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写景的五个角度.doc
描写景物的角度
![描写景物的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80c5ce7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6.png)
描写景物的角度描写景物的角度有哪些?描写景物的角度: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这件事,这样比较容易把握住景物的特点。
或者可以采用移步换景法。
先总述后分述,先概括再具体。
其次要找出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特点在文中反复出现,也就成了作者描写景物的角度。
注意,景物描写时还要与人物的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更能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另外,描写景物时不能孤立的进行描写,要与人物的活动相结合,从而使文章生动。
描写景物的角度:抓住特征,不拘一格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抓住特征,不拘一格描写,可以写自然景物,也可以写社会风貌,如:假如我是什么,我将怎么做……描写景物的角度:按空间方位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远近结合,选取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来描写。
一般,运动的景物往往是由远及近地写的,相反静态的景物则是由近及远地写的。
远景是指:很远的景物,近景是指:比较接近的景物。
描写景物的角度:抓住特征描写,不必面面俱到描写景物的角度:分清主次描写景物的角度:先确定要表达的感情,要感叹什么,表扬什么,厌恶什么。
描写景物的角度: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描写景物的角度:选取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来描写,内容丰富、生动、形象、优美。
所谓描写景物的角度是指对某个景物描写的特殊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材料的技巧。
其实就是指写作时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去选择恰当的角度,进行艺术加工,力求把人物的形象和感情准确鲜明地描绘出来。
同时,它又是一种主题集中的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描写景物的角度:顺序是自然景物描写的一个基本要素。
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写常用到顺序,顺序不外乎以下几种: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由下到上,由外到内,由中间到四周,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由具体到抽象等。
以上是关于描写景物的角度和作用的介绍,希望可以给大家学习带来帮助!一个人描写景物的角度往往跟他看问题的角度有关,也就是说你看到的景物,都是从你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的,这也就决定了你的角度不同,描写出来的景物也不同。
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范文标准版
![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范文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0c46bf58fafab069dc02e6.png)
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范文标准版The standard version of the summary of the angle and method of scenery description汇报人:JinTai College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范文标准版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写景角度】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自然环境描写的角度和手法
![自然环境描写的角度和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3a1a7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7.png)
自然环境描写的角度和手法自然环境描写可以从多个角度和方法来进行,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角度和手法:1. 视觉角度:通过描述自然环境的颜色、形状、纹理等视觉元素来表现其特点。
例如,描述森林中的绿色植被、山峰的陡峭、海洋的波涛汹涌等。
2. 听觉角度:通过描述自然环境的声音来表现其特点。
例如,描述鸟儿的歌唱、溪流的潺潺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等。
3. 触觉角度:通过描述自然环境给人的触感来表现其特点。
例如,描述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湿润的土壤等。
4. 味觉角度:通过描述自然环境给人的味觉感受来表现其特点。
例如,描述甜美的果实、清新的泉水等。
5. 嗅觉角度:通过描述自然环境给人的嗅觉感受来表现其特点。
例如,描述花香、草香、泥土的气息等。
6. 动态和静态角度:通过描述自然环境的动态和静态元素来表现其特点。
例如,描述飘动的云彩、流动的河水、静止的山峰等。
7. 比喻和拟人手法: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来表现自然环境的特点。
例如,将太阳比喻为笑脸,将河流拟人化为流动的生命体等。
8. 细节描写: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节进行描写来表现其特点。
例如,描述树叶的纹理、花朵的颜色、岩石的形状等。
9. 对比和反衬手法:通过对比和反衬手法来表现自然环境的特点。
例如,将平静的湖水与汹涌的瀑布相对比,将高大的树木与矮小的灌木反衬等。
10. 综合运用:综合运用多种角度和手法来全面表现自然环境的特点。
例如,同时描述自然环境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元素,以及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进行描写。
总之,自然环境描写可以从多个角度和方法来进行,选择适合的角度和方法来表现自然环境的特点即可。
景物描写作文训练感官角度
![景物描写作文训练感官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37a1a1b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e.png)
景物描写作文训练感官角度描写景物的感官角度有:触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五个角度。
在写景时,习惯于描绘眼中看到的景物,难免单调。
其实,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示例:朱自清在《春》中以多种感官感受春风,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1、从触觉上体会:“像是母亲的手亲吻着你”,柔和、温暖,充满著爱意,使人憧憬”。
2、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由轻风融在一起,使人沉醉”。
3、从感官上体会:“轻风中响起了一曲鸣叫、流水、短笛阴之木的人与自然动听的春之圆舞曲,令人厌烦”。
扩展资料:描绘手法的其它角度:1、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或者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2、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把握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来人物或事物形象。
3、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4、动态描绘: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描绘。
5、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描绘手法让别曾经堪太语言谦卑搁浅底仅仅种美丽种温润倏让光倒影流转着懵懂纯净……睁眼便拍到满怀冷茶秋风簌簌夏日枝摇曳实渲染着季节慈悲与希冀总喜极泣太少呢喃荷塘盛开沧桑总种清爽归属于总些些事饯行着光背道锐何须在意些喜能领便能够芬芳所光阴花种底悲喜惧扰指尖朵朵寂静欢喜命深处些留恋都句木叶说道誓言总梦轻叩柴扉谁能跨越光阴截拦点点滴滴依水滴石穿能够忘掉都缘晒干些干燥便余些温暖影随行命美丽朝夕流遗落些温润吹起一支柳笛,把春天不含在嘴里,一曲悠扬清新的歌声,从骑着黄牛牧童的嘴中,图形出来一份淋漓尽致的琴声,随风,小巧地沿着竹林,已经开始扩散,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犹如老友重聚,一切都显得姹紫嫣红般芬芳了出来,于是,春天便别误会而至。
景物描写的七个角度
![景物描写的七个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4933bce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b.png)
景物描写的七个角度
景物描写的七个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1. 外观特征:描述景物的整体外观。
比如,可以描述景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
2. 视觉感受: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景物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
比如,可以描述景色的美丽、壮观、绚丽等。
3. 声音感受:描述景物中所能听到的声音。
比如,可以描述景物周围的鸟鸣、风声、水声等。
4. 气味感受:描述景物所散发出的气味。
比如,可以描述花朵的香气、海风的咸味等。
5. 触觉感受:描述景物给人的触觉感受。
比如,可以描述景物的质地、触感等。
6. 想象力的运用:通过景物的描述,引发读者的想象力。
可以使用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景物。
7. 情感表达:通过景物的描述,传达出自己对景物的情感态度。
比如,可以描述景物给人带来的喜悦、宁静、舒适等情感。
赏析写景技巧的角度
![赏析写景技巧的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ef25bb7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8.png)
赏析写景技巧的角度
1. 从视觉角度来赏析写景技巧呀,就像朱自清里写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多生动形象啊,能让我们一下子就看到那充满生机的小草!
2. 听觉角度也很重要呢,你想想“听取蛙声一片”,那阵阵蛙鸣,是不是让乡村的夜晚一下子鲜活起来了呀!
3. 嗅觉角度可不能忘啊,“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若有若无的香气,是不是让你特别想去寻找源头呢?
4. 触觉角度也很神奇哟,比如“吹面不寒杨柳风”,那种轻柔的触感,仿佛就在我们的脸上拂过呢!
5. 色彩角度更是厉害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鲜明的色彩对比,多让人陶醉啊!
6. 动静结合角度也很妙哇,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动一静,多有意境呀!
7. 虚实结合角度也很值得探讨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雪比作梨花,这虚虚实实的,多有意思!
8. 空间角度也很关键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空间角度,景色也大不一样呢!
9. 修辞角度那可是写景的法宝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这夸张的手法,让瀑布多壮观啊!
10. 对比角度也很有看头呢,比如一边是繁华的都市,一边是宁静的乡村,这对比多鲜明呀!
我觉得呀,这些角度都能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写景的魅力,让我们沉浸在那美妙的景色中!。
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
![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382993d6f1aff00bfd51e72.png)
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写景角度】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景物描写的角度
![景物描写的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33a1244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b.png)
景物描写的角度山上长着各种树木,大多是松树和柏树。
远处,青松挺立着,如同一个个哨兵在站岗;而那笔直的白桦树也不甘示弱,像一个个士兵紧握枪杆保卫家园。
森林里还有各种鸟儿,它们有的在树枝间跳跃、歌唱,那清脆的叫声引来了无数小动物,有的在林间觅食,好似一个个侦察兵;有的驻足在树枝上放声高歌,还不时拍打着翅膀,仿佛一名优秀的歌手正在演唱会上给大家演奏;还有的鸟儿静静地栖息在树枝上,好像把我们带入到另一个世界,真是“百鸟争鸣”啊!再看一眼近处的野花,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有黄色的、红色的、蓝色的……真是千姿百态啊!他们有的紧挨着,互相扶持着;有的一簇簇地挨在一起,更显得美丽;还有的花瓣纷纷扬扬地飞舞着,轻盈柔美。
微风拂过,花儿便频频点头,还时不时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对我们说:“春天到了,欢迎你们的到来!”草地上,草坪上到处都是一片绿,它们不像那些娇气的小花儿,它们很坚强,经历了风吹雨打,它们依然还活着。
仔细观察,绿色中还夹杂着一些深绿色,让人一眼望去十分舒服,我情不自禁地走到草地上,想躺下去。
刚躺下,就觉得腰酸背痛,哎,又要等几个月才能睡软绵绵的床了。
再看一眼远处的山峰吧,郁郁葱葱的,连绵不断,从高处往下看,感觉自己好像漂浮在云层之中,快乐极了!这时,太阳出来了,照在大地上,金灿灿的,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黄金;照在房屋上,就好像涂了一层闪闪发光的金粉;照在汽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绿油油的草地上像洒了一层厚厚的金子。
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有的像兔子,有的像猫,有的像羊……其实,它们也在不停地变换着形状呢!瞧,它们一会儿变成一条长长的龙,穿梭在森林之中,一会儿变成调皮的猴子,在树梢上荡秋千,一会儿又变成了机灵的小狗,在草地上玩耍。
瞧,它们又变成了两只可爱的小熊,在草地上追逐嬉戏,真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呀!我觉得有意思极了,就坐在石头上,静静地享受着这一切,等待着夕阳的到来。
突然,耳边传来了“轰隆隆”的响声,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我耳边“哭诉”。
景物描写常见的角度
![景物描写常见的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889fc38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0.png)
景物描写常见的角度
正侧面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时空角度:包括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感官角度:包括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
动静角度:包括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虚实角度:包括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色彩角度:包括鲜明、斑斓、柔和;
修辞角度: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
写景角度
![写景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b4f238a0dd3383c4bb4cd29a.png)
古典诗歌写景的角度有哪些
![古典诗歌写景的角度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53cb0295f0e7cd184253669.png)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
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以上问题问法不同,但无论开放还是限制都是要求对古典诗歌写景特色做赏析。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写景的角度
![写景的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f5d7b2890c22590103029d24.png)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上传: 16 更新时间:2012-5-1 15:29:03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
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以上问题问法不同,但无论开放还是限制都是要求对古典诗歌写景特色做赏析。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
![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4ef07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e.png)
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写景角度】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概括环境特点的5个角度
![概括环境特点的5个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dc4bdd90680203d8ce2f24c0.png)
概括环境特点的5个角度
1.从“时”的角度思考
“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比如“抗战时期”,也指自然环境中的时令节气。
2.从“地”的角度思考
“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域”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从“人”的角度思考
“人”指人物,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友善)等角度分析。
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还是紧张冷漠的,等等。
4.从“事”的角度思考
“事”指事件、情节,主要指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的状态中分析概括,比如“激烈残酷”。
5.从“景”的角度思考
“景”指“景物”,主要指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要看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尤其关注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
如果文中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来概括,比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以上提供的思考角度,文本中不一定都体现得比较明显,分析概括时要灵活。
特别提示:
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景物特点”和“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是考查的“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
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
(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
(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
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
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
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常用词语:远近结合、高
低结合、内外结合等;还有俯视仰视平视等,这也是空间角度,不过强调主体是
人)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王维《田园乐》中“桃
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
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红”
“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
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
了雪之大。
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动静结合是视觉、声静结合是听觉、
景物质地是触觉、数量是视觉、有声有色有味是多感觉角度结合等)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
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
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
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
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
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表现手法的
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究起承合,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如果一首没有按一般律写作,那在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需要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
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作,或前后照好,构。
些都是歌构方面的特色,是析容易忽略的,我一定要有构念,
从构角度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的《田园》,依次写了桃、柳、落花、啼,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桃” “ 啼”照“柳”,使歌构,一点同可以成首写景的一大亮
点,而不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四、从字的角度析
古人写非常注重字的,留下了如“一字”的佳,“推敲”的故事,抓住些运用神的字,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造的意境,
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的构特点。
“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春又江南岸”“遥看瀑布挂前川”⋯⋯ 句中都有运用神的字眼,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能人一种如其境、如其声、如其人的感。
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歌怎能把些忘
呢?
五、从修辞手角度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歌也不例外,写景句中同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人、夸、偶、双关、互文、、反等,些修辞不能形象生地再事物的特征,而且
能恰到好地表作者感情,也能使歌句整,体音美。
同不能忽修辞的欣。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句写景的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其妙,探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看到写景的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析,那么,一首就能懂,懂句不管从哪个角度,都可以自如地回答。
当然,欣歌写景的角度有其它,无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几个方面的:一是中描写了哪些景,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些技巧的效果怎;一是作者借些景物表达怎的思想感情。
些方面都必具体述,才能恰到好的回答开提出的,才能多角度的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