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校本课程序言

合集下载

楹联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楹联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楹联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作者:张炼煌来源:《师道·教研》2015年第01期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

语文教学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厚植民族精神的重任。

楹联作为素材性资源,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韵调和谐,寓意含蓄隽永,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是学生学习词性、韵律、对偶修辞的好方法。

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诗词曲河流中的一朵浪花,是汉语言文学中永不凋谢的奇葩。

作为语文老师,关注楹联在教学中的渗透,也是理所当然的。

一、学习赏析身边的楹联我们学校是有着120年历史的老校,原名为三江书院,校门对联:“三畏九思学问;江翻浪涌文章。

”横批:三江书院。

横额中的三江:琴江、棉江、周江,三江汇聚,积聚了龙气、灵气、人气,西水东流,一衣带水。

也可以解读为三年寒窗苦读,江山建国人才。

三江毓秀,桃李芬芳。

上联中的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德思义。

上联认为:做人做学问应该心怀敬畏,自省反思。

下联指出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忌讳平铺直叙,而要九曲回肠江翻浪涌。

对联构思巧妙,精于用典,令人过目难忘。

吸引全球华人眼球的中华梅州“客天下杯”楹联大奖赛,是中国楹联界建国以来奖金最高,规模最大的征联比赛,五年征联荣获春联总冠军的是一副四言短联:“足承虎步;势启龙章。

” 此联以八个字获得总冠军巨奖,真的可谓“一字万金”!此联写的当年是兔年,但此联却不着兔字,只从上一年的虎年和下一年的龙年着笔,构思极为精巧,炼字极为考究。

“虎步”指矫健威武的脚步,用来形容去年国家发展的成就;“龙章”喻指不凡的文章;文章也可用来形容明年发展的蓝图。

用最少的文字表达了最丰富的内涵,夺得桂冠,可谓名至实归,更是众望所归。

赏读获奖的春联作品,领略楹联的魅力:构思精巧,匠心独运;语言精短,方便实用;内涵精彩,贴近生活、时代和传统。

开发楹联校本课程,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开发楹联校本课程,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三、楹联作 为校 本课程资源开发和
应 用 的 可 能性
教育部颁发 的 烷 善中华 优秀传统 文, f L  ̄ - 育指导纲要》强调 ,要分 学段 有 序推进 中华优 秀传统 文化教 育 ,把 中华 优 秀传统 文化教 育系统 融入课程 和教材 体 系 ,全面提升 中华 优秀传 统文' f t -  ̄育
入县城示范性高 中 , 致使农村普通高 中 生源素质越来越差 。而常规教学 内容过 难 、教学 内容和实际生活脱节严 重影 响 了学生 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 。楹联校本
课程 从 学 校实 际情 况 、学 生 的特 点 出 发 ,基于学校 、学 生的现 实展开 ,以发
的佳 联。传承 学校对联 文化 ,挖掘校 门 对联 蕴涵 的 教育 价值 有 非常积 极 的意 义 。横额中的 “ 三江书院”的三江 :琴
展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能力 为出发点和 终极 目标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课 堂 围绕学生感兴趣 的楹联 知识设计教学方 案 ,满足学生需求 ,适应学 生发展 ,形 成师生互动 、生生协作 、人人参 与的课 堂氛 围,让课堂充满活 力和创造 力。从
善 念 、理解 他 人 、尊老 爱 幼 、扶贫 济 困、关心社会 、尊重 自然 , 培育集体主 义 精神 和 生态 文 明意 识 ,形成 乐 于奉 献 、热心公益慈 善的良好风 尚。利用楹
联 开展 以正心笃 志、崇德弘毅 为重点 的
外 元朝 中书 左丞 相拜 住 有奏折 言 中 的 “ 三畏 ” :畏辱祖宗 ;畏天下事大 ,识见 未尽 ;畏年少不 克负荷 。 “ 九思 ”指 : 视思明 、听思聪 、色思温 、貌思恭 、言 思忠 、事思敬 、疑 思问 、忿 思难 、见德 思义 。无论哪种解释都认 为 :做 人做 学 问应该心怀敬畏 ,自省反思。下联指 出 文 似看 山不 喜平 ,写文章 忌 讳平 铺 直 叙 ,而要九曲回肠 、江翻浪 涌。对联 构 思巧妙 ,精于用典 ,令 人过 目难 忘。它 激励着一代代安流中学人艰 苦创 业、一 届届 莘莘学子茁壮成长 。弘扬学校对联 文化 “ 三畏九思”精神 ,提 高学 生人 文 素质 ,并将其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品德 以 及养成教育中 ,让学生在人生道 路上写

学校开发楹联校本课程探索

学校开发楹联校本课程探索
对联是非常精炼的语言! 言简 意赅! 运用对联概括课文! 是一种 理清思路- 掌握内容的有效途径! 也是一种化繁为简! 变难为易! 培 养简洁表达的好方法% 如用 #天下 誓! 誓誓不及孝妇三桩灵誓' 世上 冤! 冤冤难比窦娥千古奇冤$ 来概 括 *窦娥冤,% 这样! 既提高学习 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也享受到了 学习的快乐%
师道教研 年第 期
*
是借着我国的 #神舟$ 火箭回的月 宫' 龙年要来了! 是从哪里来的 呢) 是从我国的 #天宫$ 飞船上携 着时雨而来% 全联紧扣时事! 既成 功渲染了迎春的气氛! 又热情赞颂
了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 就! 令读者拍案叫绝! 过目不忘%
二 精彩语文 融入楹联
责任编辑 龙建刚

课堂聚焦

学校

校本 华

开课 安
流 中
发程 学
楹探 张

联索 煌
楹联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深受 广大群众的喜爱" 但长期以来! 很 多学校忽略了楹联的教学! 许多中 学生缺乏对楹联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们学校申报了色校园文化的研究$! 把楹联引 入课堂! 校园! 开发楹联校本课 程! 让中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 的博大精深! 丰富课堂内容! 开阔 视野%
&联教润黉园! 喜胜友如云! 送来好雨' 杏坛弘国粹! 看繁花似 锦! 装点中华$% 希望课题组共同 探索! 真正开发好这门校本课程并 使其发扬光大% 本文是广东省教 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发楹联校本课 程 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研究 课 题 批 准 号 !"#$%&'(!$) 研 究 成果之一
联(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赏兰 亭'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叙幽 情%$ #群贤毕至成佳作' 少长咸 集悟人生%$ #天朗气清! 仰观宇 宙之大' 惠风和畅! 俯察品类之 盛%$ #妙趣横生山和水' 触景生 情乐与悲$ 等等%

开发楹联校本课程,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开发楹联校本课程,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开发楹联校本课程 ,创建特色校园文化摘要:“楹联”又被称为对联,其具有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特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开发楹联校本课程,进行特色校园文化的创建,不仅可以营造出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及传承楹联,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楹联;校本课程;校园文化引言:近年来,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通过开发楹联校本课程,不仅能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特色校园文化的创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此,学校领导及教师应该认识到楹联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将楹联引入课堂与校园,让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开发楹联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以往初中生的学习基本是以教材上的知识为主,在课堂上教师基本不会增加其他相关的一些内容,这与新课标中所提到的相关要求明显不符。

新课标中着重强调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而开发楹联校本课程,不仅可以形成特色的校园文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对楹联文化的了解与学习,助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楹联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语言习惯、思想观念与文化传统,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开发楹联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奋发图强、遵纪守法、尊道爱幼、热爱自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并能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1.弘扬楹联文化,营造书香氛围校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由于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通过创建特色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

楹联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可以利用开发楹联校本课程,将楹联文化渗透到养成教育与德育教育之中,这既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挖掘楹联中蕴藏的文化内涵,以合适的方式引发学生进行欣赏与学习,以此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全校师生获得成长[1]。

晨阳中学校本课程《走进楹联.楹联海报制作》课时教学方案

晨阳中学校本课程《走进楹联.楹联海报制作》课时教学方案
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任务选择,小组长进行调配。
(二)教师活动:
1.指导重点:
对每一小组选择的具体项目进行讲解分析,协助学生理解资料的内容。
2.指导方法:
在小组讨论时巡视,了解各小组成员对任务分配的具体情况,帮助解决各小组的疑问。
3.提出要求:
每个小组对选取的《楹联里的中华文化》中具体项目进行合理分工,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每个成员都有具体的任务。
评价设计
小组名称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结果
楹联内容
书写正确,知识准确
书写正确且认真,内容准确有趣
书写正确且美观,内容准确有趣有价值
整体布局
比较合理
合理美观
合理美观有创意
色彩搭配
有着色
美观
协调美观有创意
海报里,最吸引你的元素是什么?
评价内容
指标描述
评价主体/方式
结果
自评
互评
师评
参与程度
基本能够全程参与课堂活动。
小组长带领成员进行海报草图设计。
(二)教师活动:
1.指导重点:
对楹联种类及其特点进行重点指导,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重点指导。
指导方法:
播放课件,对楹联种类及其特点进行讲解。
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巡视,观察组内合作情况,观察组内哪些学生参与度比较高,是否有学生没有参与讨论,是否每个人都分配到了角色,帮助解决各小组的疑问。
2.提出要求:
全员进行参与,每个人都要有合理的分工。
对某种楹联要结合例子及故事进行学习,并选定最终在海报上展示的内容,及大致的谋篇布局想法。
3.提供条件(资源):
课件、学习资料
纸张、水彩笔、勾线笔等

楹联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楹联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广

楹联作 为校本 课程资源 的开发 和应 用
文/ 五华县安流 中学 张 炼 煌
语 文是 民族 文化 的 载体 ,而 民 族 优 秀传 统 文化 是 语 文 的灵 魂 。语
年 和下 一 年 的龙 年 着 笔 .构 思 极 为 精 巧 。炼 字 极 为 考 究 。 “ 虎 步 ” 指 矫 健 威 武 的脚 步 ,用 来 形 容 去 年 国 家发 展 的成 就 : “ 龙 章 ”喻 指 不 凡 的 文 章 ;文章 也 可 用 来 形 容 明年 发
联: “ 平 生 功 业 尤 拉 化 :旷 代 文 章
飞” : 曾祥 清 的 “ 祥 云 集 三 江 :清
风临书院” ;刘 雨 的 “ 松 流 煮 茗乐 :
数 《 阿Q 》 。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集 中起
竹雨 吟诗忙” ;胡 建 浪 的 “ 建 树 天 下 :浪 涌 三 江 ” … … 同学 拟 写 对 联 都 善 于 巧 思 ,有 哲理 。写 出 自己 的
三 江 :琴 江 、棉 江 、周 江 ,三 江 汇
聚 ,积 聚 了龙 气 、灵 气 、人 气 ,西
对 联 引 入 新 课 。引 起 学 生 的 注
意 ,调 动 其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启 迪 学
特 点 写 自己 的嵌 名 联 。如 班 长 张 柳
兰: “ 柳 影 十 二 现 ;兰香 天 下 闻 。 ” 王海春的 “ 海 鸥跃 地 起 :春 鹭 冲 天
学 中的 渗 透 ,也 是 理 所 当然 的 。

二 、 让 楹 联 走 进 语 文 课 堂

学 习赏 析 身 边 的 楹 联
我 们 在语 文 教 学 中 。寓 对联 赏

晨阳中学校本课程《走进楹联.楹联概念特点》课时教学方案

晨阳中学校本课程《走进楹联.楹联概念特点》课时教学方案
晨阳中学校本课程《走进楹联.楹联概念特点》课时教学方案
课时名称
走进楹联(楹联概念特点)
学科
语文
课时
1课时
使用0
课程类型
新授学科课
设计者
课时目标
1.积累有关楹联的历史,丰富知识储库。
2.通过对楹联历史的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艺术,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体验、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在赏析中国传统文学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艺术气息。
评价设计
根据合适场景选择合适楹联,了解楹联概念及特点。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讲故事,感“楹联”
什么是楹联?先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位现代文学家,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有一天趁着先生出去钓鱼的时候,他和许多孩子一起跑到附近的寺庙里偷桃儿去了,寺庙里的僧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先生,先生非常生气。
这位先生很有办法,他上课的时候并没有先讲课而是给学子们出了一个上联:昨夜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先生说:“谁能把这上联对上,就能免于责罚。”那时在私塾里有专门的课程,叫对课就是对对联。孩子们一个个都低着头不敢说话,一是因为犯了错,二是因为对不出对联。
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命君臣在桃符上题写对句,比试才华,君臣写来写去,孟昶都不满意。最后,孟昶索性自己提笔写出了一副联语: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后来,这种过年在桃符上写联语的形式慢慢传入民间,深受百姓喜爱,越传越广。大多数人都认为孟昶的这副对联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四)看一看,知特点
师出示几副对联,让学生观察对联有什么特点。
(五)读一读,试欣赏
我们大声地朗读这几副对联,学生尝试分析欣赏。
师补充:像刚才我们看的读的,上下两句话相对应的两个词词性相同,组成的句子结构一样,内容互相关联,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文学形式就是我们要学的楹联。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只求联语炳千秋——校本选修课程《楹联的欣赏与创作》的开发

只求联语炳千秋——校本选修课程《楹联的欣赏与创作》的开发

只求联语炳千秋——校本选修课程《楹联的欣赏与创作》的开发作者:赵亲发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第4期从2015学年始,我在本校开设了《楹联的欣赏和创作》校本课程教学,三年来积累了一些经验,认识也有所深化。

一、为什么要开设《楹联的欣赏和创作》选修课程1. 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利于中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传承传统文化。

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从传统意义看,开设楹联的欣赏与写作这一课程,可以领略母语声韵之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高度的概括能力。

从新课程纲要看符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加强学科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的要求,符合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传承传统文化素养的要求。

楹联是中华民族的独有的瑰宝,“属对”是语文教学的祖传高招。

开设《楹联的欣赏与创作》校本课程,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有关知识,也使学生知道它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独特样式,对对子,就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独特招式。

2. 楹联,特别是名联,行质兼美。

学习鉴赏可增长知识,滋养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

这一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对楹联这一传统文化瑰宝的有关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

包括楹联的起源、演变、发展、历史,以及它的特点、分类等;了解它与格律诗的对偶句和骈赋的俪句的渊源关系,它与我国传统教育方式、考试形式,以及现代语文教学与考试都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了解有关常识,对于今天的语文学习、作文写作,以及考试中的诗歌鉴赏、语言运用等,都有一定帮助。

在对一些名联的欣赏中,学生还可以得到美的熏陶,精神的滋养。

3. 本校高中生具备较好的文化基础,有学习欣赏创作楹联的基础。

古典园林式的校园,比邻的玄武湖,所在的六朝古都,都为这门选修课的开设,提供了独特的资源。

二、课程的实施过程1. 楹联相关知识介绍为了使学生对楹联的相关知识有个系统的了解,用简洁的语言,对楹联的起源、演变发展,以及特点和分类,做系统介绍,为学生楹联欣赏和创作做好铺垫。

诗词楹联书法联展前言

诗词楹联书法联展前言

诗词楹联书法联展前言
诗词楹联书法联展是一种集诗词、楹联、书法艺术于一体的展
览活动,旨在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魅力。

在展览前言中,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全面阐述这一展览的意义和特点。

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谈论。

中国古代诗词楹
联书法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中国人
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展览,我们可以向观众展示中国古代诗词楹
联书法的精髓,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我们可以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来探讨。

诗词楹联书法展
是一次艺术盛宴,通过展示优秀的诗词作品、楹联作品和书法作品,可以让观众领略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艺术对人们情
感和心灵的震撼和感染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教育和传承的角度来论述。

诗词楹联书法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举办展览活动,可以促进对传统文化
的传承和弘扬,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热情,让更多的
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最后,我们可以从社会和交流的角度来思考。

诗词楹联书法展是一次文化交流的平台,可以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交流。

总之,诗词楹联书法联展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活动,通过展览前言的全面阐述,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展览的意义和特点,增加观展的乐趣和收获。

希望展览能够取得圆满成功,让更多的人受益并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楹联校本课程序言

楹联校本课程序言

序言楹联作为中国的国粹,因其具有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容、铿锵的节奏和优美的文采,历来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它在培养人们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方面,更是起着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可以说,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座落于衡阳市雁峰区黄茶路的六一小学是一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楹联为特色的全日制公办小学,它容纳着方圆六里近千名小学生。

学校2009年正式成立“楹联兴趣小组”,2011年正式挂牌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

现如今,楹联文化已经成了六一人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酷爱楹联文化,积极参与创作对联的精神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高度赞扬。

学校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把楹联文化教育纳入校本特色课程,学校一至六年级均开设了楹联课程。

学校“以活动促教学,以兴趣促创作”的教学理念让六一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书气十足的楹联文化气息。

学校大门前、教室门旁、楼道、各功能馆室等悬挂着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对联近百幅,教室内外、公共区等各面墙上也尽是楹联板报知识,在六一师生们课内课外谈对联,作对联、书对联是一件极其平常不过的事情,到了传统节日、重大活动时,师生们动手创作对联的兴趣更是浓厚,学校更成了楹联的天地,这场景正如《中国楹联报》中所说:“对天对地,天地有情皆可对;联今联古,古今无事不能联”。

在余雁平校长、周维国书记等学校领导的正确、科学领导下,在学校“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在全体老师呕心沥血,团结一致,坚定信心,永不言弃的辛勤劳作下,我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也因此有了此书的编纂。

此校本课程的编纂,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至难,汇聚了我校楹联办学特色,汇集了我校楹联课程教师的上课精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小学楹联教程。

六一以它特殊的楹联魅力,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清风舒画卷,神骏奋前程。

用一副对联来概括我校的楹联特色教育现状,正是:雏鹰展翼凭风助,蓓蕾含苞待雨催。

由于时间紧促和水平有限,作品集中的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高中《楹联》课程方案

高中《楹联》课程方案

《楹联》课程方案我校《楹联》校本课程开设于,在学校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之下,以及区级市级楹联协会的帮助指导之下,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了课内课外结合并进的课程模式,并已自行编制了较为完整的校本教材。

经过两年的不断摸索和实践,在2011年2月中国楹联学会在江苏太仓召开的全国楹联教育工作会议上,由于我校《楹联》课程的开设和参评,我校成为市唯一入选的全国楹联规范教学试点学校,使得《楹联》课程成为学校的一门特色学科。

一、基本数据:课程名称:楹联课程类型:传统文化课教师:授课对象:高中一,二年级学生时间:20课时设计者:所在学校:市一中二、课程的性质和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课程的性质是高一高二社团必选课。

楹联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在我校一直深受师生的欢迎,每年的元宵节都会创作书写张贴楹联,显现出浓浓的文化底蕴。

《楹联》课程正是基于这样的环境之下而开设,普及楹联知识,指导楹联创作,弘扬楹联文化。

三、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楹联的基本知识。

2、通过课内课外的实践和学习,自主创作楹联作品。

3、通过本课程的体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四、课程内容:楹联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把学生限制在课堂里面,缺少了对于楹联真切和深入的体会。

而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广袤的社会资源,更会激发学生对于楹联的热爱。

所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本课程除了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之外,更是走出了校园甚至,走向了社会课堂,两部分内容互相交错,互相渗透。

1、校内课堂部分:●老师说(楹联知识)●大家讲(楹联小故事)●大家练(单字对)●大家练(词组对)●大家练(增字对)●大家练(上下对)●大家讲(佳联欣赏)●大家作(自主创作)●大家评(互评作品)●老师荐(优秀作品参加对联中国的评选)2、社会课堂部分:●走进醉白池的楹联(欣赏,抄录,交流)●走进方塔园的楹联(欣赏,抄录,交流)●走进佘山亭台的楹联(欣赏,抄录,交流)●与岳阳楹联协会联谊活动●参观楹联第一村黄桥村●在醉白池圆洞厅书写张贴元宵节春联●在醉白池圆洞厅书写自主创作楹联作品●在醉白池圆洞厅邀请社区楹联朋友观摩作品●聆听文化讲坛——楹联部分专家讲座●中秋创作书写送楹联进社区五、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一)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以课内研习和课外实践为主要活动方式,走出去,请进来,为学生传承楹联这一传统文化搭建平台;鼓励学生搜集身边的楹联,带领学生进入社会观摩优秀楹联,指导学生自主创作楹联作品,并且积极推荐到各类报刊书籍。

校本课程:徽州楹联

校本课程:徽州楹联
9.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 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这类对联的内容, 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 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从这个意义上, 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楹联的格律要求
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 “六相”,分叙如下:
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 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 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这类 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 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 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 的对联。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 以前,但仍旧可观。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 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
七字联 既闻山石无假色(对)亦知草木有真香 卜邻喜近清凉宅(对)与客同参文字禅 万里秋风吹锦水(对)九重春色醉仙桃 千秋笔墨惊天地(对)万里云山入画图 松叶竹叶叶叶翠(对)秋声雁声声声寒 点灯登阁各攻书(对)移椅倚桐同玩月
八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水有灵亦惊知己(对)性情所得未能忘言 门有古松庭无乱石(对)秋宜明月春则和风 金铣玉徽仙藻灵艳(对) 麟宗骥旅丽木离披 丝竹同清当天合曲(对) 山水齐朗映日生文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 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 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作挽 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可从多种角度 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联等, 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另外,还可分出 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 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 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教你学楹联》课程标准

《教你学楹联》课程标准

《教你学楹联》校本课程指导纲要课程开发:山西芮城县南街小学课程名称:《教你学楹联》授课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授课时间:每周一节背景分析: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源远流长,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它短小精悍、形式活泼,是文艺的轻骑兵,最能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火热的生活。

被誉为“国学明珠”“中华瑰宝”。

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繁荣楹联文化。

但纵观全县乃至全国,如今的小学生对于这一传统的楹联文学形式却是知之甚少,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楹联文化的熏陶浸润,充分领略楹联的文学魅力,吟联作对。

乘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我校决定开发《教你学楹联》校本课程,让对联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后继有人,让对联根植群众,服务群众,繁荣祖国传统文化。

我校系芮城县的县直学校,地处县城繁华地段。

学校生源广,师资力量雄厚,教研活动活跃。

我校开发《教你学楹联》校本课程,将是理顺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我相信,通过对联课程的开发,对联这棵参天大树一定会在芮城这片沃土上,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焕发出新的活力。

课程理念: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体现当地的文化,具有校本性。

对联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独有的文学形式,是令人既获得欣赏乐趣,又受到启迪教育的一种群众性的汉语文学艺术,是建设精神文明和促进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一大财富。

对联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科研价值,又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因此,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突出校园文化的特色,把学校办成浓郁的“书香校园”。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对联的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2、校本课程要依靠学校、服务学校、植根于学校。

校本课程开发之对联一

校本课程开发之对联一

校本课程开发之对联一对联趣谈教案活动目的: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生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活动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

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说对联故事。

巧对(两则)陈摩人(一)清代初,连山莲塘人彭希商,号会斋,十三岁时即在当时县学就读,学使来查员生的业绩与才学,信口出了一上联曰:“诸肉不如猪肉味”求下联。

彭希商略一思索即时应对曰:“百花怎比柏花香”学使听了非常高兴,称赞这孩子有出息,以此正式名列泮庠(即成为秀才,据说从此彭族开始成为“书香门第”之家)。

后来彭希商由拔贡授福建泉州府教授(学政官)颇有声望。

(二)清代中叶,连山和睦乡的邓维森,据说自幼聪慧,进入私塾读书前就能吟诗作对,远近闻名。

有一次,外地江右来了一位名士,听说邓维森是个神童,便来和睦乡来找他,正巧和邓维森在村头池塘边相遇,江右名士便出一联曰:“一池浮萍,许多鱼虾藏底下。

”邓维森听了,毫不困难地对道:“两株乔树,若干鸟雀宿其中。

”江右名士听后非常欣赏,赞扬道:“好对,好对!”(三)“头落地”对“角朝天”从前,有位书生赶路上京考试,走到一个三叉路口时,不知从那条路走好。

刚好看见有位老大爷在河边大石上磨斧头,他走上去向老大爷问路。

老大爷抬头看看书生,想了想,就说了几句话:“磨斧头,上山头,砍木头,头头落地”。

楹联单元教学计划

楹联单元教学计划

楹联单元教学计划引言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一种用对联的形式表达情感和主题思想的艺术形式。

在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楹联的教学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楹联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2.掌握楹联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写作技巧;3.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主题的楹联作品;4.能够创作简单的楹联作品;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楹联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1.楹联的定义–对联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楹联的定义及其与对联的关系2.楹联的特点–简洁明确–内容丰富–声律和对仗–字句精练3.楹联的发展历程–古代楹联的起源和发展–现代楹联的特点和创新第二部分:楹联的基本构成要素与写作技巧1.楹联的基本构成要素–上下联的关系–字数、字形和字意的选择–表达方式与艺术效果2.楹联的写作技巧–疏密有致–立意新颖–措辞婉约–句式工整3.楹联的表达手法–借典与引喻–比兴与夸张–对仗与换韵–句读格律与押韵第三部分:楹联的主题与形式1.传统主题–山水田园–文人雅趣–宗教哲理–吉祥寓意2.现代主题–社会时事–学习励志–环保生态–互联网时代3.特殊形式–门联与额联–建筑楹联–桥梁楹联–园林楹联第四部分:楹联的创作与欣赏1.楹联的创作方法–灵感的来源和激发–写作的调整和修改2.楹联的欣赏技巧–通过赏析名家作品提升欣赏能力–分析楹联的构思和艺术效果–欣赏楹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教学活动1.楹联名言分享–学生搜索名人名言和楹联,选取一些进行分享,让学生了解楹联的影响和魅力。

2.楹联创作比赛–学生分组进行楹联创作比赛,鼓励展示创意和想象力。

3.楹联欣赏展览–学生们精选自己创作的楹联,组织展览并进行欣赏交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作品评比–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比,评价楹联的创新程度和表达能力。

2.欣赏评析–学生对名家楹联进行评析,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中国对联文化》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中国对联文化》

校本课程系列一中国对联文化编者:目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安排表课程实施纲要第一讲汉字与对联第二讲对联定义、类别第三讲对联的美学价值(上)第四讲对联的美学价值(下)第五讲对联句式第六讲对联句法、结构第七讲对联鉴赏与创作(一)第八讲对联鉴赏与创作(二)第九讲对联鉴赏与创作(三)第十讲对联鉴赏与创作(四)第十一讲对联收集与交流(一)第十二讲对联收集与交流(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安排表《中国对联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纲要课程名称:《中国对联文化》课程来源:原创授课教师:崔雅鸿教学材料:①自编教学讲义(教师用)②自编《中国对联文化》(学生用)课程类型:中国传统文化学授课时间:由学校教务处安排授课对象:高一学生、高二学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名为“中国对联文化”。

设置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本课程为任意选修课,适合高中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选修。

本课程需用10~1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对联与对联文学1汉字与对联2对联定义、类别3对联史话【基本要求】了解对联的历史;掌握对联的价值。

第二章对联的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1对联的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2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3对联、律诗、骈文句式4最佳对联的句法、结构5长短联的划分【基本要求】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句式。

第三章对联鉴赏与创作的基本要求1平仄合律2对仗工整3文意切题【基本要求】继续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了解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名联鉴赏1大量使用重字2两字颠倒自重自对3在三七结构4用韵联5哀感顽艳的挽联6李调元题北京四川会馆7何绍基题岳阳楼联8郑板桥六十自寿联9昆明大观楼长联【基本要求】鉴赏对联,介绍历史上有名的对联,更深入感受对联的魅力。

四、主要参考书目余德泉《对联格律》;余子衡《对联平仄的宽严》;王永龙《谈谈对句》;罗琛原《对联写作基本知识》;李岫春《楹联大全》;裴国昌《中国楹联大辞典》理论篇;梁羽生《楹联的各自为对格》五、课外学习要求课外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如有条件,参观名胜古迹,或观看有亲影音资料,加深对对联的认识和直观感受。

致远中学校本课程《楹联里的中华文化》课程纲要

致远中学校本课程《楹联里的中华文化》课程纲要
课程标准、学情综合分析
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而楹联校本课程正是让学生在学楹联,诵楹联,写楹联过程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同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楹联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开发楹联校本课程,坚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楹联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既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发楹联校本课程,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又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开发楹联校本课程,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尊重自然、关心社会,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慈善的良好风尚;利用楹联开展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主题:楹联里的中华文化
活动安排:
第一:课程准备阶段(2周)
第二:课程实施阶段(3-15周)
实施形式:每两周进行一课时,每单数周的周三下午校本课时间进行。
2023.2.22(3、4周)
内容:了解楹联的由来,积累早期著名楹联。
实施要求:清晰地叙述楹联的由来故事、早期著名楹联及其故事
本着遵循激励性、过程性的评价原则,在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前提下,最终由教师做出终结性评价。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具体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言
楹联作为中国的国粹,因其具有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容、铿锵的节奏和优美的文采,历来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它在培养人们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方面,更是起着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可以说,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座落于衡阳市雁峰区黄茶路的六一小学是一所以中国传统
文化——楹联为特色的全日制公办小学,它容纳着方圆六里近千名小学生。

学校2009年正式成立“楹联兴趣小组”,2011年正式挂牌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

现如今,楹联文化已经成了六一人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酷爱楹联文化,积极参与创作对联的精神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高度赞扬。

学校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把楹联文化教育纳入校本特色课程,学校一至六年级均开设了楹联课程。

学校“以活动促教学,以兴趣促创作”的教学理念让六一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书气十足的楹联文化气息。

学校大门前、教室门旁、楼道、各功能馆室等悬挂着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对联近百幅,教室内外、公共区等各面墙上也尽是楹联板报知识,在六一师生们课内课外谈对联,作对联、书对联是一件极其平常不过的事情,到了传统节日、重大活动时,师生们动手创作对联的兴趣更是浓厚,学校更成了楹联的天地,这场景正如《中国楹联报》中所说:“对天对地,天地有情皆可对;联今联古,古今无事不能联”。

在余雁平校长、周维国书记等学校领导的正确、科学领导下,在学校“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在全体老师呕心沥血,团结一致,坚定信心,永不言弃的辛勤劳作下,我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也因此有了此书的编纂。

此校本课程的编纂,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至难,汇聚了我校楹联办学特色,汇集了我校楹联课程教师的上课精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小学楹联教程。

六一以它特殊的楹联魅力,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清风舒画卷,神骏奋前程。

用一副对联来概括我校的楹联特色教育现状,正是:雏鹰展翼凭风助,蓓蕾含苞待雨催。

由于时间紧促和水平有限,作品集中的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六一小学校本课程培训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