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鲁教版语文七下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精

合集下载

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3)

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3)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的:1、掌握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解读“闲人”二字,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流程:(一)导入:(教师唱《但愿人长久》,营造氛围,引入课题)师: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这首词的作者是谁?词中的名句是哪句?月是诗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的名句?下面让我们学习苏轼的另一写月名篇《记承天寺夜游》,学习《记承天寺夜游》,走进苏轼。

(板书)(二)解读标题。

明确:文体(记),时间(夜),地点(承天寺)补充介绍承天寺(展示图片):“承天寺”是张怀民居住之所,张怀民在元丰六年也被贬谪到黄州,他修了一座亭,苏轼给亭命名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送给张怀民,其中有一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三)交流预习体会,明确学习目标。

1、学生资料展示,走进苏轼,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生交流预习收获与疑难,明确个体学习目标与全体学习重点。

(四)初读课文,体会层次美。

1、自由朗读,明确朗读要求。

要求:读得流畅响亮。

读得字正腔圆。

读得抑扬顿挫。

读得层次分明。

2、小组再读课文,体会文章层次美。

指导:表达方式的不同,感情不同,语气语调不同。

读叙事。

读出闲适、欣慰之情。

读写景。

第二段描绘庭院月色,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要读出喜悦、闲适之意。

读抒情。

既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闲时赏月欣喜,漫步的悠闲。

3、指名读,读出记叙、描写,抒情的不同感情。

4、播放视频,听读课文,体会层次美。

5、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抑扬顿挫、节奏分明的层次美。

(五)疏通文意,合作研讨。

1、学生交流以往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及明确重点。

教师补充(媒体出示)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留---如人名、地名、年号等不翻译,保留。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课文所表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课文所表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苏轼的文学风格和审美观念。

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析苏轼的文学风格和审美观念。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2)让学生体会苏轼的人生观、价值观。

6.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深入了解苏轼的文学成就,为一篇关于苏轼的作文做好准备。

3. 结合课文内容,创作一幅描绘自然美景的画作。

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意识。

27-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教学设计-教案

27-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教学设计-教案

27-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和写景语句。

2、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丰富情感,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获得阅读的快乐。

【教学难点】“闲人”句中蕴含的丰富意蕴。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大家知道昨天晚上青岛的月亮什么样?(投影)月亮美吗?(不美),或许是近些天来的雾霾,给皎洁的月光蒙上了灰朦,然而在930年前的承天寺,苏轼与大家不同的是遇到了一轮明月,正是那轮明月带给了苏轼不同寻常的夜晚,成就了千古美文《记承天寺夜游》。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读题目?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苏轼为什么要在夜里去游承天寺?他在承天寺都看到了什么美景?承天寺夜里的景色很美吗?)师:大家看到题目就提出了直观的问题,主要是:苏轼为什么记承天寺,夜游?让我们走进作品,诵读,玩味,解解这个迷。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细读文章,思考并作出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

教学预设:方案一:引导体会作者的“清闲”以及月色不期而至的快乐。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苏轼去承天寺是为了欣赏月亮)板书:清闲遇月师:好了,同学们谁先来解这个谜?生:我觉得苏轼夜游承天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自己晚上睡不着,而后又被外面的月光所吸引,所以打算观赏月亮,才想起邀请自己的朋友张怀民到承天寺去的。

师:哪些词句让你有了这样的判断,读一读?生朗读相关的句子。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捕捉信息引导学生理解的深入。

1. “解衣欲睡”学生读得缓慢。

师:刚才老师听到你读这四个字时读得很是缓慢?说说你这样读的理由?生:因为作者似乎不想睡觉,所以很不情愿的要休息了。

师:苏轼那时是不是无事可做呢,看一段资料?(推荐资料:苏轼历经乌台诗案元丰二年,也就是作者写此文的四年前,苏轼被诬陷用诗诽谤朝廷,这场文字狱,将苏轼抓进乌台,被捕入狱后获释出狱,总算保得一命,被贬至黄州做了一个无实权的团练副使的小官,不得签署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行动还受到监禁。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闲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稿:记承天寺夜游导入: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月夜风光和古人咏月的诗句。

“月亮”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因为它总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黑客借月抒怀,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

有人认为这其中苏东坡对承天寺那一轮明月的描绘,堪称咏月的绝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阅读《记……》,去欣赏美丽的月景,感悟作者的情怀。

一、读懂文章意思1.自读。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不通或读不准的地方请做好标记。

2.听读。

关注你标记的地方,特别要注意画线的四个字的读音和两个句子的停顿。

(“柏”“寢”“荇”“相与”;“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齐读。

4.指读。

5.译读。

(1)读得准确流畅。

但这还不够,还要把文章读懂。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先独立理解文意,画出疑难字词,再小组合作解决。

对于课下没有注释的词语,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帮助理解。

(2)质疑问难(3)课堂练习一。

合上书,把答案写到练习本上。

(对了吗?不对的改正。

)(4)翻译。

念无与为乐者,遂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这里“为乐”课下翻译为取乐,你觉得合适吗?实际意思指什么?(赏月)要是有人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月色将是多么地惬意啊。

于是“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二、欣赏月下美景1.大家看课文,哪句话写了承天寺的月景?(庭下如……)2.翻译此句。

鲁教初中语文七下《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 (1)

鲁教初中语文七下《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 (1)

二十七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材分析:本文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常用文言字词;正确背诵默写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培养语感;学习作者用简炼的语言、精彩的描写表达微妙复杂心境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的目标:学习作者坦然的心绪,旷达情怀及对美的追求。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用简炼的语言、精彩的描写表达心境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

学情分析: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查阅有关苏轼资料,预习课文。

老师准备:录音机教法与学法:教法:诵读法,比较法学法:自主学习,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文章以简炼的语言,精彩描写,表达作者一种复杂微妙的心境。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1、指2-3名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交流有关苏轼资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理解加点词语含义。

①念.天与为乐者,遂至..步于中庭。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相与2、文中哪些语句描绘了月夜小景,表达了作者怎样心境?三、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1、学生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有关情况。

2、学生反复朗读,读出作者感情、学生探究。

提示:叙事:寺庭步月写景:庭下月景抒情:点睛之笔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讨论:本文中“闲人”的含义。

五、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上文自然景描写及表达情感不同。

六、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态度。

七、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

2、预习下一课《观潮》。

八、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被贬的悲浮漫步的悠闲九、课后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作者苏轼的背景和写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作者苏轼的背景和写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

2. 文言文断句和朗读节奏的掌握。

3. 对文中意境的感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 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苏轼及《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合作探讨,分析文中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5. 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6. 欣赏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7.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完成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背诵情况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结合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文中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感悟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选择一篇其他古文,进行自主学习和朗读训练。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精选10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精选10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精选10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品析写景语句并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月夜图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似真似幻。

面对如此美景,真让人忍不住要出门去好好欣赏一番。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苏轼去承天寺,一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二、诵读译读,初读感知课文1、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做好标记。

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3、生个别读,其他点评。

4、生齐读课文。

5、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用小组对抗赛和新旧知识结合的方法来落实课文重点词的理解和课文翻译。

三、品味赏析,深入理解课文1、作者是如何描写月景的?有何特点?运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

(1)添一添,品意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

)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2)删一删,品修辞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3)调一调,品虚实A、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这样的调换好不好,为什么?2、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提示:要注意“闲人"的含义。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并做积累。

3.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2.学习作者乐观的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重点难点:1.重点:品析句子,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2.难点: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教学方法学、探、导、练(即自学、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老师引导、课堂练习)与诵读法相结合。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拦路虎”留在课堂讨论。

老师:制作“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上课:同学们好!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与同仁的'到来。

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用心聆听美妙的乐曲。

(点击多媒体)导入:展示月夜图片,教师导入本课(第12个图片)导语:月亮,撩人心扉,有时她给人若有若无的希望,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有时又无情地触及你的痛处,伤人情思。

……附: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月色入户夜游之因叙事欣然起行月色——积水空明绘景皎洁空明竹柏——藻荇交横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洒脱抒情漫步的悠闲达观人生的感慨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教学反思: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并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学设想:(1)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次文时的处境。

(2)教法学法:1、注重诵读教学。

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展开讨论、解释疑难,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和适当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鲁教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句,熟读成诵[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课型]朗读、讨论、赏析[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近苏轼宋代有个大诗人叫苏轼,你们可曾读过他的诗文?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曾诵读过他的一首诗,叫《浣溪沙》。

哪位同学还能背诵?(指名背诵这首诗)这位大文豪,才华横溢,但他的命运却不好。

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心境可想而知。

但他善于自我解脱,与友人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

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显得澄澈透明,如诗如画。

诗人陶醉于迷人的月色中,随缘自适,自我排遣,自豪地说“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出示课题)二、走进课文,与苏轼同游承天寺1、叩开生字之门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

教师范读,学生试读,学生齐读。

遂(uì)寝(qǐn)藻(zǎo)荇(ìng)2、叩开词句之门结合注释,教师点拨,翻译全文。

补充解释:欣然:高兴地念:想、思考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遂:于是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叉错杂盖:原来是相与:共同、一起但:连词,只是,不过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诵读课文三、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苏轼谈心欣赏月景(一)、如果让你写月景,你会怎么写?(学生口头表达)感悟心境(学生讨论)(一)苏轼遭受冤屈而被贬谪,成了有职无权的“闲官”,按照常理,遇到这样的打击,他的心情应该如何呢?(苦闷,抑郁。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范文(3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范文(3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范文(3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把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尝美丽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全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游记。

文章情思如水,汩汩而流,语句清爽,描写月色如诗如画,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言简意赅,比方精当,情景交融,内涵丰富,是一篇不行多得的佳作,需要学生好好体会其中的漂亮之处。

三、教学设想由人及情,由读到悟,对本篇课文,设想通过读课文来体会其中的感情,通过了解,了解创作背景来领悟感情。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意气风发,豪情壮志,他仕途坎坷,笑看人生。

他是谁呢,他就是宋代的闻名词人苏轼。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游记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二)、了解苏轼生平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很多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很多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在他去世很久很久以后,有一个作家认真地讨论了这个人的一生,然后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在传记中,这个作家给这个人下了如下结论,大家一起念。

(出示文字)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出示苏轼图片)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当说是特别不幸的,但他活得非常欢乐,而我们许多人平寻常常的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

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欢乐。

我们就从《记承天寺夜游》中查找答案,盼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欢乐人生的真谛。

(三)、朗读课文,感受情景学生听范读,感受朗读时的节奏,感情。

请同学起来读课文,看看大家能否感受到其中的要点。

大家齐读感受。

提问:苏轼在这个夜晚看到了哪些景象呢?月色与竹柏影(四)、了解背景,体会“闲”情现在我们搞清晰了东坡所看到的风光,他看到的是“月色与竹柏影”,东坡看着这美景开头发感慨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对照材料、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eference materials, planning scheme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5篇通过教案的制定,教师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材料,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为了有效利用教学时间和资源而必须准备的一份文件,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鲁教初中语文七下《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 (2)

鲁教初中语文七下《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 (2)

《记承天寺夜游》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

根据注释翻译课文,掌握文言词语的用法。

2.了解文章中的优美意境,严密结构和凝练的语言。

3、理解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用旷达的心态对待生活。

预习导学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他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著述十分丰富。

基础积累1、初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给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荇.( )寝.(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欣然..起行( ) (2)水中藻荇交横..( ) (3)如吾两人者耳.( ) (4)月色入户.( ) (5)但.少闲人( )整体感知反复读文,思考解决如下问题《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 期间。

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 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合作研讨思路梳理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思路梳理。

把《承天寺夜游》划分为三层。

第一层(记事):第二层(写景):第三层(抒情):文本探究1、默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2、说说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3、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

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

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

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拓展延伸“看人生豪迈,一切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你还记得这句歌词吗?是啊,人生难免有失意之时,学习《记承天寺夜游》后,你认为它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发意义?参考答案一、1. yù xìng 2.(1)愉快地,高兴地(2)交叉错杂(3)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4)单扇的门,一说指堂屋的门(5)连词,只是,不过 3.应用实用性审美性 4.黄州清幽宁静【合作研讨】思路梳理第一层:(开始至“相与步于中庭”。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六、布置作业
一、课文导入、走进作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某某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选作
人人的家乡都有美景。你知道你的家乡在月夜里是什么样子吗?请以“月夜里的家乡”为题写一篇短小的游记。要求大胆想象和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绘。
教后心得
课 题
记承天寺夜游2
课型
新授
主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背诵全文,注意体味作者的感情。
教 学
重点
难 点
1、反复朗读,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背诵全文,注意体味作者的感情。
教学资源
多媒体 导学案
教法与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通案内容设计
七、小结
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东坡的景语透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内心应如积水空明、应该宁静、心胸开阔、心无杂念。




写景:月色——如水…………清(澈)
竹柏——藻、荇………(透)明
抒情:1、贬官的悲凉、落寞
2、赏月的欣喜,自我排遣的达观
3、对世人追逐名利的慨叹
课外作
业布置
必作
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把握文章的大意。

(3)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

2. 句子结构和句式的分析。

3. 作者情感和观点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 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小组讨论。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景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及其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2)分享学习心得,交流阅读感悟。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美景。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8.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朗读、讨论、提问等。

(2)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表现,如查阅资料、做笔记、解答疑问等。

2. 终结性评价:(1)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如课文背诵、练习题解答等。

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鲁教版初一下)

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鲁教版初一下)

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鲁教版初一下)我讲的课文是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记承天寺夜游»。

一、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

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制造了一个清冷明亮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

本文语言洁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能够讲是写景抒情的精品。

关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讲,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通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关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把握了一定的步骤,通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专门容易同意这篇短文,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欢乐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明白得、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依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明白得、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2、能力训练点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4、美育渗透点领会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品味意境。

难点: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

五、教学方法本课要紧采纳朗读法、咨询答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学法采纳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明白得文言文。

七、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2、简介背景,放课文范读录音,提示学生注意正音。

听后回答:用文中词语简述作者的思路。

语文知识点春鲁教版语文七下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总结

语文知识点春鲁教版语文七下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总结

27.《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一、导入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

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

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那就让我们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哪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找一生读作者简介)师: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无标点朗读课文。

(大屏幕显示无标点课文,生尝试诵读)师:同学们读得很有个性特色,下面请听老师为大家朗读课文。

(注意: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师:老师读完了,文中还有两处停顿要注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屏幕显示,生齐读两遍。

)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生大声朗读课文)师:在诵读声中我们与苏轼同游了承天寺,请同学们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划出疑难字词;然后,同组之间合作解决疑难问题;5分钟后,我们进行释文对抗赛。

老师先把比赛规则说一下:将全班分为两大组(红组和蓝组),第一名站起来的同学为发问方,可以从另外一组中任点一名同学就文中字、词、句的翻译进行提问。

回答正确的同学可以在向另外一组发问。

如果回答不准确,就由本小组同学帮助回答,但发问权归另外一组所有。

(生翻译,合作交流。

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生兴致高昂,积极踊跃)师:好,准备开始!生1:“遂至承天寺”中的“遂”是什么意思?生2:“于是,就”的意思,“于是就到承天寺”。

生3:“盖竹柏影也”中的“盖”是什么意思?生4:覆盖,遮盖。

生5:应该是“原来”的意思,“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生6:“月色入户”的“户”怎么解释?师:不是。

“户”在文中不是指窗户,而是指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春鲁教版语文七下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精一、导入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

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

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那就让我们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哪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找一生读作者简介)师: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无标点朗读课文。

(大屏幕显示无标点课文,生尝试诵读)师:同学们读得很有个性特色,下面请听老师为大家朗读课文。

(注意: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师:老师读完了,文中还有两处停顿要注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屏幕显示,生齐读两遍。

)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生大声朗读课文)师:在诵读声中我们与苏轼同游了承天寺,请同学们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划出疑难字词;然后,同组之间合作解决疑难问题;5分钟后,我们进行释文对抗赛。

老师先把比赛规则说一下:将全班分为两大组(红组和蓝组),第一名站起来的同学为发问方,可以从另外一组中任点一名同学就文中字、词、句的翻译进行提问。

回答正确的同学可以在向另外一组发问。

如果回答不准确,就由本小组同学帮助回答,但发问权归另外一组所有。

(生翻译,合作交流。

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生兴致高昂,积极踊跃)师:好,准备开始!生1:“遂至承天寺”中的“遂”是什么意思?生2:“于是,就”的意思,“于是就到承天寺”。

生3:“盖竹柏影也”中的“盖”是什么意思?生4:覆盖,遮盖。

生5:应该是“原来”的意思,“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生6:“月色入户”的“户”怎么解释?师:不是。

“户”在文中不是指窗户,而是指门。

大家知道“足不出户”这个成语吧?师:这里的“户”就是指门,我们总不能从窗户走出去吧?(生笑,在课本上写下正确释义。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怎么翻译?生1: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何翻译?生2: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师:真是你方问罢我登场,你问我答,你来我挡;友谊对抗,兴致高昂呀!同学们表现真棒!文章内容我们有了初步感知,那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生1:文章写的是苏轼晚上睡不着觉,看到月色很美,就到承天寺找到张怀民,两人一起赏月。

师:概括得很完整。

那我们就跟随苏轼一起去赏月色美景吧!师:那本文中苏轼是如何描摹月色的呢?生1:写月色的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这月色有什么特点?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月色?生2:庭院中波光一片,原来是月光皎洁而又空灵;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月光竹柏的倒影。

师:多美呀,九百多年前的那轮明月仿佛正穿越时间的千山万壑向我们走来。

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生3:欣悦的、欣赏的语气。

师:你试着用欣悦的语气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生朗读。

)师:他的朗读给我们身临其境之感。

我们来齐读课文,再次感受月色之美吧!(师生齐读课文)是:是啊,月光如水,所以竹柏的影子就成了水中的藻荇,藻荇的浮游,又让人感到水的流动。

月光在朗照,那无形的静态的月光便有了动态的美感,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古人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苏轼描摹的却是:明月庭中照,藻荇影中游。

月色之美尽在其中啊。

同学们用几个美词来修饰一下这明月吧?师出示板书填空:的朗月世界生:澄澈透明!生:空灵!生:皎洁无暇!生:清朗幽美!师:(板书)澄澈透明、皎洁空灵、清朗幽美的朗月世界师:情因景生,景为情设,面对一轮明月,诗仙李白曾感叹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写出了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

表现了诗人独斟独酌,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感。

眼前的朗月美景,唤醒了诗人心中涌动的情,于是触景生情,作者不禁感慨道:……生齐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师:那何为闲人呢?生:悠闲的人。

生:闲暇的人。

生:我认为苏轼被贬谪,心情很郁闷,闲人是对自己的嘲弄吧。

师:同学们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则信息(多媒体显示)(指一生)你为大家读一读。

(一生读屏显背景材料:元丰二年,苏轼被诬在诗文中讽刺新法,被捕下狱。

出狱后,他以犯人身份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自离开安置所,无薪俸,于是他在城外东坡租50亩荒地开荒种地,种黄桑,盖草堂,养活家小。

这段城东坡地耕田的经历还使得他有了一个伴随一生的雅号:“东坡居士”。

在黄州的苏轼,就成为“闲人”苏东坡。

)师:从这则材料中大家发现哪些信息?生1:他是被诬陷入狱的,获释后贬到黄州,做了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

生2:亲自耕田种地养家糊口,生活肯定很贫困。

师:有道理。

在城东坡地耕田的经历还使他有了一个伴随他一生的雅号——东坡,在黄州的苏轼就成为“闲人”苏东坡。

师:大家想想这里的“闲”是不是闲来无聊,无所事事啊?生(齐):不是!师:“闲”究竟是什么意思?请你给“闲”字组组词,看谁组得词最准确、最合理。

生1:空闲。

生2:闲暇。

生3:清闲。

师:是不是有着空闲时间、清闲生活的人就能欣赏到这月色美景呢?(生沉思、摇头)那“闲”字还有别的意思吗?生4:悠闲、闲适。

生5:闲情逸致。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5:苏轼在被贬的境遇中依然能够欣赏到如此空明的月色,不仅因为他生活清闲,更因为他有着闲适的心情,是闲情逸致的体现!师:你的理解很恰当。

弃睡起行,邀友同乐,踏月夜游,何其洒脱!透过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个有着怎样人生态度的苏东坡?同学们用几个美词来赞颂一下苏轼的旷达胸襟吧?师出示板书填空:的旷达胸襟生1:乐观积极向上。

生2:从容面对苦难。

生3:豁达乐观。

生4:不汲汲于名利,坦荡豁达。

生5:苏轼虽然被贬黄州做着有名无实的官职,但他仍能在自然美景中怡情悦性,从容流连于月光之下,表明他并不把贬谪之事放在心上,而是心胸宽阔不汲汲于名利。

师:(板书)乐观积极、坦荡豁达的旷达胸襟师:你很有思想,回答非常精彩!师:请大家再诵课文,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苏轼豁达的情怀。

(学生自由朗读,找学生按标准格式诵读课文:题目、作者、朗诵者)师:同学们朗读得非常棒,读出了月色之美,我觉得有的同学更读到了作者的内心深处,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

这空明的是月光,更是人的心境,这空明的月色洒满庭院,更照亮了作者的心灵深处。

从中让我们看到一个在人生的逆境中依然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豁达乐观的苏东坡!(屏幕显示:当代散文家余秋雨说“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

”黄州是苏轼最重要的人生驿站。

被贬的苦难如重锤敲击着他的心灵,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自己创作的巅峰!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师:此刻,面队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生1:以前读文章,见到描写月亮的句子,总以为是表达思乡之情的。

今天,读了《记承天寺夜游》,才知道月亮也能传达豁达乐观的情怀。

月亮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更加丰满了。

生2:以前被别人误解时,我都要沮丧好几天,跟苏轼比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心胸坦荡,就能快乐生活每一天。

生3:自然是心灵的最佳归宿。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扰,这时,我们不妨像苏轼那样到自然中去释放心灵,寻求寄托,让人生更豁达。

(掌声)生4:人生之路充满坎坷,我们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

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消极的等待、自暴自弃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丰富自己的人生,让逆境成为塑造完美人格的雕塑家。

正如古人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掌声)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让老师也特别感动。

苏轼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得其乐。

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豁达乐观的坚守,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请常读一读苏轼吧,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师:最后,让我们用朗朗的读书声来读美文、颂东坡吧!(生大声诵读课文,在诵读声中结束本课学习)【板书设计】澄澈透明、皎洁空灵、清朗幽美的朗月世界↓闲↓乐观积极、坦荡豁达、心无尘俗的旷达胸襟【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