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昆虫的生长过程-2019最新幼儿园中班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
中班科学活动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昆虫是生物界中一类特殊且各具特色的生物。
为了让中班幼儿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生长过程,我们进行了一项科学活动,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们亲身感受生命的奇妙之旅。
第一阶段:观察昆虫的卵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为幼儿们准备了昆虫的卵。
幼儿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卵的特点,并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卵的细节。
他们发现昆虫的卵形状各异,有的像小圆点,有的呈长椭圆形。
这引发了幼儿们的好奇心,他们开始思考这些卵将会孵化成什么样的昆虫。
第二阶段:孵化昆虫幼虫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为幼儿们提供了孵化箱。
幼儿们仔细地将昆虫的卵放入孵化箱中,并确保环境的恰当温度和湿度。
他们通过观察与记录,发现幼虫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会从卵中孵化出来。
幼儿们欣喜地看到昆虫幼虫的出现,他们悄悄观察昆虫幼虫的形态、颜色和行为习性,并及时记录下来。
第三阶段:观察昆虫的蛹化过程昆虫的生长过程中,蛹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为了让幼儿们亲眼见证昆虫的蛹化过程,我们准备了昆虫的蛹。
幼儿们将昆虫蛹放入观察罐中,细心地观察蛹的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他们看到昆虫蛹开始发生变化,颜色逐渐加深,外部特征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幼儿们惊叹不已,对昆虫的生命力和变化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四阶段:观察昆虫的羽化羽化是昆虫生命周期中最引人注目的过程之一。
为了让幼儿们亲身感受昆虫羽化的壮丽景象,我们准备了一只昆虫羽化箱。
幼儿们静心观察着昆虫从蛹中挣开残酷的外壳,艰难但坚定地穿越到新的生命阶段。
幼儿们欢呼雀跃,为昆虫的勇气与生命力所感动。
通过这个科学活动,幼儿们不仅观察了昆虫的生长过程,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通过实践与探索,他们亲身感受到了生命力的奇妙,对自然界的变化充满了好奇与敬畏之情。
这一科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们的科学知识,也激发了幼儿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通过这次中班科学活动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幼儿们的科学兴趣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我们相信,他们会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积极探索和发现生命的奥秘。
幼儿园中班《认识昆虫》科学教案(精选12篇)
幼儿园中班《认识昆虫》科学教案幼儿园中班《认识昆虫》科学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认识昆虫》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中班《认识昆虫》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
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
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第三节《昆虫》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昆虫的定义、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常见的昆虫种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知道常见的昆虫种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昆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昆虫的特征及其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教学重点:昆虫的基本特征、常见昆虫的种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昆虫图片、标本,PPT课件。
学具:彩笔、画纸,昆虫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昆虫标本,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进而引出课题。
2. 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点。
3. 讲解常见昆虫的种类教师展示常见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如蝴蝶、蜜蜂、蚂蚁、蜻蜓等。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昆虫模型,让幼儿判断它是哪一种昆虫,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5. 随堂练习教师分发昆虫图片,让幼儿根据所学的昆虫特征,将图片分类。
6. 动手操作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一种昆虫标本,并描述它的特征。
2. 答案示例:我找到了一只蝴蝶标本。
它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膀,翅膀上有美丽的花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标本、图片、模型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昆虫,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近大自然,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昆虫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昆虫的特征及其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标本收集和描述。
幼儿园中班自然观察教案——昆虫的生长
幼儿园中班自然观察教案——昆虫的生长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2.学会画出昆虫的生长过程和触角、翅膀等部位的图像;3.培养幼儿对昆虫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昆虫的生长周期;2.学会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3.绘制昆虫的生长过程和部位图像。
三、教学过程:1.教师示范:教师先带领幼儿到操场上的草丛中去抓蚂蚁、蜗牛等小昆虫,然后带到教室中供幼儿观察。
教师向幼儿讲解昆虫的生长周期,并肢体语言模拟昆虫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跟随模拟的手势观察生长过程,帮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长特点及其生命周期。
2.身体大动作:让幼儿进行身体大动作,在体验中学习昆虫的特点。
如在讲解蛹的时候,让幼儿蜷缩成一个蛹的形状;在讲解蝴蝶破茧而出时,让幼儿张开大手臂做蝴蝶的到来。
3.课堂讨论:针对昆虫的各个部位,在白板上绘制昆虫的示意图,并让幼儿对不同部位进行分类、命名,并通过讨论的形式深入了解昆虫生长过程中各个部位的特点,如昆虫的触角、翅膀等。
4.绘画活动:在理解昆虫的生长和特点后,让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每一个幼儿在铺好的白纸上画一幅昆虫的生长过程图和各种部位的图像。
让幼儿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昆虫的神奇趣味。
5.综合表现:把所有同学的画挂在墙上,展示给其他的幼儿园同学观赏。
在朗读每幅画的作者和画作时,让大家学习到画的细节,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昆虫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在于通过示范、讨论、动手参与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生长过程及其各种特点,此外,在绘制画作的过程中,幼儿也能够进一步感受到昆虫的神奇趣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增强对昆虫的保护意识,形成一个热爱自然,关注环保的良好思想和行为习惯。
幼儿园中班小昆虫的生长过程教案
幼儿园中班小昆虫的生长过程教案教学主题:幼儿园中班小昆虫的生长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小昆虫的种类和习性;2. 了解小昆虫的生长过程;3. 观察小昆虫的生长过程,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4. 培养孩子的珍爱生命的意识,爱护小昆虫。
教学内容:1. 昆虫概述;2. 根据昆虫种类选择培育方法;3. 手把手教会孩子培育小昆虫的方法;4. 观察小昆虫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1. 昆虫概述首先,老师向孩子们简单介绍昆虫的概念。
可以利用图片或视频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昆虫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 根据昆虫种类选择培育方法接下来,老师需要根据所选择的昆虫种类,选择相应的培育方法。
比如,如果选择的是蝴蝶,我们需要准备蝴蝶的蛹,通过观察让孩子们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3. 手把手教会孩子培育小昆虫的方法老师现场展示如何培育小昆虫,可以在小组课程中让孩子们一起观察、学习、实践。
老师可以让孩子们亲手培育小昆虫,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 观察小昆虫的生长过程当小昆虫开始孵化后,老师可以跟孩子们一起观察小昆虫的生长过程。
我们可以利用显微镜、放大镜等工具让孩子们更好地观察。
同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或画画记录小昆虫的成长,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小昆虫的成长过程。
教学方法:1. 演示教学法在小组内,老师可以进行演示,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小昆虫的生长过程。
2. 讨论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彼此对小昆虫的看法、猜想,让他们尝试思考、解决问题等。
3. 视觉教学法利用图片、动画等视觉手段,教会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小昆虫的特征以及生长过程。
教学评估:1. 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现、互动和反馈,对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进行评估。
2. 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日记、画作的查阅和点评,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3. 老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小测验,来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教学资料:1. 小昆虫的图片、视频。
2. 小昆虫种类的介绍。
3. 小昆虫培育方法。
昆虫长大了中班科学教案
昆虫长大了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描述昆虫的不同生长阶段。
2. 了解昆虫在不同阶段的食物需求。
3. 提高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昆虫模型或图片。
2. 玩具昆虫或昆虫图鉴。
3. 绘本或故事书,介绍昆虫生长过程。
4. 昆虫观察箱或容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模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昆虫的特点,询问学生他们对昆虫的了解和想法。
2. 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展示玩具昆虫或昆虫图鉴,让他们自由探索和观察。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例如昆虫有多少只脚?它们有翅膀吗?它们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和形状?3. 讲授昆虫生长过程:通过绘本或故事书,向学生详细讲解昆虫的生长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观察昆虫生长:教师准备昆虫观察箱或容器,放入一些昆虫的卵或幼虫。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昆虫的变化。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观察昆虫体型的变化、颜色的变化、行为的变化等。
5.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昆虫进行研究。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昆虫在不同阶段的食物需求,并制作海报或口头报告展示给全班同学。
6. 总结: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昆虫变化和有关昆虫的知识。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强调昆虫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延伸:1. 阅读相关绘本或故事书,进一步了解不同种类的昆虫和它们的生长过程。
2. 前往周围的公园或野外进行昆虫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的生态环境。
3. 制作昆虫模型或手工制品,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昆虫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观察昆虫的专注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2. 评估小组活动中学生制作的海报或口头报告,检查他们是否准确地描述了昆虫在不同阶段的食物需求。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并了解昆虫的生长过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含反思教学目标:1. 能够认得和区分昆虫与其他动物。
2. 能够说出昆虫的特征和习性。
3. 能够察看昆虫的生长过程及变化。
4. 培育幼儿对昆虫的爱好和保护意识。
教材准备:1. 昆虫标本、图片、模型等材料。
2. 昆虫生态箱、显微镜、放大镜等工具。
3. 一些昆虫的幼虫、蛹、成虫等标本。
4. 适合幼儿园学习的科普书籍。
课时布置:第一课介绍昆虫的定义、特征和分类第二课学习昆虫的生长变化第三课察看昆虫的习性和生态环境第四课讲解昆虫的保护和意义总结和反思教学步骤:第一课介绍昆虫的定义、特征和分类1. 搜集各种昆虫标本、图片等材料,让幼儿们看看,了解昆虫的外形、颜色和习性。
2. 引导幼儿们说出认知并区分昆虫和其他动物的特征:昆虫有6条脚、一对翅膀和三个体节,而其他动物不同。
3. 介绍昆虫的分类,包括鳞翅目、膜翅目、蜻蜓目、蝗虫目、蝶目、蜂目等。
4. 制作昆虫的模型让幼儿们更好的理解和认得昆虫。
第二课学习昆虫的生长变化1. 引导幼儿们察看昆虫生长过程,包括幼虫、蛹和成虫。
2. 给幼儿们准备昆虫的标本,察看昆虫的变化,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
3. 通过察看昆虫的变化,让幼儿们学习到生命的变化和生命的韧性。
第三课察看昆虫的习性和生态环境1. 给幼儿们准备昆虫生态箱,让他们察看昆虫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性。
2. 激励幼儿询问问题和供给答案,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诚。
3. 给幼儿们准备显微镜、放大镜等工具,让他们察看昆虫的特征和生态环境。
第四课讲解昆虫的保护和意义1. 介绍昆虫的多样性和生态位,让幼儿们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紧要性。
2. 引导幼儿们关注野生昆虫并学习如何保护野生昆虫。
3. 教育幼儿们要正确处理垃圾,保护昆虫的生存环境。
总结和反思通过学习昆虫,幼儿们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入,通过察看和探究,他们对昆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门科学课的教学,可以让幼儿们在感性认得和理性认得的基础上,有更加全面的认得和体验,其实生活的很多事物,都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去学习。
幼儿园观察昆虫生长过程教案
幼儿园观察昆虫生长过程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观察昆虫生长过程教学对象:幼儿园儿童教学内容:1. 昆虫的生长过程2. 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3. 探究昆虫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生长过程2. 能够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3. 自主探究昆虫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1. 昆虫的生长过程2. 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3. 探究昆虫的生态环境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正确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2. 如何引导幼儿探究昆虫的生态环境教学准备:1. 昆虫(如:蝴蝶、蜜蜂、蚂蚁等)2. 显微镜3. 放大镜4. 生态环境图书或者素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张有昆虫的图片或者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引导孩子们逐渐对昆虫产生兴趣。
二、学习昆虫的生长过程(20分钟)1. 介绍昆虫的生长过程,启发幼儿们对昆虫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可以使用幼儿园昆虫饲养箱中的幼虫,进行生长过程演示,并利用放大镜或显微镜加深幼儿的了解。
三、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30分钟)1. 整理幼儿们的观察小组,以三到五人的小组,让同组幼儿们仔细观察幼虫的生长过程。
并在观察过程中记录下幼虫的变化。
2.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使用显微镜,更好地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
四、探究昆虫的生态环境(30分钟)1.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素材(如:图书、图片等),向幼儿们介绍昆虫的生态环境,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在介绍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们尝试自主探究昆虫的生态环境,例如通过选择特定的环境或者添加不同的食物,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有何不同的变化。
五、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反馈及观察情况,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并帮助幼儿巩固知识,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动物、自然及环境的关心和观察。
教学方式:1. 学生自主探究2.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体验评价方式:1. 学习记录2. 听取幼儿对课程的回馈3. 检查幼儿观察的记录和理解教学拓展:1. 可以在下课后,请爸爸妈妈陪伴孩子们到公园或者野外进行昆虫观察和自然亲子活动,增强孩子们的自然环保意识。
《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第一章:认识昆虫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如昆虫的身体结构、触角、翅膀等。
2. 培养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昆虫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昆虫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昆虫身体结构的细节。
2. 昆虫的分类和特点。
四、教学准备:1. 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观察昆虫的工具,如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歌曲等方式引出昆虫的话题。
2. 讲解:展示昆虫的图片和实物,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3. 观察:让幼儿观察昆虫,用放大镜等工具仔细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
4. 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昆虫特点,讨论昆虫的分类和特点。
第二章:昆虫的饮食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昆虫的饮食习性,如昆虫的食物来源、饮食习惯等。
2. 培养幼儿对昆虫生活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昆虫的饮食习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昆虫饮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昆虫食物的种类和特点。
2. 昆虫的饮食习惯。
四、教学准备:1. 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观察昆虫饮食的工具,如观察箱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歌曲等方式引出昆虫饮食的话题。
2. 讲解:展示昆虫的图片和实物,讲解昆虫的饮食习性。
3. 观察:让幼儿观察昆虫的饮食过程,用观察箱等工具观察昆虫的食物来源。
4. 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昆虫饮食习性,讨论昆虫食物的种类和特点。
第三章:昆虫的家园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活环境,如昆虫的栖息地、生活习性等。
2. 培养幼儿对昆虫生活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1. 昆虫的生活环境。
2. 培养幼儿观察昆虫家园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昆虫栖息地的种类和特点。
2. 昆虫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准备:1. 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观察昆虫家园的工具,如观察箱等。
昆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昆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单元“奇妙的昆虫世界”,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昆虫的身体结构”,第二节“昆虫的分类和特征”。
详细内容涉及蝴蝶、蜜蜂、蚂蚁、蜻蜓等常见昆虫的观察与了解,以及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昆虫的身体结构,认识常见昆虫的分类和特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昆虫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昆虫的身体结构及生长发育过程。
教学重点:昆虫的分类和特征,以及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昆虫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标本、昆虫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放大镜、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捕捉昆虫,让幼儿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
邀请幼儿分享捕捉到的昆虫,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昆虫标本、模型、图片等,讲解昆虫的身体结构、分类和特征。
通过互动提问,检验幼儿对昆虫知识的掌握情况。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昆虫进行观察、描述,并记录在画纸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用彩泥制作昆虫模型,巩固对昆虫结构的认识。
教师评价幼儿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昆虫世界2. 板书内容:昆虫的身体结构:头、胸、腹、翅、足常见昆虫分类:蝴蝶、蜜蜂、蚂蚁、蜻蜓等昆虫的特征:三对足、两对翅、身体分节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示例:蝴蝶:翅膀上有美丽的花纹,喜欢吸食花蜜。
蜜蜂:有翅膀和刺,喜欢采蜜,会蜇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协助幼儿观察身边的昆虫,共同完成作业。
幼儿园科学教育教案:昆虫的生长变化 幼儿园科学知识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科学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而昆虫的生长变化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教学幼儿能够了解到昆虫的生长规律,培养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就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昆虫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讨,提供一份完整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昆虫的一生经历,包括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2. 培养幼儿对昆虫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 鼓励幼儿从小爱护昆虫,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昆虫的一生经历:从卵到幼虫,再到蛹,最后成为成虫;2. 不同昆虫的生长变化:可以选取蝴蝶、蚕、蚂蚁等常见昆虫进行讲解;3. 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在教室中设置昆虫观察区,让幼儿亲自观察不同阶段的昆虫。
三、教学准备1. 昆虫标本或图片:用于教学讲解时展示昆虫的不同生长阶段;2. 显微镜:让幼儿通过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微观结构;3. 昆虫饲养箱:用于放置昆虫,让幼儿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4. 相关绘本:通过绘本故事向幼儿介绍昆虫的生长变化。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昆虫生长变化的视频或图画,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2. 讲解昆虫的一生经历:教师用昆虫标本或图片向幼儿介绍昆虫从卵到蛹再到成虫的生长过程;3. 观察不同昆虫的生长变化:在教室中设置昆虫观察区,放置蝴蝶、蚕、蚂蚁等昆虫的饲养箱,让幼儿亲自观察不同昆虫的生长过程;4.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共享自己对昆虫生长变化的观察和思考;5. 制作昆虫绘本:让幼儿用纸和颜料制作昆虫的生长变化绘本,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让幼儿记录每天观察到的昆虫生长变化,并进行观察记录;2. 问答评价: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幼儿通过回答问题来评价他们对昆虫生长变化的理解程度;3. 绘本评价:对幼儿制作的昆虫生长变化绘本进行评价,鼓励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六、教学实施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地为幼儿讲解昆虫的生长变化,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2.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简单易懂的教材和教具进行教学;3.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做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第一章:认识昆虫1.1 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翅膀和六条腿。
1.2 教学内容1. 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
1.3 教学方法1. 使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身体特征,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第二章:昆虫的触角2.1 教学目标2. 了解昆虫的触角的功能,如触觉、嗅觉和触角之间的交流。
2.2 教学内容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昆虫触角的功能。
2.3 教学方法2. 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昆虫的触角,并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触碰触角观察昆虫的反应。
第三章:昆虫的翅膀3.1 教学目标3. 了解昆虫的翅膀的特征和功能,如飞行和散热。
3.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昆虫翅膀的特征和功能。
3.3 教学方法3. 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昆虫的翅膀,并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翅膀的颜色和形状。
第四章:昆虫的腿4.1 教学目标4. 了解昆虫的腿的特征和功能,如行走、抓握和触觉。
4.2 教学内容4.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昆虫腿的特征和功能。
4.3 教学方法4. 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昆虫的腿,并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腿的形状和功能。
第五章:昆虫的习性5.1 教学目标5. 了解昆虫的习性,如生活环境、食物来源和繁殖方式。
5.2 教学内容5.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昆虫的习性。
5.3 教学方法5. 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昆虫的习性,并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昆虫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
第六章:昆虫的家园6. 了解昆虫的生活环境,包括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栖息地类型。
6.2 教学内容6.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讲述昆虫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习性,如森林、湿地和草原。
6.3 教学方法6. 通过自然环境观察和图片展示,让幼儿认识昆虫的多样性及其生活环境。
第七章:昆虫的食物7.1 教学目标7. 了解昆虫的食物来源和它们的饮食习惯。
7.2 教学内容7. 讲解昆虫的食性,包括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并通过实例介绍昆虫的食物来源。
《昆虫》中班科学教案
《昆虫》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昆虫”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认识昆虫”,详细讲解昆虫的定义、特征及生活习性;第二章“昆虫的身体结构”,深入了解昆虫的头部、胸部和腹部特点;第三章“昆虫的发育过程”,学习昆虫的变态发育和生命周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能够掌握昆虫的定义、特征、身体结构和发育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昆虫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昆虫的身体结构和发育过程。
教学重点:昆虫的定义、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标本、图片、模型、放大镜、显微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幼儿到户外捕捉昆虫,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讲解昆虫的定义、特征,通过观察昆虫标本,让幼儿了解昆虫的身体结构。
(2)讲解昆虫的发育过程,展示昆虫的变态发育和生命周期图片,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长过程。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昆虫的定义和特征。
(2)分组讨论:讨论昆虫的身体结构和发育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昆虫》2. 内容:(1)昆虫的定义、特征(2)昆虫的身体结构(3)昆虫的发育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种你最喜欢的昆虫,并描述它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观察家中的昆虫,记录它们的发育过程。
2. 答案:(1)示例:蝴蝶。
特征:翅膀有花纹,喜欢在花丛中飞舞。
生活习性:以花蜜为食,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2)示例:蝗虫。
发育过程:卵→若虫→成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昆虫博物馆,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昆虫的世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达成性。
幼儿园自然教育教案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
幼儿园自然教育教案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教案主题: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不同种类的昆虫;2. 了解昆虫的基本生态习性;3. 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探究昆虫的不同生长阶段;4.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5. 寓教于乐,让幼儿对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昆虫的分类;2. 昆虫的结构;3. 昆虫的基本习性;4. 昆虫的生长过程;5.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昆虫标本或图片;2. 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3. 昆虫生长观察器材(培养皿、昆虫蛹等);4. 丰富多彩的绘画工具;5. 安全保护装备,如手套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请幼儿围坐在教室中央,并打开蒙眼布;2. 轻轻地在一只昆虫上放一点糖眼或水果,然后放到幼小学生的桌子上;3. 向孩子解释这是昆虫,然后向他们介绍昆虫的分类。
二、讲解(15分钟)1. 课堂讲解:在黑板上画出昆虫的不同部位图,带领孩子了解昆虫的基本结构。
2. 实物观察:在教室里放置各种昆虫标本或图片,供孩子们观察。
3. 向孩子介绍昆虫的基本生态习性,让孩子们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操作实践(20分钟)1. 昆虫观察器材展示:向孩子们介绍一下昆虫培养皿、昆虫蛹等观察器材;2. 操作实践:在教室里放置观察器材及昆虫蛹等,供幼儿们一起探究昆虫的生长过程;3. 教师应该向孩子们传授如何使用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四、互动游戏(15分钟)1. 丰富多彩的绘画工具:让孩子们画出他们眼中的昆虫;2. 昆虫知识问答:通过有趣的昆虫知识问答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概括“昆虫的分类、结构、生长过程及习性”等,引导幼儿对昆虫的专业学习;2. 让孩子们提出问题与建议,以便评估课堂教学质量;3. 结束本次教学。
教学反思:这次课有趣,孩子们好像很喜欢。
一个小缺点是,有些孩子不太愿意接触昆虫。
未来我会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对自然的兴趣变得更浓厚。
幼儿园自然教育教案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及实施幼儿园自然教育
一、引言在幼儿园自然教育中,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活动。
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变态过程,让幼儿在积极的参与中,感知和理解昆虫的生长规律及自然界的规律,提高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围绕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的自然教育活动展开讨论,包括活动目的、实施步骤、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幼儿园自然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二、活动目的1. 帮助幼儿认识昆虫的生长过程及生态环境,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勇于探索、观察、发现、思考的好习惯。
3. 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幼儿对事物的描述及分析能力。
三、实施步骤1. 选择观察对象首先在教学目标中明确需要观察的昆虫种类,如蝴蝶、蜜蜂、蚕豆等。
2. 观察环境的准备为了让幼儿有优质的观察体验,需要准备清晰的观察场所,确保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保持干净整洁。
同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温湿度,提供昆虫正常生长所需的环境。
3. 昆虫的获取可以邀请家长或老师携带昆虫来进行观察,或者直接带领幼儿到校园或者附近的自然环境中采集昆虫。
4. 展示及讲解在观察开始前,老师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展示和讲解,让幼儿对将要观察的昆虫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5. 观察过程幼儿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外形、结构及移动等行为,也可以观察昆虫的取食、休息、产卵等生活行为,同时也可以记录昆虫的生长变化。
6. 结束总结观察结束后,可以组织幼儿围绕观察对象展开小组讨论,共享观察到的有趣现象及感悟。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在观察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触发幼儿的思维和观察兴趣。
2. 体验式教学通过亲自动手观察昆虫,幼儿可以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感受昆虫的生长变化,提高幼儿对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3. 互动式教学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是观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老师可以在观察过程中与幼儿进行交流,引导幼儿思考,加深幼儿对昆虫生长过程的理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附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生物世界》第三节《昆虫》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昆虫的定义、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常见的昆虫种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定义、特征,认识常见的昆虫种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昆虫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中昆虫的喜爱,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昆虫的特征、常见昆虫的认识。
2. 教学重点:昆虫的定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图片、标本、PPT、视频等。
2. 学具:彩笔、画纸、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昆虫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昆虫名称,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昆虫的定义、特征。
(2)通过PPT展示常见昆虫的图片,让幼儿认识各种昆虫。
(3)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昆虫知识。
3. 例题讲解:(1)展示一只蝴蝶,让幼儿描述蝴蝶的特征。
(2)引导幼儿思考:蝴蝶与人类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出示不同种类的昆虫图片,让幼儿判断其是否属于昆虫。
(2)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描述其特征。
5. 动手操作:(1)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
(2)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作品,介绍昆虫的特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昆虫2. 内容:(1)定义:昆虫是一种节肢动物,具有三对腿、一对触角、一对翅膀。
(2)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呼吸方式为气管呼吸。
(3)常见昆虫:蝴蝶、蜜蜂、蚂蚁、蜻蜓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示例:(1)观察对象:蝴蝶特点:翅膀色彩斑斓,身体轻盈,喜欢在花丛中飞舞。
(2)观察对象:蚂蚁特点:身体小,力气大,喜欢群居生活。
幼儿园中班自然教育教案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学习昆虫的发育过程
幼儿园中班自然教育教案-《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学习昆虫的发育过程幼儿园中班自然教育教案-《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学习昆虫的发育过程一、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认识昆虫的生长变化。
2、学习昆虫的发育过程及其生活习性。
3、培养幼儿观察、发现和探究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昆虫的基本特征。
2、昆虫的生长变化。
3、昆虫的发育过程及其生活习性。
三、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
2、展示法。
3、实验法。
4、观察法。
5、讨论法。
6、游戏法。
四、教学步骤:1、情境导入:通过图片和简短的故事情节来引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展示:通过显微镜或放大镜等工具,让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和身体结构,引导幼儿认识昆虫的基本特征。
3、实验:为幼儿提供一些昆虫的幼虫和蛹等,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和发育过程。
4、观察: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和发育过程,让幼儿学习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5、讨论: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认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兴趣和记忆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认识昆虫的生长变化,学习昆虫的发育过程及其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和发育过程,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们学习了昆虫的基本特征,认识了昆虫的生长变化和发育过程,了解了昆虫的生活习性。
同时,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发现和探究的能力,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增强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幼儿园中班动手能力教育教案中班幼儿科学实践了解昆虫的生长与繁殖规律
幼儿园中班动手能力教育教案-《中班幼儿科学实践:了解昆虫的生长与繁殖规律》幼儿园中班动手能力教育教案-《中班幼儿科学实践:了解昆虫的生长与繁殖规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细心认真的态度。
2.了解昆虫的繁殖规律,让幼儿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
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繁殖规律。
2.制作昆虫生长观察箱,观察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繁殖规律。
3.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繁殖规律。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制作生长观察箱、收集昆虫等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2.实验探究法,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繁殖规律,让幼儿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3.课堂讲解法,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讲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繁殖规律。
四、教学步骤1.制作生长观察箱,收集昆虫。
2.观察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繁殖规律,让幼儿记录并观察。
3.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繁殖规律。
4.课堂讲解,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繁殖规律的知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繁殖规律。
2.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繁殖规律,尤其是幼虫和蛹的生长变化。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在制作生长观察箱、收集昆虫的过程中,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繁殖规律,让幼儿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培养了幼儿的生命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的运用,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繁殖规律。
中班科学昆虫教案
中班科学昆虫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种类;2.掌握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3.培养学生对昆虫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准备1.大型昆虫模型:蝴蝶、蜜蜂等;2.昆虫图片册: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3.显微镜:用于观察昆虫的细节;4.放大镜:帮助学生观察小型昆虫;5.昆虫生命周期模型:展示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6.爬虫类昆虫:蚕、蝉等。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导入话题:教师向学生介绍昆虫的概念;2.引入问题:教师询问学生对昆虫的认识,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二步:认识昆虫1.使用大型昆虫模型:教师指着模型,向学生介绍蝴蝶、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2.展示昆虫图片册:教师逐页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的昆虫;3.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选择一种昆虫并介绍其特征。
第三步: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1.展示昆虫生命周期模型:教师使用昆虫生命周期模型,向学生展示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2.对比观察:教师将蚕和蝉等爬虫类昆虫与成虫进行对比观察,让学生发现它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3.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变化,并引导他们回答相关问题。
第四步:观察和探索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个显微镜和若干放大镜,让学生观察昆虫的细节;2.记录观察结果:每个小组以列点方式记录观察到的昆虫细节,如昆虫的眼睛、翅膀、腿部等;3.分享观察结果: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观察到的昆虫细节,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讨论。
第五步:总结1.教师进行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昆虫的重要性;2.学生自主总结:让学生口头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观察、探索和小组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展示昆虫模型、图片册以及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昆虫细节,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昆虫的生长过程
中班科学昆虫的生长过程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了解昆虫的生长过程。
3、尝试比较分析昆虫成长过程的共同点。
活动准备
蜜蜂、蜻蜓、蝴蝶、蚕、蚊子、苍蝇等多媒体图片或视频,蚕生长过程图片(蛾、卵、蚕、吐丝作
茧、蚕蛹),蚊子生长过程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播放轻音乐,边念儿歌《毛毛虫变蝴蝶》边做动作。
二、开拓视野。
1、教师介绍蚕的生长过程。
——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生长过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千姿百态的昆虫世界,了解一下昆虫是怎样成
长的。
——(出示蚕的图片)师请问这是什么昆虫?你了解它的生长过程吗?
——(出示蚕生长过程的图片)师雌蛾产卵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孵化出幼小的蚕,幼蚕慢慢长大,到
一定阶段的时候,长大的蚕开始吐丝,给自己做一个茧,然后住在里面,在茧中它慢慢变成了蚕蛹,又
过上一段时间,蚕蛹变成了蛾。
蛾又产下卵,依次循环。
2、幼儿自主阅读,了解蚊子、蜻蜓的生长过程。
——请幼儿打开书本,一起了解蚊子、蜻蜓的生长过程。
(参见幼儿用书)。
——提示“蜻蜓点水”可不是蜻蜓在喝水哦,而是蜻蜓在水里产卵。
3、比较、总结昆虫生长过程的共同点。
——启发幼儿观察、比较蚕、蚊子、蜻蜓生长过程的共同点。
——教师小结昆虫整个生长过程大致分成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在不断地变态。
三、互动游戏。
1、请幼儿给蚊子的生长过程、蚕的生长过程图片排序。
2、请幼儿用动作模仿昆虫生长过程的每个环节。
活动应变
可以找昆虫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幼儿更形象生动地了解昆虫的成长过程。
活动延伸
有条的地方可以养一些蚕,让幼儿观察蚕的生长过程。
区角活动
益智区将蚊子、蚕、蜻蜓的生长过程图片按阶段排序。
美工区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昆虫的成长过程。
环境创设
将昆虫成长过程的图片贴在主题展示区。
家园同步
1、家长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昆虫生长过程的视频,和幼儿一起观看,并跟幼儿讲解。
2、有条的家庭可以养一些蚕,让幼儿更直接地观察昆虫的成长过程。
随机教育
昆虫成长过程的每一步都经历一次质的蜕变,其过程非常的艰辛,鼓励幼儿学习昆虫坚毅的性格,不怕
苦、不怕累。
相关链接
观看电视节目《动物世界》关于昆虫的节目。
附录昆虫的成长过程
可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的增长。
幼虫阶段和成年阶段的样子完全不同的昆虫,如蝴蝶
、飞蛾、甲虫和其他昆虫属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是幼虫阶段和成年阶段看起几乎相同的昆虫,
如蝗虫,螳螂、银鱼、是“不完全变态昆虫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通过几个蜕皮,成为成年
人,如蝴蝶或飞蛾幼虫后6蜕皮成为成年人,都必须经过阶段鸡蛋- 1龄- 2龄- 3龄- 4龄- 5龄幼
虫- 蛹- 成年。
蝗虫的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卵——幼虫——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