选择性定律:三层含义: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基本思想◆受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都势必要根据个人的需要和意愿而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甚至有所曲解,以便使接受的信息同自己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既定思维方式尽量协调一致。
选择性定律的认知意义:进一步加深对传播的理解,把握传播的双向交流性对新闻工作者的启发揭示了译码活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自由主义体制的缺陷:媒介禁忌:诽谤、亵渎、无礼,战时煽动叛乱媒介所有权:主要为私有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监督政府的工具,也满足其他社会需要弊端:媒介无法避免政府的控制–政府的硬性调控–政府的软性控制媒介无法摆脱资本控制重视自身自由,却忽略公众及个体权利●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需要和接受信息的原因出发进行的研究这一理论认为,受众是特定“需求”的一个人,他们接触媒介的活动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从而使自己的特定需求得到“满足”根据这一观点,受众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并达到不同的目的。
传播学复习资料整理
传播学复习资料整理传播学重点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4个)2、简答题(5个)3、论述题(2个)课程复习重点:大纲:传播的实质、传播的模式内容:传播要素传播效果自我传播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技巧具体重点:1、传播的定义与特点定义:处在社会系统中的人类应用一定的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这种交流往往伴随一定社会效果的发生。
特点: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使用传播媒介(口语、印刷、电子、网络媒介)信息的交流具有一定的传播效果2、传播的要素(5+3)(如果是简答题,则每个要素要有浅层次的展开)传播者who:传者、信源(传播者的权威性影响传播效果,但只是短暂的)受传者to whom:受众、信宿(受众个性意见领袖群体规范)信息Sayswhat:传播内容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传播者意图实现结果(受传播者、受传者以及传播技巧的影响(如一面提示、两面提示,如诉诸理性还是诉诸感情)) 传播媒介In Which channel:. 传递信息的工具或手段(决定传播频率、范围)信息组织与传输的机构(决定传播内容的倾向、意识)新增3要素:传播原因探讨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目的及意图(why)传播技巧如何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手段和策略。
(结构形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传播环境自然环境(制播环境、地理环境、传播技术)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3、传播的分类:自我传播大众传播(定义)(按传播范围分)自我传播:个体的我与主体的我之间的信息互动。
(本我、自我、超我,慎独)大众传播:1 媒介必须专业化、职业化;2必须接受国家监督与管理;3改变传统观念、工作及生活方式国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按传播内在本质分)文献领域人际领域广播领域4、信息积累的选择性心理机制(各层次的定义、层次关系)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注意特点:选择知觉刺激性信息选择观点吻合而避开抵触信息选择性理解以自己的思维、价值观去理解所选择的信息原因:认知不协调理论(费斯廷格)作用:主观意识参与下信息发生有利于接受者变化主观意识过分参与会造成符号价值消失,积累无意义(风动幡动)选择性记忆根据需求,在已被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中选择对自己有用、有利且有价值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或别的介质上特点:①主动“拷贝”,但是片面的(口述历史)②强烈主观色彩,取决对记忆主体正向肯定性的心理认同③短暂,还应选择除人脑外的其他记忆载体5、传播者与把关传播者是指拥有一定传播手段并能实现一定目的将自己拥有的信息传达给受传者的人或组织把关即信息的加工与过滤,其必要性如下:信息的差异性——筛选与过滤垃圾信息、冗余信息传播目的的差异性——因传播者目的不同,在信息选择上必然选择满足其目的的信息内容受众的差异性——由于受众生理、心理、职业、爱好差异,因而选择不同信息满足不同受众需求把关人定义: 传播者不可避免地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
传播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传播的定义与特点:1、案例:①标语口号:笔比枪更强。
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孩子多养猪。
②广告新闻③互联网与手机:博客、牛博网、论坛。
④书籍⑤影视歌曲2、传播的定义:(1)共享说。
(2)反应说。
(3)互动说。
(4)进程说。
(5)定义: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郭庆光)本质主义:实质上是一种以信息为中介而进行的社会互动。
3、传播的特点:(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史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它是一个将单个人或者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①“共同”在一个群体内进行,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传播。
离开社会,不存在传播行为。
②传播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指传播的内容方式等,体现着传播双方的社会角色。
③传播不仅维持既有社会关系而且简历新的社会关系。
(3)传播是一种双向德社会互动行为。
在本质上来说,传播应该是相互的,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受到国家政治体制的影响,传播往往具有很强的单向性。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研究的历史传播研究的起源和发展1、修辞学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2、文学批评与传播研究:符号学、文化研究3、欧洲思想源流(1)马克思①提出精神交往理论,信息传递是人类精神交往的重要形式。
②提出近代新闻业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
③新闻传播中时效的重要性。
④提出异化、意识形态、阶级斗争、商品理论等概念。
(2)托克维尔①报纸产生联系,联系产生报纸,个体通过报纸被联系在一起。
②对民主制的论述,对思考媒体与民主的关系有启发意义。
(3)达尔文①从非语言传播的角度,探讨了人类与动物的情感表达。
②群体生态学(4)佛洛伊德《梦的解析》《精神分析论》①传播批判理论②对拉斯韦尔有关政治领袖的精神分析。
传播学考试复习资料
三名词解释1、“守门理论”(谁+谁改进+理论解释)由卢因提出。
1所谓守门,是指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
2守门人特征:隐形性、依附性、追加性、完善性3守门人功能:检查、加工、评价、导向、桥梁2、符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1)语言符号是以语音和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可以分为语音符号、字形符号。
(2)非语言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而借助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
3、政治具有倾向假说(时间+谁+内容)194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伊里调查中提出的,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以及宗教信仰来显示受众在接触传媒宣传之前已有的态度和政治立场的综合指数。
4、传播者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和传播内容的发出者,是位于传播起点的个人、组织、社会的混合体。
个人层面:记者、编辑组织层面:传播机构四简答题一传播效果研究的三时段内容及背景1、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以“魔弹论”为代表的“直接强力效果论”“魔弹论”与20世纪初传播媒介迅猛发展并成为大众宣传的主要工具这一历史环境有关,其背后是大众社会理论的流行。
2、40年代至60年代——由“传播流程”研究所代表的“有限效果论”“有限效果理论”与大众传媒的企业化、商业化的现代发展以及实现主义行为科学的流行相对应。
3、70年代至现在——“宏观效果理论”“宏观效果理论”与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发展与普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信息科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二意见领袖(谁+概念+特点)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它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提出。
它的四个特点是:1、与被影响者一般是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2、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传播学复习资料(贵州民院)
1.什么是传播学?1、信息流动(“传递说”)2、信息分享(“共动说)”3、其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受传者)行为的过程。
(“影响说”或“劝服说” )4、“互动说” 5、“符号说”2.社会传播的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看,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系统。
——“行为”,将其看作以人为主体的活动;——“过程”,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作机制;——“系统”,则把社会传播看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的基本要素1、传播的情景。
2、传播者和受传者。
3、信息和通道。
4、编码和译码。
5、噪音。
6、经验范围。
7、能力和行动。
8 、反馈。
9、传播效果。
4.传播模式1、拉斯维尔模式2、申农-韦弗模式3、奥古斯德-施拉姆循环模式4、赖利系统模式5、马莱兹克模式(1)传播模式之拉斯维尔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什么效果优点:直观明了地表现了传播过程以及五要素;表现出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不足:忽略了反馈机制;未能概括出不同形态的传播;没有充分考虑到传播过程中的复杂性。
(2)传播模式之R·布雷多克的7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媒介→给谁在什么情况下?为了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效果?(3)传播模式之申农—韦弗模式信源→发射器→信道→接受器→信宿讯息发出的信号收到的信号讯息↑噪音源发射器、信道、接受器都相当于媒介(4)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变直线思维为循环思维20世纪50年代)编码:认知-表述过程,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理解过程,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5.传播的分类按照传播者分类:自我传播(人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跨文化传播。
按照媒体分类:体态传播、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广播传播、影像传播。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的科学定义:传播是人类借助符号和媒介所进行的传递或交流信息的社会性行为。
传播学:就是指以人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传播活动本质或规律的一门科学。
传播的类型1)、人内传播:个人内在的信息活动2)、人际传播: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3)、组织传播: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4)、大众传播:职业传播机构的信息传播活动5)、网络传播人际传播定义: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即个人与个人之间互相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社会行为组织传播定义:组织传播是指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
(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符号:就是人类用以表达和解读意义的信息的形式传播的基本要素1、传播者:信源,传播行为的引发者2、受传者:信宿,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3、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4、媒介:传播渠道、手段或工具;讯息的搬运者5、反馈:受传者对讯息反应或回应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效果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5W缺陷:无反馈,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补充> 7W:在什么情况下,为了什么目的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1)、监测环境2)、社会协调3)、传承遗产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如易中天、李宇春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3)、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虚幻满足、失去行动能力……沙发土豆:指的是那些拿着摇控器,蜷在沙发上,跟着电视节目转的人,什么事都不干,只会在沙发上看电视,描述了电视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个词最早诞生在美国。
把关/守门人:就是在传播过程中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以及如何通过的人。
{卢因1947《群体生活渠道》}传播者守门行为的必然性:1信息本身的巨大复杂性和差异性,客观世界的信息是无穷无尽的,其属性、功能、用途等也是复杂多样的,需要对它们进行归类、筛选、过滤等;2传播目的或意图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必须选择适当的信息内容来为各不相同的传播目的服务;3不同的受传者或受传者群体在个性、特点、需要、知识结构、经验体系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性,决定了需要选择不同的信息来分别予以满足。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传播学复习资料第⼀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2、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规律的科学。
3、传播的特点第⼀,社会传播是⼀种信息共享活动。
第⼆,社会传播是在⼀定社会关系中进⾏的,⼜是⼀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它⼜是⼀种双向的社会互动⾏为。
第四,传播成⽴的重要前提之⼀,是传受双⽅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第五,传播是⼀种⾏为,是⼀种过程,也是⼀种系统。
第⼆章、⼈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类传播活动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其代表性媒介:①⼝语传播时代(⼝语、约定的事物或图形符号)②⽂字传播时代(⽂字)③印刷传播时代(报纸、书籍)④电⼦传播时代(电视、⼴播)2、传播学家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1)⽰现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 3)机器媒介系统第三章、⼈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符号——任何事物只要它独⽴存在,并和另⼀事物有联系,⽽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
2、符号分为:语⾔符号和⾮语⾔符号。
⾮语⾔符号⼜分为:1)语⾔符号的伴⽣符 2)体态符号 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仪式化的符号3、符号的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2)传达功能3)思考功能第四章、⼈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1)直线模式(⾹农—韦弗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2)循环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3)系统模式(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2、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第五章、⼈内传播与⼈际传播1、内向传播——也称⼈内传播、内在传播或⾃我传播,指的是个⼈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体内部进⾏信息处理的活动2、⼈际传播——是个⼈与个⼈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3、⽶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德认为⾃我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是作为意愿和⾏为主体的“主我”,⼆是作为他⼈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
传播学重点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2、丹尼斯麦奎尔将传播模式分为五种类型,即基本模式、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对 个体的影响模式、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模式 、受众中心模式 和 大众媒介的体系、制作、选择与流动模式。
其中基本模式又包括线性传播过程模式、控制论传播过程 模式和系统传播过程模式 。
传播模式与其所属的模式类别连起来:施拉姆模式:控制传播论过程,拉斯韦尔 5W 模式: 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卡茨的使用与满足模式: 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赖利夫妇模式:系统论 传播模式。
1、最早提出 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 库尔特 卢因。
2、《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总结的人类四种传播制度是:集权主义传播制度 传播制度、社会责任论传播制度和社会主义传播制度 。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 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 法。
调查研究法 内容分析法和 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 哈罗德 拉斯韦尔、心理学家 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和心理学家 卡尔霍夫兰。
库尔特卢因、社会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2、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 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与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 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
时代、文字时 1、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 观世界的三种基本要素。
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
”它们是构成客 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和 系统论。
1、内向传播,或称 自我传播、自身传播 的信息交流活动。
,是发生在 主我( I )和客我(me )之间 2、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 认识自我 协调关系、控制环境和沟通情感。
3、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 传播信息、引导舆论、 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拉斯韦尔的五W 指的是: 果。
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 以及 取得什么效 自由主义四、论述 结合实际工作谈谈你所认识的传播学研究对象。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传播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符号:是信息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传播过程中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物,是传播者为表达意义而创造的形式和手段,如表情、语言、动作、颜色等。
传播媒介:即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讯息的搬运者,连接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纽带。
电视人:伴随电视普及而诞生成长的一代,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跟着感觉走,性格孤僻、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较弱。
(林雄二郎)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
(中野牧)把关人: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传播情境: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包括具体传播活动进行的场景。
广义上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
噪音:阻碍、歪曲和干涉信息顺利传递的事物,他的存在在传播活动到达一定程度时,会使传送出去的信息与接收到的信息发生差异。
经验范围:是指人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政治立场、知识结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
传播模式:即直观而简化地再现人类传播活动的理论描述方式。
5w模式:(最早提出的传播模式)即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提出的构成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将他们排列,其中包含传者、受者、讯息、媒介和效果等内容。
人内传播:也叫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交流活动,是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经由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可分为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依赖一定媒介的非面对面的交流。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传播学复习资料1.谈谈你对传播的理解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信息是传播的内容。
传播的根本⽬的是传递信息,是⼈与⼈之间、⼈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传播译⾃英语Communication, 源⾃拉丁语Communis(community)。
该词的中⽂意思可以有⼗⼏种解释,如:交往、交流、交通、通讯、传播等。
关于传播的定义有很多种,有⼈统计有126种之多,它们有着各⾃的侧重点: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强调传播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强调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但⽆论是从哪个⾓度对传播下定义,其基本意思是“与他⼈建⽴共同的意识”。
我认为所谓传播,实质上是⼀种社会互动⾏为,⼈们通过传播保持相互影响、相互作⽤关系。
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类社会传播还有以下基本特点:社会传播是⼀种信息共享活动;是在⼀定社会关系中进⾏的,⼜是⼀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它⼜是⼀种双向的社会互动⾏为;传播成⽴的重要前提之⼀是传受双⽅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是⼀种⾏为,是⼀种过程,也是⼀种系统。
2.请⽤传播的思想分析⽣活中常见的⼈际现象:以促销活动为例,试分析商家传播的信息是什么?它所使⽤的符号有哪些?它所期望的传播效果是什么?最终是否达到效果?为什么?商家进⾏促销活动,最⼤⽬的就是吸引顾客,提⾼销量,销售者向消费者传递有关本企业及产品的各种信息,说服或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以达到扩⼤销售的⽬的的⼿段。
使⽤了语⾔符号,如利⽤⼴告、海报、条幅上的⽂字描述来吸引顾客。
也使⽤了⾮语⾔符号中的伴⽣符,如特别的pop设计、使⽤了⼀⾯⽤“奖”字装饰的“红墙”、在宣传海报上将“5折”“⼤抽奖”这样的⽂字放⼤加粗,形成醒⽬的视觉效果。
还使⽤了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语⾔符号,⽐如新品和奖品展⽰、⽂艺表演、放烟花礼炮、剪彩等⽅式引起消费者的强烈关注,在热烈的活动⽓氛中促成消费者的冲动购买。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第⼀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传播学的定义:凡是对传播现象的关注和研究都可以成为传播学,这是从⼴义上来讲的。
传播学,是⼀门探索和揭⽰⼈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年对⼈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既有特殊性和确定性,⼜有普遍性和⼴泛性。
它包括传播活动现象,也包括传播意识现象、传播关系现象和传播规范现象;⼈类传播既包括⼤众传播、组织传播,⼜包括内向传播、⼈际传播。
总之,凡是客观存在与传播活动中并构成影响的现象,都是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传播学的宗旨:从⼈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中,探究⼈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传播的本质:是指传播活动组成要素之间的稳定联系,传播本质具有稳定的、内在的、深刻的、普遍的性质或特点。
·传播规律:是指传播活动中内在⽭盾诸⽅⾯的联系和⽃争的客观法则和必然趋势。
其根本特点在于不以⼈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重复性和隐蔽性。
·传播媒介发展的五⼤规律:⑴由低到⾼的螺旋规律;⑵波浪起伏的浪潮规律;⑶由慢到快的加速规律;⑷互动互助的共进规律;⑸取长补短的整合互补规律。
·信息接收的规律:⑴循序渐进的规律;⑵由浅⼊深的规律;⑶认知协调的规律;⑷意向选择的规律;⑸惯性类化的规律。
·传播⽣态规律:⑴传播⽣态位规律;⑵传播⾷物链规律;⑶传播⽣物钟规律;⑷传播最⼩量规律;⑸传播适度性规律。
传播学的学科的特点:⑴整体性⑵互动性⑶开放性⑷综合性⑸发展性传播学的理论框架:⑴传播科学论⑵传播过程论⑶传播主体论⑷传播客体论⑸传播载体轮⑹传播对象论⑺传播⽅法论⑻传播环境论总之,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建⽴和确定,是以科学论、过程论为统辖,以主体论、对象论为中坚,以客体论为核⼼,以载体论为渠道,以⽅法论为辅助,以环境论为参照,同时也估计传播效果及评估。
传播学的复习资料
一、填空:1、传播学通常会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人类传播所经历的发展阶段有: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3、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端。
4、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
5、传播学一般也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
6、传播的基本过程包括/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有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
7、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
8、社会信息由符号和意义组(构)成。
二、名词解释:1、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2、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3、选择性接触——是指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
这种“选择性”接触活动的结果,更可能在加强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的改变。
4、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物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三、简答:1、与其他类型的传播活动相比,大众传播具有哪些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2、现代社会责任理论包括哪些原理原则?(1)、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第⼀章传播学研究简介⼀理解传播(P2-6)传播是⼈类的⼀种社会⾏为。
“传播”译⾃英语communication交通、沟通、传通、传意等拉丁⽂communicare,“共⽤”、“共享”P5“传播”的定义是信息的流动过程,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运⽤⼀定的媒体或形式向受传者进⾏信息传递与交流的⼀种社会活动。
具体理解“传播”:1.传播的基本元素是传播者、信息内容、信息通道和受传者2.传播的基本内容是信息3.传播的基本性质是通过信息运动⽽展开的社会活动1.传播的基本元素:传播者、信息内容、信息通道和受传者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主体;受传者是传播活动的对象;信息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信息通道(信道)是传播所依赖的媒介形式和渠道信息: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就是信息。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的功能是反映事物的内部属性、状态、结构、相互联系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减少事物的不确定性。
2.传播的基本内容:信息内涵:指概念的含义,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外延:指概念的范围,即适合于这⼀概念的所有事物。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成反⽐3.传播的基本性质:通过信息运动⽽展开的社会活动传播在阶级社会中既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凝聚⼒,同时⼜是统治阶级统治社会的重要⼯具。
⼆理解传播学1.含义2.研究对象3.基本问题4. 学科定位5.学科体系6.⼏种错误认识1.含义传播学:研究⼈类社会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类⼀切传播⾏为和传播过程发⽣、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研究⼈类如何运⽤符号进⾏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称传学、传意学等2.研究对象第⼀、⼈类传播的发⽣与发展。
传播思想的发展、传播实践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等等。
第⼆、⼈类传播的形态。
⼈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第三、⼈类传播的过程和结构。
动态的过程或静态的结构传播活动是—个⾃组织和他组织结合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题型:1.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2.简答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3.论述题(1题,每题20分,共20分);4.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二.名词解释1.传播: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及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2.一句话三功能:拉斯维尔在著名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提出,“一句话”是指“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明确了传播学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五个基本内容,为当代传播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三功能”是指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
3.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4.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指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对一个或几个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并写出个案报告,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5.焦点访谈法:作为定性调研中最常用的方法,焦点访谈法是由一个训练有素的主持人通过倾听一组从目标市场中选来的被调查者,从中获取对一些有关问题的深度信息。
这种方法的价值在于常常可以从自由进行的小组讨论中得到一些新概念、新创意而且快速,能节省大量时间。
6。
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实际上是指整个大众传播事业,“理论”实际上是指控制观念和控制体制;四种理论包括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
7.双重行动模式:巴斯认为,最关键的把关发生在媒介组织内部,分为新闻采集和新闻加工两个阶段。
新闻采集者——记者是最接近信源和最倾向于信源的人,新闻加工者——编辑是那些对流入的新闻内容进行挑选、修改或剔除的人,他们的工作最具守门意义。
8.权力的媒介:阿特休尔著的一本批判性的著作,认为世界上的媒介可以分为西方媒介体系、东方媒介体系、南方媒介体系;所有的媒介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吹鼓手、代言人。
9.信息符号:信息是可以减小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形式的反映。
符号就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代码,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一般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类。
10.编码译码:编码位于传播者一端,是指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
译码位于受传者一端,指的是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传播者所传达的那种信息或意义。
编码与译码的连通过程实质上就是简单的传播过程。
# 11.复原性信息:是指媒介中用来满足或宣泄受众在社会化过程中被压抑了的欲望的大量信息,这类信息往往和人类的美好情感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相联系。
12。
死线上的抽绎:是指语言被捆死在某一条抽绎水平线上,结果不是由于语言被固定在高水平线上使人难以理解,就是由于语言被限定在低水平线上让人不得要领的一种语用毛病。
13.媒介:传播学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具有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扩张性等特点。
14.媒介环境:媒介环境是指在媒介化社会中,大众媒介把远非个人所能亲历的、不可触、不可见的实性世界投射给人们,为人们提供一个可知可感并且仿佛也能亲身经验间接的、人为的虚性世界。
人们看到的不是实在之物而是它的影像,而这些影像都是由媒介呈现在他们眼前的。
长此以往,最终人们便不可避免地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而对于造成这些影子的东西却毫无概念。
15.受众:是指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在大众传播中特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等信息接受者。
16.反馈:反馈是反映从受传者送回给传播者的少量意见信息,告诉传播者关于其信息是怎样被接收了;具有延迟性、间接性、代表性、累积性、量化性等特点。
17.意见领袖:积极接受大众媒介信息,并在人际传播网络中最为最为活跃的介质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向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及其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作用。
18.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和。
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环境认知效果(认知);价值形成和维护效果(态度);社会行为示范效果(行为)。
19.沉默螺旋理论:内尔·纽曼认为,舆论的形成不是社会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人们出于惧怕孤立的心理,而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动这一非理性过程的产物。
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的意见所认知,这种环境认知带来的压力和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对“劣势意见”的压制和“优势意见”扩张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的产生,舆论由此形成。
20.知识沟理论:家蒂奇诺等人认为:虽然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社会经济地位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社会经济地位高者、社会经济地位低者之间的“知识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三.简答题要求:简答题答题技巧——记住和理解题干要点。
考试时,题干要点后面需要加一到两句自己的理解。
论述题答题技巧——采用两段论模式,“一般认为”、“我认为”。
“一般认为”相当于简答题中的题干要点,“我认为”相当于简单题中的自己的理解,当然要展开论述。
1、如何提升组织传播的效果?⑴从组织传播的信息流向来看,A信息的下行传播中如何设计活动(如多途径发布,造势,大张旗鼓)?B信息的上行传播中如何设计活动(如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金点子征集)?C信息的平行传播中如何设计活动(如讨论会、学习会)?⑵从传播的主要层次来看,需要考虑A自我传播如何配合企业的组织传播(如何激励个体的自觉学习)?B人际传播如何配合企业的组织传播(如何制造话题)?C大众传播如何配合企业的组织传播(如何制造新闻点)?2、从两级传播模式来看如何提升大众传播的效果?(1)培育和发现舆论领袖,并发挥好舆论领袖的作用。
……(2)在第一级大众传播的基础上更高效、更有意识地触动第二级人际传播的发生。
……(3)在两级传播的基础上促进更多级传播的发生。
……3、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⑴依赖大众传播工具,有专门的传播组织和职业传播者。
⑵信息的公开性、选择性和社会性,传播快捷性。
⑶受众的匿名性,信息的单向流动性。
⑷与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互为补充,互相交互。
4、请简述焦点访谈法的操作要点⑴焦点访谈法对象邀请人数一般是8-12人,但为了让参与者尽量深入发表意见,经常有4-5人的焦点访谈。
⑵采取有吸引力的措施吸引参与者参加座谈:……。
⑶发挥好焦点访谈中主持人的工作职责:……。
⑷通过话语提示控制好焦点访谈中的会场气氛:……。
⑸焦点访谈的数据和资料分析要求主持人和分析员共同参与;……。
(……表示需自行展开论述,下同)5、如何用控制实验方法单一实验组的实验设计开展“解决或降低美国种族歧视”课题的研究控制实验方法——单一实验组的实验设计假设:了解黑人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贡献,将会减少对黑人的偏见选择一组实验对象:随机挑选100名白人前测:了解实验对象歧视黑人的程度实验刺激:给实验对象反映一部描述黑人在科学、文化、军事、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对美国贡献的电影记录片后测:了解实验对象歧视黑人程度的变化实验效应:后测与前测教学对比实验结论:由于了解了有关信息,实验对象的种族偏见程度下降了,……(进一步具体描述如何减降低了种族偏见程度)6.如何理解“纯客观的新闻传播是不存在的”的论断。
(1)大众传播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施控行为,……。
守门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实际含义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
(2)大众传播过程是在严格的受控状态下进行的,……。
(3)信息仪式论也认为,客观的新闻是不存在的,因为一个新闻事实的发生与这一新闻事实的报道并不是一回事,其中传播者的加工和选择,都受到社会文化的规范和制约,从而形成一定的叙事结构,使受众在参与仪式活动中知晓是非、辨明区直,做出符合特定文化价值观的决定和行为。
正因为施控和受控的存在以及参考信息仪式论,可以说,纯客观的新闻传播是不存在的,因此该论断是正确。
7.为什么说传播制度理论在分析问题时的四个切入点是值得商榷的?传播制度理论在分析问题时的四个切入点是:(1)传播事业由谁主办?(2)传播媒介为谁讲话?(3)以什么形式(政治的或非政治的)讲话?(4)新闻媒介能否不受KONGZHI 而自由地讲话?我们认为,这四个切入点是值得商榷的(具体分析见教材P139-141)。
8、如何理解“信息虽发达,知识却贫乏”?⑴这句话指出了当代社会信息爆炸同时却知识匮乏的现象。
从信息和知识的含义看,两者并不是一回事,信息爆炸未必就是知识爆炸。
⑵知识匮乏并不意味着知识供应总量低于过去,也不意味着知识增长速度放慢,而表现在一些不平衡现象上,即信息与知识的增长失衡、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增长失衡、知识生产与知识接受严重失衡。
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提升信息的质量,注重真相信息、重要信息、知识信息的传播。
9、如何理解“语言是商品,文字是货币”?⑴就象货币是用来代表商品的,没有商品做保障货币就一文不值一样,没有语言做依托文字也是无意义。
⑵语言是直接的符号,文字则是间接的符号。
因而,文字是符号的符号,是现实的第二次符号化,是语音的画像,具有从属性。
10、如何理解“新闻不是信息,而是戏剧”?⑴这是信息仪式论的观点。
⑵信息仪式论者从新闻和消息如何维护社会和文化传统的角度出发揭示大众传播的意义,⑶该理论认为人们读新闻并不是通过它了解现实世界,而是通过履行这种仪式得到类似于参加宗教仪式所获得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并在参与这种仪式活动中作出符合特定文化价值观的决定和行为。
11、请论述你对易读性标准的理解。
易读就是使编码尽可能地明白易懂,让受众能轻松快捷的译码。
易读是受众的普遍要求,也是站在人本的立场上为你的传播对象考虑,也是为了提高传播效果、替传播者自己考虑。
易读性的具体标准是:A在字词的形式上,要多用常见的字词,尽可能选用实体动词,及物动词,尽量使用普通词汇。
B在句子的形式上,宜用短句、简单句;宜用主动语态,少用长句、复杂句、被动句。
C在行段的形式上,每段尽量限定在10-15行,200-300字,以提升阅读效果,防止阅读疲劳。
D另外,应该通过增加接近受众生活的、能够深切打动受众心灵的内容来增加人情味成分,减少抽象、艰涩的词汇来降低迷雾指数。
12、请论述传播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⑴麦克卢汉“媒介就是讯息”是指传播技术的发展是社会即将发生变革的信号。
麦氏认为,每种新的传播科技都会导致社会的一系列变革,极大地影响社会组织的形态,开创人们交往的新形式,促进新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并常常转移权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