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8【同步练习】《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鱼鳖.(biē)数.罟(shǔ)庠.序(yǎng)王好.战(hào)B.曳.兵(yè)颁.白(bān)鸡豚.(tún) 涂.有饿莩(tú)C.洿.池(wū)狗彘.(zhì)衣.帛(yī)养生丧.死无憾(sàng) D.饿莩.(fú)孝悌.(tì)胜.食(shèng)然而不王.者(wàng) 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鳖不可胜.食也胜:尽B.数.罟不入洿池数:密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查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①请以战喻②以五十步笑百步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斧斤以时入山林⑥皆以美于徐公A、①②B、③④C、⑤⑥D、③⑤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树.之以桑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谨.庠序之教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申之以孝悌之义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7.对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0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_《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1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1.填空孟子名轲,字______,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
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被后人称之为________。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_____的,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提出了______的思想,是十分可贵的。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
《孟子》文章以_____________著称。
善用______和_____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2.下列加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弃甲曳兵 yè 养生丧死 sāng 王好战 hàoB .数罟 cù 不可胜食 shēng 鸡豚狗彘 túnC .孝悌 tì 饿莩 piáo 衣帛食肉 yīD .庠序 xiáng 洿池 wū 数口之家 shù3.下列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河内凶(荒年) 兵刃既接(已经) 弃甲曳兵(兵器)B .不违农时(违反、违背) 或百步而后止(或者) 直不百步耳(只、仅)C .鸡豚狗彘之畜(畜养) 孝悌之义(道理)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D .王无罪岁(归罪、归咎) 数罟(密网) 材木不可胜用(尽)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两个“之”相同,两个“于”也相同B .两个“之”相同,两个“于”不同C .两个“之”不同,两个“于”相同D .两个“之”不同,两个“于”也不同5.下面句子中全都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 .⎪⎩⎪⎨⎧摄乎大国之间千乘之国孰视之徐公来共其困乏行李之往来,,,B .⎪⎩⎪⎨⎧唯君图之颁白者不负利晋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王知如此,,C .⎪⎩⎪⎨⎧异乎三子者之撰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不知失其所与, D .6.翻译课文最后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1 人教版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1一、基础部分1.选出加点词属于古今词义转移的一项()A.四体..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不勤,五谷不分 B.河内C.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D.其臭.如兰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修文德以来.之B.七十者衣.帛食肉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D.既来之,则安.之3.选出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A.曳.兵(yè)填.然(tiān)数罟.(ɡǔ)洿.池(kuā)B.宅.院(zhái)遗憾.(hàn)桑.树(sānɡ)家畜.(chù)C.庠.序(xiánɡ)孝悌.(tì)颁.白(bān)绸.缎(chóu)D.狗彘.(zhì)饿莩.(piǎo)归.顺(ɡuī)虐.政(nüè)4.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请”的不同意思。
(1)请.以战喻(2)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3)请.进(1)(2)相同,是的意思;(3)是的意思。
6.选出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谨庠序之教B.弃甲曳兵而走C.邻国之民不加少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二、阅读部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7.解释句中加点字意思。
A.不违.农时违:B.数罟.不入洿池罟:C.养生丧死无憾.憾:D.王道之始.也始:8.这段话论证的中心是()A.保护和发展生产的条件B.保护和发展的措施C.实行王道的基础D.实行王道的目的9.对这段话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段话层层递进,互为因果,逻辑严密B.这段话运用排比,铺张扬厉,气势充沛C.这段话集中体现了孟子实行仁政的思想D.这段话体现了孟子敬天佑民的思想10.判断“数罟不入洿池”跟下面哪个选项中的句子意义基本相同()A.畋不掩群(畋:打猎;掩,捕捉)B.不取麛夭(麛mí小鹿,泛指小兽;夭ǎo小兽)C.不涸泽而渔D.不焚林而猎11.这段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三组,这就构成了修辞格中的,这种修辞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参考答案]一、1.C(B扩大,A、D缩小)2.B3.A4.D5.(1)(2)请你允许我做某事(3)请你做某事6.A二、7.违:耽误罟:网憾:遗憾始:开端8.C 9.D 10.C11.排比这组排比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捡”,捡拾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归罪【解析】选C。
检:同“敛”,收敛,积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选A。
A.既,均为“已经”。
B.则,连词,就;连词,表转折,却。
C.焉,语气词;代词,哪里,怎么。
D.而,连词表承接;表转折,却。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②③⑤相同C.①⑤相同D.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解析】选D。
①为“对于”,②为“到”,③为“比”,④为“在”,⑤为“跟”。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牲畜)D.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解析】选C。
畜:畜养。
5.下列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捡”,捡拾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归罪【解析】选C。
检:同“敛”,收敛,积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选A。
A.既,均为“已经”。
B.则,连词,就;连词,表转折,却。
C.焉,语气词;代词,哪里,怎么。
D.而,连词表承接;表转折,却。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②③⑤相同C.①⑤相同D.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解析】选D。
①为“对于”,②为“到”,③为“比”,④为“在”,⑤为“跟”。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牲畜)D.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解析】选C。
畜:畜养。
5.下列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测试)选择题1、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3、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衣帛矣..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一战..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5、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7、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8、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9、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 D.①②⑤/ ③④10、与“树之以桑”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非我也,岁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1、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1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13、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 B.弃甲曳兵而走.(跑)C.养生..不王者(这样却)..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14、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15、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16、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17、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王道之始也⑥填然鼓之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⑨察邻国之政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①④⑥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⑤⑨⑩18、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19、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20、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人教版必修3高一语文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同步测试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测试班级: 学号: 姓名: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凶险B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只是 C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陈:摆出,施展 D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危:摇晃,站不稳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②虎兕出于.柙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④申之以.孝悌之义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是寡人之过.也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C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D .求!无乃尔是过.与 4.对“而”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④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⑤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⑥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 .①③⑤/②④⑥B .①③⑤⑥/②④C .①②③⑤/④⑥D .①②③④⑤⑥二、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5~7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一专题2.2【同步练习】《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
《孟子》是记载时期思想家言行的书,共篇,每篇分上下,由编成,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2.孟子设喻,指出梁惠王的移民移粟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孟子的这段话中含有的两个成语是和。
前者的含义是,后者的含义是。
3.翻译句子。
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⑵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⑷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⑸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⑹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⑻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昔者以为..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东蒙主 D.王无罪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下列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4.与“忌不自信”句式特点相同的一句是()。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5.文中“之”字出现多次,下列对“之”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填然鼓之③树之以桑④寡人之于国也⑤未之有也⑥申之以孝悌之义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A.①⑦/②③/④⑥/⑤ B.①②/④/③⑤/⑥⑦C.①⑦/②③/④/⑤⑥ D.①④/②③/⑤⑥/⑦(二)精段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6~9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之于国》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1课内巩固1.给加点字注音。
移其粟.()弃甲曳.兵()数罟..()()鸡豚.狗彘.之畜.()()()庠.序()孝悌.()饿莩.()洿.池()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4.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衣帛矣..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一战..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6.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7.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课外提升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yòu天子诸候养禽兽的地方)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往焉,雉兔者(这里指猎人)往焉。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同步测试题(含详细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走:逃跑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捡”,拾起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错过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可!直不百步耳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下列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修文德以来之申之以孝悌之义B.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斯天下之民至焉C.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下列各句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非我也,岁也D.树之以桑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七十者可以食肉矣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B.庠序:古代地方办的学校。
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C.孝悌:孝.敬爱兄长;悌.孝顺父母。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D.六畜:指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种家畜.又称“六牲”;也泛指各种家畜。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展开之初,梁惠王的疑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实行“王道”或“仁政”的措施中,表现渔业方面的措施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实行“仁政”的措施中,表现林业方面的措施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8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曳.兵(yè)庠序.(yánɡ)狗彘.(zhì)B.数罟.(ɡǔ)胜.用(shēnɡ)饿莩.(piǎo)C.丧.死(sànɡ)供.养(ɡònɡ)赈.济(zhènɡ)D.孝悌.(dì)黎.民(lí)颁.白(bān)解析:“庠”读“xiánɡ”,“丧”读“sānɡ”,“供”读“ɡōnɡ”,“悌”读“tì”。
答案:B2.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荒年。
河东..凶亦然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
B.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数罟..不入洿池数罟,很多的网。
C.谨庠序..之教庠序,学校。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节约。
D.黎民..不饥不寒黎民,老百姓。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分发食物。
解析:B.罟:细网。
C.检:制止,约束。
D.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答案:A3.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解析:A项“无”通“毋”,C项“颁”通“斑”,D项“涂”通“途”。
答案:B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王好战,请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B.数.罟不入洿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C.王.道之始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解析:A项“以”的意思分别为“介词,用”和“介词,凭借”;B项“数”的意思分别为“形容词,密”和“数词,几”;C项“王”的意思分别为“以仁义治天下”和“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D项“时”的意思都为“季节”。
答案:D5.为下列各句加点词语选择恰当的义项。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A.价值B.仅、只是C.与“曲”相对D.面对(2)弃甲曳兵.而走( )A.武器B.战士C.军队D.军事(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A.不吉利B.凶恶C.荒年D.行凶(4)谷不可胜.食也( )A.胜利B.超过C.优美D.尽(5)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A.强取B.消除C.丧失D.争夺解析: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具有多种含义的词语的意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曳兵(yè) 数罟(cùgǔ) 洿池(wū)B.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yǎng)C.孝悌(tì) 饿莩(piáo) 供养(gōng)D.衣帛(yī) 王天下(wàng) 不可胜用(shēng)2.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两项A.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B.直.不百步耳:只有,不过C.王无罪.岁:罪过D.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E.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出发F.非我也,岁.也:年成4.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A.是.亦走也无乃尔是.过与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谷不胜.食也C.弃甲曳兵.而走齐兵.乃出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虎求百兽而食.之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例句: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A.七十者衣.帛食肉B.填然鼓.之C.王无罪.岁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6.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7.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不可,直不百步耳。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8.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D.谨庠序之教9.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 B.弃甲曳兵而走.C.五十者可以..不王者,未之有也..衣帛矣 D.然而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1)(2) .(1)A.王好.战,请以战喻(喜欢) B.谨.庠序之教(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C.或.百步而后止(或者)D.王道之始.也(开端)(2)A.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子一类的工具) B.数罟不入洿.池(洼地积水)C.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兄长)D.尽心焉.耳矣(在那里)3.选出下列加线的词释义正确的一项。
(1) (2) .(1)非我也,岁.也A.年岁B.时光C.年成D.星宿名称(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A.强取;季节B.丧失;时机C争夺;时代 D.削除;时间4.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①谨庠序之教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⑦D.②④⑤5.下面“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察邻国之政②填然鼓之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未之有也⑥是仅异于刺人而杀之⑦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矣⑧申之以孝悌之义A.①⑦/②/④⑧/③/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⑧/⑦C.①③/②/④⑥⑧/⑤/⑦D.①③/②⑥⑧/④/⑤/⑦6.解释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请以战喻③以五十步笑百步④斧斤以时入山林二、课文阅读训练“不违农时,……未之有也”。
1.这部分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______ _(几)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
另外,请用~~在文中划出孟子主张“教民”的具体内容。
2.这部分第一段共五句,可分几层?请回答,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答:3.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B.驴不胜怒,蹄之C.日出江花红胜火D.不胜枚举4.“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孝悌之义B.树之以桑C.百亩之田D.邻国之政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数罟不入氵夸池(数罟:密网)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死:丧失生命)C.谨庠序之教(庠序:学校)D.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彘:猪)6.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树之以桑B.申之以孝悌之义C.弃甲曳兵而走D.无乃尔是过与7.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A.使用比喻句式B.使用对偶句式C.使用排偶句式D.使用排比句式【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答案:D2.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答案:D3.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答案:C4.选出“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请以战喻B.以五十步笑百步C.斧斤以时入山林D.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C5.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王道之始也⑥填然鼓之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⑨察邻国之政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①④⑥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⑤⑨⑩答案:C6.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答案:D7.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答案:C8.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A.时不我待 B.兵不血刃 C.莫衷一是 D.自愧弗如答案:A9.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B.《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 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
8 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来源:1ZXXK]A.曳.兵(yè)数罟..(cùɡǔ)洿.池(wū)B.鸡豚.(tún)狗彘.(zhì)庠.序(yǎnɡ)C.孝悌.(tì)饿莩.(piáo)供.养(ɡōnɡ)D.衣.帛(yī)王.天下(wànɡ)不可胜.用(shènɡ)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A.曳.兵(拖着)斧斤..(斧子一类的工具)黎民..(百姓)B.庠序..(殷代的学校)孝悌.(敬爱兄长)C.饿莩..(饿死的人)不知发.(开仓赈济百姓)狗彘.(大猪)D.数罟..(密网)罪岁.(年成)洿池..(池塘)[来源: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作“比”讲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移其粟于.河内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下列句子中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王好战,请以战喻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课堂练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来源:1]①斧斤以.时入山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④斯天下之.民至焉[来源:学§科§网]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Z,X,X,K]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谨庠序之教D.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A.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谷不可胜.食也胜:尽。
B.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
直.不百步耳直:简直。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衣服。
鸡豚狗彘之畜.畜:畜养。
D.王无罪.岁罪:过错。
斯.天下之民至焉斯:那么。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树之.以桑B. 请以.战喻填然鼓之.斧斤以.时入山林C. 寡人之于.国也D.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或百步而.后止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D.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5.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谨.庠序之教D.然而不王.者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非我也,兵也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是亦走也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译文:(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8.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
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树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孟子黄宗羲,著书立说,立潮头发先声,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
材料:爱国精神科技成就文学贡献白居易杨靖宇袁隆平遭贬谪吟歌赋战沙场驱敌寇埋头干创新见探物究理抵御外侮感怀时事答: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
(2)孟子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从渔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庄暴见孟子庄暴①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②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注】 ①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庄子。
②庶几:差不多。
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B.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C.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D.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之乐:古代贤王所制作的音乐,即清静典雅的音乐,和世俗之乐相对。
B.管籥之音:这里泛指音乐。
管,籥,两种管乐器,前者跟笛子相似,后者似是排箫前身。
C.田猎:在田野里劳作。
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
D.羽旄:古代军旗的一种,用野鸡毛、牦牛尾装饰旗杆。
13.对本文的写作特点赏析有错的一项是()A.庄暴与孟子的谈话是一个引子,只有短短几句,由庄暴之言,提出齐王“好乐”,而孟子的简单回答,则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论题。
B.写到“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局面与“欣欣然有喜色”不同的政治局面是对比举例论证,突出说明“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的重要性,进一步升华主题。
C.作者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巧妙地运用对话的方式,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
D.在下文孟子面对齐王展开论述与民同乐的观点前,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正面提出论题;制造议论悬念;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译文:(2)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译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答案 C 解析A项,“颁”同“斑”。
B项,“涂”同“途”。
D项,“无”同“勿”。
2、答案 A 解析B项,直:不过。
C项,衣:穿。
D项,罪:归罪。
3、答案 A 解析A项,均为没有意义的衬字。
B项,介词,按照/介词,用。
C项,介词,对于/介词,比。
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4、答案 C 解析C项,“兵刃”古今同义,都指“兵器”。
A项,“可以”古义为“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能够、许可的意思。
B项,“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是指保养身体。
D项,“以为”古义为“把……当作”,今义是“认为”。
5、答案 C 解析C项,谨:形容词用作动词。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6、答案 D 解析D项,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是判断句。
7、答案(1)不违背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吃不完。
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
(2)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3)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4)七十岁以上的人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
8、答案(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它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树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解析以“呐喊”为陈述主语,按逻辑关系,应先谈呐喊的特点,再说其作用。
9、答案(示例)屈原白居易,感怀时事,遭贬谪吟歌赋,一代才子具有伟大的文学贡献。
岳飞杨靖宇,抵御外侮,战沙场驱敌寇,一代军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沈括袁隆平,探物究理,埋头干创新见,一代巨匠具有杰出的科技成就。
解析结合例句内容分析,通过一系列词语总结概括中国的某种精神,因此在选词的时候需要注意选能体现同类精神的词,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10、答案(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数罟不如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1、答案 D 解析原文标点应是: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12、答案 C 解析“田猎”指在野外打猎。
13、答案 C 解析C项,开门见山切入好乐话题,但没有摆出观点,观点在结尾。
14、答案(1)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差不多(很好)了吧!(2)我们的大王喜欢打猎,怎么让我们到了这种极端痛苦的地步啊?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子儿女流离失散。
解析注意关键词“之”“极”的翻译,另外注意古今异义词“至于”“妻子”。
【参考译文】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把喜好音乐的事告诉了我,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差不多(很好)了吧!”几天后,孟子在觐见宣王时问道:“大王曾经把喜好音乐的事告诉了庄子,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色,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的音乐,只不过喜好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差不多(很好)了吧!现在的俗乐如同古代的雅乐。
”宣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孟子说:“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宣王说:“不如与他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说:“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宣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说:“那就让我来为大王讲讲音乐吧!假如现在大王在演奏音乐,百姓们听到大王演奏音乐的声音,都愁眉苦脸地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怎么使我们到了这样极端痛苦的地步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子儿女分离流散。
’假如现在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见到华丽的旗帜,都愁眉苦脸地诉苦说:‘我们的大王喜欢打猎,怎么让我们到了这种极端痛苦的地步啊?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子儿女流离失散。
’这没有别的原因,是不和民众同乐的缘故。
“假如现在大王在演奏音乐,百姓们听到大王演奏音乐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现在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见到华丽的旗帜,都眉开眼笑地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