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反思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上册《家乡物产养育我》评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上册《家乡物产养育我》评课稿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听了林老师《家乡物产养育我》的课程,这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通过呈现浓厚的地方特色的物产,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生活的悦纳与责任。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开展“寻访家乡物产”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较好体现了学科课程特点,凸显新课标理念,林老师在这节课的授课上有几点非常好。
(一)聚焦目标,教学脉络清晰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指向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品德课堂不能拘泥课内,还需要前延和后展。
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对家乡物产不够了解,缺少观察和体验,更谈不上知道特产和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
因而,将学生调查、寻访家乡物产及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等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内容进行课前的专门指导,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初步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并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究成果的能力”,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设计“家乡物产交流会”——“特产节,说特产”——“出售会,寻特产”——“畅谈会,话家乡”等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条理清晰。
让学生在交流、分享活动中,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认识、了解家乡的特产,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活用教材, 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教材只是引导学生发展的范例,我们的教学应当向生活开放,向自我开放。
本节课,老师能正确理解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整理,创设了“交流会”、“出售会”(学生扮演特产店老板介绍家乡特产、学生填写购物券、评选幸运顾客)、播放视频故事等学习情境,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畅谈感受,及时引导学生表达课堂活动中产生的新的情感体验,丰富了学生对家乡物产的了解和对家乡特产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家乡的物产丰富多样,如粮食、蔬菜、水果、畜牧产品等;二是家乡物产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物产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物产了解不深,对物产对生活的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物产对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他们对家乡物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物产对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和多样性。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物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乡物产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导入、呈现、操练、巩固、拓展、小结等环节的教学活动。
3.准备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物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述家乡的物产丰富多样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物产的认识,以及物产对生活的影响。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14家乡物产养育我 人教部编版
家乡物产养育我一、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统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在学生了解了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的基础上,带领他们进一步扩大生活的空间,进入“家乡”这一社会空间,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于责任。
本课通过课前调查、课中汇报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当地的物产,认识本地人与自然的相互滋养关系,形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初步观念,并了解家乡物产背后蕴藏的乡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家乡传统文化的熏陶,产生对家乡的认同与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认知能力较低,视野不够开阔,平时缺少相关观察和体验,对家乡的概念较为模糊,对于家乡的物产只是一个具体的物体,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多数只会说说家乡的山山水水或一些食品,很少能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教学目标1. 通过课前调查、名片分享、小组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
2. 通过了解家乡物产蕴藏的故事、制作工序等相关知识,初步了解家乡物产与自然环境、经济特点、人们生活的关系,体悟家乡物产对精神的滋养,进而产生对家乡物产的热爱。
3. 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对家乡物产的热爱与珍惜。
四、教学重难点能够知道家乡的物产与自然环境、当地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等有关。
五、教学准备学生:完成课前调查表教师:整理课前调查表,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家乡物产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前贴板书:家乡物产养育我)1、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家乡在哪儿?(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2、师:谁能用洪雅话和老师打打招呼?抽生。
3、同学们,你们好!(二)新授活动一:家乡物产米花糖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这样礼物是美食,谁想尝一尝?抽生到讲台,我先不给你们看,你们来猜猜。
(对抽到的生:闭上眼睛,张开嘴巴,我塞到你嘴里。
不说是什么?告诉他们什么味?怎么做的?谁来猜猜是什么?)2、等几生猜了过后,拿出装在纸杯里的炸洋芋说:“给你们揭示谜底,刚才你们都猜对了——炸洋芋。
小学思想政治_《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二课。
本课包括“我的家乡产什么”和“家乡物产惹人爱”两个活动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都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并了解家乡物产跟自己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作为家乡人的自豪。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家乡物产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家乡有哪些丰富的物产;2、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物产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能力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并乐于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以及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家乡物产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物产实物、篮子、采访视频、资料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家乡物产知多少1、同学们,你们知道咱们家乡有哪些物产吗?2、哇!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
青岛的物产有很多很多,正是这些丰富的物产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岛人。
(板贴课题)3、今天老师把它们都带来了,你们看到有什么了吗?4、现在咱们来把这些物品有目的性地挑拣一下好不好?(给每组发贴标签的篮子,学生挑选相应类别的物品。
)挑拣好以后带着篮子回到你们的座位上。
5、上合峰会之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友人都了解了青岛,今年暑假他们都来了。
那我们作为小主人,怎样才能把我们家乡的物产推介给他们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举办一次家乡物产推介会,就把你们篮子里的这些物品推介给大家,看看哪个小组推介得好,好不好?课件:二、家乡物产推介会1、别着急,我们先来看一看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课件: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展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我们青岛可是三面环海,盛产海鲜,下面我们先请海产品小组来进行推介。
课件:(一)海产品:(1)小组同学佩戴头饰,借助实物,以情景剧的形式向大家介绍青岛的海产品。
(2)师小结:感谢你们的推荐,让我们知道了原来青岛的海鲜这么美味营养,相信外地的朋友们一定会喜欢的。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家乡物产养育我》
家乡物产养育我一、教案背景1.1 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围绕家乡的物产,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家乡、家乡的物产以及物产对孩子们的养育的重要性。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一些特产,了解特产对孩子们的影响,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一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爱国情感。
1.3 教学重点学习家乡的特产,了解特产对孩子们的养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情感。
1.4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家乡的特产,并且从特产对于孩子们的养育的重要性方面展开思考。
1.5 教学方法通过图画、游戏、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6 教学资源图片、故事、小游戏等多媒体资源。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2.1 情境导入讲故事:介绍一个孩子在家乡长大,家乡的特产如何养育了他,并使他健康成长。
2.2 学习特产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摸索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有哪些,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的物产。
2.3 特产对孩子的养育通过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家乡特产对于孩子的养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引导学生讨论特产对孩子的重要性。
2.4 爱家乡,珍惜家乡引导学生通过共享家乡的美食、风景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树立珍惜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思路3.1 以情境导入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将抽象的知识落实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中。
3.2 以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家乡的特产,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3.3 通过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特产对孩子的养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讨论特产的意义。
3.4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四、教学评估4.1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
4.2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行为,评价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态度是否有所转变。
4.3 以展示、口头表达等方式,让学生展示对家乡特产和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5.1 教学环节设置是否合理?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和学生反馈,检验本教案教学环节设置的合理性。
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1
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从学生熟悉的家乡物产入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家乡物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对家乡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究,乐于分享。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物产了解不深,对家乡的情感认同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爱家乡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知道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物产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知道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物产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
2.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学会珍惜和感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特产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案例,以便进行分析。
3.准备课堂活动所需道具、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家乡物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讨论如何珍惜和感恩家乡物产。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家乡物产的了解程度。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感情。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物产,体会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家乡的物产了解不多。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图片、故事和活动来学习。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他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但对家乡的物产与自己的生活关系认识不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知道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3.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知道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家乡的物产。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家乡的物产。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物产的认识。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家乡物产的制作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物产图片、故事和视频。
2.准备相关活动材料,如食材、工具等。
3.准备教室环境布置,如挂出家乡的图片、标语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物产,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物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介绍家乡的物产,让学生了解物产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物产的认识。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提高对家乡物产的理解。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表达对家乡物产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物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反思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物产,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而独特的乡土文化;体验家乡物产对自己生活以及家乡发展的意义,萌发为家乡自豪的情感。
内容编写上突出了家乡物产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乡物产对于“我们”的养育之情:二是家乡物产乃自然与人的结合,凝聚着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
对这一关系的体悟,既是本课的亮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本册教材对“家乡物产”的描述都比较丰富,低年级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总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需要一个细致的指导过程。
结合教材内容编写及学生实际,本课教学对于教师最大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物产,感受其丰富呢?说起家乡物产,大多数学生包括一些成人,首先想到的是地里生长的物产或者当地的特色小吃。
因为这些是距离生活最近、也是最有体验的事物。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于“物产”的解释是: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
只要是家乡出产的物品都属于家乡物产,家乡产的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品、日常用品、矿产资源....都属于家乡的物产。
如何让学生寻找距离生活较远的家乡物产,是难点之一。
2.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物产惹人爱呢?教材的第二个栏目是《家乡物产惹人爱》。
学生在生活中因为缺少主动的情感体验,对于家乡物产的热爱之情需要课堂教学的引导。
从哪些角度、用怎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家乡物产的可爱之处,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了解并热爱家乡物产是学生建立对家乡情感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立对家乡物产真挚的情感,不能仅停留在“物”的层面,还必须感受物产的“生命”,在与之对话的碰撞中生成情感。
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充分利用教材范例,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世界。
教材在编写上对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对家乡物产的情感有细致的指导范例。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范例,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白如何去了解家乡物产。
通过参观、寻访、调查、采访等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世界,感受物产的丰富与可爱。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说课稿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4.家乡物产养育我》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围绕家乡的物产展开,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和多样性,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富有童趣的语言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物产的美味和营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家乡的物产可能还没有全面的认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物产,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此外,学生对于食物的营养价值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如何均衡饮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和了解家乡的物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家乡的特产,知道家乡物产的丰富和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和探究,学生能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物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乡物产的美味和营养,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家乡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家乡的特产,知道家乡物产的丰富和多样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物产,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交流法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引出本课主题。
2.教学新课:(1)展示家乡的物产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的特产。
(2)引导学生交流家乡特产的名称、特点和营养价值,让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和多样性。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反思三篇
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反思篇一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介绍和展示家乡物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也为下一课“家乡物产惹人爱”埋下伏笔。
以带有辣椒的食物图片导入,快速锁定讨论主体——辣椒。
通过问题:你还吃过哪些带有辣椒的食物?让学生结合日常饮食说出相关的食物。
再以“在我们湖南人的日常饮食中离不开辣椒,因为家乡物产养育着生活在她的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这样简短的一句话快速导入课题。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湖南的各地的物产,让学生对物产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紧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下发的“家乡物产调查表”,看到上面表格的内容,分享调查结果。
PPT展示引导:先告诉大家你的家乡在哪里,再说有哪些物产。
给学生准备的时间、指明范围、提供说话模式,这样学生说起来就可以有条不紊了,特别是低学段的学生。
在学生通过说家乡物产,感受物产丰富,产生一定的自豪感后,就进入“我为家乡物产代言”环节。
先在小组内交流“家乡物产调查表”下面三点内容,把你最喜欢的家乡物产介绍给组员听。
由向组员介绍到向全班介绍,由小及大,也给了学生一定的交流和缓冲时间。
本节课高潮学生介绍家乡物产,也是本节课设计的亮点。
我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说、讨论、再详细介绍三个步骤,耗时25分钟之久,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
这节课能顺利进行,离不开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发给学生家乡物产调查表,发动家长的力量,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调查,建议拍图、制作PPT、视频、带实物……为学生解疑答惑。
在课堂上,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以小组推荐、主动发言两种方式进行代言展示。
展示过程中学生的视频、PPT、美食的展示和分享将整节课推向高潮。
整节课的流程是流畅的,肯在教学重点上花时间。
但本节课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如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欣赏视频时间偏长。
在“我为家乡物产代言”环节,小组讨论前没有及时把说话范式展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介绍增加了难度;也是在这一环节,没有学生举手的间隙,教师没能充分利用之前制作好的PPT进行一个示范和缓冲。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4家乡物产养育我 人教部编版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二课。
本课包括“我的家乡产什么”和“家乡物产惹人爱”两个活动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都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并了解家乡物产跟自己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作为家乡人的自豪。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家乡物产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家乡有哪些丰富的物产;2、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物产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能力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并乐于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以及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家乡物产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物产实物、篮子、采访视频、资料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家乡物产知多少1、同学们,你们知道咱们家乡有哪些物产吗?2、哇!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
青岛的物产有很多很多,正是这些丰富的物产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岛人。
(板贴课题)3、今天老师把它们都带来了,你们看到有什么了吗?4、现在咱们来把这些物品有目的性地挑拣一下好不好?(给每组发贴标签的篮子,学生挑选相应类别的物品。
)挑拣好以后带着篮子回到你们的座位上。
5、上合峰会之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友人都了解了青岛,今年暑假他们都来了。
那我们作为小主人,怎样才能把我们家乡的物产推介给他们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举办一次家乡物产推介会,就把你们篮子里的这些物品推介给大家,看看哪个小组推介得好,好不好?二、家乡物产推介会1、别着急,我们先来看一看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展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我们青岛可是三面环海,盛产海鲜,下面我们先请海产品小组来进行推介。
(一)海产品:(1)小组同学佩戴头饰,借助实物,以情景剧的形式向大家介绍青岛的海产品。
(2)师小结:感谢你们的推荐,让我们知道了原来青岛的海鲜这么美味营养,相信外地的朋友们一定会喜欢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4.家乡物产养育我》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物产,感受家乡物产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教材中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家乡物产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乡的物产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家乡物产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可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实践活动充满兴趣,通过亲身体验,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对家乡物产的热爱和珍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物产,感受家乡物产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物产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物产的魅力。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物产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3.实践活动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家乡物产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珍惜资源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物产图片、故事等相关教学材料。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食材、工具等。
3.布置教室,营造家乡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家乡的物产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的家乡物产。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物产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物产的魅力。
如:品尝家乡的特色美食,动手制作家乡的手工艺品等。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它包含两个主题,分别是“我的家乡产什么”和“家乡物产惹人爱”。
教材主要以图画的形式呈现了这样的情景:孩子们跟随家长在集市上购买特产,博览会上展出各地的特色产品,各地盛产丰富多彩的物产,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并且知道家乡的物产,明白这些物产都是人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得来的。
其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适应了小学的生活,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所以在了解了家乡的特产以及这些特产的来历后,自然能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且能在教师介绍祖国各地的丰富物产的同时.产生自豪感,从而立志建设家乡。
【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物产,介绍这些物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2.引导学生运用搜集、调查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的资料,了解家乡的物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物产,介绍这些物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搜集、调查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的资料,了解家乡的物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师准备】课件、家乡物产。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家乡的物产,准备一些物产。
【教学过程】一、导入:家乡山美、水美、物也美。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在上节课中,在同学们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到生我们养我们家乡进行参观。
在那里,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还听到了动人的故事,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坐上时光列车,走进家乡的物产吧!(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首先是对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回顾,其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今天的新课。
)二、新课讲授活动一:说说家乡好物产1.那我们的家乡究竟有哪些物产呢?课下同学们对家乡的物产进行了调查,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小声的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与同组的同学进行交流、汇总,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调查问卷。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四单元《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教案
2.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发表自己的感受。
1.设计意图:从视频中高志的回答自然过渡到学生熟悉的话题,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引导学生感受日常吃的美食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初步感受家乡物产对我们的养育之情。
落实目标1,完成评价任务1。
2.设计意图:通过尝一尝家里制作的奶食品和薯条等美食,从味觉引导学生畅谈食物的味道、口感、营养等,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美食让我们的成长更健康,进一步感受家乡物产对我们的养育之情。落实目标1,完成评价任务1。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学段:二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
章节名称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学时
2课时
课标要求
本课程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10条"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1.本课是在“我爱家乡山和水”基础上的深化,从自然风貌进入到物与人的结合,通过呈现浓厚地方特色的物产,如乐器、手工制品、小吃等,展现了地域风格以及凝聚的家乡历史与家乡人的智慧,为《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和《家乡新变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组合作然后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从视频中武利平对家乡物产的推荐,感受到他对家乡物产的喜爱,对家乡的热爱,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推荐家乡物产,这是对两个课时内容的升华,激发了学生的爱乡之情。
落实目标4,完成评价任务4。
总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代代生活在美丽的乌兰察布市,家乡物产养育我们长大,作为乌兰察布市人我们也要为家乡繁荣做贡献,下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看看他们是如何为家乡做建设。
学习重点
知道家乡物产不仅是自然的馈赠同时也凝聚了家乡人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增强对家乡物产的喜爱与珍惜之情。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家乡物产养育我:我的家乡产什么》部编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家乡物产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家乡物产的认识。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家乡的物产,成为家乡文化的传承者。如果对今天的内容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表现出了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他们能够围绕家乡物产的主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并提出有价值的观点。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提问和启发思考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我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表达出对家乡物产的尊重和热爱,但在实际生活中能否付诸实践,仍需要持续关注和引导。未来,我将尝试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家乡物产的价值,进而将情感态度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家乡物产。家乡物产指的是我们家乡特有的农作物、水果、特产等资源。它们是家乡自然环境、文化和历史的结晶,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家乡的稻米是如何在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的,它又是如何成为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我认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也非常重要。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对家乡物产的学习和实践,有助于巩固课堂教育成果,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教育下,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家乡物产养育我:我的家乡产什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自己家乡有哪些特别的物产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性。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四单元《家乡物产养育我》部编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家乡物产的基本概念。家乡物产指的是我们家乡特有的农作物、特产等资源。它们是支撑我们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家乡文化的一部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家乡的稻米,它是如何在不同季节生长,最终成为我们碗中的食物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家乡物产与生活的关系以及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大家理解。
4.课后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与部编版教材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认知与理解:使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特点,认识到家乡物产对生活的重要性,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首先,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家乡物产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明显的提升。通过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家乡物产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保护家乡资源的重要性。这表明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家乡物产与环保、节约资源等方面的关系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采用更多实例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突破这一难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乡物产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保护家乡的特产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实验,比如观察家乡特产的形态、生长环境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结果。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反思本课是在“我爱家乡山和水”基础上的深化,从自然风貌进入物与人的结合,通过呈现浓厚地方特色的物产,如乐器、手工制品、小吃等,展现了地域风格以及疑聚的家乡历史与家乡人的智慧,这就为《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和《家乡新变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物产,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而独特的乡土文化;体验家乡物产对自己生活以及家乡发展的意义,萌发为家乡自豪的情感。
内容编写上突出了家乡物产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乡物产对于“我们”的养育之情:二是家乡物产乃自然与人的结合,凝聚着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
对这一关系的体悟,既是本课的亮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本册教材对“家乡物产”的描述都比较丰富,低年级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总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需要一个细致的指导过程。
结合教材内容编写及学生实际,本课教学对于教师最大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物产,感受其丰富呢?说起家乡物产,大多数学生包括一些成人,首先想到的是地里生长的物产或者当地的特色小吃。
因为这些是距离生活最近、也是最有体验的事物。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于“物产”的解释是: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
只要是家乡出产的物品都属于家乡物产,家乡产的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品、日常用品、矿产资源....都属于家乡的物产。
如何让学生寻找距离生活较远的家乡物产,是难点之一。
2.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物产惹人爱呢?教材的第二个栏目是《家乡物产惹人爱》。
学生在生活中因为缺少主动的情感体验,对于家乡物产的热爱之情需要课堂教学的引导。
从哪些角度、用怎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家乡物产的可爱之处,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了解并热爱家乡物产是学生建立对家乡情感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立对家乡物产真挚的情感,不能仅停留在“物”的层面,还必须感受物产的“生命”,在与之对话的碰撞中生成情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第1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这些物产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情景对话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体会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以及家乡物产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物产认识不足,容易忽视家乡物产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此外,学生之间的家乡差异较大,对于家乡物产的认知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从而达到全面了解家乡物产的目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知道这些物产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物产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这些物产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以及家乡物产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谈话教学法、实践活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直观展示家乡的物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物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家乡物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1)展示家乡的物产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产的名称和特点。
(2)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物产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以及自己如何珍惜和感恩这些物产。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物产,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4《家乡物产养育我》说课稿
《家乡物产养育我》说课稿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物产养育我》,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的6个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它包含两个主题,分别是“我的家乡产什么”和“家乡物产惹人爱”。
第一部分教材主要以图画的形式呈现了这样的情景:孩子们跟随家长在集市上购买特产,博览会上展出各地的特色产品,各地盛产丰富多彩的物产,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并且知道家乡的特产,明白这些特产都是人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得来的。
第二部分以小儿歌的形式呈现了家乡的特点,并且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了各个地方的家乡特色,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并且知道家乡的特色,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物产的养育之恩。
明白这些特产都是人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得来的。
其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二、说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适应了小学的生活,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所以在了解了家乡的特产以及这些特产的来历后,自然能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且能在教师介绍祖国各地的丰富物产的同时.产生自豪感,从而立志建设家乡。
三、说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为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感到自豪,产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行为与习惯: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物产。
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些家乡的自然资源,知道自己家乡的物产主要有哪些;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资料,并能在众多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
过程和方法: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到家乡物产的丰富,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运用调查、采访、看电视等方法收集有关家乡物产的资料,并能在众多的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
教学难点:了解一些家乡的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家乡主要物产的图片、照片、文字资料、特产实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将“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列为“爱家乡”的重要目标内容之一。
通过了解家乡的物产,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在感受家乡美丽山水的同时,发现家乡的独特与富饶,从而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家乡传统文化的熏陶,产生对家乡的认同与自豪感。
本课是在“我爱家乡山和水”基础上的深化,从自然风貌进入物与人的结合,通过呈现浓厚地方特色的物产,如乐器、手工制品、小吃等,展现了地域风格以及疑聚的家乡历史与家乡人的智慧,这就为《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和《家乡新变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物产,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而独特的乡土文化;体验家乡物产对自己生活以及家乡发展的意义,萌发为家乡自豪的情感。
内容编写上突出了家乡物产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乡物产对于“我们”的养育之情:二是家乡物产乃自然与人的结合,凝聚着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
对这一关系的体悟,既是本课的亮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都说“方水土养一方人”,对成人来说,对故乡的思念多寄托在家乡独特:的物产上,但是低年级学生却很难产生相应的情感。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视野不够开阔,不了解家乡有哪些物产,更不能体会其独特性。
二是在他们眼里,家乡的物产只是一个具象的物体,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
因而,学生在谈到爱家乡时,多数只会说说家乡的山山水水,而很少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家乡的物产凝聚着自然的恩赐与家乡人的智慧,是自然与人的结合。
学生在探究了解家乡物产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家乡独特的地理环境带来的大自然的恩赐,更可以感受到勤劳的家乡人利用自然资源时展现出的创新与智慧,由此对家乡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
家乡物产蕴藏着独特的乡土文化。
家乡物产背后常隐藏着一个个民间传说,当它们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并被赋予瑰丽的想象时,有趣的故事便被创造出来。
这些故事中,有的展现了家乡的一段历史;有的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展现了家乡人美好的品质;有的描绘着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这样的故事代代传承,使人们对家乡充满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本册教材对“家乡物产”的描述都比较丰富,低年级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总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需要一个细致的指导过程。
结合教材内容编写及学生实际,本课教学对于教师最大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物产,感受其丰富呢?说起家乡物产,大多数学生包括一些成人,首先想到的是地里生长的物产或者当地的特色小吃。
因为这些是距离生活最近、也
是最有体验的事物。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于“物产”的解释是: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
只要是家乡出产的物品都属于家乡物产,家乡产的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品、日常用品、矿产资源....都属于家乡的物产。
如何让学生寻找距离生活较远的家乡物产,是难点之一。
2.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物产惹人爱呢?教材的第二个栏目是《家乡物产惹人爱》。
学生在生活中因为缺少主动的情感体验,对于家乡物产的热爱之情需要课堂教学的引导。
从哪些角度、用怎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家乡物产的可爱之处,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了解并热爱家乡物产是学生建立对家乡情感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立对家乡物产真挚的情感,不能仅停留在“物”的层面,还必须感受物产的“生命”,在与之对话的碰撞中生成情感。
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充分利用教材范例,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世界。
教材在编写上对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对家乡物产的情感有细致的指导范例。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范例,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白如何去了解家乡物产。
通过参观、寻访、调查、采访等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世界,感受物产的丰富与可爱。
(2)细致发掘生活细节,引导学生体会密切的生活联系。
引领学生与家乡物产对话,产生情感共鸣是本课教学最大的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国景卡心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日常细节去感受物产与自己生活的直接关系。
而家乡物产与家乡走向富裕的关系,以及家乡特产对家乡人特别的意义,是学生较难领悟的。
教师可以通过插放视频,收集数据材料,开展承访等活动帮助学生获得认识,从而产生对家家乡的感恩之情。
(3)有效利用民间文化,培养学生真挚的乡土情怀。
家乡物产之所以对每个家乡人独具意义,是因为它蕴含着独特的乡土文化。
教师可引领学生收集家乡特产的传说故事,了解家,
物产生产的过程,在一个个生动故事中感受家乡人的勤劳智慧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产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建立对家乡的归属感。
总之,品德课堂不能拘泥课内,还需要前延和后展。
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常常只关注课堂教学目标,而忽略了课堂延伸活动目标。
这样就会导致延伸活动的开展因为随意性和无目的性而效果较差。
因而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设定好延伸活动目标同样非常重要。
但课外延伸活动的开展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