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春七数下(RJ)--教案:6.2 立方根 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具有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作业要求:强调作业的完成要求,如认真审题、仔细计算、书写规范等。
3.作业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求立方根的方法,并能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方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首先,我通过生活情境引入立方根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求立方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展示立方体模型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立方根的定义和求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探究精神,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一)导入新课
1.实物引入:展示立方体模型,如魔方、立方体积木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立方体的特点。
2.问题激发:提问学生“你知道立方根吗?你能举个例子吗?”引导学生思考立方根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9课时《6.2立方根(1)》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9课时《6.2立方根(1)》教案一. 教材分析《6.2立方根(1)》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立方根的定义,会运用立方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立方根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立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实数的概念,对有理数、无理数有一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并掌握立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能运用立方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立方根的运算法则。
3.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立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多媒体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立方根的概念,如“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求这个正方体的棱长。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立方根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立方根的概念。
如“一个数的立方根,就是另一个数,使得这个数的三次方等于另一个数。
”通过PPT和板书,呈现立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进行一些立方根的运算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数学下册 6.2 立方根(1)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立方根(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立方根.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立方根.3.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立方根)的大致X围.教学重点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及求法.教学难点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及求法.教学内容一、复习导入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的教学.二、新课教学1. 问题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 m3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棱长应该是多少?设这种包装箱的边长为x m,则x3=27.这就是求一个数,使它的立方等于27.因为33=27,所以x=3.因此这种包装箱的棱长应为3 m.归纳: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这就是说,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2. 探究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你能发现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吗?因为23=8,所以8的立方根是( );因为( )3,所以0.064的立方根是( );因为( )3=0,所以0的立方根是( );因为( )3=-8,所以-8的立方根是( );因为( )3=-278,所以-278的立方根是( ). 归纳: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任何数都有唯一的立方根. 类似与平方根,一个数a 的立方根,用符号“3a ”表示,读作“三次根号a ”,其中a 叫被开方数,3叫根指数,不能省略,若省略表示平方.3. 探究 因为38=,-38=,所以为38-38; 因为327=,-327=,所以为327-327.利用开立方和立方互为逆运算关系,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就可以利用这种互逆关系,检验其正确性,求负数的立方根,可以先求出这个负数的绝对值的立方根,再取其相反数,一般地,3a =-3a .三、课堂小结1.立方根和开立方的定义.2.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的特征.3.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异同.四、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实数 6.2立方根(1) 教学设计 教案
第六章实数6.2立方根(1)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初步学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教学重点能用开立方运算求数的立方根,体会立方与开立方运算的互逆性。
教学难点能用类比平方根的方法学习立方根,及开立方运算,并区分立方根与平方根的不同. 教法:引导启发、讲练结合 课时:1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 ,体积为8,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得83 a 那么a 叫做8的什么呢? (2)( )3=27;(3)( )3=-2764;(4)( )3=0; (3)如图所示,有一个正方体形状的仓库,体积为64 m 3,现准备将其扩充(形状还是正方体),以存放更多的货物,其棱长增加多少,才能使体积达到512 m 3?提出问题:要求棱长增加多少,可分别求出大小两个正方体的棱长,再求它们的差即可.由此可设大小两个正方体的棱长分别为a ,b ,则由题意知a 3=512,b 3=64,那么如何由a 3=512,b 3=64求a ,b 呢?二、新知探究1、立方根的概念课件出示:一般地,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a x =3,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也叫做a 的三次方根),记做3a 。
如:823=,则2叫做8的立方根,即283=;()823-=-,则2-是8-的立方根,即283-=-。
其中a 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符号3读做“三次根号”。
(符号3a 中的根指数“3”不能省略)巩固概念教学: 让学生填空 1、因为1³= ,所以1是1的立方根,记作113=(读作1的立方根等于1);2、因为4³= 64 ,所以 64 是4的立方根。
记作4643=(读作8的立方根等于2);及时给出两个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同时为下面的例题教学做好铺垫。
2、开立方的概念出示: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学生在书上勾画概念 回归课本,追根朔源例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27-; (2)1258 ; (3)833 ;(4)216.0;(5)5-.解:(1)因为2733=-)(-,所以27-的立方根是3-,即3273=--;(2)因为1258523=⎪⎭⎫⎝⎛,所以1258的立方根是52,即5212583=; (3)因为833827233==)(,所以833的立方根是23,即238333=; (4)因为216.06.03=)(,所以216.0的立方根是6.0,即6.0216.03=; (5)5-的立方根是35-. 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 (1);83- (2);064.03(3)31258-; (4)()339.解:(1)38-=()2233-=-;(2)3064.0=()4.04.033=;(3)31258-=525233-=⎪⎭⎫⎝⎛-;(4)()339=9.同步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规范解题格式,做完后同桌互判)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27-; (2)27102; (3)271; (4)064.0-; (5)0 ; 同步练习2 (让学生独立完成,规范解题格式,做完后同桌互判) 求下列各式的值:(1)3125;(2)3008.0-; (3)3641; (4)()339例1中的五个题比较全面的慨括了这种题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教案):6.2立方根(1)
(3)尝试用符号给出数a的立方根的表示方法.( 并问a可以取什么数?)
五、巩固新知 例1 (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0
(2)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0,-1,-343,-0.729
坝陵中学教师课时备课
总课时:
教学内容
6.2立方根(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初步学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3、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惟一性;
4、分清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5、使学生理解“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立方根的关系,即 .
6、渗透特殊一般-特殊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
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教法设计
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程
一、情境导入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 m3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该是多少?
在学生充分讨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基础上教师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试一试
八、布置作业课本第52页习题第1、3、5、6题
板书设计
6.2立方根(1)
1、定义
2、例题
3、立方根的特征:
课后反思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3)
(4) ;(5) ; (6)
(7)
请学生思考数的平方根与数的立方根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学生小组讨论后,请学生相互补充.)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6.2立方根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立方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一个立方体体积的情况?”比如,我们想知道一个骰子的体积,就需要用到立方根的知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立方根的奥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6.2立方根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二节:6.2立方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立方根的定义: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表示方法,如∛a。
2.立方根的性质与运算:探索立方根的性质,掌握立方根的运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与立方根相关的计算。具体包括:
首先,对于立方根的抽象概念,尽管我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感到难以把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直观、生动的教学资源,比如动画、实物模型等,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立方根的实际意义。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立方根的应用场景不够熟悉。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前,先让学生们预习一些与立方根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讨论中更加积极主动。
-立方根的运算应用:将立方根的运算规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学生可能难以灵活运用。
-立方根的估算:在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如何对立方根进行合理的估算。
举例:为了突破概念抽象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操作活动,如让学生通过折纸、积木等方式构建立方体,直观感受立方根的意义。在理解负数立方根时,可以通过数轴上的表示或实际例子(如负数的立方根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来说明。对于运算应用,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的习题,如计算不规则立方体的体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规律。至于估算方法,可以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技巧,如通过整数立方数的逼近来进行估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6.2立方根
组
合
作
学
习
1.问题: 有多大呢?
2.怎样利用计算器来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3.例:求-5的立方根(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小组内个人展示先学成果,相互交流,明确答案。
对疑难问题,小组内共同讨论完成。
提出质疑,组长解答。
汇
报
交
流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并适时点拨、评价。
1.用递缩法求大致范围。
2.用计算器求数的立方根的步骤及方法:输入 → 被开方数 → = → 根据显示写出立方根.
过程与方法: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重点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
教具
三角板
难点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
学具
三角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前
置
性
学
习
教师抽查学生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并听取各小组组长的汇报。
学生展示前置性作业,小组长批改,并向老师汇报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课时教案
课题
6.2立方根(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初步学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过程与方法: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惟一性.
重点
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具
三角板
难点
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学具
三角尺
巩
固
拓
展
练习:
P51 1
小结: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小组长批改,小组内纠正。
部编版2020七年级数学下册 6.2 立方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类比平方根学习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
难点
理解平方根的意义.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教学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引入
知识目标
图片
B
B
拓展知识
2分钟
自制
讲解
过程与方法
图片
G
F
建立表象
5分钟
下载
观看
即若 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
(引导学生类比平方根的概念,尝试说出立方根的概念。教师点评并补充。)
活动2:
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你能发现正数、0和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口答,观察填空 结果,尝试说出立方根的特征,教师点评,并板书。)
归纳:立方根的特征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6.2立方根
课题
6.2立方根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立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立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立 方根的概念.
(2)会求一些数的立方根.
过程与
方法
类比平方根研究立方根,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复习巩固平方根概念和求法的同时,学习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六、作业
必做:P51—52页:第1、3、5题
选做:1. 52页:10题
2.《学案 》P50.12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案一. 教材分析《立方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概念,理解立方根的性质,学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四次根式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已经有一定掌握。
但是,立方根与平方根虽然在概念和性质上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区别。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把握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性质,学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2.难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立方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立方根的性质,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要知识点和示例。
3.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立方根的概念。
例如,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求这个正方体的棱长。
引导学生思考正方体的棱长与体积的关系,从而引出立方根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讲解立方根的性质,与平方根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PPT展示立方根的性质,让学生观察、思考、归纳。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求立方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旁边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初中数学七下《6.2 立方根》教案1 【经典教学PPT课件】
《立方根》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了解立方根和开立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性质.(2)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3)能用开立方运算求数的立方根,体会立方与开立方运算的互逆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本节重点是立方根的意义、性质.2、教学难点:本节难点是立方根的求法,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及区别.三、教法分析:定义推导上:采用引导探索法.定义应用上:采用递进练习法.用类比及引导探索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立方根的定义,将定义的应用融入到探究活动中.四、学习方法:观察、猜测、交流、讨论、分析、推理、归纳、总结.五、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口答:(1)平方根的概念?如何用符号表示数a(≥0)的平方根?(2)正数有几个平方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负数有没有平方根?0平方根是什么?(二)合作学习:给出一个3×3×3魔方,并提问这是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单位立方体组成的魔方?(三)想一想:1、要做一个体积为27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模型,它的棱要多少长?你是怎么知道的?2、什么数的立方等于-27?归纳:1.立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即X3=a,把X叫做a的立方根.如53=125则把5叫做125的立方根.(-5)3=-125则把-5叫做-125的立方根.数a a”.2.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开立方与立方也是互为逆运算,因此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可以通过立方运算来求. (四)例题讲解例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8 (2) 8(3) (4)0.216 (5)0引导学生根据平方根的性质得出立方根的性质:1、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2、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3、0的立方根还是0. 让学生说出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是本身的数分别是多少?. 练一练:抢答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827的立方根是±23(2)25的平方根是5 (3)-64没有立方根 (4)-4的平方根是±2 (5)0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0 (6)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立方根也互为相反数. 例2、求下例各式的值:(教师讲解,可以提问学生)(五)当堂检测(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计算:(六)归纳小结: 学生概括: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那些知识?2、你能总结出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异同点吗? 教师概括:相同点: (1)0的平方根、立方根都有一个是0 (2)平方根、立方根都是开方的结果. 不同点: (1)定义不同. (2)个数不同. (3)表示方法不同.(4)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不同. (七)布置作业《垂线》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827-+1.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B.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CC.线段AD是点D到BC的垂线段;D.线段BD是点B到AD的垂线段D CB ADCBAO DCBA(1) (2) (3)2.如图1所示,能表示点到直线(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A.2条B.3条C.4条D.5条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②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③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2所示,AD⊥BD,BC⊥CD,AB=acm,BC=bcm,则BD的范围是( )A.大于acmB.小于bcmC.大于acm或小于bcmD.大于bcm且小于acm5.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cm的点有( )A.0个B.1个;C.无数个D.无法确定6.点P为直线m外一点,点A,B,C为直线m上三点,PA=4cm,PB=5cm,PC=2cm,则点P到直线m的距离为( )A.4cmB.2cm;C.小于2cmD.不大于2cm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如图3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记作_______,此时,•∠AO D=∠_______=∠_______=∠_______=90°.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___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________的垂线.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___,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三、训练平台:(共15分)如图所示,直线AB,CD,EF交于点O,OG平分∠BOF,且CD⊥EF,∠AOE=70°,•求∠DOG的度数.GOFEDCBA四、提高训练:(共15分)如图所示,村庄A 要从河流L 引水入庄, 需修筑一水渠,请你画出修筑水渠的路线图.五、探索发现:(共20分)如图6所示,O 为直线AB 上一点,∠AOC=13∠BOC,OC 是∠AOD 的平分线. (1)求∠COD 的度数;(2)判断OD 与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ODC BA答案:一、1.C 2.D 3.C 4.D 5.C 6.D二、1.垂直 AB ⊥CD DOB BOC COA 2.一条 3.所在直线 4.•垂线段的长度 三、∠DOG=55°四、解:如图3所示.lA五、解:(1)∵∠AOC+∠BOC=∠AOB=180°,∴13∠BOC+∠BOC=180°, ∴ 43∠BOC=•1 80°,lA∴∠BOC=135°,∠AOC=45°,又∵OC是∠AOD的平分线,∴∠COD=∠AOC=45°.•(2)∵∠AOD=∠AOC+∠COD=90°,∴OD⊥AB.《垂线》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B.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CC.线段AD是点D到BC的垂线段;D.线段BD是点B到AD的垂线段D CB ADCBAO DCBA(1) (2) (3)2.如图1所示,能表示点到直线(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A.2条B.3条C.4条D.5条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②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③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2所示,AD⊥BD,BC⊥CD,AB=acm,BC=bcm,则BD的范围是( )A.大于acmB.小于bcmC.大于acm或小于bcmD.大于bcm且小于acm5.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cm的点有( )A.0个B.1个;C.无数个D.无法确定6.点P为直线m外一点,点A,B,C为直线m上三点,PA=4cm,PB=5cm,PC=2cm,则点P到直线m的距离为( )A.4cmB.2cm;C.小于2cmD.不大于2cm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如图3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记作_______,此时,•∠AO D=∠_______=∠_______=∠_______=90°.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___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________的垂线.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___,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三、训练平台:(共15分)如图所示,直线AB,CD,EF 交于点O,OG 平分∠BOF,且CD ⊥EF,∠AOE=70°,•求∠DOG 的度数.GOFEDCBA四、提高训练:(共15分)如图所示,村庄A 要从河流L 引水入庄, 需修筑一水渠,请你画出修筑水渠的路线图.五、探索发现:(共20分)如图6所示,O 为直线AB 上一点,∠AOC=13∠BOC,OC 是∠AOD 的平分线. (1)求∠COD 的度数;(2)判断OD 与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ODC BA答案:一、1.C 2.D 3.C 4.D 5.C 6.D二、1.垂直 AB ⊥CD DOB BOC COA 2.一条 3.所在直线 4.•垂线段的长度 三、∠DOG=55°四、解:如图3所示.l五、解:(1)∵∠AOC+∠BOC=∠AOB=180°,lA∴13∠BOC+∠BOC=180°,∴43∠BOC=•1 80°,∴∠BOC=135°,∠AOC=45°,又∵OC是∠AOD的平分线,∴∠COD=∠AOC=45°.• (2)∵∠AOD=∠AOC+∠COD=90°,∴OD⊥AB.。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6.2《 立方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6.2《立方根》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6.2节《立方根》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整式乘法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立方根的概念、性质和求法,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立方根的知识,能够运用立方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立方根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整式乘法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性质和求法,能够运用立方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立方根的概念、性质和求法。
2.难点:立方根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实例。
2.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如整式乘法、有理数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立方根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PPT展示立方根的图形,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求解一些立方根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立方根的性质和求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立方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立方根的概念、性质和求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立方根的定义,掌握立方根的性质,学会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立方根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学习新知识时,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高,但有时可能会因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而影响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性质,学会求立方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立方根的概念、性质和求法。
2.难点:立方根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立方根的实例和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立方体的教具,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立方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方体,如冰淇淋、魔方等,引导学生关注立方体的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立方体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立方根。
2.呈现(10分钟)展示立方根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立方根与立方体的关系。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配套教学教案:6.2立方根1
全新修订版教学设计
(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
老师的必备资料
家长的帮教助手
学生的课堂再现
人教版(RJ)
6.2 立方根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重点)
2.了解开立方与立方是互逆运算,会用开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填空并回答问题:
(1)()3=0.001;
(2)()3=-27 64
;
(3)()3=0;
(4)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体积为8,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得a3=8,那么a叫做8的什么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
【类型一】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
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________个.
解析:在正数中,3
1=1,在负数中,
3
-1=-1,又
3
0=0,∴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
有1,-1,0.故填 3.
方法总结:不论正数、负数还是零,都有立方根.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类型二】立方根与平方根的综合问题
已知x-2的平方根是±2,2x+y+7的立方根是3,求x2+y2的算术平方根.解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和已知条件可知x-2=4,2x+y+7=27,从而解出x,y,最后代入x2+y2,求其算术平方根即可.
解:∵x-2的平方根是±2,∴x-2=4,∴x=6.∵2x+y+7的立方根是3,∴2x+y+7=。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立方根》教案1一. 教材分析《立方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概念,理解立方根的性质,学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实数及其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乘方,对乘方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立方根的概念与乘方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能够从中找出规律,理解并掌握。
另外,学生可能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运算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性质。
2.学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能熟练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立方根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立方根的意义。
2.讲授法:讲解立方根的性质和求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立方根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雪融化、爆米花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数学中的哪个概念有关?从而引出立方根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讲解立方根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立方根的概念。
通过PPT课件展示立方根的性质,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计算一些立方根的例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设置一些有关立方根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立方根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2立方根
3.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一个数的平方根是什么,那么立方根又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立方根的定义,通过具体例子解释立方根的含义,如:2的立方是8,那么2就是8的立方根。
b.请列举立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c.分析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和区别。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涵盖立方根的定义、计算和应用等方面,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意识,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关注学生对立方根定义的理解,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含义。
2.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逐步掌握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3.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立方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活动:展示立方体和平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它们的特性,引导他们发现立方根与立方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教学设计
b.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录制一段讲解立方根计算方法的视频,分享到班级群,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和学习。
5.复习作业:
a.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立方根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b.家长协助学生检查作业,关注学生在立方根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帮助学生提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立方根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立方根性质的探究,让学生掌握数学归纳和推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演示立方根的计算方法:首先,可以通过试除法找到立方根的近似值;其次,可以通过数学软件或计算器求解精确值。
4.结合实例,讲解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体积、密度等计算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举例说明立方根在生活中的应用。
b.讨论立方根的计算方法,并总结计算技巧。
作业布置要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生对立方根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4.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立方根的能力,关注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掌握立方根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9课时《6.2立方根(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9课时《6.2立方根(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2立方根(1)》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概念,了解立方根的性质,以及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这是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学生后续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处于七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方、平方根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拓展数学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乘方、平方根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仍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概念,了解立方根的性质,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立方根的概念,立方根的性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2.难点:理解立方根的性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立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学生自主学习资料、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冰雪融化、化肥撒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通过实例引入立方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立方根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立方根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立方根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重点)
2.了解开立方与立方是互逆运算,会用开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填空并回答问题: (1)( )3=0.001;
(2)( )3=-2764
; (3)( )3=0;
(4)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 ,体积为8,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得a 3=8,那么a 叫做8的
什么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
【类型一】 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
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________个.
解析:在正数中,31=1,在负数中,3-1=-1,又30=0,∴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1,-1,0.故填3.
方法总结:不论正数、负数还是零,都有立方根.
【类型二】 立方根与平方根的综合问题
已知x -2的平方根是±2,2x +y +7的立方根是3,求x 2+y 2的算术平方根. 解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和已知条件可知x -2=4,2x +y +7=27,从而解出x ,y ,最后代入x 2+y 2,求其算术平方根即可.
解:∵x -2的平方根是±2,∴x -2=4,∴x =6.∵2x +y +7的立方根是3,∴2x +y +7=27.把x =6代入解得y =8,∴x 2+y 2=62+82=100.∴x 2+y 2的算术平方根为10.
方法总结:本题先根据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运用方程思想列方程求出x ,y 的值,再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出x 2+y 2的算术平方根.
【类型三】 立方根的实际应用
已知球的体积公式是V =43
πr 3(r 为球的半径,π取3.14),现已知一个小皮球的体积是113.04cm 3,求这个小皮球的半径r .
解析:将公式变形为r 3=3V
4π,从而求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