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1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1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绘画中的重要性,掌握运用明暗对比、透视原理和光影效果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明暗与立体知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明暗对比:介绍明暗对比的概念、作用及在绘画中的应用。

2. 透视原理:讲解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运用透视原理表现立体感。

3. 光影效果:分析光影的形成、变化及在绘画中的作用,掌握运用光影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4. 绘画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明暗对比、透视原理、光影效果在绘画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运用透视原理和光影效果表现立体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欣赏一组具有明暗与立体感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明暗对比、透视原理、光影效果等知识,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绘画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明暗与立体2. 内容:明暗对比、透视原理、光影效果、绘画实践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幅具有明暗与立体感的绘画作品。

2. 课后作业:收集更多具有明暗与立体感的绘画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明暗与立体知识,绘画创作能力得到提高。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 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 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明暗和立体的概念和特点;•了解黑白和深浅的概念和区别;•掌握基本的阴影的绘制和塑造方法。

2. 教学重点•理解明暗和立体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基本的阴影的绘制和塑造方法。

3. 教学难点•掌握立体感的表现方法;•掌握阴影的刻画方法。

4. 教学方法•讲授方法;•示范演示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明暗和立体感的图像,引导学生了解明暗和立体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 讲授阶段(1)明暗的概念和特点明暗是指物体的明亮和暗淡的程度。

在绘画中,明暗是用白色和黑色的颜料来表现的。

通过研究明暗,可以更加逼真地表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凸显效果。

正面光照例子:正面光照侧面光照例子:侧面光照(2)立体的概念和特点立体是指物体具有三维空间(高,宽,深度)的特性,能够呈现出真实的空间感和体积感。

在绘画中,通过运用透视原理、阴影和明暗等手法来表现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受。

通过使用不同的明暗变化、投影变化和比例变化的手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表现物体的立体形态。

立体感的表现:立体感的表现(3)阴影的概念和应用阴影是指物体所投下的阴影,是表现物体立体感的重要手法。

在绘画中,通过掌握阴影的表现方法,可以使画面更加逼真,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凸显效果。

阴影的表现方法:•运用明暗对比来表现阴影;•根据光线来刻画阴影的形状和大小;•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来刻画阴影。

(4)黑白和深浅的概念和区别黑色和白色是最暗和最亮的颜色。

而深浅是指灰色的深浅程度,相对于黑色和白色来说,中间的灰色属于深浅程度不同的不同阶段。

因此,黑白和深浅虽然都是反映色彩明度的属性,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3. 示范演示环节(1)画一只立体的球示范教师可以先用铅笔勾画出球的形状,再通过逐渐加深或改变明暗度,以及描绘阴影和高光来增加球的立体感。

要注意画笔和颜料的使用,注意色彩与光线的关系。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

③师进一步引导再细心观察,受光和不受光交界的地方会出现区分明暗两面的界限是明暗交界。

板书:明暗交界师:以及在暗部的反光和投影课件给出指示标注板书:反光、投影师:画出这六大明暗关系,就能塑造出立体的画面。

再来看球体。

也是这样的观察方法。

出示课件:球体找出六大明暗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欣赏、探究认识六要素:暗面、明暗交界、亮面、灰面、投影、反光,明暗六大关系。

了解明暗对比是为了呈现画作的立体感,知道这种对比在生活和美术作品中无处不在。

)师:画家们发现几何体是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形体,我们从白色石膏体对明暗变化进行观察研究。

3.教师示范绘画石膏体,学生探究方法步骤。

出示课件:球体教师示范:师:刚才我们在球体上发现了很多微妙的明暗关系,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用铅笔表现物体的明暗。

有同学想我们是画素描吗?是不是觉得有些难?别着急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快速画素描的方法,只需要6步我们就能让形变成体。

现在开始展示,在观看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老师都用了哪6步。

我们需要用到的材料有:画好的圆形模板,铅笔、橡皮、纸巾,纸巾做什么?第1步,在几何形模板上确定光源,然后画投影,光源从左面打过来,投影在右面用铅笔,找到明暗交界线。

第2步,侧锋排线将暗部(包括投影)表现出来,为了更加均匀我们用纸巾轻轻擦拭暗部,反复重复加深暗部投影,根据圆形体面关系加深;第3步,在体面转折的明暗交界线地方加深;第4步,过渡画出灰部第5步,左面光源亮部线条要轻,第6步,调整明暗对比,影子也就是投影它是物体被挡住以后所呈现出来的,影子的位置可以表明物体所在的位置。

还能表现出他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大家画的时候注意它属于暗面,相对来说它是最暗的,如果是黑色的桌子它是画的最深的,如果是白色桌子,就不一定比实物暗,加了影子物体空间感更加强烈。

经过6步是不是球体有立体感了?师:请同学梳理老师用了哪几个步骤:简单的语言:1.定光源、画投影、找明暗交界线2.画暗部(包括投影)3.画转折4.涂灰部5.画亮部6.调整明暗对比(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几何形体的明暗关系,让学生清晰了解步骤,为下一步习作打下基础。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 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 六年级下册

《明暗与立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3.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美术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明暗与立体的概念2. 明暗在表现立体感中的作用3.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4. 绘画练习与作品欣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显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明暗与立体的概念详细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明暗在表现立体感中的作用。

3. 分析明暗与立体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4. 讲解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详细讲解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包括光影的处理、线条的运用等,让学生掌握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5. 绘画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尝试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作品欣赏与评价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大胆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绘画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掌握了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疑问并给予解答,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关系”。

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掌握绘画技巧的关键。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1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1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1一. 教材分析《第1课明暗与立体》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表现的方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明暗与立体的定义、明暗变化的原因、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以及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明暗与立体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通过实践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理解明暗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明暗与立体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明暗变化的原因、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明暗与立体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明暗变化的原因、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

2.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分析作品中的明暗与立体表现手法。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运用明暗与立体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创作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脑、投影仪、绘画作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2.教材: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组明暗与立体变化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应用。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明暗?什么是立体?它们在绘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分析明暗变化的原因,阐述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

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明暗与立体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创作经验。

第1课 明暗与立体-人教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 明暗与立体-人教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明暗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理解表现立体的方法和意义;
3.做出基本的明暗、立体效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明暗基本概念和作用,理解表现立体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难点:学生对表现立体的方法理解不深,难以做出基本的明暗、立体效果。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明暗及其作用,并与日常所见联系,如阴影、模糊、透明等。

2. 讲授
a. 明暗基本概念
明暗是画面中明亮和黑暗的对比,可以表现画面的层次、形态、体量和情感等。

基本分为光明面和暗影面。

b. 表现立体的方法
•前后对比法:运用远近大小和位置关系表现立体效果。

•色度对比法:通过冷暖色、亮暗度的强弱对比,表现明暗变化。

•阴影法:正确捕捉阴影与光明的对比,突出物体的形态和品质。

3. 演示
教师通过绘制画面,演示明暗的表现方法和效果。

如利用阴影、高光和中间色调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层次。

4. 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练习。

例如,绘制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或者制作一个立体卡片。

5. 总结
让学生总结和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评论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
明暗和立体是美术基础知识,本节课主要围绕这两个概念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并联系环境,提高学生对明暗和立体的认知。

同时,在演示和练习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基本画画技巧,并自主探索和创作。

希望本节课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和兴趣。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重点关注了学生对明暗与立体表现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观察和参与学生的讨论,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学生对明暗现象的兴趣较为浓厚,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例子,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
2.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对明暗对比和渐变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生动形象地解释这些概念,运用更多实例进行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
5.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我会在课后及时关注这部分学生,解答他们的疑惑,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6.针对教学难点,我采用了示范、对比、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但从学生的实践成果来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欣赏名作:欣赏艺术家运用明暗技巧创作的作品,感受明暗在艺术创作中的魅力。
5.创作实践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创作一幅以明暗与立体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关,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的基本知识,提高绘画表现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美术表现: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的基本表现方法,提高绘画技能,培养他们在美术创作中体现物体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暗与立体表现方法: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明暗对比、明暗渐变等基本表现手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静物写生实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观察光线对物体的影响,并将所学明暗技巧应用到静物写生中。
-艺术作品欣赏:指导学生从艺术作品中分析明暗运用,理解其对整体画面效果的作用。

1 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1 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教案:明暗与立体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表现技巧。

3.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整体美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明暗对比的应用。

2. 立体感的营造。

教学难点:1. 明暗对比的运用。

2. 立体感的表达。

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2. 明暗与立体相关的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

2.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存在?它们是如何影响你们的视觉感受的?二、基本概念讲解1. 明暗对比:明暗对比是指在画面中明暗色调的对比关系,通过明暗对比可以突出画面的重点,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2. 立体感:立体感是指画面中物体在空间中的深度感和立体形态的表现,通过立体感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三、案例分析1. 展示明暗与立体相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作品中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表现。

2. 讲解作品中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营造技巧。

四、实践操作1. 分发绘画工具,让学生进行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绘画练习。

2. 引导学生运用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技巧进行创作,突出画面的重点和层次感。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确明暗对比和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创作,运用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技巧,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明暗对比和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运用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技巧进行创作,提高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营造技巧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营造技巧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掌握的技巧。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掌握明暗对比、透视等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让学生体验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立体感的表现手法及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3. 观察生活,发现明暗与立体在自然、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明暗对比、立体感的表现手法,并能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明暗与立体在自然、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元素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明暗对比、立体感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3.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明暗对比、立体感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明暗与立体》2. 课题: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

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明暗与立体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进行记录。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破。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参与度如何,教学效果如何。

3.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全面、客观,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进步。

4. 对本节课的改进措施和今后教学计划的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2. 新课内容学习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系统地介绍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表现手法。

明暗与立体美术教案(一)

明暗与立体美术教案(一)

明暗与立体美术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明暗在立体美术中的作用;2.掌握画面中的明暗表现方法;3.能够运用明暗表现手法绘制具有立体感的画面。

二、教学内容1.明暗概念及作用;2.明暗表现方法;3.如何利用明暗构建具有立体感的画面。

三、教学过程1.明暗概念及作用(10分钟)•介绍明暗概念及作用;•让学生理解明暗对画面的影响。

2.明暗表现方法(30分钟)•对比明暗的强度和大小;•制造光影效果,增强画面立体感;•使用明暗表现物体表面特征。

3.如何利用明暗构建立体画面(5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草稿纸上练习画物体明暗表现;•配有示例图片,讲解利用明暗构建立体画面的方法;•让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具有立体感的画面。

四、教学评估1.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评估;2.第二天课上,要求学生提交相关作业。

五、教学资料1.初学者专用轻松学绘画-明暗技法;2.画家手绘实例-如何运用明暗表现立体感。

六、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着重讲解立体感的表现,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明暗表现绘制具有立体感的画面;•教学中适当进行互动性质的评估,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吸收课程知识。

七、教学延伸1.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使用明暗表现其他视觉效果的能力,如营造氛围、制造节奏等;2.教学可以结合实物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立体感和明暗表现的关系;3.引导学生学习大师画作,分析作品中的明暗表现及运用技巧。

八、课外作业1.利用新学到的知识练习明暗表现物体,并画出具有立体感的画作;2.观察周围环境,寻找具有明暗表现的场景或物体,写下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法。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明暗与立体美术”这一主题,通过对明暗概念及作用、明暗表现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明暗构建立体画面的介绍和示例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同时,通过课堂上的实时评估和第二天的作业提交,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良好的反馈。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场景和大师作品等多种教材及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教学效果。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课明暗与立体》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教材通过简单的几何体和日常生活用品的描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明暗与立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造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明暗和立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练习和指导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造型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明暗与立体表现真实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2.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分析明暗与立体的关系。

3.练习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表现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图片。

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几何体和日常生活用品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几何体和日常生活用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明暗与立体的关系。

提问:你们认为明暗和立体是如何表现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分析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强调明暗对比、光线来源和线条运用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明暗与立体表现几何体和日常生活用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提问:你们在绘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表现更具立体感的画面。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想象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小学美术_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美术_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本课通过了解明暗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增强他们的创作欲望,更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很好地理解“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的含义。

本课的素描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

它要求学生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明暗调子变化的规律;利用明暗表现立体的不同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表达一定的感受和思想,体验到表现的愉悦和创造的快乐。

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比起平庸,他们更愿意自由表现。

而《明暗与立体的表现》一课与传统的单纯素描技法教学不同,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明暗调子变化的规律。

它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

对培养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建立造型能力,培养创造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观察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对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

(2)通过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创作出明暗关系分明的素描作品。

2.过程与方法:用一张白纸,通过卷、折、揉,观察其明暗的变化;利用灯光照射在立方体、球体、圆柱体上找一找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教师做范画,展现物体明暗的表现方法;学生动手创作,感受物体的明与暗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与实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明暗的形成和明暗变化的规律难点:如何表现物体的明暗色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 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 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明暗对比的感知能力。

2. 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明暗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暗对比的感知与应用,立体感的培养。

2. 教学难点:明暗表现手法的掌握,空间立体感的呈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明暗对比:介绍明暗对比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立体感:讲解立体感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如何在作品中表现出立体感。

3. 观察与实践(1)观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存在。

(2)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尝试运用明暗表现手法和立体感。

4. 作品欣赏与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优点和不足。

(2)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在明暗与立体表现方面的进步与不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所学,自主创作一幅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明暗与立体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更好地运用明暗与立体表现手法。

3. 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六、板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1. 明暗对比2. 立体感3. 明暗表现手法4. 空间立体感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明暗表现手法”的讲解与实践。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理解明暗与立体概念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绘画技能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明暗表现手法的讲解与实践明暗表现手法的重要性明暗表现手法是绘画中传达空间深度、形态结构和光影效果的基本手段。

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明暗对比的感知能力。

2. 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立体感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讲解明暗与立体感的基本概念。

明暗:指物体在光线照射下产生的明暗程度差异。

立体感:指物体在空间中的深度感和立体形态。

(2)分析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明暗对比可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空间感和立体感,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3)讲解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①利用明暗对比:通过明暗对比的强弱,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②运用透视原理:通过透视原理,使画面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③采用光影效果:通过光影的变化,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注意物体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

(2)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3)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掌握了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立体感的基本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物体,注意它们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尝试用绘画表现出来。

2. 收集一些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

五、板书设计1. 明暗与立体2. 重点内容: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精选五篇)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精选五篇)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吐列毛杜中学 2010 年 5月格日乐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艺术表现领域,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意义。

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明暗的发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立体感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提高学生的立体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和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学过程:活动一、欣赏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我们来看几张素描作品,看看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物体。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明暗的产生。

)一、首先,我们来看明暗是怎么产生的?同学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阳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纸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的变化?1、我们把它卷起来,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总结:有了明与暗的逐渐变化的过程。

2、将纸折一下,使纸张呈现多边形,又有什么样的变化?总结:对,明和暗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3还有同学说把纸揉皱了,看有什么变化?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通上所述: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活动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部分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1、光与明暗的关系?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到物体时,物体表面有什么变化?素描的三个面:亮灰暗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变化?素描的五大调子:亮灰明暗交界线投影与反光活动四作品欣赏(设计意图:欣赏作品素描的五种表现方法)如:明暗素描(光影素描)、结构素描、设计素描、中国白描、速写。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明暗的概念及在绘画中的应用;2.掌握各种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的变化规律;3.了解二维与三维的概念与区别,能够应用于绘画实践中。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物体形体变化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明暗表现画面立体感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绘画技能。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明暗艺术及其表现手法的兴趣;2.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认识自然;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调动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识点的传授,明暗、立体的基础概念和表现方法;2.利用教材中的影像材料引发学生关于自然、艺术、生活的思考。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明暗在绘画中的应用;2.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形体的变化,掌握复杂物体的构建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一些经典的三维艺术作品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罗丹斯基的《拜占庭天使像》、毕加索的《弦乐手》等。

2. 观察分析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影像材料中各个物体的明暗变化,梳理其立体的表现方法。

3. 实践训练让学生尝试运用明暗表现画面立体感。

通过讲解铅笔描绘不同灯光下的物体及其阴影,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掌握表现方式。

4. 创作实践让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在纸上或者画板上通过观察不同光线下的物体进行描绘,尝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5. 展示评价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意见并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明暗与立体,在设计教案时应综合考虑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学生在学会掌握各种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的变化规律后,学习明暗表现画面立体感的方法,培养素描和构图技能,使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得到发展,同时通过对艺术作品的介绍,来引入和启发学生。

因此,设计的教学策略应能够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实际生活、与艺术创作等方面的交融,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体验和认知。

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晓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

2. 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素描作品的欣赏,了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能运用以学知识对素描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动手操作,体会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

3、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体会明暗的的规律;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有倡议、具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

4、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作意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教学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具:媒体各种风格的范画(或图片)石膏体学生准备:绘画铅笔素描纸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示范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调试媒体及课件、物品准备;2、检查学生用具;3、组织教学。

二、导入目标:1、范画、名画欣赏(媒体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与感受)2、明暗色调形成的基本原理;光的照射使物体形成明暗色调。

3、明暗变化的规律:4、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即亮面(明部)、灰面(半明部)、暗面(暗部)五调子:即在三大面的基础上,细分为亮面(明部,包括高光)、灰面(半明部或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暗面(暗部)、反光和投影。

5、明暗调子素描的观察和表现方法:整体-------------------局部----------------整体三、作画步骤:(圆柱体示范)1、构图、确定圆柱体的位置2、确定圆柱体的明暗交界线区分亮部和暗部3、铺设基本色调,确定黑白灰4、深入刻画5、调整完成板书设计:明暗与立体(一)、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1、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2、物体本身色调、质地、肌理不同,明暗的感觉不同。

3、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大调”。

明暗与立体(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明暗与立体(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明暗与立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创作立体感作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 明暗对比:讲解明暗对比的概念,以及明暗对比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2) 透视原理:讲解透视原理的概念,以及透视原理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创作立体感作品,并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进行立体感作品的创作。

5. 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掌握了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创作立体感作品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

以上教案适用于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教学时长为一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重点关注的细节: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它们可以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生动感。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重点讲解这两个技巧的概念、作用以及在创作中的应用方法,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一、明暗对比的概念和作用明暗对比是指画面中明暗部分的对比关系,它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美术创作中,明暗对比的运用可以突出主题,表现情感,营造氛围。

1. 明暗对比的种类明暗对比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光影对比:画面中光线照射的部分与阴影部分的对比。

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规律,掌握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立体形象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体会明暗的规律;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提升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明暗基本规律,掌握素描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明暗规律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激趣导入首先播放一则快速绘画视频,同学们比赛看看谁的眼力好,最先看出画的是什么。

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画的是一块非常逼真立体的手表,它是如何体现出立体感的呢?顺势引入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环节二:描述分析1.教师多媒体出示立方体真实图片以及素描立方体作品图片,提问:两件黑白色调的作品,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却都给人一种立体感,这种立体效果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呢?学生思考后,教师总结: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如果我们用笔把这种深浅不同的明暗表现出来,就能画出具有立体感的物体,这就是素描。

2.教师拿出一张白纸,在右侧打下一束光线,通过卷、折、揉,仔细观察物体的明暗变化,继续提问:物体的明暗变化受什么影响?学生观察后,踊跃分享,教师总结:当白纸是一个平面时,明暗变化不明显;对折白纸,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有对比强烈的明暗变化;把纸揉皱,有了更加分明的明暗变化。

所以明暗变化受到了物体本身形体的影响。

3.请美术小组为单位,拿出手电筒在立方体、圆球体、圆柱体上找一找光线与物体的黑白变化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律?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后,由其他小组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四)主动参与(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2、射灯3、静物台4、投影仪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教学过程
复 备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课时教学设计
本学期第1—4课时
课题
1明暗与立体
主备人
侯书倩
本单元第1—4课时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3.10
复备人
侯书倩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过程
复 备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点播




明暗与立体
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明暗与立体》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通过对课本知识点的学习,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学生在课上都能认真观察,仔细写生,因为初次接触素描绘画,所以有的学生还不太能绘制线条,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型掌握得还算可以。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亮。
四、欣赏讲评(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