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形制图册
中国古建筑图解,超全
中国古建筑图解,超全标签: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建筑屋顶中国古建筑图解•平常复习烦躁的时候,来看一看干货分享,既能补充知识,又能调节一下状态~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单体构成,一般都由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从上向下依次为:屋顶、屋身、台基也可从上到下分为:屋顶、斗拱、墙与柱、台基。
01屋顶屋顶最上方为一条横向的屋脊,称为正脊.较大的殿宇的正脊两端有鸱吻(鸱尾、龙吻).垂(斜)脊的外端(檐角一端)排列着一系列脊饰,最外面是若干个小动物称为蹲兽,最后面龙头状的,称为垂兽。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山火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古建筑屋顶等级划分:第一位:重檐庑殿顶。
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
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
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
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
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
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
民间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
亭台楼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 PPT课件
代表性园林建筑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南京瞻园岁寒亭苏州沧浪亭临水复廊苏州怡园复廊10沧浪亭拙政园11苏州拙政园芙蓉榭12南京阅江楼13江西滕王阁南京瞻园一览阁14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15苏州拙政园小飞虹1617各地名居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
北宋细腻、纤巧建筑
• 北宋起,就一变唐代宏大雄浑的气势,而 向细腻、纤巧方面发展
• 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百多年
• 元代营建大都及宫殿,明代营造南、北两京及宫 殿。在建筑布局方面,较之宋代更为成熟、合理。
• 明清时期大事兴建帝王苑囿与私家园林,形成为 中国历史上一个造园高潮。喇嘛教建筑的营造, 完全是出于清朝廷的政治需要,一时间蒙、藏、 甘、青等地广建喇嘛庙,仅承德一地就建有十一 座。这些庙宇规模宏大,制做精美,是中国古代 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畸型。明清两代距今最近, 许多建筑佳作得以保留至今,如京城的宫殿、坛 庙,京郊的园林,两朝的帝陵,江南的园林,遍 及全国的佛教寺塔、道教宫观,及民间住居、城 垣建筑等,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光辉华章。
碉房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下分(基础、台基、地面)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下分(基础、台基、地面)从造型上看一栋古建筑明显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
北宋著名匠师喻皓在《木经》中称之为“三分”,并指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根据古建筑房屋这三部分的构成机能,古建筑构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下分——基础、台基、地面二、中分——屋身木构架、斗栱、墙体三、上分——屋顶四、装饰装修本篇介绍古建筑的下分的构件和构造古建筑下分概述古建筑的下分,指的是基础与台基部分,从构成机能上看,基础是结构构成因子,它位于墙柱之下,用来承担整个建筑的荷载并传递至下部地基。
台基是围护与装饰构成因子,它将基础包裹在内,形成建筑的基座。
台基一般为砖石包砌的夯土平台,起着保护基础、防水避潮等功能,同时在建筑造型和建筑等级标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古建筑地面也属于下分部分的内容,地面是房屋的室内陆坪,同时也是台基的上表面,地面层有均匀传力及防潮等要求,并应具有坚固、耐磨、易清洁等性能。
古建筑下分-基础构造基础是建筑物的地下结构部分,它承受并传递着建筑物的压力,是保证建筑物稳固的重要部分。
古建筑的基础是指木柱以下的部分,有柱础、磉墩。
通常也将磉墩下面的人工地基算在基础之内。
基础有很多种类型,有夯土基础,碎砖基础,灰土基础,天然石基础,桩基础,砌筑基础。
如下:古建筑桩基(地朾)的排列形式古建筑桩基(地朾)构造知识点1:古建筑地基处理方法需要清楚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几类古建筑地基处理一般比较简单,主要为原土夯实。
当遇到软弱地基时,常综合采用多种处理手段,从已掌握的实物资料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换土法,另一种是密实加固法。
(1)换土法,换土法即将基础底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杂填土层挖出去,换填无侵蚀性的低压缩性散体材料,分层夯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在实例中有局部换土的,如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唐)、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宋)只在柱础下局部换土。
北京故宫北上门的基础是大面积的碎砖黏土层构成一个整体的基底作为持力层,它的稳固性和承载力都是非常安全可靠的。
古建筑:殿堂设计图纸汇总
古建筑:殿堂设计图纸汇总- 园林相关古建筑:殿堂设计图纸汇总殿堂是古代汉族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包括殿和堂两类建筑形式,其中殿为宫室、礼制和宗教建筑所专用。
堂、殿之称均出现于周代。
某寺庙大雄宝殿建筑结构施工图某古寺庙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天王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古建筑维修施工图某寺庙古建群建筑结构图某寺庙大雄宝殿施工图某寺庙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某仿唐建筑改建施工图某宝殿设计方案图仿古建筑药师殿施工图某古建大殿建筑施工图某圣母殿施工图某道家仿古建筑大殿施工图金殿建筑施工图纸某旅游区仿古建筑工程建筑施工图某宝殿施工图某佛殿立面图某禅寺殿施工图“堂”字出现较早,原意是相对内室而言,指建筑物前部对外敞开的部分。
堂的左右有序、有夹,室的两旁有房、有厢。
这样的一组建筑又统称为堂,泛指天子、诸侯、大夫、士的居处建筑。
观音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宝殿建筑施工图某宝殿建筑施工图纸某仿古建筑大殿建施图某宝殿建筑施工图纸财神殿全套施工图某宝殿设计图大观楼古建施工图某寺庙大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大雄宝殿剖面图某寺庙大殿施工图某寺庙万佛殿立面图某寺庙大雄宝殿施工图某古建金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观音殿建筑施工图某古庙工程施工图某寺庙大殿建筑施工图某古寺庙设计方案图“殿”字出现较晚,原意是后部高起的物貌;用于建筑物,表示其形体高大,地位显著。
自汉代以后,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筑,但宫殿、寺观中的次要建筑也可称堂,如南北朝宫殿中的“东西堂”、佛寺中的讲堂、斋堂等。
某寺庙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某大雄宝殿设计图大殿全套施工图某寺庙大雄宝殿剖面图某古建寺庙天王殿设计图古建万佛殿立面图某古建大殿建筑施工图某大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观音殿建筑施工图仿古建筑大殿施工图大殿建筑施工图纸古建宫殿设计图大雄宝殿施工图大雄宝殿建筑结构施工图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禅寺天王殿建筑施工图大雄宝殿施工图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纸殿堂是中国佛寺中重要屋宇的总称。
因这些屋宇或称殿,或称堂,故统名之为殿堂。
中国古代咯楼阁
中国古代屋顶的式样按等级次序有:庑殿式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等。
此外,屋顶还有单檐和重檐之分,重檐的屋顶大於单檐的。
在这些屋面中,重檐庑殿式级别最高,依次而下是重檐歇山式、重檐攒尖式、单檐庑殿式、单檐歇山式、单檐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等。
硬山式建筑级别最低,一般用于辅助建筑或者民居商铺等。
各种屋顶图例:典型的明代悬山建筑:山西平遥双林寺天王殿除了上述的各种屋顶之外,宋元明的楼阁常用一种叫十字歇山的顶。
十字歇山也叫四面歇山,顾名思义,就是四个方向均有一个歇山面。
典型的十字歇山顶建筑,明代山西万荣飞云楼:十字歇山一个典型的明代建筑:山西榆次玄鉴楼来简单介绍一些中国古建中常用的一些名词:中国古建名称入门1. 正脊:正脊,又叫大脊、平脊,位于屋顶前后两坡相交处,是屋顶最高处的水平屋脊,正脊两端有吻兽或望兽,中间可以有宝刹等装饰物。
2. 垂脊:垂脊是中国古代屋顶的一种屋脊。
在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的建筑上自正脊两端沿着前后坡向下,在攒尖顶中自宝顶至屋檐转角处。
3. 戗脊qiàng jǐ 在有不同方向的承梁板的屋顶中,其两个斜屋面交接处所形成的外角。
又称岔脊,是中国古代歇山顶建筑自垂脊下端至屋檐部分的屋脊,和垂脊成45度,对垂脊起支戗作用。
对庑殿顶自正脊两端之房檐的屋脊,一说也称为戗脊,但另一说为垂脊。
4. 脊兽:戗脊和垂脊上安放脊兽5. 走兽:又称小兽,屋顶檐角所用装饰物。
根据建筑物的体量大小定其使用数量,一般采用单数,太和殿用10个,属于特例。
其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多为有象征意义的传说中的异兽。
6. 斗拱: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
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7. 歇山面:歇山等建筑开口的部分整体称为歇山面8. 博风板:歇山面边缘人字形的板。
又称博缝板、封山板,用于中国古代的歇山顶和悬山顶建筑。
古建图纸资料大全
《古建图纸资料大全》《古建图纸资料大全》由实力古建设计公司内部专员数月精心整理,经典古建设计施工图纸,PSD 效果图,单体模型、场景模型等一网打尽!拥有本套资料,你即能成为全能的景观设计师,设计中无需再为找资料、素材而烦恼!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 古建CAD施工图纸:6000余套完整CAD施工图纸,可修改,可打印,打印后即可用于施工建造。
包含:寺庙、宫殿、清真寺、园林公园、水榭、花架、古塔、古亭、古建门窗、廊道、牌坊、古建民居、园林桥、四合院、庭院、古墙……各种古建类型,古建施工不用愁。
2. 古建3DMAX模型:4000余个古建3DMAX模型,包含古建单体模型和场景模型,内容涉及寺庙、宫殿、清真寺、园林公园、水榭、花架、古塔、古亭、古建门窗、廊道、牌坊、古建民居、园林桥、四合院、庭院、古墙……各种古建类型,没有你找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3. 古建PSD效果图:高清效果图,分辨率大都在4000左右,PSD图层均没合并,可自由分拆调用,内含公园,古建鸟瞰,亭子、庭院、水景等大型古建PSD场景,设计师设计效果图必备,资料非常全面。
4. 古建PSD贴图素材:包含古建材质、古建浮雕、古建雕塑、假山、石、水景、水榭、驳岸、亭、廊、汀步等等及千余张制作3D古建模型、效果图常用的素材,让您真正设计无忧。
5. 古建实景图片:提供最全古建实景照片3000余张,全部高清大图,古建彩绘、古建大门、古建民宅、古建宫殿、古建寺庙、古建庭院、古建亭子、古塔、古建琉璃瓦、青瓦图片、古建木制作模型图片、青石花纹图案、古建艺术桥、四合院等等。
6. 古建施工、修缮:大量古建工程实例,古建施工相关技术、表格、文献,提供最全古建施工方案,附带古建修缮技术大全,古建施工方案、古建施工组织设计范本,古建修缮施工组织应有尽有。
7. 古建设计软件:包括ACDSEE、3DMAX9.0+vr、3DMAX2009+VR、CAD2008+天正、PHOTOSHOP CS5 等,内含正版注册码,可正常使用。
中国古建筑结构(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古建筑结构中国古建筑结构单栱:坐斗口内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栱的,二层的叫重栱。
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昂: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
由上下昂之分。
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跳: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跳数,出一跳叫三踩(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五铺作)一般建筑(牌楼除外)不过九踩(七铺作).上图是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
山或歇山的出际部分屋废(出际):檩头伸到山墙以外的那一段。
推山: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
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斗步一样长。
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1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2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
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都柱: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有的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
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
见佛光寺大殿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
(山西晋祠圣母殿)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分心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移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减柱法)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平板枋:(普柏枋)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举架:中国古代建筑中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
古代建筑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
在北方宫式建筑中,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架(即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之比等于5∶10),飞椽为三五举,其余各步架之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
采用举架方法建造的屋顶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庑殿: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
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
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
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悬山: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古建测绘(图文并茂)
魏晋南北朝
佛教广为流传,寺庙. 塔和石窟建筑 得到大发展。产生了灿烂的佛教建筑 和艺术。
三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三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隋唐
三西太原天龙山石窟,河北赵县安济 桥,代表了隋代建筑水平。 唐代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成熟时期,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是我国保存最早最完 整的木构建筑。
宋代
总结了隋唐以来的建筑成就,制定了设 计模数和工料定额制度。编著了《营造 法式》。这是世界上当时较为完整的建 筑著作。
斗拱的主要分件
建七
斗 拱 的 主 要 分
筑 中 的 作 用
斗 拱 基 本 构
造
件
各 部
.
件
名
称
及
其
在
七 斗拱基本构造.各部件名称及其在建筑中的作用
斗拱的作用
斗拱是我国古代较大建筑上柱子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其功用 是支承上部挑出的屋檐,将其重量直接地或间接地传到柱子上。 斗拱由于位置不同有柱头科. 平身科和角科三种类型。
八 建筑装饰装修及色彩特征
装饰细部大部分是梁枋. 斗拱.檩椽等结构构件经过艺术加工 而发挥其装饰作用的。还宗合运用了工艺美术以及绘画. 雕 刻.书法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具有浓厚的传统的民族风格。
八 建筑装饰装修及色彩特征
色彩特征
导游基础知识53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之屋身与台基课件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今日作业6参观本地景区或历史街区,寻访古建筑,判断其屋顶样式
2
中国古建筑结构井干式结构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这种结
中国古建筑结构
2
中国古建筑结构2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中国古建筑结构
2
梁柱结构的特点
用什么来承托建筑物的重量?
墙的作用是什么?
思考
木构架
维护、分隔空间
屋身玲珑
抗震,墙倒屋不塌
中国古建筑结构2梁柱结构的特点用什么来承托建筑物的重量? 墙
古建筑台基的作用
承托建筑物
区分建筑等级
隔水防潮
弥补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缺憾
中国古建筑台基·踏跺5思考:什么是台基?中国古代建筑为什么要
中国古建筑台基·踏跺
5
如意踏跺
垂带踏跺
中国古建筑台基·踏跺5如意踏跺垂带踏跺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古建筑台基·踏跺
5
御路踏跺
慢道
皇宫的正殿则有三处台阶,中间的一处台阶叫陛,皇帝的尊称“陛下”即由此而来.中间台阶的当中还有一条陛石,上面雕刻着龙风云纹,那是帝后通行的红地毯——御路。有的高规格的殿堂,中间台阶也有设置这条“御路”,以示尊贵。
4
建筑彩画 · 苏式彩画苏式彩画的主要特征是在开间中部形成包袱
建筑彩画 · 苏式彩画
4
建筑彩画 · 苏式彩画4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建筑彩画
4
彩画的作用
防潮防虫
区分等级
苏式彩画
旋子彩画
和玺彩画
建筑彩画4彩画的作用防潮防虫区分等级苏式彩画旋子彩画和玺彩画
古建大木构架
古建大木构架古建大木构架大柁:上面说的最下一层,最长一根梁称大柁。
...三柁:第二层较短一根称二柁,有第三层时最短一要根称有利于柁。
...有十字的卯口,以随瓜拱和头层的翘或...挑山檩:沿着采步金梁的外边钻一列洞,以承受两山椽子一、大木结构:1、大木形制:大木是指建筑物所有骨干木架的总称。
大式:有斗拱的。
小式:没有斗拱的。
2、大木结构:竖的支重的部分k k柱。
横的被支的部分k k梁桁椽。
两者过渡部分k k斗拱。
3、大木造型: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差别,但无论如何造型都离不开檩数,檩数越多房间越大,一根檩为一架,它们有加架、五架、六架、七架、八架、九架。
二、柱和梁的功能:1、柱:有五种地位檐柱:但凡檐下最外一列的柱子都叫檐柱。
金柱:在檐柱以内的柱子,除在建筑物纵中线上的都是。
里外金柱:金柱有里外之列,离檐柱近的叫外金柱,远的叫里金柱。
重檐金柱:重檐大殿里,在普通金柱的地位上,支着上檐的柱子叫重檐金柱。
童柱:放在横梁上,下端不着地,而上端的功能和位置与檐柱金柱相同的柱子叫童柱。
2、柁梁:面宽进深是依据柱了的地位而定。
柱子的位置是按柁梁之是非及重量而定。
(1)额枋:柁梁:柱子的下端立在地上,上端顶着柁梁或垫着斗拱顶着柁梁。
额枋:在每个柱头与另一个柱头之间,有连贯两柱间的横木叫额枋或檐枋,其长度扫面宽。
大额枋:在较大的建筑物上,有上下两层额枋的,上叫大额枋,下叫小额枋。
垫板:大小额枋之间有立着的板叫做由额垫板。
平板枋:大额枋的上层与柱头平,其上再加上一层平板枋。
桁檩:枋上排列斗拱,斗拱上放梁,梁上放桁,大式称桁,小式称檩。
檐垫板:较小的修建物叫小式大木,不必斗拱,梁头直接放在柱上。
梁头上放檐檩,柱头间则用檐枋连贯,檐檩与枋。
上额枋:若建筑物是重檐的,金柱须加高以支上檐。
其柱头之间也有两层的额枋和垫板,不过大额枋改叫上额枋。
承椽枋:小额术上又加很多的洞以随下檐的檐椽,叫做承椽枋。
(2)梁的功能:功能:是承受由上面桁檩转下的屋顶的重量,再向下转到柱上,然后下到地上去。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墙体和木构架)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墙体和⽊构架)中国古建筑从造型上看⼀栋古建筑明显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屋⾝、屋顶。
北宋著名匠师喻皓在《⽊经》中称之为“三分”,并指出“凡屋有三分,⾃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根据古建筑房屋这三部分的构成机能,古建筑构造可以分为以下⼏个部分。
⼀、下分——基础、台基、地⾯⼆、中分——屋⾝墙体、⽊构架、⽃栱三、上分——屋顶四、装饰装修上篇介绍了古建筑的下分,本篇介绍古建筑中分——墙体和⽊构架。
古建筑中分概述古建筑屋⾝由墙体、⽊构架、⽃栱(仅在⾼等级建筑中使⽤)等部分组成。
屋⾝构造按照受⼒⽅式有①梁柱造(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作⽤⽽不承受屋顶重量);②承重墙构造(屋架落在墙体上,墙体承受屋顶的全部重量);③混合构造(梁柱和墙体共同起承重作⽤,⼀般后檐为墙承重构造,前檐为梁柱构造)。
古建筑墙体作⽤(1)承载作⽤,主要应⽤于砖⽊混合结构的房屋中,常见做法为:后檐墙不设⽊柱,屋架荷载由前部⽊构架和后檐墙共同承担,或者整个建筑均不设⽊柱,屋盖和楼盖重量直接搁置在砖墙上。
(2)围护与分隔空间,主要应⽤于传统⽊构架结构的房屋中。
房屋主体结构为抬梁式或穿⽃式⽊构架。
外墙为围护结构。
内墙为分隔结构,通常将室内或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形成“⼀堂⼆内”的基本格局,也有少数建筑除了左右划分外,还进⾏前后划分,在建筑内部形成前堂后寝的格局。
(3)防⽕作⽤,古建筑墙体材料多为砖、⼟坯、⽯等,其防⽕性能远⾼于⽊材,在古代城市建筑中,尤其是沿着商业街道两侧,建筑相互毗邻建设,为了防⽌发⽣⽕灾后⽕势蔓延,常常将相邻两幢建筑的边墙⾼出屋顶设置,形成防⽕⼭墙。
另外在古代凡有藏书要求的建筑,也常常采⽤砖⽯结构来替代⽊结构,也是利⽤了砖⽯结构良好的防⽕性能。
还有⼀些⼤型的建筑群,如北京故宫,由于两侧的庑廊过长,在庑廊中部还设置了厚度达3⽶多的墙体专门⽤作防⽕墙。
(4)装饰作⽤,古建筑在墙体砌筑中有着严格的⼯艺要求,不同的墙⾯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中国各朝代建筑风格
各朝建筑风格一、穴居《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
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居住的岩洞在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现,这种大自然所天然赐予的洞穴是当时用作住所的一种较普遍的方式。
进入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也开始出现。
但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地氏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
例如在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作洞穴。
因此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居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
同时,在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的窑洞式住宅,也在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广泛出现,其平面多为圆形,和一般竖穴式穴居并无差别。
山西还发现了“低坑式”窑洞遗址,即先在地面上挖出下沉式天井院,再在院壁上横向挖出窑洞,这是至今在河南等地仍被使用的一种窑洞。
随着原始人营建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提高,穴居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二、巢居《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孟子·滕文公》曰:“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因此推测,巢居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
《礼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缯巢",可见“巢者与穴居”也非因地域而截然分开。
在近年的考古工作中,一批原始社会公共建筑遗址被发现,如浙江余杭县土筑祭坛,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石砌方圆祭坛,辽西建平县境内的神庙等。
这些发现,使人们对神州大地上先民的建筑水平有了新的了解,他们为了表示对神的敬之心,开始创造出一种超常的建筑形式,从而出现了沿轴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和建筑装饰艺术,这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飞跃。
从此建筑不仅具有了它的物质功能而且具有了精神意义,促进了建筑技术和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斗栱构造)
宋式铺作⽃栱是中国古建筑所特有⼀种结构构件,它位于建筑⽴柱和横梁交接处、枋檩间或梁架间,由层层交错叠置的⽃形⽊构件(⽃、升)、⼸形⽊构件(栱、翘)及斜置的⽊构件(昂)等组成。
⽃栱由早期出现的挑出、撑托、⽀顶等简单的构件,逐步发展成为筑关键性的结构部分。
它不仅是结构的需要,⽽且也是构成古建筑优秀艺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中国⽊结构发展、古建筑年代鉴定、古代建筑艺术等问题重要的依据之⼀。
铺作的名称栱端卷杀构造栱在铺作中的分布知识点2:⽃需要清楚栌⽃构造宋《营造法式》中各类⽃的构造宋式⽃栱昂尖构造上昂构造知识点4:附属构件宋制耍头与衬⽅头构造宋代铺作——组合与分布知识点1:铺作组合-简单⽃栱组合需要清楚单栱只替与重栱只替构造卷头造插昂造铺作分布与开间间⼴的关系四铺作插昂柱头铺作构造柱头铺作构造六铺作重栱出单抄双下昂⾥转五铺作重栱出两抄,并计⼼柱头铺作构造转⾓铺作构造清式⽃栱各类升件构造知识点3:翘清式⽃栱翘、昂构造详见图知识点5:栱需要清楚清式⽃栱横栱构造知识点6:⽃栱附件需要清楚清式⽃栱-⽃栱附件(1)耍头⽊ 其为平⾝科⽃栱在昂之上的纵向联系构件,耍头从厢栱中⼼线外出3⽃⼝定位,端头砍制成蚂蚱头,后尾若在菊花头之上,砍制为六分头,若在翘头之上砍制为⿇叶头。
耍头⽊为⾜材构件,断⾯尺⼨为1⽃⼝×2⽃⼝。
(2)撑头⽊,它是平⾝科⽃栱最上⼀层的纵向联系构件,前部不出头,后部做成⿇叶头。
撑头⽊为⾜材构件,断⾯尺⼨为1⽃⼝×2⽃⼝。
清式⽃栱常见附件单翘单昂各构件尺⼨权衡表宋、清⽃栱构件名称对照江南⽃栱《营造法原》中将⽃栱称作牌科,主要分布在檐⼝柱头,是从⽊构架⾄屋⾯⽊基层的过渡性构件。
牌科⽃栱基本构成组成知识点1:⽃与升(6)代梁科,它是设置在随梁枋上的⽃栱,相当于北⽅官式建筑中的隔架科,多为⽃三升栱和⽃六升栱,具有承重与观赏的双重功能。
丁字牌科与⼗字牌科构造琵琶科构造。
干货!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建筑扫盲图(最详细)
干货!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建筑扫盲图(最详细)唐宋建筑构架分件1、脊槫,又称脊檩,架在木结构屋架上面最高的一根横木。
明清之前用叉手支撑,后用侏儒柱支撑。
2、襻间,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构件。
襻间用于椽下,是联系各梁架的重要构件,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有单材、两材、实拍等组合形式。
明清时期檩下只用垫板、枋,合称一檩三件,废除襻间。
明清时襻间改称枋,并在它与檩间空隙处加竖板,称垫板。
檩、垫板、枋联用是明清官式建筑通常做法。
山西平顺王曲天台庵大殿(唐)殿内梁架结构殿的两缝梁架之间在各条檩下都加一条平行于檩的木枋,放在蜀柱上的大斗口内,与平梁相交。
这种枋在宋代叫“襻间”,用作梁架间的联系,以加强构架的纵向稳定性。
在现存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中,也仅此殿用了襻间,是研究唐代厅堂型构架特点和发展演变的重要例证。
3、丁华抹颏栱,脊部叉手上角内,横向出耍头的栱。
颏kē,脸的最下部分,下巴。
一般在平梁之上用蜀柱、叉手与丁华抹颏栱拖脊槫。
捧节令栱,跟丁华抹颏栱有点类似,位置也差不多,承槫下替木之令栱。
山西陵川礼义镇南吉祥寺前殿(宋)殿内梁架结构4、蜀柱,即瓜柱,蜀柱是宋代名称,又叫侏儒柱,意思为短柱。
早期只用在平梁上,支撑脊槫,而在其他承梁处用斗栱、矮木和驼峰。
蜀柱头也安斗,柱头间用襻间,柱角处装木㭼。
5、叉手,自平梁两端背上斜支向脊槫的枋木。
叉手也用在平梁上支撑脊槫,实际是一对人字型的支撑。
叉手的上述用法通用于汉至唐,晚唐五代起,逐渐改用蜀柱支撑脊槫,叉手成为托在两侧的加强稳定的构件。
明清时期,各梁均用瓜柱支撑,瓜柱下用角背,取消了叉手。
6、平槫,除脊槫和檐槫以外,跟脊槫平行的槫子。
7、合㭼(tà),置于平梁上与蜀柱交接处,可加固梁与柱的连接。
明清称角背,缴背或脚背。
8、平梁,宋式建筑称谓,位于脊槫下的梁,长二椽。
明清称三架梁,太平梁。
山西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五代)梁架结构“串”这一构件在《法式》厅堂等屋的大木作里用得很多,主要起联系柱子和梁架的作用,这和江南常见的“串斗式”木架中的“串枋”和“斗枋”的作用是相同的。
中国古建筑PPT课件
.
9
5、建筑分前后两进院落,沿中轴线自南而北布置了广场、照壁、门道 及其左右的厢房,其南端突出塾外,整体平面呈日字形。是中国已知最 早最完整的四合院。( 岐山宫殿遗址复原图)
.
10
“合院”形式,四周有檐廊环绕,基址下有排水管和暗沟,排 院子里的水;B、平面中轴对称;布局前堂后室,内外有别, 尊卑有序。三合土:白灰+沙+黄泥抹面
.
20
阿房宫地砖“海内皆臣, 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
21
秦阿房宫的一处园林景观遗存
.
22
2、秦长城(公元前221年左右)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万余里,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内蒙古包头固阳县的秦长城遗迹。
.
23
秦长城烽火台
.
24
3、秦始皇陵(公元前210年临潼)坟用夯土在山丘上筑成方锤形, 植草树以像山,现残高51.668米,底边长约500米。内有宏大的寝殿 和廊房等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 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
8
4、西周洛邑王城位于今河南洛阳,遗址已荡然无存,据 战国时期《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城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寝。 《三 礼图》中描绘的王城规划
宫殿位于王城中央最重 要的位置,将太庙和社 稷挟于左右,说明西周 时君权已凌驾于族权、 神权之上,中国宫殿的 总体格局已大体初定。 西周宮殿或宗庙基址分 別有山西岐山凤雏和扶 风召陈二处
.
3
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 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排列有序 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 局严整的大型都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柱三间三楼
重檐圆形攒尖 四柱三间三楼
四柱三间三楼
四柱三间五楼
六柱五间五楼 山门
六柱五间五楼
戏楼
图例
单幢硬山顶山门戏台
单幢歇山顶戏台
单幢卷棚歇山顶戏台
单幢卷棚歇山顶戏台
单幢歇山顶山门戏台
双幢竖联式过路戏台
双幢台口前凸式戏台
双幢台口前凸式戏台
双幢台口前凸式山门戏台
双幢台口前凸式山门戏台
双幢台口前凸式戏台
单檐庑殿
重檐庑殿
攒尖
单檐三角攒尖
单檐四角攒尖
三滴水卷棚歇山 单檐庑殿 重檐庑殿
单檐四角攒尖 重檐四角攒尖
重檐四角攒尖
重檐四角攒尖
攒尖
三滴水四角攒尖
三滴水四角攒尖
单檐五角攒尖
重檐五角攒尖
单檐六角攒尖
重檐六角攒尖
重檐六角攒尖
攒尖
单檐八角攒尖
三滴水六角攒尖 重檐八角攒尖
三滴水八角攒尖 单檐圆形攒尖
多重檐八角攒尖楼阁 单檐圆形攒尖
类别
硬山
硬山
硬山
悬山 游廊
悬山 游廊
悬山(单檐二层) 过水游廊
歇山亭子
歇山
卷棚歇山
歇山 卷棚歇山
重檐歇山
重檐歇山
歇山
重檐卷棚歇山
重檐卷棚歇山
攒尖
三滴水歇山 三角攒尖
三滴水歇山 四角角攒尖
重檐四角攒尖 三滴水盔顶
六角攒尖
重檐六角攒尖
攒尖
八角攒尖
重檐八角攒尖
圆形攒尖
牌楼
重檐圆形攒尖
重檐圆形攒尖
攒尖
三滴水圆形攒尖
重檐上四下六攒尖
重檐上圆下方攒尖 单檐四角套亭
多重檐异形攒尖 单檐四角套亭
单檐六角套亭
十字 脊
单檐十字脊
三滴水十字脊
盝顶
单檐盝顶
重檐双环亭 重檐十字脊 楼阁十字脊 单檐盝顶
其他 楼阁
重檐盝顶 扇形亭 楼阁
重檐盝顶 三滴水盔顶
楼阁
二柱一间一楼悬山顶
二柱一间一楼庑殿顶
建 筑 形 制 图 册
(2015 版)
陕西古锦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 编
古建筑基本形制
明清风格
形制 类别
图例
悬山 悬山
硬山 硬山
卷棚悬山 卷棚硬山
游廊
游廊
爬山游廊
游廊 廊桥
单檐歇山
歇山
单檐歇山 单檐卷棚歇山
重檐歇山
重檐卷棚歇山
单檐歇山 单檐歇山 单檐卷棚歇山 重檐歇山 重檐卷棚歇山
三滴水歇山
庑殿
双幢竖联式
双幢台口前凸式戏台
十字脊重檐戏台
歇山顶山门戏台
歇山顶戏台
塔
类别
图例
密檐式
四边密檐塔
八边密檐塔
八边密檐塔
十二边密檐塔
楼阁式
四边楼阁式塔
八边楼阁式塔
八边楼阁式塔
八边楼阁式塔
楼阁式 楼阁式塔
喇嘛塔 喇嘛塔
楼阁式塔 喇嘛塔
牌坊/ 牌楼
二柱一间三楼
二柱一间五楼
二柱一间三楼冲天式 二柱一间七楼
四柱三间三楼冲天式
四柱三间三楼
四柱三间五楼
牌坊/ 牌楼
六柱五间三楼
六柱五间五楼冲天式
六柱五间十一楼
四柱三间七楼 六柱五间五楼 六柱五间六楼 六柱五间十九楼
牌坊/ 牌楼
异形牌楼(>—<型)
双排柱牌楼
形制 类别
悬山/ 游廊
唐式风格
图例
悬山
游廊
单檐歇山
歇山
重檐歇山
单檐歇山 重檐歇山
重檐歇山
多重檐歇山
庑殿
单檐庑殿
重檐庑殿
攒尖
单檐四角攒尖 单檐六角攒尖
重檐圆形攒尖
单檐庑殿 三滴水庑殿 重檐四角攒尖 重檐六角攒尖 单檐四角攒尖套亭
楼阁 楼阁
楼阁
秦汉风格
形制 类别
图例
汉阙
汉阙
汉阙
大殿
单檐
重檐
三滴水
汉 ▪ 明堂
江南风格
样式 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