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错控制技术

合集下载

简述差错控制技术

简述差错控制技术

简述差错控制技术
差错控制技术是一种通信系统中用于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的技术。

差错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错误检测: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常见的错误检测方法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检验(CRC)、海明码等。

2. 自动重传请求(ARQ):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发现数
据出现错误,接收端可以向发送端发送一个请求重传的信号,从而实现错误的纠正。

3. 前向纠错(FEC):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可通过添加
纠错码使得接收端能够校验和修复一定数量的错误。

4. 正确性确认:接收端在收到数据之后,向发送端发送一个确认信号,以表示数据已被正确接收。

差错控制技术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并尽量降低错误率。

不同的差错控制技术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使用,例如,在对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要求较高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采用ARQ和FEC结合的方式来保证可靠性。

HARQ技术简介

HARQ技术简介

•2021/6/7
•3
差错控制技术简介
差错控制编码的种类有很多,大体上分为2种: 检错码和纠错码。
检错码是在接收端根据监督关系进行检查,并发 现错误。纠错码是在接收端除发现错误外,还能进 行自动纠正错误。
常见的检错码:恒比码、奇偶校验码, CRC码。在纠错码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代数码, 它包括线性分组码、循环码、BCH码。
以上分析说明:HARQ和FEC更适 图3 ARQ 、FEC、type-I HARQ的吞吐量对比
应无线信道多径衰落的情况。在信道
状态较好的状态下,三者的吞吐量性
能差别不大。
•2021/6/7
•22
•2021/6/7
•23
特点:
第一类HARQ在接收端不进行任何合 并,每次收到的数据包直接译码。这 种方法信令开销小,解码简单。对传 错的数据帧只是单纯的丢弃,没能充 分利用其中的有用信息。
•2021/6/7
•13
HARQ定义及过程
第二类HARQ:
又称为完全增量冗余(IR)的重传机制。这种机制下,错误的数据 包不会被丢弃,而是在接收端先缓存起来,与重传的数据包进行合 并之后再进行解码。
相比第一类HARQ,实现第二类HARQ需要更多的存储器,结构 复杂,但对于吞吐量的改善明显。
•2021/6/7
•15
HARQ定义及过程
第三类HARQ: 是完全增量冗余重传机制(IR)的改进。在该机制中,每次的重传 是可以自行解码的,这一点与第二类HARQ不同。对于每次发送 的数据包采用互不删除方式,各个数据包既可以单独译码,也可 以合成一个具有更大冗余信息的编码包进行合并译码。
•2021/6/7
•9
差错控制技术简介
FEC(前向纠错)

通信中的差错控制技术研究

通信中的差错控制技术研究

通信中的差错控制技术研究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与地位愈发重要。

然而,通信过程中的差错却时常发生,如何减小和控制这些差错成为了通信工作者的难题。

在这个背景下,差错控制技术就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差错控制技术的定义差错控制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通信过程中对出现的各种差错进行检测、纠正和重新发送等处理,确保通信正确和完整的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差错控制技术通常是基于某种算法或协议的,主要有两种措施:前向纠错与后向纠正。

前向纠错的目的是在发送数据时将容易产生差错的数据处理成良好的数据,并再附加一定的冗余校验信息,从而使某些发生错误的数据在接收端能被成功修复。

而后向纠正则是在发生丢包或差错时重新请求原始数据的发送。

二、差错控制技术的分类差错控制技术按照实现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类:1. 硬件实现硬件实现差错控制技术主要是采用一些专用电路实现的,包括纠错器、检测器等,在通信硬件中广泛应用。

2. 软件实现软件实现差错控制技术采用各种算法或协议实现,主要包括一些网络协议、错误检测码以及前向错误校验码等。

3. 混合实现混合实现差错控制技术则是将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利用硬件的速度和精度以及软件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提高整体的性能。

差错控制技术按照不同的功能可分为以下两类:1. 差错检测差错检测主要是指在通信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检验,通过判断数据是否出现差错,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差错纠正差错纠正则是在差错检测后,对差错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利用一定数量的校验信息,对原始数据进行纠正和恢复。

三、差错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了完善和提高差错控制技术的性能和效果,未来差错控制技术可能采取以下措施:1. 引入人工智能模型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差错控制技术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模型,可以更加精准和高效地进行差错控制,进一步提高通信的质量。

2. 实现自主决策和控制自主决策和控制是未来差错控制技术的一个方向,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差错检测、纠错和控制的自主决策和控制,不断提高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差错控制的基本思路

差错控制的基本思路

差错控制的基本思路差错控制是指在数字通信或数据存储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以保证信息传输或存储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差错控制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保障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1.1 差错差错是指在数字通信或数据存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信息传输或存储出现错误。

差错可以分为单比特差错和多比特差错两种类型。

1.2 差错控制差错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信息传输或存储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在数字通信或数据存储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检测和纠正错误的过程。

常见的差错控制技术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海明码等。

二、奇偶校验2.1 奇偶校验原理奇偶校验是最简单也最常见的一种差错控制技术,它利用一个比特位来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单比特错误。

奇偶校验的原理是:在传输数据时,发送端将数据中所有比特的值加起来,如果和为奇数,则在最高位添加一个0,使得和变成偶数;如果和为偶数,则在最高位添加一个1,使得和变成奇数。

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后也进行同样的计算,如果计算出来的结果与发送端不一致,则说明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了单比特错误。

2.2 奇偶校验的缺点奇偶校验虽然简单易实现,但存在一定的缺点。

首先,奇偶校验只能检测单比特错误,对于多比特错误无法进行检测。

其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次错误,但只有其中一次错误会被检测到。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采用其他更加可靠的差错控制技术。

三、循环冗余校验(CRC)3.1 CRC技术原理循环冗余校验(CR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领域的差错控制技术。

CRC技术利用生成多项式对要传输或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生成一个固定长度的冗余码(即校验码),将其与原始数据一起发送或存储。

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也进行同样的处理,并计算出一个新的校验码,如果新的校验码与发送端生成的校验码一致,则说明数据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没有发生错误。

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

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

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差错控制是计算机通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其目的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现并纠正错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常见的差错控制方式有四种:1. 奇偶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是最简单的差错控制方式之一,它通过在数据中添加一个奇偶位来检测错误。

具体来说,将每个字节中所有位的值相加,如果结果为奇数,则奇偶位为1;如果结果为偶数,则奇偶位为0。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也进行相同的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发送方发送的奇偶位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则说明出现了错误。

2. 校验和校验和是一种更复杂但更可靠的差错控制方式。

它将数据分成若干个固定长度(通常为16位或32位)的块,并对每个块进行求和运算得到一个校验和。

发送方将这个校验和添加到数据末尾发送给接收方,在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也进行相同的操作,并将计算出来的校验和与发送方发送过来的校验和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则说明出现了错误。

3. 循环冗余检测(CRC)循环冗余检测是一种更高级的差错控制方式,它通过生成一个多项式来检测错误。

具体来说,发送方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转换成一个二进制数,并将这个数与一个预设的多项式进行除法运算得到一个余数,这个余数就是CRC校验码。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也进行相同的操作,并将计算出来的CRC校验码与发送方发送过来的CRC校验码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则说明出现了错误。

4. 奇偶校验位组合奇偶校验位组合是一种将奇偶校验和校验和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的差错控制方式。

具体来说,在每个字节中添加一个奇偶位用于奇偶校验,并对每个块进行求和运算得到一个校验和用于校验和。

发送方将这两个值添加到数据末尾发送给接收方,在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也进行相同的操作,并将计算出来的奇偶位和校验和与发送方发送过来的值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则说明出现了错误。

总之,不同的差错控制方式有各自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方式。

数据通信原理及应用教程与实训第8章 差错控制技术

数据通信原理及应用教程与实训第8章 差错控制技术

● 8.3常用检错码
● 8.3.4正反码
3.举例: 4.编码特点 正反码编码简单,有一定的纠错能力,但信息码位不能太长。
● 8.4线性分组码
● 8.4.1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线性分组码(Linear Block Codes)的构成是将信息序列划分为等长(k 位)的序列段,共有2个不同的序列段。在每一个信息段之后附加r位监 督码元(Parity Chcck bits) 构成长度为n=k+r的分组码(n,k),当监督码元与信息码元的关系为线 性关系时,构成线性分组码。
● 8.2差错控制方法
● 1.一个通信实例的启示
我们可以在所传送的相互独立无关的数字信号中,人为地按一定 规律加入一定的多余码元(对信息来说是多余的,它不代表信 息),使所传输的码字中前后码元产生一定的相关性,具有一定 的监督关系。这样,在接收端就可以利用这种监督关系来检测、 纠正错误,这就是抗干扰编码的基本思想。
● 8.5.1循环码的基本概念 ● 8.5.2循环码的编码和译码
● 8.6卷积码
● 8.6.1 卷积码的基本概念 ● 8.6.2 卷积码的编码和译码
● 本章小结 ● 本章实训
● 8.1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数据通信中,采用计算机技 术进行编码和控制,以满足通信质量的要求,这就是差 错控制技术。差错控制技术包括抗干扰编码,以及与其 相适应的差错控制方法。
● 8.2差错控制方法
● 8.2.1自动请求重发(ARQ)方式
接收端根据校验序列的编码规则判断是否传错,并把判断结果通过反 馈通道传送给发送端。判断结果有三种情况: 1.停等ARQ 2.返回错控制方法
● 8.2.2前向纠错(FEC)方式
利用纠错编码,使得在系统的接收端译码器能发现错误并能准确地 判断差错的位置,从而自动纠正它们。所以使用前向纠错。 FEC方式的特点: ①接收端自动纠错,实时性好。 ②无需反馈通道。特别适用于单点向多点同时传送的方式。 ③纠错码需要较大的冗余度,传输效率下降。 ④控制规程简单,译码设备复杂。 ⑤纠错码应与信道特性相配合,对信道的适应性差。

差错控制的方法

差错控制的方法

差错控制的方法
差错控制是确保数据或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奇偶校验:对于二进制数字或字符,通过在传输前计算其二进制位上的位数为1的个数的奇偶性,来确定校验位的值,然后通过对传输后数据的奇偶位进行校验,可检查数据是否传输出错。

2. CRC(循环冗余校验):是一种基于多项式计算的差错控制方法,通过对传输数据进行多项式求余运算并将结果作为校验码,传输方在接收端也进行相同的多项式求余运算,并将结果与发送方传输的校验码比较,确认数据是否传输错误。

3. 海明码:是一种能够纠正多比特错误的编码方式,将发送的数据分解为多个数据块,并增加一些校验位来纠正传输中的错误。

4. 交织编码:将数据分块,通过交错方式进行传输,从而达到一定的纠错能力。

常配合其他差错控制方法一起使用。

5. 重传机制:传输方在接收到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确认。

如果传输的数据有错误,发起重传请求重新传输数据,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6. 故障检测和修复技术:通过制定完善的故障检测和修复方案,对传输过程中发生的故障进行及时检测和修复,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差错控制方法,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05 差错控制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05 差错控制技术
18
小结与作业
➢ 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差错类型、差错控制的基
本工作方式及奇偶监督码、循环码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掌握循环码的计算方法。
➢ 作业
P55 三 7、8、9
19
谢谢!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物理层
➢ 差错控制技术 ➢重点:差错控制技术
数据通信差错控制技术
传输中的差错分为两大类:由热噪声引起的随 机差错和由脉冲型噪声引起的突发差错。
差错控制的核心是抗干扰编码。 基本思想:通过对信息序列作某种变换,使原 来彼此独立、没有相关性的信息码元序列,经过 这种变换后,产生某种规律性(相关性),从而 在接收端有可能根据这种规律性来检查,进而纠 正传输序列中的差错。
的错误、奇数位错、突发长度≤p+1的突发错以 及很大一部分偶数位错。还可用来纠正部分差错。
11
数据通信差错控制技术
循环码
理论上可以证明循环冗余校验码的检错能力有 以下特点:
➢ 可检测出所有奇数位错。 ➢ 可检测出所有双比特的错。 ➢ 可检测出所有小于、等于校验位长度的 突发错。
12
数据通信差错控制技术
既存在随机错码又存在突发错码,错,这种信道称为混合信道。
4
数据通信差错控制技术
差错类型及差错控制的基本工作方式 2、差错控制的基本工作方式
发端
纠错码
收端
前向纠错(FEC)
发端
信息信号 信息信号
收端
信息反馈(IF)
发端
检错码
判决信号
收端
检错重发(ARQ)
发端
检错和纠错码 判决信号
3
数据通信差错控制技术
差错类型及差错控制的基本工作方式
1、差错类型

差错控制技术(海明码和CRC)

差错控制技术(海明码和CRC)

VS
机遇
随着5G、6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 差错控制技术将迎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市 场需求。
差错控制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
无线通信
差错控制技术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数据 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有线通信
在有线通信领域,差错控制技术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光纤 通信、宽带接入等。
03
CRC原理及实现
CRC的原理
循环冗余校验(CRC)是一种利 用数据传输中的冗余信息进行错 误检测和纠正的差错控制技术。
CRC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多项式编 码理论,通过一个生成多项式对 数据进行处理,使得数据的冗余 信息以某种规律分布在数据中, 从而在接收端通过同样的多项式 对接收数据进行校验,判断数据 是否出错。
02
海明码原理及实现
海明码的原理
海明码是一种线性纠错码,通过在数据位之间 添加冗余校验位,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
海明码基于奇偶校验原理,通过将数据位和校 验位进行奇偶校验,检测出错误的位置。
海明码可以分为奇偶校验码和循环冗余校验码 (CRC),其中奇偶校验码又可以分为水平奇 偶校验、法进 行运算,将待校验的数据左移若 干位后与生成多项式进行模2除法 运算,得到余数即为CRC校验码。
CRC的编码过程
01
02
03
发送端将数据左移k位( k为生成多项式的位数) ,相当于在数据后面添
加k个0。
将移位后的数据除以生 成多项式,得到余数即
为CRC校验码。
将余数附加在原始数据 后面,一起发送到接收
智能化
01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差错控制系统的自适应和
自优化,提高差错控制性能。

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

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

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一、引言差错控制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一环,它能够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网络通信中,数据传输时难免会出现差错,如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干扰、损坏或丢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差错控制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

二、前向纠错码前向纠错码是一种通过添加冗余比特来检测和纠正错误的方法。

它通过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将纠错能力内嵌在数据包中,使得一部分错误能够被自动检测和纠正。

前向纠错码常见的实现方式有海明码、纠删码等。

1. 海明码海明码是一种最常见的前向纠错码。

它通过在待发送的数据上添加冗余比特,使得接收方可以在接收到数据时检测和纠正错误。

海明码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编码,添加校验比特,并在接收端通过计算来纠正错误。

它能够检测和纠正单一错误,但不能纠正多个错误。

2. 纠删码纠删码通过添加冗余比特来检测和纠正错误,它具有更强的纠错能力。

纠删码的基本原理是在待发送的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使得接收方能够根据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错误。

纠删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多个错误,并且还能够检测和纠正丢失的数据。

三、自动重传请求(ARQ)自动重传请求(ARQ)是一种基于确认和重传机制的差错控制方式。

它通过引入确认信号和重传机制来解决传输过程中的差错。

1. 停止-等待 ARQ停止-等待 ARQ 是一种最简单的 ARQ 协议。

发送方在发送每个数据包后停止发送并等待接收方的确认信息。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包后发送确认信息,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或者收到了错误的确认,就会进行重传。

2. 回退-N ARQ回退-N ARQ 是一种具有选择重传能力的 ARQ 协议。

发送方可以同时发送多个数据包,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包后发送确认信息,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或者收到了错误的确认,就会选择性地进行重传。

3. 选择重传 ARQ选择重传 ARQ 是一种能够选择性地重传丢失的数据包的 ARQ 协议。

第21讲差错控制技术

第21讲差错控制技术

m Q p,
n
n
pn
式中,Q为整数,则在模n运算下,有
m p (模n)
所以,在模n运算下,一个整数m等于它被n除得的余数。
码多项式的按模运算
若任意一个多项式F(x)被一个n次多项式N(x)除,得到商 式Q(x)和一个次数小于n的余式R(x),即
01 × 10 × S: 11 D: 11 √
表示附加一位监督码 以后码组具有了检测 1位错码,但因译码 器不能判别哪位是错 码,不具备纠正错码 的能力;且无法检测 错2位错码。
③ 用三位二进制数
“000”—A “111”—B 称为许用码

“001”、“010”、“011”、“100” “1S0:1”0、00“11D0”:皆0是00禁√ 用码组
判断错码的位置。
例:若接收码组为0000011,则按上三式计算得到
:S1 = 0,S2 = 1,S3 = 1。这样,由上表可知,错
码位置在a3。
22
上例中的汉明码是(7, 4)码,其最小码距d0 = 3。
由式 d0 e 1 d0 2t 1
可知,此码能够检测2个错码,或纠正1个错码。
❖汉明码的码率: k 2r r 1 n 2r 1
若规定校正子和错码位置的关系如下表,则仅当在a6 a5 a4 a2位置上有错码时,校正子S1的值才等于1;否则S1的值为 零。这就意味着a6 a5 a4 a2四个码元构成偶数监督关系:
S1 a6 a5 a4 a2
同理,有
S2 a6 a5 a3 a1
S3 a6 a4 a3 a0
a2 a6 a5 a4 a1 a6 a5 a3 a0 a6 a4 a3
按照上式计算结果为
21
在接收端解码时,对于每个接收码组,先按式

差错控制技术计算方法包括

差错控制技术计算方法包括

差错控制技术计算方法包括差错控制技术是一种在计算机领域中使用的重要技术,其目的是检测和纠正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这些差错可能是由噪声、干扰、传输错误等因素引起的,如果不进行差错控制,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丢失、损坏或错误。

差错控制技术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纠错码和检错码。

纠错码是通过向原始数据添加冗余信息来实现差错检测和纠正的。

常见的纠错码有海明码、RS码等。

而检错码则是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来实现差错检测的,但无法进行纠正。

常见的检错码有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码)等。

纠错码的计算方法通常使用线性代数的线性运算来实现。

通过构建一个矩阵,并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矩阵的列向量,可以通过与纠错码相关的矩阵运算得到添加了冗余信息的编码数据。

在数据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接收方可以使用矩阵运算和纠错码的性质来检测和纠正差错。

检错码的计算方法一般是使用异或运算来实现。

在编码过程中,原始数据会被分割成不同的块,并通过与检错码相关的异或运算生成校验位。

在接收数据时,接收方再次进行异或运算并将结果与接收到的校验位进行比较,如果结果相同,则数据没有发生错误,否则则表示数据发生了差错。

除了纠错码和检错码,还有其他的差错控制技术计算方法,例如哈希函数。

哈希函数可以将任意长度的数据映射为固定长度的哈希值,通过对比哈希值是否一致来检测数据是否经过修改或损坏。

在计算机系统中,差错控制技术的计算方法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使用纠错码、检错码和哈希函数等差错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差错,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因此,差错控制技术计算方法在计算机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4-2讲 差错控制技术

第4-2讲 差错控制技术
-14
CRC检验:示例
1101010110←Q 商 除数P→110101 101000110100000←XrM 被除数 数据:M=1010001101 110101 除数P(生成多项式)= X5+X4+X2+X0 111011 XrM(X)=P(X)Q(X)+R(X) 110101 111010 模 2 运算:加法不进位,减法和加法一样, 110101 例如:1111 + 1010 = 0101 111110 冗余码(R(X))称为帧检验序列 FCS 110101 101100 T(X)=XrM(X) + R(X)称为循环码 110101 接收端运算:[XrM(X) + R(X)] / P(X) = Q(X), 110010 有错:余数R(X) !=0; 110101 01110←R 余数 无错:余数R(X) =0,去掉尾部r位便得到信息码
垂直冗余检验(Vertical Redundancy Checking, VRC) 水平(纵向)冗余检验(Longitudinal Redundancy Checking,LRC) 垂直水平冗余检验
-10
奇偶检验:垂直冗余检验
原理:将整个发送的信息分为长度为p位的若干段,如q段, 每段后面按“1”的个数为奇数或偶数的规律加上一位奇偶 位,其有(pq) 个信息位,每段由p位构成,共q段。
解决方法:用序号、计时器和确认共同检测,通 过重传的方法来纠正错误
-5
差错类型(续)
根据差错的表现形式 ,可分为四类(3)
重复(Duplication) 定义:多次收到同样的信息 主要原因:
是差错控制机制本身,如果发送方错误地认为数据丢 失了,因而重传了它,就可能造成接收方收到重复的 信息 路由选择机制引起的重复帧,如使用基于扩散的路由 选择策略(如洪泛法)

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

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

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
差错控制是一种通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的技术。

以下是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
1. 奇偶校验:奇偶校验是最简单的差错控制方法之一。

发送者在发送数据时,计算数据中1的个数,并添加一个附加位,使得总位数为奇数或偶数。

接收者在接收数据时,再次计算数据中1的个数,并与接收到的附加位进行比较,如果数量不一致,则说明存在错误。

2. 校验和:校验和是一种简单的差错控制方法,适用于数据块的传输。

发送者将数据块中的每个字节相加,并将结果添加到数据块的末尾。

接收者在接收数据块后,再次计算数据块中的每个字节相加,如果结果与接收到的校验和不一致,则说明存在错误。

3. 循环冗余检验(CRC):CRC是一种更复杂的差错控制方法,常用于数据传输中。

发送者使用生成多项式对数据进行计算,生成一串冗余码,并将其添加到数据后面。

接收者在接收数据后,再次使用相同的生成多项式对数据进行计算,如果结果为0,则说明数据传输无误。

4. 海明码:海明码是一种更复杂的差错控制方法,可以检测和纠正多个比特的错误。

发送者在发送数据时,根据一定规则对数据进行编码,并添加校验位。

接收者在接收数据后,根据编码规则进行解码,并检测和纠正错误。

海明码可以检测和纠正多个比特的错误,
但需要额外的冗余信息,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开销。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05 差错控制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05 差错控制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05 差错控制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差错。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差错控制技术应运而生。

这一技术就像是网络数据传输中的“卫士”,时刻守护着信息的正确性,为我们的网络通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差错。

差错,简单来说,就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发送方原本想要发送的样子。

这些差错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比如,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噪声的干扰,导致信号的波形发生变化,从而使接收方接收到错误的数据。

再比如,网络设备的故障、传输介质的质量问题等,都可能导致数据出现差错。

那么,差错控制技术是如何工作的呢?它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检错和纠错。

检错技术就像是一个“检查员”,它的任务是检查数据是否存在差错,但不负责改正差错。

常见的检错方法有奇偶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CRC)。

奇偶校验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它通过在数据中添加一个奇偶位,使得整个数据中 1 的个数为奇数或偶数。

接收方根据这个奇偶位来判断数据是否有差错。

然而,奇偶校验只能检测出奇数个比特的差错,如果出现偶数个比特的差错,它就无能为力了。

相比之下,循环冗余校验则要强大得多。

发送方和接收方事先约定一个生成多项式,发送方根据这个多项式对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一个校验码,并将其附加在数据后面一起发送。

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后,用同样的生成多项式进行计算,如果计算结果为 0,则说明数据没有差错;否则,就说明数据出现了差错。

循环冗余校验能够检测出多个比特的差错,而且准确率较高,因此在计算机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我们说说纠错技术。

纠错技术就像是一个“医生”,不仅能发现数据中的差错,还能将差错改正过来。

纠错技术比检错技术要复杂得多,因为它需要更多的冗余信息来确定差错的位置和内容,并进行纠正。

常见的纠错方法有海明码和卷积码。

海明码通过在数据中插入若干个校验位,形成一个具有特定规律的码字。

通信网络中的差错控制技术

通信网络中的差错控制技术

通信网络中的差错控制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离不开通信网络,它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都需要差错控制技术的支持。

差错控制技术是通信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证数据的传输正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通信网络中的差错控制技术进行探讨:差错控制的原理、差错控制的分类以及差错控制的应用。

一、差错控制的原理差错控制的原理是通过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差错控制技术可以在数据传输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实现,其中发送端主要负责数据的编码和发送,接收端主要负责数据的接收和解码。

在差错控制中,主要使用的技术包括检验和、循环冗余校验(CRC)、海明码等。

其中,检验和是最简单的检错技术,它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求和运算,将结果附在数据后面,接收端在接收数据后进行相同的计算,如果结果不一致,则说明数据传输中存在错误。

CRC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差错控制技术,它通过对数据进行多项式运算产生校验码,将其附在数据后面,接收端在接收数据后进行相同的运算,如果结果不一致,则说明数据传输中存在错误。

海明码是一种纠错码,它可以在数据传输中检测并纠正单个错误,对于多个错误的情况同样具有较好的纠错能力。

二、差错控制的分类根据数据传输中的差错情况,差错控制可以分为前向纠错和后向纠错两种。

前向纠错主要是在数据的发送端进行差错控制,在数据经过通信信道前将其纠正。

后向纠错则是在数据的接收端进行差错控制,当接收到错误的数据时进行纠错。

根据数据处理的方式,差错控制可以分为硬件差错控制和软件差错控制。

硬件差错控制主要是通过物理设备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如纠错码、发送缓冲、奇偶校验等。

软件差错控制则是通过编写程序来实现数据的差错控制。

根据数据传输的失误类型,差错控制可以分为单一位差错控制和突发差错控制。

单一位差错控制主要是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单个位的错误,如海明码等。

突发差错控制则是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连续多个错误,如Viterbi编码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课件》差错控制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课件》差错控制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基础。所谓数 据通信,是指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通过计算机技 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来实现信息的传输、交换、存 储和处理的技术。本章将介绍数据通信方面的基础 知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加深对计算机网 络工作原理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网络奠定 基础。
混合纠错是在反馈纠错和前向纠错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混合纠错的方式是:少量纠错在接收端自动纠正,差错较严重,超 出自行纠正能力时,就向发送端发出询问信号,要求重发。因此, 混合纠错是向前纠错和反馈纠错两种方式的混合。混合纠错方式适 用于环路延迟大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
常见的差错控制编码 1、奇偶校验码
2.6 差错控制技术
数据通信系统的任务是高效无误地传输数据信息,但是由 于通信线路中噪声的出现,将可能导致传输的信息结果出现差错。 为了提高数据通信系统的容错性和可靠性,一定要采取措施来检验 和纠正错误,将错误控制在允许的最小范围内,这种错控制的方法
差错控制编码可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检错码是指能自动 发现差错的编码;纠错码是指不仅能发现差错而且能自动纠正差错 的编码。
2、向前纠错 向前纠错的方式是:发送端采用某种在解码时能纠正传输
差错的较复杂的编码方法,使接收端在收到码组后,通过译码能够 自动发现错码,并且纠正错码。采用前向纠错方式时,由于在接收 端部要求检错重发,因此不需要反馈信道,也无需反复重发而延误 传输时间。但纠错能力越强,编译码的纠错设备就越复杂。这种纠 错方式适用于单向数字信号的传输,如广播数字电视系统,因为这 种系统没有反馈通道。 3、混合纠错
在差错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主要有3种方式: 反馈纠错、向前纠错和混合纠错。

简述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技术

简述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技术

简述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技术
数据链路层作为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主要负责将网络层传递下来的数据进行分帧和传输,同时还需要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其中,差错控制技术是数据链路层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差错控制技术主要包括错误检测和纠正两部分。

常见的错误检测技术有循环冗余校验(CRC)、奇偶校验等。

其中,CRC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错误检测技术,它通过对数据进行多项式求余操作计算出余数,将余数添加到数据帧中传输,接收方通过再次进行多项式求余操作进行校验,以确定传输是否正确。

纠正技术主要包括重传和前向纠错两种。

重传技术即当发现数据传输错误时,重新发送数据,直到传输成功为止。

而前向纠错技术则在数据帧中添加冗余信息,使接收方可以根据冗余信息进行纠错,从而避免数据的重传,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总的来说,差错控制技术在数据链路层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可以有效保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从而提高网络通信的质量和效率。

- 1 -。

通信协议中的差错控制技术

通信协议中的差错控制技术

通信协议中的差错控制技术在网络通信中,差错控制技术是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差错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因为噪声、干扰或其他因素而发生错误,并确保接收方能够正确地接收和解析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

常见的差错控制技术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和海明码等。

首先,奇偶校验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差错控制技术。

在进行奇偶校验时,发送端将待发送的数据进行计算,根据数据中二进制位中1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来确定校验位的值,然后将计算得到的校验位与原始数据一同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后,也会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奇偶校验,如果接收到的数据中1的个数与校验位不符合,则说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虽然奇偶校验方法简单,但在检测单比特错误方面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其次,循环冗余校验(CRC)是一种更为复杂和可靠的差错控制技术。

CRC通过生成一个固定长度的冗余码,并将这个冗余码附加到数据后面一起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后,也会计算接收到的数据的CRC值,并与发送端发送的CRC值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一致,则说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发生错误,反之则说明数据发生了错误。

CRC在网络通信中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检测到多比特错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最后,海明码是一种更加高级和强大的差错控制技术。

海明码不仅可以检测错误,还可以纠正一定数量的错误。

海明码通过在数据包中添加额外的校验位,通过复杂的计算方法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当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会根据海明码的校验规则来对数据进行校验,如果发现错误则可以进行纠正。

海明码在存储介质和通信系统中被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差错控制技术在通信协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不同类型的差错控制技术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技术来保障数据的传输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0/27 18
2.2
数据传输介质
•传输媒体也称为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它就是数据传 输系统中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路。传输媒体 可分为两大类,即导向传输媒体和非导向传输媒体。在 导向传输媒体中,电磁波被导向沿着固体媒体(铜线或 光纤)传播,而非导向传输媒体就是指自由空间,在非 导向传输媒体中电磁波的传输常称为无线传输。
2018/10/27 2
2018/10/27
3
•信道: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用于传输信号的介质, 传输信息的必经之路。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物理信道:传送信号或者数据的物理通路。物理信道 由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组成。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的 物理通路称为通信链路。 •逻辑信道:在物理信道基础上实现的逻辑连接,通常 称为连接。
2018/10/27 14
六、多路复用技术 •为了有效的利用通信线路,提高信道利用率。 •多路复用技术分为时分复用,频分复用,波分复 用和码分复用。
2018/10/2715201 Nhomakorabea/10/27
16
图5 波分多路复用
2018/10/27 17
•码分复用 码分复用CDM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另 一种共享信道的方法。实际上,人们更常用的名词 是码分多址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每一个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 通信。由于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 因此不会造成干扰。码分复用最初是用于军事通信, 因为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 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
•有效性:用有效传输带宽来度量。对相同的信息 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则频带宽度越窄,有效性 越好。
•可靠性:用接收端的输出信噪比来衡量,信噪比 越大,通信质量越高。
2018/10/27
9
•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有效性通过传输速率来衡量,传输速率有两种 表示方法:信号速率和调制速率。
•信号速率S: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的位数单 位是Bit/s。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
2018/10/27
1
2.1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信息:客观事物属性和相互联系特性的表征,它反 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和运动形态。有用的才叫信 息。 •数据:信息的数字化形式,数字化的信息形式,分 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 •信号:携带信息的传输介质,比如电信号,光信号, 脉冲信号等。信息是以(介质的)某种特性参数的变 化来代表信息的。根基信号参量的取值不同信号也可 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018/10/27
4
•信道上的信号传输可以有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宽 带传输。
•基带传输:数字信号“0”,“1”直接在通信线路上 传输。
•频带传输:数字信号经过调制后在通信线路上进行 传输。 •宽带传输:传输介质频带较宽,采用复用技术传输。
2018/10/27
5
信源
变换器
信道
逆变换器
信宿
噪声源 图2 通信系统模型
2018/10/27 6
信 源
信 源 编 码
信 道 编 码
信道
信 道 解 码
信 源 解 码
信 宿
图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加密,易于实现保密通 信,易于实现集成化,使通信设备的体积小,功耗低, 数字信号便于存储,交换,处理,便于和计算机连接, 也便于进行计算机管理。
2018/10/27 7
2018/10/27
11
不归零制
1
0
1
1
0
0
曼彻斯特编码
差分曼彻斯特 编码
2018/10/27
12
四、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用模拟信号传输数字数据
幅移键控ASK
频移键控FSK
相移键控PSK
2018/10/27 13
五、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模拟信号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





采样:把时间上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时间上离散的 采样信号 采样定理:一个频带限制在f HZ内的连续时变信号, 如果采样频率不小于2 f HZ,对他进行等间隔采样, 则该连续时变信号将被所得到的采样值完全的确定。 量化:把幅度上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幅度上离散的 量化信号。 编码:用二进制表示量化后的采样值的过程。 举例:PCM用于数字化语音系统。声音的频率范围为 3100HZ,所以采样频率取为8KHZ,将声音分为256 个量化级,每个量化级用8位二进制编码表示。 编码器和解码器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互相转换
•从通信双方的信息交互的角度可以分为:单工通信, 半双工通信,双工通信。 •物理信道的连接方式: •点-点连接 •多点式连接:多个终端与计算机连接,终端作 为从站,计算机控制信息的收与发 •集中式连接:集中器(多路复用器)连接多个 终端,并与计算机连接
2018/10/27 8
二、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 •模拟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调制速率B:脉冲信号调制以后的传输速率,单 位是波特。 •S=B log2 N •可靠性用误码率衡量,通常小于10-6
2018/10/27 10
三、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不归零制编码:高电平表示1,低电平表示0 曼彻斯特编码:自同步编码,包含数据信息和时钟信 息,高电平跃变到低电平表示0,低电平跃变到高电平 表示0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若一个码元的前半个周期与上一 个码元的后半个周期电平相同表示1,若电平相反则为 0
2018/10/27 21
•最常用3类线和5类线。 •3类UTP及其端接设备的传输特性定义为16MHz(模 拟),用于10Mbps的以太网(数字) •5类UTP及其端接设备的传输特性定义为100MHz, 用于10/100/1000Mbps以太网
2018/10/27
19
2018/10/27
20
一、有线传输介质
1、双绞线 •由两根分别包有绝缘材料的铜线螺旋型地绞在一起,芯线为 软铜线,线径为0.4∽1.4mm不等,两线绞合的目的是可减少 相邻线对间的电磁干扰。分为8芯与4芯两种:RJ-45,RJ-11 接头。可以传输模拟和数字数据 •UTP无屏蔽双绞线和STP屏蔽双绞线 •长距离传送数字信号可达几个Mbps,短距离传送可达1Gbps。 传输模拟信号,带宽可以到约1MHZ。 •在电话系统中用的最广 •可支持10/100/1000Mbps以太网 •传输衰减受频率影响很大,对干扰和噪声很脆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