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的,是在商品经济发展中自发产生的。
价格标准:价格标准是货币重量单位,是用来衡量货币金属本身的量的,通常由国家法律规定。
商品的价值:由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一、简述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答:1、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全部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
2、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公式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同单位货币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3、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流通规律的公式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全—赊+到期—抵消)/(同单位平均速度)
4、纸币特有的流通规律是,它的发行量要适应由于货币流通规律所决定的金属货币需要量。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引起的纸币贬值,这种现象叫做通货膨胀。
二、价值规律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答: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量来进行。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按等价原则进行。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三、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如何?
答:商品的二因素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或者说是物品的有用性。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一般人劳动的凝结,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处在一种统一与矛盾的关系之中。其统一性是指商品的两个因素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缺一不可。一方面,价值必须以使用价值为物质承担者,另一方面,使用价值也必须承担价值,才能成为商品。其矛盾性是在于商品的两个因素相互排斥、对立。对商品生产者来说,他生产商品,并不是为了直接取得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取得价值,从而关心使用价值。同时,商品生产者为了取得价值,就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出去,即两者分离,价值和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只有完成商品交换,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也才成为社会使用价值,从而使商品的内在矛盾得到解决。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过程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具体劳动反应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2、抽象劳动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实际上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
答: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使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减少,从而降低每一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但是由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减少,因此商品依然可以按照原来的价值量进行出售。
剩余价值:劳动力的使用创造的价值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的差额。
不变资本:资本家投在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的资本。
可变资本: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
绝对剩余价值: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的相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所生产的商
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额
外剩余价值。
一、怎样理解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不
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再流通中产
生?
答:G-W-G’。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价值增值和等价交换的矛盾,或者说,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的而矛盾。
在流通中,如果等价交换,必然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如果不等价交换,市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同时是买者和卖者,他加价卖出东西,同时也会买进别人加价卖出的东西。即使是市场上总有一些人可以低买贵卖,他赚得的钱正是别人失去的。交换的结果,只是原来的价值量重新分配,从整体上看,并无增加。
而如果离开流通领域,商品所有者就只能和他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即商品的价值是由他自己的劳动创造的。但他的一份劳动只能形成一份价值,不能在形成一份价值的同时,又形成另一份剩余价值。
因此,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
二、为什么说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价
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工资怎样掩盖资本主义的生
产关系?
答:实际上,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无法出卖。因此,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这是因为:第一,如果说劳动是商品,那么它就有价值,可是劳动并无价值。第二,如果说劳动是商品,那么它必须是能够独立存在的东西,并且要是在出卖之前就已经存在。
然而,只有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力支出时,劳动才真实地存在。第三,如果劳动是商品,具有价值,而工资是劳动的价值,那么,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交换
来看,不是否定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否定价值规律,二者必居其一。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但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似乎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偿的,因此,工资的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积累:资本家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的,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价值构成。
一、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答:个别资本的扩大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进行。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剩余资本化来增大资本额,扩大生产规模。积聚是积累的直接结果。
资本集中指把原来分散的资本合并为一个更大的资本,扩大生产规模。
关系:积聚是规模扩大的生产,集中式单纯改变既有的资本的分配组合
二、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
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条件?
答:资本的积累的进行必然带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趋势,表明资本对劳动的需要的减少,终将导致资本主义的相对人口过剩。相对过剩人口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使资本家可以及时找到可供剥削的劳动力;第二,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剥削。
产业资本: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经营的,投在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顺序地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
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最后又回到原来
出发点的过程。
资本的周转时间:是指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通过
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价值增值,并回
到原来的资本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一、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各自的职能作用是什么?
答:货币资本:为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做准备。
生产资本:一方面作为生产要素,生产使用价值,一
方面作为资本,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品资本:通过商品转化为货币,一方面补偿预付在
生产要素上的货币资本价值,另一方面实
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剩余
价值,最终完成资本增值的全过程。
二、产业资本循环的条件?
答: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2、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的各阶段在时间上依次继起。
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的基本公式极其引申?答:总:I(v+m)=IIc 引申:1、I(c+v+m)=Ic+IIc 2、
II(c+v+m)=I(v+m)+II(v+m)
二、为什么说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中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
的实现问题?
答:所谓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社会总产品价值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实现价值补偿,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二是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转化为货币形式以后,如何取得所需要的商品,实现物质补偿,以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及工人、资本家消费掉的生活资料。因此,实现了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实际上就具备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当年更新的固定资本总额必须等于当年在货币形态上积累的折旧基金的总额。
答:I(v+m)=IIc 1、I(c+v+m)=Ic+IIc 2、II(c+v+m)=I(v+m)+II(v+m)
四、什么是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与实现条件?
答:前提条件:Ⅰ(c+v+m)>Ⅰc+Ⅱc即:Ⅰ(v+m)>Ⅱc
Ⅱ(c+v+m)>Ⅰ(v+m/x)+Ⅱ(v+m/x)即Ⅱ
(c+m-m/x)>Ⅰ(v+m/x)。
实现条件:总:Ⅰ(v+Δv+m/x)=Ⅱ(c+Δc)。
引申:Ⅰ(c+v+m)=Ⅰ(c+Δc)+Ⅱ(c+Δc)
Ⅱ(c+v+m)=Ⅰ(v+Δv+m/x)+Ⅱ(v+Δv+m/x)
平均利润率:资本家阶级每年生产的剩余价值同社会范围内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平均利润: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资本的大小,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
【简答题】
一、影响平均利润和平均利润率的因素?
答: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1、各部门的利润水平,各部门的利润水平越高,平均利润率就越高。2、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的比重大小。社会资本投入到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比重越大,平均利润率越高,反之则越低。这表明,平均利润率不是各部门不同利润率的简单平均,而是同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比重大小有关系。
同时要注意到,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得到的利润要小于生产的剩余价值;而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得到的利润要高于生产的剩余价值。
二、平均利润率是如何产生的?
答:1、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有差别。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在各个生产部门不同,特别是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从而使各部门的利润率存在差别。2、利润率平均化是资本本性的要求。利润既然表现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它在数量上也就要同全部资本