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卤代烃消除反应

合集下载

卤代烃消去的条件(一)

卤代烃消去的条件(一)

卤代烃消去的条件(一)前言卤代烃是有害的有机物质,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在有机合成中,需要对卤代烃进行消去。

那么,在此我将分享卤代烃消去的条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消去条件1.Lewis酸–作用:通过Lewis酸-碱反应,消去卤代烃中的卤素。

–实验条件:用氯化铝或氟化铝作为Lewis酸催化剂,反应在室温下即可进行。

–注意事项:该方法适用于卤代烷和卤代苯的消去。

2.热力学条件–作用:通过在高温和高压下进行反应,消去卤代烃中的卤素。

–实验条件:反应温度一般在200-300℃,压强一般在1-10 MPa。

–注意事项:该方法适用于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消去。

3.碱金属–作用:通过碱金属的“脱羧”反应,消去卤代烃中的卤素。

–实验条件: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一般在150-250℃。

–注意事项: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卤代苯酚和卤代酸的消去。

结语以上就是卤代烃消去的常用方法,大家可以在有机合成过程中根据需要选用不同条件进行消去。

当然,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配合实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并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4.活泼金属–作用:通过活泼金属的“置换”反应,消去卤代烃中的卤素。

–实验条件:使用活泼金属,如钾、钠、铝等。

反应温度一般在室温下进行。

–注意事项:该方法适用于卤代烯烃、卤代芳烃和卤代酮等物质的消去。

5.紫外光–作用:通过紫外光的辐射作用,消去卤代烃中的卤素。

–实验条件:紫外光辐射的波长和强度需要根据实验条件进行适当调节。

–注意事项:该方法适用于卤代醇、醛、酮和酸等物质的消去。

总结卤代烃的消去涉及到多种方法和实验条件,不同的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卤代烃。

在有机合成过程中,需要考虑实验的方便性、效率和经济性等多重因素,选用合适的消去条件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卤代烃的化学反应

卤代烃的化学反应

卤代烃的化学反应卤代烃的化学反应2010-04-2708:54卤代烃由烃基和卤素两部分组成,C-X键是卤代烃的官能团,也是化学反应容易发生的地方,当然,烃基也可以发生前面各章所讲的烃类的反应。

本节只讨论发生在C-X键上的反应以及由于C-X键的存在而发生的一些烃基上的反应。

5.3.1脂肪族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脂肪族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的基本形式为:亲核取代反应是卤代烃的一个特征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反应物中的离去基团离开,亲核试剂代替离去基团,形成产物。

表5.5列出了卤代烃的一些常见亲核取代反应。

表5.5一些常见的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R-X亲核试剂反应产物OH-ROH+X-H2OROH+HXR'O-R'-O-R+X-R'C≡C-RC≡CR'+X-R'2CuLiR-R'I-R-I+X-CN-R-CN+X-R'COO-R'COOR+X-NH3R-NH2+X-NH2R'RNHR'+X-NHR'2RNR'2+X-PPh3[RPPh3]+X-SH-RSH+X-SR'RSR'+X-ArH,AlCl3Ar-R+X-[CH(COOR')2]-RCH(COOR')2+X-[CH3COCHCOOR']-CH3COCHRCOOR'+X-AgNO3RONO2+AgX5.3.1.1被羟基取代卤代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卤原子则被羟基-OH取代,产物是醇:这个反应也叫做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一般卤代烷都可由相应的醇制得,故对于较简单的卤代烷,这个反应的合成价值不高。

而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分子,引入一个羟基常比引入一个卤素原子困难。

故在合成上往往先引入卤素原子,然后水解再引入羟基。

例如工业上将一氯戊烷的各种异构体混合物通过水解反应制得戊醇各种异构体的混合物,用作工业溶剂。

卤代烷水解反应速度与卤代烷的结构、反应溶剂及反应条件等有关。

《有机化学》第四章 卤代烃

《有机化学》第四章 卤代烃

9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第四章
二、 卤代烃的命名


(一)习惯命名法
对于不饱和卤代烃,其命名方法是:选择含有卤素原子和不饱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主链编号时使不饱和键的位次最小。顺反异构体用Z/E或顺/反标明其构型。例如:
— —
CH3—
CH2CH3
CC
Cl —
CH3
反-3-甲基-2-氯-2-戊烯
例如:
CH3CH2CHCH2Cl

2-苯基-1-氯丁烷
11
过 渡 页
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2 卤代烃的性质
3 重要的卤代烃
12 第二节 卤代烃的性质
一、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第四章
接下页
室温时,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和溴甲烷为气体,其余卤代烃为液体 或固体。卤代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一些卤代烃,如CH2Cl2、 CHCl3等本身就是有机溶剂。除一氯代烃的相对密度小于1外,溴代烷、碘 代烷以及多氯代烷的相对密度均大于1。
构造式
熔点(℃)
沸点(℃)
CH3Cl CH3Br CH3I
CH2Cl2
-97 -93 -66
-96
-24 4 42
40
三氯甲烷
CHCl3
-64
62
四氯化碳
CCl4
-23
77
氯乙烷
C2H5Cl
-139
12
溴乙烷
C2H5Br
-119
38
磺乙烷
C2H5I
-111
72
1-氯丙烷
CH3CH2CH2Cl
-123
卤代烃可分为饱和卤代烃(又称卤代烷)、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族卤代烃。例如:

【知识解析】卤代烃的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比较

【知识解析】卤代烃的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比较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比较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反应条件强碱的水溶液、加热强碱的醇溶液、加热实质—X被—OH取代消去HX分子,形成不饱和键对卤代烃的要求卤代烃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1)含有2个或2个以上的碳原子,如CH3Br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如CH3CH2Cl可以发生消去反应,而、(CH3)3CCH2Br都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3)直接连接在苯环上的卤素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化学反应特点有机物碳骨架不变,官能团由碳卤键变为—OH有机物碳骨架不变,官能团由碳卤键变为或—C≡C—主要产物醇烯烃或炔烃二者反应机理的区别以溴乙烷为例,由其分子结构可知,条件不同,其断键位置不同:(1)在强碱的水溶液中,b处断裂,发生取代(水解)反应(2)在强碱的醇溶液中,a、b处都断裂,发生消去反应二者是平行的竞争反应在强碱的水溶液中,有利于发生取代(水解)反应生成醇;在强碱的醇溶液中,因有醇的存在,抑制了醇的生成,使反应趋向于发生消去反应,也正因为如此,消去反应易发生副反应典型例题例3-10(2020北京顺义区期末联考)为探究一溴环己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发生的是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三种实验方案。

甲: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溶液,然后滴入AgNO3溶液,若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溴水,若溶液颜色很快褪去,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上述实验方案都不正确解析◆一溴环己烷无论发生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都能产生Br-,甲不正确;溴水不仅能与烯烃发生加成反应使溶液颜色褪去,也能与NaOH反应使溶液颜色褪去,乙不正确;一溴环己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烯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的颜色变浅或褪去,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醇会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也会使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丙不正确。

有机化学 第06章 卤代烃

有机化学 第06章 卤代烃

乙烯型卤代烃,由于 P-π共轭,C-X键间的电子 密度比卤代烷中的有所增 加,也就是氯与碳的结合 比在卤代烷中牢固,所以 卤原子的活性比卤代烷中 的卤原子差。
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1. SN2的立体化学
亲核试剂Nu-并不是简单地替代离去团(L-),而是在它原位置 背面进攻中心碳原子,并造成C* 的构型反转,就象大风吹翻一把雨 伞。这种反转关系称为构型翻转式叫瓦尔登(Walden)转化。
不同卤代烃对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比较:
H2C CH CH2 X CH2X H2C CH
( CH2 )n X
H2C
CH
X X
(
)>
n≥ 2 (RX)
>(
乙烯型卤代烃
)
烯丙型卤代烃
卤代烷及X与=远隔型卤代烃
这三类卤代 烃对于取代 反应的活性 差异是由分 子中的电子 效应决定的:
烯丙型卤代烃,由于取代 反应中形成的中间离子(烯丙 基正离子CH2=CH2—CH2+)的 碳正离子上的空P轨道与C=C上 的P轨道共轭,使其上的正电 荷得以分散,因而烯丙基正离 子格外稳定。
本章主要内容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 卤代烃的性质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重要的卤代烃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
一、分类
卤代烷 如:R-X 伯卤代烷 :RCH2-X 仲卤代烷 :R2CH-X 叔卤代烷 :R3C-X
一卤代烃
卤代烯
如: R-CH = CH X
分 类
多卤代烃
卤代芳香烃 如: 如: CHCl3
x
二、命名
1. 饱和卤代烃
2 3 4 5 以烃为母体命名,按照烃的命名法编号 5 4 3 2 1
CH3CH2CHCH2CH2CH3

官能团的去除

官能团的去除
CH3 H3C C H C CH3 400oC H3C CH3 C CH3 C H CH2 + AcOH
CH3 OAc
2)磺原酸酯的的热消除——楚加耶夫反应
此反应与羧酸酯的热解相似,也为顺式消除,通常首先 制备黄原酸酯,然后将其直接或在惰性溶剂中加热。
优点:热解温度较低(100-200 oC),无异构化和重排产物生成; 缺点:多步合成黄原酸酯,热解时掺杂含硫杂质。
4.β-羟基酸可与多种试剂作用脱羧兼脱水生成烯烃。例如:
卡宾反应:又称碳宾、碳烯,通常由含有容易离去基团的分子 消去一个中性分子而形成。一般以R2C:表示,指碳原子上只有两个 价键含有基团,还剩两个未成键电子的高活性中间体。其寿命远 低于1秒,只能在低温下(77K以下)捕集,在晶格中加以分离和 观察
卤代烷的α-消除反应 多卤代烷在碱作用下,消除α-H,得卤代 烷基负离子,但不稳定,再消除一个卤离子,得卡宾。 例如:
β-氯代醚的消除 的产率。
β-氯代醚用强碱处理可生成炔醇,且具有良好
炔烃在用碱处理时,会发生碳碳三键的位置异构。
α-二酮的脱氧 在氮气存在下与亚磷酸三乙酯一起共热可脱 氧生成炔烃。 例如:
O C6H5 C O C C6H5 (C2H5O)3P/N2 C6H5 C C C6H5
二、羟基的去除
常用的脱水剂有酸(硫酸,磷酸,草酸等)、酸性氧化物
高等有机化学 ——官能团的除去
讲解内容

卤代烃脱卤化氢

醇脱水

季铵盐及其碱的热解

羧酸酯、黄原酸酯、氧化叔胺的热 解
引入碳碳双 键或三键

其他消除反应
一、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卤代烷的α-消去反应 烯) 同一原子上失去两个基团 ,生成卡宾(碳

第五章卤代烃

第五章卤代烃

本章难点:

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影响 因素

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取
代而生成的化合物称卤代烃
(halohydrocarbon),简称卤烃。

卤原子(F、 Cl、 Br、 I)是卤代烃的官
能团。

结构通式为:R—X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氟代烃 氯代烃 根据卤素原子不同分为: 溴代烃 碘代烃
攻,所以可以得到构型保持和构型转化的产
物(产物构型外消旋化)。
反应过程
Br -离去
进攻 边 - 从左 OH
OH
从 右 边 进

例:s-3-溴-3-甲基己烷水解
C H2C H2C H3 C C H3 C2H5 Br
空p轨道
C H3C H2C H2 C C H3 C2H5
C H3C H2C H2 HO C C H3 C2H5
fluoride chloride bromide iodide
系统命名法
选含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卤原子作为取代基,按照烷烃或烯烃
的命名法编号,支链和不同取代基按
立体化学中的“次序规则”排列,
“优先”基团后列出 :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Cl
C H3C C H C HC H 2 3 Cl C H3 4-甲基-2,2-二氯戊烷 2,2-dichloro-4-methylpentane
X
CH2 X
孤立型卤代烯烃 RCH=CH(CH2)nCH2X
n≥1
二、命名 普通命名法

在烃基名称之前(或后)加上卤素的名
称,称为卤(代)某烃或某烃基卤。 CHCl3 C2H5Cl (CH3)3CBr CH2=CHBr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共74张PPT)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共74张PPT)
CH3CH2CHCH 3 Br
2-bromobutane
(2-溴 丁烷) sec-butyl bromide
(仲丁基溴)
H Cl
CH3 H
(1R,3R)-1-chloro-3-methylcyclopentane
trans-1-chloro-3-methylcyclopentane
(1R,3R)-1-甲基-3-氯环戊烷
Br
CH3CH2OH
C3H C2H CH C2H19%
3) Formation of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4) (形成有机金属化合物) (T2: p234; T1 p 420 10-8, 9 )
RM
+
CM
M: Li, Na; Mg; B, Al, Ga; Si, Ge, Sn, Pb; P, As, Sb; etc.
• 在铜丝上燃烧时产生绿色火焰, 可用于鉴定卤素.
4.3 Preparation of alkyl halides (6-6)
(Reading material: text 1 6-6, p 220-223)
1) Free-radical halogenation (自由基卤代) 6-6A
hv +C l2
Chapter 4
Alkyl halides (卤代烷):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and elimination (亲核取代和消除)
Text 1: chapter 6 Text 2: 第九章
Contents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Alkyl halides
CC +N u -

卤代烃亲核取代和消除、和金属反应

卤代烃亲核取代和消除、和金属反应

六,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及和金属的反应卤代烃的亲和取代和消除是有机化学中的难点,希望同学们能比较仔细地阅读本部分内容。

这里有一些内容和一般的教科书中介绍的有所不同。

6-1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S N1和S N2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常把反应物分为底物和试剂。

在讨论卤代烃的反应中,卤代烃就是底物。

本节主要讨论卤代烷作为底物的取代反应。

卤代烷就是烷烃中的一个氢为卤素取代的“结构为RX(R=烷基,X=卤素)的化合物,又称为烷基卤[化物],P5。

”取代反应就是“分子中某一原子或基团被另一原子或基团替换的基元或分步反应,P86。

”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就是富电子的或带负电荷的试剂把卤代烃中卤素取代下来的反应。

这个反应在合成中非常有用。

例如:RX + Na+ -OH −→ROH + Na+X-RX + Na+ -OR’−→ROR’ + Na+X-制醚的重要方法,称为Williamson醚合成法RX + Na+ -CN −→RCN + Na+X-制腈的重要方法RX + Na+ -C≡CH −→RC≡CH + Na+X-把炔键引入分子从上面的几个反应来看,钠离子没有在反应中起作用,起作用的是-OH、-OR、-CN、-C≡CH等负离子。

是这些负离子把卤素负离子取代了下来。

在这个反应中卤代烷中的卤素是带着一对电子成为卤素负离子离去的,叫做离去基团。

如果把带负电荷的亲核试剂写成Nu-而把离去基团写成-L。

那么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就可以拓展为:R-L + Nu-−→RNu + L-这实际上可看成是一个广义的酸碱反应。

只要是带负电荷的亲核试剂Nu-的碱性比取代下来的离去基团L-的碱性强,这种反应就能发生。

亲核试剂可以是:HO-、RO-、CN-、HC≡C-、RCOO-、CH3COC-HCOOC2H5(以后会知道这就是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法)、C2H5OOCC-HCOOC2H5(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如果把上面的氧原子换成硫原子,又是一批亲核试剂。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卤代烃的消去
一、实验介绍
10mL 溴已烷
15mL 20% KOH乙醇溶液

水中有气泡冒出
KMnO4溶液有气泡 冒出并褪色
卤代烃的消去
二、反应原理
βC
H Br
βH
( HBr + NaOH = NaBr + H2O )
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 一个或几个小分子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βH
CH3-CHBr-CH3 1种
④ -CHX-CHX-型消去可生成 -C≡C-
βH
-CRH-CHX-CHX-CRH-型消去可生成-CR=C-C=CR-
卤代烃的消去
下列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水解反应, 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① CH3Cl
√ ③ (CH3)3CCl
CCHH2B2Br r ⑤√ ② CH3CHBrCH3 Nhomakorabea④
Cl√

√ HCH2Br
如:
卤代烃的消去
三、注意要点
1、 反应条件:强碱(NaOH、KOH)的醇溶液,加热
2、 水的作用: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因为乙醇也可 使 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3、 检验乙烯也可以用溴的CCl4
卤代烃的消去
4、 消去规律
① 无βH不消去 C(CH3)3-CH2Br
③ 苯环上的卤原子不消去
② βH几种产物几种 CH3-CHBr-CH2-CH3 2种

卤代烃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卤代烃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是一类重要反应,由于这类反应可用于各种官能团的转变,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因此,对其反应历程的研究也就比较重要。

在亲核取代反应中,研究最多的是卤代烃的水解,在反应的动力学、立体化学,以及卤代物的结构,溶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都有不少的资料。

根据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及许多实验表明,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是按两种历程进行的,即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 N 2反应)和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 N 1反应)。

一、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 N 2反应)实验证明:伯卤代烃的水解反应为S N 2历程。

RCH 2Br+OH -→RCH 2OH+Br -,v =k [RCH 2Br]·[OH -],v 为水解速率,k 为水解常数。

因为RCH 2Br 的水解速率与RCH 2Br 和OH -的浓度有关,所以叫做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 N 2反应)。

1.S N 2反应机理:亲核试剂(Nu -)从离去基团(L)的背面进攻中心碳原子。

当亲核试剂与中心碳原子之间逐渐成键时,离去基团与中心碳原子之间的键逐渐断裂,新键的形成和旧键的断裂是同步进行的协同过程,其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反应物(sp 3) 过渡态(sp 2)产物(sp 3) 2.S N 2反应的能量变化,可用反应进程-势能曲线图表示如下:S N 2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3.S N 2反应的立体化学:背面进攻和构型翻转。

(1)背面进攻反应:在S N 2反应中,亲核试剂Nu -可以从离去基团的同一边或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中心碳原子(C δ+)。

若从离去基团的同一边进攻,则亲核试剂与带负电荷的离去基团(L δ-)之间,除空间障碍外,还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反应活化能升高,不利于反应的进行。

若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则反应活化能较低,容易形成相对较稳定的过渡态,反应易于进行。

(2)构型翻转:在S N 2反应中,中心碳原子由反应底物时的sp 3杂化转变为过渡态时的sp 2杂化,这时亲核试剂与离去基团分布在中心碳原子的两边,且与中心碳原子处在同一直线上,中心碳原CδδNu C + L -δδNu C + L δδNu C + L -Nu子与它上面的其他三个基团处于同一平面内。

消去反应

消去反应

卤代烃(主要是卤代烷烃)和醇的消去反应规律(1)查依采夫规则:卤代烃、醇在消去HX、H2O等小分子时,氢原子总是从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脱去;(2)与卤原子连接的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卤代烃,与羟基连接的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且主链碳为2个。

消除反应又称脱去反应或消去反应[1],是一种有机反应。

是指一有机化合物分子和其他物质反应,失去部分原子或官能团(称为离去基)。

反应后的分子会产生多键,为不饱和有机化合物。

消除反应分为下列两种:β脱去反应:较常见,一般生成烯类。

α脱去反应:生成卡宾类化合物。

离去基所接的碳为α碳,其上的氢为α氢,而隔壁相邻接的碳及氢则为β碳及β氢。

化合物会失去β氢原子的称为β脱去反应,会失去α氢原子的称为α脱去反应。

消除反应使反应物分子失去两个基团(见基)或原子,从而提高其不饱和度的反应。

[编辑本段]分类按失去的两个基团在分子中的相对位置进行分类。

1,2-消除(β-消除)为处于相邻原子上的两个基团失去后在这两个原子之间生成π键(见共价键)的反应。

两个原子都是碳原子时就发生成烯消除反应:1,1-消除(α-消除)为同一原子上的两个基团失去后该原子形成不带电荷的低价结构(如卡宾或氮烯)的反应(式中R为烃基):1,3-消除等为分别连在1,3-或更远的相对位置上的两个基团消除后得到环状产物的反应。

这些反应也可看为分子内取代反应。

[编辑本段]反应速率在离子型1,2-消除反应中,带着成键电子对一起从反应物分子的1位或a碳原子上断裂下来的基团称为离去基团(L),另一个失去基团往往是连在2位或β碳原子上的氢,称为β氢原子。

例如,1-溴丁烷与氢氧化钾在乙醇中共热,溴带着键合电子对断裂下来成为溴负离子,β氢原子以质子形式断裂下来与碱中和,同时在1和2位之间形成烯键:这类消除反应的速率与卤代烷结构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以三级卤代烷最快,二级卤代烷次之,一级卤代烷最慢。

第6章 卤代烃消除反应(2)

第6章 卤代烃消除反应(2)

分子内脱去 1分子HCl生 成烯烃。
这种在分子内脱去一个简单分子如 H2O、 HX等形成不饱和结构的反应称为消除反应 (Elimination)。
R-CH-CH-CH-CH-R HXXH
KOH- 醇 R-CH=CH-CH=CH-R + 2NaX + 2H2O
Hβ X + 2NaOH X
Hβ '
乙醇
+ 2NaX + 2H2O
5
+
苄基正碳离子中,
存在着p-共轭,电子云
离域,使正电荷分散至
苯环而稳定。
苄基卤中的卤素原子也非常活泼,能在室温 下与硝酸银醇溶液反应生成卤化银沉淀。
可见:对于烯丙基型卤代烯烃来说,卤原 子反应活性最高,所以无论发生SN1还是SN2,活 性都大。
3.孤立式卤代烃 RCH=CH(CH2)2-X
(n≥2)
CH3CH2CH=CHCH3 + CH3CH2CH2CH=CH2
Br
69%
31%
2-溴戊烷
2-戊烯
1-戊烯
仲卤代烷烃
主要产物
主要产物是由卤代烃分子中的卤原子X和含氢较少 的β-C上的H原子脱去HX。
查依采夫规律Saytzeff Rule: 消除反应主要产物是双键C原子上连有最多烃基的烯烃 (即较为稳定的烯烃)。
轭,π电子离域的结果使正电
荷不再集中于一个C上,使正电
荷得以分散,正碳离子趋向稳
定而易生成
烯 丙 基 氯 (CH2 = CH-CH2-Cl) , 容 易 离 解 成烯丙基C+和Cl-,因而表现出按SN1反应的活 泼性;有利于亲核取代反应的进行。
烯丙基型卤代烃在室温下就能与硝酸银醇 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卤化银沉淀。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但卤代烃中无相邻C或相邻C上无H的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用溴乙烷合成1,2-二溴乙烷
2、用溴乙烷合成乙二醇 3、用2-丁烯合成1,2,3,4-四溴乙烷 4、用环己烷合成1,3-环己二烯
(2)水解反应 (属于取代反应)
CH3CH2Br + KOH P63页 实验1
△ 水
CH3CH2OH + KBr 实验2
反应物 溴乙烷和KOH醇溶液 溴乙烷和KOH溶液 共热 条件 共热 生成物 乙烯,KBr,H O 乙醇,KBr 2
交流与讨论
1)是否每种卤代烃都能发消去反应?请 讲出你的理由。 不是,要“邻碳有氢
除去乙醇蒸汽,因为乙醇也能使KMnO4酸性溶液 褪色;还可通入溴水检验,不需要把气体先通入水中, 因为乙醇不会使溴水褪色。
小结:
比较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体会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取代
CH3CH2BrΒιβλιοθήκη 消去CH3CH2Br
反应物 为什么溴乙烷易水解,也易消去 KOH水溶液,加热 KOH醇溶液,加热
思考
3)消去反应为什么不用NaOH水溶液而用醇 溶液?
用NaOH水溶液反应将朝着水解方向进行。
4)消去反应时,乙醇起什么作用?
乙醇作溶剂,使溴乙烷充分溶解。
5)检验乙烯气体时,为什么要在气体通入酸 性高锰酸钾溶液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 还 可以用什么方法鉴别乙烯,这一方法还需要将 生成的气体先通入盛水的试管中吗?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实验]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 ①大试管中加入5mL溴丙烷. ②加入15mL饱和KOH乙醇溶液,加热. 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3酸化. ④滴入2~3滴AgNO3溶液.

卤代烃消除反应

卤代烃消除反应

卤代烃消除反应卤代烃消除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其在有机化学中无处不在,用于产生有用的烃类分子。

它经常被用于通过改变分子结构而产生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也用于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在此期间,卤代烃消除反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卤代烃消除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种基本反应,是由一些烃基在过氧化物、过氧酸和过氧羧酸等多种氧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水解而发生的。

它们可以使烃类分子从烷基结构转变为芳环结构,改变其物理性质,从而产生新的有机分子。

也就是说,它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用于改变有机物的结构,从而产生新的有机分子。

卤代烃消除反应的催化剂是碱性的,可以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也可以是水溶性的金属铵,如四氰基铵或二苯甲酰基甘油铵。

在反应过程中,这些催化剂的作用是使卤代烃消除反应发生,而不是作为消耗品。

卤代烃消除反应的反应条件也很重要,因为不同的氧化剂可能会影响卤代烃消除反应的结果。

例如,过氧化物、过氧酸和过氧羧酸,在所有三种氧化剂中,需要最高的温度才能使反应发生,而反应持续时间也较短。

这意味着,使用这些氧化剂的卤代烃消除反应的反应环境要求比较严格,更多的细节需要考虑。

卤代烃消除反应的反应产物也十分重要,它取决于使用的反应条件以及参与反应的卤代烃。

一般来说,反应产物大多为芳香环分子,它们具有许多有用的特性,如易燃,抗氧化,可染性等,可用于催化剂、染料等的制造中。

在实际应用中,卤代烃消除反应也经常用于合成复杂的有机分子。

它可以用来合成多种有机催化剂,用于催化多步反应过程,从而产生复杂的有机物质。

它也可以在合成药物过程中用来增加药物的活性,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总的来说,卤代烃消除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它可以用来改变有机分子的结构,从而产生新的有用的有机物质。

此外,它也用于合成复杂的有机分子,用于药物合成和催化剂制备中,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

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

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

CH2=CH2↑+ KBr + H2O 醇
AgNO3 + KBr = AgBr↓+ KNO3
交流与讨论: 实验装置 P62
气体 检验
1.生成的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前要先通入盛水的试管?
为了除去杂质卤化氢气体,因为卤化氢气体会与高锰酸钾反应,使之褪色。 2.除KMnO4酸性溶液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乙烯?此时还有必要先通通入水中吗? 也可以用溴水,现象是溴水褪色,不用先通入水中。
溴乙烷和KOH溶液 共热
乙醇,KBr
三、消去反应的原理:
消去反应: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Br等),而形成不饱和 (含双键或三键)的化合物的反应。
CH2CH2 || H Br
CH2CH2 || Cl Cl
CH2CH2 || H OH
醇、NaOH △
CH2=CH2 ↑+ HBr 不饱和烃
完成P62观察与思考相应表格
3、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1)消去反应 CH3CH2Br + KOH
(2)水解反应 CH3CH2Br + KOH
△ CH2=CH2↑+ KBr + H2O

(属于取代反应)
△ CH3CH2OH + KBr

P63页
实验1
实验2
反应物 条件
生成物
溴乙烷和KOH醇溶液 共热
乙烯,KBr,H2O
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
教学目标:
1.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卤代烃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的讨论,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对溴乙烷主要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习卤代烃的一般性质,了解卤代烃的用途。 4.认识消去反应的特点,能判断有机反应是否属于消去反应。 重点: 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丁烯 1-丁烯
2 个 C-Hσ 键 与 π 电 子 云 发 生 σ-π 超 共轭,
6个C-Hσ键与π电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 生σ-π超共轭,电子离域的 程度较高, 2-丁烯稳定为主
要产物。

2-甲基-2-丁烯
2-甲基-2-溴丁烷(叔卤代烷)

2-甲基-1-丁烯
2-甲基-1-丁烯结构中只有5个C-Hσ键与π 电子云发生σ-π超共轭;
生成新的化合物。
3
小结 对E1反应而言,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叔碳正离子 > 仲碳正离子 > 伯碳正离子
对E2反应而言,生成的烯烃稳定性: 叔卤代烷 > 仲卤代烷 > 伯卤代烷
不论是E1机制和E2机制,不同卤代烷的消 除反应活性次序相同:
叔卤代烷 > 仲卤代烷 >伯卤代烷
五、卤烷的亲核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的关系
三 卤代烷消除反应(消去反应 Elimination)
卤代烷中X诱导效应使得αC带部分正电荷,易受亲核试剂 进攻,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卤代烷中X诱导效应βC上的H显酸性,易受碱进 攻,失去H+而发生消除反应。
1 消除反应 (Elimination)
R-CH-CH2 + NaOH 醇 HX
R-CH=CH2 + NaX + H2O
CH3CH2CH=CHCH3 + CH3CH2CH2CH=CH2
Br
69%
31%
2-溴戊烷
2-戊烯
1-戊烯
仲卤代烷烃
主要产物
主要产物是由卤代烃分子中的卤原子X和含氢较少 的β-C上的H原子脱去HX。
查依采夫规律Saytzeff Rule: 消除反应主要产物是双键C原子上连有最多烃基的烯烃 (即较为稳定的烯烃)。
因为卤原子与双键C相隔1个以上C原子,不 能形成p-π共轭,C-X键因较强的极性而容易断 裂;断裂后生成的碳正离子也不如烯丙基型或 苄基碳正离子稳定。
孤立型卤代烯烃中的卤素活性与卤代烷相 似,在加热条件下,能与硝酸银醇溶液反应而 生成卤化银沉淀。
不同烃基的卤代烃与AgNO3-醇溶液反 应, 烯丙基型卤代烯烃>孤立型卤代烯烃(n>1) >乙烯型卤代烯烃
由于上述消除反应所消除的是α-C上的X原 子和β-C上的H,故又称β-消除反应。
β-消除的特点: 1. 在相邻的2个C原子上的原子或基团被消除,
形成不饱和键。 2. β-C上必须有H才能发生β-消除反应。
2 查依采夫规律 ( Saytzeff Rule )
β
β KOH,乙醇
CH3CH2CH2CHCH3
第1步——生成正碳离子
α α
sp3
sp2
第1步决定反应速率,只有1种分子发生共价 键的异裂,单分子消除反应E1。
试剂B
α sp2 β
sp3
αsp2 β
sp2
sp2
α
β
第2步,试剂B进攻β-C上的H原子,使β-C失去质 子后也转变为sp2杂化状态,2个相邻sp2杂化C原子的p轨 道平行重叠形成π键,生成烯烃,决定产物组成的步骤。
加热反应
CH2=CH-X (或C6H5-X)
加热
生成AgX↓
生成AgX↓
无AgX
为什么乙烯型卤代烃反应活性最弱, 而烯丙基型卤代烃反应活性最强呢?
1.乙烯型卤代烃(R-CH=CHX )
sp2
sp2
电负性: C(sp2 ) 大于C(sp3 ) ,卤原子不易从C 处获得电子成为阴离子而离去;
p-键共轭效应:C-X电子云密度增加,X与C结合 得更加牢固,卤原子极不活泼;
六、不饱和卤代烯烃的取代反应
不饱和卤代烃根据卤素与π键的相对位置不 同,可分为:
RCH CHCH2 X; CH2X
RX
RCH CH(CH2)n X; (CH2)nX
RCH CH X; X
烯丙基型卤代烯烃 孤立型卤代烯烃(n>1) 乙烯型卤代烯烃
卤代烯烃分子中卤素的活泼性取决于卤素 与键的相对位置。
对烃基相同、卤素不同的卤代烷来说,其脱 卤化氢的活性顺序为:
R-I > R-Br > R-Cl
四、消除反应的机制
研究卤代烷消除反应的动力学,发现:
当反应速率仅与卤代烷的浓度有关,为单分 子消除反应,以E1表示;
当反应速率不仅与卤代烷的浓度有关,还 与碱的浓度有关,为双分子消除反应,以E2表 示。
1 单分子消除反应机制(E1) (Unimolecular Elimination)
KOH, EtOH
H2C CH CH CHCH(CH3)2 5-甲基-1,3-己二烯
共轭烯烃
NOT
H2C CHCH2CH C(CH3)2
5-甲基-1,4-己二烯
1-苯基-2-氯丙烷
1-苯基-1-丙烯
不同的卤代烃脱卤化氢的活性不同。
含相同卤素、不同烃基的卤代烷的消除反应 的活性顺序为:
叔卤代烷>仲卤代烷>伯卤代烷
5
+
苄基正碳离子中,
存在着p-共轭,电子云
离域,使正电荷分散至
苯环而稳定。
苄基卤中的卤素原子也非常活泼,能在室温 下与硝酸银醇溶液反应生成卤化银沉淀。
可见:对于烯丙基型卤代烯烃来说,卤原 子反应活性最高,所以无论发生SN1还是SN2,活 性都大。
3.孤立式卤代烃 RCH=CH(CH2)2-X
(n≥2)
1. 卤代烷结构的影响
伯卤代烷与强亲核试剂主要发生SN2亲核取 代反应;
叔卤代烷与强碱性试剂主要发生E2消除反 应;仲卤代烷的活性介于两者之间。
卤代烃的支链愈多,对消除反应愈有利。
2. 强极性溶剂有利于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
实验证明:对相同的卤代烷,以水为溶剂 时,有利于取代反应;以醇为溶剂时,则有利 于消除反应。
卤代烷 卤原子被-OH取代

亲核取 代反应
卤代烷
消除反应
烯烃
3.试剂的碱性和亲核性的影响 试剂的碱性愈强对消除反应愈有利,消除反
应常用试剂为:KOH/乙醇溶液。 碱性增强,反应对E2更有利。
试剂的亲核性愈强对亲核取代反应更有利。 亲核性增强,反应对SN2更有利。
4
4.反应温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提高温度更有利于消除,例如:
分子内脱去 1分子HCl生 成烯烃。
这种在分子内脱去一个简单分子如 H2O、 HX等形成不饱和结构的反应称为消除反应 (Elimination)。
R-CH-CH-CH-CH-R HXXH
KOH- 醇 R-CH=CH-CH=CH-R + 2NaX + 2H2O
Hβ X + 2NaOH X
Hβ '
乙醇
+ 2NaX + 2H2O
轭,π电子离域的结果使正电
荷不再集中于一个C上,使正电
荷得以分散,正碳离子趋向稳
定而易生成
烯 丙 基 氯 (CH2 = CH-CH2-Cl) , 容 易 离 解 成烯丙基C+和Cl-,因而表现出按SN1反应的活 泼性;有利于亲核取代反应的进行。
烯丙基型卤代烃在室温下就能与硝酸银醇 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卤化银沉淀。
分解
分解
含活泼氢的 化合物
烷烃
注意:制备Grignard试剂必须用无水溶剂,在操 作时也要采取隔绝空气中湿气的措施。
6
作业
P94
(作业本) 4(单数)、5 (单数)、 8、 10、12、 (自己做)6、9、11、13
7
E1 和SN1机制的共同点: 第1步均生成正碳离子
E1 和SN1类反应常常同时发生,至于何者 占优势,主要看正碳离子在第2步反应中消除质 子或与试剂结合的相对趋势。
2
例如:2-甲基-2-溴丁烷的(E1)消除反应机制
实验证明,双键上烷基多的烯烃稳定性 大,能量低,相应地其过渡态所需的活化能较 小,因此反应速度较快,其产物所占比例也较 多,其择向符合查依采夫规则。
不同烃基的卤代烃与AgNO3-醇溶液反应, 根据生成卤化银沉淀的快慢来测得其活性次序。
R-X + AgNO3

RONO2 + AgX
烯丙基型卤代烯烃>孤立型卤代烯烃>乙烯型卤代烯烃
CH2=CH-CH2-X CH2=CH-(CH2)n-X
(或C6H5-CH2-X) (或C6H5-(CH2)n-X)
常温下反应
多数情况下,卤代烷 的消除反应和亲核取代反 应同时发生,且相互竞争。
当反应对亲核试剂OH-攻击α-C δ+有利, 则亲核取代反应为主;对攻击β-H δ+有利,则 消除反应为主。
卤烷烃的亲核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总是 处于相互竞争之中,究竟哪方面的反应占 优势呢?
与卤代烷分子本身的结构、溶剂的极性、 试剂的碱性、反应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乙烯型卤代烃不易发生取代反应,与硝酸银 醇溶液共热,也无卤化银沉淀产生。
2.烯丙基卤代烃和苄基卤代烃
CH=CHCH2-X(C6H5-CH2-X)
在烯丙型卤代烃中,卤原子与双键间不存 在共轭效应。由于卤原子的电负性较大,为吸 电子基,卤原子获得电子离去后生成的是稳定 的烯丙基正碳离子。
+
烯丙基正碳离子中,C+空p 轨道能与相邻的键形成p-共
2 双分子消除反应(E2)机制(Elimination Bimolecular) 叔丁基氯在碱性条件下E2消除反应
sp3 sp3
sp3
sp2 sp2
亲核试剂进
攻卤代烷的 β-H
H以质子的形 式与试剂结合 而脱去
卤原子则在溶剂作用下
带着一对电子离去,α和 β-C之间形成C=C,生成 烯烃。
E2特点: 新键的形成与旧键的断裂同时发生; 反应速率与反应底物和亲核试剂均有关; 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有卤代烷和亲核试剂2种分 子参加,因此为双分子反应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