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高中数学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高中数学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高中数学教学论文: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一、国际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高度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的脑力密集时代,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际间关系更加密切的发展时代;是一个变动急剧,充满竞争与挑战,也充满机遇与希望的社会。
因此,在未来社会中,世界各国只有让自己的人民能够大量而快速地吸收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新世纪,教育必须培养更具创造力和锲而不舍、追根究底的人才,才能解决新世纪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在面对新时代更多元的世界文化,也需要一种具有团队精神、愿意与他人合作、肯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和不断充实自我的人;他必须懂得和他人相处,他要独立自主而不随波逐流,他能察省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而加以发扬和克服;他会欣赏美的事物而有健康的身心;他还具备创造思维、批判反省以适应变迁的能力。
因而他是一个能自律、自强而乐于进取的社会新人。
这就是未来社会的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潮流下要求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
显然,以目前的教育现状是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教育必须改革,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无可争议的共识。
而教育改革又当以课程改革为要,因为,课程安排设计是否恰当,能否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之需要,提供学生最适切合理的学习内容,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影响到教育活动实施的成败,因此,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
当前,世界主要教育先进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都积极推动课程改革,而综观各国课程发展,虽然其教育目标不尽一致,但强调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作法则相同。
大体说来,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主要是:1. 强调课程的人性化课程的人性化是在批评和总结了六十年代以来的教育发展中,因过分重视课程的现代化与结构化,而导致教育流于主智主义和科学主义,忽略了情意教育和审美教育,不利于培养健全个性公民的经验教训而产生的一种课程改革思潮,这是近年来世界各国课程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
近年来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若干趋势
在近几年,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若干趋势包括:
强调建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是一门实用学科。
因此,许多数学课程开始强调学生的建模能力,即学生能够使用数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可视化和交互式学习:许多数学课程开始使用可视化工具和交互式学习软件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方法。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
提倡多元化和包容性:在近几年,许多数学课程也开始注重多元化和包容性。
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应该能够适应学生的不同背景、兴趣和学习风格。
同时,课程也应该涵盖广泛的主题和概念,使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强调综合性和深度:许多数学课程也开始强调综合性和深度。
这意味着,
课程不仅要涵盖许多不同的概念和方法,还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和方
法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整体构成,
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许多数学课程也开始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这意味着,课程不仅要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实用能力。
这些趋势是目前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但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学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高三数学教学中的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高三数学教学中的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高三数学教学也呈现出了新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本文将探讨高三数学教学中的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高三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和应用,但现代高三数学教学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数学推理和数学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过拓宽数学课程的内容,引入更多的数学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二、加强数学课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高三数学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加强数学课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割裂开来,学生很难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而现代高三数学教学则强调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通过将数学的概念、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高三数学课程改革的第三个方向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技术手段如电子黑板、软件模拟实验、网络教学等,能够丰富数学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通过利用电子黑板等设备,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数学概念和解题思路,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而通过网络教学等方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数学学习,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三数学课程改革的最后一个方向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对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记忆,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都对 学 生 进 行 应 用 能 力 的 系 统 训 练 。第 二 , 国 国 家 课 程 委 员 会 英 要 求 , 有 学 校 都 要 重 视 数 学 应 用 能 力 的 培 养 。教 师 在 制 定 计 划 所 时 , 但要保证学 生有充分 时间从事数 学实践活 动 , 时在基础 不 同 知 识 教 学 和 基 本 技 能训 练 中 , 要 充 分 贯 彻 数 学 应 用 的 思 想 。第 也 三 , 学 生 数 学 应 用 能 力 的 要 求 , 但 反 映 在 课 程 标 准 中 , 体 对 不 亦 现 在 国 家 统 考 大 纲 中 。第 四 , 家 数 学 课 程 对 数 学 应 用 有 如 下 三 国 个 要 求 : 实 践 工 作 处 理 问 题 以 及 使 用 物 质 材 料 的 过 程 中 , 取 在 获
( ) 调 数学 课 程 的 应 用 性 和 实践 性 一 强
目 前 , 实 数 学 观 点 得 到 国 际 数 学 教 育 界 的 普 遍 认 同 , 为 现 也
来说 仍是未知的 , 需要每个人 再现类似创 造的过 程来形成。学生
学 习 数 学 的过 程 不 是 被 动 地 吸 收 课 本 上 的 现 成 结 论 ,而 是 一 个 亲自参与 的丰富 、 动 的思维 活动 , 一个 实践 和创 新的 过程 。 生 是 具 体 地 说 , 生 从 “ 学 现 实 ”出发 , 教 师 帮 助 下 自 己动 手 、 学 数 在 动
脑 做 数 学 ”, 观 察 、 仿 、 验 、 想 等 手 段 收 集 材 料 , 得 体 用 模 实 猜 获 验 , 作 类 比 、 析 、 纳 , 渐 达 到数 学 化 、 格 化 和 形 式 化 。 并 分 归 渐 严
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探索性学习: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传授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数学教学改革趋向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2. 个性化学习:传统上,数学教学往往采用同一套教材和课程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
现在的数学教学改革倡导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数学教学内容和辅助资源。
3. 数学素养的培养:传统的数学教学侧重于计算和解题,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和思想方法。
现在的数学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的问题解决、数学的建模、数学的推理和证明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技术应用:现在的数学教学改革将数字技术和计算工具引入教学过程中,例如使用数学软件、在线教育平台和智能化设备等。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5. 跨学科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紧密,现在的数学教学改革倡导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通过数学在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的应用,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
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国际教育发展的迅速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特别是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使得中小学数学课程变得越来越具有国际性,学生在国际竞
争中越来越具备竞争优势。
首先,在国际数学课程改革中,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理论和技能范围内,更加深入地学习数
学知识,特别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通用思维技能,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
理数学难题。
其次,国际数学课程改革不仅仅是精准,而是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学习更
多的生活数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综合问题的解决
方法,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侧重点也更加突出,以开放性,灵活性,尊重学生发展水平,
采用“活动”为基础,重视科学的创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实践,探究事物的真理。
最后,未来国际数学课程改革还将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建立多媒体课堂环境,发挥讲师和
学生多元化模式配合的作用,丰富课堂,实现轻松、高效的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带给我们
的巨大作用。
综上所述,未来国际数学课程改革将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实践。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国
际数学课程改革,并采取了有效的改革措施,努力改善学校的数学教育水平,培养学生的
数学思维和素养,以更好地满足学校国际化的要求。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探讨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探讨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探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学教育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精确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数学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国际数学课程也在不断改革。
本文将探讨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 一、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在21世纪,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迅速发展,使得全球数学教育面临巨大的变革。
在此背景下,国际数学课程改革已成为必要。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数学教育的要求也逐渐增加。
#### 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教育,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方向有以下几点:(1)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国际数学课程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实际应用引入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2)注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国际数学课程中,要注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形成新的思想时有所帮助。
(3)重视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因此,在国际数学课程中要重视小组合作,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协作意识。
#### 三、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国际数学课程改革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兴趣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探索未来。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 四、国际数学课程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会影响到教材的选择、教师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
当前社会对于高中数学教育的需求与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当前社会对于高中数学教育的需求与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1.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加速,未来社会需要更多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
因此,高中数学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知识掌握,还应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数学知识。
2.强调跨学科融合:当前,很多领域都需要数学知识的支持,比如金融、统计学、数据科学等。
因此,高中数学教育也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强调跨学科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教学工具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数字化教学工具,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直观、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推广素质教育:近年来,中国教育推广素质教育的理念,高中数学教育也不例外。
在注重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品德、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对于高中数学教育的需求和变化趋势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强调跨学科融合、应用数字化教学工具、推广素质教育等。
§4.7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若干特点与趋势(12875)
第七节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若干特点与趋势4.7.1 数学课程改革需要国际视野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数学教育改革是在以下两方面的背景下展开的:首先,科学技术本身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原来的数学课程与教学模式,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容重点和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其次,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数学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数学成为公民必需的文化修养,数学教育大众化成为时代的趋势.数学课程改革需要了解和研究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新动向,目的是要拓宽我们的视野,在国际视野下分析研究数学课程改革,考察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最新发展及其特点.才能结合世界数学课程发展的脉搏,形成自己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思想和实践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从模仿“苏联老大哥”开始构建自己的数学课程体系,其中又经历了近30年被“帝、修”封锁和我们自己闭关锁国,拉大了与世界的差距,基本上完全忽视了对世界数学课程发展的关注.我们的数学教师都是学着同一个几乎是一成不变的数学课程成长起来,并且一代代传承着上节所述的“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应付明天的工作”这种模式.如果这种状态不彻底改变,我们的数学教育培养出的人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只能失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了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冲撞与融合.面对这种情况,各式各样的“比较××学”应运而生,比较教育学也许是其中最活跃的一门.我国科学、文化与教育界长期以来习惯于着意寻找西方与我国在这些方面的区别和进行比较.并常常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盲目推崇、“言必称欧美和日本”的民族虚无主义;另一种是认为我们与西方文化在传统和现实两方面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差别很大,外国的东西对我们没有参考价值,坚持我行我素的自我中心主义.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妥的,原因在于:首先,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类,虽然各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但其基本的生存环境与进化发展过程是相似的,尤其是面对当今“地球村”的日益扩大,很多领域走“世界大同”已呈一种大趋势.正因为如此,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数学课程的发展还是有较为相似的规律的,存在诸多共性.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坎德尔曾预测说:“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将在教育目的与课题上越来越趋于接近和类似,只是各国用于解决教育课题的方法和手段,依存于该国的传统和文化罢了”.①其次,“有比较才能鉴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土文化,国际视野,能为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参照系.从别人经验教训可以对照出自己成败得失,能为自己下一步怎么做找到比较合理的方向,把事情做得更好.例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20世纪历次数学课程改革中的“钟摆现象”,对我们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但反过来,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也不少,“当我们把中国的基础数学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数学教育做比较的时候,经常会得出我们的比人家的好,至少也不比人家差的结论,尤其是中国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屡获金牌、而欧美学生只能拿银牌或铜牌的时候,有人对这一结论更是深信不疑.其实,这样的比较究竟价值几何值得商量.真正应该思考的是:我国青少年奥林匹克竞赛屡屡夺冠,这与未来的诺贝尔奖之间到底有多少联系,有没有联系?未来世界重大的创造发明何时会出现在中国?我们的数学课程包不包括对付出、牺牲、理解、责任、自信、尊重、诚信、求实这些看似与数学没有什么关系的抽①冲原丰编《比较教育学》,1981年日文版.转引自钟启全:《现代课程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49~750页.象概念的理解和植入?数学课程管不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现在社会上违反科学、不讲诚信的事件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原因肯定是多方面、复杂的,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和我们的数学课程有没有关系?……在我国的数学课堂里,老师站在讲台上耐心细致地计算和推理,学生坐在位子上认真听讲和作笔记.老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是我们通常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用秩序的眼光,我国的数学教育的确是层次分明、井井有序.而许多欧美国家则显得无序可循、杂乱无章.但这些无法维持基本水准的教育,却能造就高水平的人才,荷兰、日本、德国、俄罗斯都有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我们的教育就是不能比他们的教育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①这也应该引起我们自己的反思,正确认识和回答这些问题,才能使我国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发展.诚然,20世纪以来西方数学课程改革格局风云变换、纷繁驳杂,演化更迭迅速,我们既不可能、也没理由追星逐月,而且上述国家好多东西确实未必适合我国的国情.但对这些,我们可以通过“审问之、慎思之”加以评论和甄别,可以认同、可以摒弃.“正是在不同的思维模式的撞击中,我们的思考才能够处于充满生机的状态,从而使我们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不断地从经验水平上升到科学水平.”②在上述意义上,拓宽视野,在国际视野下建立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参照系,是本次数学课程改革顺利进展的重要前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密切关注、认真研究西方数学课程改革理论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冷静反思、坚持追求真理、怀疑批判的理性精神,注重西方教育同我国教育的共性部分,消化和汲取其中有意义的思想养分,是一定能够从国际教育科学的宝库中,借鉴到有益的东西,以促进我国课程改革的顺利进展.4.7.2主要发达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特点③1. 美国的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重视数学的价值及数学能力回顾20世纪数学教育的发展,不难发现,美国教育在20世纪所经历的几次重大变革都是以课程改革为其核心,并且都对整个国际数学教育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20世纪初,以杜威(Dewey)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派就首先对传统的“学校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书本为中心”的“老三中心”教育思想进行批判,提出“以生活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现代教育观,之后又经过了以“新数运动”——“回到基础”——“问题解决”为主题的几个改革.1989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发表了《休戚与共——关于数学教育失败向全国所作的报告》,提出了数学课程必须作出重大的改革,促成了2000年《学校数学的课程与评价标准》的产生.就改革的理念而言,“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于1989年在题为《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列出了未来数学教育改革应当实施的7个转变,包括:①学校教育应从双重使命(为多数人的数学很少,为少数人的数学很多)转到单一使命(为所有学生提供共同的核心数学);②数学教学从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转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学生实践模式;③公众对数学的态度从冷漠和敌意转到承认数学在现今社会中的重要性;①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绪论.②钟启全:《现代课程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51页.③这个专题的介绍主要参考了徐斌艳:《数学经验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十章“数学课程改革的若干趋势“(368~391页)与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全书中相关的内容.④数学教学从专注于常规技能的训练转到发展广泛的数学能力;⑤数学教学从强调为学习进一步课程的需要转到强调为学生现在和将来的需要服务;⑥数学教学从强调纸笔运算转到强调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⑦公众对数学的理解从随心所欲的法则的不变教条转到关于模式的严格而又生动的学科.”①就改革的目标而言,美国国家教学教师协会(NCTM)先后于1989年、1991年和1995年建立了教学、教师、考核三个方面的标准认为,在信息社会中,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社会目的:第一,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数学素养的劳动者;第二,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第三,需要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机会;第四,使学生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对“具有数学素养的公民”,具体提出五项目标:①懂得数学的价值,即懂得数学在文化中的地位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②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自信心;③有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④学会数学交流,会读数学、写数学和讨论数学;⑤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美国正式的《学校数学的原理与标准》于2000年春季出版,其宗旨是保证高质量的数学教育,继续坚持1989标准提出的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少数人学习的学科的基本理念.基本观点用六条原则进行表述:①平等原则.良好的数学教育需要平等——为全体学生提出高期望并提供有力的支持.②课程原则.课程必须是前后连贯,注重重要数学内容,讲求表述的课程.③教学原则.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需要了解学生已掌握了什么和需要学习什么,从而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④学习原则.学生必须通过理解并积极借助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进行数学的学习.⑤评定原则.评定应当有助于对重要数学内容的学习以及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有用的信息.⑥技术原则.技术在数学的教与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它直接影响到数学的教学方式并能促进学生的学习.2.英国的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观点——重视数学的价值“英国的数学教育改革被学者认为‘历来十分活跃,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许承厚,1995).在数学课程和教材改革方面,20世纪60年代新数学运动中出现的SMP教材和80年代出版的《考克罗夫特报告》(中文版译名为《数学算数》,见范良火,1994)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②随着新数学运动的挫折,英国对数学课程作了重大改革调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英国已不多见,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机会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1982年,由考克罗夫特(Cockcroft)博士为首的英国国家教学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数学算数”的著名的《Cockcroft报告》(后面简称《报告》),这是英国①转引自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第10页.②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第46页.数学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核心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后——成人生活、就业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并对上述三种数学需要进行了具体的讨论,阐述了为满足这三种需要学校数学应有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论述了进行良好的数学教学所需的多种条件和支持.《报告》认为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是“数学可用来作一种传递信息——表示、解释和预测信息的强有力的手段”;第二个重要原因是“数学在其他领域的重要意义”;此外还有一原因是“数学内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报告》认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所学的数学课程既要有相同之处也要有区别.相同之处体现在,所在学生都会接触到的数学共同的核心内容,并具体列出了数学课程内容的“基础表”,认为它应成为面向所有学生的数学大纲的一部分;差别之处体现在对于不同的学生,额外增加的内容在深度、评价方法和教学目的方面有所侧重.《报告》强调数学教学要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强调让学生成功地发展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强调更好地发展个别化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能力学习的学习需要;《报告》关注数学“应用”,强调数学教学要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认为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应用所学的概念与技能,如何利用它们去解决问题.《报告》还指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计算器的使用对基本的计算能力没有产生任何负面的影响,儿童从早期起学习使用简单的计算器是明智的.以《Cockcroft报告》为背景,英国数学课程基本理念包括:①数学对于大众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利用数学交流信息和思想,完成一系列的实际任务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②数学是探索新世界的工具,数学的应用过程是生动的、具有创造性活动的过程;③数学的技巧虽然重要,然而它们仅仅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具有良好的数学观;④数学具有欣赏的价值,数学欣赏能给学生带来智力活动体验和探索经验的兴奋;⑤数学内容应该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应该体现多样性和个别性相结合.学校能根据国家标准作出计划,针对个别学生的需要做出适当的伸缩.3.日本的数学课程改革——有愉快感、充实感的学习活动日本数学教育具有和中国一样的东亚文化传统,考试文化等在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二十年来,日本课程改革提出的重点是精选教学内容,改善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1996年8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题为《关于面向21世纪的我国教育》的咨询报告.指出;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生存能力”的培养,由注重灌输知识向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转变.即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学习、独立思考、判断、行动的能力,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和品格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具有自立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的意识;通过开展宽松的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基础,充实发展个性的教育;使各个学校能够发挥主动性,创造出有特色的教育.基于上述目标,日本数学课程改革的最新特点为:首先,提倡数学学习一种有愉快感、充实感的学习活动.包括以下两方面理念:第一,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学习活动;第二,在宽松的气氛中学习数学,打好基础;其次,进一步精简学习内容.认为要实现上述要求,必须进一步精简传统的学习内容;最后,提倡选择性学习和综合学习.新课程增加了选修课课时,使课程具有较大的弹性,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综合学习是本次学习指导纲要中新增设的内容,它通过学生综合数学知识或者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的综合来解决一个研究课题.4. 荷兰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①——现实的数学教育荷兰的教育有其独到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度自由.荷兰的课程目标是最简单的,篇幅短,语言简略.荷兰政府不干预学校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个学习科目具体需要怎么教和怎么学,完全由学校和教师们自己决定,学校则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计划自行决定选用何种教材或教材系列;二是教师有充分的权威.荷兰的教师可以不通过学校的管理人员自己决定与教学工作有关的事务,其作用远比学生自己的考试成绩重要.然而在如此自由的教育环境中,荷兰的数学教育并没有象想象的那么“混乱”.相反,荷兰的数学教育水平很高,据“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IMSS,1997)的测试结果,荷兰学生的数学成就在所有西方国家中名列前茅.并且荷兰的数学课程在不同的学校中不仅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差别,甚至可以说是统一的.因为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使用统一的数学课程,这就是基于现实数学教育理念的数学课程.现实数学教育与传统数学教育迥然不同,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数学教育是要“教给”学生数学的现成结果,而现实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自己去再“发现”数学的这些结果.“现实”一词包含两种涵义:①现实数学教育是现实的,即现实数学教育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生活学习数学,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始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②现实数学教育是实现的,即现实数学教育与数学的“再发现”紧密相连,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不是教师课堂灌输的现成数学结果,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和得出的结论.现实数学教育是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H. Freudenthal,1905~1990)与其领衔的荷兰数学教育研究集体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丰富、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新型数学教育.弗赖登塔尔是20世纪最伟大、最有影响的数学教育家,他指导、推动和亲身参与了荷兰的数学教育改革实践,并对20世纪国际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也受到了弗赖登塔尔现实数学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启发.1991年,在弗赖登塔尔先生逝世一周年时出版了他最后一本内容广博的、在数学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重要历史作用的遗著《数学教育反思》.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中国之行演讲集”,指他1985年80高龄之际来中国访问之行,说明《数学教育反思》这部重要著作的历史足迹,是从他1985年的中国之行开始的.弗赖登塔尔在这本著作中结合荷兰的数学教育改革实践,探索了现实数学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追寻了现实数学教育在近半个世纪时间里的发展历程,对现实数学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现实数学教育”指导下的数学课程观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基本方面:①数学在本质上是一项人类活动,通过数学课程让学生重复人类数学发现的过程是可能的;“学校中的数学不是那些封闭的系统,而是作为一项人类活动的数学,是从现实生活开始的数学化过程……”.学生具有“潜在的发现能力”,他们本身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已经具备了教师甚至研究人员的特征,在他们身上实现重复人类数学发现的活动是可能的.数学教育应当发展这种潜能,使学生头脑中已有的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实现数学的“再发现”.数学课程,应当是引导学生重复人类数学发现的过程、实现数学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的①这个专题的基础内容来自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三章.课程.②数学课程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课程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现过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再及时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上去.按照这样的途径发展,数学教育才能较好地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和使数学成为生活中有用的本领.在上述课程观念的指导下,荷兰现实数学课程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两个核心概念:情景问题与数学化.①情景问题——数学课程应当从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问题出发,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这些情景问题自己去发现数学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②数学化——数学化是一种由现实问题到数学问题,由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的认识转化活动,是人类发现活动在数学领域里的具体体现.情景问题解释了数学课程如何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数学化则具体指出怎么才能使数学课程帮助学生重复人类数学发现的过程.弗赖登塔尔倡导的这种数学课程经过三十年来荷兰几代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实践,得以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富有特色的荷兰现实数学课程.荷兰的数学教育是成功的典范之一,值得我们进一步去了解.了解荷兰的数学课程发展、把握世界数学课程发展的脉搏,就一定要了解弗赖登塔尔的思想和实践.弗赖登塔尔是著名数学家布劳威尔的学生,他首先以代数拓扑学和泛函分析研究方面的杰出工作确立了其作为国际著名数学家的地位,曾任荷兰数学会的两届主席.作为著名的数学家,弗赖登塔尔非常关注教育问题,他很早就把学习和教学本身作为自己思考和研究的对象.他本人对此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解释:我一生都是做教师,之所以从很早就开始思考教育方面的问题,是为了把教师这一行做好.弗赖登塔尔在数学教育研究中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对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教育目标分类学”提出过探究与质疑、对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方面工作也进行探究与质疑;特别重要的是在“新数运动”这样的重大事件面前,弗赖登塔尔没有盲目附和,而是采取一种冷静和客观的分析态度经思考后进行断然抵制.他认为,新数运动的倡导者当中,有许多人虽然是著名的数学家,但对教育方面的问题知之不多,其中有的人此前未做过任何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工作,由这样的数学家来主导如此重大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是不妥的;二是弗赖登塔尔认为,作为“新数学”出发点的诸如:集合,逻辑,关系等等知识内容过于复杂和抽象,不适宜在学校基础教育中引入.并明确反对受“新数运动”影响而由荷兰政府组建“数学课程现代化委员会”以及打算在中小学引进“新数学”的做法.他对“新数运动”的分析和评价,后来一一被实践所验证.他的看法以及他个人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巨大影响力,使荷兰最终抵制了“新数学”,不仅免受“新数运动”的折腾,而且保持了本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平稳发展.从荷兰数学教育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①成功的数学课程改革,应该集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乃至一线数学教师的经验与智慧为一体,共同协作才能成功,弗赖登塔尔本人就身兼这几种身份;②要成功,必须付出长时间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弗赖登塔尔本人的经历就是明证;③对问题一定要先思而后行,不能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弗赖登塔尔对“新数运动”和对布卢姆、皮亚杰这样“大家”的观点,不是盲目附和,而是首先持一种分析的态度,投以一种探究的目光.这种孜。
高中数学学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高中数学学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高中数学学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在高中阶段,数学作为一门必修学科,在学生的学业成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以2023年为时间节点,探讨高中数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趋势。
一、发展现状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逐渐取得了不可忽视的进步。
1.数字化教育随着数字化教育的普及,学生们可以通过电子教材、知识点视频、数字化作业等方式进行学习。
各种数学应用软件如计算器、数学建模等也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中。
2.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网络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家庭、校园甚至国际范围内都可以进行数学学习。
网课、网络直播、在线答疑等也逐渐成为学生们的重要学习方式。
3.数学竞赛数学竞赛已经成为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高中数学竞赛分为国际、国内赛事,可以让学生在各个国家或者地区进行比赛。
并且获得相应的奖项,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未来趋势高中数学学科在未来将会继续发展和完善,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相信高中数学学科的未来会更加的美好。
1.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火热发展将使高中数学学科的研究、应用得到更好的实现。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更快地解决数学难题。
2.数字化教育深入数字化教育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更加普及。
利用现代化的数字化教育手段,创造出更多更有趣和更具教学效果的数学教学内容,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3.数学创意数学创意是一种新的概念,将数学应用于艺术、设计等领域中,从而开发出更多创新的数学应用,将数学的乐趣和美感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因此,未来将应给孩子更多的空间来放飞自己的创意。
三、结语高中数学学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门基础学科的发展情况。
未来的数学教育需要进一步与新时代的科技紧密结合,更好地发挥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和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数学的道路上更快地前进,实现一步一个脚印,奋斗至成为数学高手的梦想。
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历程和趋向
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历程和趋向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普遍性的学科,它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作为初高中学生必修科目的数学,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不断面临改革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历程和趋向。
一、改革历程1. 八十年代初期数学教材的改革。
在八十年代初期,数学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焦点,教育部统一整顿了数学教材。
新教材内容更贴近实际生活,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使数学课程更加接地气,生动有趣。
这一改革为以后的数学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2. 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新变化。
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出了“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数学课程也不例外。
数学教育突出重点和难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全球化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改革。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数学作为一门国际通行的学科,其教学内容的国际化、全球化也必然受到更多的关注。
针对这一情况,我国教育部积极借鉴国际数学课程理念和教学模式,逐步推进数学课程改革,力争使我国数学教育更加适应国际大环境的需要。
二、改革趋向1. 突出数学应用性随着时代的变迁,数学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在数学课程改革中,更加注重将数学应用性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更加明确数学的应用环境,强化数学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
2. 强化数学思维能力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突出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和认知,通过教学实践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到系统化、创新性的层面上来。
让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思想、概念及其含义,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3. 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它要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发展特长,同时尊重和包容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数学课程改革中,个性化教育可以通过设立学科竞赛、学科论文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动力。
4. 取消专业数学课当前,大学生是否需要学习专业数学课程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
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导语:高中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考和参考。
第一部分: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高中数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认为数学难以理解和应用。
其次,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机械式记忆和算法应用,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创新和探究精神,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部分: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高中数学教育需要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是机械地传授知识和技巧。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入实际应用场景高中数学教育要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职业需求,将知识与应用相结合。
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动力。
3. 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数学教育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辅助教学、数学软件和网络资源等,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空间。
4. 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在现实社会中,数学问题往往需要多个人共同协作解决。
因此,高中数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团队项目和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有效沟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实施高中数学教育的策略与方法为了有效推动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方法。
1. 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优秀的教师是推动高中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机制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专业发展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课题申报】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课程发展趋势分析
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课程发展趋势分析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课程发展趋势分析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数学课程作为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中数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对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课程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推动数学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案、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课题旨在分析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课程发展趋势,探讨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策略,以期为优化数学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数学课程的发展历程分析:回顾数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分析数学课程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变化与影响因素。
2. 数学课程的国内外比较研究:通过对国内外高中数学课程的比较研究,探寻国内数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借鉴和不足之处。
3. 数学课程的现状分析:调查和分析当前高中数学课程的设置、内容和教学方法,了解数学课程的现实问题和存在的挑战。
4. 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预测:结合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预测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和变革方向。
5. 数学课程改革策略研究:根据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需求,研究提出适合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的课程改革策略和实施路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全面研究与分析,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推动数学课程在适应时代发展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创新和改进。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为主要手段,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步骤包括:1. 文献综述: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梳理数学课程与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2. 实地调研:选择数所高中作为调研样本,通过观察课堂教学和访谈教师、学生,了解数学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现状和问题。
2.3 现代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
美国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多样性
美国全国性的课程标准是指导性的,各州、学 区都可以自行编订课程标准。 美国所有的州都颁布自行设计的课程纲要以供 本州内的学校参考。在教材的选用上,美国各 州实行选定制或自由制,即由各州设立委员会 审阅各教材并公布核准的教材列表以供学区/ 学校自行选用,政府对教材的出版发行以及学 区/学校的选用不作任何限制 。
例如,马里兰州根据联邦政府和州内容标准 的要求,开发本州的课程纲要(Voluntary State Curriculum, VSC),用来规范全州的 教学和评估。3-8年级数学课程纲要在原州 内容标准的基础上整合为七个部分,重点是 突出基础和核心课程。
《课程纲要》作用
一是提高学术标准,即高标准要求课程目标,并以纲要的 形式指导学生学习和教师备课。 课程纲要是改进课堂教学以及实施州教育评估的重要指南, 由州内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制定,对马里兰州每 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均有清晰而详细的规定。 每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分三个部分进行编写:内容标准、评 价指导和具体学习目标。它对学生学习应达到什么要求, 评价范围是什么都有详细的说明。 二是均衡与统一全州学生学习目标和难度要求。 马里兰州共有24个学区,其地方学校系统均已采用课程纲 要,或将其融入当地学校系统的课程纲要中。不论学生在 哪里上学,课程纲要是学业标准的一把标尺,度量他们掌 握的知识难度与全州其他学生相同,以保证学生通过全州 的评估考试。
“新数运动”的核心是把中小学数学 教学内容现代化
要求从中小学起就要用现代数学精确的数学语 言去传授公理化的数学体系。 20世纪中叶,许多现代数学的新内容已进入了 大学的课程,而中小学数学教育在几百年间没 有太大的变化,与大学数学有着很大的距离, 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殊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击着原来数学课程与教学模式,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容重点和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由现了新的变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用到数学,数学成为公民必须的文化素质,数学教育大众化是时代的要求,国际数学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上展开的。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强调数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目前,现实数学观点得到国际数学教育界的普遍认同,也为泛博数学教师所接受。
这一思想表明:第一,学校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 (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再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第二,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由数学结论)。
这种观点集中体现在强调数学应用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
数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成为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
英国数学课程在应用性、实践性方面的特点就令人瞩目。
世纪年代末,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认为数学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基础知识的数学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之间存在互相脱节的现象,因此提由了有关加强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意见。
英国数学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并形成为了系统化的体系。
这一体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学应用在英国数学课程标准中被确定为单独的数学目标,在所有四个学段都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的系统训练。
第二,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要求,所有学校都要重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制定计划时,非但要保证学生育充分时间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同时在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中,也要充分贯彻数学应用的思想。
第三,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非但反映在课程标准中,亦体现在国家统考大纲中。
第四,国家数学课程对数学应用有如下三个要求:在实践工作处理问题以及使用物质材料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增进理解;运用数学解决一系列现实生活问题,处理由课程其它领域或者其它学科提由的问题;对数学内部的规律和原理进行探索研究。
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提由自低年级起就注重培养真应用能力。
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发展趋势
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数学教育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变得愈加重要。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各国都开始关注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和发展趋势,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具有数学素养的人才。
本文将就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1. 教学方法和教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数学教育方面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例如,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记忆和机械计算能力,而现代的教学方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材的编写也存在差异,有些国家注重数学概念的引入和发展,而有些国家则更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
2. 考试评价体系不同国家的数学教育在考试评价体系方面也存在差异。
有些国家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计算和应用能力,有些国家则更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一些国家还重视开展数学竞赛和奖励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培养数学教师数学教师在数学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不同国家对数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也存在差异。
有些国家注重培养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有些国家则更注重培养数学教师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此外,一些国家还鼓励数学教师参与科研和教育改革,以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
二、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1. 强调实践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教育也需要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未来的数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师将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促使他们将数学概念和技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引入科技手段科技的不断进步为数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的数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引入科技手段,如智能化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和虚拟实验等方式,更加生动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数学教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高中数学教材发展的若干趋势
其次,教育政策也对高中数学教材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各国政府和教育部门 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材编写者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政策为高中数学教材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此外,学科发展也促进了高中数学教材的进步。随着数学学科的不断完善和 发展,新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资源。 同时,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为教材编写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统计图表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在化学学科中,统计图表被用来描述和 分析化学实验数据。例如,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来比较不同物质的质量分数、判断 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等。国内高中数学教材往往更加注重统计图表的理论知识, 而国外教材则更加其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实例。
结论
通过对国内和国外高中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存在教学语 言、教授深度和知识体系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跨国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遇到一定困难。然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高中数学教材,其核心数学内容 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编写高中数学教材时,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材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内容分析结果显示,该教材中的跨学科内容主要分布在函数、数列、几何等 章节,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实际应用。这些跨学科内容的呈现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紧密实际:教材中的跨学科内容结合实际生活和各学科领域,展示了数 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2、注重思想方法:教材不仅数学知识本身,还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通过引入其他学科的例子,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思想。
近年来,高中数学教材的发展呈现出数字化、国际化、趣味化、生活化等趋 势。首先,数字化趋势明显。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材开 始成为主流。数字化教材具有很多优点,例如互动性、动态演示、个性化学习等, 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课题申报】高中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
高中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课题申报一、选题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高中数学课程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本研究选择以《高中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为题,探讨高中数学课程在新时代下的发展方向和关键问题,以期为改进和完善高中数学课程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高中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数学课程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使其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现实社会的需要。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包括:1. 提供对高中数学课程发展的新思路和方法,为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2. 促进高中数学教育与现实社会需求的结合,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3. 探索适合特定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并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验证和实践,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高中数学课程的发展现状分析:通过对当前高中数学课程的状况进行梳理和分析,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高中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研究:结合教育改革的背景和需求,探讨高中数学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分析其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3. 高中数学课程的关键问题研究:对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评价体系的优化等。
4.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通过对某些地区或学校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总结出一些实践经验和可复制的做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课题将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实验研究等综合方法。
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和解读相关文献和数据,结合教育实际和个案调研,得出科学的结论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与推广途径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获得以下成果:1. 《高中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全面系统地总结和总结研究内容,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建议。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与启示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与启示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五中学( 530215) 梁平一、国际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1.课程行政主体的多元化课程行政主体即决定课程与编制的主体,“课程由谁决定,属课程行政范畴”,国家的干预和国家课程的实施,为保证整体质量的提高,适应时代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地方课程适应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地区的教育参与度,有利于调动地区的教育积极性;学校课程是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培养个性化人才的必然要求.三者统一才能共同适应时代要求,由此导致了课程行政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2.课程设计应用化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数学课程改革适应了时代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数学课程设计的应用化成为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例如,美国数学教师协会( NCTM)1989数学课程标准和2000年标准的基本特点之一都是强调数学应用;日本的数学课程设置了综合课题学习,也体现了对数学知识综合应用的关注,等等.3.课程手段信息化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育,十分重视计算机辅助教与学的研究与实施.例如,香港中学数学大纲强调信息科技可在数据分析、模拟工具、图象显示、符号运算及观察规律等多方面应用于数学教学,英国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来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美国2000年标准明确提出了“技术原则”也反映出这种趋势:强调科学技术与数学教学过程相结合,并提供大量的形象化电子版的数学例子.4.课程目标个性化与差别化课程目标的差别化和弹性是目前国际数学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动向,个性化的趋向主要通过选修课来实现.例如,荷兰的数学课程从初中(12岁)开始就根据职业预备教育、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大学预科四个方向开始分流,数学教材兼顾统一和差异性两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既要学习统一的课程,又有可能在不同方向之间作出选择,而提倡选择性学习也是日本数学课程的一大特色:数学课程要安排多种可供学生选择的数学活动,学习的程度也应有一定的弹性,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有收益,有助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5.课程结构综合化课程结构综合化一是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综合;二是强调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突出课程结构的综合实践性趋向.具体如下:(1)理科课程综合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综合理科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改革的趋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设了“理科”,包括数学、计算机、生命科学、物理和化学.英国初等教育理科类开设“数学”和“理科”.理科课程的综合化突出表现在应用多学科知识于单一课程中,广泛采用学生熟悉的例子,达到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目的.(2)社会科学课程综合化美国是社会科学课程综合化的代表.首先,在教学内容上相互渗透.比如,宾夕法尼亚州的喜鹊孩高中(Stranth Haven High School)开设了“地理的权力和西方的文明”这门课程,联系了历史、地理、文化和政治等多种学科.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相互融合,如宾夕法尼亚的雷达中学开设了“美国历史:综合课题”课程,综合了文学和写作技巧与美国历史研究.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启示1.数学课程建设应以数学素质教育为中心数学素质教育是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的数学教育.数学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受着数学课程的制约,因此,必须突破“应试教育”下业已形成的我国数学课程框架.2.借鉴、吸收发达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经验,注意其发展的共同态势尽管各国国情不同,我们应当承认数学课程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一是我们面对同一个信息时代和同样的挑战;二是数学学习本身对人类普遍存在着智力价值、文化份值和应用价值;三是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发展阶段的共性具有跨文化意义.因此,我国数学课程的建设,应注意这种课程中的普遍性,认真比较、研究发达国家较为优秀的数学课程,如美国的UCSMP课程、英国最新的SMP课程、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中学数学课程、日本现行的C()M课程等,吸收其精华,注意其发展态势,使我们的改革更有成效.3.数学课程建设应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尽管现行中小学数学课程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面向未来的数学课程必须立足于现实来建设,只有符合国情才有生命力.因此,数学课程建设至少应考虑下述几个方面:(1)现行的教育体制、办学模式和学生的分流特点及可能发展;(2)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达到或提高的水平;(3)中国文化传统及目前人们的价值观念,这里涉及数学课程的适应与超越问题,数学课程既要适合国情,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超越这些需要、超越国情,参考文献[1]陈桂生.关于“三级课程”问题[J].教育参考,1999(4).[2]黄翔,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视角及启示,课程·教材·教法,2002(6).[3]傅敏,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与思考,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责任编辑黄春香)-全文完-。
国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国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本章内容简介:在国内外的数学教育领域中,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始终在进行着。
作为未来的中学数学教师,系统地了解中学数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和今后发展的趋势,有助于加深对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理解。
为此,本章首先对国外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内容包括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近代化运动、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世界各国近20年来中学数学教育与课程改革简况以及国际数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特点等内容。
§1.1 国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概况一、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近代化运动数学教学改革的近代化运动爆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由德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克莱因(F.Klein,1849-1925)、英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贝利(J.Perry,1850-1920)、美国的慕尔(1862-1931)所发起和领导的。
所以人们也称之为克莱因——贝利运动. 1908年,在罗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数学会议上成立了改革数学教育国际委员会,克莱因任主席。
委员会就中学数学教育应当改革的问题拟定了基本方向。
这场改革的出发点是变革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克莱因关于数学教学改革的观点发表在他的名著《中学数学教学讲义》(1907年)和《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1908年)中。
克莱因主张用近代数学的观点改造中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来指导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应以函数概念为核心,重视图像教学,进一步丰富空间几何教材,把解析几何纳入中学数学内容。
《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书中主张加强函数和微积分的教学,借此改革充实代数,主张用几何变换的观点改造传统的中学数学内容,同时数学教学应强调和提倡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克莱因的数学教学思想和观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到普遍的重视。
贝利的观点是1901年在题为"数学的教育"的报告中提出的。
他主张数学要从欧几里得的束缚中走出来,提出重视实验几何、几何应用,重视测量和计算的口号,建议尽早开设微积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一、国际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高度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的脑力密集时代,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际间关系更加密切的发展时代;是一个变动急剧,充满竞争与挑战,也充满机遇与希望的社会。
因此,在未来社会中,世界各国只有让自己的人民能够大量而快速地吸收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新世纪,教育必须培养更具创造力和锲而不舍、追根究底的人才,才能解决新世纪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在面对新时代更多元的世界文化,也需要一种具有团队精神、愿意与他人合作、肯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和不断充实自我的人;他必须懂得和他人相处,他要独立自主而不随波逐流,他能察省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而加以发扬和克服;他会欣赏美的事物而有健康的身心;他还具备创造思维、批判反省以适应变迁的能力。
因而他是一个能自律、自强而乐于进取的社会新人。
这就是未来社会的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潮流下要求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
显然,以目前的教育现状是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教育必须改革,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无可争议的共识。
而教育改革又当以课程改革为要,因为,课程安排设计是否恰当,能否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之需要,提供学生最适切合理的学习内容,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影响到教育活动实施的成败,因此,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
当前,世界主要教育先进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都积极推动课程改革,而综观各国课程发展,虽然其教育目标不尽一致,但强调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作法则相同。
大体说来,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主要是:1. 强调课程的人性化课程的人性化是在批评和总结了六十年代以来的教育发展中,因过分重视课程的现代化与结构化,而导致教育流于主智主义和科学主义,忽略了情意教育和审美教育,不利于培养健全个性公民的经验教训而产生的一种课程改革思潮,这是近年来世界各国课程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
它强调课程改革的实施,应精减课程、减少教学时数、改变教学型态等,以有效协助学生"实现自我"为目标。
同时讲究课程的乐趣化,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实践表明:课程呈现方式并非一定要刻板、单一、乏味,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事实上,课程的呈现若能做到生动活泼而有趣,让学生有"寓教于乐"的感觉而乐于学习,更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
否则,尽管课程编订有实用价值,但过于生涩艰深,则不易引起学习动机,难达到课程的预期目标。
如日本、韩国等国均以"快乐的学校"、"欢欣的教室"、"宽裕的课程"为其教育改革的前提。
美国所提倡的所谓"个别处方学习",则是强调依据学生个别的起点差异,设计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按自己的实际进行个别化的学习,之后,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诊断,再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补救性质的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反复进行,最终达成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
可见,重视学生个体需要的满足,提倡人文化的陶冶,处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在最合理的环境下学习,是当今各国强调课程人性化的具体表现。
2. 力求课程的生活化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这是近年来课程发展的另一主调。
随着社会的变迁,信息爆炸及知识技术的迅速推陈出新,传统的靠背诵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为了适应快速的变迁,人们在学校除了学得基本知识外,更需要有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各种生活挑战及工作所需的能力。
正如英国哲学家怀德海认为的教育中的任务不是把死知识或"无活力的知识"灌输到儿童的脑子中去,而是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识的僵化,使儿童通过树木而见森林。
譬如,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重要的不再是知道多少信息,而是能否收集、分析、研判、整合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不再是有多少数学、科学的知识,而是能否运用这些知识未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课程的生活化正是这一发展潮流的产物。
它主张课程的发展应着重考虑提高学生对周边社会及生活环境的认识,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认为教育活动应重视生计教育、环境教育、劳动教育、信息教育……等一些实用取向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而不应只是单一形式的训练或机械记忆,课程内容也不应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杂乱无章的对实际生活毫无助益的零碎知识。
所以,强调学习内容应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成为课程生活化之要旨。
3. 注重课程的整合化课程的整合化是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课程发展的又一趋势。
它要求每一阶段的学校(小学初中、高中)或每一年级的教育课程一贯性的纵的配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或衔接上的不良,也要求同一阶段同年级各科课程内容的横的联系,使课程的架构周延完整,对内容难易多寡相称合理,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能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同时,随着文理科相互渗透日益深入,边缘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也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整合,注重通才教育,使学生具备文理科知识学习的基本能力;此外,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或潜在课程)也在整合之列,提倡两者要相互兼顾,不能偏废。
因为正式课程或显性课程虽是可预期的计划性学习,但是,若能兼顾没有预期而却能产生深远影响的隐性课程或潜在课程的学习,则教育效果将会更好。
4. 采行课程的弹性化所谓课程的弹性化是针对以往课程的单一化与僵化的缺失而提出来的。
它主张课程的实施要留有伸缩余地,使教师和学生有自主教学的机会。
事实上,以一种僵化刻板的课程实施于所有具有不同特质的学生身上,是不科学的,同时也是行不通的,这有违教育原理,因此,"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是今天各国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则。
在此原则下,欧美出现了所谓"变通学校"、"开放学校"、"自由学校"和"教育公园"等具有弹性的教育环境设施,此类学校在学制、课表及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强的伸缩性,在教学方式和学业成绩评定方面也采取多元化标准,以便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日本也有"空白课程"的安排,其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程,选择补充教材进行教学活动。
目前,世界各国在课程的改革中都避免课程单一化及形式化、僵化的缺失,而力求达到弹性化、有效化的目标。
国外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表明:新型意义上的,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具有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
都是“定义域”惹的祸函数三要素中,定义域是十分重要的,研究函数的性质时应首先考虑其定义域.在求解函数有关问题时,若忽视定义域,便会直接导致错解.下面我们举例分析错从何起.一、求函数解析式时例1.已知x x x f 2)1(+=+,求函数)(x f 的解析式 .错解:令1+=x t ,则1-=t x ,2)1(-=t x ,1)1(2)1()(22-=-+-=∴t t t t f ,1)(2-=∴x x f 剖析:因为x x x f 2)1(+=+隐含着定义域是0≥x ,所以由1+=x t 得1≥t ,1)(2-=∴t t f 的定义域为1≥t ,即函数)(x f 的解析式应为1)(2-=x x f (1≥x ) 这样才能保证转化的等价性.正解:由x x x f 2)1(+=+,令1+=x t 得1≥t ,()21-=∴t x 代入原解析式得1)(2-=t t f (1≥t ),即1)(2-=x x f (1≥x ).二、求函数最值(或值域)时例2.若,62322x y x =+求22y x +的最大值. 错解:由已知有 x x y 32322+-= ①,代入22y x +得 22y x +()2932132122+--=+-=x x x ,∴当3=x 时,22y x +的最大值为29. 剖析:上述错解忽视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域必须是整个实数的集合,同时也未挖掘出约束条件x y x 62322=+中x 的限制条件. 正解:由032322≥+-=x x y 得20≤≤x , ∴22y x +()2932132122+--=+-=x x x ,[]2,0∈x ,因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3=x ,∴当[]2,0∈x 是函数是增函数,故当当2=x 时,22y x +的最大值为4. 例3.已知函数()()32log 19f x x x =+≤≤,则函数()()22y f x f x=+⎡⎤⎣⎦的最大值为( )A .33B .22C .13D .6错解:()()22y f x f x =+⎡⎤⎣⎦=()22332log 2log x x +++=()23log 33x +-在()19x ≤≤上是增函数,故函数()()22y f x f x =+⎡⎤⎣⎦在9x =时取得最大值为33. 正解:由已知所求函数()()22y f x f x =+⎡⎤⎣⎦的定义域是21919x x ≤≤⎧⎨≤≤⎩得13x ≤≤, ()()22y f x f x =+⎡⎤⎣⎦=()22332log 2log x x +++=()23log 33x +-在13x ≤≤是增函数,故函数()()22y f x f x=+⎡⎤⎣⎦在3x =时取得最大值为13. 例4.已知()()4232≤≤=-x x f x ,求()[]()2121x f x f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错解:由()()4232≤≤=-x x f x 得91≤≤y .∴()()91log 231≤≤+=-x x x f .∴()[]()()6log 6log log 2log 232323232121++=+++=+=--x x x x x f x f y()33log 23-+=x . ∵91≤≤x ,∴2log 03≤≤x .∴22max =y ,6min =y .剖析:∵()x f 1-中91≤≤x ,则()21x f -中912≤≤x ,即31≤≤x ,∴本题的定义域应为[]3,1. ∴1log 03≤≤x .正解:(前面同上)()33log 23-+=x y ,由31≤≤x 得1log 03≤≤x . ∴13max =y ,6min =y .例5.求函数3254-+-=x x y 的值域. 错解:令32-=x t ,则322+=t x ,∴()1253222++=+-+=t t t t y 87874122≥+⎪⎭⎫ ⎝⎛+=t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是⎪⎭⎫⎢⎣⎡+∞,87. 剖析:经换元后,应有0≥t ,而函数122++=t t y 在[)+∞,0上是增函数,随着t 增大而无穷增大.所以当0=t 时,1min =y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是[)+∞,1.三、求反函数时例6.求函数)20(242≤≤++-=x x x y 的反函数. 错解:函数)20(242≤≤++-=x x x y 的值域为[]6,2∈y , 又6)2(2+--=x y ,即 y x -=-6)2(2∴y x -±=-62,∴所求的反函数为()6262≤≤-±=x x y .剖析:上述解法中忽视了原函数的定义域 ,没有对x 进行合理取舍,从而得出了一个非函数表达式.正解:由242(02)y x x x =-++≤≤的值域为[]6,2∈y , 因y x -=-6)2(2,又02≤-x ∴y x --=-62,∴所求的反函数为()6262≤≤--=x x y .四、求函数单调区间时例7.求函数)4lg()(2x 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错解:令24x t -=,则t y lg =,它是增函数. 24x t -= 在]0,(-∞上为增函数,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知,函数)4lg()(2x x f -=在]0,(-∞上为增函数,即原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是]0,(-∞.剖析: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必须先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单调区间应是定义域的子区间. 正解:由042>-x ,得)(x f 的定义域为)2,2(-.24x t -= 在]0,2(-上为增函数,由可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确定函数)4lg()(2x x f -=的单调增区间是]0,2(-.例8.求()23log 27.0+-=x x y 的单调区间. 错解:令232+-=x x t ,t y 7.0log =,⎥⎦⎤ ⎝⎛∞-∈23,x 时,232+-=x x t 为减函数, ⎪⎭⎫⎢⎣⎡+∞∈,23x 时,232+-=x x t 为增函数,又t y 7.0log =为减函数,故以复合函数单调性知原函数增区间为⎥⎦⎤ ⎝⎛∞-23,,减区间为⎪⎭⎫⎢⎣⎡+∞,23. 剖析:在定义域内取1=x ,y 值不存在,显然上面所求不对,根本原因正是疏忽了定义域,单调区间必须在函数定义域内.由0232>+-x x ,得1<x 或2>x ,故增区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