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理论综述
公司治理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公司治理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摘要:一、引言1.公司治理的重要性2.文献综述的意义和目的二、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1.定义与内涵2.主要理论和方法三、文献综述内容1.股东与董事会关系2.管理层激励与治理3.企业绩效与公司治理4.企业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5.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6.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四、文献综述方法1.文献检索与筛选2.文献分类与分析3.研究方法与技术五、文献综述成果与应用1.治理实践改进2.政策建议与启示3.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六、结论1.文献综述总结2.对公司治理研究的启示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公司治理成为了各类企业关注的焦点。
良好的公司治理不仅能够确保企业高效运作,降低风险,还能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献综述作为一种梳理和总结研究成果的方法,有助于我们从众多研究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进一步加深对公司治理的理解。
本文旨在通过对公司治理领域的文献综述,探讨其在我国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公司治理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模式,旨在明确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关系,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
其主要内容包括:股东与董事会关系、管理层激励、企业绩效、企业风险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
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研究者们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三、文献综述内容1.股东与董事会关系: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治理机构如何协同发挥作用,以保护股东权益,提高企业决策效率。
2.管理层激励与治理:激励机制如何激发管理层为企业创造价值,防止内部人控制现象。
3.企业绩效与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治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4.企业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体系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治理机制降低企业风险。
5.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
6.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总结国内外公司治理研究的发展历程,探讨未来研究趋势和方向。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综述
我 国企 业 财 务 管 理 目标 综 述 企 业 财 务 管 理 目标 指 的 就 是 财 务 决
一
、
财产责任, 经营者最大 限度地谋求股东或 委 托 人 的 利 益, 股 东 或 委 托 人 的 利益 目 而 标则 是提高 资本报 酬率, 增加 股东财 富, 实现权益资本的保值增值 。 19 95年 ,万 晓 文 在 《 业 财 务 与 会 林 计》 上发表 了一 篇名为 “ 东财 富最 大 股 化 一 我 国企 业财 务 管 理 目标 的必 然 选 择 ” 的 论文 , 认 为 : 东 财 富 最 大 化 这 一 目 他 股
标 。 业 领 导 人 职 位 的 升 迁 , 工 个 人 工 企 职 资待遇 , 同总产 值 目标完 成 的程度相 均 连 , 以以不变价格计算 的总产值是反映 所 企 业 总 的产 品 生 产 数 , 学术界对 企 业 财 务 管 理 目标 主要 有 以下 观 点 : ( 利 润最 大化 一) 这 一 目标 是 从 1 纪 初 形 成 和发 展 9世
佳选择 , 就是股 东财 富最大化 。 在 股 份 经 济 条件 下, 东 财 富 由其 所 股 拥 有 的 股 票 数 量 和 股 票 的 市 场 价 格 两 方 面来决定 。在股票数量一 定时, 当股票价 格 达到最 大化 时, 股东财 富也达 到最大 , 所 以股 东财 富最 大化又演 变成股 票价格 最大化 。与利润最大化 目标相 比, 股东财 富最大化有其积 极的方面, 是 因为: 这 第 股 东财 富最大 化 目标考虑 了风险 因素 ; 第 二股 东财 富最 大化在 一定程度 上克服 了企 业 在 追 求 利 润 上 的 短 期行 为 。
标 , 仅 反 映 了投 资者 、 不 企业 管 理 者 的 目 标 要 求 , 且也 反 映 了全 社 会 的宏 观 目标 而 要 求 , 此 , 国 企 业 财 务 管 理 目标 的 最 因 我
浅谈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文献综述
浅谈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文献综述摘要:当前不管是国外的学者还是国内的学者都对动态战略管理的研究不多,由于该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且在不断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因此我国的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该战略理论研究,并将其与实现结合,指导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企业需要根据所处行业环境,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定位,根据实施时机与条件的不同,采用适当的竞争战略,同时结合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特性,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制定出适应电子商务的竞争战略。
关键词:企业;战略;文献一、战略与战略管理理论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采取的竞争行动与管理业务的方法[1]。
在现代管理学中,战略的概念分为两种:广义与狭义。
狭义的战略是指对企业制定战略;广义的战略即涵盖了战略制定,又包含了实施战略意图并在战略原则的指导下实现战略目标,也就是战略管理,一般来讲涉及到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等过程。
二、战略管理理论的综述(1)早期战略管理思想在这一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战略理论,然而战略思想的雏形基本形成。
来自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将早期有关战略管理思想归纳成三类观点:观点1:上世纪初期,法约尔(Fayol)将企业的管理工作概括为六个内容: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以及管理活动。
他认为企业经营涉及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以及控制五大管理职能。
观点2:美国经济学家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他将组织理论与管理理论和战略理论区分开来。
他认为管理和战略主要与人有关,因此组织结构极为重要。
他认为,管理应着重于提高组织的效率,且应着重于改善组织的效能,即使企业的组织结构适应环境。
这种“匹配”组织结构和环境的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战略分析方法的基础。
观点3: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斯·安德鲁斯定义了战略。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700字》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内文献综述 (1)(二)国外文献综述 (2)一、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3)(一)公司治理的概念 (3)(二)公司治理理论的分类 (3)(三)基于新古典资源配置观的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4)(四)20世纪末新兴的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5)参考文献: (6)(一)国内文献综述1、公司治理的内涵。
李粮(2020)认为首先应当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这两个概念明确区分开来。
对于公司治理而言,他认为公司治理关注的是一个企业的经营策略该如何制定,且如何确保该经营策略的合理性。
内部控制则关注的是企业如何在经营活动中贯彻该策略[1]。
任丽英(2019)对各个学者对公司治理所作的定义进行研究,她认为公司治理就是指公司的所有者为解决其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而从各个方面对公司全局的运作与经营所做的一种体系化、常态化的安排。
它既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也包括外部治理的安排[2]。
赵烜一(2017)将公司治理简要概括为一种为公司进行的各项活动提供运行方案并对其运行过程进行监督的管理系统。
它的重要内容包括:所有者的权利、管理者的职责以及公司各项活动的公开性[3]。
安彬彬(2010)认为公司治理的本质是一种多个要素的分配方法,而公司治理的存在意义便是依托于这种分配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配置权、责、利[4]。
2、古典管家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
周金泉和何文晋(2014)指出在古典管家理论的框架下面,毫无疑问,企业是不存在代理问题的,因为公司本身已经处在一个完全信息的市场中,自然,这种假设里公司治理也没有任何意义,不再成为公司所需要的控制经营的工具[5]。
张雅(2021)认为委托代理理论的意图在于降低代理人与企业所有者因双方可能的利益不一致以及彼此间信息的不同步而带来的“代理成本”。
基于此,他认为应当从改善内部监督机制以及建立“心灵契约”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6]。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毕业论文一、内容综述本论文首先对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包括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性等。
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当前工商企业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管理理念的更新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揭示了提升工商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下来文章围绕工商企业管理的核心领域进行了详尽分析,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等多个方面。
针对这些领域,本文评述了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和建议。
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本文还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探讨了信息化对工商企业管理的影响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文章指出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本文总结了全文的研究内容,指出了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旨在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推动工商企业管理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工商企业管理作为企业运营和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企业对于优秀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因此针对工商企业管理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工商企业管理领域的若干关键问题,以期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论文研究背景涵盖了当前国内外工商企业管理领域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趋势。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在市场竞争、资源配置、创新发展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加强团队建设以及应对市场变化等问题成为了工商企业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内外企业管理模式综述
国内外企业管理模式综述
企业管理模式是组织对内和对外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可以概括
为管理文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论。
目前,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有
传统管理模式、现代管理模式及全球化管理模式三种。
传统管理模式注重的是管理层的权威和管理的规范化,体现了
传统的生产向生产管理的转变过程。
它的特点在于组织结构层级比
较多,管理权威明显,员工工作稳定单一。
现代管理模式强调科技
管理、社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使得企业管理更加的科学和人性化,员工的素质也提高。
全球化管
理模式是在全球化市场环境中形成的,通常以全球一体化的贸易方
式为核心,有着跨国、跨文化的特点。
目前,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
进程的加速,全球化管理模式在不断地巩固,国内外企业也在积极
探索和运用。
不同的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具特点。
企业需要根据自
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无论哪种模式,都应该以提
高企业效益和员工满意度为中心,不断学习和创新,适应市场需求。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综述及简评
百家论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综述及简评赵雷雷(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14)摘要: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完善,当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学当中最受关注的学术热点之一。
本文立足于学科的研究现状,首先介绍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其次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评述,最后结合上述内容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判断。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简评;分析1引言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于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帮助决策者认识企业发展的本质具有重要的价值。
为了更好地介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就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简要分析如下。
2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最早由马森·海尔瑞于1959年提出,最早期的生命周期是通过生物学的成长特点来对企业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其包括了企业的停滞、消亡等多个环节。
生命周期理论阐述了企业与生物的内在关系,提出了没有“永生”的企业的概念,为顺利开展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全球化有关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也已经超过30多种,其中更是不乏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极其广泛的类型,为了更好地分析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就必须认识其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3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简评3.1不同生命周期理论与不同的阶段划分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于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的模式与规范也不尽相同,比如萨摩、当斯等人将生命周期划分为3个阶段,而卡赞简等人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更是有爱迪斯等人直接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10个阶段。
由于不同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参考的模型企业不同,其更是存在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以及多种不同的经济体制条件下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所以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别是可预见的内容。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虽然阶段差距相对较大,但是基本的核心阶段却基本相同,特别是企业的规模、结构复杂程度以及经营战略和所有者模式等方面的划分依据十分接近,这也为生命周期理论发展趋向于一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范文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内容摘要:管理是人类发展最根本的实践活动之一,其存在于人类共同劳动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所有的管理职能中,计划工作其最根本的职能之一,主要任务就是明确目标,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以达到目标的要求。
在管理活动中,任何一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计划,否则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就会存在一些不足,导致目标无法实现。
本篇研究综述,首先,对《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其次,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管理学基础》课程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最后,书写心得体会。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心得体会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管理是社会活动中最常见的,只要人类存在共同劳动,就会产生管理。
《管理学基础》课程,讲述了管理学的原理、技术、方法等,共有十三个章节。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本章主要对于管理的概念、性质、职能、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管理与环境等基本知识进行阐述。
具体内容包括:(一)掌握管理的含义、性质以及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二)了解管理职能,管理与环境。
(三)了解管理学中所讲述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本章主要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包括:(一)了解科学管理与行为科学等理论,以及有关管理理论研究学派及观点。
(二)了解管理理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掌握行政组织理论、一般行政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第三章、计划本章主要对计划以及计划工作的基本知识、程序、方法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包括:(一)了解计划工作的概念、性质以及计划的分类。
(二)了解计划工作的程序。
(三)掌握计划工作的方法:滚动计划法、线性规划法。
第四章、目标管理本章主要讲述了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程序、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一)了解目标的含义、性质、原则以及目标管理的含义。
(二)了解目标管理的过程以及对目标管理的评价(三)了解目标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第五章、战略管理本章主要对战略的概念、要素,战略管理的概念、要素以及战略管理过程等基础知识和方法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包括:(一)了解战略的概念、特征以及构成要素,战略管理的含义(二)了解总体和竞争战略的分类和特征(三)了解不同战略的实施条件和适用情况第六章、决策本章主要讲述了关于决策的知识和方法,具体内容包括:(一)了解决策的含义和作用(二)了解决策的方法:定量方法、定性方法(三)了解决策的分类和程序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本章主要对组织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包括:(一)了解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二)了解组织结构设计的考虑因素(三)了解不同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的特点及利弊。
企业战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企业战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企业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探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备受关注。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其中,波特的五力模型、SWOT分析、价值链理论等被广泛运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中,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二、主要理论和方法1. 波特的五力模型波特的五力模型是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主要包括对竞争对手、潜在进入者、替代品压力、供应商谈判力和顾客谈判力等五个方面的分析。
通过对这五个力量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环境,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2. SWOT分析SWOT分析是企业战略管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企业内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分析,帮助企业确定发展战略和应对措施。
SWOT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抓住机遇,化解威胁,提高竞争力。
3. 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用于分析企业内部活动的理论框架。
通过将企业的价值链划分为主要和支持活动两部分,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优化价值链各环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实现持续竞争优势。
三、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企业战略管理领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1. 创新战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
企业成本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成本管理文献综述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理论文献综述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价格的竞争,而价格又取决于成本,甚至可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成本竞争。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适应大工业革命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但是,近几年来,企业环境的巨大变化(全球竞争力增强;生产与信息技术的提高;更关注于顾客;新的管理组织形式;企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改变)已导致了成本管理实务的显着调整。
[1]定1.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发展1.1成本管理理论的空间范围:由制造成本到社会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据统计表明,产品的研发、制造、管理,销售和售后服务成本的比重如下:研发成本占55%、制造成本占16%、管理成本占8%、销售成本占15%、售后服务成本占6%,在这样的成本结构下,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已不能传送准确合理的成本信息,而成本信息是企业高效管理所需的关键信息。
因此,为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内涵的拓展就必然成为当代成本管理的显着特征,也就是说,成本管理的空间范围由制造成本拓展到了社会产品生命周期成本。
1.2成本管理理论视野:由日常经营管理到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是通过战略性成本信息的提供与分析利用,以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成本持续降低环境的建立,是传统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是当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甚至可以说,现代成本管理体系以战略成本管理为理念指导,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以作业成本法和成本企画为方法论指导,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提高顾客价值的目标与保障的一个成本系统工程。
1.3成本管理理论的控制环节:从下游延伸至上游被誉为现代成本管理理论的两朵奇葩的作业成本管理与成本企画,从中游和上游对成本实施“改善控制”与“革新控制”,与传统的从下游入手对成本进行“维持控制”形成鲜明对比。
作业成本管理通过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达到最终增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的目的。
工商企业管理概述
工商企业管理概述
工商企业管理概述
工商企业管理概述是对企业管理的一个总体综述,旨在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商企业管理概述包括:1、企业管理体系体系的概述,指出企业管理体系包括多种不同职能的组织体系;2、管理基本原则原则,涵盖企业管理的方法、行为与技术;3、企业战略与行动规划,提出合理的企业战略与规划旨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4、管理决策与控制,提出企业决策与控制的基本理念,以实现企业管理的目的;5、组织建设与发展,重点关注企业文化、规范与机构等管理组织的建设与发展;6、管理信息系统,阐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及其管理软件的应用。
以上就是工商企业管理概述的基本内容,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全面描述,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经营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始终坚持以管理为导向,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
- 1 -。
企业管理控制理论简述
关于管理控制系统框架的研究
• 在管理控制理论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学者 根据自己对管理控制概念的界定,分别从 财务会计、控制论等不同角度对管理控制 系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在这一领域已经 形成了不少较为成熟的理论成果。现有的 研究成果多是针对管理控制系统中的具体 程序实施、管控变量界定、管控标准或应 用等进行研究。这方面的主要观点包括以 下方面:
• (3)以控制手段为基础的管理控制系统框 架 • 罗伯特· 西蒙提出了四种管理控制系统模式: 1 边界控制系统Boundary Control Systems),即规定组织可接受的活动范围; 2 诊断控制系统(Diagnostic Control Systems),是被用于监督结果、纠正偏差 的控制系统;
这种模式比较注重价值或文化对组织成员行为的影响如安萨里和拜尔1991分析了国家文化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布劳德拜恩特1992和戴恩特1991则关注影响组织文化的不同方式关于管理控制系统框架的研究在管理控制理论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学者根据自己对管理控制概念的界定分别从财务会计控制论等不同角度对管理控制系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在这一领域已经形成了不少较为成熟的理论成果
2.管理控制理论的演化发展分析
• 奥特利等人(1995)界定了管理控制的四 种发展模式:封闭—理性模式,封闭—自 然模式,开放—理性模式,开放—自然模 式。
• (1)封闭—理性模式 • 在封闭—理性模式下,研究者对管理控制 系统的研究采用的是一种封闭系统的观点, 强调的是定位上的普遍性和方法上的系统 性,许多研究都假定组织是一种封闭系统, 并致力于寻找理性的解决方法。直到现在, 仍有许多文献在应用该理念研究管理控制 问题。
• 罗沃依(1971)则给出了一个更具综合性的概 念:“一种为组织信息的寻找、收集、传输和 反馈而设计的系统,目的在于确保组织适 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使雇员的工作行为 根据一系列经营分目标(符合组织整体目标) 得以衡量,以使二者的差异得以协调和纠 正。”这种观点强调管理控制是帮助组织 实行自我管制的一整套范围广泛的控制机 制。
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综述
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综述在当今经济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企业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企业管理创新领域的研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两个方面对当前企业管理创新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一、理论研究视角1. 创新管理理论创新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企业在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管理方法、技术和思维方式,以加快创新过程和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能够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该理论主要分为作用分析、过程分析和机制分析三个方面对企业管理创新进行分析研究。
2. 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创新领域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
它主要强调如何合理地管理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并且将这些知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知识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共享和知识评价等方面。
3. 公司文化理论公司文化理论主要强调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
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公司文化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和相互支持,并且加强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这能够鼓励员工提出新的管理法和创新思路,进而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
二、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企业管理创新领域研究最为常用的方法。
它主要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数据来获取研究结果,进而分析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
它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数据科学性和普遍适用性。
2. 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企业管理创新领域研究中另一个常用的研究方法。
它通常是基于单个或多个企业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企业做出的创新管理决策及实施后的效果,以分析企业管理创新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便于探索个别企业的管理创新实践与经验,可通过具体案例来深入理解企业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企业管理理念文献综述.doc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国外对于企业管理理念的应用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经济出现衰退现象,财政赤字居高不下,而此时,经济的全球化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信息技术得到全面普及,教育水平得到广泛提高以及私营企业的成功示范效应等使得各国的经济体制面临巨大的挑战。
美国的沃尔夫明确提出“后果战略”,强调创设绩效后果,实行企业化管理,提倡有序竞争和绩效管理;到了90年代,詹姆斯·N·罗西瑞困提出了治理理论,他认为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这种理论是为政府企业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以上是在理论上研究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应用到政府行政中来,在这一点上恰好与我国由经济体制改革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相反。
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举措主要有这样几方面。
一是优化职能,对企业职能的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革除了那些对有效的公共目标不再起作用的职能以及私人部或其他层级政府做得更好的职能”,将“掌舵”和“划桨”职能分开,实现了对企业职能的优化,使政府致力于改进“掌舵”职能,从而更有效地集中把握政策和方向。
二是进行文化再造,运用“五项战略”(即核心战略、结果战略、顾客战略、控制战略和文化战略)思想对员工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态度及期望值和组织的目标、激励机制、责任机制、权力结构进行了再造和重塑,为企业改革扫清了观念上的障碍。
三是引入竞争机制,不仅要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上允许参与竞争,在部门内也要制造竞争形成内部交易市场。
四是以顾客为导向,遏止部门因追求效率和低成本而牺牲服务质量的现象,使企业逐步树立起向顾客负责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五是放松规制,把权力分给基层组织,分给市场、分给社区,并放松对它们的规制,使它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进行自主化管理。
国内学者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应用的研究比较晚。
有的认为,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西方一些国家的企业化改革是适应后工业时代发展需要的。
现代企业理论综述
现代企业理论综述现代企业理论有两个主要分支:交易成本理论和代理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的重点限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代理理论则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企业成员之间的代理关系。
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企业的契约性、企业的不完全性及由此导致的企业所有权的重要性。
由于这种原因,一般将现代企业理论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
一、企业的契约理论(1):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的主流契约理论之先河由科斯开辟,之后又由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威廉姆森、克莱茵等、詹森和麦克林、利兰和派尔、罗斯、张无常、格罗斯曼和哈特、霍姆斯特姆和泰勒尔、哈特和莫尔、阿根亚和博尔腾以及其他学者加以拓展。
最新的模型是杨小凯和黄有光提出的。
这一派理论共旨是,企业乃“一系列合约的联结”(文字的和口头的,明确的和隐含的),然而,每个作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其中最具影响的是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理论。
前者的重点仅限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后者则侧重于企业的内部结构与企业中的代理关系。
在下文中,我们将交易费用理论分为两类:一类为间接定价理论,另一类为资产专用性理论。
(一)“间接定价”理论在间接定价理论的标题下,对科斯、张无常及杨小凯和黄有光的论点加以概述是合适的。
这一理论的要旨是:企业的功能在于节省市场中的直接定价成本或市场交易费用。
科斯“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互相替代的手段”---它们之间的不同表现在:在市场上,资源的配置有非人格化的价格来调节,而在企业内,相同的工作则通过权威关系来完成,两者之间的选择依赖于市场定价的成本与企业内官僚组织的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
⏹张五常“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或者说是“一种合约取代另一种合约”⏹张无常关于企业的本质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的观点是深刻的。
它意味着,企业能消除机会主义的论点不是决定性的,因为企业可能把机会主义从商品市场带到了要素市场上来。
基于科斯和张无常的原旨,借助消费者---生产者、专业化经济和交易成本这三方面因素,杨小凯和黄有光(93、94)建立了一个关于企业的一般均衡的契约模式。
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综述
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综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企业需要在管理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
企业管理创新是学术研究和实践中的热门课题,涵盖了组织、市场营销、战略等方面。
本文从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综述这一角度,对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一、理论研究视角(一)学科交叉视角企业管理创新涉及的学科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战略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这种交叉学科的特点使得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探索问题,对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改进。
(二)制度变迁视角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下,通过调整管理制度和传统观念,寻求新的组织生存和发展机遇的过程。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创新不仅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更是一种必然的进化趋势。
(三)创新管理思维视角创新管理思维是指创新者看待问题的心态和思维方式。
在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这种思维方式变得尤为重要。
创新管理思维的核心是“放眼未来、抓住机遇、持续改进”。
二、研究方法综述(一)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借鉴和总结成功企业的经验,分析其管理创新的过程和方式,从而为其他企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实证研究法是指通过数据分析,验证假说或模型是否成立,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在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一些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财务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企业管理创新的效果进行研究。
合成研究法常常被用于总结和综合过去的研究成果。
在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分类、总结和比较已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三、研究现状分析当前企业管理创新研究的前沿领域包括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等。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趋势之一,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主要涵盖了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方面。
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研究包括新产品开发、服务质量控制、客户体验等方面的探索。
企业安全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会对安全管理有不 同的理解 ,不存在 适用于所 有企业 的统一
模式 。
还有一些 国内学者也结合 自己的理解从 传统企业 管理的
视角提 出 了 对 安 全管 理 的理 解 ,如 甘 心 盂 ( 9 9 、吴 穹 19 ) ( 02 、崔正斌 (04)等人 。这些专 家学者把安全管 理视 20 ) 20 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主张采用计划 、领导 、组织 、协 调等 传统企业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 管理 ,主张通 过这些管理 职能 把事故率 减少到最低水 平 ,适用于 对传统生 产类型企业 安全 生 产过 程 的 管 理 。
管理 ,针对的对象主要是那些 规模 比较小 、事故危 害程度不
大的小企业。 12 传 统 管理 视 角的 安 全 管 理 .
重要——有关 资料显示 ,违 章指挥 、违 章作业 、违反劳 动纪 律在 企业 中非 常普遍 ,杜绝 这些现象 的根源在 于强化 安全教 育 ,特别是加强组织学 习。在这种情 况下 ,探讨 企业 安 全管 理 的组织学 习问题 ,具 有重 要的理论 价值 与现实意义 。本 文 旨在通过对 相关 文献 的综述 ,界 定企 业安 全管 理相关 概念 , 展示有关企业安全管理 中与组织学 习相关最 新研 究进 展 ,识 别 当前研究 的不足之处 ,厘 清组 织学 习在安全管 理中作用 的 研究 线 索 。
企 业 安全 管理 理 论 研 究 综 述
刘铁 忠,李志祥 .
( 北京G- 大学 管理 与经济学院,北京 Y - . 10 8 ) 00 1
摘要 :针对企业安全 管理理论 系统整理的缺失 ,对相关研 究进 行综述,并对 未来研 究方向进行展望。综述侧重 于组织视 角 ,范围包括企业安全管理概 念 、效能 、组 织错 误 以及 安全 管理 中的组 织 学习等方 面。通 过研 究发 现 :第一,安全 管理效能的研究与组织错误 的研 究走 向融合 ;第二 ,组织 学习成为提高安全效能和减少组织失 误 的重要 工具;第三 ,组织 学习在 企业安全管理得到 了应 用,但其作用 的发挥 尚需要企业管理机 制、社会 环境
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知识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内外部知识资源进行整合、创造、传播和利用的一系列活动,以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管理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理论支持。
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和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斯图尔特·戴维等学者提出了知识创建、转化和应用的“SECI”模型,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此外,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的知识工人理论、李国治的知识融资理论和布赖恩·阿瑟的知识剥夺理论等都为知识管理研究提供了深入思考。
二、知识管理的关键要素知识管理的实施需要考虑众多的关键要素。
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等方面。
在知识获取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内外部的知识共享、员工培训等手段来获取有价值的知识。
在知识存储方面,企业需要建立起系统化、高效的知识库,以便员工在需要时能够快速获取相关知识。
在知识传播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博客、社交媒体等渠道实现知识的分享和交流。
在知识应用方面,企业需要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价值,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三、知识管理的挑战与对策在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企业面临着各种挑战。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这些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首先,知识管理可能受到组织文化和员工行为的限制,因此,企业需要倡导知识共享和协作文化,并通过激励机制来促使员工积极参与知识管理活动。
其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知识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知识安全等问题。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智能化技术和信息安全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的案例分析在国内外,很多企业已经成功地实施了知识管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浅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综述
浅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综述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在多元化、国际化、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蒸蒸日上,各行各业的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并一直趋于稳步发展状态,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进入产业链各层,全产业链在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了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销售模式,一时间中国O2O市场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O2O行业也呈现出一片良好发展前景。
如今,电商模式发展已经成熟稳定,互联网O2O 模式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并占领市场最高份额。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文献一、理论基础(一)战略管理理论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管理学家钱德勒率先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观点,详细分析了企业发展中公司组织、市场环境与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认为企业要主动适应市场环境、满足市场需求,设置相应的组织架构来适应发展战略,并根据战略实施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完善。
可见,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该理论的特点是:由发展战略来具体指导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各项活动,其关键是企业要对内外部所处环境有全面而清晰的分析认识,审视相关条件,确定明确的战略目标,使各项因素之间能够达到动态下的平衡。
企业战略,通常可分为三个层次,自上而下依次为公司级、业务级和职能级,每个上一层级均为下一层级指导思路方向,而每个下一层级又为上一层级提供具体的支持,相互之间影响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
其中,公司层战略,是企业内最高层次的整体性战略,是解决公司开展何种业务、业务方向、业务地位等问题的战略指导,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业务层级战略的制定依据。
业务层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战略,是解决企业在公司层战略下如何开展业务参与市场竞争问题的指导,具体要明确竞争优势、业务类型、产品或服务类型、竞争领域、盈利模式等内容。
职能层战略,是支持企业内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的底层战略,是具体实施战略的基石,是解决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如何开展业务、相互配合、互为作用这一问题的指导,通常包括有人力资源、财务、技术研发、经营销售等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管理理论综述学号201508141069 姓名林鸣志班级营销二班一.企业管理的含义根据管理的定义,企业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根据企业环境、企业特征、生产经营规律,对企业的各项资源和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过程。
二.企业管理的内容1、按照管理对象划分包括:人力资源、项目、资金、技术、市场、信息、设备与工艺、作业与流程、文化制度与机制、经营环境等。
2、按照成长过程和流程划分包括:项目调研--项目设计—项目建设--项目投产--项目运营--项目更新--项目二次运营--三次更新等周而复始的多个循环。
3、按照职能或者业务功能划分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管理、信息管理等。
4、按照层次上下划分为:经营层面、业务层面、决策层面、执行层面、职工层面等。
5、按照资源要素划分为:人力资源、物料资源、技术资源、资金、市场与客户、政策与政府资源等。
三.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1.标准化工作2.定额工作3.信息工作4.计量工作5.规章制度6.职业培训四.新企业与新管理新经济环境出尽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断采取新技术,整合资源,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形成新模式。
总的来看,新企业的核心特征表现在创新与知识管理方面,表现在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上。
新经济是知识经济,新企业必须能够整合和充分利用知识资源在资源配置上新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资本拥有者享受企业的剩余收益,还要让知识拥有者享受企业的剩余收益,才能有效整合知识,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变。
新管理是直与新经济、新企业相适应的,旨在实现快速知识创新目标,对企业具有隐形特性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智力整合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五.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的产生年代大致与泰罗等人的科学管理相同,但正式形成以至被命名则是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由哲学家、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参加的会议上。
这个学说的发展初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期才被称作“行为科学”。
影响较大的行为科学理论有:1、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论2、佛隆的期望值理论3、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4、布莱克-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特点:1、把人的因素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重视职工多种需要的满足。
2、综合利用多学科的成果,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人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及改进行为的办法。
3、重视组织的整体性和整体发展,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
4、重视组织内部的信息流通和反馈,用沟通代替指挥监督,注重参与式管理和职工的自我管理。
5、重视内部管理,忽视市场需求、社会状况、科技发展、经济变化、工会组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6、强调人的感情和社会因素,忽视正式组织的职能及理性和经济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
六.企业家精神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埃孙哲,曾在26个国家和地区与几十万名企业家交谈。
其中79%的企业领导认为,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的成功非常重要。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
熊彼特关于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观点,凸显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和特征。
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
一个企业,要么增值,要么就是在人力资源上报废,创新必须成为企业家的本能。
但创新不是“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
创新是企业家活动的典型特征,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等等。
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
所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象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
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
坎蒂隆和奈特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与风险(risk)或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
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
企业创新风险是二进制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只能对冲不能交易,企业家没有别的第三条道路。
在美国3m公司有一个很有价值的口号:“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和无数个青蛙接吻”。
“接吻青蛙”常常意味着冒险与失败,但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
同样,对1939年在美国硅谷成立的惠普、194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 1976年在台湾成立的ACER、1984年分别在中国北京、青岛成立的联想和海尔等众多企业而言,虽然这些企业创始人的生长环境、成长背景和创业机缘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在条件极不成熟和外部环境极不明晰的情况下,他们敢为人先,第一个跳出来吃螃蟹。
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
正如艾伯特所言:企业家在重大决策中实行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
尽管伟大的企业家表面上常常是一个人的表演(One-ManShow),但真正的企业家其实是擅长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精神需要扩展到企业的每个员工。
企业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一个超人(superman),但企业家应努力成为蜘蛛人(spiderman),要有非常强的“结网”的能力和意识。
西门子是一个例证,这家公司秉承员工为“企业内部的企业家”的理念,开发员工的潜质。
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人充当教练角色,让员工进行合作,并为其合理的目标定位实施引导,同时给予足够的施展空间,并及时予以鼓励。
西门子公死因此获得令人羡慕的产品创新记录和成长记录。
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到:“这种需要人们不停地工作的事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这是唯一可能的动机。
但与此同时,从个人幸福的观点来看,它表述了这类生活是如此的不合理:在生活中,一个人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
”货币只是成功的标志之一,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才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
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
英特尔总裁葛洛夫有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这意味着在遵循摩尔定律的信息时代,只有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地创新,以夸父追日般的执著,咬定青山不放松,才可能稳操胜券。
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资本家可以用脚投票,变卖股票退出企业,劳动者亦可以退出企业,然而企业家却是唯一不能退出企业的人。
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在20世纪80年代诺基亚人涉足移动通讯,但到90年代初芬兰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诺基亚未能幸免遭到重创,公司股票市值缩水了50%。
在此生死存亡关头,公司非但没有退却,反而毅然决定变卖其他产业,集中公司全部的资源专攻移动通讯。
坚韧执着的诺基亚成功了,如今诺基亚手机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5%。
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
诚信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企业家在修炼领导艺术的所有原则中,诚信是绝对不能妥协的原则。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
没有诚信的商业社会,将充满极大的道德风险,显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其实,凡勃伦在其名著《企业论》中早就指出:有远见的企业家非常重视包括诚信在内的商誉。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利曼更是明确指出:“企业家只有一个责任,就是在符合游戏规则下,运用生产资源从事利润的活动。
亦即须从事公开和自由的竞争,不能有欺瞒和诈欺。
”七.主要企业家理论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形态的变化,企业内部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企业家的职能也在不断完善,地位也得到了确立。
因而,此阶段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逐步由表象向本质延伸,人们开始更多的讨论企业家本身的问题。
此时的经济学家对企业家的认识,远远超越了前一个时期,他们运用当时主流的分析方法,从更深的层次上,对企业家加以研究和解释。
1.马歇尔明确地在土地、资产和劳动三生产素之外,提出“具有利用资本的经营能力”的一个生产要素。
在其分配理论中,他把早期的“三位一体”公式扩大为“四位一体”的公式,即劳动—工资,土地—地租,资本—利息,企业家才能—利润。
2.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论述了企业家创新功能、企业家动机和企业家作用等方面,这些论述对后人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但是他的企业家理论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⑴他认为企业风险由资本家完全承担,企业家与企业风险无关,这与现实情况不完全符合;⑵他对企业家利润的分析是不足的。
他认为企业家的创新活动以企业家利润为回报,但企业家利润如何计量却是一个问题;⑶他对企业家动机的分析是不全面的。
他认为,企业家从事创新活动的动机在于“建设私人王国”、“对胜利的热情”、“创造的喜悦”等精神因素。
显然这种认识具有片面性;3.科斯纳就企业家问题的探索,对于平稳运转的经济体所具有的复杂协调计划之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市场的现代理论表达。
但是,他尚未阐明企业家作为组织存在的意义;未阐明资本的作用。
他认为,企业家只要计算应买进的要素投入量和应销售的产出量的利益对比,企业的运作就能顺利进行。
他既没有考虑到在使用资本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困难,也没有考虑到资本在生产要素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而是将资本和其他要素等同起来。
4.奈特开创了企业的企业家理论,不仅正式的将企业与企业家确定在一起,还从不确定性的角度研究企业家,且从承担不确定性能力与管理权限关系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内部的权益配置,其视角是独特的,具有启迪意义。
他依据不确定性原理,充分肯定了资本拥有者的积极作用,弥补了熊彼特忽视资本拥有者作用的缺陷;但是,他只关注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忽视了要素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他对企业家功能及企业内的权利分配的分析不够全面。
同时,由于未能将企业家与资本家明确的区分开,他对企业内权力的分配没有作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