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五个角度
描写景物的角度
描写景物的角度描写景物的角度有哪些?描写景物的角度: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这件事,这样比较容易把握住景物的特点。
或者可以采用移步换景法。
先总述后分述,先概括再具体。
其次要找出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特点在文中反复出现,也就成了作者描写景物的角度。
注意,景物描写时还要与人物的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更能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另外,描写景物时不能孤立的进行描写,要与人物的活动相结合,从而使文章生动。
描写景物的角度:抓住特征,不拘一格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抓住特征,不拘一格描写,可以写自然景物,也可以写社会风貌,如:假如我是什么,我将怎么做……描写景物的角度:按空间方位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远近结合,选取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来描写。
一般,运动的景物往往是由远及近地写的,相反静态的景物则是由近及远地写的。
远景是指:很远的景物,近景是指:比较接近的景物。
描写景物的角度:抓住特征描写,不必面面俱到描写景物的角度:分清主次描写景物的角度:先确定要表达的感情,要感叹什么,表扬什么,厌恶什么。
描写景物的角度: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描写景物的角度:选取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来描写,内容丰富、生动、形象、优美。
所谓描写景物的角度是指对某个景物描写的特殊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材料的技巧。
其实就是指写作时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去选择恰当的角度,进行艺术加工,力求把人物的形象和感情准确鲜明地描绘出来。
同时,它又是一种主题集中的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描写景物的角度:顺序是自然景物描写的一个基本要素。
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写常用到顺序,顺序不外乎以下几种: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由下到上,由外到内,由中间到四周,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由具体到抽象等。
以上是关于描写景物的角度和作用的介绍,希望可以给大家学习带来帮助!一个人描写景物的角度往往跟他看问题的角度有关,也就是说你看到的景物,都是从你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的,这也就决定了你的角度不同,描写出来的景物也不同。
远近高低各不同!手把手教你多角度描写景物
远近高低各不同!手把手教你多角度描写景物描写景物是一项写作基本功。
要想把景物写好,除了要抓住景物特征,恰当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对景物展开生动描摹外,更应注重从不同角度着笔,立体呈现景物各个方面的特征,让景物更加鲜活生动,惹人喜爱。
那么,如何多角度写景呢?一是俯仰生姿。
就是从不同观察角度写景,或俯视,或仰视,或近观,或远望,把所观景物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其在变化中摇曳生姿,引人注目。
我们来看一个作文片段:不一会儿,缆车便把我们带到了黄山半山腰。
低头俯看,悬崖峭壁犹如利剑,寒气逼人;抬头仰望,山顶缭绕着悠悠的白色云雾,恍若仙境……我们终于登上了莲花峰。
一棵百年青松屹立在眼前,令人赞叹不已。
极目四望,峰峦起伏,淡淡云雾中,一个个峰顶,就如一座座海岛。
这段描写,有俯看,有仰望,有近观,有远望,将登山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所见到的景物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令读者心随文走,仿佛也登了一回黄山。
二是有声有色。
就是在写景过程中,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入笔,把景物的形状、色彩、声音、味道、软硬冷热等特征生动地描摹出来,使景物更丰满,让读者更喜爱。
如果在描写景物的形、色、声等特点时能再抓住其变化,动态地进行展现,那就更美了。
请看一个作文片段:近了,更近了,它的声音回响在我耳畔,是那样真实,那样猛烈;近了,更近了,我看见了它的顶端,那是一股洪流,倾泻而下。
经过与岩石的猛烈撞击,水流变得更为强劲,激荡出白色的泡沫,显得汹涌澎湃,蕴含着一股激情;近了,更近了,我分明感受到了空气中的潮湿,凉凉的,直入心底。
这段描写,有瀑布巨大的声响,有水流飞泻而下的壮观,有泡沫的白,有水汽的凉……作者借助于不同的器官,将参观瀑布的独特感受表现出来,写得特别精彩。
三是动静搭配。
即在写景过程中,既注重描写静态的景物,更有意去写动态的景物,甚至化静为动,让笔下景物充满生机。
我们来看一个作文片段:从水泥大道的尽头拐弯向北,那里有我们学校最美的“景观带”。
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
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技法简析】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是景物描写的常用方法。
写景的角度有:景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味道等;远眺、近看,俯瞰、仰视,正面、侧面,静态、动态,整体、局部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在柳宗元的名篇《小石潭记》中,作者就运用了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描摹的景物各具特色,特点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绘声之悦耳如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作者以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来比喻听到的潭水声,写出了水声的清脆悦耳,清亮诱人。
二、绘色之迷人如青树的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一句中的青与翠都有绿意,交错使用,既避免了重复,更表现了树木的青葱翠绿、枝条的参差不齐,它们随风摆动,让人想象到那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石潭的四周。
寥寥数语,写出了色彩的迷人。
三、绘形之各异如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句中全石即整块石头,坻为水中的高地,屿是水中的小岛,嵁是不平的岩石,从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小石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但石的形状又各不相同:或整或零,或高或低,或平或仄,多姿多态。
四、绘影之巧妙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这两句话描绘了一幅极美的画面。
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像在空中。
太阳光照射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
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和鱼影,但透过鱼的影子,却能让我们对那清澈透亮的潭水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鱼影与潭水相映成辉。
作者巧妙地借鱼影再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而潭水之清也使得鱼影越发鲜活。
五、绘景之含情如似与游者相乐。
句中人、鱼并写,情味无穷,真切地描绘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
读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快心情。
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作者在后文描绘了一种悄怆之景: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景物描写作文训练感官角度
景物描写作文训练感官角度描写景物的感官角度有:触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五个角度。
在写景时,习惯于描绘眼中看到的景物,难免单调。
其实,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示例:朱自清在《春》中以多种感官感受春风,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1、从触觉上体会:“像是母亲的手亲吻着你”,柔和、温暖,充满著爱意,使人憧憬”。
2、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由轻风融在一起,使人沉醉”。
3、从感官上体会:“轻风中响起了一曲鸣叫、流水、短笛阴之木的人与自然动听的春之圆舞曲,令人厌烦”。
扩展资料:描绘手法的其它角度:1、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或者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2、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把握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来人物或事物形象。
3、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4、动态描绘: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描绘。
5、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描绘手法让别曾经堪太语言谦卑搁浅底仅仅种美丽种温润倏让光倒影流转着懵懂纯净……睁眼便拍到满怀冷茶秋风簌簌夏日枝摇曳实渲染着季节慈悲与希冀总喜极泣太少呢喃荷塘盛开沧桑总种清爽归属于总些些事饯行着光背道锐何须在意些喜能领便能够芬芳所光阴花种底悲喜惧扰指尖朵朵寂静欢喜命深处些留恋都句木叶说道誓言总梦轻叩柴扉谁能跨越光阴截拦点点滴滴依水滴石穿能够忘掉都缘晒干些干燥便余些温暖影随行命美丽朝夕流遗落些温润吹起一支柳笛,把春天不含在嘴里,一曲悠扬清新的歌声,从骑着黄牛牧童的嘴中,图形出来一份淋漓尽致的琴声,随风,小巧地沿着竹林,已经开始扩散,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犹如老友重聚,一切都显得姹紫嫣红般芬芳了出来,于是,春天便别误会而至。
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是从一个角度去写,那景色就像个平面画,没啥立体感。
咱们得学会多角度写景,这样写出来的景才够鲜活呢。
一、高低结合的角度。
你看啊,写一座山的时候,从高的角度写,就像是你站在山顶上,看到的是连绵的山脉,云在脚下飘,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你可以写远处的山峰像波浪一样起伏,天空像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
然后再从低的角度写,比如说在山脚下,抬头看山,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壁,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像给山穿上了一件绿色的大衣。
这一高一低,景色就立体起来了。
二、远近结合的角度。
就像画一幅画,有远景有近景才好看。
比如说写一片湖。
远看那湖啊,就像一面镜子,平静得很,周围的青山倒映在湖水里,就像一幅水墨画。
再走近些呢,能看到湖面上有微微的涟漪,是风吹过的痕迹。
走到湖边,还能看到水里的小鱼在游动,水草在轻轻摇曳。
这远和近的景色一搭配,湖就有了不一样的韵味。
三、动静结合的角度。
这可是让景色活起来的好办法。
还说那片湖,湖水是静的,但是湖面上的小船是动的。
小船划开湖水,留下一道道水纹。
或者写树林,树木是静的,但是树林里的鸟儿是动的。
鸟儿在树枝间跳跃、歌唱,让整个树林都充满了生机。
要是只写静的,景色就显得太沉闷;要是只写动的,又会觉得乱糟糟的。
动静一结合,就像给景色注入了灵魂。
四、内外结合的角度。
要是写一个古建筑,这个角度就很有用。
从外面看,古建筑的飞檐斗拱,古色古香的墙壁,那是一种庄严的美。
走进古建筑里面呢,看到精美的木雕,雕花的窗户透进来的光线,还有那带着历史气息的陈设,又有一种神秘的美。
内外不同的景色,能让读者更全面地感受到这个古建筑的魅力。
五、感官结合的角度。
这个可有趣啦。
写景的时候,不光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鼻子闻、手触摸呢。
比如写海边,眼睛看到的是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浪花。
耳朵听到的是海浪拍打着沙滩的声音,像在演奏一首交响曲。
鼻子闻到的是海风带来的咸咸的味道。
要是你光脚走在沙滩上,还能感受到沙子的细腻和温暖。
写景手法
在古诗中,写景的手法有哪些?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写景方法有哪些
写景方法有哪些写景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文字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使读者产生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写景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将就几种常用的写景方法进行介绍。
首先,写景可以通过具体描绘来实现。
具体描绘是指通过详细的描写,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如,可以描述景色的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细节,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例如,可以写道,“天空湛蓝,白云飘飘,太阳高悬,照耀着大地,一片金黄。
”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眼中的美景。
其次,写景可以通过比喻和象征来实现。
比喻和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比拟和象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主题。
比如,可以用“蓝天如洗,白云如羊”来比喻天空的明净和云的柔软,用“太阳如火,照耀大地”来象征太阳的炽热和光芒。
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另外,写景也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来实现。
意境是指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在欣赏景物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比如,可以写道,“夕阳西下,余晖映照着湖面,如诗如画,让人心旷神怡。
”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产生共鸣和感悟。
最后,写景也可以通过对景物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揭示来实现。
景物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景物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揭示,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
比如,可以写道,“古老的城墙沧桑而坚固,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
”这样的描写能够使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感和历史感。
综上所述,写景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在写景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主题,灵活运用各种写景方法,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深刻。
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写景 手法
写景手法
写景手法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写景方法:
1. 多角度描摹: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景物的各个方面。
2. 细节描写:通过对景物中的细节进行描写,突出景物的特点,增强景物的真实感和生动感。
3. 比喻和拟人: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景物人格化或者与其它事物进行比较,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4. 变换视角:通过变换视角来描写景物,使景物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增强读者的感官体验。
5. 情景交融: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使景物描写更加富有情感色彩,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6. 引用前人诗句:适当引用前人有关景物的诗句,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和诗意。
7. 衬托和对比:通过衬托和对比的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或者强调某种情感。
在写景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同时要注意情景交融,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写景的写作方法通用五篇
写景的写作方法通用五篇写景的写作方法 11、分类描写法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
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
采用分类描写法要把握景物的总特征和各类景物特征的关系。
描写各类景物时,都要围绕景物的总特征。
采用分类描写法,还要注意准确地分门别类,避免重复交叉。
2、围绕中心法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
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
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
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
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
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
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
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
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
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3、移步换景法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
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4、定景换点法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
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
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远及*,或由*及远,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
此外描写景物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使读者对景物有整体感。
运用多个角度 多种感官的写景作文
运用多个角度多种感官的写景作文
标题:《五感之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各样的景色所吸引。
这些景色可能是静谧的湖泊、繁华的城市、繁茂的森林或者是无垠的草原。
然而,我们通常只是用眼睛去欣赏这些景色,而忽略了其他的感官。
首先,让我们从视觉的角度来感受景色。
当我们看到一片绿色的草地时,我们可以看到草地上点缀着五彩斑斓的花朵,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
这样的画面无疑是非常美的,它能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快起来。
然后,我们再从听觉的角度来感受景色。
当我们在海边散步时,我们可以听到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海鸥的叫声,甚至还可以听到远处船只的汽笛声。
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让人感到非常舒服。
接着,我们再从嗅觉的角度来感受景色。
当我们在森林中漫步时,我们可以闻到树木和花草的香气,这种香气可以让人感到放松和舒适。
同时,我们也可以闻到土壤的气息,这种气息让人感到亲近大自然。
接下来,我们再从味觉的角度来感受景色。
当我们品尝新鲜的水果时,我们可以尝到水果的甜味,这种甜味让人感到满足。
同时,我们也可以尝到海水的味道,这种味道让人感到清新。
最后,我们再从触觉的角度来感受景色。
当我们在沙滩上玩耍时,我们可以感觉到沙子的细腻,海风的凉爽,阳光的温暖。
这些感觉都让人感到非常的舒适。
总的来说,通过运用多个角度,多种感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景色的魅力。
因此,我们在欣赏景色的时候,不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乐趣,也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景物描写手法及作用
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一)手法一、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二、虚实结合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柳永《雨霖铃》想象别后之景。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
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
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三、绘形绘声绘色所谓“绘形绘声绘色”,就是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陀斯妥耶夫斯基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铛铛地跳着"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四、细描白描细描:即细节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写景手法感官角度的例子
写景手法感官角度的例子一、湖泊的美景湖泊,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一片宁静和美丽的水域。
当我站在湖边,眺望着湖面上的景色,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清凉,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湖面如镜,清澈而宁静。
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一层层涟漪,宛如一幅水墨画。
远处的山峦在湖面的映衬下,仿佛是一幅画卷中的山水,美不胜收。
湖水的颜色也变幻多姿,有时是湛蓝的,有时是碧绿的,有时又变成了深邃的墨绿色。
湖面上漂浮着几朵洁白的云彩,仿佛是一幅梦幻的画卷。
湖边的植被丰富多样,郁郁葱葱。
湖水中的莲花盛开着,花瓣娇嫩如雪,散发着淡淡的芬芳。
湖边的树木也是繁茂的,枝繁叶茂,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湖边的草地上有各种各样的野花,五彩斑斓,芬芳扑鼻。
湖边的岩石上生长着青苔,显得古朴而神秘。
湖水中的生物也是丰富多样。
湖里有各种各样的鱼类,在湖面上跃动着,给人一种活力四溢的感觉。
湖中还有一些水鸟,在湖面上自由自在地飞翔,给人一种宁静和平静的感觉。
湖边还有一些小动物,如松鼠、兔子等,它们在湖边的草地上嬉戏玩耍,给人一种欢乐的感觉。
湖边的人们也是热闹非凡。
有人在湖边散步,有人在湖边垂钓,有人在湖边野餐,有人在湖边划船。
湖边的咖啡馆里坐满了人,人们在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湖边的游乐场里也是热闹非凡,孩子们笑声不断,给人一种欢乐祥和的感觉。
总的来说,湖泊的美景是如此的宜人与和谐。
湖泊的美景给人一种宁静和平静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
无论是湖水的清澈,还是湖边的植被,亦或是湖中的生物,都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站在湖边,我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丽。
湖泊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写景的作文运用多角度100字
写景的作文运用多角度100字
1、夏天,查干湖的景色秀丽,湖光山色,湖水更清了,更绿了。
湖里的荷花有的绽开了笑脸有的只开了两三瓣,还有的含苞欲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很多蜻蜓敢来,立在荷花上,好一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的精美画面。
金色的马蹄莲和粉色的荷花把湖面打扮得更加绚丽。
2、走进月亮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既美观又坚固的桥。
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月亮桥”,因为桥的形状像一弯新月,所以叫月亮桥。
桥的两边和桥柱上还镶着很多小彩灯,一到晚上,那些小彩灯就会发出彩色的光芒,远远望去,仿佛一弯新月倒映在水中。
听说每当月圆的时候,站在桥上许个愿望,说不定还会实现哦!
3、春天,这里的湖水碧绿,岸边的柳树抽出了新的纸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柔轻的枝条随风摆动,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在风中梳理着自己的长发。
看看眼前的美景,我不禁想出了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的诗句。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东瞧瞧,西望望,像个刚出生的小娃娃。
描绘季节的五个角度
描绘季节的五个角度1. 自然景色季节对自然景色有着显著的影响。
春天的到来,大地开始披上了新绿的外衣,花朵盛开,鸟儿鸣唱;夏天的阳光明媚,湖泊和海滩成为了消暑的胜地;秋天的到来,大自然变身为五彩斑斓的画卷,金黄色的落叶铺满大地;冬天的寒冷让一切都变得安静,大自然呈现出银装素裹的美景。
通过观察自然景色的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季节带给我们的不同魅力。
2. 天气和气候随着季节的变迁,天气和气候也会发生明显变化。
春天温暖宜人,夏天炎热潮湿,秋天凉爽多风,冬天寒冷且干燥。
不同的季节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气候体验,我们需要适应和利用这些变化来调整生活方式和活动。
3. 农作物生长季节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有着重要的影响。
每个季节都有特定的作物适宜生长的条件。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夏天是农作物生长的高峰期,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冬天则是休眠和准备来年的时候。
通过了解季节对农作物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农业的重要性和各种作物的生长过程。
4. 动物迁徙季节的变化也会对动物的迁徙产生影响。
许多鸟类和动物在特定的季节中会迁徙到适宜的地方寻找食物和繁殖。
观察动物的迁徙可以给我们带来对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独特认识,同时也提醒我们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
5. 人们的活动最后一个角度是季节对人们活动的影响。
每个季节都有其特定的庆典、节日和活动。
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与特定的季节相关联,人们在这些节日中会进行各种传统活动和庆祝。
季节还会影响到人们的衣着和饮食惯,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时尚潮流和饮食文化。
总结起来,季节从自然景色、天气气候、农作物生长、动物迁徙和人们活动等角度来描绘,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季节的多样性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季节的描绘,我们可以更好地与自然保持联系,并更好地欣赏大自然的美妙变化。
稻草人将不同感官的描写填写写景五感花的横线上吧
稻草人将不同感官的描写填写写景五感花的横线上吧摘要:一、前言二、稻草人的感官描写1.视觉描写2.听觉描写3.嗅觉描写4.触觉描写5.味觉描写三、总结正文:【前言】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景物和情感的描绘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我们将以“稻草人”为主题,结合五种感官的描写,来展示写景的技巧。
【稻草人的感官描写】1.视觉描写在田野中,稻草人伫立在金黄的稻田里,它的身影孤独而坚定。
那破旧的衣物在风中猎猎作响,它那沧桑的面容透露出岁月的痕迹。
稻草人的眼睛里充满了对田野的守护之情,它的眼神坚定而执着。
2.听觉描写当夜幕降临,稻草人开始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风吹过稻草的声音,像是它们在窃窃私语,讨论着田野里的故事。
昆虫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
而稻草人始终默默守护着这一切,它的存在仿佛是大自然最坚定的守护者。
3.嗅觉描写在田野里,稻草人闻到了各种属于大自然的味道。
清新的泥土气息,弥漫着生机与活力;稻谷的香气,传递着丰收的喜悦;花草的芬芳,带来了一丝浪漫与诗意。
这些味道交织在一起,成为了稻草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触觉描写稻草人粗糙的皮肤,感受着风和阳光的抚摸。
在雨天,它那破旧的衣物变得湿漉漉的,紧紧贴在身上,给人一种沉重感。
而在晴天,阳光温暖地拥抱着它,让它的皮肤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这些触觉体验,让稻草人更加真实地融入了大自然。
5.味觉描写虽然稻草人没有味觉,但它所守护的田野却有着丰富的味道。
清新的稻香,让人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花草的芬芳,让人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这些味道,也许正是稻草人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总结】通过以上对稻草人五种感官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稻草人形象。
诗歌鉴赏中的景物描写五
诗歌鉴赏中的景物描写一、景物描写的构成层面这个层面是景物描写最基础的层面,即景物的选取,景物的特点,景物的描写角度,这三种类型的题目也是比较简单的题目。
1、景物选取这类题经常这样问:诗中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诗中哪些景物营造出了这种意境?对与这类题,学生只要把景物依次挑选出来,写上就可以了。
比如《沁园春长沙》中选取了万山、层林、大江、鹰击、鱼翔等景物构成了一个阔大的意境。
虽然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是关注景物的选取往往能看出作家的审美风格和情趣爱好。
如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多的是大江、高山、天空、等雄伟的意向,构成了毛泽东宏伟壮丽的诗歌意境。
而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多选朱玉、眼泪、青烟、灵犀、等空灵凄迷的意向,构成了李商隐朦胧晦涩的意境。
2、景物特点这类题一般这样问:诗中景物描写都有什么特点?或者诗句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只要关注一下修饰词如数词,量词,颜色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尽管有些作家选用了相同的意向,但是由于修饰词的不同运用导致景物描写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同样是秋天,在杜甫笔下就是“无边落木,滚滚长江”的萧瑟之景,在毛泽东笔下就是“万山红遍,层林浸染”的绚烂之景。
“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都因数词的夸张造成了景物的大气魄,“枯藤老树昏鸦”则因为颜色词的运用而更多了一层昏暗的情调。
3、描写角度这类题一般这样问:诗中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或诗中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而景物描写的角度一般有这些方面:1)视角上的远近高低,2)顺序上的前后左右,3)声音上的寂静和喧闹,4)色彩上的清冷与绚丽。
(1)从作者观察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从感知角度: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描景内容角度:绘形、绘声、绘色、绘势(2)从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入手分析。
即把握写景的层次。
如所见、所闻、所感;远景、近景;上下;色彩的搭配等。
(3)从描写景物的技巧入手分析。
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蒹葭》)。
写景的八个角度
写景的八个角度一、光影光影是景物呈现出视觉美感最基本的元素,它是由太阳投射的阳光中黑暗、明亮构成的深浅变化。
透过光影之变,我们面前的景色仿佛充满了生机,有奔流不息的海浪,也有清晰分明的山影,自光影形成的景色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二、色彩色彩可以凸显景色的美感,它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可以使你发现惊奇的感官力量、细腻的灵性美,也允许你感受到景色的多元文化性。
色彩的配搭可以将景物的精神元素表现出来。
三、节奏景物的节奏来源于不同因素的叠加,树叶的沙沙声、风的呼啸、水的涟漪,统统都可以组成一种美妙的节奏。
节奏的张力可以展示出景色的柔美,也可以表现出景色的雄伟壮观。
四、线条景物中山脉,河流,湖泊,树林,房屋及其他建筑物,各有其特定的线条,线条是一种美容学的表达方法,它可以帮助你抓住景物的节奏,并辅助建立一种视觉效果。
五、空间空间也是一种景物的表现方式,它是由不同的物体构成的视觉关系,是景色中的无形力量。
空间的感知可以增强你对景物的敏感性,同时也可以辅助表达出景色中的延绵不绝。
六、透视透视是一种将空间抽象,把元素表现出来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景物的特征,比如一座大桥,透视可以使桥的两端似乎处于相同的线条,营造出连续的空间感。
七、视角视角是指观赏景物时,自身观赏空间的定位。
因视角的不同,景物的呈现方式也会有所改变,比如可以用仰视的角度来欣赏一座山的雄姿壮观,或是用俯视的角度观看一片满是各种植物的草原。
八、时间时间是景物表现的最重要元素,它伴随着日、月的变迁,景物完成了一天、一季、一年的循环变换。
时间也是景物的活动因素,可以表现出景物的活泼、悠远,或是宁静、平和的气息。
(完整版)写景的五个角度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常用词语: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还有俯视仰视平视等,这也是空间角度,不过强调主体是人)(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
概括环境特点的5个角度
概括环境特点的5个角度
1.从“时”的角度思考
“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比如“抗战时期”,也指自然环境中的时令节气。
2.从“地”的角度思考
“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域”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从“人”的角度思考
“人”指人物,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友善)等角度分析。
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还是紧张冷漠的,等等。
4.从“事”的角度思考
“事”指事件、情节,主要指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的状态中分析概括,比如“激烈残酷”。
5.从“景”的角度思考
“景”指“景物”,主要指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要看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尤其关注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
如果文中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来概括,比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以上提供的思考角度,文本中不一定都体现得比较明显,分析概括时要灵活。
特别提示:
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景物特点”和“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是考查的“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
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
(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
(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常用词语: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还有俯视仰视平视等,这也是空间角度,不过强调主体是人)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
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动静结合是视觉、声静结合是听觉、景物质地是触觉、数量是视觉、有声有色有味是多感觉角度结合等)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
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
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
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
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留下了如“一字师”的佳话,“推敲”的故事,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
“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
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鉴赏诗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
五、从修辞手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
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
“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